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上课讲义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1 / 2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土壤养分 PPT课件
Mg
Fe
2、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来的养分.
N、P、S等营养元素绝大部分以有机态积累和贮 藏在土壤中。
3、其他来源
生物固氮 大气降水 含有NO2 、NO 、SO2 NH3Cl2及Mg
来源
C、H、O
大量元素 (0.1%以上)
天然营养元素
非矿质元素
来自空气和水
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 或肥料三要素
Ca、Mg、S
中量元素
矿质元素 来自土壤
微量元素 (0.1%以上)
Fe、Mn、Zn、Cu、 B、Mo、Cl、(Ni)
一、土壤养分的来源
1、矿物质 岩石矿物风化释放出来的养分,是土壤最初的养分来源。
第十章
土壤养分
第11章 土壤养分
主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提要
土壤所含养分的来源、消耗和循环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存在形态 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
第一节 概述
土壤养分:指主要依靠土壤来供给的植物必需营 养元素。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是决定植物生长和土壤生产力 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子之一。
铵的吸附是指土壤液相中的铵被土壤颗粒表面所吸附的 过程 铵的解吸是指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铵(土壤交换性铵)
自土壤固相表面进入液相的过程
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只有2:1型矿物)才固定铵
原因:NH4+离子半径:0.148 nm, 2∶1型粘土矿物晶层表面六角形孔穴半径:0.140 nm 一旦NH4+陷入层间的孔穴后,转化为固定态铵 暂时失去有效性 在蛭石多的土壤中,固定态氮可占全氮的3~8% 然而 北方土壤:固铵的粘粒矿物较多,但其土壤中铵极少; 南方土壤:水田的铵态氮较多,而能固定铵的粘土矿物少 因此,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在我国的意义不大。
土壤学16土壤养分-讲义
Chap. 16 土壤养分
§2土壤磷素
土壤磷素的来源: ➢母质来源 地壳含磷约为0.12%,土壤全磷在
0.2~1.1mg/kg之间 ➢磷矿石肥料
Chap. 16 土壤养分
土壤磷素的形态: 1.无机磷 ➢水溶态磷 H2PO4- 、HPO42- 、PO43➢吸附态磷 离子交换和配位体吸附
几乎都能在土壤中发现,但主要的只有20几种 ➢ 生物体中含有90多种元素,但植物必须营养元
素只有17种: ✓ C、H、O;N、P、K;(大量元素:占植物体干重的
) 千分之几 ✓ Ca、Mg、S;(中量元素) ✓ Fe、Mn、Cu、Zn、Mo、Ni、B、Cl(微量元
素)
Chap. 16 土壤养分
§1 土壤氮素
Chap. 16 土壤养分
土壤氮素的转化: ➢反硝化作用 2HNO3 2HNO2 2NO N2O N2
(pH微碱性、严格厌气环境) ➢无机氮生物固定 ➢铵离子的矿物固定
氮素转化和循环
N2
遗灼
反硝化作用 化学合成
挥
化
发 损 失
固 氮
学 和 生
体烧 分或 解生
物
还原
还原
物 合成作用
NO3-
NO2-
NH4
Chap. 16 土壤养分
➢ 矿物态磷
土壤中无机磷几乎99%以上以矿物态存在
1) 磷酸钙类化合物(Ca-P)
氟磷灰石 3Ca3(PO4)2 •CaF2
溶
碳酸磷灰石 3Ca3(PO4)2 •CaCO3
解
羟基磷灰石 3Ca3(PO4)2 •Ca(OH)2
度
氧基磷灰石 3Ca3(PO4)2 •CaO
增
土壤养分ppt课件
无机态N
一般只占土壤全N的1-2%,最多不超过58%。
主要是NH4+,NO3-,可以直接被作物吸 收利用
(二)含量
土壤全N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显著的相关性, 全N一般占有机质含量的5%左右。
除少数土壤外,我国大部分土壤全N含量 大都在0.2%以下。
二、土壤氮素的转化
三种主要转化过程: --有机N的矿化作用; --脱N作用; --氮素的固定作用。
包括微生物对氮素的同化作用、2:1型 矿物对NH4+的晶格固定作用、以及土壤 某些有机质与亚硝酸反应而产生的化学 固定作用。
这种作用是暂时的,在适合的条件下, 可以重新释放。
三、影响土壤有效N的因素
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质地 温度 湿度 酸度 施肥
1、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2、质地 3、温度 4、湿度 5、酸度 6、施肥
南方水稻土中的闭蓄态磷约占无机磷的 40-70%。
(二)含量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一般在0.02-0.11%(P) 之间。
我国土壤全磷含量从南磷含量与磷的有效性之间没有必然联 系。全磷含量高,不等于有效磷含量也 高。
二、土壤的固磷作用及其机制
二、土壤氮素的转化
三种主要转化过程: --有机N的矿化作用; --脱N作用; --氮素的固定作用。
(一)土壤有机N的矿化作用
包括氨基化、氨化和硝化等三个步骤。 以蛋白质为例:
(1)氨基化作用:蛋白质水解成为肽,最 后变为氨基酸的过程。
(2)氨化作用:氨基酸进一步分解成为 NH3的过程。
(3)硝化作用: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 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
6、施肥
施用化肥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 有机N的释放,还能提高土壤N的利用率。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可以帮助农民、研究人员和农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土壤管理建议。
下面是一个包含最全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1.土壤全氮土壤全氮是衡量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全氮含量。
根据土壤全氮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高氮土壤:全氮含量大于1.6%-中等氮土壤:全氮含量在1.0%至1.6%之间-中低氮土壤:全氮含量在0.6%至1.0%之间-低氮土壤:全氮含量在0.2%至0.6%之间-极低氮土壤:全氮含量小于0.2%2.土壤全磷土壤全磷是另一个重要的养分指标。
土壤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全磷含量。
根据土壤全磷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高磷土壤:全磷含量大于0.4%-中等磷土壤:全磷含量在0.2%至0.4%之间-中低磷土壤:全磷含量在0.1%至0.2%之间-低磷土壤:全磷含量在0.05%至0.1%之间-极低磷土壤:全磷含量小于0.05%3.土壤全钾土壤全钾是衡量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全钾含量。
根据土壤全钾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钾土壤:全钾含量大于6g/kg- 中等钾土壤:全钾含量在3g/kg至6g/kg之间- 中低钾土壤:全钾含量在1g/kg至3g/kg之间- 低钾土壤:全钾含量在0.5g/kg至1g/kg之间- 极低钾土壤:全钾含量小于0.5g/kg4. 土壤1mol/L盐酸可溶钾土壤1mol/L盐酸可溶钾是衡量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养分丰富的土壤通常有较高的可溶钾含量。
根据土壤1mol/L盐酸可溶钾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大于250mg/kg- 中等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在150mg/kg至250mg/kg之间- 中低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在100mg/kg至150mg/kg之间- 低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在50mg/kg至100mg/kg之间- 极低可溶钾土壤:可溶钾含量小于50mg/kg5.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影响养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酸性土壤:pH小于5.5-中等酸性土壤:pH在5.5至6.5之间-中性土壤:pH在6.5至7.5之间-碱性土壤:pH大于7.5以上是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表1 pH值分级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土壤养分》课件
contents
目录
土壤养分基本概念土壤养分的来源土壤养分的转化与循环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土壤养分的测定与评价土壤养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养分基本概念
CATALOGUE
01
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养分
养分来源
养分形态
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大气沉降等。
包括水溶性、交换态和难溶性等。
土壤水分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分布对土壤养分的溶解、扩散和植物吸收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沉降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和颗粒物通过自然沉降和风力作用等途径进入土壤的过程。
大气沉降为土壤提供了氮、磷、硫等元素以及其他有益的营养物质,对土壤养分的补充和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等,它们为植物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如氮、磷、钾等。
有机质是土壤中重要的养分来源之一,它包括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养分。
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保水能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是维持土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过少或过多施肥都可能导致产量下降。
养分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养分对植物品质的影响不同,如氮肥过多可能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影响品质。
养分对品质的影响
THANKS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施肥计划
通过合理施肥和有机物料投入,保持土壤养分的平衡。
养分平衡管理
定期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及时调整施肥计划,确保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分级
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其含量的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方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对北京市土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养分调查测定工作,获取了大量的农化分析结果,涉及的样品约有3000多个,对全市土壤养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
但由于土壤速效养分具有易变的特性,其中氮素养分变化相对磷钾的变化要更大些,土壤氮素需要适时监控,进行养分的及时调控,磷钾养分一般采用衡量监控,指导养分管理,一般3-5年进行一次即可,因此土壤养分氮素状况的调查可更密集一些,磷钾的相对少些。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枝、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级标准将土壤养分划分为六级: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有关标准,将养分含量分为以下级别(见下表)。
6 <0,6 <0.05 <30 <3 <30
我国置土壤肥力分级标
土壤速效土壤中速效磷
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
NH4OAC 法测定的土壤速效钾水平与当季
作物钾肥肥效的关系。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是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家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供给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和施肥方案,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一、主要养分指标1.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等级。
2.全氮含量:全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合理的氮素含量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全氮含量也是评价土壤肥力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3.全磷含量:磷是植物所需的关键元素,对促进根系发育和提高植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全磷含量也是需要考虑的指标之一4.全钾含量: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的调节和代谢。
全钾含量可以评价土壤中钾的供给状况,从而判断土壤肥力等级。
5.有效态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主要以离子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这些养分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需要考虑土壤中有效态养分的含量。
二、次要养分指标1.全硫含量:硫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次要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全硫含量也需要考虑。
2.全微量元素含量: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评价土壤肥力等级时,可以考虑土壤中全微量元素的含量,如铁、锰、锌、铜等。
以上是一个参考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品种、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通过对土壤养分分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土壤养分是土壤中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和有机物质的总和,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壤养分的水平,制定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土壤养分水平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一、氮素。
1. 优质土壤,土壤全氮含量在0.15%以上。
2. 中等土壤,土壤全氮含量在0.10%-0.15%之间。
3. 低质土壤,土壤全氮含量在0.10%以下。
二、磷素。
1. 优质土壤,土壤全磷含量在0.20%以上。
2. 中等土壤,土壤全磷含量在0.15%-0.20%之间。
3. 低质土壤,土壤全磷含量在0.15%以下。
三、钾素。
1. 优质土壤,土壤全钾含量在1.00%以上。
2. 中等土壤,土壤全钾含量在0.60%-1.00%之间。
3. 低质土壤,土壤全钾含量在0.60%以下。
四、有机质。
1. 优质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0%以上。
2. 中等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0%-3.00%之间。
3. 低质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0%以下。
五、微量元素。
1. 优质土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均衡,无缺乏症状。
2. 中等土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不平衡,出现轻微缺乏症状。
3. 低质土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严重不平衡,出现明显缺乏症状。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制定,有利于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标准,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案,避免盲目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还应注重土壤养分的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施肥方案,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之,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土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的重要性,科学施肥,共同推动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土壤养分的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的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
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指导施肥工作的开展。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
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有机质: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
全氮:指土壤中含有全部氮素的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碱解氮: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氮部分。
速效磷:指土壤中能迅速释放供作物吸收的磷素。
速效钾:指土壤中能迅速释放供作物吸收的钾素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同一养分指标,所使用测定方法不一致,得出的结果也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所以每一样分的测定指标需要标注测定方法,以方便进行比较。
土壤养分等级高的,一般可以不施肥或少施肥,在一定时间内也能维持高产。
土壤养分等级中等的,要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合理施肥,才能增产。
土壤养分等级低的,一般施肥的增产效果较为显著。
由于不同作物所需养分不同和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特性不同,因此,对于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来说,确定土境养分等级的具体指标也有差异。
土壤资源评价 PPT课件
• 三、数理统计方法
• 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土壤资源诊断指
标属性和特征的相似或亲疏程度,把各种土壤资
源类型(或土壤种类)进行分类组合,使属性和
生产能力相似的予以联合,反之,给予离异。它
们不能象参数法那样,对每一种土壤资源都能够
指充和检验。目前, 可以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种类繁多。
的产量等来表达)之间的关系近似地描述 为线性相关关系,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如: y=b0+b1x1+b2x2+...bixi+...+bnxn
• 层次分析法。
• 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多目标多层次的系统问
题和难于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与决策的系统工
程中的复杂问题。它的一个基本步骤是要比较若
缺少定量化指标,容易产生片面论断。如果能与指标
化、数量化评价相结合,将会使评价效果更好。
• 二、参数法
• 参数法使运用各参评项目所提供的指标予
以数学统计,获得具有数量化级差的一种
技术,它主要包括累计积分法和斯托利指 数法两种,它可以用来对各种类型的土壤 资源进行分等定级。
• (一)累计积分法
土壤有效P指标,以>15ppm为良好,定作1级;10
• 土壤资源评价遵循土地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但它是针对土壤资源而言的,以大农业利
用为方向的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以及生
态、经济与社会3个效益相协调为指导思想,
按以下4条基本原则进行评价:
• (1) 土壤生产力高低评价:这是评价的核心内容。
一般以耕地的农作物产量作为土壤当前生产力的 综合指标,也要对土壤资源类型的形成、演变与 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经过调整和采取高科技 措施以后的生产潜力作出评价。 (2) 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评价:这 里要特别注意土壤资源潜在的适宜性及其长远利 用的后果,要求使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效益相互 协调,并且以生态效益为基础进行评价。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表1 pH值分级
分级
强酸
酸
弱酸
中性
弱碱
碱
强碱
pH值
<
~
~~Leabharlann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级别
有机质
(%)
碱解氮
(N,mg/kg)
速效磷
(P,mg/kg)
速效钾
(K,mg/kg)
钼
Mo,mg/kg
锰
Mn,mg/kg
锌
Zn,mg/kg
铜
Cu,mg/kg
铁
Fe,mg/kg
1(很缺)
<
<
<
<
<
<
2(缺)
~
~
~
~
~
~
3(适中)
~
~
~
~
~
~
4(丰)
~
~
15~30
~
~
10~20
5(很丰)
>
>
>30
>
>
>20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有效钙
(Ca, mg/kg)
有效镁
(Mg, mg/kg)
有效硫
(S, mg/kg)
临界值
400
60
16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
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土壤养分是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
土壤养分的丰富程度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评价土壤养分的水平,人们通常使用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土壤的养分水平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
1.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养分之一,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通常以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来评价有机质的水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高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超过30 g/kg。
- 中等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在15-30 g/kg之间。
- 低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在5-15 g/kg之间。
- 非常低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5 g/kg。
2.氮素含量:氮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常用指标是土壤中全氮含量,可进行如下等级划分:- 高含量:土壤全氮含量超过2.5 g/kg。
- 中等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在1-2.5 g/kg之间。
- 低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在0.5-1 g/kg之间。
- 非常低含量:土壤全氮含量低于0.5 g/kg。
3.磷含量:磷是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和花果着床起着重要作用。
通常以土壤有效磷含量来评价土壤磷素水平,可以进行如下等级划分:- 高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超过50 mg/kg。
- 中等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50 mg/kg之间。
- 低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0-20 mg/kg之间。
- 非常低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0 mg/kg。
4.钾含量:钾是植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有重要作用。
常用指标是土壤有效钾含量,可以进行如下等级划分:- 高含量:土壤有效钾含量超过250 mg/kg。
- 中等含量:土壤有效钾含量在100-250 mg/kg之间。
- 低含量:土壤有效钾含量在50-100 mg/kg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土壤养分分级评价指标及体系
土壤养分评价分级指标
表1 pH值分级
注:按2.5: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