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导学案设计的反思与纠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导学案设计的反思与纠偏

发表时间:2011-03-21T14:05:58.46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冀晓峰[导读] 另外,一切训练均要控制在课程规划中,并自然形成质量预控体系,训练切不可随性、随意。冀晓峰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盛行,使导学案这种新的教学载体在基础教育领域备受瞩目。本文通过对历史课堂教导学案设计的反思与纠偏,力求将人本理念落到实处。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导学案设计导学案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线、教师引领为辅线,以课前预习和当堂检测为延伸的扁平式课堂建构,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要解构,试图打破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试图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试图容纳传统教学无法容纳的信息量、试图将知识点落实到授课的全过程、试图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学者也指出导学案对于学生的意义,犹如姗姗学步的孩子手中的学步车,借助导学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能通过导学案得以充分彰显。我校从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近期又初步形成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导—测”课堂教学体系,为了让新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深入人心,不惜重金派出教师远赴山东潍坊五中、南京东庐中学进行参观考察,还聆听了东庐中学的史正红等专家举办的专题讲座,并借暑期休假之机整合全校优质师资集体编写了各学科学段的导学案,从上到下都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之风。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很多人开始慨叹用了导学案后反而不会教书了:精彩的讲授被当作教师的“独裁”一票否决,老师在课堂上像边缘人一般无所适从;学生华而不实的议论、方向模糊的探究、效能低下的检测红火了课堂,却使传统教学所倡导的严谨、严肃、庄重、深刻、细致日益消隐;教学流程被学生的种种讨论、发言、表演切割到支离破碎,失去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导学案呈现的问题总体上缺乏有效的思维价值,纯属教材知识的翻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不了什么能力;历史资料的匮乏令不少学生在学习中疑窦丛生、纠结不已,基础与提升不匹配的情况日趋严重。历史学科究竟如何构建富有自己特色的导学案体系颇费思量,关键是要引导广大教师走出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一、导学案内容决不可以随意设计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工具,导学案承载着仅次于教材的功能,决不能等闲视之。但是不少老师没有充分估计到导学案的重要意义,设计随意、粗糙的情况屡有发生。首先,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不应是对教材现有知识点的简单分解,更不是依据教材内容布设的问题阵,而应当层层推进,前后呼应,形成有效的问题链。从宏观上看,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某一节课的主题展开,所有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地以提问方式呈现,有些要根据情况提供相关材料,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史料、分析史料、解读史料、提炼史料、整合史料,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读教材、学教材,从教材中来,回教材中去的肤浅层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关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脉络,获得丰厚而深沉的人生启迪。第三,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有情感,有意义,能激活学生的反省精神和探求渴望。新课程追求的是特色教学,一堂好课应该有新理念、新主题、新结构、新情境、新方法,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呼应。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历史学科的新动向,了解国内基础教育的新气象,历史学科千万不能僵化,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活水而不是史料的花岗石。

二、导学案决不可以取代教学设计现在不少老师上课时已经不见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而是手持一张导学案犹如手持一张无往不胜的通行证,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潇洒得很。问他为什么不写教学设计了?他振振有词地回答,“导学案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队精神的展现,我们已经备过课了,还要什么教学设计?”事实上,在去过一些学校听课后,我发现所有的课都是同课同构,鲜有变化,鲜有个性。真的难以想象,在一个致力于追求风格的时代,千人一面的历史课堂该是多么乏味、多么焦灼、多么枯淡!导学案虽然源于集体经验,但却付诸个体实施,每个教师由于学术造诣、文化修养、教学风格、教学手段等的差异,会对导学案有各自独特的体认和理解,导学案既非圣旨更非圣经,岂能一纸在手,行遍天下?在导学案面前教师不能被异化,而要主动把握,把二次备课做到位,将导学案自觉融化到教学的整个流程中去,使其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设计。导学案的精彩决定于教学设计的精彩,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教学流程的完整运作,能够确保课堂生成的有效调控,能够确保教师个性的充分发挥。当然,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的发挥受到限制,好的课堂设计未必要多么精致、精细、精确、精准的原则,而是要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有理、有利。

三、导学案决不能代替教师的指导黄冈中学曾经提出过所谓“三变五让”,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其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让学生乐学,愿学,想学。但是,有些老师误以为此种按照理念上课就是向学生教出课堂话语权,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也不管是什么主题的课,老师都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罗列的问题胡乱表述、动手、讨论。须知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后教师并不是撒手不管,而应当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导学案的前提是“导”,在教学上教师要学会科学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提炼材料、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分类整理、如何建构体系。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

四、导学案决不能代替教师的思考实施导学案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轻松,其实幕后的准备可能会更加繁复。原因有二,其一,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意在引领学生思考,因为学生是导学案使用的主体,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因素,他们知识尚浅、理解不深,有时缺乏整体认知的意识,更不善于总结历史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点拨,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对话,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最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去。其二,课前准备工作越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生成的能力就越强。课堂因激扬生命而美丽,教学因问题生成而精彩。课堂要想不断有动态生成的精彩,就需要有高质量的预设。另外,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生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展开心灵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

五、导学案决不能代替学生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