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理清线索:西晋兴亡(少数民族内迁)→东晋十六国的对峙(淝水之战)→南朝经济的开发。

通过对淝水之战胜负双方情况的分析,掌握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敌的精神,同时也要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

通过江南开发的史实,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本课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知识头绪纷繁,历史时段较长,注意理清线索。

充分利用新课标教材上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有趣栏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媒体投影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是哪一年建立的?2.“三国”中,哪一国实力最强?哪一国实力最弱?(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过渡讲解、置疑:263年魏国先灭了蜀。

265年,司马炎夺取帝位,改魏为晋,西晋建立。

280年,西晋灭掉吴,重新统一了全国,所以常有人说:“三国尽归司马氏”。

但是,西晋统一的时间很短,不久就灭亡了。

从此,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历史时期。

这段历史的发展线索如何?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经济出现哪些新的景象?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1.西晋的统一司马懿出身名门望族,青少年时期就有人夸赞他是“非常之器”。

曹操忌他智谋过人,未加以重用。

曹丕称帝以后司马懿成了朝廷重臣。

丕死,他与曹魏宗室曹真受命辅佐魏明帝曹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淝水之战”的教学中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

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

在“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中,这部分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而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用于抗击强敌的精神。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西晋兴亡以及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前秦与淝水之战及其失败原因和教训,江南地区开发等。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深远影响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白居易的《忆江南》,同学们有学习过吗?这首诗歌歌颂了江南的美景。

南方的美丽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如今的江南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早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出示课题:江南地区的开发)历史上,我国的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先是在北方中原一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个时代背景。

七年级历史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板书设计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兴修水利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劳动力江南地区开发农业发展
先进的生产技术手工业发展
测评题
一.单项选择题(见探究第89页精思巧选部分)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过大规模的流民高潮。

第一次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

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南迁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区的生产发展。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①假如你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你将和你的家人及同乡迁到什么地方?请说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②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是什么意思?
③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人口南迁,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江南地区。

原因:躲避北方战乱,免受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
②东晋南朝时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

本业指农业③人口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了解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现状;3.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开发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1.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2.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3.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4.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5.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讲解(30分钟)1.分析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2.分析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现状;3.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4.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5.探讨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步:讨论(20分钟)让学生就江南地区的开发、环保等课题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步:展示(10分钟)每组报告本组讨论总结的结果,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图表等。

第五步:总结(10分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总结江南地区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2.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和成果。

五、教学难点1.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2.江南地区的环保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展示法。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讨论和展示);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板书设计教学目标讲解内容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成果和发展方向。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9江南地区的开发word教案(3)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9江南地区的开发word教案(3)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脉络;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情况2、知道:淝水之战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规模迁移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二)难点: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通过白居易的《忆江南》导入,并解释“何处是江南”(二)、学习目标(三)、西晋的兴亡与内迁的各族1、温故知新:回顾三国的知识,从而导入本目的学习2、自学指导(4min)(表格形式)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自学效果检测与后教(1)自学检测(表格填充)(2)动态图展示,教师补充讲解西晋的兴亡(3)动脑筋:西晋为何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学生阅读史料及图片,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四)、东晋的兴亡与淝水之战1、教师通过动态图,讲解东晋与十六国、前秦的统一2、播放视频:淝水之战3、学生表格填充淝水之战的基本信息4、分析与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5、教师通过动态图,讲解南北朝的概况,并通过《北方人口南迁图》转入下一目的学习(五)、江南地区的开发1、导入:通过比较《史记》与《宋书》中关于江南地区的描述,设问:“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从而导入“江南地区的开发”2、自学指导(4min)(表格形式)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4、自学效果检测与后教(1)原因:学生填充表格,教师进行补充(2)表现:通过材料分析,及图片补充,学生进行总结(3)影响:教师讲解(六)、图示总结(七)、当堂训练:1、选择题:(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A.魏国B.西晋 C.东晋D.蜀国(2)成语“草木皆兵”的源于()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3)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羌 D.羯(4)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A.西晋B.东晋C.宋D.前秦(5)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1.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

2.了解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3.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一)政权的更替(二)江南地区的开发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围绕问题讨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结合课本第109页第一段内容、小字部分、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和“淝水之战”一目,回答问题)(1)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民族?(2)内迁民族为什么反抗西晋的统治?最终内迁的哪一支少数民族灭亡了西晋?(3)前秦是由内迁的哪一支少数民族建立的?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提示:从前秦和东晋两方面的军事实力、人心向背、作战策略等内容考虑)2.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结合课本“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目,回答问题)(1)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2)中原汉族南迁对江南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3.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思考:(1)《宋书》中描写的江南与《史记》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2)材料二的作者认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你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吗?是什么?说说经济发展的表现。

(3)这种景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有何影响?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淝水之战同其之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对今天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四、巩固检测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哪一政权()A.魏国B.西晋C.东晋D.蜀国2.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263年B.265年C.280年D.316年3.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A.羯族B.鲜卑族C.匈奴族D.氐族4.成语“草木皆兵”源于下列哪一战役()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5.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A.西晋B.东晋C.宋D.前秦6.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A.西晋前秦B.东晋北魏C.西晋北魏D.东晋前秦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8.“(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人教版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人教版 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晋短期统一;西晋的起止年代、西晋短命的原因;"五胡"内迁;人口大迁徙。

掌握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能力方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西晋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生活、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采取的民族压迫政策导致他们的反抗等因素的归纳,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原因加以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通过对人口迁徙的原因、结果的分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的是社会动荡所造成的,其结果却是客观上推动迁徙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辩证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

思想方面: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的进一步交往,促使少数民族迅速发展,共同进步。

了解民族矛盾(民族斗争)与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在历史上交缠错综的表现,使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由此建立正确的民族观,特别是民族平等的观念和情感。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北南双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教学难点:各族内迁与人口大迁徙、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三国鼎立中的三个国家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那么三国鼎立中,你认为哪一个国家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什么?估计学生会回说:魏国。

因为曹魏的发展超过吴和蜀,实力最强。

教师进一步引导,在三国的角逐竞争,魏、蜀、吴三国谁都没有能够统一,那么,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西晋的兴亡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装病麻痹曹姓权贵,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军政大权,到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时候,篡权的野心暴露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图、图表等材料,掌握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演示法:展示地图、图表等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2.课件:江南地区的地图、图表、案例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巩固达标:1、被大将纂夺政权的是()A 东汉B 西晋C 东晋D 秦朝2、西晋灭亡后,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 刘裕B 苻坚C 王猛D 司马炎3、历史上常把少数民族称为“麦人”或“胡人”,灭亡西晋的一支“胡人”是()A 氐B 羌C 鲜卑D 匈奴4、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 淝水之战发生于四世纪的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 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5、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短暂统一的朝代是()A 北魏B 东晋C 西晋D 前秦6、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 西晋定都洛阳B 灭蜀C 西晋迁都长安D 灭吴7、下列人物分类排列,司马懿应在哪一类()A 曹丕、司马炎B 陈胜、吴广C 蔡伦、张衡D 屈原、司马迁8、成语典故“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A 官渡之战B 巨鹿之战C 淝水之战D 赤壁之战9、居住在绍兴的李先生说他祖籍在山东,请问他祖先最早可能在何时迁徙到此()A 西汉B 东汉C 西晋D 东晋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此地农业生产经验丰富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④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安定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11、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人中原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

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在什么时候?归纳生成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3、西晋的灭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三、江南经济的发展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2、表现;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发展状况有怎样的记载呢?幻灯片出示:司马迁《史记》关于汉朝时江南地区发展情况的描述;南朝《宋书》对本次江南开发的描述: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史料二:“江南之为国胜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指导学生读懂历史典籍,对比《史记》和《宋书》的不同描述,对比分析江南地区开发前后的巨大变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1页第一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为什么却在东晋南朝时期得到开发?(设计意图:一是指导学生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二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为本课其它知识的学习做进一步的铺垫。

三是整合教材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生借助材料感知历史、学习历史。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①人口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②南方战乱少,社会较安定;③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④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土地肥沃。

突出主要原因:北人南迁,为下一环节-------北人南迁过渡作铺垫。

开发的表现学生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二是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为本课其它知识的学习做进一步的铺垫。

三是整合教材资源。

学生借助材料感知历史、学习历史。

)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展示。

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深刻理解北方人口大量南真实的文字资料,让学生看到不同时期开发的状况分。

4.出示幻灯片人口南迁地图:观察人口迁移的流向,并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师强调原因:北方战乱,南方较安定;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8分钟)大量人口南迁,江南就没有战争吗?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5.学习课文第一、二目内容(79—80),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深刻理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形成对东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整体印象(北方战乱、政权更替频繁,南北分裂),培养学生正确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9江南地区的开发word教案(10)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9江南地区的开发word教案(10)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2)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识读两段史料,学会感知有效信息,培养读史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1)科技实力决定发展水平;(2)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重点、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导入新课:继汉朝400多年的大一统之后,是长达近三个半世纪的动荡与分裂。

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是西晋短暂统一,不久北方是五胡十六国纷争,南方是东晋。

随后是南北朝对峙。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可以归结为一个字――“乱”。

但在政权分立、战乱不断的动荡中不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江南地区的开发。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12.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动荡中怎么还会有开发呢?是不是信口雌黄?我们来看两则史料。

《史记》和《宋书》。

思考两个问题:(1)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本次开发取得了哪些成果?2、江南地区开发表现是什么?3、为什么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长足的进步,原因何在?4、听说南方也有战争啊。

而且是一场大战,怎么回事?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为什么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长足的进步,原因何在?由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回答。

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案例《黄河流域乱如麻赵钱孙李要搬家》活动目的:1.知识方面: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及其深远影响等问题。

2.能力方面: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学生在编演历史剧过程中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热情,通过历史事实获得和平安定、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才能发展经济的情感认识。

②大家共演一台戏,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活动准备及活动步骤: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搞清楚教学目标,学生分组(主持人、剧本创作组、表演组、无规定任务组)。

基本的活动形式:小组咨询、个别辅导、方案交流。

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确定的主题,开始有选择地阅读资料,积累资料,进行思考和创作。

教师的辅导活动: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分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修订方案。

注意检查剧本和解说词撰写过程中的规范,关于“傻瓜皇帝”和“淝水之战”的剧情处理,应该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

参考网站:历史天地 /lishi/index.htm上下五千年/5000/index.html中国文艺/history活动过程:同学们,今天这节活动课的主题是“黄河流域乱如麻、赵钱孙李要搬家”。

A:东晋十六国时期有个赵钱孙李,他出生在一个世世代代在黄河边务农的家庭,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的家世:上课之前,有同学自告奋勇,为大家准备了两段精彩的历史剧,分别是《傻瓜皇帝》和《淝水之战》,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剧本内容见学生天地)欣赏完了历史剧,大家对西晋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

这家,到底搬还是不搬?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B、C:D:表决结果,可能主张搬家的意见比较一致,也可能有少数同学坚持主张不搬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

七年级历史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案3人教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等学法:1.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要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两个问题。

对于“淝水之战”应着重认识前秦失败的原因和对当时局势的影响。

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认识清楚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

2.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进入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

(课外延伸)二:淝水之战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兴修水利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劳动力江南地区开发农业发展
先进的生产技术手工业发展
测评题
一.单项选择题(见探究第89页精思巧选部分)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过大规模的流民高潮。

第一次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

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南迁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区的生产发展。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①假如你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你将和你的家人及同乡迁到什么地方?请说出迁移的主要原因。

②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生产状况?文中的本业是什么意思?
③自东汉末年以来的人口南迁,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江南地区。

原因:躲避北方战乱,免受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冲击
②东晋南朝时江南的社会生产状况。

本业指农业③人口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