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六篇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案设计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概念与内涵2. 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3. 服务人民的途径与方法4. 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策略5. 服务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与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优秀的服务人民的实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服务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服务,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策略。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快乐、一种责任,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服务人民的活动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概念、内涵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享真实的服务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服务人民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提出的建议。
3. 课后实践:了解学生课后参与服务人民的具体情况,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相关图片、文字、动画的课件,生动展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视频资源:准备一些关于服务人民的感人视频,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 活动道具:准备一些用于实践活动的小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服务过程中。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服务人民。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通用12篇)《为人民服务》篇1教学流程板块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那壮观的场景真让人荡气回肠啊!值得一看。
(播放阅兵式片断)2、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什么?——(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流传了一代又一代,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了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3、大家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它和我们以前的很多课文不太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由说)板块二:预习汇报,初读课文(一)初读课文,找重点句,提炼关键词。
1.这篇课文非常特别,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它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
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也是最后一篇,六年等一回啊!所以得好好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哦!第一次,所以有点儿难,但我相信大家能学好。
这篇课文很特别,还特别在它也是主席参加张思德同志追悼会的演讲辞。
(板书:演讲辞)(图片演示)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2.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都有要说的重点,要说的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
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3.现在我们读书,一起寻找每段的关键句,并提取关键词。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二)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找到了每一段的重点和要点,而且,还概括了几个关键词。
这样的概括和提炼很有意义,简单明了,对于主席来说,想到这几个关键词,他便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啦;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那些问题。
板块三:抓住重点段落,体会论证方法。
过渡: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万事大吉了吗?(不行,得展开说,就是说服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一起研究研究。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篇一】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剥削、追悼”等10个词语,学习“鼎”字的书写和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围绕观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运用。
4、抓住重点词,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
理解死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死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知道围绕观点从哪几方面写的。
学习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论证方法完成练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演讲词。
1944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依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请同学们有力而响亮地再读课题——为人民服务。
二、检查预习文中有些不太容易读准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剥削”等难读的词语。
2、指导“鼎”的笔顺。
“李鼎铭”的“鼎”是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鼎的图片或者放在宗庙作铭记功绩的礼器。
后来“鼎”字又引申出多种意义(出示ppt),学生组词。
这个字笔画较多,笔顺易错,仔细看老师怎么写。
师范写,生书空,写一个带“鼎”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同学们,既然这篇课文是演讲词,那么演讲是有目的的,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听众形成共识。
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课文,想想毛主席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里直接提出并解释了这个观点?引出第一自然段)1、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专题范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0篇_0
[专题范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0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在理解课文思想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资料。
2、如何感受主席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聚情感1、这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国庆6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盛况。
(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盛况)2、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上个世纪开始,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永恒不衰。
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3、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
那你们对张思德有哪些了解呢?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初识张思德二、了解体裁,掌握学习方法1、师导: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2、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个性?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呢?对,这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介绍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述,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明白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读后交流: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就应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4、了解议论文的学习方法那里要个性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为人民服务》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要求】1、自学本课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3、深入阅读理解,体会文章逐层展开论述的思路。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逐层论述的思路。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一、发谈话,引出课题你听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吗?对这句话你了解多少?(挖掘学生已知,自然引入,利于找准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习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含义。
2、再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体裁进一步认识:⑴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初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⑴交流收集到的议论文写作常识性材料,了解文章论述上的特点,通过读书,加深体会。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但读书活动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或简单重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读书的目的性,在读书中理解,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体验。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1、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2、填空,并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二、理清文章思路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敬先烈、珍惜和平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
(2)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先烈们的伟大事迹。
3.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启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启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
3. 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书写规范等。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他人着想,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 分享为人民服务的事例,让学生感受为人民服务的快乐。
3. 分析为什么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4. 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分组讨论“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事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3. 角色扮演法: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为人民服务的情景。
4. 小组合作法:完成团队任务,培养协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为人民服务的事例,讨论为什么我们要为人民服务。
3. 案例分析:分析如何为人民服务,讲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4.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为人民服务的情景,引导学生体验。
5. 小组合作:完成团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应用。
2. 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贡献,检验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拓展1. 邀请社区服务志愿者或慈善机构工作者来校分享经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方式。
2.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敬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和成长。
七、教学活动1. 举办“为人民服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服务经历和感悟。
2. 开展“为人民服务”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体会。
3. 组织“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公众场合的自信。
八、教学资源1. 收集关于为人民服务的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人的服务,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 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情感。
3. 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的行为。
3.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2. 准备讨论题目和讨论指南。
3. 准备实践指导材料。
教案剩余章节将在稍后提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兴趣。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介绍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行为。
4. 实践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服务,提供一些实践指导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意义的理解。
3. 学生行动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评估学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情况。
《为人民服务》教案(共五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如: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
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如: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学习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2.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2.难点
1.体会文章的逻辑严密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介绍张思德的事迹,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主阅读,解决生字词。
2.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3.精读课文
1.分析如何为人民服务。
2.学习论证方法。
4.总结拓展
1.总结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讨论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
5.布置作业
1.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
2.查找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人物事迹。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7篇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7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这篇文章出自毛泽东1944年的一次演讲,影响很深远。
教法上以朗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初步领会讲演稿的特点。
2.通过熟读背诵,领略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风格。
3.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历,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
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二)整体把握1.从演讲思路上切入:毛泽东那天讲话时手里没有讲稿,却思路严谨。
朗读课文,说说他讲话的主旨是什么,有哪几个要点,观点和材料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1)讲话主旨:为人民服务。
鲜明集中的主题(话题),是演讲成功的首要因素。
(2)找段落中心句:演讲稿的中心句多在每段开头,但又不绝对。
本文三、四两段首尾句都是中心句。
(3)明确文章思路:本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展开。
因前两者不证自明,故怎么办是重点。
文章围绕哀悼的话题,层层递进,构成了严谨的总分总结构。
严谨的结构是演讲成功的重要保证。
2.从人称代词上切入:本文的人称代词和指称人的名词用得较多也很有分寸。
如:我们(的队伍)、人民、张思德、李鼎铭、替法西斯卖力的(人)、别人、你、他、中国人民、他们、全民族、老百姓、村上的人。
称呼背后体现着作者的阶级分析思想、革命策略和党的方针政策,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策略。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体会不同词语背后的感情色彩。
3.从文本比较上切入:本文与《纪念白求恩》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相同点:①体裁都是议论文(演讲);②时间都在抗战时期;③都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④都是红色经典著作。
不同点:①时间背景;②对象;③场合;④听众;⑤方式;⑥开头结尾;⑦语言风格。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9篇)
为人民服务教案(精选9篇)为人民服务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五、作业:1、抄写字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话题探究:各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如何在学习中为人民服务”、“我们身边的人民英雄”等,展开深入讨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和表达能力,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复述。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论证过程和逻辑结构。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实质。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课文中所体现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懂得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享自己或他人为人民服务的经历,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6.总结与反思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采访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访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艰辛付出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经历。采访后,整理成一篇采访稿,字数不少于400字。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为人民服务》。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3. 课文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3)课文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深刻理解。
(2)如何将课文观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为人民服务》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3)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2. 学习效果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运用课文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和意义2. 服务人民的意识和态度3. 服务人民的技巧和方法4. 团队合作与协调5. 实践演练三、教学重点1. 理解人民服务的含义和意义2. 培养服务人民的意识和态度3. 掌握服务人民的技巧和方法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四、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3. 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服务人民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5.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准备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2. 实践场地:联系学校或社区,为学生提供实践服务的场地。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3.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提出服务方法和技巧。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提炼出关键的服务方法和技巧。
6.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7.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0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在理解课文思想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资料。
2、如何感受主席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聚情感1、这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国庆6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盛况。
(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盛况)2、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上个世纪开始,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永恒不衰。
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3、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
那你们对张思德有哪些了解呢?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初识张思德二、了解体裁,掌握学习方法1、师导: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2、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个性?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对,这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介绍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述,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明白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读后交流: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就应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4、了解议论文的学习方法那里要个性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
我此刻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状况,还想和大家一齐寻找每段的要点5、理清脉络,了解各段重点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2―4自然段的重点句和关键词板书:死的好处不怕批评团结互助6、小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指名回答三、了解观点,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贾平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3. 分析《为人民服务》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 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为人民服务》概述2. 《为人民服务》的分析与解读3. 《为人民服务》与社会责任三、教学过程:1. 了解《为人民服务》的作者贾平凹以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a. 分享贾平凹的简介: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
b. 介绍《为人民服务》的背景:讲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困境。
c. 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掌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a. 分析作品主要情节:介绍作品中党员干部方鸿渐在乡村任职的经历,以及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b. 呈现方鸿渐的人物形象:描述方鸿渐处事的态度、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以及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3. 分析《为人民服务》中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a. 引导讨论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
b. 分析《为人民服务》传递的主题:如人民利益至上、争创幸福生活。
c. 探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鼓励学生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4. 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情感。
a.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b.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c. 激发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兴趣和意愿,如社区志愿服务等。
四、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讲授法:结合文本分析,向学生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情节和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思考作品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
为人民服务课文教案
为人民服务课文教案【篇一:《为人民服务》教案】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司马迁、李鼎铭、鸿毛、兴旺、炊事员”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方面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2.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第二、三课时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例:农民伯伯种地是为人民服务;工人叔叔上班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人打扫街道是为人民服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也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2 为人民服务---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演讲的作者是谁?(毛泽东)它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作的一篇演讲?(它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作的一篇演讲)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而且知道联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来回答问题,很好。
学习就是要懂得利用文本,联系前后文来思考。
现在谁还能告诉老师:毛泽东主席在演讲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问题来讲的?(毛泽东主席在课文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4、过渡:毛泽东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在演讲中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生读课文,老师巡视)二、学习新课1、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课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b、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六篇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
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
2、认识写作背景,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
1、揭题2、简介人物张思德,1932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因大生产运动的需要,被派去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
3、简介背景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
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
二、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司马迁鸿毛李鼎铭鸿毛——鸿雁的毛。
愈事物微不足道。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所:处所、地方。
买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
追悼会——开沉痛的怀念死者的会。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检查预习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纠错。
2、说说毛主席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四、再读课文,抓住中心。
1、自读课文,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学习第一节3、自读第二节,思考:(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2)仔细读读,这几句话中哪句最重要,为什么?(3)指导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必有的人比(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4)归纳段意,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5)归纳学法,找中心句,归纳段意4、想想,还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等,英雄人物。
说说他们是怎样对待生死,对待困难,对待同志的。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
2、明确课文中心思想,能理解这个中心思想作者分几层来说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忆第二节的学法二、学习第三节1、运用第二节的学法自学第三节2、交流段意: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因为……所以……”“不管……都……”“只要……就……”“……就……”找到带有这些关联词语的句子,想想,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每句说的是什么?齐读这4个句子。
4、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举这个例子?理解: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社会背景:抗日战争中,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和封锁,抗日根据地面临着物资极端缺乏的困难。
陕北开门人士李鼎铭先生建议缩小机构,精简人员,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党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部队,机关变得更加更加精干,更有力量。
5、各自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四、学习第五节1、指名读2、齐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写了几层意思。
板书设计完全彻底死的意义——生死观为人民服务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团结、战斗寄托哀思,团结人民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联系实际谈体会,初步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背诵课文第三、四节。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反复朗读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13、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一共讲了几层意思?二、联系实际,谈体会1、联系张思德同志的生平,说说他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2、谈谈怎样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觉悟,打下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3、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作为小学生怎样力所能及地为人民服务?5、说说你周围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6、说说你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三、反复谈第三、四节,直至成诵。
1、回忆第三节,按“说理——举例——说理”把它分为三层;2、回忆第四节有哪三层,每层各讲了些什么。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背。
四、作业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我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2)()你说的对,我们()改正。
(3)()他是做过一些有意的工作,我们()要给他们送葬开追悼会。
2、修改病句。
(1)他出席了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短跑竞赛。
(2)六年级的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
(3)这本书我整整用了半天的时间才看完。
教学目标:1、学会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难点是如何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怎样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走进这篇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二、朗读课文,以读悟情1、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朗读的技巧。
2、小组内读,各小组可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形式,但是要求每一个人都参与进去,都有锻炼的机会。
3、指名读,检验评价。
三、小组讨论,自学质疑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最本篇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各小组将问题汇总。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在这句话中,“完全、彻底”两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怎样理解?司马迁是谁?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这个“目标”是什么?4、毛主席借追悼会发表演讲,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四、抓住问题,深入理解1、划分层次,理清脉络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①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②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③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④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⑤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划分层次时,也可以分成4层,把第四第五自然段合成一层: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在文章的第一段中提出本文的中心,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后面四个段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论述。
2、逐层分析,深入理解①这一层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请同学们划出表示中心的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启发同学回答“完全”与“彻底”不能去掉,这两个词语说明,革命队伍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②这一层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生命的价值,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本文引用的话选自《报任少卿书》。
③指出为人民服务就要正视缺点,改正错误。
请同学找出这里举了一个谁的例子来证明上述观点。
④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这部分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这篇作品写于1944年9月8日,当时抗日战争尚未结束,革命仍需艰苦奋斗,所以毛主席提出,为了全民族的解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不怕牺牲,要互相关心,搞好团结。
⑤这段是整个演讲词的总结语,再次号召人民要团结起来,抱成一个整体。
五、再读成诵,以情激qing让同学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给组内同学听。
第二课时设计意图: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了一些关于革命英雄的事迹,一定心有所感。
让学生课前准备,写一篇演讲稿或抒情散文,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写好演讲稿或抒情散文。
教学过程:请每一位学生都登台演讲或朗读,并由同学自己做出评价。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
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
讲演稿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教学《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老师应该从“深文浅教”出发,花一番功夫设计教学方案。
一、教师讲述背景材料。
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二题:“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讲的”然后由教师简明地讲述有关资料: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1.全文生字少,学生初读时不会有困难。
但是,课文有不少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理解上却有困难。
教师除了要提示他们查字典独立理解一些词义(如“鸿毛”“固”“或”“卖力”等)外,还应出示小黑板补充一些注释,如“司马迁”“法西斯”“精兵简政”等。
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要求他们抓住词语,初步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为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张思德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热情赞扬,同时对他的牺牲表达了哀悼之情。
组织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要他们思考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达了讲演人对死者的评价和悼念。
课文的第一、二段表达了对张思德的评价:张思德生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第五段表达了讲演人的哀思。
3.要求学生重点阅读第三、四段,并画出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