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阅读教学三步曲

阅读教学三步曲

阅读教学三步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依据这一理念,我经过十五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阅读教学应奏好三步曲:即感知语言信息——理解语言内涵——培养独特感悟。

该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前奏曲:感知语言信息,激发阅读兴趣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获取课文信息,教师适当布置预习。

叶圣陶曾说过:“预习实际是教师把小学生领入读书殿堂,进入课文境界,开始阅读实践的第一步。

”要使学生进入读书殿堂,必须做好预习的发动和指导工作,一般可按“查——定——找——释——分——结——疑”七步引导学生预习,具体来说,就是:查:查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

必要时,由教师简介。

定:依据思想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文特点、课前预习提示、课后思考与练习五方面定学习目标。

找:找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用红笔标出,并设法记忆。

释: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生字词语及重点词语,并注意巩固。

分:理清作者思路,按一定的顺序分段、定段意。

结:归结课文主要内容,粗略了解写作目的及写作特点。

疑:列出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经过这样的预习,达到生生间交流、师生间交流,在民主、和谐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学习知识,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阅读兴趣陡增,对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地熟悉,也加深了对课文信息的吸收。

教师通过检查,获取学生预习信息,再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及教学的空白点,改进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的内涵铺下坚实的基础。

主题曲:理解语言内涵,发展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对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弄清楚。

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每组课文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予以理解,就读懂一篇课文而言,应让学生理解如下内容:分析题目,了解题目与内容的联系,了解全文大意。

三段九步语文高中教案

三段九步语文高中教案

三段九步语文高中教案
引入新课
第一步:激发兴趣
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例如,如果新课是一篇古诗,教师可以讲述与诗歌背景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播放一
段古风音乐,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第二步:提出问题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后,教师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问题应该与
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三步:预习检查
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
铺垫。

主体探究
第四步: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

教师在此阶段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第五步: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文本的深层含义。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

第六步:师生互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补充。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
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总结提升
第七步:知识梳理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第八步:能力提升
通过练习题或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写作、鉴赏等。

第九步: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又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用三步读书法指导文学作品的学习

用三步读书法指导文学作品的学习

用三步读书法指导文学作品的学习作者:虞国荣来源:《文学教育》 2011年第20期内容摘要: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

这是梁启超总结的一个读书法。

梁启超的9个子女皆才俊,“一门三院士”。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缺乏应有的自学能力,势必会越来越影响学习效果。

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加强指导,以促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语文学习,逐步增强自学能力。

三步读书法对初一学生提高自学文学作品能力很有现实意义。

笔者将三步读书法归纳为三个问题,通俗地称为“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出发点,寓学法指导于教学实践之中,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使之有持续的自学热情与兴趣。

关键词:三步读书法自学能力初中文学作品学习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

鸟瞰即精略了解大概,明确重点;解剖即将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解剖,疑难处细研究,有所得则记忆之;会通即上下左右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而后已。

这是梁启超总结的一个读书法。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撰写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等许多重要著作和大量文章,其中不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所遗《饮冰室合集》,计一百四十八卷,一千余万字。

梁启超的9个子女中,长子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次子梁思永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最小的儿子梁思礼,是火箭专家、当代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带头人,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梁启超的9个子女皆才俊,“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这离不开梁启超“家学”的浓厚底蕴及对儿女的成功教育,探讨其中的成因,梁启超总结出的三步读书法功不可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不像在小学的自然升班,而是有着明显的跳跃性。

高中学段小说有效阅读三步曲

高中学段小说有效阅读三步曲

高中学段小说有效阅读三步曲作者:韩玉真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06期通常在高中学段,学生在阅读小说时,不会主动去了解小说的背景,对故事情节不会梳理,分析人物形象不会根据人物描写方法进行。

同时,对小说主题的分析也较为欠缺。

为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需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相应教学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说教学效率。

一、了解背景,初读理清脉络无论是小说的主题、人物性格特点和背景都有着莫大的关系,以《边城》(节选)为例,《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而这是通过生活在湘西的人来表现的,故而在读该文前,对湘西作了解。

湘西犹如桃花源,作者为何会给我们描绘出那么美的一个桃花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难发现,当时虽然社会动荡不安,但也趋于和平,文人大多在思考者人性的本质,也正是基于此,沈从文创作了《边城》。

了解了这一点,在探究人物形象时,才能更好地体会其身上的“美”与“爱”。

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时,在阅读作品之前,要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的简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落实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导学案的方式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对小说阅读中的导学任务,一般可设置以下内容,一是小说的成书背景;二是作者简介;三是要通过初读而理清作品的结构。

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通过对背景了解后,要引导学生按照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出结构。

在该环节中,要根据时间线索和人物关系、情节进行梳理,如“十一月”,“琼珊病倒”,“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如此,结构清楚了,人物关系明确了,再读小说,对人物形象及主题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阅读中,若情节、人物、主题等都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告诉学生,学生虽然能了解,但难以获得深刻体会。

新课標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倡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获得体验。

阅读教学三步曲

阅读教学三步曲

语文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方面也要使学生得到发展;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如何进行阅读创新教学以培养新型人才,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在此,我把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归结为阅读教学“三步走”。

一、备课求异是阅读创新教学的基石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而备课求异是阅读教学创新的基础,语文教师把握住了这一关,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不难实现了。

第一,入课要悬。

导入课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导入课文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悬念,以便激发其求知欲。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并感受到语文课的无穷趣味和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也就会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课堂气氛就活跃。

学生不仅与老师相互融洽,配合,而且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阅读活动。

第二,手段要新。

备课特别要注意设计运用多种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目标的落实以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手段老化,千篇一律的一本书,一支笔,学生就会觉得单调乏味,失去信心和兴趣。

录音磁带,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多媒体的使用,适时的插入音乐故事,谜语,歇后语,绘画以及竞技活动等,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效果自然会好。

第三,导入得法。

学生是主体,老师为主导。

如何导?这是教师备课的重点,也是备课中的难点。

有的教师也认真备了课,但备课时总是预设种种问题,并设有一个“标准答案”,然后在施教过程中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往里钻,钻进去了,正合“吾”意,过关了。

钻不进去,或嗤之以鼻,或大发雷霆,或冷言嘲讽,此种备课实际上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备课时必须绞尽脑汁地去思考,去领悟文章的真谛,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出多种引导方法。

学生的能力,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引导要有层次性,既要兼顾全体,又不要忘了个别,只有这样,所有学生的素质才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四,结构要巧。

阅读教学探究式学习三步曲

阅读教学探究式学习三步曲

阅读教学探究式学习三步曲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所以,学生的“自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

那么该如何利用我们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一般规律,我们把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指一篇课文的教学,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教学)分成设疑、解答、测试三个基本步骤,为阅读教学设计了“自我质疑──自我解答──自我测试”的“三自”教学法。

“三自”教学法每一个步骤的实施和完成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既以发挥、利用其自学能力为依靠,又以发展、强化其自学能力为目的。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也同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给学生自学“入门”介绍必要的知识,对每一个步骤中的自学活动作精心的组织和切实的指导,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自我质疑自我质疑的基础是发现问题。

要质疑,首先必须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质疑又从何谈起?发现问题,表明学生的思维已进入了课文内容的深层。

至于通过阅读、钻研,吸收大量的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知识信息,则自不待言。

一般的教法都要在课堂上讨论解决一系列课文中的问题,但问题(特别是重点讨论的问题)的提出大多不是由学生完成,而是为教师所包办。

教师提出的问题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很可能是学生不需要提出的问题,而要提出的问题却未提出。

更为不利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机会被“剥夺”了,课后又很难得到补偿。

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受到抑制。

久而久之,便养成“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的习惯。

如果相反,一开始便让学生努力探索,发现问题,形成整个学习活动中的良好开端,这就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保持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让学生自我质疑,就是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入手,尽可能彻底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着意培养他们独立寻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三步法”-最新年文档

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三步法”-最新年文档

引领学生深度阅读“三步法”《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对文学作品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产物,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体验式阅读教学能让学生把知识对象化,获得知识,实现文本阅读的原始呈现。

重视体验阅读,为深度阅读提供良好的阅读基础。

一、重视体验阅读是夯实深度阅读的基础文学作品的形式多样性,要求教师在不同作品类型的教学中抓文本细节,灵活运用阅读方式。

1.诗词类重诵读促体悟。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生通过诵读,不仅能品味作品的文辞美、音韵美,而且能感受文本的色彩美、情韵美。

以苏轼《念奴娇?q赤壁怀古》为例。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

假借“人道是”引出所咏之人,用“乱、穿、惊、拍、卷”等勾画出古战场的险要与雄奇,为下阕追怀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环境气氛。

学生通过大声诵读,产生情感共鸣,远胜于教师用繁琐的语言讲解。

如果只是让学生诵读还是不够的,诗歌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含蓄,教师要以文本为平台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

下阕中苏轼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哀痛。

面对无奈的现实,苏轼并没有消沉,用“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自己寄情于山水,在失意中追求快意的人生态度。

苏轼这种情感释放要通过深度阅读理解,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细读法,揣测诗人的心境,根据常见意象的象征含义和字面信息探寻诗句深层的含义。

2.小说戏剧类作品重人物促思考。

小说、戏剧中人物形象刻画是否典型,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教师要始终把人物赏析放在重要地位。

不仅要关注人物的举止言行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更要将人物放在社会大背景中深度思考,使人物形象更完整。

以鲁迅《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形象赏析为例。

作者用鲁四老爷两次对雇用祥林嫂的“皱眉”,表明他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又用两次“可恶”和“然而”表明鲁四老爷的反感与毫无同情心。

课外阅读三步法的实践

课外阅读三步法的实践

摘 要教会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三步法”(感性阅读、知性阅读、理性阅读)阅读课外书籍,能大大提高阅读的数量、质量,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一听即懂、出口成章、落笔生辉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课外;阅读;三步法;探索当前,为了追求语文考试获得高分,人们普遍重视课内语文课本的教学,这本无可非议。

但是,轻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语文知识面狭窄、缺乏语文学习兴趣,便成为普遍现象。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第一步,感性阅读感性阅读,即顺着学生的感觉和爱好,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实现量的积累。

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

现代教育家魏书生在一次报告中讲到:在我童年时代,每到晚上,识文断字的魏家老少都要各取所需的随意阅读,对尚不能读书的弟妹们,母亲总是栩栩如生地把书上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在这个崇尚阅读、崇尚学习的家庭里,阅读兴趣像颗种子一样在魏书生心灵里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我为激发自己幼小孩子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孩子接触文字。

其次,正确的课堂指导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核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从思想到思路,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构到素材。

要尽量读懂文章的“六要素”:标题、结构、选材、逻辑、语法、标点。

我把文章比着作者塑造的一个人。

标题犹如人的脸蛋,是别人关注的首选要素。

阅读文章必须首先读懂标题,因为它直接或间接表达了作者的立意或文章的中心思想。

结构,即文章各部分素材的架构,它构建了文章的框架,它犹如人的骨架,决定着这个人的个子的高矮。

选材,即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思想而运用了哪些典型素材,它犹如人的肌肉,决定这个人是胖、是瘦或恰到好处。

阅读教学三大步

阅读教学三大步

阅读教学三大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方法。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可使学生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但是,阅读教学应该注意层次,由易到難,循序渐进。

一、初读初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正确是阅读教学在朗读方面最低层次的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底线,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强,识字任务又重,教师在朗读指导方面的重中之重是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把课文读正确。

读正确的指标有:读准每个字(生字、多音字、轻声字、儿化音、变调字等)的字音;不读地方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重复字句。

初读时还可以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精读抓重点句段,读流利,深刻领会课文内容,读流利是学生会准确理解内容的前提。

当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将课文读正确后,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或面面俱到去分析课文,而是要抓重点,将学生的的精力转移到重点句段上来,给学生设个台阶,引导学生去体会重点词句段在表情达意上的关键作用,点拨学生通过重点句段的流利朗读,去深刻领会课文内容。

如在三年级上册《掌声》一课中,在将课文读正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第三自然段,可让学生去思考:这两次掌声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好重点句段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正确地体现英子从自卑到自信的前后变化,从而让学生深刻地领会课文内容。

三、品读创设情景,读出感情,体悟思想感情。

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使学生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地读出情、读出神,教师的朗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时教师切忌简单、机械地要求学生读出怎样的感情,用什么语气读等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品读课文不能将品与练混为一体。

阅读教学三步法

阅读教学三步法

雏议阅读教学的几个步骤兴仁县第五中学:安静知识靠阅读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现代文阅读已成为中学语文学习的核心。

因此,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文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在诸多语文能力中,阅读被放在首位。

阅读是理解和积累,是借鉴和吸收,是表达的基础。

实践证明,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就很难具备较好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认为,阅读教学可分为三步走。

在平常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中,我也是这样做的。

一、认知朗读学习生字新词,解决阅读障碍,这是阅读的第一步。

这一步也算是预习。

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学生可能做得到,做得好,一些学生就难说了。

教师要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

这一步主要是通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音”是读音,“形”是写法,“义”是意思和用法。

做好这一步,要结合文下注释,要利用好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更要有合作的意识。

二、感知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是阅读的第二步。

读记叙文,要掌握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特别要理解作者通过什么事件表达什么思想;读议论文,要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特别要找出论点,这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是文章主要内容之所在;读说明文,要掌握说明对象、特点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点;读小说,要把握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下来。

给课文分段是方法,不是目的,它是为分析课文服务的。

对一篇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读后要一定的了解。

例如《斑羚飞渡》一文,在认知朗读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不一定要全篇通读),就应该了解文章写了这么一件事:一群斑羚被狩猎队所追杀,被逼到戛洛山上的伤心崖上,但后来,斑羚羊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

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层次)为:飞渡前——飞渡时——飞渡后。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情缘”三步曲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情缘”三步曲
5 用媒 体 . 深 体 验 . 运 加
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相伴 而产生的教育技术在教学 中
的运用 , 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 , 加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方 增
式 、 , 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 方法 提高 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 的 教育教学模式和人们 的思想观念 , 推动并促进 了教育教学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多媒体是 沟通教师与学生 , 传输
学 生 受 到美 的熏 陶 和感 染 。
段内容 改写成诗歌形式先示 范着读 ,让学生受到感染 , 然
地学习 , 做到“ 并 学有 所 乐 ” 达 到 “ 有 所 获 ” 在 语 文 阅读 , 学 。
演后 , 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原来枯燥乏味的文言
文也变得如此有趣 , 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被 激发 , 学起来就 事半功倍了。
4对 比 生 活 . 验 反 差 . 体
教学 中, 教师应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 引起他们对 语文 阅读 的兴趣 , 而使他们 由衷地喜欢语 文 , 从 主动地学
的注意 ; 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 ; 像序幕 预示 着后
面的高潮和结局 。在语文 阅读教学 中, 要让学生 以一个探 索者 、 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 , 必须 巧妙 就 地利用导语 , 设置悬念 , 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 伟大 的悲剧》 一文 , 笔者是 这样导入 的:1 1 “93 年底 , 挪威探 险家阿蒙 森和英 国探 险家斯科特 , 在南极展 开 了一场 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 , 结果怎么样 呢? ” 学生 的头脑 中形成悬念 , 好奇心被唤起 , 于是学 习热情高
例如 ,你一定会听见的》 《 一课 , 笔者用非常可爱 的《 把 耳朵叫醒》 的音乐导人 , 然后在朗读前三节 时配上 与之相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三步走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三步走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三步走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学生难以征服的“拦路虎”,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高考命题的“客观性”的特点,在认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以多选题为切入口,通过教会学生抓住题干,锁定段落,分析句子等具体手段,提高学生做题的技巧,不失为一种简捷而科学的方法。

下面就从三个步骤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阅读三步法

阅读三步法

原创】阅读三步法阅读三步法等待了十年!不,应该说实验了十年。

——题记今天我的这节课,采用的是小组合作交流方式。

教室里的学生座位采用了分组的方式,打破了以往的纵横分组。

每个小组的内部,采取层次结合、互助合作的模式来搭配。

这为我的这节课提供了外在的条件。

1黟县中学近阶段以来正在推行了课堂教学改革。

寻求高效的课堂,是这些年来探索的难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外面世界的新鲜而实效的教学模式,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影响。

历来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是单方面的,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课堂教学与教育管理,都是从一而终,没有实践效果。

而今,学校在2011 版的新一轮课标的推行之时,提出全方位的改革,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教学,而且从班级的管理入手,带动教学的全方位进行改革。

教室里的摆设发生变化,这也是以往所没有的自觉行为。

在公开课之前,我与班主任商量。

把后面的黑板的表格标注清楚,做好各小组的组长与组员的配合。

课前,我把讲台拖向黑板(紧靠墙壁),让出了讲台空间,这在于表明教室里没有讲台。

我觉得小组的合作,就是打破常规,把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没有了讲台,教师必须与学生贴近,必须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就在身边,探知未知有了保障。

而且学生面对面的坐着,突破了限制交流的可能,合作产生了存在的可能。

2时间定格在2014 年6 月19 日,七年级(2)班的教室。

下午课二,我走进教室。

王鑫楠同学看看我,和往常一样,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是学生的时间。

她要给每位同学带来一首诗是《回答》(北岛),看得出来,她有些紧张,她一直低着头在读这首诗。

毕竟后面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

掌声响起来,王鑫楠同学完成了这首诗。

这时她的对角,教室的后门口,站起了程琛同学。

“今天我读的这首诗是戴望舒的《雨巷》。

”此时,我无法去记忆他在读什么,我在梳理今天的流程。

对于小组合作的交流课,我也只是在摸索起步。

看了那么多的录像,外出的交流学习,也还是一知半解。

我必须为小组合作交流建立我的模式,照搬会导致僵化,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王荣生三步式阅读教学设计

王荣生三步式阅读教学设计

未来发展展望
局限:对教师要求高,需要 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
展望:随着教育改革深入,三 步式阅读教学将得到更广泛的
应用
优势:注重学生主体性,提 高学生阅读能力
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现代教 育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
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阅读教学模 式:以教师为中 心,注重讲解和 传授知识,忽视 学生的主动性和
王荣生三步式阅读教学设 计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王荣生三步式阅读教学设计的理论背景 王荣生三步式阅读教学的实施步骤 王荣生三步式阅读教学的实践应用 王荣生三步式阅读教学的优势与局限 王荣生三步式阅读教学与其他阅读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王荣生三步式阅读教学的提出
背景:针对传统阅 读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提出三 步式阅读教学设计
核心理念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三步式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旨在明确阅读教学的 方向和重点。
教学目标应依据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和课程要求进行制定,确保具体、明确、可 操作。
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和兴趣 爱好等因素,以增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 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实施教学: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 思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小组讨 论、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拓展与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 生进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 文素养。
课堂实践:教师可结合教材和学情,灵活运用三步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课堂建模三步法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课堂建模三步法

新课程新教材新教育 上旬刊20新教育 上旬刊 2023•08 总第575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提出:学生在必修阶段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分别要完成“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也就是在高一高二的课时内学生要完成约43万字的必修上、下教材,近60万字的选择性必修上、中、下三本教材,共计约103万字的阅读任务。

而约7.2万字的《乡土中国》和约73.1万字《红楼梦》和没有明确内容要求的117万字的阅读任务,这些都要由学生课外的独立、自主阅读来完成。

面对至少200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学生是否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怎么才能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课堂内的阅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引领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学生独立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其实都是针对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

要对学生深度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就要把“深度阅读法”的讲授纳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深度阅读”是针对语文阅读学习中“浅层阅读”提出来的一个相对概念,指向较高认知水平的阅读基础。

教师通过课上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来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学习到的阅读方法来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在没有老师指导的自主阅读中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逐渐成长为具备深度阅读学习能力的人。

要达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深度阅读境界,就要让课内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开拓深度阅读视野。

那么“深度阅读”概念的要义是什么呢?从阅读者的体验角度来说,深度阅读者要能独立提取出文本最主要的有效信息,获得自我思维的训练、认知的成长、情感的体悟和独特的个人体验;从阅读的意义角度来说,“深度阅读”是主动的、为了追求理解力得到提升的阅读,是相对于为了娱乐的浅阅读和为获得资讯的基础阅读而言的。

而要构建高中语文深度阅读课堂,就要以提出“让学生成为第一读者,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阅读的主阵地”的课堂主张为前提,用“披题入文—披题入境—披题入意—披题入理”的阅读法搭建深度阅读的思维支架,构建“检视阅读法—‘披题入文’法—任务驱动法”逐层深入的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把教师阅读的教法转变为学生阅读的学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是指导读引领、文本感知和文本认知三个关键步骤。

首先通过导读引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景和主题,然后进行文本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最后进行文本认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意图。

这三部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三部曲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文本,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导读引领,文本感知,文本认知,重要性,总结1. 引言1.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分为导读引领、文本感知和文本认知三个阶段,通过有序的步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三部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老师首先进行导读引领,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主题和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接着进行文本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最后进行文本认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通过“三部曲”教学法,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有助于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部曲”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 正文2.1 三部曲的概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部曲”是指通过导读引领、文本感知和文本认知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这一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高中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品读能力的关键阶段,而文本阅读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品味文学作品。

为此,我们提出了“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文本阅读,并提升其文学素养。

“品——甄析体”高中语文文本阅读三步法分为三个步骤,即品读、甄别、体会。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第一步:品读品读是文本阅读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

品读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包括对文章的结构、语言、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体味。

学生在进行品读时应首先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整个故事的脉络和大致的内容。

要重点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包括修辞手法、意象、节奏等,这些都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要抓住文学作品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寓意是什么。

通过品读,学生可以对文学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和分析打下基础。

第二步:甄别甄别是文本阅读的关键一步,指的是对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和细节进行筛选和归纳,从而找出作者传达的主题、情感和思想。

在进行甄别时,学生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理解,将其中的关键内容和细节挖掘出来。

要将文学作品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分别分析每个部分的内容和意义。

要关注作品中的重要细节,包括对话、描写、事件等,从中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要归纳整个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深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通过甄别,学生可以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作者心灵之旅。

第三步:体会体会是文本阅读的终极目标,指的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品读和甄别,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其中的内在意义和情感。

在进行体会时,学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文学作品进行交融,感受和领会其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可以借鉴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进行对比和共鸣。

刍议三步法语文阅读教学

刍议三步法语文阅读教学

教 学 研 究39 都市家教刍议三步法语文阅读教学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学区 路彩霞【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的教学核心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并能加以迁移运用──简单说,就是获得语言表达的方法和艺术。

【关键词】知意;能言;得法;阅读教学;核心价值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停留在理解与分析内容的层面上,满足于获取文本的意义,忽略了对文本语言的获取。

学习一篇课文,相当于了解了一个故事(或明白一个道理,或知道一处景物),只记得文中的人或事物,未曾留意形成文章的语言材料,是典型的“知意忘言”。

这种“不知意,不能言”的残毒一直谋害和戕害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最终导致学习“不得法”,成效甚微。

对此我们要再次重申“语文教学应然的核心价值取向”──既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知意(文本内容),又要关注怎样写的──能言(话语形式),更要突破表达瓶颈──得法(学会表达),做到“知意不忘言”,让语文教学回归“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言语表达为重点,理解和表达并重”的学科本真上来,在教学中落实知意,实现能言,走向得法。

一、阅读教学的重点──“知意”“意”,是指文本的言语内容。

阅读教学中的“得意”,是指读懂了文本写了什么,也就是理解词、句、段、篇的内容。

把“得意”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没有问题──倘若学生连文本写了什么,对文本的词、句、段、篇都不能理解,怎么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片段:《月光曲》师:盲姑娘怎么知道这个人就是贝多芬?请你们从这段话中找找答案。

(生交流感悟。

学生抓住“入了神”“多纯熟”“多深”“您,您”等词语感受到了盲姑娘的“激动”,同时断定这个人就是贝多芬。

师指导读出这份激动。

)师:面对如此激动的盲姑娘,此时贝多芬的内心一定也很激动!大家想这是为什么?谁能读懂此时的贝多芬的心?生:因为他完成了盲姑娘的心愿。

生:因为盲姑娘喜欢他的音乐。

生:因为盲姑娘听懂了他的音乐。

高中语文“三步分层”阅读教学法

高中语文“三步分层”阅读教学法

高中语文“三步分层”阅读教学法高中语文“三步分层”阅读教学法语文教学如果只禁锢在教科书上,只注重知识传授,语文就成了一汪死水,既不能张显它的活力,也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但让学生收获甚微,更会让学生厌倦语文学习,远离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建议我们教学中“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把教科书看成是沧海中的浪花一朵、空中的星星一颗。

以此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遨游语文的海洋,飞翔语文的星空。

在这一理念的促使下,我形成了自己的“三步分层〞阅读教学法。

“三步分层〞阅读教学法,是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中提出的“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教材。

〞和教学建议〔二〕中提出的“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沟通课堂内外。

〞以及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排特点。

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长处,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步完善形成的.“三步分层〞阅读教学法,就是把每册教科书的每个单元看成以个个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再对单元内的课文分为三个层次:精读教材——略读教材——浏览教材。

〔“精读和略读〞是教科书规定的,“浏览〞是自己根据单元教材特点,开发的同类课外教材读物〕,每个层次肩负不同的责任义务:精读--教给阅读方法,激发兴趣;略读——实验阅读方法,培养兴趣;浏览——运用〔发展〕阅读方法,满足兴趣。

针对赋予的不同的责任,分别采用:“教读——辅读——自读〞三步教学法。

教读,就是借助课内“精读课文〞,教给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成为“略读〞的启发点〔诱发点〕〞;从学生的角度说,就是从中学到阅读方法,并产生想独立阅读此类文章的心理需要。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三步曲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三步曲

学科:小学语文论文题目: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三步曲语文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语文资料,获取语文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人就课前阅读、课堂阅读、课后阅读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是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

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

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其次,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

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

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

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再次,要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

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同学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步阅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不断对进行解构和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先
对作品成功进行自我的解构。

同时,因学生知识水平和经验稳定度有限,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强引导。

而课后拓展丰富学生的体验也是重要的。

一、提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就当前当前高中语文阅
读教学实践看,很多中曾高中学生除了课堂中读读文本外,课前很少
自主阅读文本,即使阅读了也只是合于而读,没有养成系统的预习习惯。

如此,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也就被架空,阅读运行效率自然不高。

以恰当的目标来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先对文本进行解构,然后再组织实施探究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注释内涵的理解
理解。

一般而言,在自主阅读阶段教师所提目标不应太高,而要结合文
本内容采取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在自主阅读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
解是首要的,其次是要把握住文本的特点。

如《故都的秋》的自主阅
读中,故都的秋天“清、静、悲凉”是重点,而作者是如何在作品中
表现出来的,这就需要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在画作这个过程中了解作
品的基本结构也就不可或缺。

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在初读时做到心中有数。

在自主阅读环节,为保证自主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采用导学案
形式来实施,可结合作品的散文诗背景、作者简介、文本基本内容、
结构、写作特点、关键句子等进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完成导学
案来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而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

学生阅读后
才完成导学案,教师要及时对导学案进行批阅,从中反馈学生存在的
环境问题,以便在课堂中会进行引导。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项目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译文课前自主阅读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借助问题这一主要包括互动方式来引导学生或进行对文本内
涵进行探究,在探究中促进学生大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如在教学《边城》时,教师将竹笛和古筝合奏的江南民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
背景音乐,用多媒体播放几幅湘西风景的画面,同时用画外音朗诵下
面这段话:“《边城》这块‘千古不磨的珠玉’……去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

”教师过渡:“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碰见合适的人,那么,翠翠和傩送种下情苗的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是怎样的一种爱情土壤?”通过问题来引入对边城剖析环境的探究,
从而促进家长对文本的学生理解。

其次,注重在探究中及时引导家长。

如在《祝福》中对鲁四老爷的系统分析,教师提出问题:“祥林嫂被
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引导学生讨论后及时总结鲁四老爷深入分析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寻人时也仍然是“踱”,从而可见他对曾谨
昌没有丝毫的同情。

在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家长教师要注重在学生
发表意见其后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学生形成共通点认识,也能对学
生的讨论给予充分肯定。

教学中尤其学术研究不能忽视了教师的讲授,不然课堂就容易走入自由散漫的极端。

三、课外拓展,丰富大学生的体验感受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明确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
不断地充实信念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语文是工具
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培训课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
阅读能力的培植,还要注重加强对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要结合阅读
课外,以丰富的课外实践公益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首先,要注重从作品驶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作品的再次
理解。

常用的方式有写博厄、人物分析、情节分析等。

以此种方式进
行拓展,教师其要求不宜过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生成功进行。

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可融入自己的理解而展开论述。

其次,学生要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小学生的体验。

如阅读《北方》《祖
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土》《离骚》等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
生积极开展“赛诗会”,让学生在尝试写诗中体会爱国之情,也可开
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朗诵活动,让学生咏叹爱国之情。

这样,学生
在读中感悟,课后体验,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通过目标来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深化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课外拓展丰
富家长学生的体验,构建三维一体的阅读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
的阅读效率,从而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明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D].成都:四川
师范大学,2007(9).
[2]王志强.新课程情境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3).
[3]张蓓蓓.苏教版高中语文研究课题课本的人文抽象化及其教学
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