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必修3.1.2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要素
气温
地图
规律
年平均气 温由南向 北递减 等温线在 青藏高原 出现转向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分别与那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相吻合?
准葛尔盆地
天山
塔里木盆地
黄土高原
华
北
青 藏 高呈原 阶梯状分平原布
四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川 盆 地
出现转向
0℃等温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东
西
北
干
旱半
海陆位置的影响 地形因素的影响
东部季风区
分界线: 400mm等雨量线.长城
3000
划分界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米等
高线
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青藏高寒区
随堂练习
读左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C为( 青藏高寒区 ) 区,D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区。 C、D两区的交界线上有( 昆仑 ) 山、( 阿尔金 )山和( 祁连)山。 (2)图中A、B所在的区为 ( 东部季风区 )区,AB间以 ( 秦岭—淮河一线 )为界,自然 环境差异明显。A、B区与D区 大致以( 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3)C区向东,农业生产由以(畜牧 )业为主变为以 ( 种植)业为主。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06地科B班 刘志刚
思考:引差起异我 的国因自素然主地要理有环哪境些产?生
要素
地形
地图
规律
地势西 高东低 呈阶梯 状分布
思考:引差起异我 的国因自素然主地要理有环哪境些产?生
要素 降水
地图
规律
年降水 量从东 南向西 北方向 递减
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学案-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素养解读】:1.举例说明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
3.实地考察,了解地方性分异的特点及原因。
【体系构建】:【预读教材】一、地域差异1.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海远近等)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2.地域差异的产生(1)同纬度地区:(2)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3.地域差异的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2)分布:①低纬度、高纬度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如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②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带,如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2)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带一致。
(3)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1.形成: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2.举例:温带湿润区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针叶林(或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草甸带的分布规律。
鲁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二、内容预习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1.地理空间地理环境差异
2.区域的属性
(1)具有一定的、、和。
(2)有明确的。
(3)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1课时区域的含义与类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区域的定义,区域的划分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②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两种基本的区域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教材第2页图1—1—2、图1一1—3,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其次,引导学生对两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下列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是()
A.干湿地区B.中国三大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BA、C、D三项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出来的。
3.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显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②列举实例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或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日本 经济大国, 经济大国,起 步较晚 高技术工业, 高技术工业, 临海 型 _____型布局 种植 业 ______业为主 地狭人稠, 地狭人稠,分 沿海 布于______
返回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 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 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 .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 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区域差异比较 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Hale Waihona Puke 区域特征 地形 自 然 环 境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资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英国 日本 高原、低山、 高原、低山、丘 山地、 陵、平原交错分 山地、丘陵为主 布 海洋 性 海洋性 季风 温带_______性 海洋性_______ 气候 气候 _______覆盖率 森林 覆 草地 为主 ______为 高 河网密集, 河网密集,水量 河流短小, 河流短小, 丰富, 丰富,水流 水力 丰 _______丰富 稳定 _____ 煤、铁、 贫乏 石油 _______ 返回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二)
地理竞技园试题第8期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在综合题前相应的表格内)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A .土壤、植被B .气候、地形C .水文、土壤D .植被、水文2.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是 ( )A .青藏高原B .塔里木盆地C .内蒙古高原D .黄土高原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9、10题。
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 .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 5.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m 以下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 以上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6、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D .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变化为基础 三大自然区由于自然要素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C .由东至西:农业、牧业D .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 8.东部季风区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A .受夏季风影响B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 .位于湿润地区D .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9.关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受冬季风影响不明显 ②受夏季风影响明显③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都明显 ④位于阴山以北,横断山以西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大致是 ( )A .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B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C. 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 .昆仑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11、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读下图,回答20~23题。
第二节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
问题3 (区域认知)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南北差 异显著,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热量差异。
2.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1)~(3)题。
(1)下列不属于Ⅰ区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2)下列关于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
日本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农业用地紧张,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英国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适合牧草生 长,以畜牧业为主。
二、区域发展异同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合作探究】
3.读课本“英国工业和矿产分布图”和“日本工业分布图”,比较日本和英国的 工业发展特征?成因?。
1.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我国的区域差异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综合思维)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什么?
提示:气候和地形。
问题2 (区域认知)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自然环境的核心特征分别是什么?
二、区域发展异同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 例
宋必修三地理第一单元第二节
高二地理导学提纲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执笔人:宋传冈审核人:王峰【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简要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表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学习重点】通过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方法【学习难点】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表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课前导学】一、通过知识结构课前阅读二、课前自测一、区域差异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完成:1、形成原因:2、表现:二、区域差异比较——日本和英国(一)、自然环境的比较读课本P10日本和英国地图,完成下列要求:1、相似性:2、差异性表现:3、产生的原因:4、日本、英国气候形成原因三、课前讨论(二)经济发展的比较:读课本P12英国、日本工业分布图,并结合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差异,完成下列问题:1、相似性:2、差异性表现:3、产生的原因:4、日本、英国工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5、日本、英国农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重、难点点拨】三、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1、读课本图1-2-8 完成下列问题: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及东部季风区:2、我国三大自然分区的划分依据: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课堂巩固】一、基础训练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3.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以下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案
地理好望角学案第7期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一、区域差异1、形成原因: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一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比较(相似性和差异性):一是自然地理环境,二是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地质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通讯、科技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两者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
(2)区域差异:由于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地形,气候方面的不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区域要素日本英国地理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东临太平洋亚欧大陆西侧,西邻大西洋,东临北海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多火山、地震。
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富士山是活火山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南北差异显著。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北大西洋流及西风的影响,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
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约占国土的2/3 ,植物种类多样。
森林覆盖率占国土面积的1/9,以草地为主。
植物种类比日本少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大多有运河相通。
矿产资源贫乏煤(伯明翰)、铁、石油(阿伯丁)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区域要素日本英国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农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高产值的园艺业为主工业及其布局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表现出明显的“临海型”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早期工业大都建在煤炭产区,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北海油田的开发带动了北海沿岸苏格兰地区的发展;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具体分析:(1)农业生产的比较:英国: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畜牧业放牧和饲养并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第2节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
结合材料探究:
A.我是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和水稻,这里的人们喜
欢滑雪、溜冰,河流冬季会结冰。
B.我是
。
(1)参照图中对东北三省的描述,在横线上完成对B地区的描
述。
(2)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北移,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现象
的有利气候条件。
(3)与东北地区相比,B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
分别是什么?
提示:(1)长江三角洲,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当地居民喜欢游泳、 赛龙舟,河流冬季不会结冰 (2)该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全球变暖,东 北地区热量条件逐步改善。 (3)有利条件:位于长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技术 水平高;农业基础好。限制条件:矿产资源不足,常规能源短缺 等。
解析:第(1)题,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 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 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第(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 (F地)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
探究二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问题引领 材料一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 多个国家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 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0多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 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储 量丰富。 材料二 “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 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 要出口创汇产品。
答案:(1)水资源。 (2)深居我国内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有利于 发展特色果品农业;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 (3)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节约用水,依法治水; 上游进行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修建水库;中游修建堤防,减少 浪费;下游跨流域调水。
高中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
高中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课题】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区域差异的原因,通过对比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区域内部的共同性或相关性,理解区域间的差异性,学会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差异。
2.过程与方法:运用日本、英国区域差异的案例分析,学会研究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并能将地理原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借助“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和“东、中、西部经济区图”,列表比较我国的区域差异,培养利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差异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会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学法指导】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比较法。
自然环境差异比较可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地貌、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进行,并探究其原因;人类活动差异比较可以从农业生产类型和生产方式,工业,人口与城市,经济等方面。
【教学重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教学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比较强;(2)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3)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
同学们想一想,造成南北方民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区域的相关知识。
(新课讲授)(一)区域差异1、形成原因: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目录
CONTENTS
• 自然环境区域差异 • 人类活动区域差异 •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 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建议
01
CHAPTER
自然环境区域差异
气候差异
总结词
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明显的 差异。
详细描述
气候差异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风速等方面。例如,赤道地区常年高温多雨, 而极地地区则终年寒冷干燥。这些气候条件影响了动植物的分布和生长,以及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可能导致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 等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共赢,促进地区间的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实现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 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
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与措施
制定差异化政策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特 点的政策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水平。
促进产业转移与升级
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附加值。
02
CHAPTER
人类活动区域差异
人口分布与密度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 异,通常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 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人口密度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一)
地理竞技园试题第7期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影响英国和日本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B .太阳辐射C .地形D .人类活动2、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B .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C .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D .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3、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B.两国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 4、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C.工业水平比较低D.商业、建筑业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5、关于英国和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能源均不能自给 ③海运条件便利 ④对外贸易发达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读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的百分比图,回答6~7题。
6.由图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 ) A .人口稠密,劳动力过剩 B .自然资源缺乏 C .岛国,海岸线曲折 D .山区面积广,平原狭小 7.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B.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C.国土的两端D.岛屿的内陆地区 8.西欧北海沿岸适宜种植牧草、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很少种植谷物。
其原因是A .生产习惯B .国家政策C .气候条件D .科技发展9.不是形成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B .纬度位置C .海陆位置D .地形关于日本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0.日本比较丰富的资源是 ( )A .石油B .煤炭C .铁矿石D .水能 11.日本工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出口初级产品B .大量出口工业原料C .对外依赖性强D .可以独立发展工业 12.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B.主要工业区和城市分布在太平洋沿岸C.是世界上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出口国D.矿产资源贫乏,但水力资源丰富 13.英国早期的工业具有明显“资源型”特点,工业大多建在 ( ) A .煤炭产区 B .铁矿产区 C .石油产区 D .铜矿产区 14.英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 .威尔士南部B .英格兰中部C .北海大陆架D .北爱尔兰北部 15.日本的气候南北差异显著,而英国气候南北基本无差异主要原因 ( ) A .日本南北跨纬度广 B .日本东西跨经度广 C .英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D .英国地处低纬度16.关于日本与英国的经济发展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B .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高C .都是所在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D .传统工业都依赖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和燃料 17.关于日本、英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日本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体,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B .英国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C .日本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业作物居于重要地位D .英国种植业精耕细作,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 1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A .西高东低B .北高南低C .四周高中间低D .中间高四周低 19.该岛制糖、制盐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接近A .消费市场B .原料产地C .科学技术D .能源基地 20.海南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 市场、热量 B .交通、热量 C .市场、水分 D .交通、水分时间:2012、10、9编辑: 高玉晓选择题答题卡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自然资源来看日本多、资源,但是资源缺乏。
选择性必修二1-2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54张ppt)
矿产 资源
_贫_乏_
河网较密,流量_平_稳,各河之间分_水_岭 _不高,大多有_运_河相通 _煤_、_铁_、_石_油_
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和英国虽然都是地处中纬度的岛国,但两国分别位于亚 欧大陆的东西两侧,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的不 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及其成因。 2、能够说出区域的主要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3、通过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
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说出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目录
01 区域差异的一般表现、成因
区域差异比较
——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02
03 我国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阅读课本P9页,完成下列内容)
【自主学习1】 1、区域差异的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_纬_度_位置、_海_陆_位置不同, 加上_地_形__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区域差异的表现: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_气_候_、 _地_貌_、_水_文_、_土_壤_、_植_被_等方面的差异。②人类活动的区域差 异:各个区域在_经_济_、_社_会_、_文_化_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地
形
英
国
高原、低山、丘陵 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地
形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 是活火山。
英国离板块交界处相对较远些,故地壳运动相对稳定。
(2)比较两国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日本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2.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及其差异。
3.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一、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成因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区域差异的表现(1)自然环境: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出现差异。
(2)人类活动: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差异。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渔业资源丰富。
(2)差异性:1.划分依据及成因(1)划分依据:地形、气候两大要素。
(2)成因:①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②气候⎩⎪⎨⎪⎧ 气温:受太阳辐射影响,由南向北递减降水: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具体划分(如下图)(1)三大自然区名称:a 东部季风区,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 青藏高寒区。
(2)界线:①a 与b 界线Ⅰ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②a与c界线Ⅱ大致与横断山脉吻合。
③b与c界线Ⅲ大致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吻合。
[问题探究]1.对比教材P10图1-2-3,图1-2-4,探究下面问题。
探究1 日本和英国气候差异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提示: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明显的季风气候。
其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终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影响,并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了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探究2 在农业生产上,为什么日本以种植业为主,而英国以畜牧业为主?提示:日本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而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
g2dl04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二课时)
课题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边界和区域差异。
过程与方法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表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整体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学习,形成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认识,并学会用这种认识去全面分析事物的方法。
※【问题导学】三.我国的区域差异1.形成我国三大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和两大要素。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吻合,大致以山脉、山脉、阿尔金山和山脉为界。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交流展示】1.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外流区的界线一致吗?是怎样划分的?2.秦岭----淮河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分界线,你能说出哪些界线都从此经过吗?※【迁移应用】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是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柴达木盆地D.东北平原※【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据此回答1---3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2.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3.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原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二、综合题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区域C为区,D为区。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湘教版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览高中地理教学计划(全年组)更新时间:2008-03-28 16:34:40论坛转帖地理教学计划一、三年大计划年级学期教学内容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高中《地理》选修1,《中国地理》1、2两册。
第1单元 第2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件
青藏高寒区
东 部 季 风 南方 区
秦岭—淮河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结合材料,填写 教材P15表格)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地形
自 然 气候 环 境
生物
海拔较低,以平 原、丘陵、高原 为主
季风气候,夏季 普遍高温多雨
海拔较高,以高原、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 盆地为主 高山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 降水稀少,气候干 较低 燥
° °
华 北 黄土高原 平 原 秦岭 阴山
40 N
30 N
°
四川盆地
南岭
20 N
°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
1.我国三大自然区名称、划分依据及界线 自主学习:阅读P14文字及图识记以上内容
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横断山 (3000米等高线)
大兴安岭—长城 (400㎜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方
很少 很少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 湿润的季风气候 部 季 风 区 植被:森林为主 土壤: 森林下发育
的土壤
水文: 外流河 西高东低 海拔较低 平原广阔
河流自西向东 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平原耕地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西 北 干 旱 半 干 旱 区 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荒漠、草原 耐旱动植物 多内流河、湖 温 带( 大干 陆旱 性) 气 候
A:英国的产业结构(2000年) 日本的产业结构(2000年)
合作探究一: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 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发达 的工农业国家吗?
农业的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不占重要地 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说明 都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 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日本和英国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 经济中不占重要的地位,许的农产品需要进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地区》导学案秀全中学高二地理杨珊一、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相关图表概括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区域认知)2、能够用地理的学科视角观察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发现地理问题并探索问题;(地理实践力)3、能够根据区域特点以及实际的人类活动要求,选取正确的地理工具;(地理实践力)4、能够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①从不同角度分析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②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③正确评价不同空间尺度的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5、能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南极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该类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后果,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二、学习重难点能够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①从不同角度分析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②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③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三、主干旧知回顾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海陆分布、海陆位置、海拔、地形、地表覆盖物、洋流等)南极洲是人类发现的最后一个大洲,被称为第七大洲。
南极大陆是世界尽头,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单的大陆,是唯一没有人类居住的原生大陆。
【主题一】南极之旅一一南极印象想要来一场伟大的旅行吗?一场不可思议的伟大旅程,一生一次的南极点极致之旅!走吧,去南极!F 图是某高端旅游公司的南极旅游广告文案。
读图,找出图中的地理信息点, 并说明该信息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实artl目的ifc8 昌KUQ 肽 专 IS 」 (fUCKHISMM【南扱点,帝企翹】远证繭极点,探访帝企躍领地,入住whicE 训ay 皇华豆荚屋+三底南讳9b旅游天数:16出发城市:北京 上海 香港 广州 成都 西安 途径地区:南非 南极点出发时间:2019-11-22 ; 2019-12-07电特色介给•世界上最南的地方却找不着南,这里你说时间是几点就是几点。
在这里,你可以午夜晒太阳。
全球70%勺淡水冻结在此,却又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
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商业航班、没有手机信号、没有 WIFI ,这里是全世界最冷,风最大,最遥远,最荒凉的地方,这里是人类最后的净土。
图1某旅游公司南极旅游线路广告文案问题探究:1.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请分析南极洲气温极低的原因。
( 10分)2.为什么南极洲会比同是极地地区的北极地区更为寒冷? ( 8分)i 588000啊虑示小结: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冰雪【主题二】南极之旅一一南极科考站参观阿蒙森一斯科特科考站,向伟大的先驱们致敬。
泰山站是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内陆2621米的冰盖上,该区域年降水量约55毫米,年平均温度-36.6 C,多暴风雪。
2019年第35次南极科考期间,完成了泰山站二期配套工程建设,创造性地采用雪下建筑形式。
左图为一期主体建筑,右图为二期雪下建筑。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A. 水汽遇到地形抬升降雪B.大风刮起地表积雪2.泰山站一期建筑架空、二期建筑建在雪下的共同目的是A. 减小风阻,防止积雪掩埋B.利于建筑内保温C.保护生态,减少地表破坏D.减少紫外线辐射3•与一期相比,二期工程建筑需特别注重A. 保温性B.稳固性C.防渗水D.材料轻地理实践力课后小测试:请为这趟南极之旅准备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海扌发风力—•'降水C.水汽遇冷风凝结成雪D.极昼对流形成降雪1•泰山站多暴风雪的原因为:【主题三】南极之旅一一南极的保护与利用致游客:除了足迹什么也别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
在环绕南极洲的宽阔海域中,生存着一种数量极为可观的生物——磷虾,磷虾是人类目前在南极地区可以适量开发的少数资源之一。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极磷虾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其营养价值极高。
磷虾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海域的浮游动物,以南极浮冰底部的微小藻类为食。
磷虾的成体适宜在较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如果温度大于1.80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
磷虾的繁殖能力超强,每只雌虾能够产卵1 1 0 0 0多个,幼虫成活率高。
材料二据估计,南极洲海域磷虾资源的蕴藏量有6--10亿吨,在南极洲海域食物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海豹、鲸和企鹅的食物。
近几年来,磷虾每年的捕捞量约为5千万吨, 约等于全世界的捕鱼量。
材料三经历8年艰辛努力,我国终于跻身南极磷虾渔业国第二梯队。
近日,我国唯一一艘专业磷虾捕捞加工船运载近千吨南极磷虾抵达大连湾辽渔码头,随后该批磷虾会被发往全国各地。
1.试分析南极海域盛产磷虾的主要原因。
(8分)2.有人建议我国应该加大对南极磷虾的捕捞规模,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 6 分)[小结:南极地区的保护与利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丿A. ① B .② C.③ D .④3 .一艘考察船从长城站出发,顺西风漂流环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B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下图为南极洲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极圈),磁点、冰点、极点和冰盖最高点是南极洲上的 四个特殊地点。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下列关于南极洲四个特殊地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极点风力最大 B. 冰盖最咼点气温最低 C. 冰点海拔最高 D .磁点无极昼现象5.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 ,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 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
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 . 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 的风力地貌。
下图中左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左上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右图 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读南极半岛附近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高原大陆”之称 B. 矿产资源贫乏 C. 平均气温高于北冰洋 2 .图中四处箭头,能够正确表示巩固练习P 地主导风向的是( )C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A .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B .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C .鼓励人们去南极旅游观光D. 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采) .心:i..:i-120° 150° 180* 150* 120*6 •关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的描述,正确的是()A. 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大,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小B. 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小,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大C. 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D .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7 •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①冰川侵蚀了风力地貌②风力变率大③地表碎屑物少④地表被积雪覆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地区等高线图,这里冰川广布,山上的冰川沿陡崖流落,形成壮观的“冰瀑”,但图中的“无雪干谷”全年都不下雪,也没有冰川分布,只有裸露的岩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STnT? ITTT朋匸^ * M* 克山8 •导致 无雪干谷”全年都不下雪的原因可能有:①离岸风强劲,上升气流弱;②极地高压控 制,气流下沉:③沿海寒流经过,降温降湿;④山谷地形封闭,空气干燥A .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9 •某考察队在考察图示地区时,在日志中写道 行进在宽阔的雪谷中,旁边矗立着近千米的 冰瀑,真有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该考察队日志描述的地点是图中的A .① B.② C .③ D .④10 .某日,科考队员在甲山顶欣赏到乙山顶处的日出日落现象,该日最接近A . 5 月 9 日B . 6 月 22 日C . 11 月 11 日D . 12 月 22 日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10时47分,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69° 59.9'S , 94° 04.2'W )位置与冰山碰撞,致使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
经检修后考察船驶向距事发 地最近的我国南极科考站。
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与冰山碰撞时A.属于19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5/8B. 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上的国旗飘向西南方C. 该日长城站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 .太阳辐射反射量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 少 12. 检修后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的航行方向为A .自西北向东南B .自东南向西北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主要生活在 50 ° S 以南、比较寒冷的环南极海域,产卵月份多为I 〜3月。
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是许多经济鱼类、海豹、须鲸的重要食物 来源,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
有研究表明,尽管人类对南极开发力度加大,但南极磷虾种群 数量不减反增。
据此完成 13-15题。
13. 日前,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是:A •价值不高B.生态压力C •成本过高 D.资源有限14. 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南极磷虾繁殖B.人类捕杀极地生物使其天敌减少C.海冰融化拓宽了南极磷虾生存空间D.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增多15. 南极磷虾产卵期A.极点太阳高度不变B.极地高压势力增强C.极昼区内日出东南D.南极极昼范围缩小C .自西南向东北D .自东北向西南90°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难言岛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选址地,建成后,该科考站将以极地冰盖和高纬度海洋研究为主。
难言岛位于罗斯海西岸(图)。
罗斯海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其中多数物种适应了这里寒冷的环境,罗斯海被称为地球上变化最小的海洋生态系统。
难言岛西侧为横贯南极山脉,常年盛行6—7级的偏西风,尤以超强、超干冷风著称,地面碎石遍布。
•潇穢点(1)说明罗斯海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因。
(2 )分析难言岛地面多碎石裸露的原因。
(3)分析难言岛多大风的原因。
《南极地区》巩固练习参考答案1-5 DDADB 6-10 BDDBC 11-15 ACCBD16. (1)气候寒冷单一,生物演变速度慢;极地气候常年严寒且稳定,生物习性与气候相适应,生存条件稳定;位置偏僻,受人类过度捕捞和船舶运输影响小。
(2)气候干冷,植被发育差;冰川侵蚀,基岩裸露;气温低,受冰川冻融作用,岩石风化严重,形成碎石。
(3)靠近南极极地高压,气压梯度较大;气流经过横贯南极山脉的缺口峡谷处,狭管效应增强风力;西风吹向难言岛的过程中地势降低,气流下沉,风速增强;地面多为冰川覆盖,摩擦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