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城市简介

合集下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

成都概况——精选推荐

成都概况——精选推荐

成都概况第⼀章城市概况1.1 ⾃然概况1.1.1 地理位置新都区是成都市新设⽴的城市建设区,也是2003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位于成都市中⼼城的北部,区域东南与青⽩江区、龙泉驿区、⾦⽜区接壤,西与郫县为邻,北与彭州、⼴汉两市相连,新都区现辖17个镇乡,幅员⾯积481平⽅公⾥。

1.1.2 历史沿⾰新都县历史悠久,最早为古蜀国王都。

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蜀王开明⽒称帝后,营建了开明政权的都⾢,为了有别于杜宇⽒的旧都郫⾢,新建都⾢遂名“新都”。

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于成都建蜀郡,新都属蜀郡管辖。

⾄汉代,新都⾪属⼴汉郡,唐代时⼜归属成都府⾄清代,期间,治所经历两次变迁,先于军屯,⽽后迁⾄桂湖镇。

解放后,新都⾪属川西⾏署温江区专员署,其间经历撤新都并⼊新繁,恢复新都及撤新繁并⼊新都等历次⾏政区域调整。

后温江归⼊成都后,新都⾃然归成都管辖,并于2002年撤县建区⾄今。

新都地处成都平原腹⼼,历史上⽣产较为发达,⼜是北通中原的咽喉,东连巴楚之要津,居于重要的经济、军事和交通地位。

也正是因为新都源远流长的历史,历史⽂化在区域内的沉淀较多,因此新都也是成都市周边少有的历史⽂化名城,⽬前新都是省级历史⽂化名城,⽽古代新都⼜被誉为“⾹城宝地”。

1.1.3⾃然条件1、地貌新都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在成都拗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地貌格局。

境内以平原为主,仅东南部受龙泉⼭脉影响略有突起,为冰⽔堆积台地。

地势西北⾼,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坡降2~3‰。

平原⾯积384平⽅公⾥,占全县⾯积79.7%,为岷、沱⼆江冲洪积扇前沿,主要为第四级冲洪积灰⾊⼟。

台地⾯积98平⽅公⾥,占全县⾯积的20.4%,相对⾼差20~50⽶,主要为第四纪冲洪积灰⾊⼟。

2、⽓候新都区处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候区,⼜处于⿅头⼭暴⾬区向平原的过渡带。

⽓候主要特点:⽓候温和、⾬量充沛、春早夏长。

多年平均⽓温16.2℃,极端最低⽓温-5.4℃,极端最⾼⽓ 36℃;累计多年平均⽇照时数在1401.3⼩时;⽆霜期年平均为279天。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中国地产网2009-10-14 9:52:50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3、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4、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5、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7、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

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规划背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根据这一战略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主要目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化率目标为65%以上(按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28万人以上,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城市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城市规划原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小帕刘谨赫樊琪指导老师:张贞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

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

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

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一章规划概况 (2)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二、修编背景 (4)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四、成都概况 (6)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七、规划重点 (22)八、技术路线 (25)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一、发展总目标 (28)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一、区域协调策略 (34)二、城乡统筹策略 (35)三、生态优先策略 (35)四、空间优化策略 (36)五、产业转型策略 (36)六、枢纽强化策略 (36)七、文化引领策略 (37)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第六章城镇体系 (59)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二、发展策略 (64)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四、规划建设指引 (71)五、规划措施 (76)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一、第一产业 (78)二、第二产业 (80)三、第三产业 (87)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三、规划布局 (103)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三、商业设施 (110)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六、体育设施 (118)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八、殡葬设施 (123)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十、农贸市场 (125)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一、现状及分析 (142)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一、总体要求 (154)二、抗震工程 (154)三、防洪工程 (163)四、消防工程 (169)五、人防工程 (174)六、灾后重建 (178)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二、给水工程 (187)三、排水工程 (195)四、电力工程 (204)五、通信工程 (212)六、燃气工程 (218)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八、能源发展 (232)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一、城市性质 (241)二、城市职能 (242)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43)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分析 (243)二、规划目标 (251)三、发展策略 (251)四、中心城区布局调整优化 (252)五、城市绿线、黄线、蓝线、紫线控制 (257)六、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59)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266)一、现状及问题 (266)二、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 (271)三、对外交通规划 (272)四、道路交通规划 (273)五、公共交通规划 (278)六、停车场规划 (283)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 (286)一、现状概况与问题 (286)二、发展策略 (287)三、级配体系 (288)四、规划布局 (288)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296)一、现状概况 (296)二、规划目标 (297)三、住房发展策略 (297)四、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299)五、居住区与住房建设指引 (302)第十九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05)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价值 (305)二、现状保护概况及存在问题 (307)三、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310)四、古城格局保护 (313)五、历史文化街区及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保护 (316)六、文物古迹保护 (320)七、历史文化名城展现体系 (323)八、规划实施措施 (326)第二十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328)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32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329)三、绿地系统结构 (331)四、绿地系统规划 (331)第二十一章中心城区景观系统 (333)一、城市景观风貌基本特征 (333)二、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334)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335)四、中心城区总体景观风貌架构 (336)五、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37)第二十二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 (341)一、抗震工程 (341)二、工业危险品安全规划 (354)三、防洪工程 (362)四、消防工程 (368)五、人防工程 (377)第二十三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与市政基础设施 (383)一、环境保护 (383)二、给水工程 (388)三、排水工程 (392)四、电力工程 (401)五、通信工程 (404)六、燃气工程 (411)七、环境卫生设施 (415)第二十四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建议 (418)一、循序渐进,完善规划研究编制体系 (418)二、明确事权,优化规划管理体系 (418)三、创新管理制度,促进规划管理的跨区域协调 (419)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引导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20)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420)六、完善土地收购储备与使用制度 (421)七、强化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422)八、创新城乡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422)九、推进规划的“精英参与”与“公众参与” (423)附录:环境影响评价 (424)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规划概况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一)项目准备1.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受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未来成都 盛装起航

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未来成都 盛装起航

2015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这对成都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

上版总规批准于1999年,至今已历时16年之久,从前后总规对比可以发现:成都新的发展定位已经跳出四川省和西南地区发展范畴,具备在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作用。

原有的“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被“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所取代,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已上升至国家功能层面予以明确,“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表述强调了成都在西部区域整体层面的引领作用和功能影响的方方面面,城市职能中提出“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枢纽;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等,更加细化了要素层面的全面表述。

新总规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9区,双流、郫县2县以及新津县普兴、金华两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3753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域扩大,新总规城市规划区范围整体空间区域调整不多,但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却有着天壤之别。

新总规规划市域形成“一区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城镇空间格局,双核分别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

确定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6平方公里以内,通过城市开发边界和环城生态区的划定限定了城市发展空间,可以适度疏解中心城区功能,保障了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推进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和集约发展。

这次新总规的范围包括了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含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共计1293平方公里。

明确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定位。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总规修编历程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1、行政区划调整2、城市规模突破3、工业产业调整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4、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综合协调三、规划成果、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成果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6个专题研究报告、45张规划图纸。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围: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城市规划简析

成都城市规划简析

2 成都近期城市规划梳理
“北改”城市规划概述 “天府新区”城市规划概述
成都城市发展脉络
2003年 三个集中
2007年 城乡统筹 试验区
2008年 灾后重建
2009年 世界现代 田园城市
2010年 东村文化 创意城
2011年 “天府新 区”和 “北改”
“北改”是什么 ?
■北改:成都最大的民生工程,惠及万人
■范围:包括位于金 牛、成华的城市北部区 域,幅员约120平方公 里。东起新成华大道,西 至西大街-金牛大道(老 成灌路),南抵一环路 (局部至府河),北至绕 城高速金牛、成华北边 界
北改工程建设范围示意图
“北改”对成都楼市的影响?
从北改时间计划来看:
2012
2012北改进度:以道路基础设施改造为主
800
700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600
500 400
20000
300
15000
200
近期(2010年)
10000
100 0
中期(2015年)
5000 0
人口密度(人/平方
远期(2020年)
公里)
主城区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成都各区县人口密度情况
成都——科技事业
成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 中国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 市,国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重点实验室152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1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
◆科技企业孵化器33个
在电子、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技术应用、激光等高新技术
领域中,具有极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
成都,下一步?
对成都未来发展的三大认知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1. 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概述,包括城市开展背景、总体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2. 城市开展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省会,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对成都市的支持力度加大,成都市经济不断开展壮大。

在城市开展过程中,成都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交通拥堵问题、城市根底设施建设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标准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开展。

3. 总体规划目标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综合开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开展。

-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 空间优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交通便捷: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社会公平:注重人民群众的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 主要内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涵盖以下内容:4.1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根据城市开展需要,成都市制定了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的开展结构。

同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4.2 产业开展规划成都市将重点开展现代效劳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通过引导和支持各类产业的开展,提高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此外,成都市还将大力开展旅游业,打造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4.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都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划。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例如,加大生态绿化和水源保护力度,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等。

4.4 交通规划成都市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设施的建设水平,推动交通运输的便利化和智能化。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广阔的开展空间和潜力。

为了有效规划城市的可持续开展,成都市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将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2. 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开展的加快,成都市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压力不断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城市总体规划,以合理利用城市资源,保障城市开展的可持续性。

3. 目标与原那么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和开展需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原那么如下:3.1 目标•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开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提高城市的平安性和稳定性;•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2 原那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4. 规划内容4.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提高城市核心区的开展密度,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

同时,开展新兴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开展。

4.2 城市交通规划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重点开展公共交通,并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

4.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规划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展和利用。

4.4 根底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应急救援能力。

包括改善供水、供电、供气等根底设施的状况,同时加强城市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4.5 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加强文化产业的开展,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5. 实施措施5.1 资金支持加大财政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展。

5.2 政策支持出台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城市建设和开展。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规划目标1. 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促进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 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服务: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5.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成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区、城市外围区等。

2.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包括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交通枢纽建设等。

3. 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4.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城市景观规划: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包括公园、广场、河道绿化等。

6. 城市设施规划: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四、规划实施1. 规划编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经过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后形成正式规划文件。

2. 实施措施: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 资金保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等,确保规划的资金保障。

4. 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城市承载能力瓶颈等,为此,成都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型城市,推动成都成为国际知名文化、创新及城市智慧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开放型城市,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经济活力、社会和谐、宜居宜业的全面提升。

二、空间结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主要分为五个层次:中心城市、都市区、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市、城市组团和城市节点。

1. 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成都市的核心区域,包括锦江、武侯、成华、青羊、金牛、双流等区。

其重点发展文化、商业、金融等服务业。

2. 都市区都市区是成都市的组成部分,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包括郫都区、龙泉驿区等。

其发展重点是提高交通、住房、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市主要规划在成都市郊区,包括西南新城、天府新区、郫县科技城等。

其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先支持的行业,并提高生态环境和交通水平。

4. 城市组团城市组团是成都市的重要区域,由多个城市节点组成,包括金融城、科技城等。

主要发展都市功能和新型产业。

5. 城市节点城市节点是成都市的基础单位,包括商圈、社区、村镇等。

关注于提高生活质量、服务和社会管理。

三、发展重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现代服务业成都市将聚焦于高附加值、创新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如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旅游等。

同时,建设一批新型金融中心和智慧文化产业园,将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优化城市功能成都市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重点在推动高效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保障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的顺畅运营;在完善城市绿化、碧道、文化旅游等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

成都的规划方案

成都的规划方案

成都的规划方案概述成都市是中国四川省的省会,也是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成都市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来应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的规划方案,并探讨这些规划方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交通规划成都市的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都市制定了一系列交通规划方案。

首先,成都市计划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目前,成都市已经有多条地铁线路投入使用,而未来还有更多的地铁线路在规划中。

这些地铁线路的建设将大大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其次,成都市还计划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

这些道路将连接市区和周边地区,提高通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成都市还鼓励发展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以鼓励低碳出行和健康生活方式。

城市规划成都市的城市规划旨在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和质量。

一方面,成都市计划开发更多的商业和居住区,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这些区域将提供先进的设施和便利的服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另一方面,成都市也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成都市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景点,如武侯祠和宽窄巷子。

成都市计划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这些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保持城市的独特魅力。

此外,成都市还注重提供良好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成都市的规划方案包括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公园和体育设施,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成都市的规划方案也重视环境保护。

成都市计划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空气和水质量。

成都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汽车尾气和垃圾焚烧。

此外,成都市还鼓励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

成都市计划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并鼓励居民采取节能的生活方式。

成都市也在城市规划中考虑了生态保护,保留了一些绿地和湿地,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成都市的规划方案旨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成都市计划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2020年九月整理).doc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2020年九月整理).doc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总体规划成都市总体规划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制定未来一定时期内成都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功能、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等。

成都市总体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地位。

规划要将成都市定位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其次,成都市总体规划要考虑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根据成都市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规划要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包括政治、商业、文化、居住和生态功能区。

同时,要注重发挥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推动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

第三,成都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

成都市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规划要充分发挥其交通优势,建立高效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的普及率和便捷性,同时促进绿色出行和可持续交通发展。

第四,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成都市坐落在西南地区的盆地,规划要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质量。

规划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市。

最后,成都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规划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成都市总体规划是引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规划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加强交通规划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通过规划的科学和有效实施,成都市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城市简介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市名来历成都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

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

“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

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

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

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

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

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

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

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

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

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

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

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

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

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

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载入史册世界第一: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历时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临邛开采深井天然气,用于制盐、煮饭和照明;成都的蜀锦,又称“锦绣缎”,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锦缎丝织品,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的足踏织锦机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到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为了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诞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金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北宋(公元960-1126年)年间这里的商人联合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这里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中国第一: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这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时的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杨雄、王褒奠定了汉赋的基础;后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后蜀人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公元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0世纪,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早在汉代,成都的俳优百戏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汉代说唱俑,造型活泼,在中国同类文物中无出其右者。

这是成都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地理环境方位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

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分至31度26分之间。

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

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里。

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

地理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

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

平原面积占%,丘陵面积占%,山区面积占%。

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

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

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

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气候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成都气候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

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

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着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

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三、行政区划成都市共辖9个区、4个市、6个县。

青羊区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7万。

邮政编码610031。

区人民政府驻江汉路222号。

辖太升路、草市街、西御河、汪家拐、黄瓦街、新华西路、草堂、府南、东坡、金沙、黄田坝、苏坡、文家14街道。

锦江区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39万。

邮政编码610011。

区人民政府驻书院南街。

辖盐市口、春熙路、督院街、合江亭、龙舟路、莲新街、双桂路、沙河、书院街、水井坊、牛市口、东光街、狮子山、柳江、三圣、成龙路16街道。

金牛区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64万。

邮政编码610036。

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65号。

辖九里堤、驷马桥、黄忠、人民北路、工业学院、茶店子、抚琴、西安路、五块石、金泉、荷花池、营门口、凤凰山、沙河源、天回15街道。

武侯区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62万。

邮政编码610041。

区人民政府驻武侯祠大街。

辖浆洗街、望江路、玉林、跳伞塔、火车南站、双楠、晋阳、红牌楼、机投桥、金花桥、簇锦、簇桥、华兴、芳草街、肖家河、石羊场、桂溪17街道。

成华区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58万。

邮政编码610051人民政府驻一环路东二段。

辖二仙桥、猛追湾、跳蹬河、新鸿路、万年场、双桥子、桃蹊路、双水碾、建设路、青龙、保和、圣灯、龙潭、府青路14街道。

龙泉驿区面积555平方千米,人口51万。

邮政编码610100。

区人民政府驻龙泉街道。

辖龙泉、大面、十陵、同安4街道,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7镇和万兴乡。

青白江区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40万。

邮政编码610300。

区人民政府驻大弯街道。

辖大弯、红阳2街道,姚渡、龙王、弥牟、大同、城厢、清泉、祥福7镇,福洪、人和2乡。

新都区面积481平方千米,人口60万。

邮政编码610500。

区人民政府驻新都镇。

辖大丰、三河、石板滩、新民、泰兴、斑竹园、清流、马家、龙桥、木兰、军屯11街道,新都、石板滩、新繁、新民、泰兴、斑竹园、清流、马家、龙桥、木兰、军屯11镇。

(同名镇和街道合署办公)。

温江区柳城、天府、涌泉、公平4街道,永宁、永盛、寿安、和盛、万春、金马6镇。

崇州市面积1090平方千米,人口65万。

邮政编码611230。

市人民政府驻崇阳镇。

辖崇阳、怀远、元通、三江、三郎、廖家、街子、文井江、观胜、羊马、道明、王场、隆兴、江源、白头、大划、梓潼、崇平、桤泉19镇,鸡冠山、济协、集贤、锦江、公议、燎原6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