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总复习(一)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发展史
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知识简要总结
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知识简要总结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知识简要总结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知识简要总结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1、匈奴(1)战国末年,逐渐强大,占据河套地区,并不断南下。
(2)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形成强大国家,匈奴统治进入极盛时期。
(3)与两汉时和时战。
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4)东汉、魏、晋时期,不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
(5)西晋末年,匈奴首领起兵称帝,316年灭西晋。
2、鲜卑(1)东汉、魏、晋时内迁。
(2)4世纪后期,鲜卑拓拔部建北魏。
(3)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4)孝文帝拓拔宏改革,实现封建化。
(5)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3、契丹(1)隋唐时期,逐渐强大。
唐末,开始农耕和定居生活。
(2)10世纪初,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与北宋并立。
辽宋有战有和。
(3)12世纪初,被金所灭。
辽灭亡后,曾在新疆和中亚地区建西辽政权。
4、羌、党项(1)东汉、魏、晋时内迁。
(2)唐末五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成为西北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
(3)北宋初期,首领称西夏王。
(4)11世纪前期,夏王元昊称帝,发动对宋战争,后宋夏议和。
5、回纥、维吾尔(1)唐时统一(8世纪中期),建回纥汗国,后改名为回鹘。
回鹘政权瓦解后西迁。
(2)后臣服元朝,被称为畏吾尔。
(3)清朝时,信仰伊斯兰教,被成为维吾尔(回部)6、靺鞨、女真、满族(1)隋唐时期,靺鞨族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一带。
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统一各部,建政权,(2)后以渤海为号,史称“海东盛国”。
(3)北宋时,黑水靺鞨发展为女贞族。
12世纪初,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先后灭辽、北宋、与南宋对峙。
后被蒙古所灭。
(5)明朝前期,属奴尔干都司管辖。
明朝后期,辽东建州女真首领奴尔哈赤统一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
(6)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州,1636年称帝并改国号为清。
清军入关后,迁都北京,统一全国,建立清朝。
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
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
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以下是对其发展脉络的简要概述,仅供参考:
1. 传说时代:在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处于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其中,夏、商、周是这一时期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三个民族。
华夏族,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民族中最重要的一个民族,逐渐崭露头角。
2. 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华夏族逐渐形成汉族。
这是汉族与各民族共同创建统一的多民族祖国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以华夏族为主体,将众多民族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疆域辽阔、强大的多民族国家。
3.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中国经历了一个各民族大混乱、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
三国与晋的民族压迫政策导致各民族的大分裂、大同化、大融合。
4.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各民族在新的阶段走向新的统一。
5. 元、明、清中期:从1271年到1840年,蒙古族和满族迅速发展并日趋强盛,开创了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统一全国的局面。
从以上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合、演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家资料少数民族历史沿革(精品)
《家》资料少数民族历史沿革先秦时期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当华夏族(汉族旧称)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现代各少数民族的先民也同时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
比如,生活在东北的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北部的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西域的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西北部的戎、羌、氐等族在今西藏、青海地区;南部的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东南部的百越等南蛮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香港、澳门地区……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秦汉隋唐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在此后的两千年历史发展中,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在边疆地区建立政权,或者入主中原,成为统治民族。
如秦代北方的匈奴、西北的西域各族、西部的羌、东北的东胡(鲜卑、乌桓)、夫余等族都建立过自己的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两晋的短暂统一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23个政权。
其中匈奴族建立过前赵、北凉、夏3个政权;鲜卑族建立过代、北周、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等政权;羌族建立过后秦;巴氐族建立过后汉;汉族建立过前凉、冉魏、西凉、后蜀、北燕5个政权。
隋唐后,经五代十国到宋、辽、金,中国又一次经历割据,形成各民族政权对峙的局面。
如宋朝先后与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朝对峙等。
此后,蒙古帝国在蒙古高原兴起。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灭宋,入主中国。
宋元明清宋、元、明、清时期,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元朝在内地和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密切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
满族建立的清朝,早期曾抗击沙俄、英国等殖民主义在中国东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卫了国家早期的统一。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发展史(匈奴、丁零部分)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发展史(匈奴、丁零部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发展史简介(1)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部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冲突、融合和发展的历史。
我国的少数民族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其中的匈奴、突厥、蒙古更是影响了欧洲的历史。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对于我们学习历史特别是古代史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本人通过互联网搜索,把在网上登载的关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内容复制下来,略加整理,将之前后加以贯穿,并发布在自己的博客里,仅供喜爱历史的朋友阅读。
需要说明的是,我所发表的所有内容都是在网上搜索的,并不是自己研究的,本人只是喜欢历史而已,因此,我即没有专利,也不存在剽窃,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望读者自鉴。
少数民族指的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
在中国,少数民族指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暂定的民族共有56个。
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这种分类仅仅是相对而说,决没有丝毫的轻视或贬义的意思。
现在按人口统计,排在前十位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
其实,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们都有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古中国人,或者说古中国人是他们的祖先之一,作为创立了古代四大文明之一古中国人,不论哪个民族都应为之骄傲。
从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当汉族的先民“华夏族”人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的先民也同时在开发其周围的广大地区。
从东北的东胡、肃慎到北部的匈奴、鲜卑;从西北部的戎、羌、氐到南部的彝、苗等,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到强盛的汉王朝时期,由于汉王朝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的强盛,汉军征服西域、打败当时强大的匈奴帝国,汉军扬名于外族及外国,因此华夏人逐渐被外族和外国人称为汉人,汉民族逐渐形成,华夏族正式成为汉族。
初中历史教案: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展
初中历史教案: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展一、古代少数民族的形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丰富了中国多元的民族文化。
然而,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古代少数民族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1.1 外来移民与融合古代中国对外开放,吸引了许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涌入。
这些外来移民逐渐与当地原住民结婚繁衍后代,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
例如,在东北地区迁至辽东半岛的鲜卑人逐渐融合了汉族元素,并建立了北魏王朝。
1.2 古代王朝对待少数民族政策古代王朝对待少数民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有些王朝实行同化政策,以求达到统一管理和控制;有些王朝则尊重保留少数民族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
例如,唐朝时期设立都护府,专门负责管理西域诸国。
二、我国古代著名少数民族2.1 蒙古族作为中国边疆地区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和北中国大部分地区。
蒙古族以其出色的骑马和战斗技巧而闻名于世。
2.2 藏族藏族是我国古代的进步文明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
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勇敢抵抗外来侵略者,并保持着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贸易。
此外,藏传佛教对于藏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壮族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土家、苗、侗等民系中普通话使用者最多的一个分支。
壮族历史上曾产生过广西地区联合抵抗外来侵略的光复活动,表现出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3.1 语言文字系统许多少数民族拥有独特而复杂的语言体系,其中一些已经发展成熟并形成文字。
这些文字系统为我国留下了重要的语言文献资料,充分反映出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活动和发展。
3.2 文学艺术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
例如,藏族的唐卡绘画、蒙古族呼麦歌唱和壮族田坝舞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赋予了中华文明增添了鲜活的色彩。
3.3 经济贸易古代少数民族与中原文明地区进行激烈而广泛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各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交流。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
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的少数民族。
其中有些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如下:1、匈奴族匈奴族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居,经常迁徙。
在与中原的交往过程中,匈奴人也从事农业生产;公元前3世纪时,铁器的使用已经深入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军事各领域。
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如下表:时间发展战国时期逐渐强大起来,占据河套地区,经常南下掠夺秦朝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出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为防御匈奴骑兵南下,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万里长城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与中原王朝长期对峙西汉初年,由于长期战乱以后,国力贫困。
面对匈奴的进攻,西汉政府不得不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西汉汉武帝时期,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有能力对匈奴进行反击。
于是,西汉对匈奴展开了长达10年的军事反攻,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的三次大展,使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西汉西汉中期以后,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一部归附汉朝,其他各部有的仍游牧于漠北,有的西迁。
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
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汉匈双方和睦相处东汉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向汉朝称臣,与汉人杂居,人口增殖;北匈奴退居漠北,仍然威胁着中原及河西、西域。
东汉前期,大将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他们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魏晋南北朝匈奴族大量内迁,并在长期的战乱和经济文化交流中,融合于其他民族当中2、靺鞨族-女真族-满族1、靺鞨族在唐朝时期主要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主要以渔牧为生。
7世纪中期以后,靺鞨的黑水和粟末两部强大起来。
它们与唐朝的关系如下表:与唐朝的关系黑水靺鞨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首领为都督粟末靺鞨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而中国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除了汉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展现出来的独特文化和历史演变,构成了丰富多彩、具有各种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
一、概述在远古时期,中国的少数民族就已经分布于全国各地,并且与汉族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文化多元。
自那时起,少数民族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
然而,在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中,少数民族所处的地位和命运一直备受关注。
二、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中国被称为自古以来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包括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彝族、苗族、瑶族、布依族和侗族等56个民族,同时,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地区。
如今,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南等地。
三、少数民族的历史演变1.秦汉时期秦朝的初期统一,将大量的少数民族纳入了中国,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建立了新的地方官府和崇拜体系。
在秦汉时期,汉族不断地向外扩张,一度将大地的中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纳入了中国版图,同时还将周围的少数民族也纳入了当中。
2.魏晋时期魏晋南北分裂时期,南北地区都各自存在着不少的少数民族。
南方的蛮夷地区被汉人受到控制,而北方的鲜卑、匈奴,则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此时,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差异便变得更加突出了。
3.唐宋时期在唐代,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形式。
为了维持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唐玄宗时期还专门设立了西北南诏等民族部落疆域,维持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和谐。
宋朝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时期,而少数民族也逐渐和汉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民族文化。
4.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都在东汉政权的控制之下。
明清政府通过向少数民族移民政策的灵活调整,使得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有了较快的增长。
而在清代中后期,少数民族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而与汉族之间的差异也拉大了发展的距离。
中国民族史概要知识汇总
中国民族史概要知识汇总中国民族史那可真是一部超级精彩、超级丰富的大书啊!咱们中国啊,那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就像一个大花园一样,每个民族都是一朵独特而美丽的花。
汉族呢,就像是这个花园里种植范围比较广的花,人多,分布的地方也广,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数不清的灿烂文化。
你看那古代的诗词歌赋,唐诗宋词,那可都是汉族文化的瑰宝啊。
这就好比是这朵花散发出来的独特香气,弥漫在整个花园里,影响着周围的一切。
再说说少数民族吧。
藏族,那可是像高原上的雪莲花一样圣洁而坚韧。
他们的宗教信仰、独特的建筑风格,像布达拉宫那样宏伟壮观的建筑,就像雪莲花在高原上屹立不倒一样,成为了藏族文化的标志。
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很有特色,逐水草而居的牧民生活,骑着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那感觉,就像风一样自由。
这和汉族的农耕文化就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种区别可不是隔阂,而是像不同颜色的花在一起,相互映衬得更加美丽。
蒙古族呢,那就是草原上的雄鹰啊。
他们的蒙古包,就像可以移动的家一样,走到哪儿,家就在哪儿。
他们擅长骑马射箭,在历史上,成吉思汗带领着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壮举啊。
这就像雄鹰展翅高飞,它的翅膀所覆盖的范围是那么的广阔。
而且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射箭,那是多么热烈而充满活力的聚会啊。
这就像是雄鹰们在天空中聚会,展示自己的力量和风采。
满族,在历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建立了清朝,统治了中国很长一段时间。
满族的服饰文化,像旗袍,那可真是把女性的柔美和端庄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好比是满族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现在也被很多人喜爱。
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相互吸收,就像两条河流汇聚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还有维吾尔族,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充满生机。
他们的歌舞,那热情奔放的节奏,就像绿洲里的清泉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他们的手工艺品,像精美的地毯,色彩斑斓,每一个图案都像是一个故事。
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知识点汇总中华民族的发展知识点汇总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辽阔的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它包括了众多的重要事件和知识点。
下面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知识点的汇总:1. 夏、商、周: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被称为“三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考古学证据的朝代,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变革时期,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许多战国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3.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在秦朝的统治下,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著名的建筑工程万里长城也是在秦朝修建的。
4.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
汉朝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如汉字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
汉朝还进行了与匈奴的战争,并开辟了丝绸之路。
5.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分别为魏、蜀、吴。
三国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和英雄故事,如赤壁之战、刘备、关羽和张飞等。
6. 隋朝、唐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第二个朝代,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后建立了隋朝,但隋朝的统治时间很短暂。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尤其是“开元盛世”。
7. 五代十国:五代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五个朝代,十国是指五代末期的十个东南争霸政权。
五代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而十国则包括吴越、南唐、南汉、楚、吴、闽、南楚、后蜀、前蜀和荆南。
8. 北宋、南宋: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
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科技和文化成就,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
简述中国民族发展史
简述中国民族发展史中国民族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如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汉族是最大的民族群体。
中国的民族发展史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以下是对中国民族发展史的简要概述:1. 古代时期:中国古代时期是中国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起点。
早在约5000年前,中国的华夏族群就开始在中原地区建立起最早的文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其他民族,如夏、商、周等。
2. 封建时期:从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土地被划分为不同的封建领地,并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体系。
同时,汉族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其他民族也逐渐融入汉族文化圈。
3. 统一时期: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统一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这一时期的统一,对于中国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疆域。
4. 北方民族入侵: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北方民族的入侵。
例如,北方的匈奴、鲜卑、蒙古等民族相继入侵中国,对中国的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促进了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5. 辽金元时期:辽、金、元三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
辽金元时期,尤其是元朝时期,蒙古族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并实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和制度,对中国的民族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6.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汉族文化继续发展壮大,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
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抗争和起义运动。
7. 近代以来: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对中国的民族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中共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迎来了新的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民族发展史是一个充满多样性和变革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演化历程一:匈奴部分:以匈奴为代表;二:东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三:突厥部分:以突厥为代表;四:通古斯部分:以满洲为代表;五:羌藏部分:羌族,吐蕃;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
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剩余部分西逃至欧洲,与马扎尔人融合,构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东胡:秦时被匈奴灭亡,之后分成两大部分:乌桓和鲜卑。
乌桓:被曹魏消灭。
鲜卑:主体被汉族同化,剩余的演化为柔然。
柔然:被突厥击败,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
蒙古:为先秦时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演化而来,一直生存到现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后灭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体被回鹘人和汉族人所灭,剩余的向西逃窜,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
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使今天的维吾尔族。
女真:来自肃慎,后为女真,为满洲,一直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满族人党项:羌族的一部分。
后被蒙古人灭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后被汉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纪被汉人冉闵一次性屠杀20万人,导致羯族灭种。
少数民族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在分布、人口数量、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在民族的起源、形成、历史、演变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由于他们都共同生活在我国广阔的国土上,都受到汉民族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在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方面,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在族源方面。
每一个当代的民族都是由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古老部族演变发展而来的,都可以追溯出自己的民族起源。
不同民族的族源主要有以几种情况。
1、绝大多数民族都是来源于在国内土生土长的古代部族,但也有少部分民族的渊源产生在我国以外的地区,根据他们移入的不同情况,又可分出几种类型。
最新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发展史
【西北少数民族】◆匈奴274.秦汉时期与中央政府对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匈奴。
275.匈奴战国时期建立了奴隶制政权。
276.匈奴的首领名叫“单于”。
27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族。
278.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的原因是西汉国力衰弱,政府无力与匈奴作战。
279.汉武帝时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并取得胜利。
280.汉武帝时大规模反击匈奴并取得胜利的将领是卫青和霍去病。
281.由汉初的“和亲”到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政策的转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力强盛。
282.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促进了汉族与匈奴的经济文化交流。
283.“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指的是昭君出塞,远嫁匈奴。
◆鲜卑284.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了北魏。
285.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突厥286.隋唐时期与中央政府对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是突厥。
287.唐朝时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
288.唐朝时灭西突厥,设立都督府;灭东突厥,设立都护府。
◆回纥28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90.8世纪回纥归附唐朝,改名回鹘。
◆蒙古29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292.中国古代杰出的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主要功绩是于12世纪统一蒙古草原。
293.明朝时期蒙古分裂。
294.清康熙皇帝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叛乱.295.1771年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冲破沙俄阻挠重返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妥善安置。
◆回族296.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
297.回族是由外来民族和我国少数民族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的民族,是汉,蒙,畏兀儿与波斯人,阿拉伯人融合而成的新民族。
【东北少数民族】◆满族298.满族的祖先是唐朝的靺鞨人。
299.唐朝时靺鞨分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
300.唐朝时在黑水靺鞨设立黑水都督府,立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301.五代时黑水靺鞨发展为女真。
历史民族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民族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古代民族的形成与迁徙1. 人类起源和早期定居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进化,逐渐分布到全球各地。
早期的人类主要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随着气候的变化和资源的枯竭,人类开始定居,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2. 农业革命和城市的出现农业革命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最早的城市和国家。
农业的兴起也导致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劳动分工的细化。
3. 文明的兴起和民族形成随着农业的发展,各地的人类开始形成不同的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
这些文明形成了各自的国家和民族,奠定了现代民族的基础。
4. 迁徙与交流古代的民族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迁徙和交流的过程。
一些民族由于战争、灾难或资源枯竭,被迫迁徙到新的地方,同时也有一些民族因为贸易、征战或政治联盟的需要而进行迁徙和交流。
第二章:中世纪民族的兴起与较量1. 罗马帝国的衰落与民族的大迁徙罗马帝国的衰落导致了欧洲的各个民族纷纷迁徙和征服。
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匈奴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等,都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各自的民族和国家。
2. 宗教与民族宗教在中世纪的民族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使欧洲和中东的民族得到了统一和稳定,同时也导致了宗教战争和矛盾。
3. 封建制度与民族国家中世纪的欧洲是封建国家的主要阶段,各民族通过领主和封建制度形成了自己的国家和特色。
地主和农奴的矛盾、贵族与国王的斗争,都成为了各民族发展和较量的重要内容。
4. 东西交流与文化融合在中世纪的这个时期,东西方的交流和融合也成为了民族形成的重要内容。
东方的瓷器、茶叶、丝绸和香料,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进入了西方的国家,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重要环节。
第三章:近现代民族的崛起与变革1. 民族国家的兴起近现代的民族形成和兴起,主要是以欧洲和东亚的大国家为主。
强国意识、民族国家和种族主义的出现,使得各个民族都想要通过国家实现自己的发展和独立。
【高中历史】超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干货分享
【高中历史】超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干货分享(附电子版)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啦,为了理清结构、方便记忆,小编附上了这次干货内容的思维导图,小可爱们记得按顺时针查看呀全篇内容组成思维导图【民族关系发展史概说】我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⑴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黄炎部落的融合,华夏族的产生。
(2)多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国家已初步建立。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实现了对西域、西南以及华南两广的统治,既大大扩展了疆域,又有效地开发了边疆。
(5)多民族的大融合2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融合加强。
(6)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隋唐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与少数民族的联系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形式多样,关系也融洽,特别是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
(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各少数民族借助自己政权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逐步缩小了与汉族的差距,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作了准备。
回顾建国年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发展
回顾建国年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发展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人口比例。
然而,中国也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篇文章将回顾中国的少数民族发展历程,展示他们的多样性和独特文化。
一、少数民族的概述少数民族是相对于汉族而言的,他们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有着自己的语言、风俗和传统文化。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包括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等等。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为中国的多元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少数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他们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例如,蒙古族是中国最早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元朝时期。
藏族作为唯一的藏传佛教民族,在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民族舞蹈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保护。
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设立自治区和自治县,为少数民族提供了自我管理和发展的机会。
此外,还成立了一些少数民族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用于收集、保护和展示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三、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
他们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和建筑等方面都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说起少数民族的语言,藏族的藏语和壮族的壮话都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语言,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在服饰方面,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多样且色彩鲜艳,充满了民族特色。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鲜明的刺绣和华丽的装饰物为特点,展示了乌鲁木齐的热情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音乐和舞蹈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的马头琴音乐和傣族的傣剧都是独具魅力的表演形式,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除此之外,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藏族的藏式建筑以独特的佛教寺庙、宗教塔楼和书府为代表,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的重要遗产之一。
考研中国少数民族史知识点详解
考研中国少数民族史知识点详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史是考研历史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考研中国少数民族史的知识点,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少数民族的划分和特点中国的少数民族按照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可以进行不同方式的划分。
根据语言划分,少数民族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和其他语系。
根据地理分布划分,少数民族分为自然居住地和外来定居地少数民族。
根据历史渊源划分,少数民族可分为古老民族和后来移入民族。
少数民族在语言、宗教、生活习俗、服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这些特点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史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商、周时期。
这个时期,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已经形成,如羌族、犬丘国等。
古代少数民族史的研究重点在于古代少数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
多数少数民族在古代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南方的越南族、西部的粟特族、北方的匈奴族等。
三、中国近现代少数民族史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少数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自19世纪以来,中国的族群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少数民族的地位、权益和发展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新疆、西藏等地区的问题,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
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是考生们备考的重要内容。
四、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国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藏传佛教、回族的民间文化、彝族的祭祖文化等。
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少数民族史的重要研究领域。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考生们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
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对于理解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少数民族与中国的团结与发展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国家一直倡导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团结。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旨在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初中历史教案: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展
初中历史教案: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展一、古代少数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中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与发展模式。
本文将以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发展为主题,通过对其形成背景、经济特点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探讨,带领读者一窥我国多样性的历史图景。
二、少数民族形成背景1. 地理环境: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自然条件丰富。
山岳、平原、河流等地理要素促使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少数民族。
2. 移动迁徙:古代中国社会具有农耕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在粮食生产相对稳定时,部分人口可能被迫离开居住地寻找更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
因此,在迁徙中逐渐形成了少数民族。
三、经济特点与发展模式1. 渔猎为主:少数民族中部分居住在山区、森林或湖泊附近,他们依靠捕鱼、狩猎等方式为生,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
典型代表有满族、鄂温克等。
2. 农耕经济:部分少数民族选择在适宜农业生产的地区进行居住和发展,他们主要依靠农田种植粮食来维持生计。
如壮族、回族等。
3. 牧畜经济:气候条件相对寒冷干燥的地区适合牧畜业的发展,部分少数民族以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如蒙古族、藏族等。
四、文化传承与影响1.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中存在各个不同的语言文字系统,这些语言多用于口头传承和日常交流。
同时,一些少数民族也采用汉字作为书面语言。
2. 宗教信仰: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信仰形态丰富多样,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信仰等。
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不仅影响其社会结构和习俗惯例,也对其文化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文化艺术: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承载了少数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是他们与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
五、多民族共生共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并存共生,相互学习、交流,并逐渐融合深入。
多元文化的交汇使得中国在文化、科技等领域迸发出更加灿烂多彩的火花。
六、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古代少数民族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所展现出来的特点值得我们深思。
民族历史笔记期末总结初中
民族历史笔记期末总结初中一、古代民族历史的形成和发展1.1 中国的古代民族历史形成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古代中国的民族历史是多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各地的部落已开始形成,如黄河流域的夏、商、周部落,长江流域的楚、吴、越部落等。
在这些部落中,各自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同时也有着相互交流和借鉴的过程。
这种部落间的交流和借鉴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民族历史。
1.2 民族历史的演变和变革中国古代的民族历史经历了许多大规模的演变和变革。
尤其是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力量的争夺,导致了各个部落的融合和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秦朝统治下,诸侯国的边境被统一,各个部落的文化也开始融合和交流。
这种统一与融合为后来的汉族历史奠定了基础。
1.3 汉族历史的发展和传承汉族历史是中国古代民族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国现今最大的民族。
自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汉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民族。
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汉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也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
汉族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和共同性2.1 民族历史的多样性中国的民族历史是多样性的,不仅有汉族这样的主体民族,还有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习俗,各具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这种多样性丰富了中国的民族历史,也增加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2.2 民族历史的共同性中国的各个民族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离和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这种联系体现在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
各个民族之间进行贸易、商业往来,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播。
同时,各民族之间还共享着相同的言论、礼仪、宗教等基本文化传统,这种共同性使中国的民族历史更加紧密和统一。
专题总复习(一)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发展史
历史高考备专题总复习(一)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发展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一、知识归纳1、匈奴族(1)先秦:①祖先:北狄(蒙古高原一带)。
②以畜牧业为主,也从事农业生产。
公元前3世纪广泛使用铁器。
③战国:秦、赵、燕三国筑长城防御。
(2)秦汉时期:①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奴隶制国家)。
②西汉初期,汉匈和亲(被动和亲)。
③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攻匈奴,匈奴被迫迁徙漠北。
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其它各部仍游牧于漠北或西迁。
④西汉元帝,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主动和亲),四十多年和睦相处。
⑤东汉初年,匈奴分裂。
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⑥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
北匈奴政权瓦解,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
2、西域各族(秦汉时期)①汉朝时期,(西域位于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②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西域诸国回访。
③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④东汉初年,西域各国重被匈奴控制。
⑤东汉明帝时期,班超担任西域都护。
3、突厥族(1)南北朝: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
6世纪中期统一西北地区,中亚各国归附。
突厥是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2)隋唐:①隋初,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
②隋末东突厥南扰。
③唐朝贞观初期,唐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并设都督府管辖东突厥故地(“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④西突厥在隋唐之交控制天山以南,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⑤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
⑥唐高宗,西突厥灭亡。
⑦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4、维吾尔族(1)隋唐:①祖先:回纥,7世纪初,受突厥汗国奴役。
②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任命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
③8世纪中期,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④安史之乱期间助唐平叛,自唐肃宗始与唐和亲。
⑤8世纪后期,回纥改为回鹘。
⑥9世纪中期,回鹘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高考备专题总复习(一)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发展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一、知识归纳1、匈奴族(1)先秦:①祖先:北狄(蒙古高原一带)。
②以畜牧业为主,也从事农业生产。
公元前3世纪广泛使用铁器。
③战国:秦、赵、燕三国筑长城防御。
(2)秦汉时期:①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奴隶制国家)。
②西汉初期,汉匈和亲(被动和亲)。
③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攻匈奴,匈奴被迫迁徙漠北。
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其它各部仍游牧于漠北或西迁。
④西汉元帝,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主动和亲),四十多年和睦相处。
⑤东汉初年,匈奴分裂。
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
⑥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
北匈奴政权瓦解,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
2、西域各族(秦汉时期)①汉朝时期,(西域位于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②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西域诸国回访。
③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④东汉初年,西域各国重被匈奴控制。
⑤东汉明帝时期,班超担任西域都护。
3、突厥族(1)南北朝: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
6世纪中期统一西北地区,中亚各国归附。
突厥是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2)隋唐:①隋初,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
②隋末东突厥南扰。
③唐朝贞观初期,唐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并设都督府管辖东突厥故地(“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④西突厥在隋唐之交控制天山以南,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⑤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
⑥唐高宗,西突厥灭亡。
⑦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4、维吾尔族(1)隋唐:①祖先:回纥,7世纪初,受突厥汗国奴役。
②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任命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
③8世纪中期,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④安史之乱期间助唐平叛,自唐肃宗始与唐和亲。
⑤8世纪后期,回纥改为回鹘。
⑥9世纪中期,回鹘瓦解。
西迁(新疆,维吾尔族);(甘肃,裕固族);有的西迁至中亚地区。
(2)宋元:元朝称畏兀儿。
(3)明清:清称回部,1757年乾隆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
5、女真族(满族)(1)隋唐:祖先是唐朝时期的黑水靺鞨。
8世纪前期,唐在黑水靺鞨设都督府,正式划入唐版图。
(2)宋元:①两宋称女真。
居住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
②北宋中后期,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受辽的统治。
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推行猛安谋克制度,1125年与北宋联合灭辽。
1127年灭北宋(“靖康之变”)。
③与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1234年蒙古灭金。
④辽金时期黄河流域的女真人不断与汉族融合,元朝时被视为“汉人”。
(3)明清:①明初期,东北建州等部归明朝奴儿干都司管辖,②明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八旗制度。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③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④1644年清军入关,经20多年战争,基本统一全国。
6、契丹族(1)隋唐:居辽河上游。
唐末开始农耕生活。
(2)宋元:①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并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② 916年建契丹国。
后改为辽。
③创制契丹文字,实行“蕃汉分治”。
④1005年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宋辽对峙局面形成。
⑤1125年,辽被金灭。
⑥元朝,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人与汉族不断融合,元朝时被视为“汉人”。
7、藏族(1)隋唐:①祖先:吐蕃。
②战国到东汉,西羌陆续进入西藏地区与当地的游牧和狩猎部落融合,成为吐蕃人的祖先。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定都逻些,仿照唐朝官制,创制了吐蕃文字。
③唐太宗,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必请唐天子“册命”。
④8世纪初,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⑤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长庆会盟”。
(2)宋元:蒙古政权建立后,吐蕃臣服于蒙古。
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征收赋税,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明清:①明称西藏为乌斯藏,设立卫所,建立僧官制度,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②清朝时顺治和康熙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8、党项族(1)隋唐:羌族的一支,唐中期居住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
(2))宋元:1038年,元昊建西夏。
①仿效唐宋政治制度,设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
②推行科举制;创制西夏文。
③1044年元昊与宋和议,宋夏之间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后被蒙古所灭。
9、蒙古族(1)宋元:生活在蒙古高原上。
12世纪中后期,铁木真统一蒙古。
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后发动征伐战争,西达中亚、俄罗斯,南达到印度河流域,先后臣服西夏、金、吐蕃、大理等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为元,定都大都。
元朝统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转移。
1276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1368年,元朝灭亡。
(2)明清:①明代内地蒙古族与其它民族融合。
草原蒙古族分为鞑靼、瓦剌等部。
②明朝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的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③明朝中期,瓦剌威胁明朝统治。
④明朝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被明朝封为顺义王,蒙汉两族和平友好数十年。
⑤明末清初,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
清采取“联蒙制汉”的方针,入关前,漠南蒙古已经归属清,后漠北和漠西蒙古也臣服清。
⑥1757年乾隆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
⑦乾隆时,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771年,渥巴锡)。
10、南诏-大理(1)隋唐: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六诏中的南诏建立政权。
8世纪前期,被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
(2)宋元:大理政权建立,后被蒙古灭掉。
11、回族元朝时由阿拉伯人、波斯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杂居通婚而成12、五胡演变:(1)匈奴:先秦北狄,隋唐以后,匈奴逐渐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不复见于记载。
(2)鲜卑:先秦东胡。
后拓拔宏(孝文帝)建立魏,史称北魏。
北魏分裂以后,鲜卑族逐渐消失,大部分族人融合于汉族之中,而少部分则融进了奚(有传实为鲜卑族后裔)和契丹中(3)羯:为晋人对杂胡的泛称,其来源至今仍然扑朔迷离,后世记载甚少(4)氐:先秦西戎,隋唐以后,氐族已不复见于记载,融合于各个民族之中。
(5)羌:先秦的西戎,长期活跃在中国西北一带二、规律小结:1、从秦汉至明清,整个中国的历史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2、各少数民族在与中原汉族的交流、融合中,不断向前发展,为祖国的统一与强盛作出了贡献。
三、高考热点冷点1、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2、各民族间融合的背景、方式和影响,是高考的冷点。
四、巩固练习1、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南下与汉人杂居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D、西晋2、“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
‘布达拉’,梵语意为佛教圣地”。
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③④3、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4、达赖和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
从乾隆年间起,其继承人由A、金瓶掣签决定B、宗教上层人士推举C、中央政府直接任命D、达赖、班禅互相指定5、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6、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之为“凿空”。
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D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7、唐朝时,回纥首领请开“参天可汗道”,政府应允。
关于这条道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通于唐太宗时期B是唐代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的见证C为地区间的商旅活动提供了方便D直接导致了回纥各部归附唐朝8、一位士人经历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的是以下哪一场事件?A、唐朝安史之乱B、北宋亡于女真C、清军人关,取得政权D、八国联军侵华9、《史记》载:汉初匈奴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三十万,是“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这里的记载主要反映了匈奴A、实现了民族内部的统一B、进兵南犯汉族C、实现了北方草原的统一D、进兵西犯西域各族10、“一国两制”是一项伟大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的先例,如辽统治者在其统治区内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其积极意义不包括A、有利于缓和契丹与汉族的矛盾B、有利于适用契丹控制的不同地区的统治需要C、使契丹族各部得以统一D、有利于辽的统治巩固二主观题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太的叙事史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的原因。
(12分)(2)如何理解土尔扈特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分)专题二:我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一、知识归纳1、春秋战国:①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北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
②民族融合的途径为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③民族关系是融合与兼并的过程,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2、秦汉(形成与发展)(1)秦与匈奴:派蒙恬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御其南下。
(2)两汉与匈奴:①西汉初期(“被动和和亲”,贸易往来)。
作用:缓和匈、汉关系,威胁未解除。
②汉武帝时(“战争”)。
原因:国力强盛。
军事反攻,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三次大战。
作用: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
③汉元帝时(“主动和亲”),昭君出塞。
作用:密切汉匈关系,经济文化增多,四十多年和睦相处。
④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仍威胁中原及西域。
⑤东汉前期(“战争”),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匈奴。
作用:北匈奴政权瓦解,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
(3)两汉与西域:①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其意义为:张骞通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扩大了西汉的影响,汉与西域个政治联系加强;西域交通畅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这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同时,西域地区的葡萄、石榴等作物传入内地,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丝绸之路畅通,促成了欧亚几大文明在这里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