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_附答案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第15课古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资料:【原文】【作者】【背景】【主题思想】习题及答案: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第15课目录: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2、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作者】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

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谗.( )邪求木之长.( )者浚.( )其泉源正身黜.( )恶皋陶.( ) 载.( )舟覆舟象箸.( ) 仁者播.( )其惠壅.( )蔽董.( )之以严刑懈怠.( ) 垂拱.( )而治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智者尽其.谋吾其.还也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山峦为晴雪所.洗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闻名)B.善始者实.繁(确实)春华秋实.(果实)C.震.之以威怒(震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挥舞)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流.水不腐(流动)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伐:残害。

C.而况于明哲..乎明哲:明达的人。

D.则思江海下.百川下:流下、流入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

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加强自身修养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信者:忠诚的人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下司..之职下司:下属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必固.其根本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③居域中之大.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⑤择善.而从之 ⑥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A.②③⑥B.①②⑤C.③④⑤D.①④⑥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魏徵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

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精品)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精品)

课时素养评价十四谏太宗十思疏(45分钟45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浚.其泉源浚:疏通B.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C.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恭敬D.信.者效其忠信:诚信【解析】选C。

敬: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昔取之.而有余蚓无爪牙之.利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作《师说》以.贻之C.必积其.德义其.可怪也欤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解析】选B。

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项,代词,指天下/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流之远.者②居域中之大.③不念居安.思危.④则思正.身以黜恶⑤诚能见可欲.⑥宏.兹九德⑦简能.而任之⑧塞源而欲流长.者也A.①⑧/②③⑦/④⑥/⑤B.①②/③⑥⑦/④/⑤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⑥/②③/④⑤/⑦⑧【解析】选A。

①⑧,形容词作动词/②③⑦,形容词作名词/④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动词作名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解析】选D。

满溢,太多而漫出。

古今义相同。

其余三个为古今异义。

A.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B.纵情: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

C.元首:古义,泛指古代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则思知足以自戒B.震之以威怒C.虑壅蔽D.居域中之大【解析】选C。

A.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D.定语后置句。

6.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公益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

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果单就文字意义而言,寻找背景思想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最不恰当的组合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带参考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带参考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带参考答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安稳本:树根)2、必浚其泉源(浚:疏通)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治理得好,太平)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凡百:大凡、所有的景:大殷忧:深忧)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的确克:能够)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傲视别人)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督责振:通“震”,震慑)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10、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危:高谦冲:谦虚自牧:自我约束)1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蔽:堵塞、蒙蔽)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兹:这简:选拔)13、信者效其忠(效:献出)二、实词(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二)古今异义1、臣闻求木之根本(古义:树根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情欲今义:尽情地)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义:高,很高的位置今义:发生某种不良情况的危险性高)4、乐般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将……作为今义:认为)(三)一词多义1、安(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安靖,太平)(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形容词,安稳,安靖)(3)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动词,安然,安适)(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动词,奉养)(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疑问副词,怎么)(6)沛公安在哉?《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2、胜(1)德不处其厚,情不堪其欲《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克服,战胜)(2)沛公不堪杯勺。

《鸿门宴》(动词,禁得住)(3)刑人如恐不堪,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动词,尽。

完。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动词,胜利,取胜)(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练习答案1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练习答案1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练习(答案)一、词语解释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承天景命(景,大)臣闻求木之长(之,主谓间,取独)克终者盖寡(克,能够)则思谦冲.以自牧(冲,虚)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简能而任之(简,选拔)可谓惟人(惟,是,表肯定或判断)诚能见可欲(诚,如果,果真)智者尽.其谋(尽,竭尽)于是脱剑致之嗣君(脱,奉献)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谬,错)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所以,用来……的)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带,挂)带宝剑以过徐君(过,拜访)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为,因为)徐人嘉而歌之曰(嘉,称许,赞许)虽然,吾心许之矣(虽然,既然这样,那么)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二、古今异义,写出古义玉人..以为宝(玉人,雕琢玉器的工人)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聘,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三、词类活用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对动,居……之下)必固.其根本(形作使动,使……稳固)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大,形作名,重位,大位)延陵季子将西.聘晋(西,名作状,向西)所宝.者异也(名作意动,以……为宝)四、特殊句式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即使用严酷的刑法监督人民,用声威吓唬他们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能看见值得(自己)想要的,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宋人有得玉者:有(一个)得到宝玉的宋国人。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戒奢以俭(介词结构后置句)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判断句)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判断句)3、(季子)未献(之)也先日,吾来(徐)(我)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宝五、问答题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特点:切中时弊;建议具体;条理清晰。

2、正反论述,说理透彻;比喻论证,生动有力;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垂拱而治善始善终劳身焦思《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练习班级:高二(5)(7)班姓名:学号:成绩:一、词语解释(20分)必浚.其泉源承天景.命臣闻求木之.长克.终者盖寡则思谦冲.以自牧则思慎始而敬.终则思正身以黜.恶简.能而任之可谓惟.人诚.能见可欲智者尽.其谋于是脱剑致.之嗣君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带宝剑以过.徐君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徐人嘉.而歌之曰虽然..,吾心许之矣振.之以威怒二、古今异义,写出古义(4分)玉人..以为宝延陵季子将西聘.晋三、指出词类活用的词语,解释含义并指出活用现象(18分)则思江海下百川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宏兹九德人中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四、特殊句式(35分)1、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宋人有得玉者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12分)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戒奢以俭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3、补充下列省略句的省略部分(5分)未献也先日,吾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五、问答题(23分)“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8分)《谏太宗十思疏》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有哪一些呢?请写出该文中的两个成语。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竭诚则胡越为一体....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①役聪明之.耳目B.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①必竭诚以.待下C.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①虽.董之以严刑D.①根不固而.求木之长①而.况于明哲乎二、情景默写三、文言文阅读【注】①仪:指日晷仪,用日影度量时间的仪器。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指田猎时网设三面,留一面不设,不过分捕杀。

B.豫游,指出游,游乐。

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游为“游”。

C.度,丈量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的“度”含义不同。

D.社稷,“太社”与“太稷”的合称,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后用来借指国家。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彼其人者[A]生乎今之世[B]而志乎古之道[C]晓然[D]独明于先王之[E]所以得之[F]所以[G]失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提出君王积累德义的十种具体做法,并表示唐太宗如能做到“十思”,便可“尽豫游之乐”、“鸣琴垂拱”,坐享其成。

B.文本二阐述了君王应以推己及人之心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和不推恩的害处,鼓励宣王效法古人,推恩于百姓。

C.文本三用气势充沛的排比句论述了“君”与“民”的关系,强调人民在国家政权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D.三则材料,都能针对言说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提出建议,因此容易被对象所接受,这体现了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题(答案版)一、通读全文,给下列字词注音求木之长.()载.舟()夫在殷.忧()懈怠..()()浚.其泉源()黜.恶()谗.邪()戒奢.以俭()谬.赏()壅.蔽()垂拱.()二、掌握重点字词(在括号内解释加点字)臣闻求木之长.(长得好)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的根);欲流之远.(流的远)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源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流得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长得好),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明智的人)乎?人君当.(掌握)神..(极愚昧无知的人),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器之重.(重权),居域中..(天地间)之大.(重要的地位),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奢以.( 用,行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这)亦伐根以.( 来)求木茂,塞.(堵住)源而欲流长.( 流得远)者也。

凡百..(帝王),承天景.(大)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所有的)元首始者实繁..(确实很多),能克.(能够)终者盖.(大概)寡。

岂.(难道)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吗)?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深)忧,必竭诚.(诚心)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轻视,看不起)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至亲之人)为行路..(路人)。

虽董.(督察)之以严刑,振.(通“震”威吓)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仁德),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畏惧)惟人;载舟覆.(颠覆)舟,所宜深慎..(深切戒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真的)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警诫),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宁)人,念高危则思谦冲..(骄..(谦虚)而自牧.(修养),惧满溢傲自满)则思江海下.(居于……之下)百川,乐.盘游(以……为乐)则思三驱以为..(把……作为)度.(限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慎)终,虑壅蔽..(堵塞、蒙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使……端正)身以黜恶..(斥退奸恶小人),恩所加则思无因.(因为)喜以谬.(错误的)赏,罚所及则思无因.(因为)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精选14篇)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精选14篇)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精选14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篇1【跟踪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chang)之长者浚(jun)其泉源b.虑雍(yong)蔽正身黜(chu)恶c.克终者盖(gai)寡董(dong)之以严刑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 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 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 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二. 填空题:5.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④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

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及答案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事物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冲动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长:高B.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D.简能而任之简:简化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文武争驰,君臣无事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役聪明之耳目6.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不固而求木之长B.人君当神器之重北邀当国者相见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约束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亏无为之大道哉大道:最高的境界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司职:司仪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震之以威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C.人君当神器之重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9.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项王曰:“沛公安在?”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不求闻达于诸侯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今治水军八十万众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月出于东山之上1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_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_附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_附答案《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一、文化常识。

1、《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字,本文是他(填年号)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

2、《新序》就是作者(填上人名)收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而变成的一部书。

其撰《别录》,为我国()研习之祖。

二、常见文言实词积累。

1、安:(1)居安思危()(2)时时为宽慰,久久莫委身()(3)死于安乐()(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5)先安笔砚对溪山()(6)安其所习,毁所不见踪影()(7)沛公安在()(8)安求其能够千里也()2、荣:(1)必竭诚以待下()(2)子以吾言为不诚()(3)诚能见可欲()(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过:(1)拎宝剑以过徐君()(2)大母过予曰()(3)其过人也远矣()(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过而能改,善莫大焉()(6)主虽过与,臣不徒取()(7)闻将军有意督过之()(8)每一书皆做数过尽之()4、简:(1)简能而任之()(2)及得师鲁手简()(3)盖叹郦元之简()(4)孟子独不与o言,是简o也()5、进:(1)今死去而不入()(2)其进愈容易,而其见到愈雷()(3)诸军分道()(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5)就是入亦弊,脱亦弊()(6)公卿大夫方与于朝()(7)虽欲言,不可进者()(8)推贤进士()6、克:(1)克终者盖寡()(2)攻无不克()(3)日中而克葬()(4)克己复礼()(5)帝克期至都()(6)然性俭克,太少恩情()7、仲:(1)其知弥精,其取弥精()(2)马畜弥山()(3)舍中蓬蒿弥望()(4)旷日弥久()8、善:(1)善始者实繁()(2)积善成德()(3)素善领侯张良()(4)此人眼蚕面善()(5)善罢甘休()(6)不如因善遇之()(7)陈康肃公尧咨善射()(8)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9、殷:(1)砌在殷忧()(2)累累的乎殷如贯珠()(3)家殷人足()(4)熊咆龙吟殷岩泉()(5)五年而再殷祭()(6)曾手挥朱旗北斗殷()10、诸:(1)献诸司城子罕()(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3)诸如此类()(4)告诸往而知来者()三、常见文言虚词积累,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与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与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与答案《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与答案[基础知识]1.名句默写。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

(2)不念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 。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5) ,择善而从之,则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 、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B 、则思正身以黜恶(斥退)C 、简能而任之(精简)D 、宏兹九德(此)3.下列句子断句停顿的切分,恰当的一项就是( )A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B 、虽董\之\以严刑C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D 、代\百司\之职役哉4.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就是( )A B C D 5、 ,不同类的一项就是( )A 、乐盘游B 、则思正身以黜恶C 、宏此九德D 、何必劳神苦思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源泉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B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C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最终只能使人们苟且免于刑罚,却不会怀有仁慈之心,表面上态度恭敬,可就是并不心里佩服D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就会广施她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她们的忠诚[语段精读]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7—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

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

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

”上从之。

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

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

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

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

’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

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

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语文 谏太宗十思疏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语文 谏太宗十思疏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15 谏太宗十思疏分层作业一、单选题:1.下列对《谏太宗十思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第1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B. 第2段用“载舟覆舟”设喻,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

C. 第3段提出了“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D.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

文章除第1段外,都是如此,这样说理更加透彻。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

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

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C. 垂拱,垂衣拱手,古时比喻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多用作贬斥帝王庸碌无为。

D. 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魏徵,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

以敢于直谏著称,史以“诤臣”称之。

B.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的一篇奏议。

“疏”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论积贮疏》《论贵粟疏》《庄子义疏》中的“疏”即给皇帝的奏议。

C.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纯用散文写成,但因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仍不失为一篇佳作。

D. 这篇文章活用了很多成语,如“居安思危”“载舟覆舟”“善始善终”“择善而从”等,其目的是为了表明文章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4.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忠:忠诚的人。

C. 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太宗答魏征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

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朕闻晋武帝自平吴已后,务在骄奢,不复留心治政。

何曾退朝谓其子劭曰:“吾每见主上不论经国远图,但说平生常语,此非贻厥子孙者,尔身犹可以免。

”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死。

”及孙绥,果为淫刑所戮。

前史美之,以为明于先见。

朕意不然,谓曾之不忠,其罪大矣。

夫为人臣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所以共为治也。

曾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辞正谏,论道佐时。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谏太宗十思疏》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资料:【原文】【翻译】【主题思想】【习题】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及-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chang)之长者浚.(jun)其泉源B.虑雍.(yong)蔽正身黜.(chu)恶C.克终者盖.(gai)寡董.(dong)之以严刑D.垂拱.(gong)而治仁者播.(bo)其惠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无以.怒而滥刑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闻达于诸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二、填空题: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源而欲流长也。

②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惧谗邪,_______________;④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6.魏征(580—643),字_____,唐太宗封之为__________,文集有《_______________》。

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专用文体。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解析版)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解析版)

8.15.1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进谏./饯.别疏浚./俊.俏殷.忧/殷.红B.崇.高/鬼祟.竭.诚/应届.苟.免/污垢.C.朽.索/珍馐.谦.冲/悭.吝懈.怠/携.带D.谗.邪/禅.意黜.恶/雏.鸟谬.赏/绸缪.【答案】B【解析】A项,jiàn,jùn,yīn/yān。

B项,chóng/suì,jié/jiè,gǒu/gòu。

C项,xiǔ/xiū,qiān,xiè/xié。

D 项,chán,chù/chú,miù/móu。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约束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D.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垂拱:拜谒【答案】D【解析】D项,“垂拱”,是指垂衣拱手,这里比喻天下很轻易地实现大治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何必劳.神苦思【答案】C【解析】A项,“安”,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安宁”。

B项,“正”,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端正”。

C项,“乐”,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

D项,“劳”,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劳”。

能力提升一、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

其说盖出于仲尼。

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

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新序〉二则》同步练习一、文化常识。

1、《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字,本文是他(填年号)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

2、《新序》是作者(填人名)采集舜禹以至汉代史实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其所撰《别录》,为我国()学之祖。

二、常见文言实词积累。

1、安:(1)居安思危( ) (2)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3)死于安乐(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5)先安笔砚对溪山( ) (6)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7)沛公安在( ) (8)安求其能千里也( )2、诚:(1)必竭诚以待下( ) (2)子以吾言为不诚( )(3)诚能见可欲( )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过:(1)带宝剑以过徐君( ) (2)大母过予曰( )(3)其过人也远矣( )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6)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7)闻将军有意督过之( ) (8)每一书皆做数过尽之( )4、简:(1)简能而任之( ) (2)及得师鲁手简( )(3)盖叹郦元之简( ) (4)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5、进:(1)今死而不进( ) (2)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诸军并进( ) (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5)是进亦忧,退亦忧( ) (6)公卿大夫方进于朝( )(7)虽欲言,无可进者( ) (8)推贤进士( )6、克:(1)克终者盖寡( ) (2)攻无不克( )(3)日中而克葬( ) (4)克己复礼( )(5)帝克期至都( ) (6)然性俭克,少恩情( )7、弥:(1)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 (2)马畜弥山( )(3)舍中蓬蒿弥望( ) (4)旷日弥久( )8、善:(1)善始者实繁( ) (2)积善成德( )(3)素善留侯张良( ) (4)此人好生面善( )(5)善罢甘休( ) (6)不如因善遇之( )(7)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 (8)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 )9、殷:(1)盖在殷忧( ) (2)累累乎殷如贯珠( )(3)家殷人足( ) (4)熊咆龙吟殷岩泉( )(5)五年而再殷祭( ) (6)曾闪朱旗北斗殷( )10、诸:(1)献诸司城子罕( )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3)诸如此类( ) (4)告诸往而知来者( )三、常见文言虚词积累,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之。

附答案:一、 贞观(637) 刘 向 目录二、1、(1)安定,安稳 (2)安抚,抚慰 (3)安逸 (4)奉养 (5)安置(6)习惯于 (7)哪里,疑问代词,表处所 (8)哪里,怎么,语气副词,表反问 2、(1)真诚 (2)真实的 (3)果真,如果确实 (4)实在,确实 3、(1)拜访 (2)探望 (3)超过,胜过 (4)过错 (5)犯错误 (6)过分 (7)加罪 (8)次,遍4、(1)挑选,选拔 (2)信札,书信 (3)简单 (4)简慢,轻视5、(1)进献,献上 (2)前进 (3)进攻,进军 (4)超过,超出 (5)出仕,做官 (6)进用,晋升,任用 (7)进谏 (8)推荐,举荐1、盖:(1)今已亭亭如盖矣: (2)枝枝相覆盖:(3)力拔山兮气盖世: (4)克终者盖寡:(5)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6)盖儒着所事,尤在于名实: 2、而:(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2)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7)诸侯而骄人则失国:(8)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4、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5、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6、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8、总此十思,宏兹九德:9、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0、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11、不言而色欲之:12、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13、徐人嘉而歌之曰: 14、所宝者异也: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4、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5、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6、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7、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8、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1、人君当神器之重:2、承天景命: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虽董之以严刑:5、则思谦冲而自牧:6、则思慎始而敬终:7、延陵季子将西聘晋:8、于是脱剑致之嗣君:9、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 10、爱剑伪心: 11、孤不敢受剑:12、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13、徐人嘉而歌之曰:14、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 15、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 16、子罕之所宝者至矣:6、(1)能够(2)战胜,攻下(3)完成(4)克制,约束(5)严格限定。

常指时日言。

(6)通“刻”,苛刻,刻薄7、(1)愈发,更加(2)满,遍布(3)远(4)久长8、(1)好(2)好事,好的行为(3)友好,与……交好(4)熟悉(5)轻易地,随便地(6)好好地(7)善于,擅长(8)赞许9、(1)深,深厚(2)众多(3)殷实,富裕(4)震动(5)盛大,重大(6)赤黑色10、(1)之于(2)之乎(3)众多,各个(4)第三人称代词三、1、(1)名词,器物的盖子(2)动词,遮盖,掩盖(3)动词,胜过,超过(4)副词,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5)连词,表示推断原因,因为(6)助词,用于句首,引发议论2、(1)连词,表示转折关系(2)连词,表示并列关系(3)连词,表示顺承关系(4)连词,表示修饰关系(5)连词,表示因果关系(6)连词,表示递进关系(7)连词,表示假设关系(8)代词,通“尔”,你,你的四、1、固,使动用法2、重,大,形作名3、傲,形作动4、作,动作名;安,使动用法5、高危,形作名6、下,名作动7、谗邪,形作名;正,使动用法;恶,形作名8、宏,使动用法9、劳,苦,使动用法10、西,名作状11、色,名作状12、使,动作名13、歌,名作动14、宝,意动用法五、1、介宾短语后置句2、介宾短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4、判断句5、判断句6、定语后置句7、省略句8、判断句六、1、当,执掌,主持;神器,指帝位2、景,大3、物,他人;行路,路人4、董,监督5、冲,虚;牧,养6、敬,慎7、聘,古代诸侯间遣使通问8、脱,解;致,送,奉献9、所以,用来……的10、伪,欺诈11、孤,国君自称12、带,挂13、嘉,赞许14、儿子,婴儿15、鄙人,鄙俗的人16、至,极致,至极一、重要成语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择善而从善始善终文学常识——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

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二、古今异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三、词类活用①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惧谗邪谗:说别人坏话的人。

⑥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重要实词】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承天景命(景,大)虽董之以严刑(董,监督,管理)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将有作(作,兴造。

指兴造宫室一类事情)则思谦冲以自牧(牧,修养)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简能而任之(简,选拔)四、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 即使。

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因为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 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 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连词,表假设。

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表反问语气,呢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表反问语气,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反问语气,呢 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山峦为晴雪所洗。

表被动五、特殊句式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六、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振之威怒(通“震”,威吓)七、一词多义八、翻译下列语句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 车:当作。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