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OF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EOF和REOF分析江淮梅雨量的时空分布

基于EOF和REOF分析江淮梅雨量的时空分布

基于EOF 和REOF 分析江淮梅雨量的时空分布周后福1, 陈晓红2(1.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省气象台,安徽合肥 230031)摘 要:基于江淮梅雨区域50个气象台站1960-2002年的梅雨量资料,利用EOF 、REOF 展开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EOF 展开方法表明江淮梅雨前三个特征向量累积方差贡献比例为88.9%,其主要特征是三个特征向量场呈现纬向带状分布;第一特征向量场空间分布均为正值,说明江淮梅雨量的干湿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是各特征向量场之间的特点相差明显.REOF 展开方法表明可以把江淮梅雨划分为6个典型的梅雨量场;后一个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主成分旋转后载荷要比旋转前分布均匀得多;第一时间系数的变化等同于各站平均梅雨量变化.关键词:EOF 分析;REOF 分析;梅雨降水;时空分布中图分类号:P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43(2006)01-0079-04 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色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重要的降水现象.梅雨的形成及其强弱与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东亚季风以及西风带长波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由于每年这些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强度、进退迟早和速度快慢等都不一样,梅雨锋系的大小和维持时间的不同,致使历年梅雨到来的迟早、长短和雨量的多寡差异很大,直接导致这一地区干旱或洪涝的形成.因此梅雨形成的研究一直受到气象工作者的重视,进行过许多方面的探讨[1-2]. 安徽省处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变化复杂,每年的降水大多集中在梅雨期,汛期降水更是集中在梅雨过程,因此对梅雨现象进行重点深入探讨,有助于把握汛期降水的主要特性,对于安徽防汛抗旱有指导意义.尽管梅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规律作过不少研究,但是多从气候统计学角度来进行,例如应用平均值、方差、趋势等分析手段.本文主要利用两种EOF 分析方法,探究江淮梅雨的时间演变现象,重点地分析空间分布规律,给出江淮梅雨的分布型,为江淮梅雨的分区预测提供依据.1 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1.1 梅雨资料 安徽的梅雨主要发生在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因此本文研究范围为淮河以南.利用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资料年代较长的50个气象站1960-2002年逐日降水资料,以及温度资料和东亚大气环流形势,根据作者综合许多气象学者成果的基础上在文献[3]提出的梅雨划分标准,划定江淮之间、沿江江南地区和安徽省逐年入梅日、出梅日和梅雨期,据此得到淮河以南各气象站的梅雨量.1.2 分析方法简介 EOF 分析也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它可以针对气象要素来进行.其基本原理是对包含p 个空间点(变量)的场随时间变化进行分解.设样本容量为n 的资料,则场中任一空间点i 和任一时间点j 的资料值(x ij )m n 可看成由p 个空间函数ik 和时间函数t kj (k =1,2,…,p )的线性组合,具体的展开形式见文献[4,5]. 旋转主成分分析(REOF )是在传统主成分分析(EOF )的基础上再做旋转.本文采用Horel 使用的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也是气候分析和诊断经常使用的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其基本原理在文献[4]中有详细的叙述,这里不再赘述.本文取前7个载荷向量及其对应的主成分参加旋转.REOF 分析不仅可以很好地反映不收稿日期:2005-01-28基金项目:安徽省气象科技基金(0307).作者简介:周后福(1965-),男,安徽无为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研究.第29卷1期2006年2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29No.1Feb .2006同地域的变化,而且可以反映不同地域的相关分布状况[6].2 空间变化特征2.1 EOF分析 通过对1960-2002年逐年江淮梅雨量资料采取标准化处理之后,再进行EOF分析,得到各个主成分,前7个主成分的主要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最大,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迅速降低,后面几个主成分方差贡献已经很小;解释方差也有同样的现象.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几乎占90%,因而给出前3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场,见图1.它反映出江淮梅雨量异常的几种主要的大范围空间分布特征.图la给出了江淮梅雨量第一特征场,全区一致为正,说明江淮梅雨量的干湿变化是一致的,具体是指某年淮河以南梅雨量或者普遍偏干,或者普遍偏湿,它显然是受大尺度梅雨锋系影响的缘故.但是在各地变化情况有这样的现象:0.155等值线呈现环状结构,主要在沿江中部,向南和向北逐步减少;总的来看,大致呈现南北向纬度地带性分布.载荷量大值区主要位于沿江地区,说明此地是江淮梅雨量变率最大的地区,也是旱涝异常的敏感区,由表1可知这种空间异常类型占整体方差的69.2%.由图1b可以看出,第二特征场则与第一特征场有着很大的差异,其分布有着南北反向变化的结构特点.正值中心位于皖南南部地区,而负值中心则位于沿淮地区,说明江淮梅雨量呈现南干北湿或南湿北干的格局特征,即南北差异是江淮梅雨量的第二空间异常类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随着每年6月以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的不同,雨带长期维持在江南,则江淮地区雨量少;雨带长期维持在江淮地区,则江南雨量少.从第三特征场(图1c)可以看出合肥、巢湖地区、宣州部分地区的梅雨量表现出与周围地区相反的特征.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多处在丘陵地区,在某些年份受副高控制晴热少雨,梅雨量偏少.表1 前7个E OF和RE OF分析对总方差的贡献和累积贡献T able1 contribution and accumulated contribution of front7E OF and RE OF with total squ are error序号EOF解释方差方差贡献/%累积方差贡献/%REOF方差贡献/%累积方差贡献/%11487.969.269.216.216.22348.916.285.415.631.8374.6 3.588.915.046.8447.3 2.291.113.360.1528.8 1.392.412.372.4621.4 1.293.612.284.6715.0 1.094.610.094.62.2 REOF分析 通过EOF展开方法的讨论可以看出,江淮梅雨量的降水空间格局既有全区一致的少雨或多雨现象,也存在区域内部南北的差异,但是其主要特点依然为纬向分布型,不能更为精细地描述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因此在EOF分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最大正交方差旋转,进行REOF展开,可以得出非常细微的地理分区.由表1可以看出,前7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达到了94.6%,可以用此来代表原始的向量场.对前7个主成分进行方差最大旋转,并由前6个旋转载荷向量对江淮梅雨量进行分区.由表1可知旋转后载荷的贡献要比旋转前分布均匀.这是因为旋转后各主成分的意义着重表现空间的相关性分布特征,高载荷只集中在某一较小的区域,而使其它大部区域的载荷尽可能地接近0. 对REOF展开结果所绘出的图(略去)分别进行分析.第1旋转载荷向量场的高载荷区主要在大别山北部.这一地区是江淮丘陵区,对降水极其敏感,也是安徽少雨区.第2旋转载荷向量场的高载荷区主要位于宣郎广一带,以丘陵为主.第3旋转载荷向量场的高载荷区主要分布在本区东北,丘陵和河流较多.第4旋转载荷向量场的高载荷区大体分布在本区西北,以平原地貌为主,是安徽旱涝多发区.第5旋转载荷向量场的高载荷区多分布在江南南部,以山地地貌为主,是安徽降水最多的区域.第6旋转载荷向量场的高载荷区则主要分布在沿江西部,河流和平原地貌为主.按载荷绝对值>0.5的高载荷分布区域来考虑,梅雨量在淮河以南大致可分大别山、沿淮北部、东北部、沿江、江南西部和宣郎广6个区域(见图2).08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图1 EOF 第1-3特征向量场(a :第1,b :第2,c :第3)Fig.1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eigenvector fields (a :first ,b :second ,c :third )图2 分区示意图Fig.2 the type sketch figure 由上面REOF 分析得出的江淮梅雨量分区较为清楚地反映出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梅雨降水的影响,而且据此可以分为6个区域,这种江淮梅雨量异常分区与江淮梅雨分布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重合.因此在分析和研究江淮梅雨量及其异常变化时,须重点考察上述6个类型区域的梅雨气候及其预测.3 时间变化特征 EOF 分析能够反映江淮梅雨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前10个时间系数可以判断出,第一时间系数的变化幅度最大,介于27—18之间;第二时间系数变化幅度次之,介于210—8之间;第三时间系数变化幅度再次之,介于23—4之间;后面的每一个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这里仅给出前4个时间系数所对应的曲线.图3为1960—2002年江淮梅雨量EOF 展开的时间系数变化,其中图3a 为第一时间系数和第二时间系数的变化曲线,分别以T1和T2表示;图4b 为第三时间系数和第四时间系数的变化曲线,分别以T3和T4表示. 由图3a 并与50个气象站梅雨的逐年平均值(曲线略)比较可知,第一时间系数的变化等同于各站平均梅雨量变化,第一时间系数越大,该年的平均梅雨量越大;第一时间系数越小,该年的平均梅雨量越小.1969年、1983年、1991年、1996年、1999年等年份的第一时间系数为极大值,分别是9.90、9.90、15.62、17.90和14.36,同时期的平均梅雨量分别为553mm 、559mm 、699mm 、805mm 、698mm ;多年平均50站的梅雨量是273mm ,可见以上各年梅雨量大约是平均值的2—3倍. 由图3a 和图3b 可以看出第二、第三、第四时间系数都有明显的逐年变化现象,有年际变化特征.第二时间系数正值越大,其所对应年份的梅雨量越接近于EOF 展开第二特征场的分布,即北少南多的梅雨;第二时1829卷第1期 周后福,陈晓红: 基于EOF 和REOF 分析江淮梅雨量的时空分布间系数负值越大,其所对应年份的梅雨量越接近于EOF 展开第二特征场的反向分布,即北多南少的梅雨.第三、第四时间系数值的变化,也有类似情况.图3 1960-2002年江淮梅雨量EOF 展开的时间系数变化(a :第1和第2,b :第3和第4)Fig.3 time 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EOF on Jianghuai Meiyu precipitation (a :first and second ,b :third and fourth )4 结 语 基于安徽淮河以南地区50个气象站1960-2002年的梅雨量资料,利用EOF 、REOF 两种展开方法,分析了江淮梅雨量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重点在于空间地理分布.EOF 分析方法表明江淮梅雨前三个特征向量累积方差贡献比例高达88.9%,主要空间特征是三个特征向量场呈现纬向带状分布;第一特征向量场空间分布均为正值,说明江淮梅雨量的干湿变化具有极好一致性,但是各特征向量场之间的特点相差明显.REOF 分析方法表明江淮梅雨量场可以被分为6个主要的类型;主成分旋转后载荷要比旋转前分布均匀得多;后一个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一时间系数的变化相当于各站平均梅雨量变化.参考文献:[1] 徐群.近46年江淮下游梅雨期的划分和演变特征[J].气象科学,1998,18(4):316-329.[2] 周曾奎.江淮梅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3] 周后福,谢重阳.梅雨划分标准及安徽梅雨序列的确定[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4,(2):4-8.[4]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5] 范丽军,韦志刚,董文杰.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的时空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4,23(3):360-367.[6] 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湖南汛期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4,20(4):409-418.T 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JianghuaiMeiyu with EOF and REOF AnalysisZHOU Hou 2fu 1, CHEN Xiao 2hong 2(1.Anhui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Hefei 230031,China ;2.Anhui Meteorological Station ,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Meiyu precipitation about 50weather stations from 1960to 2002,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with EOF and REOF methods.EOF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atio of the front 3eigenvectors with total square error is 88.9%,and the front 3eigenvector fields present string distribution.The characteristic of each eigenvector field is different.REOF analysis manifests that Meiyu precipitation fields may be divided into 6types and the change of rotated eigenvector field is little.The change of the first temporal coefficient is analogous with the change of average Meiyu precipitation on all stations.K ey w ords :EOF ;REOF ;meiyu precipit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责任编辑 巩 )28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雅鲁藏布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变化及其与环流的联系

雅鲁藏布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变化及其与环流的联系

雅鲁藏布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变化及其与环流的联系作者:边巴卓嘎赤曲周顺武吴萍孙阳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2年第03期摘要基于近57 a(1961—2017年)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简称雅江河谷)4个站(拉萨、日喀则、泽当和江孜)盛夏(7—8月)月平均降水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相关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雅江河谷盛夏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结果表明:1)近57 a雅江河谷盛夏降水无显著线性趋势,降水主要以3~4 a 显著周期的年际振荡为主。

2)雅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波动与区域内水汽收支的变化直接相关,其中印度半岛-东南亚异常反气旋引起的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在高原腹地辐合上升的动力过程是盛夏降水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3)对流层中低层印度半岛-东南亚异常反气旋环流是该地区盛夏降水年际异常的重要水汽输送通道,该通道将西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等地水汽不断输送到高原,期间西太副高和伊朗高压等大尺度系统异常对水汽输送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高原盛夏季风低压和南亚高压异常给水汽在高原腹地辐合抬升提供了动力条件。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河谷;盛夏降水;年际变化;水汽输送;大气环流青藏高原(下称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有着众多的冰川、湖泊及河流,其丰富的水资源素有“亚洲水塔”(Xu et al.,2008)和“湿池”(朱福康等,2000)的美誉。

降水作为高原水循环中的重要因素,其变化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Niu et al.,2004;朱艳欣和桑燕芳,2018;孙畅等,2019)。

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是我国境内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高原气候和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洪旱等灾害因子的气候变化,正影响着该流域水资源的演化(胡博亭等,2019)。

以往许多学者针对高原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高原降水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齐文文等,2013;王传辉等,2015;李晓英等,2016;Sang et al.,2016)。

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资源情势变化

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资源情势变化

表 1 雅 鲁 藏 布 江流 域 各 年段 水 资源 量 统 计表
时代 年 限
流域 平 均水 资源 量( 万 m3 ) 与上一 年 比较 厚的 递增 率 ( %)
并且由于高度的递增 , 开始降低 , 在江流 区 域中的横截径面大, 每年都 会出现严重的水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 在汛期 所占的比倒大。 从实际的资 料中了解到, 流域 水资泺—直保持稳定状 态, 通过这种 变化特性展开了新的建设 , 一般是基 础设 施建设 防止汛期所造 成的洪灾, 展 开抗旱行
降 水量 分布 混 乱 , 叶状 , 东 西 方 向 最 大有 1 5 0 O k a长 , r 南 北 的 拔 5 5 8 0 m, 而境 内的 其他 地 区 的海 拔 多数 在 大 气环 流 的 影 响十 分 大 ,
0 0 0 ~6 0 0 0 m以 上 , 全 部为 山地 , 但 是全 部 最 大 宽 度 大 约 月2 9 O kr a, 平 均 宽 度 大 约 有 4

般 雨季 是 6 ~l O 月, 降水 量 比率 占8 0 %, 由
所 以 地 区分布 差 异 年楚河、 拉 萨河、 尼洋 曲 于 降 水量 季 节分 布不 均 , 1 6 7 k m, 总共面 积大概有2 4 2 O 0 4 k m , 境 集 聚 在 多 雄 藏 布 、
其 地 势 保 持 着冲 击 阶 和 也 很 大 。 内部 分 全 部 都 在 西 藏 自治 区 内, 河 流 的 长 等 支 流 有宽 谷 地 带,
整 个 的 水 流 域面 积 有 9 3 . 6 k m 。 中 国境 内
由于 5 大支流, 其 主 要 有多 雄 藏 布 、 年楚河、 拉 萨 雅鲁 藏 布 江 的水 主要 来 源于 大 气 降雨 。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青藏高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李亚琴广西柳州市气象局摘要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典型单元,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敏感性和强烈性。

基于青藏高原135个台站1982~2001年的降水资料,利用EOF展开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年降水和四季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及趋势变化,得出高原北区(青海地区)与南区(西藏地区)的年降水以南北反相变化为主。

近20年来,青藏高原北区年降水量与汛期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南区年降水量与汛期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青藏高原年降水的分布自雅鲁藏布江河谷向西北逐渐递减,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降水最多,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降水最少平均年降水量仅17.6mm。

青藏高原的雨季与干季分明,降水大多集中在5~9月。

80年代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为负距平,高原中部、北部和川西绝大多数站点降水为正距平;90年代高原中部、南部降水为正距平,高原北部和川西多数站点表现为负距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降水;EOF;变化特征;趋势分析1引言1.1 课题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气候的变化特征、响应机制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等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青藏高原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敏感地区,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广义的青藏高原是指海拔在3000m以上的区域。

其东西相距3000km,南北最宽处约为1600km,面积达2.9×106km2。

研究表明,高原高大整体能产生显著地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1-3】,不但对东亚和北半球环流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夏季还可以影响到赤道以南【4】。

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敏感、强烈。

如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位相比我国东部位相提前【5-7】。

研究还发现,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气候变化具有指示性意义。

高原降水变化在其气候变化中又占有着特别的地位。

就高原本身而言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属半干旱、干旱区 ,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特别是高原西部地区 ,降水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的“水塔”,它是众多外流河,如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并且高原北部和西部的内流河则是当地重要的水资源。

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时空分布及与站点气候因子的关系

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时空分布及与站点气候因子的关系

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时空分布及与站点气候因子的关系付新峰;杨胜天;刘昌明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06(13)3
【摘要】作为反映流域植被覆盖度的一个指标,NDVI的变化受多个气候因子的影响,而降水与平均气温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对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的同时,根据流域站点的经纬度提取流域面上的NDVI值并与流域站点主要气候因子(降水与平均气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流域站点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降水、平均气温)均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时间上的一致性与较高的相关性。

NDVI与降水量线性相关系数为0.77,对数相关系数为0.7;NDVI与平均气温线性相关系数为0.72,对数相关系数为0.68。

【总页数】4页(P229-232)
【关键词】NDVI;气候因子;植被覆盖;雅鲁藏布江流域
【作者】付新峰;杨胜天;刘昌明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
【相关文献】
1.红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J], 李运刚;何大明
2.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 [J], 顿玉多吉;白
玛央宗;拉巴;平措旺旦
3.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与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J], 刘晓婉;徐宗学;彭定志
4.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时空分布及与降水量的关系 [J], 付新峰;杨胜天;刘昌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73—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1973—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2018年 10月
MOUNTAIN RESEARCH
Oct,2018
文章编号:1008-2786-(2018)5-750-15 DOI:1016089/j.cnki.1008-2786.000371
1973—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 时空变化特征
刘江涛1,2,徐宗学1,2,赵 焕1,2,彭定志1,2,张 瑞1,2
(1.北京师范大学 水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875;2.城市
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的改变,由极端降水事件所引发的干旱、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本文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 19个气象站点 1973—2016年的逐日降水数据,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 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分析了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印度 洋偶极子指数(DM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973—2016年间,雅鲁藏布江流域极端降水指标整体上呈现出上升 趋势,与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其中降水日数(RD)、降水总量(PRCPTOT)、极端降水量(R95p)、连 续湿润日数(CWD)指标均在 95%信度水平上显著上升。RD、CWD极端降水指标分别在 1995年左右、2001年左 右发生了突变;(2)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极端降水指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表现出从东部到西部逐渐递减的 分布特征。极端降水指标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近年来,东部湿润地区暴雨事件可能更加频繁, 洪涝灾害更加严重,西部地区则从相对干旱逐渐变得相对湿润;(3)对极端降水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PRCPTOT和 CWD指标的载荷在主成分 1和主成分 2中分别占 0.94、0.71,表明可以用它们分别代表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级 和降水持续性;(4)1—3月份的极端降水事件更容易受到印度洋偶极子(IOD)的影响,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 区,2月份的 DMI与 PRCPTOT、CWD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0.412和 0.356,是易受 DMI影响的主 要地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在 250hPa和 500hPa的位势高度差值均存在负值中心,有利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 研究结果为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基础。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极端降水;印度洋偶极子;时空变化 中图分类号:X43;P333.2 文献标志码:A

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分析

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分析

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分析
徐宗学;班春广;张瑞
【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
【年(卷),期】2022(33)4
【摘要】气候变化驱动下的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是重要的科学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检验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揭示下垫面演变规律;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揭示径流演变规律,并进行归因分析。

结果表明:1961—2014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整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向暖湿化方向发展;植被整体改善,上游西北部和下游植被存在退化现象;年径流序列具有3~4 a、12 a、20 a 和32 a左右的周期;降水变化、潜在蒸散发量变化、下垫面变化和冰川变化对径流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39.62%、-2.74%、32.32%和30.94%。

相关结果对理解
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下雅鲁藏布江径流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12页(P519-530)
【作者】徐宗学;班春广;张瑞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
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9
【相关文献】
1.雅鲁藏布江流域天然径流特征及规律分析
2.雅鲁藏布江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3.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分析
4.近50年伊洛河流域径流演变归因分析
5.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演变归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

第35卷第2期2024年3月㊀㊀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Vol.35,No.2Mar.2024DOI:10.14042/ki.32.1309.2024.02.009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余国安1,岳蓬胜1,2,侯伟鹏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㊀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㊀100049)摘要:径流(或水位)日变化是反映河流水文情势的重要方面,解析径流(水位)日变化特征有助于明晰河流水文动态过程和规律,揭示径流来源和产汇流机制㊂以藏东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易贡藏布㊁帕隆藏布㊁曲宗藏布㊁拉月曲㊁金珠曲和白马西路河为对象,基于典型河段2022 2023年小时分辨率实测水位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表征参数分析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降雨㊁冰川/积雪数据探究河流水位日变化影响因素㊂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水位日变幅在汛期多高于非汛期,日水位数据分布在汛期多呈正偏(均值大于中值),汛后多呈负偏(均值小于中值);除白马西路河外,各河段水位日涨落过程在非汛期相对于汛期有所延迟,且汛后延迟趋势更明显;汛期各河段日水位上涨历时均小于回落历时,非汛期则多相反(拉月曲和金珠曲除外);白马西路河水位日变化主要受降雨过程扰动,而其他河流水位日变化主要受冰雪消融过程影响㊂关键词:水位日变化;实测水位;时空分异;影响因素;雅鲁藏布江中图分类号:TV1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6791(2024)02-0274-15收稿日期:2023-09-25;网络出版日期:2024-01-03网络出版地址:https:// /urlid /32.1309.P.20240103.1102.002基金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371015)作者简介:余国安(1978 ),男,安徽怀宁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泥沙运动㊁河流地貌及灾害研究㊂E-mail:yuga@通信作者:岳蓬胜,E-mail:yuepengsheng3913@径流(或水位)日变化是反映河流水文情势的重要方面,解析径流(水位)日变化特征有助于明晰河流水文动态过程和规律,揭示径流来源和产汇流机制,进而促进水文模型修正及参数率定[1-2],推动气候变化影响下河流水文情势演变研究[3]㊂狭义上的径流日变化也称径流昼夜波动,由蒸散发㊁植物蒸腾以及冰雪消融等多种过程驱动,本质上受控于太阳日升日落而产生的日尺度上的辐射和气温变化㊂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相关成果在多个水文科学领域的主流学术期刊报道,内容涉及径流昼夜波动特征[4-6]㊁影响因素(山坡植被㊁融水过程㊁地下水补给过程等[7-9])及对流域冰雪消融过程的反演[1-2,10]等㊂径流日变化通常表现为2种模式:①白天河流流量减小(水位回落);②白天河流流量增加(水位上涨)㊂其中,模式①主要与蒸散发及植物蒸腾作用有关,Gra-ham 等[3]根据既往研究成果总结了3个理论假设:饱和楔形假说[11],认为蒸散发改变土壤非饱和基质电位,导致白天流向河流的水力梯度降低,从而流量减小;滨河截流假说[7],认为河流的侧向流动由滨河植被控制,白天由于植被蒸腾作用消耗潜水层蓄水,导致进入河道的流量减小;流路迁移假说[12],认为岸坡植被蒸腾作用导致土壤湿度降低,上游来水的一部分将补给土壤水,导致河流补给径流减小㊂也有研究认为[9,13],在径流补给地下水的河流中,由于下午水温高,水的黏度降低㊁导水率增加,流量在下午更小,其与蒸散作用共同影响径流日变化过程㊂与模式①不同的是,模式②多出现在冰雪消融集水区,这些区域融冰/融雪对径流的影响显著超过蒸散作用,土壤水分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因此,白天流量得以增加,夜晚融冰/融雪过程减弱或停止,流量则相应减小[6]㊂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大拐弯地区位于藏东南,是青藏高原的降水和产流高值区,也是高原气候变化的敏感区㊂这一区域水能和水量资源十分丰富,生态和景观资源得天独厚,且区位优势显著,国道318线和㊀第2期余国安,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275㊀新219线贯穿其中,是连接西藏和川㊁滇两省的战略交通廊道,也是未来10~20a 中国多项重大战略工程施工建设和运行区[14]㊂同时,这一地区也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和 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关注的典型区域之一[15-16]㊂因此,深入认识雅江大拐弯地区径流(水位)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理解和揭示藏东南地区产汇流机制和演变规律,也有利于区域水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工程长期安全运行,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㊂不过,由于区域地形复杂多变,野外监测困难,气象水文数据资料匮乏[17],尚无有关径流(水位)日变化的研究报道㊂本文基于区域主要河流典型河段高时间分辨率水位监测数据,解析水位日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异,并尝试探讨其主控影响因素㊂1 研究区概况图1㊀雅江大拐弯地区水系构成㊁水位/雨量监测河段位置及地貌形态Fig.1Drainage network,locations and morphology of study reaches for water level /rainfall monitoring in thegrand bend area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藏东南雅江大拐弯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东端构造结(图1),北与念青唐古拉山㊁东与横断山脉交接[18],地理位置大致为27ʎN 31ʎN㊁92ʎE 97ʎE㊂该区域隶属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最前缘,地质环境脆弱,276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山高谷深坡陡,气候差异大,冰雪活动强烈,海洋性冰川广泛分布,是青藏高原海洋性冰川发育中心之一[19],冰崩㊁滑坡㊁泥石流㊁山洪等自然灾害多发㊂区域降水充沛㊁水系密布,除雅江干流外,还发育帕隆藏布㊁易贡藏布㊁拉月曲㊁金珠曲㊁白马西路河等众多支流,河流补给主要以降雨㊁冰雪融水和基流为主㊂2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㊀数据来源选取雅江大拐弯地区易贡藏布等6条主要河流的典型河段为研究对象(图1,表1),开展高时间分辨率水位和降雨监测(表2)㊂其中,水位监测采用HOBO U20L-02型自记式压力水位计(量程为0~30.6m,数据分辨率为0.41cm,标定精度为ʃ3.0cm),其外形为两头呈锥形的圆柱体(外径3cm,长15cm)㊂为尽可能减小水流紊动对水位监测结果的影响,水位计预先布置固定于钢管(管内径6cm,长30cm)内形成相对静水环境㊂在枯水季节将水位计(连同外置保护钢管)安装于河床底部基岩或漂石背水面(或石缝)等受水流扰动和直接冲击较小的位置,监测获取小时/半小时分辨率水位数据(本文以水位计在河床的固定布设位置为高程基准,这里的 水位 即河流自由水面相对于水位计布设位置的高程,即相对水深)㊂雨量监测基于HOBO RG3型雨量计(最大雨强为127mm/h,数据分辨率为0.2mm,标定精度为ʃ1%)㊂各监测点具体位置㊁监测时间序列及监测频率(时间分辨率)列于表2㊂研究区冰川数据[20-21]来源于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http:ʊ/zhhans)的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2006 2011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来源于资源环境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http:ʊ/DOI),数据时间为2018年,空间分辨率为1km㊂表1㊀研究区6条主要河流信息Table1Information on the six rivers in the study area河流控制面积/km2冰川面积/km2高程范围/m主河长度/km河道平均坡度/%NDVI均值易贡藏布1121920.52211~633029.7 1.90.293拉月曲1641438.62251~665962.7 1.60.606曲宗藏布1468200.03026~593460.9 1.40.382帕隆藏布24161404.22696~633179.4 1.50.216金珠曲1105117.61197~609742.8 3.80.591白马西路河74760.9640~566534.87.80.623注:表中6条河流信息均为水位监测断面以上(上游)数据㊂表2㊀研究区6条河流监测河段信息Table2Information on monitoring reaches of the six rivers in the study area数据类型编号所属河流河段监测地点河宽/m局部坡降/%床沙中径/mm时段时间分辨率/h水位Ⅰ易贡藏布勒曲藏布下游巴玉中桥25~50 1.02052022-04-01/12-21 1.0Ⅱ拉月曲拉月曲下游G318国道4070km路碑25~500.73802022-04-01/12-31 1.0Ⅲ曲宗藏布曲宗藏布出口松宗西桥15~40 1.52752022-03-17/2023-02-21 1.0Ⅳ帕隆藏布帕隆藏布上游米美村70~750.51402022-03-17/2023-02-21 1.0Ⅴ金珠曲金珠曲下游近西西河入汇处20~45 6.0ʈ10002022-03-16/2023-01-31 1.0Ⅵ白马西路河白马西路河出口解放大桥水文站20~400.93482022-04-01/12-210.5雨量帕隆藏布通麦2022-03-19/2023-01-31㊀第2期余国安,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277㊀2.2㊀分析方法根据藏东南地区气候和水文特点,结合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各河段水位季节变化特征(图2),本文将区域径流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汛前(3 5月)㊁汛期(6 10月)和汛后(11月至次年2月)㊂图2㊀研究区6个河段实测小时分辨率水位过程Fig.2Hourly-resolution water level processes in 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为定量分析区域径流日变化特征,以实测小时分辨率水位数据分析水位日变化过程㊂图3为易贡藏布监测段2022年汛期和非汛期典型日的水位日变化过程㊂根据研究需要采用以下指标,以定量反映水位日变化特征㊂(1)统计参数㊂日水位标准差(均方差,δ)表示日小时监测水位(Z h)偏离日均水位值(每日24h水位的均值,Z h)的离散程度㊂由于δ难以体现均值不等数据系列的离散程度,采用变差系数(C v)比较不同河段日水位动态特征㊂偏态系数(C s)反映每日小时水位数据在日均值两侧偏离对称的程度,C s>0,数据系列呈右偏分布,Z h多位于Z h以下;C s<0则反之,且C s绝对值越大日小时水位偏斜程度越明显㊂(2)水位日变幅(Z amp)㊂1个水位涨落周期(一般分布在1日及其相邻日)最高水位(Z max)与最低水位(Z min)之差的一半,单位为m,即Z amp=Z max-Z min2(1)水位变幅受各河段河道自身断面特征(如河宽和坡降等)影响,不同河段不具直接可比性㊂为比较各河278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图3㊀易贡藏布监测段2022年汛期和非汛期典型日实测水位日变化过程Fig.3Typical diurnal 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during flood /non-flood seasons in 2022in the monitoring reach of Yigong Zangbo River段水位变幅情况,采用相对水位日变幅(Z ramp ,即各河段水位日变幅与其年内最大水位日变幅(Z yamp )之比,为量纲一变量):Z ramp =Z amp Z yamp(2)(3)日最高㊁最低水位出现时间㊂由于水位日变化(即日尺度上的水位涨落周期)很少正好完整地分布在1日,而多是横跨相邻日(如图3);且研究区水位日涨落过程总体特征为: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多在夜间至次日凌晨(甚至上午);而最低水位出现时间多在中午至傍晚(甚至次日凌晨)㊂因此,在统计分析日最高/最低水位时间分布时,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作如下处理:①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在相邻日分界点(0时)之前(即18 24时),记为-6 0时;②最低水位出现时间在相邻日分界点(0时)之后(即0 6时),记为2430时;③最高/最低水位出现在其余时段按采集时间值正常表示,不作调整㊂(4)日水位涨落历时㊂t rise 反映1个水位上涨过程的持续时间,即从日最低水位上升至日(或次日)最高水位的历时,h;t decline 反映1个水位回落过程的持续时间,即从日最高水位回落至日(或次日)最低水位的历时,h,由实测水位数据获得㊂(5)水位小时变化值㊂对各河段实测水位数据进行滑动平均处理(窗口为24h),日水位小时变化值(ΔZ i )为平滑后水位之差(后1h 水位与前1h 水位之差):ΔZ i =Z i +1-Z i(3)式中:ΔZ i 为1d 中第i 时的日水位小时变化值,m;Z i +1和Z i 分别为1d 中第i +1和第i 时的平滑后水位,m㊂为了对比不同河段间的小时水位变化值,采用相对小时水位变化值(ΔZ i ):ΔZ i =ΔZ i ΔZ max(4)式中:ΔZ max 为各河段年最大小时水位变化值的绝对值,m㊂3㊀结果及分析3.1㊀日水位分布特征基于实测数据得到各河段汛前㊁汛期㊁汛后日水位标准差与变幅季节变化统计特征(表3),可以看出,㊀第2期余国安,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279㊀各河段两参数具有相似的季节差异特征,汛期相较于非汛期(汛前和汛后)日水位标准差和变幅更大㊂表3㊀研究区6个河段日水位标准差与变幅季节变化Table3Seasonal variation of standard deviation and amplitude of daily water levels in 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单位:m河段汛前(3 5月)汛期(6 10月)汛后(11月至次年2月)标准差变幅标准差变幅标准差变幅勒曲藏布下游0.048ʃ0.0290.085ʃ0.0480.128ʃ0.0650.226ʃ0.1080.028ʃ0.0070.053ʃ0.013拉月曲下游0.110ʃ0.0930.190ʃ0.1430.106ʃ0.0820.189ʃ0.1360.033ʃ0.0070.060ʃ0.012曲宗藏布下游0.037ʃ0.0250.067ʃ0.0440.046ʃ0.0240.081ʃ0.0400.026ʃ0.0070.043ʃ0.010帕隆藏布上游0.017ʃ0.0080.034ʃ0.0250.019ʃ0.0080.036ʃ0.0160.011ʃ0.0050.020ʃ0.006金珠曲下游0.085ʃ0.0430.151ʃ0.0770.099ʃ0.0730.170ʃ0.1100.029ʃ0.0080.056ʃ0.015白马西路河出口0.059ʃ0.0260.103ʃ0.0470.061ʃ0.0350.107ʃ0.0550.029ʃ0.0090.052ʃ0.014注:表中所列标准差和变幅统计值为不同季节(汛前㊁汛期和汛后)每日水位标准差和变幅的再分析值,即不同季节日水位标准差的 均值ʃ标准差 和日水位变幅的 均值ʃ标准差 ㊂㊀㊀各河段相对水位日变幅季节变化(图4)与表3所体现的季节差异吻合㊂汛期Z ramp相对非汛期呈增加趋势,易贡藏布(勒曲藏布)㊁曲宗藏布㊁金珠曲3个河段趋势更加明显,帕隆藏布㊁拉月曲2个河段趋势稍弱,而白马西路河则无明显季节差异㊂注:图中不同颜色线条为各河段水位日变幅趋势线,颜色与点据对应㊂图4㊀研究区6个河段相对水位日变幅季节变化Fig.4Seasonal variation in relative daily water level range in 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 各河段日水位C v与C s季节变化如图5和图6所示㊂由图5可见,各河段日水位C v值大致呈 W 型分布,非汛期C v值高于汛期㊂尽管各河段汛期也存在波峰,但除白马西路河外,其他河段汛期C v波峰值明显小于非汛期㊂不过,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非汛期和汛期水位整体特征(日水位均值)的差异,非汛期水位低,导致水位的较小日变化(波动)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差系数㊂图6显示,易贡藏布(勒曲藏布)㊁帕隆藏布及金珠曲3个河段汛期日水位C s大多为正值,说明日水位数据分布多右偏,Z h大多较当天Z h小;曲宗藏布和拉月曲2个河段汛期C s正负值出现概率相当但正值绝对值较大,说明2个河段汛期日水位数据分布左偏和右偏天数相当,但右偏数据系列中Z h总体上小于所在日Z h 的趋势更显著㊂汛后各河段C s值为负值的天数更多,说明汛后各河段Z h多大于当日Z h㊂白马西路河日水位280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4 10月无明显季节差异,11月后日水位数据多左偏(Z h多高于所在日Z h)㊂图5㊀研究区6个河段日水位C v季节变化Fig.5Seasonal variation in C v of daily water levels in 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图6㊀研究区6个河段日水位C s季节变化Fig.6Seasonal variation in C s of daily water levels in 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3.2㊀日水位涨落趋势图7为各河段日小时水位变化,显示日水位涨落过程和季节变化趋势㊂虽然各河段日水位涨落过程受降雨扰动,但每日水位涨落过程和季节差异仍较为明显(白马西路河除外)㊂就易贡藏布(勒曲藏布)河段而言(图7(a)),汛前日水位回落时段在凌晨至午后(约4 16时),水位上涨时段在午后至次日凌晨(约16时至次日4时);汛期日水位涨落过程有提前趋势,即午夜至正午(约0 12时)为水位回落时段,而正午至午夜(12 24时)为水位上涨时段;汛后河段日水位涨落趋势与汛前类似,但日水位上涨/回落开始时间有所延迟㊂帕隆藏布㊁曲宗藏布㊁拉月曲㊁金珠曲4个河段日水位涨落过程与易贡藏布类似(图7(b) 图7(e)),非汛期相对于汛期日水位涨落过程有所延迟,且汛后的延迟趋势更明显;但季节变化的总体特征与易贡藏布有所不同:汛期8 9月时,正午至午夜为日水位上涨时段,而汛期其他阶段(6 7月,10月)水位上涨过程多出现在每日午后至次日凌晨㊂白马西路河日水位涨落过程无明显季节差异,水位回落时段多出现在凌晨至午后㊂㊀第2期余国安,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281㊀比较6个河段不同季节日水位涨落过程,9月水位涨落趋势总体上较为杂乱,结合在此区域的雨量监测数据(2022年主汛期(7 8月)降雨较少,而9月降雨较多),初步推测为降雨扰动,这与2022年西藏气候影响评价[22]中 区域夏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秋季降水量为198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的结论相吻合㊂同时,白马西路河与金珠曲的日水位涨落过程更为杂乱,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为两河地处喜马拉雅山南侧,气候更加暖湿,降雨更加充沛(尤其白马西路河),频繁的降雨扰动日水位涨落过程,使其变化趋势无一定规律㊂图7㊀研究区6个河段日小时水位变化季节分布Fig.7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diurnal water level variations in 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3.3㊀日最高和最低水位出现时间图8为各河段日最高㊁最低水位出现时间散点图㊂与图7结果相呼应,各河段汛期日最高/最低水位出现时间相对于非汛期有所提前(图8)㊂就易贡藏布(勒曲藏布)河段(图8(a))来看,其汛期日最高和最低水位出现时间相对集中,分别大致为22时至次日2时和11 15时2个时段;非汛期时间分布则相对分散,日最高水位除分布在23时至次日6时外,也有部分点据分布在10 12时,日最低水位出现时间则大致在14 18时㊂不同河段日最高/最低水位时间分布特征存在空间差异:易贡藏布㊁帕隆藏布河段在汛期相对集中,非汛期较为分散;曲宗藏布㊁拉月曲河段在8月较为集中,其余时段较为分散;金珠曲㊁白马西路河则在全年都较为分散,无明显季节差异㊂图9为各河段年内日最高㊁最低水位出现时间箱型图㊂在年尺度上,日高水位出现时间多在凌晨(中值约0 2时);而最低水位时间多在下午(中值约15 17时),但存在明显空间差异㊂282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图8㊀研究区6个河段日最高㊁最低水位出现时间季节变化Fig.8Seasonal variation in timing of daily max/min water levels in 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图9㊀研究区6个河段日最高/最低水位出现时间分布对比Fig.9Comparison of time distribution of max/min daily water levels in 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㊀第2期余国安,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水位日变化时空分异特征283㊀3.4㊀水位涨落历时表4㊁图10显示各河段日水位涨落历时季节变化㊂总体上,各河段日水位上涨历时由汛期至非汛期有增加趋势,回落历时相应呈减小趋势㊂易贡藏布(勒曲藏布)㊁帕隆藏布㊁曲宗藏布汛期日水位上涨历时小于回落历时,而非汛期大致相反;拉月曲㊁金珠曲全年日水位上涨历时均小于回落历时,且汛期更显著;白马西路河4 10月日水位上涨历时明显小于回落历时,11月则大于回落历时㊂表4㊀研究区6个河段不同季节日水位平均涨/落历时均值ʃ标准差Table4Mean valueʃstandard deviation of average duration of water level rising/falling in different seasons for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单位:h河段汛前(3 5月)汛期(6 10月)汛后(11月至次年2月)上涨历时回落历时上涨历时回落历时上涨历时回落历时勒曲藏布下游12.0ʃ5.512.0ʃ4.311.0ʃ3.813.0ʃ3.812.5ʃ4.911.5ʃ3.7拉月曲下游10.0ʃ4.114.0ʃ4.210.0ʃ4.114.0ʃ4.111.0ʃ5.013.0ʃ4.5曲宗藏布下游12.5ʃ5.311.5ʃ4.910.5ʃ4.513.5ʃ4.613.0ʃ4.211.0ʃ4.2帕隆藏布上游12.5ʃ6.811.5ʃ5.410.0ʃ4.214.0ʃ4.013.0ʃ6.611.0ʃ5.7金珠曲下游11.0ʃ4.913.0ʃ5.010.0ʃ4.414.0ʃ4.511.0ʃ4.513.0ʃ4.5白马西路河出口9.0ʃ4.015.0ʃ3.89.5ʃ4.314.5ʃ4.315.0ʃ3.89.0ʃ3.6图10㊀研究区6个河段日水位涨/落历时季节变化Fig.10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duration of water level rising/falling in six reaches of the study area284㊀水科学进展第35卷㊀4㊀水位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河流水位日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植被蒸散发[3]㊁冻融(冰川/积雪融水)过程[5]和降雨,蒸散发与冻融过程本质上受制于太阳辐射引起的光照或气温变化,具有日变化特征,但降雨或其他偶发事件(滑坡㊁冰崩㊁泥石流堵江等)则多存在偶然性,白天夜间均有可能发生,一般不具有日尺度变化特征㊂实际上降雨或其他偶发事件会在一定程度上扰动狭义上(由植物蒸腾/蒸散发及冻融过程引起)的水位日变化㊂4.1㊀冰雪融水过程对区域水位日变化的影响由前文分析可知,除白马西路河外,其他5条河流水位日变化特征大致相似(图7),非汛期(汛前与汛后)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多在0 4时,最低水位多在14 18时,即凌晨至下午为水位回落阶段;汛期日水位涨落过程相对非汛期有所提前,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多在22时至次日2时,最低水位多在11 15时,即午夜至次日正午为水位回落阶段㊂根据现有资料与国内外河流水位日变化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初步判断研究区典型河段(除白马西路河外)河流日水位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为冻融过程㊂冻融过程主导型河流水位日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表现为白天水位上涨而夜晚水位回落㊂本研究中,除白马西路河外其余各河流上游均存在大面积冰川和积雪(表1)㊂由于缺乏冰川/积雪融水以及太阳辐射等具体量化数据,本文将1d中融水补给波动起始时间按当地昼夜变化(即日出时间)考虑㊂研究区非汛期日出时间大致在8时(7:30 8:30),汛期大致在7时(6:30 7:30),即汛期日出时间较非汛期提前约1h㊂由于水位监测位置与融水补给源距离较远,水位涨落过程存在延迟,延迟时间与监测点上游河道长度正相关,与水流流速负相关㊂以易贡藏布(勒曲藏布监测河段Ⅰ)为例:上文分析已知,其非汛期水位上涨过程大致自14 18时开始,相对于非汛期融水补给变化出现时间延后约6~10h;而汛期水位上涨过程大多自11 15时开始,相对于汛期融水补给变化的出现时间延后约4~8h,即非汛期和汛期延后时长(监测点Ⅰ水位上涨起始时间相对于上游融水补给变化起始时间)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非汛期与汛期河流流速的差异㊂本文采用德卡托地面测速雷达(SVR)电波流速仪及浮漂法实测了易贡藏布河段(监测点Ⅰ)非汛期(2月中旬)和汛期(7月中旬)的河道中央表面流速(表5),并基于实测流速数据对此差异作了初步估算㊂由于山区河流坡降较大,河床及岸坡由漂石和卵砾石等粗颗粒构成(表2),水流紊动强烈,其断面平均流速与表面流速的比值随流量大小不同而存在差异,中低流量时比值一般约0.7[23](波动范围为0.5~1.0)[24],而高流量时比值常小于0.7,洪峰过程可能低至约0.3[23-26]㊂结合易贡藏布河段情况,折中选取0.7和0.5分别作为其非汛期与汛期表面流速换算为断面平均流速的折算系数;另外,考虑到沿程汇流作用使得断面流速逐渐有所增大,则监测点Ⅰ上游河段沿程平均流速应小于监测点I的断面平均流速,折算系数初略取0.7(表5)㊂可以看出,非汛期易贡藏布河段融水径流延迟时间约8h,汛期约6h,与前文分析结果大致对应㊂表5㊀易贡藏布河段非汛期与汛期融水径流延迟时间对比Table5Comparison of meltwater runoff delay time in flood season and non-flood season in Yigong Zangbo River 时段实测表面流速/(m/s)断面平均流速折算系数河段平均流速折算系数河段平均流速/(m/s)延迟时间/h非汛期 2.2ʃ0.210.70.7ʈ1.08ʈ7.6汛期 4.0ʃ0.380.50.7ʈ1.4ʈ5.9注:延迟时间为径流自易贡藏布上游冰川末端演进至监测点I(流程长度为29.7km,表1)的时长,不考虑年内冰川末端前进/退缩影响㊂㊀㊀蒸散发主导型河流日水位变化多表现为白天水位回落而夜晚水位上涨㊂本研究中,虽然河流非汛期日水位变化特征与蒸散发特征有部分类似,但细节方面仍存在差异㊂研究区非汛期日出时间大致在8时,汛期在7时,若河流水位日变化由蒸散发控制,则其回落时段应在7 8时后即逐渐开始(蒸散过程主要受河道两侧植被影响,响应较快,不似冰雪融水过程其径流从冰雪融水补给源流动至监测断面存在明显的时间延迟),但实际上各河段日水位回落过程非汛期大致在凌晨至下午(4 16时),而汛期大致发生午夜至次日正午(0。

基于MV-EOF方法对夏季降水与前期冬春季多个气象要素间的线性关系分析

基于MV-EOF方法对夏季降水与前期冬春季多个气象要素间的线性关系分析

基于MV-EOF方法对夏季降水与前期冬春季多个气象要素间的线性关系分析作者:邢子毅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1年第08期摘要本文利用1963—2013年我国592个站点降水、气温、地温、相对湿度、气压及蒸发逐月的资料,采用多变量经验正交函数(MV-EOF)分析夏季降水同前期冬春季气温、地温、相对湿度、气压及蒸发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黄河以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气温、地温反向变化,与气压同向变化,与相对湿度和蒸发有弱的同向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气温、地温同向变化,与气压和蒸发反向变化,与相对湿度不明显;华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前期春季气温、地温反向变化,与相对湿度、气压及蒸发同向变化;华南地区夏季降水与前期春季气温、地温同向变化,与相对湿度、气压及蒸发反向变化。

关键词 MV-EOF分析;降水;气温;低温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8–0081–03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Multipl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Early Winter and Spring is Analyzed Based on Mv-eof MethodXING Zi-yi (Huangna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Tongren, Qinghai 811300)Abstract Based on the monthly data of precipitation, air temperature, ground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 air pressure and evaporation at 592 stations in China from 1963 to 20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air temperature, ground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ir pressure and evaporation in previous winter and spring is analyzed by multivariabl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mv-eof) The ground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air pressure, and weakly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evaporati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ang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winter temperature and ground temperature in the early stage, change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ith air pressure and evaporation,and ha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with relative humidity.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changes inversely with the temperature and ground temperature in early spring, and chang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relative humidity, air pressure and evaporati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chang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temperature and ground temperature in early spring, an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ith relative humidity, air pressure and evaporation.Key words Mv-eof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Low temperature夏季降水預测一直都是气候研究的重点,汶林科等[1]应用EOF及相关统计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中部地温与气温差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部春末夏初地温与夏季降水有较好的关系。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受特殊的地形特点及高原高海拔的影响,流域空气稀薄、辐射强、气压低。

因此,雅鲁藏布江流域对全球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和脆弱。

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西藏最重要的经济区,其径流变化必将对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深入了解高寒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演变规律,对维持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平衡有深远意义,同时亦对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资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选择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对各气候因素、径流时空变化规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降水、气温、蒸散发等气候因子和LUCC等驱动因素对径流的影响。

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成果和结论:(1)流域1960-2009年年平均气温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升温趋势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特点。

此外,流域最低气温倾向率远远高于最高气温倾向率,最低气温上升的速率约为最高气温的2倍,表明青藏高原变暖主要是发生在夜间。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总的分布趋势与地形大致吻合,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嘉黎为升温幅度最小地区,升温幅度为0.18-0.20℃/10a;拉萨为升温幅度最大区域,为0.55-0.58℃/10a。

对流域平均气温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发现雅鲁藏布江流域平均气温序列先后于1987年和1997年发生气候突变,197年出现流域气温增暖突变信号,1997年出现气温快速增暖突变信号。

(2)1960-2009年流域年降水呈上升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流域降水变化呈现复杂性。

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与流域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整个流域以波密为中心,降水量倾向率向外逐渐递减。

波密为降水增多幅度最大区,河源区为降水减少幅度最明显区域。

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王珍;宋进喜;段孟辰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16(041)003
【摘要】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西藏最重要的经济区,对全球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和脆弱.文章选择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对气候因素、径流变化的时空规律的分析,探讨了降水、气温等气候因子对径流的影响.得出:流域1960年-2009年年平均气温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升温趋势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特点,流域1960年-2009年流域年降水呈上升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流域降水变化呈现复杂性.气温、降水的变化是影响雅鲁藏布江天然径流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王珍;宋进喜;段孟辰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云南省晋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云南昆明65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2
【相关文献】
1.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J], 赵雪花;黄强
2.雅鲁藏布江干流河川径流变化的小波分析 [J], 徐克兵
3.雅鲁藏布江干流年径流变化趋势及特性分析 [J], 王欣;覃光华;李红霞
4.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J], 吕琳莉;刘湘伟;周红梅;武利江
5.近60年来窟野河全流域年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J], 郭巧玲;陈新华;窦春锋;刘培旺;张春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9月西藏降水异常空间模的时空分布特征

5—9月西藏降水异常空间模的时空分布特征

作者: 唐叔乙 周明君
作者机构: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西藏拉萨850000
出版物刊名: 西藏科技
页码: 41-43页
主题词: 方差极大正交旋转EOF分析 降水异常空间模 周期
摘要:本文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EOF方法,对西藏26个测站多年5-9月逐月降水场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经过旋转后的空间模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能较好地反映西藏5-9月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对前四个异常空间模对应的时间系数进行了持续性及周期变化分析,发现大部分时间系数没有明显的持续性,前四个空间模对应的时间系数分别存在着准3年、4年、8年和16年的显著周期。

雅鲁藏布江流域生长季NDVI对湿季降水的响应

雅鲁藏布江流域生长季NDVI对湿季降水的响应

雅鲁藏布江流域生长季NDVI对湿季降水的响应
张嘉琪;任志远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15(22)2
【摘要】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和奇异值分解法对2000—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时空相关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雅鲁藏布江流域湿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型是东西差异分布型,每年7,8,9月份这一特征逐渐显著,且长期变化趋势的显著性逐渐增强。

植被覆盖的主要模态贡献率达到55.7%。

东部米林宽谷地区植被覆盖度较高,时间系数震荡周期明显且呈微弱的上升趋势。

研究区内的植被覆盖与湿季降水的耦合模态基本成正相关,最大耦合贡献率达到61.8%。

植被覆盖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最为直接,其次受地形地貌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特征的影响较大。

【总页数】5页(P209-212)
【关键词】生长季NDVI;经验正交函数;奇异值分解;雅鲁藏布江流域
【作者】张嘉琪;任志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3.22
【相关文献】
1.珠江流域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 [J], 王永锋;靖娟利
2.洞庭湖流域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J], 郭晶;廖梦思;杨霞
3.基于EOF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 [J], 王熊飞;陈思思;张嘉琪;;;
4.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与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J], 刘晓婉;徐宗学;彭定志
5.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时空分布及与降水量的关系 [J], 付新峰;杨胜天;刘昌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REOF分区的东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REOF分区的东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REOF分区的东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徐强;杨鹏程
【期刊名称】《吉林水利》
【年(卷),期】2022()11
【摘要】降水是重要的气象水文资料,对区域水资源的补给和居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依托。

因此,对区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以东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研究区降水的时空特征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东江流域降水可以分为北部型和南部型两类,北部型降水量低于南部型,但整体趋势较为一致;从时间上看,北部型与南部型的降水特征整体呈现了短期异频但长期趋势一致的特点,两者存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了地域特征对降水的影响。

从降水趋势看,东江流域南部地区的降水变化幅度小于北部地区,且突变时间较为滞后。

研究结果对东江流域降水预测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续气象和水文研究提供了数据依托。

【总页数】6页(P7-12)
【作者】徐强;杨鹏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
【相关文献】
1.基于EOF和REOF方法的海河流域近61a夏季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2.基于SWAT模型的东江流域蓝水、绿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3.东江流域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的非均一性特征
4.东江流域降水场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5.雅砻江流域REOF分区的降水特征及其未来趋势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第16卷第6期2011年11月气候与环境研究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Vol.16 No.6Nov.2011周顺武,王传辉,杜军,等.2011.青藏高原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16(6):723-732.Zhou Shunwu,WangChuanhui,Du Jun,et al.2011.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flood seas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J].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in Chinese),16(6):723-732.收稿日期 2010-01-05收到,2011-07-20收到修定稿资助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10CB428505,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906014,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11015作者简介 周顺武,男,1968年出生,博士,主要从事区域气候变化研究。

E-mail:zhou@nuist.edu.cn青藏高原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周顺武1 王传辉1,2 杜军3 马振锋4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2 安徽省气象局,合肥 2300613 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拉萨 850004 四川省气候中心,成都 610071摘 要 根据1967~2008年青藏高原地区67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汛期(5~9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汛期降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EOF分解揭示出青藏高原汛期存在3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南北反向型、全区一致型和东南—西北反向型。

雅鲁藏布江中游晚更新世古堰塞湖群的时空关系探讨

雅鲁藏布江中游晚更新世古堰塞湖群的时空关系探讨

雅鲁藏布江中游晚更新世古堰塞湖群的时空关系探讨
胡海平;冯金良;刘金花;陈锋
【期刊名称】《冰川冻土》
【年(卷),期】2022(44)4
【摘要】雅鲁藏布江中游堵江事件多发,探索堵江事件之间的关系对理解河流地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

在中游宽谷地区,众多河流堆积阶地中保存着古堰塞湖相沉积物。

前人对林芝地区、泽当宽谷和日喀则宽谷的古湖相沉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三个宽谷在晚更新世均发育过古堰塞湖,但三个地区古堰塞湖之间的时空关系仍未可知。

在上述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中游不同河段古堰塞湖的坝体位置、成因、海拔及发育年代等进行总结分析。

归纳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河段分别发育着3个独立的古堰塞湖,成因多为冰川/冰碛物堵江。

晚更新世不同河段降水和地貌条件差异,冰川规模变化速率不同,可能导致冰川前进壅塞河道时间不一致;但3个古堰塞湖的消亡时间较为接近,其溃决过程可能存在关联。

【总页数】8页(P1298-1305)
【作者】胡海平;冯金良;刘金花;陈锋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31.7
【相关文献】
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入口河段最近两期古堰塞湖事件的年龄
2.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粒度特征分析:以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堰塞湖为例
3.堰塞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以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为例
4.雅鲁藏布江流域古堰塞湖群的发育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5.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以雪隆囊古堰塞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雅鲁藏布江流域度日因子空间变化

雅鲁藏布江流域度日因子空间变化

雅鲁藏布江流域度日因子空间变化刘金平;张万昌【期刊名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年(卷),期】2018(035)005【摘要】Degree-day model,based on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lacier/snow ablation and posi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is widely used for estimating glacier and snow melt for its simplicity and outstanding performance.However,degree-day factor (DDF),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in this model,is difficult to obtain in an extensive region,especially in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which is the highest basin in the world and characterized by rugged and complex terrai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increasing demand for spatial dataset of DDFs has become a challenging issue in the relevant field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 algorithm to spatially estimate the positive DDFs based on available observedDDFs.Topographical factors ar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to correlate with DDFs,and spatial DDFs in moderate resolution are generated by stepwise and neighboring mean filtering improved in this study.Finally,the produced DDFs are indirectly validated by snow lines in different orientations,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up to 0.82 proves that the DDFs gener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 reasonable in application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DFs in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shows that DDFs in downstream werelower than those in upstream and midstream,which is probably because there is less precipitation and more solar radiation in upstream and midstream than in downstream,due to monsoon from India Ocean.To better estimate glacial meltwater runoff and manage water resources in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further studies on spatial variability in DDFs are yet needed.%度日模型以冰川/积雪消融与正积温的线性关系为基础,因其简单易用且性能卓越而被广泛应用于冰川与积雪径流研究.然而,度日因子,作为模型中最重要的参数,很难获取空间分布数据,尤其在海拔较高和地形极其复杂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随着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发展,对度日因子的空间分布数据的需求已成为研究冰川消融领域的挑战性问题.本研究的目标是基于实际观测的冰川度日因子估算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分布式度日因子数据.其中,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内或周围已观测冰川的地形因子与度日因子高度相关性被充分考虑.最后,利用不同冰川朝向的雪线进行间接验证本研究得到的分布式度日因子.本工作表明,基于实际观测的度日因子,采用充分考虑地形因素的回归模型及改进的滤波算法可以很好地重建雅鲁藏布江流域空间分布的度日因子数据.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下游的冰川度日因子比上游和中游低,可能是由于上游和中游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导致降雨较少以及太阳辐射较多.为了能更好地估算冰川融水径流和管理水资源,分布式的冰川度日因子重建及验证仍需进一步研究.【总页数】8页(P704-711)【作者】刘金平;张万昌【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雅鲁藏布江流域度日因子空间变化 [J], 刘金平; 张万昌2.雅鲁藏布江流域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 [J], 顿玉多吉;白玛央宗;拉巴;平措旺旦3.雅鲁藏布江流域潜在蒸散发的气候敏感性及其变化的主导因子分析 [J], 段娅楠;季漩;郭若愚;王静;白央4.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时空分布及与站点气候因子的关系 [J], 付新峰;杨胜天;刘昌明5.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草本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张千千;王彦辉;缪丽萍;刘建立;高宝嘉;何丽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雅鲁藏布江流域1978—2009年气候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研究

雅鲁藏布江流域1978—2009年气候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研究

雅鲁藏布江流域1978—2009年气候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研究聂宁;张万昌;邓财【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12(34)1【摘要】利用1km分辨率DEM数据及ArcHydro Tools提取了雅鲁藏布江流域边界,明确给出了该流域具体的地理边界及空间范围.依据雅鲁藏布江流域范围内及周边39个气象站点1978—2009年近32a逐年气象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及气象统计分析方法,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着眼于降水和气温指标)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流域范围内多年平均降水大致趋势为由西至东逐步增加,年平均降水量以7.935mm.(10a)-1的速度缓慢增加.流域多年平均气温大致由河源至下游逐渐升高,河谷腹地至流域边界处逐渐降低,并出现了以拉萨、乃东为中心的局部高温带;近32a流域年平均气温增加2.2℃,增加幅度达到0.489℃.(10a)-1,高于全球及全国同期增温速率.近10a间,流域平均降水以-139mm.(10a)-1的速度显著减少,气温则以1.14℃.(10a)-1的速度增加,整个流域气候呈现暖干趋势.利用R/S分析法预测得知,流域年降水量可能出现短时间的减少波动,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流域降水及气温仍将保持增加趋势,流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总页数】8页(P64-71)【作者】聂宁;张万昌;邓财【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气候变化条件下雅砻江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研究2.西江流域气候变化下未来时期降雨的时空变化3.基于ASD统计降尺度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4.2000-2014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积雪时空变化分析及对气候的响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80-201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要素时空特征

1980-201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要素时空特征

1980-2013年雅鲁藏布江流域气候要素时空特征
尼玛旦增
【期刊名称】《高原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文章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80-2013年10个气象站7个气候要素资料,采用ARCGIS样条函数插值对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分布均呈单峰型,1980-2013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0.44℃/10a,升幅最大的地区在拉萨站附近,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升高幅度分别为0.45℃/10a、0.33℃/10a、0.36℃/10a和0.62℃/10a;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升高幅度为9mm/10a,升幅最大的地区在拉孜站附近,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的升高幅度为4.9mm/10a、3.9 mm/10a、0.7 mm/10a和0.6
mm/10a。

【总页数】9页(P38-45)
【作者】尼玛旦增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南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
【相关文献】
1.近50年淮河下游流域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J], 刘瑞娟;郑红霞
2.玛纳斯河流域近30年气候要素变化研究 [J], 侯丽娜;刘慧明;王绍明
3.近50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变化及成因分析 [J], 汪磊;杨剑;王兆涵;韩宇平
4.近50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变化及成因分析 [J], 汪磊;杨剑;王兆涵;韩宇平
5.雅鲁藏布江流域近18年来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孟庆博;刘艳丽;鞠琴;刘冀;王国庆;金君良;关铁生;刘翠善;鲍振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 2014, 2, 37-42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4 in Hans. /journal/ojswc/10.12677/ojswc.2014.24004Analyz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at Wet or Dry Season in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Using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Xiongfei Wang1, Sisi Chen1, Jiaqi Zhang21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2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Email: 919753286@Received: Nov. 18th, 2014; revised: Dec. 1st, 2014; accepted: Dec. 10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1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10,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we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wet and dry season and the time-coefficient ser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OF method was capable of reveal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field for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with the first four EOFs reflecting the four vector distribution fields; furthermore, we can know that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of precipitation is 99.84% at dry season and 89.81% at wet season. The main 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dry or wet season precipitation is different distribution from west to east in Yarlung Zangbo river valley. It show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western district is more than that in eastern district, such as Milin wide valley in the eastern end of Himalayas, which is one of most abundant precipitation areas, because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monsoon climate and the warm moist air flow from the eastern In-dian Ocean. However, due to the high altitude, the water vapor is hard to reach the west area. So the precipitation of west area is relatively less compared to the east.Keywords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Precipitation in Wet and Dry Season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基于EOF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基于EOF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王熊飞1,陈思思1,张嘉琪2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Email: 919753286@收稿日期:2014年11月18日;修回日期:2014年12月1日;录用日期:2014年12月10日摘要根据2000年~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15个气象站点的月值降水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分别计算出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时间系数序列。

结果表明:应用EOF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降水场的时空分布特征,且对雅鲁藏布江流域而言前4种模态揭示了四种分布场,干季降水的累计贡献率达99.84%,湿季降水的累计贡献率达89.81%。

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是“东–西差异分布”,即表现出西部偏少东部偏多的特点,尤其是在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米林宽谷地带降水最为丰富,分析其原因是季风气候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对东部影响较大,西部由于海拔高,水汽很难到达,因此西部降水较东部少。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流域,经验正交函数,干湿季降水,空间分异1. 引言降水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工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1],认识降水量的时空分异及其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又称E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气象学统计分析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在全国及各省范围内的气象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高智等[2]采用自然正交函数EOF 及扩展的自然正交函数EEOF方法揭示了陕西汛期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联系;包云等[3]用EOF方法分析了内蒙古降水空间变化的区域特征及降水空间结构的周期特征,魏义长等[4]用该方法研究了河南省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流域内是独特的高寒气候,属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降水资源及多样的降水分布模式。

因此研究雅鲁藏布江流域时空格局对青藏高原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EOF对雅鲁藏布江干湿季的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以期揭示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布格局。

2. 数据与方法2.1. 研究区概况雅鲁藏布江流域(28˚00'~31˚16'N, 82˚00'~97˚07'E),流域面积24.048万km2(如图1所示)。

流域海拔高度绝大部分在3000 m以上,流域从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到源头杰马央宗冰川,由上游的高原寒温带半基于EOF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Figure 1. The study area图1.研究区概况干旱气候–中游的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下游山地亚热带、热带气候4个气候带组成。

流域内东西狭长,南北窄短,其南面为喜马拉雅山脉,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间为藏南谷地。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300~500 mm,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最大可达4000 mm以上,而干旱地区最小仅10余mm。

流域气温空间分布同样不均匀,并随地势变化而有规律地改变。

夏半年和冬半年的气候差异较大:夏半年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多夜雨和冰雹;冬半年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多大风。

2.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本文所用数据包括雅鲁藏布江流域15个气象站点(贡嘎、当雄、拉孜、南木林、日喀则、尼木、拉萨、泽当、江孜、浪卡子、嘉黎、波密、加查、米林)2000至2010年的干湿季月值降水资料,湿季采用的时间序列为每年的5~10月,干季为每年11月到翌年4月。

经验正交函数法(EOF)最早是1902年由统计学家Pearson提出的,它把原变量分解为正交函数的线性组合,构成为数很少的不相关典型模态,代替原始变量,每个典型模态都含有尽量多的原始场的信息。

1976年Prohaka提出将EOF分析技术直接用于两气象场的交叉相关系数场的分解计算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地分离出两场的高相关区,以此了解成对变量场之间相关系数场的空间结构及各自对相关场的贡献[5] [6]。

EOF分解的特征向量能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结构,并且特征向量的数值大小能反映降水量变化的程度。

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时间系数代表了这一区域由特征向量所表征的分布型式的时间变化特征。

系数数值绝对值越大,表明这一时刻这类分布型式越典型。

因此,EOF成为研究气候科学的重要手段。

3. 结果与分析3.1. 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EOF分解的特征向量虽然不能代表降水量的大小,但用EOF分解的方法得到特征向量反应降水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特征向量的数值大小能反映降水变化的程度。

根据贡献率的大小,取干湿季前四个特征向量能够较好地表征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表1为前四个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

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4个主要EOF模态的空间分布型如图2所示。

图2(a)是第1模态空间分布图,湿季的贡献率为87.7%,干季的贡献率达96.98%,远高于其他场的贡献率,尤其是干季降水,表明第一模态是降水变化的主要空间分布形式,表征东西差异的分布情况。

雅鲁藏布江流域内第一模态的基于EOF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湿季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Table 1. Th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and cumu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first four eigenvectors表1.前四个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率及累积方差贡献率序号干湿季 1 2 3 4湿季71.16 9.59 4.71 4.35 方差贡献率%干季96.98 2.27 0.36 0.23湿季71.16 80.75 85.46 89.81 累计方差贡献率%干季96.98 99.25 99.61 99.84(注:括号内为干湿季降水的方差贡献率,色图为降水场,等值线的虚线为负值,实线为正值)Figure 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eading EOF modes of precipitation in wet and dry seasons图2.干湿季降水主要EOF模态空间分布分布从东到西由正变负,其降水呈现西部偏少东部偏多的特点,喜马拉雅山脉的最东边米林宽谷地带降水最为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