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变量类型
自考《实验心理学》听课笔记(一)
第⼀章绪论 第⼀节⼼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变量 1、⾃变量的定义 ⾃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为或⼼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的变化,叫做⾃变量的不同⽔平。
2、⾃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变量称为刺激特点⾃变量。
(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
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
句⼦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的特点。
这些⾃变量都是因⾃⾝的不同特点⽽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变量。
) 2)环境特点⾃变量,进⾏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变量。
时间也属于环境⾃变量。
时间是⼀种⾮常重要和⽆时不在的⾃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可以说,⼏乎没有不⽤时间作⾃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变量,⼀个⼈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或右⼿为利⼿、⾃我评价⾼或低等,都可以作为⾃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语造成的。
⼆、因变量 1、因变量的定义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信度指⼀致性,即同⼀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当⾃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变量造成的,⽽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效的,或者说产⽣了⾃变量的混淆。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邵静纪正霞王金慧(南通大学教科院应心091)一、摘要本实验根据被试蒙眼转动动觉方位辨别仪到指定角度所得的误差来研究定指导结果对角度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本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本实验自变量是被试是否被告知结果,得到的两组误差平均数,进行t 检验,发现两组差异显著。
二、引言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变量是构成实验三大要素之一,是实验的核心。
变量作为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到底符合什么条件的研究才可以成为实验,及实验必须操纵环境以产生变化。
实验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控制、观察和比较的过程。
变量是使实验运转的齿轮。
好实验与差实验的区别就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与操控。
因此,变量是实验研究最基本的问题,是实验研究的根基。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变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条件,另一类是在这些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即因变量)。
在实验条件中,一类是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另一类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相关变量。
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而实验者不研究的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也称为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一般自变量的变化应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并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是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中通常假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如反应时、皮肤点位等。
它是实验者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既要有定义良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有效地控制,排除额外变量对研究变量产生消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解释率。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一、变量的概念变量(变项)(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例如:光的强度可以由弱变强,呈现的时间可以由短变长,智力的IQ可以由小变大,这些都属于量的变量。
又如,人的性别有男女,人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这些是质的变量。
质的的变量有时可以用数字代替类别,以便于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1、实验中的几种变量变量:也称变项,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也称自变项。
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是由实验者观察或记录的变量,也称依变项。
控制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是在实验中应保持恒定的变量,称控制变量。
2、自变量的种类?自变量大致可分为三类:(1)作业变量:指实验中要求被试者做出特定反应的某种呈现刺激。
(2)环境自变量:当实验呈现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则改变了环境特性即为环境自变量;(3)被试者变量:被试者的特性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性、动机、态度等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这些因素统称为被试者变量。
3、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方法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排除法:即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法确实有效,但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缺乏推论的普遍性。
双盲实验和单盲实验是排除法中有效的方法。
双盲实验指在对额外变量控制时,不告诉被试和主试实验目的的实验。
单盲实验指在对额外变量控制时,不让被试知道实验内容和目的,从而避免被试因主观期望而引起的额外变量。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
当消除额外变量有困难时,就可以采用恒定法。
(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
(4)随机化法: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者随机的分派到各处理组中。
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者,也能应用于呈现刺激的安排。
(5)抵消平衡法: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6)统计控制法:当明知有因素将会影响实验结果,却无法在实验中加以排除或控制时,需要实验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统计控制。
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直线增加。
直线的斜度可能不同,但关系总是线性的;(A)②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没有关系。
它说明行为不受自变量的影响。
(如B)③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却相应减少。
(如C)④自变量与因变量形成非线性的关系。
其中有的是一致关系(如D、E),有的是倒转关系(如F)。
在后一种情况下,因变量先随自变的上升而上升,以后,自变量继续上升,而因变量持续下降。
第二节自变量及控制、自变量的含义简述自变量的含义。
自变量的含义: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不同取值称为水平X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操纵。
又称为独立变量。
如反应时实验中的不同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的不同识记条件等。
理解:①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的代名词是"处理"或"处理变量〃。
任何一个心理学实验的目的都是发现自变量在心理或行为中的效应, 因此选择自变量是研究者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②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也叫因素或因子。
通常讲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自变量的个数。
③水平是同一个自变量采取的维度,即自变量的不同取值,也叫实验处理。
每种自变量水平也叫一种实验处理。
AxB实验设计指自变量A水平的个数和自变量B水平的个数。
、自变量的种类举例说明自变量的种类。
实验的本质,无外乎是在有限个控制情境下的观察、比较,而这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自变量。
划分根据自变量种类自变量定义举例(1)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的种类①操作性自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纵的变量,即自变量可很好地被量化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①在记忆实验中,学习的次数是研究者可很好地操纵的自变量。
②在汉字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选择汉字的频率作为自变量。
让被试对高频汉字和低频汉字进行命名反应。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变量及控制
他们的体重,发现两个被试的体重正好都是300磅。然后,这两
个被试开始减肥计划,一个通过跑步减肥,另一个游泳。几个月 后,两人又一次用同一台秤称体重,结果发现两个人的体重都是
250磅。研究者认为两个人都减重50磅。因此断定跑步和游泳的
减肥效果一样好。请问该研究可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叫一个动作不太协调的朋友打保龄球。你认为奖赏可以 提高作业水平,因此每当他打一个全中你就为他买一杯啤酒。
量的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变化。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是指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程 度。凡是因变量的变化不能明确确定是由自变量引起的,都说明 此实验的内部效度有问题。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普遍性或可推广性。
例:研究作业难度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再如,有人用磅秤测量人的身高,虽然有信度,但却没有效度。
引起实验的复杂化,最终也很难探讨清楚变量的本质特性。 主要针对定量变量而言的。设臵原则:至少确定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检查点。
如,动机强度对作业成绩的影响
图1 检查点的数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间距的设臵要适宜
设臵原则:检查点间距至少要大于差别阈限。主要针对定量变量 而言。以上面的例子为例,距离太小、适中。
结果:证实了假设,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好
2、机体变量
可能对被试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的被试自身的特征或身心特
征。如被试的性别、年龄、身心健康水平、认知方式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心理学实验中,可操纵的变量和机体变量 都可以作为自变量,但实验中至少有一个可操纵变量,才可以揭 示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实验 的自变量全部为被试变量,则该实验很难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
公园有四排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 子,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 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 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 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心理学实验设计2
最简单的拉丁方设计
例子(鲍尔Bower,1961):以老鼠来研究奖赏对反应形 成的影响。 实验任务是老鼠走迷宫。 自变量是奖赏量,三个水平:第一个水平老鼠走完迷宫得 到8粒食丸;第二个水平是得到5粒食丸。第三个水平则 是得到1粒食丸
(2)被试内设计的局限性
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s)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 ①真实验设计 ②准实验设计 ③非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 ①单因素实验设计 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处理水平中是否用 相同被试: ①被试内设计 ②被试间设计 ③混合设计
三个基本问题
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和因变量?
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 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1)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
主试和被试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发生混淆 的相互作用
试验者效应(皮革玛丽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 要求特征(安慰剂效应和霍桑效应)
(2)额外变量的控制
1.排除法 2.恒定法 3.匹配法 4.随机化法 5.抵消平衡法 6.统计控制法
(1)ABA设计 例子(Hart,1964): 被试为托儿所4岁儿童比尔,比尔过分能哭。
研究者假设成人的注意强化了比尔哭的行为。 研究:自变量为老师对哭行为的治疗。 A代表了治疗前的基准状态(哭的次数很多),
B表示治疗后的状态(哭的很少)。 第二个A代表退回到原来的状态。 如图2-2(p84)
实验心理学课程二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一、心理实验的变量及控制 二、实验设计的概念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四、实验研究的效度
一、实验中的几种变量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杨治良)第一章:绪论1.变量: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改变的事物的属性。
2.自变量/自变项: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依变项/反应变量/反应测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是主试所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量。
4.相关变量/有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是自变量,而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即为控制变量,在实验中是要加以控制的。
7.控制:指出于实验的需要,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实验更好达到实验的目的。
8.口语记录: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反应变量,指的是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对主试所提问题的回答。
9.指示语:主试为交代任务向被试所说的话。
10.实验者效应:指心理实验中,除了主试给出指示语及被试按指示语完成任务的相互作用外,他们之间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干扰作用,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
e.g.主试在实验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从而造成实验偏差。
此即为实验者效应。
11.霍桑效应: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
12.安慰剂效应:指实验中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在这个实验中被试的态度成了自变量。
13.实验效度:即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分为实验内部效度、实验外部效度。
14.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的定义是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的定义,此即为操作定义。
15.交互作用:指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存在了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6.双盲实验:被试和观察者都不了解各个实验组所接受的实验条件。
单盲实验:17.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摘要abstract、题目title、引言foreword、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summary、参考文献references、附录apendix18.实验心理学简史(两个阶段)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分析实验中的变量邵静纪正霞王金慧(南通大学教科院应心091)一、摘要本实验根据被试蒙眼转动动觉方位辨别仪到指定角度所得的误差来研究定指导结果对角度估计准确性的影响,并分析本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本实验自变量是被试是否被告知结果,得到的两组误差平均数,进行t 检验,发现两组差异显著。
二、引言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变量是构成实验三大要素之一,是实验的核心。
变量作为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到底符合什么条件的研究才可以成为实验,及实验必须操纵环境以产生变化。
实验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控制、观察和比较的过程。
变量是使实验运转的齿轮。
好实验与差实验的区别就在于变量的有效选择与操控。
因此,变量是实验研究最基本的问题,是实验研究的根基。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变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条件,另一类是在这些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即因变量)。
在实验条件中,一类是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另一类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相关变量。
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而实验者不研究的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也称为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一般自变量的变化应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并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是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中通常假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如反应时、皮肤点位等。
它是实验者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既要有定义良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有效地控制,排除额外变量对研究变量产生消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解释率。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
(1)自变量:即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自变量可以分为: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2)因变量:指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
对因变量的控制:使用规范的指导语;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
①天花板效应:由于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高端
②地板效应:由于反映指标的量程不够大,使反应都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低端
(3)控制变量(额外变量):不是研究者要考虑的,但是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由于实验者必须控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叫做控制变量
①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典型表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②要求特征:被试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种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
典型表现为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答案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用于奖励的语言种类。 语言数量(或频率) 办公室情境、治疗者
2021/4/22
17
社会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为了发现当六个人 挤在一个电话亭里时是男人还是女人感到更不 舒服。对变量命名。
答案 自变量 参与者性别 因变量 不舒服的程度 控制变量 电话亭的大小、挤在电话亭的人数(6)、个体的大小等
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任务过易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任务过难
2021/4/22
11
D、指标
a、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因变量指标
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反应时、反应持续时间、反应程度、完成量、错误 率、完成一定的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达到一定基准所需要的次数以及口头报 告等等
b、选择指标的条件
※有效性 即是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也称为效度 ※客观性 是指此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客观 的指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重现的
2021/4/22
2021/4/22
23
B、保持恒定法(适用于无关变量与自变量没有交互作用条件) 使其产生的效果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场所 实验时间 主试 实验室亮度、温度、噪音 实验材料:图片熟悉度、颜色
2021/4/22
24
C、效果平衡法(无法消除,无法固定)
其原理是采用两组来平衡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具体方法有: (事先明确什么额外变量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
2021/4/22
9
2、因变量
A、什么是因变量(反应变量、依从变量)
是研究者(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或所测量出的因素。 当 主试者引入、除去或改变自变量时,这种因素会跟着出现、消失或改变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考考你!找出自变量
和因变量
(1)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报, 李静,卢家楣,2007)
(2)物体颜色和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心理学报,李富洪,李红等,2005)
(3)主管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的影 响 (心理学报,慧民 龙立荣,2009)
四、额外变量(1)
◆额外变量(extraneous variable)也称为控制变量, 是指在实验中研究者不用于研究但又会对因变量产 生影响的有关变量。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
如,练习对学习射击成功的影率理论,先随机地从总体抽取被试;然后 把被试者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
四、额外变量(4)
5.抵消平衡法 (counterbalancing method)
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 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控制序列效应 (给被试者施加一系列以固定顺序出现的不同处理, 被试者的反应将会受到时序先后的影响)
反应 。 ⑵环境特点自变量 。在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 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等等都可以 作为自变量 。
二、自变量(2)
⑶被试特点自变量,指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
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对于 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而不能改变。
⑷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主试能够通过给予不同 的实验指导语暂时造成一种差别 。 ◆指导语是指主试者为交代任务向被试说的话。
◆变量(variable) :可以在数 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 性。
二、自变量(1)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是指由主试选择、
控制的变量,它决定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一 个自变量可以分为几个水平。 问一问:阿希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什么?有几个水平? ◆自变量的种类: ⑴刺激特点自变量 。刺激的不同特点会引起不同的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一、变量的概念变量〔变项〕〔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例如:光的强度可以由弱变强,呈现的时间可以由短变长,智力的IQ可以由小变大,这些都属于量的变量。
又如,人的性别有男女,人的宗教信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这些是质的变量。
质的的变量有时可以用数字代替类别,以便于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种类(一)自变量在心理实验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掌握的变量。
自变量一词来自数学。
在数学中,y=f〔x〕。
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
将这个方程运用到心理学的研究中,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
1、自变量的特点〔1〕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2〕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3〕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被试的暂时差异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5〕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6〕指导语自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异就产生了。
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自变量: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在有关变量中,主试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叫做额外的有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
3.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那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就是混淆变量。
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变量混淆。
(把不对因变量起作用的因素当作自变量)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的情况。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实验设计。
其特征在于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能有效地控制研究中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和因变量的指标,以及被试的分配情况,并可应用统计方法帮助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地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使实验效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的一种研究计划。
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个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
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准确。
9.混合实验设计:是指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既有被试内自变量,又有被试间自变量的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复杂形式,是一种最有实用价值的实验设计。
当一个实验设计中,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间因素),又包含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时,叫做混合实验设计。
被试内实验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形式,由一个被试(而不是一组同质被试)接受所有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的设计。
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实验的基本变量类型
心三(甲):
第七章的阅读检查
讲解第七章的难点和重点; 布置第八章的阅读要求; 轮流介绍自己的模型及其设计思想。
心三(乙):
“记忆的扩容模型设计”:马光霆 人体自我保护功能的原理 四维空间存在的合理性 计算机芯片的存储原理 生物遗传基因的机制 功能:1。处理数据;2。逻辑运算;3。友好
P250、251、252页图5-5、图5-6、图5-7 分析。
第十、十一章 阅读进度安排及实地测验
第十六周检查。 课后思考题:如果你是一个教练员,如
何制定训练计划? 实地测验:心率恢复率 数据统计分析
第十二、十三章 阅读进度安排 第十七周检查。
第十四章 阅读进度安排 第十八周检查。
心三(甲):作业 “如果你是一个教练员,如何制定训练计
划?”
柳林, 马自霞 茄雪琴
工程设计观摩:(30分钟) 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
“磁悬浮列车与高速轮轨”工程设计的 技术与心理问题
请关注“高效,安全,健康,舒适”方面的讨论.
和敏度要求? –3)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是否严格?还有哪些
可能的额外变量没有得到控制?
(作业请发到zhouab2002@)
应用实验心理学专题 ——工程心理学
周爱保
课程性质:
工程心理学--应用实验心理学 的分枝之一,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
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大纲依据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测量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 心理学应用成为心理研究的主流; 培养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要求; 测量方法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教学时间的限制。
四、教学原则
科学性原则; 严密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标准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