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液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48dcc95a8102d277a22f2d.png)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1. 如图是a 、b 、c 三种物特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当温度为t 2℃时,将30克a 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克; (2)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答案】 (1)70;(2) C【解析】 (1)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即t 2℃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40g a 物质,所以当温度为t 2℃时,将30克a 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20g a 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 ;(2)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a 、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ab 溶液有晶体析出,而c 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2. (5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A 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2)B 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
(3)C 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 (填序号);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 gl6%的氯化钠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小”或“偏大”)。
【答案】(1)实验对比 (2)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 除去没有反应的CO ,防止污染空气 (3)②③①④⑤ 偏小【解析】(1) A 实验中是探究分子的运动,烧杯③与烧杯②形成对比(2) B 实验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Fe 2O 3高温2Fe + 3CO 2,故现象是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任由过多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没有反应的CO ,防止污染空气(3) 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所以C 实验中,若要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其正确操作步骤为②③①④⑤,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配制50 gl6%的氯化钠溶液,由于粗盐中还含有杂质没有出去,使得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偏小 【考点】探究分子的运动,铁的冶炼,一氧化碳的毒性,粗盐提纯,溶液的配制3.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 .t 1℃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C .t 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D .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2℃降到t 1℃时,乙先析出晶体【答案】D【解析】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A 正确;t 1℃时要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加或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B 正确;t 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Wg ,即t 2℃时Wg 甲或乙溶解在100g 溶剂中均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C 正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故甲先析出,D 错误。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e28eab77232f60dccca180.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1.用下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B.固体:生石灰;液体:水C.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答案】B【解析】刚开始时能够使气球膨胀,说明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增大,要不是反应产生了气体,要不就是反应或物质溶于水放热,是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但由于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说明应该是放热,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量散失了,故选B【考点】化学反应中的现象2.生活中的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食盐水C.牛奶D.石灰乳【答案】B【解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选B【考点】溶液的形成3.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水冲洗杯子上的蔗糖【答案】A【解析】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
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A项用流行色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BCD三项均为溶解。
所以应选A项。
【考点】乳化作用4.下列厨房中常用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答案】D【解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要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那么这种物质一定要能溶于水,而芝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D【考点】溶液的形成5.下列操作过程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将硬水变为软水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答案】B【解析】A、将硬水变为软水,只是溶液之间的转化,错误,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原理,正确,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汽油溶解了油污,不是乳化,错误,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发生了化学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错误,故选B【考点】乳化现象6.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面粉C.蔗糖D.胡椒粉【答案】 C【解析】A.食用油B.面粉D.胡椒粉均不能溶于水,无法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无法形成溶液。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96d798caaedd3382c4d30e.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1.80 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里含有NaNO3__________克,在这种NaNO3溶液中加入20 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答案】12g,12%【解析】考点定位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式表示:,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就是指为了某种需要,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将其稀释的所要求的浓度的方法。
解答过程分析:根据,可知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则80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里溶质的质量为:80g×15%=12g。
由于在该溶液中加入20克水后,溶质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试题总结评价:本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及用水稀释溶液的有关计算,加深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答案】195 g【解析】考点定位分析:本题的考点是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就是指为了某种需要,向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将其稀释的所要求的浓度的方法,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
解答过程分析:由于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故可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我们先来找出稀释前后溶液、溶质、溶剂的变化: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c%加水前50 g×98%=49 g 50 g-49 g=1 g50 g98%加水后49 g 1 g+x 50 g+x20%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50 g+x)×20%=50 g×98%50 g+x=x=245 g-50 gx=195 g答:需加水195 g试题总结评价: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稀释前后哪个量不变,然后根据不变的量列出等量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bc4f0ff61fb7360a4c6570.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1.工业上用Mg(NO3 )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人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 %的Mg (NO,)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m1/m2为A.0.3B.0.4C.0.5D.0.6【答案】D【解析】解:设被转移的水的质量为%.65%的硝酸含水为35%, 72%的硝酸酸镁溶液含水为28%. 97.5%的硝酸含水量为2.5%. 60%的硝酸镁溶液含水量为40%.则硝酸中水0. 35m1-X= (m1-X) × 0. 025,则m1= 3X硝酸镁中水:0. 28m2+X= (m2+X) x 0. 4解得m2=5X,故二者的比值为0.6.【考点】有关溶液的计算2.(8分)我市初三学生5月16日进行理化实验操作考核,其中一项是“配制50g 6%的氯化钠溶液”。
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_ ___g,右边的托盘上需放左边的托盘相等质量的纸,其目的是;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 。
(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而不选用1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5)小明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如下操作,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B.氯化钠固体不纯;C.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E.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F.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落在瓶外G.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留有少量蒸馏水【答案】(1)3 保持与左盘平衡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腕,将药匙中的药品添加到左盘中至天平平衡(2)减少误差(3)搅拌,加快溶解速度(4)6% NaCl (5) A B E G【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可计算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50g×6%=3g;右边的托盘上需放左边的托盘相等质量的纸,其目的是:保持与左盘平衡;若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说明药品量不够,所以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腕,将药匙中的药品添加到左盘中至天平平衡(2)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而不选用100mL的量筒,其目的是:减少误差(3)C操作是溶解,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4)贴标签,标签上应包括的内容: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质量分数(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要不就是溶质的质量偏小,要不就是溶解质量偏大,A、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这使得称量到的氯化钠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B、氯化钠固体不纯,使氯化钠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对量取水的体积无影响,故不变,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使水的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大,错误,E、图B的方法读数是仰视,读数偏小,实际偏大,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F、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洒落在瓶外,根据溶液的均一性,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错误,G、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留有少量蒸馏水,使水的质量偏大,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正确,故选A、B、E、G【考点】天平的使用,溶液配制的步骤,溶质质量分数计算3.配制10%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②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③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会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此项正确。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册溶液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完整版)初三化学下册溶液练习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a85cd7192e45361166f580.png)
初三化学下册溶液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纵坐标表示的量序号实验内容横坐标表示的量①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加入水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②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间红磷质量③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间二氧化锰质量④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盐酸质量剩余固体质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2.将m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3.t℃时,向一支盛有0。
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4.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t2℃时,将5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克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大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或乙溶液变为饱和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6.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A.20% B.22。
5% C.25%D.30%7.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配制食盐溶液时,如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9.对一些生活中的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洗洁精能清除油污,因其具有乳化作用B.空气受压后体积变小,因气体分子间隔变小C.武德合金可做保险丝,因该合金的熔点低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因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试管、玻璃棒 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12.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13.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14.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B.②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③溶液颜色最深D.温度不同,无法比较①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B.C.D.16.配制50g10%的食盐溶液时,有以下操作: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量取,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④①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17.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A.取用氯化钠固体B.量取蒸馏水C.氯化钠溶解D.溶液装瓶贴签1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不饱和溶液19.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固体、液体或气体20.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盐B.植物油C.蔗糖D.高锰酸钾2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沙B.面粉C.蔗糖D.汽油2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存黑色固体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C.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D.将棉花点燃,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23.下列是小刚“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计算需要氢氧化钠4g、水46g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C.将称取的氢氧化钠放入量筒中溶解D.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一半后,小刚认为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2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汽油清洗油污是溶解现象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C.集中回收废旧电池能减少土壤污染D.煤制成蜂窝煤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2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硝酸钾B.橄榄油C.面粉D.泥土26.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番茄酱B.蔗糖水C.蒸馏水D.玉米汁27.下列溶液中,溶剂是酒精的是()A.蔗糖溶液B.酒精溶液C.碘酒D.氯化钠溶液28.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氯化钠D.硝酸铵29.将下列固体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温度会降低的是()A.NH4NO3 B.NaCl C.NaOH D.CaO30.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二.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3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1)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填序号);(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3)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华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小华同学配制出来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与6%相比(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2.如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部分示意图,请你完成:(1)A操作中的错误是.(2)B操作中所用仪器的名称是.(3)D操作中应选用(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量取mL水.(4)E操作的作用是.33.用固体NaCl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1)该实验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细口瓶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为(填“50”、“100"或“200”)mL的量筒.(3)称量NaCl时,若天平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4)下列操作一定会导致NaCl质量分数偏低的是(填序号).①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②使用了生锈的砝码③量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溶液洒落.34.如图1所示,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图A所示,甲、丙还有剩余固体,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1)室温时,(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图1中B图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b”或“c",下同);(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克,该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81fbf4f12d2af90342e67f.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1.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A.50g B.10g C.100g D.40g【答案】B【解析】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20%=(x+50g)×10% x=50g.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0%=10g.故选:B.【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2.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若在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请通过所示操作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_________g.(2)图中②所示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_____;操作中应选用_________的量筒(选“25mL”或“50mL”或“100mL”);除图中所示的玻璃仪器外,还需用到胶头滴管和另外一种玻璃仪器,这一玻璃仪器在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3)用药匙(图①所示)取用氯化钠后,应立即_________,以备下次使用.用量筒量水时,若俯视读数,这对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影响是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1)84 (2)烧杯 100mL 加速溶解(3)擦净偏大【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100g×16%=16g,水的质量=100g-16g=84g(2)图中②所示的玻璃仪器名称是烧杯,水的质量=100g-16g=84g,所以水的体积=84mL,所以应选用100mL的量筒,除图中所示的玻璃仪器外,还需用到胶头滴管和另外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作用是:加速溶解(3)用药匙取用氯化钠后,应立即擦净,以备下次使用,用量筒量水时,若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偏小,所以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影响是偏大【考点】溶液的配制3.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量筒B.蒸发皿C.烧杯D.玻璃棒【答案】B【解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401bd2804d2b160b4ec0f3.png)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为NH4Cl B.t3应介于40℃﹣50℃C.55℃时,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A. 据溶解度表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乙是NH4Cl,正确;B、40℃时,Na2SO4的溶解度是48.4g,50℃时,溶解度变小,是47.5g,且t3℃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3应介于40℃﹣50℃,正确;C、据溶解度表分析可知,55℃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2SO4的溶解度,故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乙>甲,错误;D、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从t3降温到t1时,溶解度变化相同,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答案】A【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s100g s×100%。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4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75g,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
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8ab0094693daef5ff73d1f.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试题1.下列日常所见的溶液中呈酸性的是()A.肥皂水B.石灰水C.雪碧D.蔗糖水【答案】C【解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A、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B、石灰水的pH大于7,显碱性;C、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pH小于7,显酸性;D、蔗糖水的pH等于7,显中性。
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B.当空气受硫或氮的氧化物污染时,可能会形成酸雨C.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情况D.苹果汁的pH一般在11~13之间【答案】D【解析】物质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关系是:pH>7,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A、一般作物在5.5<pH<8.5的土壤上,都能生长良好,过酸、过碱才对其生长不利,也才有改良的必要,5.5<pH<8.5的土壤被称为中性或接近中性,说法正确;B、硫或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作用形成酸,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在空中与雨水作用可形成硫酸,使雨水pH<5.6,被称为酸雨,说法正确;C、人体自身存在着三大平衡系统,即体温平衡、营养平衡和酸碱平衡,其中酸碱平衡是指人体体液的酸碱度维持在PH值7.35~7.45之间,也就是说健康的內环境是呈弱碱性的,说法正确;D、pH在11~13之间的称为碱性,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苹果汁为酸性,其pH应小于7,说法错误。
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点评:要理解和熟记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来判断。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16730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2.png)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1.(2013上海)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A.溶质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剂质量相同【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图示,甲中1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转移50mL到乙烧杯中,此时两者溶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后来向乙烧杯中加入50mL水后,乙烧杯中水的质量增大了,即溶剂质量增大了,但是溶质质量没有改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此时乙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正确答案是A.2.(2014福建福州)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蔗糖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答案】B【解析】配制该溶液需要5.0g蔗糖,45mL水,应当用50mL的量筒来量取水,故B说法错误,其他各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3.如图所示,将水分别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吸收热量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C.A、B两只烧杯的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A、B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有晶体析出;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也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变稀,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4.(2013河北)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丙全部溶解,形成的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由此推测丙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最大;甲、乙、丁三种物质均有剩余,说明这三种物质在20℃时都形成了饱和溶液,并且从剩余物质的质量可以推断出在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乙、甲、丁,A错误,C正确;在四种物质的溶液中,丙物质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错误;由于四种物质溶解在等质量的水中,因此溶剂质量应该相等,D错误.5.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时,15.9g 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答案】C【解析】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2.6g,故0℃时,150g水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g,因此15.9g M溶于150g水中所得溶液不饱和;2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设该温度时M的溶解度为x,则,解得x=25g,溶解度为25g时的温度是60℃;80℃时,138.2g的饱和溶液中含有M的质量是38.2g,水是100g,降温至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M20g,故析出晶体18.2g.6.(2012随州)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C.升高温度可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t℃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A【解析】A.溶解度曲线中交点的含义包括两种物质在此温度下溶解度相等;B.未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C.甲的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还是不饱和溶液;D.乙物质在降温之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剂、溶质质量都未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A.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时的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答案】B【解析】正确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A所示.图B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A和图B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烧杯甲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3)40℃时,烧杯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A.甲(状态2)>甲(状态1)B.乙(状态1)>甲(状态3)C.甲(状态1)=乙(状态2)D.乙(状态3)>丙(状态3)【答案】(1)20<t<30 (2)c a (3)丙(4)BC【解析】从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大于20℃时,溶解度a>c,温度小于30℃时,溶解度b>a.(1)t的取值范围是20<t<30;(2)由于烧杯甲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析出溶质,显然其中溶质的溶解度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符合c的特点,而乙与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在温度升高时都在减少(即溶解),说明乙与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全部溶解,说明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对照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是a.(3)烧杯丙里是b物质的溶液,由于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此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最少,而升高温度,溶剂量并无变化(这里溶剂的蒸发量忽略不计),因此40℃时,烧杯丙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4)应比较各种状态下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即可作出判断.9.(2013天津)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填“10mL”“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答案】(1)①饱和②36 (2)①9.2 10 ②胶头滴管 10mL ③细口瓶【解析】(1)20℃时,40g氯化钠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剩余4g固体,说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固体,则此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①设需要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有x×1.09g/cm3×12%=20g×6%,解得x=9.2mL,需要水的质量为20g-9.2mL×1.09g/cm3=10g,则体积为10g÷1g/cm3=10mL.②准确量取液体体积时,开始向量筒内倒入液体至接近所需体积,最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因此,还要用到胶头滴管,要量取9.2mL12%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10mL量筒,以减小误差.③液体药品盛放于细口瓶中,固体药品盛放于广口瓶中,因此,配制好的溶液应放在细口瓶中.10.(2012临沂)张玉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他认为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需要重新测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更换试剂瓶的标签,他做了如下实验:称量该溶液34.0g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至不再放出气体后,再称量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称量结果是33.7g.(1)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5g,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3)依据(2)中条件,计算该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1)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为水和氧气(2)0.8(3)【解析】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加入二氧化锰能迅速分解.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是生成氧气的质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4.0g+0.5g-33.7g=0.8g.根据氧气的质量即可求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进而求得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为水和氧气(2)0.8(3)解:设产生0.8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 32x 0.8gx=1.7g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2013重庆)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8.5%的过氧化氢溶液4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的硫酸铜溶液6.6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计算:(1)产生氧气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答案】(1)1.6g (2)2.9%【解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找过氧化氢与氧气的质量关系,由过氧化氢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硫酸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生成氧气的质量可求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 3240g×8.5% xx=1.6g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g;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12.向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铵晶体,下列图像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A.B.C.D.【答案】C【解析】不饱和NH4Cl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为0,A错误;加入NH4Cl晶体后溶质质量会增加,B错误;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增加,C正确,D错误.13.(2014广西南宁)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答案】D【解析】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水是常用的溶剂,但是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碘酒中溶剂是酒精,故B错;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C错;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故D正确.14.小琪同学向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答案】D【解析】蔗糖、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基本没有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故选D.15.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汽油B.面粉C.氯化钠D.高锰酸钾【答案】C【解析】汽油与面粉不溶于水,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呈紫色,四种物质中只有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的溶液.16.(2013福建厦门)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乳化作用的认识.A项,用汽油除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B项,酒精除去碘也是利用溶解的原理;C中洗洁精除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D中用刷子除去杯子上的污垢是采用摩擦的方法将污垢除去,故只有C符合题意.17.(2012泰安)如图是一瓶医用注射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氯化钠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2)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精确到0.1%).(3)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4)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钠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g(精确到0.1g).【答案】(1)23︰35.5 (2)39.3%(3)4.5 (4)1.8【解析】NaCl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23︰35.5;NaCl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该瓶盐水中含氯化钠的质量500cm3×1g/cm3×0.9%=4.5g.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钠元素的质量=4.5g×39.3%=1.8g.18.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A所示.图B为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A和图B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烧杯甲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_______物质的溶液.(3)40℃时,烧杯_______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A.甲(状态2)>甲(状态1)B.乙(状态1)>甲(状态3)C.甲(状态1)=乙(状态2)D.乙(状态3)>丙(状态3)【答案】(1)20<t<30 (2)c a (3)丙(4)BC【解析】从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大于20℃时,溶解度a>c,温度小于30℃时,溶解度b>a.(1)t的取值范围是20<t<30;(2)由于烧杯甲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析出溶质,显然其中溶质的溶解度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符合c的特点,而乙与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在温度升高时都在减少(即溶解),说明乙与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全部溶解,说明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对照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乙烧杯里的固体溶质是a.(3)烧杯丙里是b物质的溶液,由于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此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最少,而升高温度,溶剂量并无变化(这里溶剂的蒸发量忽略不计),因此40℃时,烧杯丙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4)应比较各种状态下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即可作出判断.19.(2013天津)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填“10mL”“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答案】(1)①饱和②36 (2)①9.2 10 ②胶头滴管 10mL ③细口瓶【解析】(1)20℃时,40g氯化钠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剩余4g固体,说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固体,则此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①设需要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有x×1.09g/cm3×12%=20g×6%,解得x=9.2mL,需要水的质量为20g-9.2mL×1.09g/cm3=10g,则体积为10g÷1g/cm3=10mL.②准确量取液体体积时,开始向量筒内倒入液体至接近所需体积,最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因此,还要用到胶头滴管,要量取9.2mL12%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10mL量筒,以减小误差.③液体药品盛放于细口瓶中,固体药品盛放于广口瓶中,因此,配制好的溶液应放在细口瓶中.20.(2013恩施)实验室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图1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1)用图1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2)若③中游码标尺读数为1.2g,则称取NaCl的质量是________g.(3)根据(2)中NaCl的质量计算,该同学需要用水的体积是_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0g/mL).(4)他按图2量取水的体积,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无误差,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答案】(1)②③①⑤④玻璃棒(2)5.8 (3)52.2 (4)小于【解析】(1)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的过程是:从试剂瓶中取出NaCl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将称好的NaCl固体倒入烧杯中→将量取的水倒入盛有NaCl固体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全部溶解.(2)③中称量时NaCl固体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NaCl的实际质量为5g+2g-1.2g=5.8g.(3)该同学要配制的溶液质量为5.8g÷10%=58g,则所需水的质量为58g-5.8g=52.2g,水的体积为52.2mL.(4)图2仰视读数,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52.2mL,则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21.将50g 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1%B.5%C.10%D.20%【答案】B【解析】50g20%的氯化钾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为:50g×20%=10g,稀释前后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22.(2013包头)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B.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g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一定会变成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答案】D【解析】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仍可以溶解其他物质,A错;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因此,根据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B错;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其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而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其饱和溶液在升高温度时,会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C错.23.(2012肇庆)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和硫酸锂在0℃时的溶解度是________g.(2)在20℃时,P点表示硝酸钾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将硝酸钾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________.(3)将硝酸钾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20℃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答案】(1)36(2)不饱和蒸发溶剂法(或降温结晶法)(3)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查出氯化钠和硫酸锂在0℃时的溶解度是36g.20℃时,P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P点表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3)南溶解度曲线知,硫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硝酸钾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在降温时,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硫酸锂不会析出.24.为了探究“乙醇是否能溶于水”,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滴有红墨水的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③……[问题讨论](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答案】(1)为了显色,便于观察现象.(2)用滴管缓缓滴入乙醇.(3)静置后观察,发现红色均匀,液体不分层.【解析】题中因为乙醇和水都是无色的液体,所以乙醇在水中是否溶解根本无法判断.加入红墨水,通过红墨水的颜色看到乙醇与水一开始分层,振荡后红色均匀不分层,说明乙醇均匀地扩散到水里,证明乙醇能溶于水.25.将下列溶液的溶质或溶剂的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内:【答案】H2O CuSO4H2O Ca(OH)2H2O HCl H2O【解析】医用酒精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溶于水形成的;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解于水形成的;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解于水形成的。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a830012b8f67c1cfbd6b867.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1.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答案】 D【解析】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是正确的叙述;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是正确的叙述;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正确叙述;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是错误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考点】溶解与乳化2.下列厨房中常用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答案】D【解析】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要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那么这种物质一定要能溶于水,而芝麻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D【考点】溶液的形成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食盐水的冰点比水高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D.只有固体能作溶质【答案】C【解析】A、在水中加入食盐形成食盐水,会使冰点降低,所以在雪中加入氯化钠可以加快融雪,错误,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错误,C、溶液的两大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故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正确,D、溶质可以是固、液、气均可,错误,故选C【考点】溶液的特征,组成及性质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果酱B.矿泉水C.牛奶D.蒸馏水【答案】B【解析】溶液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选项能看到果肉;B选项矿泉水是溶液;C选项牛奶不稳定均一;D选项蒸馏水是纯净物.【考点】溶液的概念及形成5.下列几种溶液中,溶剂相同的是①碘酒②糖水③70%的酒精④稀硫酸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②糖水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③70%的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④稀硫酸中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
初三化学溶液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液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bb2b8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9.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计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将50g20%的氯酸钾溶液稀释到200g,稀释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1%B.5%C.10%D.20%【答案】B【解析】抓住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稀释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50g×20%÷200g×100%=5%,故选B【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24.0%B.28.6%C.31.6%D.40.0%【答案】A【解析】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
但题目中并没有直接告诉溶质和溶液的质量。
分析知:将20 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是20℃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又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便可以用20℃硝酸钾的溶解度除以100 g与硝酸钾的溶解度之和。
3.实验室要配置100g24.5%的稀硫酸,需要取 g 98%的浓硫酸倒入 g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 25 75【解析】此题属于溶液配制里的稀释问题,在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故可设需要98%的浓硫酸质量为x,则100g×24.5%=x×98%,∴x=25g,则加水的质量=100g-25g=75g【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4.将80 g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A.80 g B.100 g C.200 g D.280 g【答案】C【解析】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为80 g×35%="28" g,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28 g÷10%="280" g,所以加水的质量为280 g-80 g="200" g,所以选C。
5.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A.14.5g B.15.5g C.16.1g D.18.3g【答案】C【解析】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由Zn+H2SO4═ZnSO4+H2↑、ZnO+H2SO4═ZnSO4+H2O得:H2SO4~ZnSO498 16198g×10% x解得:x=16.1g由以上计算可知,A、B、D错误,C正确.【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6.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可用于医疗消毒。
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a5c22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1.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浓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将20g硝酸钾投进50g水中,充分搅拌,制成20℃时的溶液,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24%【解析】此题容易错解成,造成错解的原因是误认为20g硝酸钾投进50g水中全部溶解.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可以算出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硝酸钾,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能算作溶质的质量,故此题根据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进行计算或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直接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法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法二:设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x=15.8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2.(2014重庆)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35%~48%).某学习小组为了验证附近氯碱化工厂产生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1)到工厂采集了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100g.Na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2)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浓硫酸配制200g 24.5%的稀硫酸,计算所取浓硫酸的体积(计算结果取整数).(3)进行中和测定,向采集到的溶液中逐渐加入所配制的稀硫酸,并不断测定溶液的pH,当pH=7时,消耗稀硫酸160g.通过计算判断此时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答案】(1)40%(2)27mL(3)电解槽中NaOH溶液没有达到高浓度标准【解析】(1)Na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可列出等式进行计算,注意单位要一致;(3)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消耗掉的硫酸的质量首先求得氢氧化钠的质量,然后利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求出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0%(2)设:取浓硫酸的体积为V.V×1.84g/mL×98%=200g×24.5%V=27mL(3)设:采集的烧碱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x.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x 160g×24.5%x=32g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32%<35%答:应取浓硫酸27mL;电解槽中NaOH溶液没有达到高浓度标准.3.现有20℃ NaCl的饱和溶液100g,欲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加入10g NaCl晶体B.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C.温度不变,加入10g水D.温度不变,取出10g溶液【答案】C【解析】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再加入溶质也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温度不变蒸发掉10g 水,得到的溶液还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温度不变加入10g水,改变了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发生了改变;温度不变取出10g溶液,只是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4.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A.B.C.D.【答案】A【解析】氯化钠的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m%)增大,当氯化钠饱和溶液再蒸发水分时,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5.某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0%B.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C.实验4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3大D.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2.4%【答案】D【解析】由实验2和实验3可知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实验1、2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A、B不正确;实验3、4所得溶液都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其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C错误,D正确.6.(2014广东佛山)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A.1.5mLB.2mLC.3mLD.4mL【答案】B【解析】配制20%的溶液质量为0.5g÷20%=2.5g,则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2.5g-0.5g=2g,由于水的密度是1g/mL,所以需水的体积是2mL.7.(2013湖南永州)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 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A.20%B.22.5%C.25%D.30%【答案】A【解析】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 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8.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氯化钠的取用B.氯化钠的称量C.水的量取D.氯化钠的溶解【答案】C【解析】用量筒量取水时,眼睛的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的操作错误,其他各项的操作都是正确的.9.实验室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1)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g,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g/cm3)(2)称量: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作称量容器,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________盘.在下表所列的砝码中,选出所需砝码(打“√”表示选用):并在下列标尺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_(填字母).(3)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________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4)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盖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答案】(1)40 960 (2)左砝码/g100502020105【解析】烧杯质量为23.1g,需氢氧化钠40g,共63.1g,所以需50g砝码1个,10g砝码1个,3.1g用游码.10.(2014江苏盐城)实验室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氯化钠B.用量筒量取90.0mL的水C.将称取的氯化钠倒入量筒中溶解D.将配制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答案】C【解析】称取的氯化钠不能倒入量筒中溶解,应在烧杯中溶解,故错.其他各项的操作都是正确的.11.常用抗生素“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Ⅵ”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A.1mLB.2mLC.3mLD.4mL【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至少可得溶液的质量为:0.5g÷20%=2.5g,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2.5g-0.5g=2g,即2mL.12.现有10%的硝酸钾溶液160g,分为质量相等的两份.(1)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求:①若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钾?②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需蒸发多少克水?③若用60%的硝酸钾溶液与其中一份混合的方法,需要加入60%的硝酸钾溶液多少克?(2)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量分数变为5%,需要加水多少克?【答案】(1)①设需增加硝酸钾的质量为x.80g×10%+x=(80g+x)×20%解得:x=10g②设需蒸发溶剂的质量为y.80g×10%=(80g-y)×20%解得:y=40g③设需加入6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z.80g×10%+z·60%=(80g+z)×20%解得:z=20g(2)设需加水的质量为m.80g×10%=(80g+m)×5%解得:m=80g答:(1)①需增加10g硝酸钾;②需蒸发40g水;③需要加入60%的硝酸钾溶液20g.(2)需要加水80g.【解析】解题时要找准溶质、溶液的质量:两个小题中溶液的质量均是80g.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多种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溶液的稀释计算的原则都是在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13.(2013恩施)实验室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图1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1)用图1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2)若③中游码标尺读数为1.2g,则称取NaCl的质量是________g.(3)根据(2)中NaCl的质量计算,该同学需要用水的体积是________mL(水的密度是1.0g/mL).(4)他按图2量取水的体积,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无误差,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答案】(1)②③①⑤④玻璃棒(2)5.8 (3)52.2 (4)小于【解析】(1)用NaCl固体配制溶液的过程是:从试剂瓶中取出NaCl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将称好的NaCl固体倒入烧杯中→将量取的水倒入盛有NaCl固体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全部溶解.(2)③中称量时NaCl固体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NaCl的实际质量为5g+2g-1.2g=5.8g.(3)该同学要配制的溶液质量为5.8g÷10%=58g,则所需水的质量为58g-5.8g=52.2g,水的体积为52.2mL.(4)图2仰视读数,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52.2mL,则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14.(2013北京)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蒸发皿B.玻璃棒C.烧杯D.量筒【答案】A【解析】配制氯化钠溶液时,量取一定体积的水用量筒,在烧杯中溶解氯化钠固体并用玻璃棒搅拌,而蒸发皿是不需要的.15. 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 ,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某维生素C 泡腾片,每片含1g 维生素C .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 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 的质量分数为( )A .0.4%B .1%C .2.5%D .4%【答案】A【解析】略16. (2012盐城)酒精(C 2H 5OH )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的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23%B .46%C .55%D .72%【答案】B【解析】根据酒精和水的化学式可知,要使酒精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总数与水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总数相等,则酒精分子与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3,假设酒精溶液中有1个酒精分子,就有3个水分子,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1×46+3×18)×100%=46%.17. 将50g 20%的氯化钾溶液稀释到200g ,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1%B .5%C .10%D .20%【答案】B【解析】50g20%的氯化钾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为:50g×20%=10g ,稀释前后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8. (2011达州)26g 黄铜(Cu —Zn 合金)与100g 稀硫酸在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5.8g .求:(1)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1)75.0% (2)15.1%【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26g +100g -125.8g =0.2g ;根据化学方程式,由0.2gH 2计算出26g 黄铜中锌的质量和生成ZnSO 4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00g +6.5g -0.2g =106.3g .解: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2g .设黄铜中Zn 的质量为x .Zn +H 2SO 4=ZnSO 4+H 2↑65 161 2x y 0.2gx =6.5gy =16.1g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75.0%,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1%.19.(2013咸宁)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大于30g,此温度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的都是不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A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通常采取降温的方法将其变成饱和溶液,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宜采用降温的方法将其变成饱和溶液,B错;由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仍大于30g,因此,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仍是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C正确;由于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30g,将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时就会变成饱和溶液,且有晶体析出,显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D正确.20.(2012义乌)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克/厘米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克.求:(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答案】(1)525毫升(2)180克【解析】本题应用了两个重要的公式:(1)溶液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2)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公式进行变形来求解.问题(2)涉及溶液的稀释,解题依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630克÷1.2克/厘米3=525厘米3,即525毫升.(2)需要浓硫酸的质量是:630克×28%÷98%=180克;答:630克稀硫酸的体积是525毫升;配制这种稀硫酸630克需要浓硫酸的质量是180克.。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综合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综合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70ba0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6.png)
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综合试题及答案处在初三第一学期的你,不知道怎样复习化学的吗?是这样的话,那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第三单元溶液综合试题,来热热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初三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B.食盐水C.蒸馏水D.澄清的石灰水【解析】选C。
糖水、食盐水、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是蔗糖、食盐和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2.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A.溶质是固体B.溶剂是水C.溶液是液体D.溶质被解离成分子或离子状态【解析】选D。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到溶剂的微粒中,所以溶液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
故选D。
3.(2013•北京中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解析】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定义。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面粉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牛奶和植物油形成乳浊液。
4.(双选)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解析】选C、D。
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无关,所以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无关,所以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B错误;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C正确;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无关,所以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正确。
5.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完全溶解后成为 ( )A.100克19.25%的溶液B.100克20%的溶液C.85克20%的溶液D.85克15%的溶液【解析】选A。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0de2e450e2524de5187e54.png)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溶液是[]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均一、稳定、透明的化合物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2.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 保持不变的量是[]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液的浓度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A.溶质的量B.溶剂的量C.温度D.压强4.在下列溶液中,水作为溶质存在的是[]A.25%的硝酸钾溶液B.96%的酒精溶液C.37%的盐酸D.5%的食用醋5. 将m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从50℃冷却到0℃时,溶液保持不变的是[]A.溶液质量B.溶液浓度C.溶质质量D.溶剂质量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B.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C.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7.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分别是n克和m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8. t ℃时,在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m 克中,再加入该物质n 克,或蒸发掉P 克水,都恰好使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在t ℃时溶解度为 [ ]1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食盐溶液,蒸发掉a 克水,则析出b 克固体,再继续蒸发掉a 克水,又析出c 克固体.则该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 [ ]13. 13.t ℃时,将50克某溶液加热蒸发溶剂9克,有3克不含结晶水的溶质晶体析出;再蒸发掉9克溶剂,有4克晶体析出;若继续蒸发掉9克溶剂,将析出晶体的克数为[ ]A.2克B.4克C.9克D.3克14. 在下列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最大的是 [ ]A.20℃的不饱和溶液B.20℃的饱和溶液C.80℃的不饱和溶液D.80℃的饱和溶液15. 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后成为 [ ]A.100克19.25%的溶液B.100克20%的溶液C.85克20%的溶液D.85克15%的溶液二、填空题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乙醚(一种比水轻的液体)倒入水中,部分互溶,且分为上下两层,则上层的液体叫______的______溶液,下层的液体叫______的______溶液.3.2%的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三氧化硫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4.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的_______叫做溶液.5.t℃时,将A物质n克溶于110克水中配制成溶液.若将上述溶液蒸发掉10克水,再冷却到t℃,析出A固体2克(不含结晶水),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克.三、实验题1.实验室里要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需要的仪器,除药匙、试剂瓶及标签外,还有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装瓶并贴好标签.3.需要用氯化钠________克,水_________毫升.四、计算题1.有不纯的锌34克与200克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1克氢气.计算(1)锌的纯度;(保留一位小数)(2)原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保留一位小数)2.取一定量浓度为5%的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8克水后变为浓度20%的NaOH溶液30毫升.求:(1)原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有溶质多少克?(保留一位小数)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了乳化作用.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加了洗涤剂的水洗涤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0bd2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3.png)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 盐水B. 糖水C. 泥水D. 醋水2.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A. 溶液的浓度B. 溶液的颜色C. 溶液的组成D. 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3. 溶液的均一性是指()A. 溶液的浓度B. 溶液的颜色C. 溶液的组成D.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4.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来表示A. 质量分数B. 体积分数C. 物质的量浓度D. 以上都是5.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是指()A. 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的溶液B. 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C.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相等D. 溶液中溶质的量最大6. 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来测定A. 温度计B. 比重计C. pH试纸D. 温度计和比重计7. 溶液的稀释是指()A. 增加溶剂的量B. 减少溶质的量C. 增加溶液的量D. 减少溶液的量8. 溶液的蒸发是指()A. 溶液的浓缩B. 溶液的稀释C. 溶液的分解D. 溶液中溶剂的减少9. 溶液的过滤是指()A. 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B. 除去溶液中的可溶性杂质C. 除去溶液中的所有杂质D. 增加溶液的浓度10. 溶液的结晶是指()A. 溶液中溶质的析出B. 溶液中溶剂的减少C.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分离D.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混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其中一种物质称为______,另一种物质称为______。
2.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______。
3. 溶液的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______和______完全相同。
4.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其中质量分数是指______。
5.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量达到______。
6. 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试纸来测定,pH值小于7的溶液呈______性,pH值大于7的溶液呈______性。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7ed13d89eb172dec63b74b.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试题1.用适量的下列家用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白醋C.麻油D.蔗糖【答案】C【解析】食盐、白醋、蔗糖均能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麻油不能溶解于不,无法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不能形成溶液。
应选C项。
【考点】溶液2.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从体积上看,溶液的体积____________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答案】溶质溶剂等于小于【解析】考点定位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是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质量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
但是,溶液的体积等于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却不等于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
解答过程分析:从溶液的定义和溶液的组成还有分子的特点来考虑本题,要知道质量可以相加,即根据溶液的定义可知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所以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但是,体积则不能相加,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当液体混合在一块后体积减小。
试题总结评价: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方法,以及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然后,分析题意,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
3.将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答案】C2H5OH、H2O Ca(OH)2、H2O I2、C2H5OH HCl、H2O【解析】考点定位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断,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
”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d65bd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f.png)
初三化学溶液试题答案及解析1. 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使用降温法可使M 从饱和的水溶液中析出C .在50℃与60℃之间,M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致相等D .在10℃时,将30g 物质M 放入10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质量为130g【答案】C【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物质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只能使物质M 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不会使物质M 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10℃时,物质M 的溶解度约为10g ,故在该温度下,将30g 物质M 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约110g 物质M 的饱和溶液.2. (2013江苏连云港)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 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像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B .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 2℃降至t 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 固体后,只有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D .向烧杯的水中加NH 4NO 3固体后,只有盛放甲溶液的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答案】B【解析】根据甲、乙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在t 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因此t 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故A 说法正确;由于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时甲仍然是饱和溶液,同时有溶质析出,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且t 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 2℃时乙的溶解度,故降温后两者溶质质量分数不等,故B 错;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也减小,但是甲的溶液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 正确:硝酸铵溶于水后使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而乙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溶质析出,故D 说法正确.3. (2013河北)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 ,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答案】C【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充分溶解后,甲、乙、丁都有剩余,而丙没有剩余,则所得溶液中甲、乙、丁都是饱和溶液,而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A错;充分溶解后,丁剩余的最多,因此,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B错;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的四种物质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因此,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C正确;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都是50g,D错.4.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在60℃时,将60g KNO3投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54.5%B.37.5%C.52.4%D.47.5%【答案】C【解析】由于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不难得出,在60℃时,50g中最多溶解的KNO3的质量为55g即将60gKNO3投入50g水中,KNO3能全部溶解,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KNO3的饱和溶液,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应选C.5.(2011雅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20g B.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和水的用量有关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汽油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答案】D【解析】A是溶液的稀释问题,将溶液稀释到原来浓度的一半需加水的质量等于原溶液的质量;B.气体的溶解度只与温度和压强有关;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没有直接关系.6.(2012泰安)如图是一瓶医用注射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氯化钠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2)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精确到0.1%).(3)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4)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钠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g(精确到0.1g).【答案】(1)23︰35.5 (2)39.3%(3)4.5 (4)1.8【解析】NaCl中钠、氯元素的质量比=23︰35.5;NaCl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该瓶盐水中含氯化钠的质量500cm3×1g/cm3×0.9%=4.5g.该瓶盐水能给病人提供钠元素的质量=4.5g×39.3%=1.8g.7.(2013天津)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填“10mL”“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答案】(1)①饱和②36 (2)①9.2 10 ②胶头滴管 10mL ③细口瓶【解析】(1)20℃时,40g氯化钠固体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剩余4g固体,说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固体,则此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①设需要12%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有x×1.09g/cm3×12%=20g×6%,解得x=9.2mL,需要水的质量为20g-9.2mL×1.09g/cm3=10g,则体积为10g÷1g/cm3=10mL.②准确量取液体体积时,开始向量筒内倒入液体至接近所需体积,最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所需体积,因此,还要用到胶头滴管,要量取9.2mL12%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10mL量筒,以减小误差.③液体药品盛放于细口瓶中,固体药品盛放于广口瓶中,因此,配制好的溶液应放在细口瓶中.8.(2012临沂)张玉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他认为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需要重新测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更换试剂瓶的标签,他做了如下实验:称量该溶液34.0g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至不再放出气体后,再称量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称量结果是33.7g.(1)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5g,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3)依据(2)中条件,计算该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1)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为水和氧气(2)0.8(3)【解析】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加入二氧化锰能迅速分解.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是生成氧气的质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4.0g+0.5g-33.7g=0.8g.根据氧气的质量即可求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进而求得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为水和氧气(2)0.8(3)解:设产生0.8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 32x 0.8gx=1.7g此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A.面粉B.冰块C.花生油D.蔗糖【答案】D【解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中溶液。
初三化学溶液经典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经典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9a1c5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e.png)
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物质溶于水后,会形成蓝色溶液?A.食盐B.蔗糖C.硫酸铜(答案)D.碳酸钙2.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什么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溶剂)中?A.固体小颗粒B.分子或离子(答案)C.气体分子D.任何形式3.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溶液的温度会如何变化?A.降低B.不变C.升高(答案)D.无法确定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C.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D.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5.20℃时,将36g食盐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则该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多少?A.36gB.100gC.136gD.26.5g(答案,因为溶解度是指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质量)6.下列哪一组物质混合后,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A.氯化铁和氢氧化钠B.碳酸钠和氯化钙C.硝酸银和稀盐酸D.硝酸钾和氯化钠(答案)7.将一定量的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蔗糖溶液。
若将此溶液均分为两份,则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如何变化?A.减小B.增大C.不变(答案)D.无法确定8.下列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答案)D.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9.下列哪种方法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A.升高温度B.增加溶剂C.减少溶剂(答案)D.加入同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在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m克,则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A.m:(100-m):100B.m:100:(100+m)(答案)C.100:m:(100-m)D.100:(100-m)。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c74e8727284b73f34250ed.png)
初三化学溶液的质量分数试题1.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B .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铁架台、药匙C .集气瓶、漏斗、蒸发皿、玻璃棒、药匙D .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考查仪器使用的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要看清本题问的是用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要的仪器。
看清了题干的要求,就可利用排除法逐一筛选答案,将有不需使用的仪器的选项排除。
例如选项A 中的蒸发皿就是不必要的,所以就可以排除选项A ,同理选项B 中的铁架台,选项C 中的集气瓶、蒸发皿都是不需要的仪器,所以选项B 和C 均应排除。
这样答案就只能是选项D 了。
2. 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要使接近饱和的B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好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 (填一种);(2)在t 2℃时,A 的饱和溶液溶质分数为 _________ ,将t 2℃时A 、C 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A 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 C 的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加B 物质或蒸发溶剂 (2)34.5% 大于【解析】溶解度曲线意义: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进而判断结晶的方法,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即降温结晶),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采用蒸发结晶,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3、可比较同温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4、可直接读出某温下,物质的溶解度(1)要使接近饱和的B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好采取的方法是加B 物质或蒸发溶剂(2)从曲线图可以看出t 2℃时,A 的溶解度60g ,故A 的饱和溶液溶质分数=60g/160g×100%=34.5%,A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将t 2℃时A 、C 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对于A 来说,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对于C 来说,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所以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 的溶质质量分数【考点】溶解度曲线意义3. 在40g15%的氯化钾溶液里加入10g 水或10g 氯化钾,试求两种加入方法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为多少?【答案】12%;32%【解析】涉及到一些概念的计算,即只要紧扣概念的含义,就可得到相对应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溶液是[]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均一、稳定、透明的化合物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
2.浓溶液在用水稀释的过程中, 保持不变的量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液的浓度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
A.溶质的量
B.溶剂的量
C.温度
D.压强
4.在下列溶液中,水作为溶质存在的是[]
A.25%的硝酸钾溶液
B.96%的酒精溶液
C.37%的盐酸
D.5%的食用醋
5.将m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从50℃冷却到0℃时,溶液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质量
B.溶液浓度
C.溶质质量
D.溶剂质量
6.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B.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C.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7.t℃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分别是n克和m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
8.t℃时,在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m克中,再加入该物质n克,或蒸发掉P克水,都恰好使溶液变为饱
和溶液,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为[]
1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食盐溶液,蒸发掉a克水,则析出b克固体,再继续蒸发掉a克水,又析出c
克固体.则该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
13.13.t℃时,将50克某溶液加热蒸发溶剂9克,有3克不含结晶水的溶质晶体析出;再蒸发掉9克
溶剂,有4克晶体析出;若继续蒸发掉9克溶剂,将析出晶体的克数为[]
A.2克
B.4克
C.9克
D.3克
14.在下列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百分比浓度最大的是[]
A.20℃的不饱和溶液
B.20℃的饱和溶液
C.80℃的不饱和溶液
D.80℃的饱和溶液
15.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后成为[]
A.100克19.25%的溶液
B.100克20%的溶液
C.85克20%的溶液
D.85克15%的溶液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
里的溶解度.
2.乙醚(一种比水轻的液体)倒入水中,部分互溶,且分为上下两层,则上层的液体叫______的______
溶液,下层的液体叫______的______溶液.
3.2%的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三氧化硫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4.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的_______叫做溶液.
5.t℃时,将A物质n克溶于110克水中配制成溶液.若将上述溶液蒸发掉10克水,再冷却到t℃,析
出A固体2克(不含结晶水),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克.
三、实验题
1.实验室里要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50克.
需要的仪器,除药匙、试剂瓶及标签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___、装瓶并贴好标签.
3.需要用氯化钠________克,水_________毫升.
四、计算题
1.有不纯的锌34克与200克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1克氢气.计算
(1)锌的纯度;(保留一位小数)
(2)原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保留一位小数)
2.取一定量浓度为5%的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8克水后变为浓度20%的NaOH溶液
30毫升.求:
(1)原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有溶质多少克?
(保留一位小数)
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了乳化作用.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
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加了洗涤剂的水洗涤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