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知识背景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需要优质课堂教学来支撑。
离开了优质课堂,学生的学习就会感到很吃力,不仅成绩会受影响,而且会影响身心健康。
那么,问题来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
问题分析
一堂好课的标准:教学目标明确,达成度高;教学方法灵活,适合学生需求;教学方式民主,尊重个性需求;教学过程和谐,参与度高;教学评价科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理念新颖,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教学语言得体,双边交流顺畅。
1.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学热闹的程度,而是看学生思维的深度;不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不是看教学过程是否顺畅,而是看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堂好课,教学效果一定要好。
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一堂好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教师的作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教学生,而是引导、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结论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要研究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采取科学技术,提高育人质量。
一节好课的七个标准
一节好课的七个标准
(1)每节课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或利用多媒体打出或直接板书在黑板上;
(2)讲该讲的内容,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务必做到讲一练一或讲一练二;
(3)对每一节课最关键的知识点,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要展示、点评、质疑,时间不宜过长,务求实效;
(4)能做演示实验的,绝不用视频动画,能用视频的,绝不只用手比划;
(5)导学案是我们上课的引领,上课务必要用好导学案。
要按照导学案的设计,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注意讲练结合,要有讨论问题的设计。
我们要以用促编,决不能走入“因为不好,我才不用,因为不用,胡乱编写,质量极差”的恶性循环。
(6)课堂检测,检测本节课学生的掌握程度;
(7)每节课结束,要做总结,要回归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正如美学中对“美”的定义莫衷一是一样,一堂好课中“好"的标准也是难以界定的.因为界定的标准太多了,观测的角度太多了,评价的内容太多了,主观的判断太多了,所以,只能是见仁见智,各赋春秋。
一、精神面貌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
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ﻫ二、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
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
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ﻫ三、教学方式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一:让学生主动学习。
1、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时机,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根据人们对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研究的结果,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二分之一以上。
2、合作学习。
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在"权威、参谋、同伴〞三重角色的选择中,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开展的和谐关系。
须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3、自主学习及差异开展。
好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
成认学生开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潜在优势,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开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不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开展。
4、鼓励创新。
在表达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修养。
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展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容量适当、构造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标准熟练。
3、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标准、精练、生动;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体标准。
三:好课的特点。
(一)新。
1、理念新。
能够表达新课改的精神。
新课程的教学观就是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合作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2、思路新。
能表达省时高效的教学原则。
3、手段新。
重视现代化手段与传统手段的结合应用。
一节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要素:
1. 教学目标明确:好课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清楚地知道课程的目的是什么,能够将目标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2. 教学内容有深度:好课应当深入探讨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深入探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3. 教学方法多样化:好课应当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4. 学生参与度高:好课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并且能够提供适当的反馈和评价。
5. 教学过程有条理:好课的教学过程有条理、逻辑清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6. 评价和反馈及时准确:好课应当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7. 课堂氛围积极向上:好课的课堂氛围应当积极向上,充满鼓励和支持,学生们之间相互尊重、合作学习,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应当包括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有深度、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参与度高、教学过程有条理、评价和反馈及时准确、课堂氛围积极向上等要素。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堂好课的标准
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1、一节好课,首先必须是真实的。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应从问题开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在堂课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才是教学。
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4、要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看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获得了多少。
可是一堂热闹的课下来学生们没有学到任何实际性的东西。
这样的课意义何在?我认为一节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相应的知识,要让学生相应的能力有所提高。
5、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和喜欢。
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
还要看师生双方互动的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是不是进行了有效的了解和引导。
例如:在教“位置与方向”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面向东方坐成四大组。
师:同学们,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升起?生:早晨,太阳在东方(从东方升起)。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方向(位置)的知识?生1: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
生2:晚上,北斗星在天空的北方。
生3:清晨,启明星出现在天空的东方。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知道这么多有关方向的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位置与方向》。
师:你能根据现在所坐的方向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吗?(让学生伸出两臂指一指。
)师:你能根据现在你坐的方向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吗?生:我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师:学了这四个方向的位置,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生: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知识上获得感,更能让学生有思想上的感悟和升华,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有知识理解的深度。
一堂好课应该有足够的深度,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程度,更关系于学生的理解深度,不能浅尝辄止地停留在对知识的表层了解。
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脉络,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二,有思维拓展的广度。
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具备广泛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突破单一学科、单一知识板块的限制,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地认知,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学科视野和思维广度。
第三,有教学评价的效度。
好的课程应该有合适的度量和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如作业、测试、讨论、学业述评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第四,有难易快慢的适度。
上好一堂课应该保持适度,即教学过程中的难度、节奏都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控好课堂节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步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兼具深度、广度、效度和适度四个标准,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入、广泛、评价及时有效、教学过程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上有所获、有所得、有所思。
一节课是“好课”的7大标准
一节课是“好课”的7大标准如何打造好课?评价一节课是“好课”的7大标准蔡章兵奇速英语创始人2018-10-13 06:28:061.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的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的东西。
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这是一节好课的基础。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
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投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是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3.看学生的交流状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
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老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
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反之,课堂上视书本为“圣经”,把教师的话当作是“金科玉律”,学生“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
一堂好课的十条标准
一堂好课的十条标准第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
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
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
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
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
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
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第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
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
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
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
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
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第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
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
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
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课堂教学应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或者说是主要途径,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通过每一节课,使师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日积月累,做到教学相长。
二、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核心看点。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创设有利于教学的环境,开发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课程资源,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教学过程预设周密,生成度高。
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关键看点。
没有预设是杂乱无章的课,没有生成是不成功的课,二者不可偏废。
课堂教学不能是“满堂灌”,也不能是“满堂问”。
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要导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上。
对学生的学习要适时点拨,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效果要好。
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落脚点。
教学效果不好,或者说质量不高,就不能评为是一节好课。
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要做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核心的,或者说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好、质量高,是指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效果和质量,而不是其他。
为此,评价一节课,要十分关注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性(针对性),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实效性),要看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
五、教学要有特色,有创新。
关于这一点不是每位教师或每一节课都能做到的,但是应大力提倡的。
这就需要看教师的基本功,看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了。
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从这方面去努力。
每一位名师,都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这是毋庸讳言的。
另外,除了上述五方面外,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激情。
课堂的活力与教师的热情和激情是分不开的,一场精彩的演讲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演讲者饱满的激情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感染了听众,都说老师是演员,能够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演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热情能够让学生也充满热情,让课堂成为了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的课堂,用教师的激情感染他们,而不是让学生的状态影响我们,我觉得这样的课也应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1、无论是高效课堂还是有效课堂,最主要的是一堂课下来能达到“预习有收效、教学有目标、学生有收获、老师有进步”,这样的课才是最有收获的课。
预习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然后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学,为上课时节省一些有效的时间。
要有层次的检查,是从字词入手还是从读文入手,师的心里一定要心中有数。
教学必须存有目标,就是教师一定明晰自己一节课达至的教学目标,然后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学生有收获,无论是怎样的课堂,使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只要做到让学生有所收获,就算是一节有效课,无论是读,还是生字,哪怕一个小小的问题解决了,学生能在这节课中有所收获就是学生们没有白上这节课。
老师存有进步,每一节上回去老师都必须思考,能够存有提高就是进步的整体表现,多自学,多思索,每天进步一点点,天长日久,就可以进步很多。
2、要认真解读教材。
教师一定不要停留在文本本身,还要涉猎文本之外的东西,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3、课堂上教师一定必须学会慢下来。
教师一定必须把握住不好节奏,演活自己的角色,语言一定必须简约、存有情趣,必须合乎相同年龄的孩子的特点。
教师的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慢慢也可以熏陶病毒感染,沦为不好的读者。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一定学会等学生,不要还没等学生回答完问题,就去接话,抢话,要学会慢慢等待,尊重学生,让学生把心中所想说完,千万不要在学生还没说完,老师就急忙替说,这样学生不但得不到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打消。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也要让学生都静下来,一起倾听他人的发言。
慢下来,等一等的课堂一定会存有相同的'收效。
4、好的课堂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交流的机会,就要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好帮差,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然后交流汇报,这样学生就能够锻炼,老师只是引导者,主动权把握在学生手里,学生好比风筝,能飞多高,就让他们自由飞翔,老师只有握好手中的风筝线就可以了,学会放手和收线,收放自如的结果就是学生们这些“风筝”都能在快乐地飞翔时享受到了遨游在蓝天中的快乐!。
一堂好课的八个标准
教师成长|一堂好课的八个标准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
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
这种气氛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表达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表达在课堂的物质存有与精神存有中,完全是能够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有,是一种能够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升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
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
假设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水平,并在持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表达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相注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假设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仅仅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一、教学常规的示范性按时上、下课;教态大方自然,认真负责;仪表端正,衣履整洁;讲普通话;教育学生遵守课堂堂规;教师能在各个教学环节,如板书、演示实验、指导练习、行间巡视、教具使用、处理偶发事件等方面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
二、课型设计的创造性课型设计符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体现改革创新的精神;结构严密,过渡自然;精讲精练,启发引导学生自学;师生双边活动协调自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掌握教材前后联系,确定教学内容分量适当;讲授正确无误,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乡士材料;推理严密科学,例证可靠;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紧扣教材又不照本宣科,能适当地补充新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启发性采用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职教特点;善于组织教学和应变,课堂秩序良好,气氛热烈;善于激疑,利用矛盾创设情境;讲课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设想和争论;能恰当地使用教具和做演示;妥善地处理偶发事件;当堂小结,留下缺口,给予悬念。
五、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能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自然有效地贯穿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情趣健康向上,切忌散布消极情绪;能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教育性;能以教师本人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熏陶感染学生;突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巩固专业思想教育。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基本规律。
六、辅导练习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有层次,有坡度,循序渐进;教师认真编导、积极引导、热情辅导、个别指导;学生读、议、讲、练、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能不断修正错误,提高练习效率;练习方式多样化,注意练习量(次)的最佳度,不搞“题海战术”的疲劳战。
七、能力培养的多样性在重视和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等。
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可能有若干,但必须具备下列几个特性。
一、教学的整体性。
注重整体教学设计,忌零碎。
二、教学的层次性。
注重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忌单一扁平。
三、教学的自主性。
注重学生体验和自我感受。
忌包办,少灌输。
四、教学的亲和性。
注重平等交流,关注学生反映。
忌生冷。
(教师切忌高高在上、居高临下)
五、教学的激励性。
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忌生拉硬拽。
六、教学的启智性。
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注重结合不同的文体学习要求,点拨学习方法,真正授之以渔。
忌固化和“请君入瓮”或“画地为牢”。
七、教学的灵活性。
注重变通、能灵活应对,既要按设计安排教学,又要不拘泥于设计,做到灵活调配,起承转合,圆润自如。
八、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要充分利用所提供的文本,充分挖掘其价值,引导学生充分学习语言,达到学习语言,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另外,注意板书(好多人用了课件后不板书),课件使用要恰当,目的是辅助教学。
一堂好课的六个标准
一堂好课的六个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学目标明确、恰当教学的重点、难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有良好的互动效果,师生关系和谐。
1、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
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
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
恰当,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2、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
教师要能深刻地理解、正确地把握教材,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3、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
要看是不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不是在每个环节都参与了就深度而言,要看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要看理解程度、学习质量是否得到提升。
4、教学气氛要和谐,师生关系要融洽,训练要扎实有效。
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学有所得,哪怕是一课一得。
扩展资料:老师讲得精巧、精致、精彩,应该通过使学生兴奋、活跃、积极地参与探究,转化为学生的精彩,转化为课堂的精彩。
如果老师的高、精、尖的展示,游离于课堂,间离了学生,会变成对学生的压抑,那么这样的所谓精彩要受到追问、叩问,因为一节成功的课落脚点不是教师教得好不好,而是学生学得好不好。
课堂自然是要解决问题,这样一种〃解构和建构〃的循环,不是以解决所有问题为〃能事〃的,带着问题进教室的学生,在探究合作解决了问题,同时还要带着更多问题和疑问,尤其是带着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走出课堂的
这才是真的成功。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课前多做准备工作1、备学生。
上公开课有时候是自己的学生,有时候是别人的学生。
若是自己的学生,很多时候能够沉着应对。
因为学生的情况都很了解,提的问题会很有针对性,学生能应答自如,课堂气氛当然就好一些。
但要上好一堂公开课,也还得好好备学生,让学生在公开场合得到锻炼;当然若是别人的学生,就更应该事先了解一些他们的情况。
如他们的成绩分布,班干部名单等,同时多鼓励他们别怯场,利用有限的时间和他们融洽关系,走近他们,最好让他们喜欢上你这个陌生老师,这样他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配合你,让你上课时候能得心应手。
2、备教材。
这是上课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若对所较内容不熟悉,把握不了重难点,上课时候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上课前要非常了解自己要讲什么,不讲什么。
内容不宜过多,要明了清楚。
让学生实实在在学点东西,而不是所谓的走过场。
同时要结合所教知识与前面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能从复习中从容过渡,让新知识的引入自然而生动。
不让自己的公开课变成“耍猴戏”。
3、备课件。
很多老师平时上课很好,但一上公开课就不知所措了,因为课件不熟悉,以为课件是现成的东西,没花时间好好研究怎么用,上下衔接不自然;另外,因是别人制的课件,使用起来很别扭,导致上课时候心慌意乱,自然就上不好课了。
二、做好新课的导入1、新课的导入要有新意。
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端,对后面的过程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
一节公开课开始的部分很重要。
因为来听课的人或评委也许是第一次听你的课,他们要是听见耳目一新的导入,会对上课人产生良好印象,因为第一印象会先入为主。
2、新课的导入要自然,简洁而又生动。
导入是很简短的一个过程,但却很有讲究,它要把复习旧课和新课联系起来,同时也得与即将上的新课衔接。
所以要求上课的老师要多多研究,找到最适宜的导入材料,让复习轻松过渡到新课。
三、扬优避短,采取多种方式上好新课1、纯朴、谦逊、高雅的形象是上课成功的第一前提。
当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人们就会在脑海里产生第一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标准——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李其柱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222006)李其柱摘要本文结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教材的教学实例,论述了教学目标有机融合,教学情境创设合理,学生发展充分,教师引导恰当,信息交流渠道畅通,知识建构扎实,能力训练有效,预设、生成精彩等可作为评价高中生物课的好课标准。
关键词高中生物好课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将“好课”的标准归纳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引自崔允漷教授与旺庄中心小学教师的对话)。
天津师大王光明教授等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应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等[1]。
北京教科院文喆先生提出评价“好课”的5项标准是: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2]。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结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我认为评价高中生物一节课是否为“好课”应将“能否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能否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作为基本的评价标准。
具体可以教学目标有机融合,教学情境创设合理,学生发展充分,教师引导恰当,信息交流渠道畅通,知识建构扎实,能力训练有效,预设、生成精彩等作为评价高中生物课的好课标准。
1 教学目标有机融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都对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确定教学目标时,关键是如何将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
对一节好课,其教学要努力体现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更为重要地是关注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学生能够获得的体验和感悟,把“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案例1:灌南高级中学孟浪老师在执教必修1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时,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获得细胞呼吸的概念;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点评:孟老师确定的本节教学目标既具体、准确,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符合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评价要求: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整体性、融合性);确定的教学目标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让学生通过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确定的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和能够达成(要关注学情,增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突出可行性与可达成性)。
2 教学情境创设合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情境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每节的问题探讨栏目的设计,就旨在引导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设计好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很快地吸引学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好的教学情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是要简明的、合理的;三是能尽快将学生引向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教学情境有现实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模拟情境等。
案例2:孟浪老师在执教《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时,展示大力水手的图片。
提出问题:怎样让大力水手充满能量的时间更短呢?只给大力水手吃菠菜实际可行吗?引导学生讨论并尝试给出关于葡萄糖、ATP、生命活动之间的能量关系的模型(假设)。
如:能量能量葡萄糖(或其他物质)→ATP →生命活动不同组给出不同假设,本课围绕这些假设来探究学习细胞内的能量供应问题。
点评:大力水手的故事同学们非常熟悉,孟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提出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自然、贴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评价要求:创设的教学情景要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或来源于科技发展的动态、经典事例等, 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明确指向本节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一节好课的情境创设应该有合理的指向,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3 学生发展充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好课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水平上和学习能力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3],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案例3:新海高级中学惠慧老师在执教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时,是这样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人们通过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揭示了植物生命活动受到激素调节的奥秘。
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植物激素是生长素。
什么是生长素?科学家又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①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实验发现这种物质的?(教材中多次提到胚芽鞘,为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课前几天培养玉米种子,课堂上让学生直观观察一下玉米的胚芽鞘)②生长素如何影响植物的向光生长的?③分组讨论,尝试推测黑板上8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好,见右图)各小组请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点评:惠老师这节课,不是按部就班的分析讲解科学家发现生长素过程的每个经典实验,而是借助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体会了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评价要求:课堂教学的设计一定要留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要注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呈现必要的材料和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方法的支撑。
4 教师引导恰当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样的理念,不仅没有降低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教师的作用还得到了加强。
教师的作用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许多教师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和任务比过去重了,因为你自己讲清一件事情比较容易,要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弄懂这件事情,你就要去不断地引导他,组织他开展活动,不断地给予点拨和启发,这比教师自己讲清楚一件事情要困难得多。
案例4:赣榆高级中学王修建老师在执教必修1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ATP结构简式图:A—P~P~P启发学生思考并推测:从化学变化角度看,ATP分子有何特点或特性?(末端高能磷酸键易断开,也易连接)引导学生尝试写出ATP水解时的反应式及合成时的反应式(学生板演与尝试书写):酶ATP → ADP +Pi + 能量酶ADP +Pi + 能量→ ATP师生共同总结ATP的特性之一:化学性质活泼(不稳定)。
引导学生得出正因为ATP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其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称为活跃的化学能。
模型建构: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把上述两个反应式合并:形式1:见右图形式2:ATP ADP +Pi + 能量组织讨论:根据上述反应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上述反应式中,物质与能量是否可逆?当反应向右进行时,能量的去向或用途是什么?当反应向左进行时,能量的来源途径是什么?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能源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点评:王老师这节课先从引导学生分析ATP的特点或特性入手,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ATP与ADP 的相互转化模型,体现了教师引导作用发挥恰当,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发与调动比较成功。
评价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到位,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缺位了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越位了就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 信息交流渠道畅通课堂信息多向互动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讨论、提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学生的质疑等环节,促进课堂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
教师还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后,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才能实现课堂信息的多向互动。
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表明,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互动,师生的信息交流渠道(包括情感交流渠道)畅通,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案例5:王修建老师在执教《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课的ATP与ADP的转化内容教学时,是这样安排教学的:提出问题,学生板演,教师点评→得出ATP与ADP转化方式→提出讨论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讨论题→联系实际(如在剧烈运动中气不够喘,萤火虫发光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如:创设情境:一般人在剧烈运动时,会明显感到劲不够用、气不够喘。
提出问题:你能解释上述现象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讨论得出解释:一般人在剧烈运动时,因为需要比平时更多的能量,所以明显感到劲不够用;又因为所需的能量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过程提供的,因而需要从外界摄取更多的氧气,但由于一般人缺乏锻炼,呼吸机能不强,所以会明显感到气不够喘。
结论: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并不多,需要不断转化、不断生成。
点评:王老师这节课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在联系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相关结论。
实现了课堂教学信息的多向互动。
评价要求:课堂上要组织好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交流与评价环节;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质疑和反思环节;要整合优化各种教学信息及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6 知识建构扎实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也要帮助学生建构扎实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既掌握知识的主要内容,又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要注意克服课堂上只顾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而没有扎实的知识建构的不良教学倾向。
案例6:惠慧老师在执教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课时,指导学生构建了右图所示的知识结构。
点评:从右图可以看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它直接影响着种群的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这四大特征可以通过影响种群密度来间接的影响种群数量,而且它们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评价要求: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时,要先提供学习的素材,再指导学生针对学习素材进行感知、分析和总结,然后得出概念和结论,最后将得出的概念和结论尝试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