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苏教版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doc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目标导航】1、了解《西游记》的文学常识;2、掌握阅读名著的一些方法和技巧;3、会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形成新的感悟。
【自主预习】1. 《西游记》,共回,体裁是长篇小说,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 《西游记》的作者是, 代人。
3、《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是指:【教学过程】一、互动探究(-)读《西游》1、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第一至七回:第八至十二回:第十三至一百回:2、《西游记》知识竞猜。
请你准备三个关于《西游记》的小问题,参与小组内的知识竞猜。
问题示例:孙悟空被招上天庭后初封为何官,后封为何官?唐僧俗名为什么?被唐太宗赐名为什么?你能依次说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形象吗?3、《西游记》故事会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一段,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要求: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条理,表达准确、生动)。
(二)思《西游》1、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吴承恩这样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什么追求?2、感悟人生。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从这些人物身上所领悟的道理!唐僧-----孙悟空一猪八戒一沙和尚---(三)品《西游》1、品语言示例:《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的"调“换成”借"好不好?为什么?2、品人物。
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任选《西游记》中一个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四)辩西游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友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唐僧很没有主见,而且很软弱。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界首初中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授课时间主备审核统稿执教班级学生姓名成绩订正、笔记栏学习过程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重点:结合精选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二、检查预习(一)一读精彩片段,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麒麟()斗宿()须臾 ( ) 拖男挈女( )潺湲()葩()镌()嗟叹()唱喏()掣()骁雄()解数()悭吝()搠()靿靴()樽罍()2、解释下列词语。
提男挈女:__________喜不自胜:_________人而无信,不知其可:__________________拱伏无违:__________天造地设:__________合契同情:__________(二)二读精彩片段,高度概括课本中截取的两个故事情节。
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三读精彩片段,讨论问题:1、阅读《美猴王》,思考:(1)“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2)《美猴王》片段中孙悟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3)“美猴王”“美”在哪里?2、阅读《孙悟空一调芭蕉扇》(1)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2)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3)由片段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哪些性格特点?(二)对小说的评价(从多个角度)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2、有人认为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你是否有同感?请你结合有关资料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可以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人物、环境等)好。
因为……比如:…….情节:人物(可以选主要人物):环境:3、通过刚才的探讨,再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四、课堂练习1、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2、列举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
《西游记》导学案
《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阅读全书2.填空:本书作者:(时代)(人名)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全书内容:【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二、课堂助学:1.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2. 读后你认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3. 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
)4. 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
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5. 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6.学生之间互相切磋,讨论。
学生可以列举在阅读时遇到的难题。
如:有学生问: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老师:这大概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吧,谁能帮他解释?三、课堂巩固(一)填空1.《西游记》,长篇_章回体神话小说_小说,是_神怪_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玄奘远出西域取经_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吴承恩_,字汝中,号射阳山人,__明_代人。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西游记》导学案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3、在名著阅读中,发展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知识链接】1、吴承恩(1499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我国明清两代出现了一大批长篇小说,其中有四部成就最高,被后人称之为“四大名著”,它们是。
【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奇pā()qì合()qiān吝()拖男qiè女()皈.依佛门()石碣.()瞑.目()嗟.叹()唱喏.()罗刹.女()佯.问()骁.雄()悚.惧()不垢.不净()解.数()2、阅读《西游记》及有关“附录”,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精读《美猴王》和《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片段,在书上圈点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简要概括《西游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给读者的启示是什么?【课堂探究】4、仔细阅读并讨论精彩片段《美猴王》,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5、仔细阅读并讨论精彩片段《孙悟空一调芭蕉扇》,说说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6、请为“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7、《西游记》情节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最喜欢哪个情节?A、精彩情节:B、情节简介:C、推荐理由:8、人物解读:A、取经的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你最喜欢谁?你最不喜欢的又是谁?为什么?我最喜欢的是我最不喜欢的是B、除了师徒四人外,《西游记》还写到大批神佛与妖魔,你如何看待他们?C、“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
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西游记》 导学案
《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3、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4、培养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2)领悟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增加。
同时,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活跃的局面,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挑战,佛道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
吴承恩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民间传说、戏曲等素材,创作了这部富有想象力和批判精神的神话小说。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小说的大致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课堂探究1、故事情节(1)请简要概括《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2)小说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人物形象(1)孙悟空是小说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请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孙悟空具有勇敢无畏、机智聪明、敢于反抗权威等性格特点。
他本领高强,能够七十二变,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
在面对妖怪时,他总是冲锋在前,毫不畏惧。
同时,他也具有叛逆精神,不满天庭的统治,大闹天宫,试图打破旧有的秩序。
但他也并非完美无缺,有时会过于冲动和自负。
(2)唐僧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唐僧是一个意志坚定、慈悲为怀的人物。
他为了取得真经,不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
他心地善良,对众生充满关爱,但有时过于迂腐和固执,不辨是非,容易被妖怪所迷惑。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初步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提高分析和探究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塑造健康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认识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知识链接】【阅读方法】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导学提纲】(1)你能简要概括这部书的内容吗?(人?时?事?)可分为哪几部分?(2)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3)课文《美猴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课堂展示】一、速读课文《美猴王》思考问题: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二、精读课文《美猴王》小组展示:精彩语段朗读(可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或分角色朗读)1、根据文中内容分别给这两联对一个下联:“天生精灵,”;“花果山美猴王,”。
2、石猴也能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感到石猴是怎样的一个人?还可获得什么启示?(小组讨论)三、《西游记》知多少!把你所了解的孙悟空向大家作介绍!四、开心一刻:生活中有像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人吗?【课堂反馈】语言训练: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名著。
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
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故事梗概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西游记》 导学案
《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内涵。
3、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4、学习作品中的精彩情节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贪吃懒做等。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2、难点(1)分析作品中的宗教元素和哲学内涵。
(2)探究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和影响。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密切相关。
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吴承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创作《西游记》,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四、学习过程1、自主阅读(1)通读《西游记》全书,了解故事情节。
(2)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感悟。
2、人物分析(1)孙悟空形象特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敢于反抗。
相关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性格成因:天生的灵根慧性,加上后天的磨难和历练。
(2)猪八戒形象特点:贪吃懒做、贪财好色,但也有善良、憨厚的一面。
相关情节:高老庄娶亲、偷吃人参果等。
性格成因:其原本是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人性中的弱点在他身上有所体现。
(3)唐僧形象特点:慈悲善良、意志坚定,但有时过于迂腐。
相关情节:取经途中多次错怪孙悟空。
性格成因:深受佛教教义影响,一心向佛,但对世俗的险恶认识不足。
(4)沙和尚形象特点: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相关情节:流沙河为妖、保护唐僧西行。
性格成因:长期在流沙河的艰苦环境中生存,养成了踏实稳重的性格。
3、主题探讨(1)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通过描写天庭、地府等神仙鬼怪的世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如官僚的贪污、权贵的专横等。
《西游记》 导学案
《西游记》导学案《<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3、探究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如反抗精神、团队合作、修行成长等。
4、培养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2、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宗教元素和文化内涵。
(2)探讨小说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三、学习方法1、阅读法:认真阅读原著,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针对学习中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观点。
3、分析法:对小说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其内涵。
四、学习过程(一)作者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明朝中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吴承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创作《西游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内容1、故事梗概《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他们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与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2、取经路线从东土大唐出发,途经两界山、高老庄、流沙河、黄风岭、白虎岭、平顶山、乌鸡国、车迟国、通天河、西梁女国、火焰山等地,最终到达西天灵山。
(三)人物形象1、孙悟空(1)形象特点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本领高强,具有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他生性聪明、机智、勇敢,敢于反抗天庭的权威,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2)性格分析孙悟空的性格具有多面性。
一方面,他勇敢无畏,敢于与强大的妖怪战斗;另一方面,他有时也会急躁、冲动。
但总的来说,他的正义和勇敢是其性格的核心。
七年级西游记导学案
七年级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3、探究小说的主题思想,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4、学习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复杂情节和深刻寓意。
(2)体会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
吴承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创作《西游记》,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四、学习过程1、自主阅读(1)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小说的大致情节。
(2)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疑问。
2、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孙悟空的形象有哪些特点?他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②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③小说中的妖魔鬼怪有什么象征意义?(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3、人物分析(1)孙悟空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
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他勇敢无畏,敢于与各种妖魔鬼怪作斗争;他机智聪明,总能想出办法解决难题。
但他也有性格急躁、冲动的一面。
(2)唐僧唐僧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他信念坚定,一心向佛,为了取得真经不畏艰险。
但他有时过于迂腐,不辨是非,容易被妖怪所迷惑。
(3)猪八戒猪八戒性格憨厚,贪吃懒做,有时还喜欢耍小聪明。
《西游记》导学案及答案(4)
《西游记》导学案及答案(4)《西游记》导学案及答案文章来自:xx《西游记》导学案及答案一.填空。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神怪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浪漫主义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是全书的精华部分;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精选10篇)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精选10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整体感知: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3、读后你认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
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导学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作品以及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阅读名著。
二、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人。
明代作家。
从小就很聪明,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淮安府志》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后来又做过两任小官。
晚年隐居创作《西游记》。
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禹鼎志》。
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三、内容结构1、阅读语文书P132页第二、三段。
2、成书情况补充介绍。
《西游记》故事起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即今印度)取佛经这一真实事件。
为了求解经义,玄奘出游17年,行程数万里,九死一生,历尽艰难险阻,取回佛经657部。
他传奇式的经历,在异域的奇特见闻以及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玄奘回国后,曾奉皇帝命令口述沿途见闻,后由其门徒辑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此后,佛教徒为了扩大影响而对取经故事着力渲染,使之日益神奇。
到了元代,西游故事基本定型。
吴承恩正是在上述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写出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四、理清故事情节,完成下表:五、品析人物请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运用跳读的方法找出有关他的描写,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在选文上批注。
勾、圈、点、划)格式:运用了描写,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六、赏析语言1.朗读你喜欢的句子,在选文上批注并分享给大家。
格式:我喜欢,因为(修辞、句式、情感、道理等)2.用一句话来表达你从选文中所领悟的道理。
(人物、故事、写法等)七、布置作业1、用今天学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在课外阅读《西游记》其它章回。
2、根据今天所学,以选文为对象写一篇读书笔记。
(500字左右。
)。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1含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班级学生姓名同学们,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学习过程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梗概,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培养阅读兴趣。
2、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
二、推荐·阅读(一)作者介绍: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
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
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
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二)什么是“神话小说”:即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大量的“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原始神话,实际上这就是最初的神话小说。
(三)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以及网上收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品:订正、笔记栏《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订正、笔记栏距今已四百多年了。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阅读准备:1、学生自带《西游记》。
2、课件一套。
三、阅读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
)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
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
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
(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
请看看老师记忆中的趣人妙事——4、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
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
四人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
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学案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学案【研究目标】1.了解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联系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研究重难点】了解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学法指导】自主研究,教师讲解,操作实践【研究过程】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听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1.记得这些片段出自于哪本书吗?2.《西游记》我们都读过了,看看你能不能根据图片猜出这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3.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来读《西游记》呢?2、进修方法助力阅读方法一:把书读“薄”1.读书是讲究方法的,拿到一本书,我们应该怎么读?2.听老师讲解,根据阅读经历,试着归纳把书读“薄”方法。
方法二:把书读“厚”1.老师出生避世《西游记》中“XXXXXX佛祖打赌,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片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内容。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
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
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XXX作证,XXX宫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XXX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XXX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
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
——选自《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放心猿”(1)读了这个片段,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2)看到了一个怎样的XXX?2.欣赏影视片段观看《西游记》片段,看一看演员们是如何演绎这部作品的。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3、初步感受作品中主要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和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一套学生自带《西游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导入。
2、关于作者、著作的介绍吴承恩(1501—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二、读书汇报。
(一)选择题: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A、玄奘B、玄明C、唐三藏2、猪八戒原本是天上的—— A、弼马温B、天蓬元帅C、卷帘将3、唐僧的坐骑小白马原本是——A、东海龙王的儿子B、西海龙王的儿子C、南海龙王的儿子4、《西游记》中唐僧的徒弟是指——A、孙悟空、猪八戒、小龙马B、孙悟空、哪吒、沙和尚C、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5、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A、十万八千里B、十万三千里C、十万里6、沙和尚的法号是—— A、沙悟净B、沙悟能C、猪刚鬃7、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指——A、《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B、《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C、《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二)趣人妙事我来说。
1、播放精彩片断视频。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发言。
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结合《西游记》介绍整本通读的方法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初步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提高分析和探究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塑造健康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认识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阅读方法】
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导学提纲】
(1)你能简要概括这部书的内容吗?(人?时?事?)可分为哪几部分?
(2)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
(3)课文《美猴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
【课堂展示】
一、速读课文《美猴王》思考问题:
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
二、精读课文《美猴王》小组展示:精彩语段朗读(可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或分角色朗读)
1、根据文中内容分别给这两联对一个下联:
“天生精灵,”;“花果山美猴王,”。
2、石猴也能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感到石猴是怎样的一个人?还可获得什么启示?(小组讨论)
三、《西游记》知多少!把你所了解的孙悟空向大家作介绍!
四、开心一刻:生活中有像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人吗?
【课堂反馈】
语言训练: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名著。
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
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故事梗概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备选书目:《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朝花夕拾》等)
①书名:
②故事梗概:
③作品的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
④自己的阅读感受:
【总结拓展】欣赏百家讲坛《大话西游》韩田鹿教授对《西游记》的评价。
【迁移创新】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懂事长,你要招聘一个总经理,你会选《西游记》中的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名著阅读:《西游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初步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提高分析和探究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塑造健康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初步认识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知识链接】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
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但是,这样一个有杰出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却不得志,科举场上,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
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晚年退居张里,致力于诗文的写作,《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共100回,采用冰糖葫芦式结构。
唐僧的原型是唐代的玄藏,他历经艰苦,到天竺(古印度)取回佛经。
玄奘回国后,口授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的游历见闻。
鲁迅先生关于《西游记》作了“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评价;毛泽东诗中赞美孙悟空的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阅读方法】
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导学提纲】
(1)你能简要概括这部书的内容吗?(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
分?
(2)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
(3)课文《美猴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学:看《美猴王》视频,你能用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吗?有一个人能!
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府人。
明代作家。
从小就很聪明,少年得志,名满乡里,但成年后的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
据说七十一岁时开始创作《西游记》。
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2、你能简要概括这部书的内容吗?(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谓是孙悟空的一部“英雄史”。
(二)展学
1、展示读书卡!
2、知识竞赛
①____因找到水帘洞被众猴推举为____ 。
②《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_、___等神通。
③《西游记》中有许多优美的环境,如____、____等。
④《西游记》中有许多神奇人物,如____、___等。
⑤写出几个《西游记》中具有神妙奇幻的想象,紧张曲折的情节?
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几次?
(三)引学
一、速读课文《美猴王》思考问题:
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
二、精读课文《美猴王》小组展示:
1、精彩语段朗读(可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或分角色朗读)
2、组长说说为什么选择这语段?
三、品读课文《美猴王》小组讨论:
1、分别给这两联对一个下联:
“天生精灵,” ;“花果山美猴王,”。
2、石猴也能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感到石猴是怎样的一个人?还可获得什么启示?(小组讨论)
参考答案:1、略2、石猴第一个勇敢地跳进水帘洞,并发现了花果山福地,众猴遵守诺言,推选它为猴王。
启示:①这是孙悟空前进道路上的第一步,一方面这来自于它本身的机智勇敢,更为重要的是它抓住了机遇;②同时也告诉我们,真正的领袖从来都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最后由公众推举出来的;③只有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群众才会推举他成为领袖。
3、《西游记》知多少!把你所了解的孙悟空向大家作介绍!
根据原著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对玉皇大帝说)“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对太上老君说)“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
“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
【桀骜不训,有向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
】
•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
•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
”
•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
【锄强扶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
】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优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不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
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爱和八戒开玩笑,好听奉承话。
小结:孙悟空是小说塑造得最成功的理想化英雄形象。
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孙悟空的形象,在当时寄托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反抗邪恶势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理想。
(四)课堂反馈
1、开心一刻:生活中有像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人吗?
2、语言训练: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名著。
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
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故事梗概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