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题型1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突破练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突破练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1.(2016·上海市普陀区高三模拟)在历史学习中,常会遇到“历史资料”与“历史观点”的区别。

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B.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C.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D.罗斯福任总统实施影响后世的“新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理论的正确认识的能力。

C项属于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即“历史观点”,故本题应选C项;A、B、D三项均为历史史实,即“历史资料”,故与设问要求“属于历史观点的是”不符。

答案 C2.(2016·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卷)“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

”这说明作者还主张( ) A.学术研究应当“经世致用”B.历史学家“三长”说C.要进行一场“史界革命”D.治史当“有资于治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

题目中的观点即清朝中期史学家章学诚希望通过对史书和史文的研究达到通晓史义的目的,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观点,故本题应选A项;B项即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观点,主张史学家应具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的能力。

与题目中的信息“有史识而未有史学”不符,故排除;C项最先由清末梁启超倡导,晚于章学诚生活的时代,故排除;D项即北宋司马光的观点,主张以史为鉴。

题目中未涉及,故排除。

答案 A3.(2016·青岛高三诊断)“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

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

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 )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解析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中夸大了食物短缺所带来的后果,故C项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 史观、方法、题型 第1讲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二部分 史观、方法、题型 第1讲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第1讲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一史观的理解与运用史观,又称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既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

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四种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让命题专家和学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

多元并存,相互争鸣,彼此宽容,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最佳视点。

[史观解读]1.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

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

2.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相对封闭到开放,由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当今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方兴未艾。

3.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内容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秘笈一题型突破类别三新题型题型突破题型3创新型开放设问类1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秘笈一题型突破类别三新题型题型突破题型3创新型开放设问类1

题型3 创新型开放设问类 1.史料价值类题型分析史料价值,又称史料的学术价值,即历史材料对于历史探讨的价值。

该题型一般以材料形式出现,给出许多文物或者史书文献,据此推断当时历史发生了什么,历史是否真实。

该题型难度相对较大,须要具备肯定的分析实力基本分类(1)说明上述材料对探讨×××的史料价值;(2)如何相识×××史料的价值;(3)论证历史事实,说明理由;(4)进一步论证史实,还可以收集哪些史料1.明确史料的时空。

句式表达:×××史料反映×××时期或年头。

2.进行史料分类。

(1)按形态分:①文献史料;②实物史料;③口述史料。

(2)按学术价值分:①第一手史料(亲历);②其次手史料(非亲历)。

句式表达:×××史料选自××,属于×××类型史料。

3.史料探讨内容。

句式表达:史料反映×××,可用于探讨×××。

4.史料地位。

句式表达:具有肯定或很高的史料价值;具有较高的史学地位;可信度高或低;高度反映历史事实或更接近历史事实;对探讨×××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5.两则史料的相互关系。

(1)史学探讨方法:“二重证据法”。

(2)句式表达:综上所述,史料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状况,有利于×××。

(202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

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 81年12月12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起先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

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支配……82年3月23日1天探讨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支配?……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一 史学方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一 史学方法

主题一史学方法1.(2015年安徽文综,22)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

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

”下列观点与此相近的是( )A.史学即史料学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治史所以明变D.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2.(2015年福建文综,13)如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

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

“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3.(2015年北京文综,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2015年浙江文综,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5.(2015上饶三模)《说文》:“檠,榜也……驰弓防损伤。

”直到2015年3月,秦兵马俑一号坑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才让史学界明了“檠”为何物。

下列叙述最恰当的是( )A.中国古籍记载完整B.秦考古有重大突破C.考古揭开“檠”面纱D.考古与史籍详解“檠”6.(2015石家庄二模)史学理论家刘知几认为,“夫有(史)学而无(史)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簸,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

下列选项属于史才的是( )A.孔子用春秋笔法暗贬郑庄公B.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研究秦律C.林则徐搜集当时各国的信息D.托克维尔对美国内战的预言7.(2015湖北合作学校联考)在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历史中遗失最多的大概就是问题(question),历史人物往往把种种回答留下了(这便是文物、文献),却将自己内心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没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带进了坟墓。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3 史学研究方法类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3 史学研究方法类

训练3 史学研究方法类1.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元明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答案 C解析从宋元以来,儒家思想逐渐得到强化,到明清时期变得僵化,反映在题干中就是“从尊曹魏为正统到尊蜀汉为正统的变化”,说明社会主流的思想影响到了文学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故C项正确。

2.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这反映出( )A.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C.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D.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答案 B解析不同历史时代的评价不同说明历史解释有主观性,故A项错误;当时和今天评价不同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故B项正确;两种评价体现不了哪个更准确,故C项错误;两种不同的事物说明不了哪个更客观,故D项错误。

3.(2018·泰兴联考)2004年发掘了隋朝国家粮库“回洛仓”遗址,现已探明翔实仓窑布局,仓窑数量约710座,专家说本次考古发现,直接推翻了古人多本历史文献的记载。

这说明( )A.年代久远使历史事实难以明确B.印证历史的重要方式是专家推论C.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D.历史文献史料的记载没有可信度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掘探明翔实仓窑布局,推翻了历史文献的记述是因为考古发现是原始史料,比历史文献更具说服力,因此材料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故C项正确。

4.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

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答案 B解析题干中两种观点虽然不同,但都是依据相关史实得出的结论,所以其结论可以成立,故A项错误;题干中两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行省制度,所以其结论不同,故B项正确;两种观点都是依据相关史实得出的结论,所以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两种观点并不能看出其就是第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史观教学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史观教学

现(近)代化史观
4. 现代化模式
(1)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 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和外源型现代化模式 (2)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 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
(3)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其中,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 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从社会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结构和进程,注重分 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 题等。社会史观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 “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 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2.特点
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 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 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 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不一样的史观,不一样的解读
不一样的史观,不一样的解读
高考链接
【2012山东文综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 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不一样的史观,不一样的解读
史观解读
全球(整体)史观
不一样的史观,不一样的解读
史观解读
4.备考点拨
文明史观
(1)不同文明时代的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2)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文明的纵向整合。如中国的政治 文明发展历程;西欧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等。 (3)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文明的横向整合。如古希腊与古罗 马政治文明的比较、古代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 17~18世纪中国明清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比较等。 (4)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的三种文明间的整合。如中国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等。 (5)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文明发展演变历程的比较。如古 今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历程、古今中外经济发展模式及特点、 古今中外思想演变历程等。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通用版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通用版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事实,D项错误。

答案:A2.[2019·遵义市高三二模]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该观点属于() A.全球史观B.文明史观C.现代化史观D.革命史观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以看出材料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文明史观,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新航路开辟对整体世界的影响,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新航路开辟对现代化的影响,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阶级斗争,故D项排除。

答案:B3.[2019·唐山市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

……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会领域,只有引发制度变革的进步行动,才称得上真正的革命。

”他的这一观点立足于()A.革命史观B.唯物史观C.社会史观D.近代化史观解析:从材料中“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会领域,只有引发制度变革的进步行动,才称得上真正的革命”可以看出,该学者批评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负面作用,提出近代化道路的正确方向,属于近代化史观。

故答案为D项。

A、B、C三项,根据所学可知,革命史观强调阶级对立、斗争,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史观重在以普通人生活的变迁折射历史的进步表现。

以上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D4.[2019·芜湖市高三模拟]有学者提出“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A.唯物史观B.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解析:唯物史观就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最主要的理论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突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由材料“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研究世界历史要高屋建瓴,对历史进行“整体的”研究,用全球史观去研究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角度,故选B项;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题型1 史观和史学研究方法(共26张PPT)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题型1 史观和史学研究方法(共26张PPT)

1922 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
D.
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 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世界上最早成文法是《汉 谟拉比法典》,故 A 项错误;海外贸易税是对外贸易繁荣的表现,而史实只是 叙述宋元时期商业繁荣,没有提及海外贸易情况,不能得出该结论,故 B 项错 误;史实中梁启超主张变法,不是主张君主立宪制,故 C 项错误;从史料“中 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说明中共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 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故 D 项正确。
答案 A
4.(2019·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
使清政府妥协就范,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这一认识
() A.违逆历史事实 C.夸大历史影响
B.符合唯物史观 D.强调民族抗争
解析 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等 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 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深了;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辛丑条约》进一 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 廷”。由此可见,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强签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 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符合唯物史观,故选 B。上述认识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A 项;上述认识符合历史影响,排除 C 项;上述历史认识,突出列强侵略,没有 强调民族抗争,排除 D 项。

高三专题复习——史学理论与方法(史观、史论、史法)

高三专题复习——史学理论与方法(史观、史论、史法)

高三历史专题——史学理论与方法(史观、史论、史法)一、史学理论与方法训练(一)历史方法论(探究历史的方法):(1)基本的史学要素: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

注意史料的分类:史料大体可分为第一手(原始)史料与第二手(间接)史料:具体可分为四类:①文献史料,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书以外的书籍;②文件史料,包括政府文件、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③实物史料,包括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历史遗迹;④口述(口碑)史料,包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群众传说、文艺作品。

提取鉴别历史材料信息的方法:一是“读史征(发现)史”;二是“史论一致”、“孤证不立”、“无征不信”、“二重证据法”、原始史料信度较高、直接推理、跨学科研究等。

【训练1】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训练2】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训练3】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专项训练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专项训练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课件

6.(2018·福州市高三模拟)据史料记载,建于 1915 年的福 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 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 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这说明( C )
A.西方文化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 B.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 C.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D.运动娱乐成为人们主要休闲方式
系的表现,也不能体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 C;白银 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是明朝中后期,它只可能是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的背景条件之一,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排除 D。
3.(2018·合肥市高三一模)对于中国近代的“租界”不同 史观有不同的评价,革命史观以为“租界”是“国中之国”, 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据点;现代化史观认为,租界是传播和展示 西方工业文明的窗口,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文明史观认为, 租界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之地,有利于东西方文 明的发展进步;全球史观认为租界是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和纽 带,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造成这种不同评价的根源是( C )
A.不同史观的评价立场不同 B.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的真实情况 C.不同史观的评价角度和标准不同 D.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时采用双重标准 解析:材料中是从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以及 全球史观评价租界,都体现出史观评价的角度和标准不同,故 C 正确;这些史观都是从自身立场和标准评价,故 A 错误;新史 观和旧史观不同视角,不能说明新史观不了解租界真实情况, 故 B 错误;西方学者在评价中国历史问题采用西方标准,不是 双重标准,故 D 错误。
4.(2018·南昌市高三模拟)沃尔的《面临危险的生命:维 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公共卫生》一书有很多维多利亚时代 (1837~1901 年)公共卫生隐患的细节描写,从面包、茶到动物 和人类的污秽,再到传染病、职业病、空气和水污染等。据此 可知,沃尔主要强调( D )

高三二轮复习用书(人民版):第1讲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高三二轮复习用书(人民版):第1讲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学科素养特色讲练培养学科能力提素养史观史法题型突破命题研究科学应试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第1讲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主题一史观引领——提升辨析阐释事物的能力史观就是认识历史现象的不同视角,中学历史涉及的主要史观有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生态史观等。

不同时期不同的历史事物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认识,也可能从多元历史观角度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分析同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对历史现象或事件的认识就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既要用不同史观视角分析看待,也要利用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去理解认识。

因此,历史学习中涉及的史学研究理论、不同史观是我们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的重要历史学科素养之一。

其中,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部分。

一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2.主要着眼点(1)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文明。

(2)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线索规律(1)政治文明演变规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2)物质文明演变规律: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经济全球化。

(3)精神文明演变规律:从落后迷信到科学。

(4)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古代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的新的开拓者;中国汉唐文明兼容并蓄,东学西渐;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志士仁人抗争探索,西学东渐。

高三历史复习--史学研究方法与史观专项训练试题

高三历史复习--史学研究方法与史观专项训练试题

史学研究方法与史观专项训练试题1、2016年3月2日,我国考古人员通过木椟、金器及一枚印章等随葬品,最终确认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在猜测却缺乏充足证据的的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因刘贺只做了27天皇帝而被赶下台并被封为海昏侯,故称“海昏侯汉废帝”)。

这说明A.考古实物的发掘,是对史实的重要补充B.对于史实的研究,考古发掘是唯一手段C.历史研究过程中,考古手段最具权威性D.对于民间的传说,都需要借助考古证实2、、在史学研究中,不能对历史问题轻率地下结论。

主要是因为A历史史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历史问题的本质是不可能被揭示的C不同研究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D研究者受自身认识水平和社会条件的制约3、阅读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资料二、《通鉴》胡三省注:因为这些人身强体壮,还俗为民,还可以为国作战。

资料三、《通鉴》记载:九月,魏主伐柔然,相持不下。

柔然担心魏大军将至,突围而去。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资料二注释资料一,资料三阐释结果B.资料一注释资料三,资料二说明动机C.资料二注释资料三,资料一说明结果D.资料三注释资料一,资料二解释起因4、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5、基于材料得出恰当的结论,体现了历史学的求真意识。

下列由材料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最严密的是6、分清历史史实、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义。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A. 黄帝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B. 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 姜寨遗址居民过着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理想生活D. 作为原始先民集体记忆的神话传说史料价值很高7、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高三历史二轮备考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二轮备考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历史二轮备考复习方法总结一、梳理知识框架1. 复历史的第一步是梳理知识框架,对历史的各个时期、事件、人物等进行分类归纳。

2. 根据教材知识点和考纲内容,制定复大纲,有条不紊地进行系统性研究。

二、理解核心概念1. 理解历史的核心概念是达到高分的重要前提。

对于每个时期的主要事件、思想、制度等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2. 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三、解析历史题型1. 进行历年真题的分析和总结,了解历史考试的常见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2. 多做历年真题,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四、记忆重点内容1. 对于重点内容,要进行重点记忆,形成所学知识的体系。

2. 制作思维导图、总结表格等工具,帮助记忆和理解。

五、扩展拓展知识1.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扩展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

2. 阅读相关书籍、文献、研究资料等,拓宽历史知识面。

六、合理安排复时间1. 在高三的备考复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定期复和回顾已学知识。

2.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历史内容。

七、做好复笔记1. 备考复过程中,做好复笔记是很重要的。

将知识点、重点内容、解题思路等整理成笔记,方便随时查阅和回顾。

2. 笔记内容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八、多做模拟试题1. 进行模拟试题的练,提高解题速度和答题水平。

2. 分析模拟试题的错误原因,规避类似错误。

九、有针对性地错题回顾1. 对于做错的题目,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回顾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进。

2. 避免重复犯类似错误。

以上是高三历史二轮备考复方法的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点:史料价值、史学研究方法、历史认识论——史观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

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

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

2.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新唐书·高祖本纪》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太宗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3.《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4.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答案】D5.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高三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全面梳理与深度挖掘在高三历史学习的关键阶段,我们迎来了第二轮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这一轮复习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重要事件、杰出人物和政治制度,从而形成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把握和深度理解。

一、历史背景:源远流长,跌宕起伏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首先从历史背景入手。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氛围。

例如,封建社会的形成,需要我们理解先秦时期的土地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封建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二、重要事件:穿越时空,探索历史的轨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重要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例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重要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进程和规律。

三、杰出人物:闪耀的历史明星,引领时代发展历史是由无数杰出人物共同书写的。

在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中,我们要关注那些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深烙印的杰出人物。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他的智慧和胆识无疑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政治制度:国家治理的基石,孕育社会变革政治制度是历史二轮通史专题复习的重要一环。

我们需要理解各个时代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影响社会发展的。

例如,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其特点是君主专制强化和官僚制度完善,这一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考试大纲,把握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做到理解深入、记忆准确。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通过制作时间轴或者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联性;通过比较不同政治制度的异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统考版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题型1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

统考版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题型1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

题型1 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1.[2022·漯河市二模]“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

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这段关于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的描述( )A.体现了唯物史观B.还原了历史真实C.论述了国家出现D.决定了历史走向2.[2022·安阳市三模]明清时代,出现了土地永佃权,也叫田面权。

永佃权是佃农在按租约交租的前提下,永久租种某块土地的权利,地主出卖转让土地,不影响佃农继续租种。

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但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并且有将田面权出卖、抵押和典当的自由。

土地永佃权的出现( )A.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2022·西安市三模]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行业实现机械化B.近代工厂制度的诞生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电力和内燃机的出现4.[2022·太原市一模]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君主立宪政体的完善C.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D.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5.[2022·安康市二模]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者空前活跃。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进行了批判,指出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设计的未来理想社会主义制度以大工厂为原型等。

这些新思想( )A.看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B.基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不断发展C.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D.找到了解决社会矛盾的正确途径6.[2022·眉山市三模]“一五”计划期间,陈云曾提出农业合作化是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合作化比单干具有规模效益,合作化是花钱少,收效快的增产办法,由此可知,陈云认为农业合作化( )A.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7.[2022·柳州市一模]梁启超在《新史学》中写道:“历史者,以过去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题型1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题型1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题型:题型1 唯物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时间:15分钟满分:36分1.[2020·佛山市高三二模]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运用唯物史观,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英国的殖民侵略破坏了印度的发展历程B.印度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英国帮助C.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侵略的双重影响D.学习英国是印度发展的必经之路2.[2020·桂林市高三二模]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是其中的阶级斗争学说。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中国的政治、经济有别于西欧B.维护国共两党合作的现实需要C.两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全面D.十月革命否定了剩余价值学说3.[2020·德阳市高三二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下列历史事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三年经济困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农村经济面貌D.“大跃进”破坏国民经济建设4.[2020·鞍山市高三联考]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C.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的要求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5.[2020·六盘水市高三联考]14世纪时,一些学者对教会进行攻击和嘲讽,他们揭露的和攻击的对象是教会出现的弊端,要求恢复到基督教原始真义上,提倡将人的价值纳入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人的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应有的地位,从而达到人性和神性的统一。

高中历史中史观型试题历史试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中史观型试题历史试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中史观型试题历史试题解题技巧一.什么是史观型历史试题:史观型历史试题是指必须使用一定的史学方法和新课标要求的史学观点(史学范式)来解答的历史试题。

二、主要可运用哪些历史学方法、原则和步骤来解答高考历史试题:历史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依据的材料)的分类(1)按内容分类: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口口相传的资料)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

(2)按学术价值分类:(3)历史史料、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运用: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阐释);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特定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

三、主要的史学研究方法:①史由论来、论从史出。

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方式包括从材料出发、史实相互印证、甄别与辨伪、史论结合、左图右史、从历史材料中得出历史结论等。

②孤证不立。

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③重证据法。

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方面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将正面史料与反面史料相互印证,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

④“读史征信”。

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

史料的有限固然成问题,而史料的真伪或时代性未规定清楚则危害更大,史料的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而要做到“无信不征”。

⑤哲学思辨方法。

(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和一因多果、辩证评价、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偶然性和必然性、必要与可能、实事求是等一般性的哲学方法分析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专题透析 史观与史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专题透析  史观与史法

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放大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是近年来 生 重视度逐渐上升的一种新史观。 态 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生产力是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 史 梁,评估历史流变中人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 观 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出
考能 探究
K KAONENG TANJIU
以 图 证 史
“解读 图 史”“ 准确取 舍”
主要关注:一为图像确定真实的时代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为图像的信 息用美术史的方法进行正确解读;三为图像的展示其实隐含了主流意识 形态或强势文化主导或者遮蔽了图像的表现形式,同样需要进行个案研 究
计 量 史 学
“定量 分 析”“ 趋于精 确”
升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掘史实的全部细节
考能 探究
K KAONENG TANJIU
高中生必备的主要史学方法有哪些? 提示▶ 五大史学方法提升学科基本素养
以图 证史
计量 史学
心理 史学
“解读图 史”“准 确取舍” “定量分 析”“趋 于精确” “由表及 里”“深 层审美”
主要关注:一为图像确定真实的时代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为图像的信息用美术史的方法进行正确解读; 三为图像的展示其实隐含了主流意识形态或强势文化主导或者遮蔽了图像的表现形式,同样需要进行 个案研究
选项
判断理由
考能 探究
KAONENG TANJIU
设障方法
查错补短
A (ⅹ)
史实的考辨有些是无 法通过考古学的进展 来判断的,考古学要和 历史的其他研究方法 相结合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思维拓展+深化提升)专题一 史观、史学研究课件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整合+思维拓展+深化提升)专题一 史观、史学研究课件

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君主立宪制、共和制、代议制等;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重要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以及“一国两制”等。
(2)物质文明应突出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农业 文明的产生发展以及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即农业革命和三次 工业革命。可分解为:物质生产的技术技巧,管理经营方式(如作坊、 工场、工厂和农场等),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 物质生活文明 ( 如衣、食、住、行、用的改善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3)精神文明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习俗、 科学技术等。应突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西方人文精神;马克思主 义的创立及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科技,中国近现代科技、文艺、教育等。
)
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 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C.通商战争 [解析 ]
B.鸦片战争
D.夷匪犯境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
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 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 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 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 准。 [答案] A
④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
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其他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
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其中,政治民主化进 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2)现代化模式的类型: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大禹治水和契被封于商是我国古代许多文献史料中记载的内容,并 不能将其完全归于神话传说而认定其毫无历史价值,故排除 A 项;题意中记载 的内容属于文献史料,但是有待实物的考证,故选 B;《史记》中的记载属于司 马迁二次加工整理的记载,不是一手史料,故排除 C 项;《史记》记载虽然以 信史著称,但大禹治水和契封于商属于没有实物考证的记载,不能就此推断该 则史料就是可信的,故排除 D 项。
答案 D
第18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9.(2019·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二模)有人说,对 1949 年以后中国史的研 究,应“少泡图书馆,多找普通的中国人交谈,他们每个人的嘴边都有一 部生动的中国史”。这里他强调的是,现代史研究中( )
A.应重视口述材料的丰富性和解释历史的多元性 B.相对口述史料,文献、实物史料几乎没有价值 C.图书馆里少有中国当代历史的文献档案等收藏 D.普通老百姓认识当代历史的能力超过史学专家
答案 C
第16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8.(2019·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一模)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内 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
A.

汇编
B.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 财政来源
1896 年,梁启超在《变法通
A.新历史考证学丰富了历史研究视野 B.史料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前提和灵魂 C.新史料运用是对清代考证之学的发展 D.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
第7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材料中“继承传统的新历史考证学”“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 究”说明新的历史考证方法有利于历史研究视野的开阔,A 项正确;B 项强调 史料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前提和灵魂,这样说过于绝对。因为材料说“新历史考 证学得益于‘四大新史料’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因此可以看出 新历史考证学与新史料以及历史观念都有关系,不能只说史料是前提与灵魂, B 项错误;新历史考证学是对清代考证之学的发展,而不是新史料运用,C 项 错误;新史学方法的进步并不等同于历史观念的变革,D 项错误。
答案 A
第9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4.(2019·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 使清政府妥协就范,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这一认识 ()
A.违逆历史事实 B.符合唯物史观 C.夸大历史影响 D.强调民族抗争
第4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1.(2019·安徽省六安市四模)商朝人多占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 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以至于生育等, 几乎无事不卜;将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珍 贵的甲骨卜辞。这反映出商朝时期( )
A.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B.形成了完整的史学体系 C.具有贯通古今的历史观点 D.编辑了最初的历史典籍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唯物史观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政治 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等,根据材料关键词“经 济生产”“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可知这一论断是唯物史观 的集中表述,故 A 项正确;材料是从经济和政治精神的角度论述,没有涉及到 阶级斗争,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第1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6.(2019·山西省大同市高三模拟)下图是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 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令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 活。该图可以视为( )
A.图像史料 B.文字史料 C.历史概念 D.历史结论
第13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第19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高三模拟)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 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 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 确的是( )
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答案 A
第14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7.(2019·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一模)“古代希腊的经济史研究在这 100 年 的争论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史料的基础扩大了,碑铭、考古与文献等 史料,新的理论与方法被综合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不仅工商业的研究持 续受到重视,而且农业、土地制度、信用、交通、奴隶制等都得到深入研 究,一些老问题被从新的角度加以解释”。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第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第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专项微测 第一部分 高考题型突破练
第3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时间:15分钟 满分:48分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据材料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和图片中的信息“女性在新式照 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可判断,A 项正确;据材料“晚清画报”可判断, 不是文字史料,B 项错误;据材料“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 的场景”可知,它不是历史概念,C 项错误;据材料“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 腕》,……令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活”,它不是历史结论,D 项错误。
第5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材料中“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珍贵 的甲骨卜辞”表明商朝时期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故答案为 A 项。B 项, 材料未体现形成了完整的史学体系,排除;C 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具有贯 通古今的历史观点的结论,排除;D 项,材料只是表明商朝时期“留下了珍贵 的甲骨卜辞”,没有反映编辑历史典籍,排除。
第10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等 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 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深了;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辛丑条约》进一 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 廷”。由此可见,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强签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 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符合唯物史观,故选 B。上述认识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A 项;上述认识符合历史影响,排除 C 项;上述历史认识,突出列强侵略,没有 强调民族抗争,排除 D 项。
答案 A
第8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3.(2019·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
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
的基础”。这一论断( )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 C
第2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11.(2019·福建省福州市高三模拟)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
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来,生态环境不
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这一状况说明( )
A.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B.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
第20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学术界的繁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改 革开放新时期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并提出了“二为”方向,文学艺术创作再 现勃勃生机。故答案为 C 项。A 项,“完全摆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 项, 材料反映的是史学研究方面,属于学术问题,是“百家争鸣”的表现,不是“百 花齐放”的反映,排除;D 项,材料没有反映史学研究的趋势,排除。
C.
议》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 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
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D.
1922 年,中共“二大”在宣 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 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 大要素。”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 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 要地位
第17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世界上最早成文法是《汉 谟拉比法典》,故 A 项错误;海外贸易税是对外贸易繁荣的表现,而史实只是 叙述宋元时期商业繁荣,没有提及海外贸易情况,不能得出该结论,故 B 项错 误;史实中梁启超主张变法,不是主张君主立宪制,故 C 项错误;从史料“中 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说明中共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 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故 D 项正确。
答案 A
第6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2.(2019·江西省红色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清代考证之学高度发达,形 成了“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参互证,追根求源”的考证方法。继承传 统的新历史考证学得益于 20 世纪初年“四大新史料”(甲骨文、敦煌文书、 汉晋木简、明清档案)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启发历史研究者由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转向以社会生活演进为中心,从以往依靠古代文献资料 到利用“上自穹古之石史,下至昨今之新闻”,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究。 这说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