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帮助学生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要求】:
一、要求学生掌握构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异常;
二、要求学生认识地球基本特征;
三、要求学生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四、要求学生掌握理解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课程重点、难点】:
一、课程重点包括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磁的物理性质
3.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课程难点
布格异常、地磁、地幔、地核
【课时分配】:2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
第一节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
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第一级近似:圆球形
第二级近似:旋转椭球体
第三级近似:大地水准体
大地水准面:是指由平均海面所封闭的球体形状。
(二)地球大小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地球的质量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用地球的质量除以地球的体积,便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是 5.517g/cm3,而地壳上部的岩石平均密度是2.65g/cm3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理想的扁球体(旋转椭球体),并且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力值,称理论重力值。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比理论值大的称正异常,比理论值小的称负异常。存在一些密度较大物质的地区,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区,就常表现为正异常;而存在一些密度较小物质的地区,如石油、煤、盐类以及大量地下水等,就常表现为负异常。异常的大小取决于矿石与周围岩石的密度差、矿体的大小以及矿体的埋藏深度。根据这个道理可以进行找矿和地质调查,这称为重力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二)地磁
地磁具有以下特点:
(1)地磁南北极和地理南北极的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
(2)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它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磁偏角和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做地磁异常。局部的地磁异常主要是由地下岩石磁性差异引起。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磁法勘探就是据此寻找地磁异常区,从而发现隐伏地下的高磁性矿床。此外通过研究在亿、万年前所形成的岩石中保存下来的剩余磁性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地球磁场方向的变化,称古地磁学。它可以配合其它方法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发展的历史。
(三)地热
地球内部储存着巨大的热能,这就是常说的地热。地壳表层的温度常随外界温度而有日变化和年受化,但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具温度不随外界温度而变化,这一深度叫常温层。它的深度因地而异,在我国北方,温度具有年变化的
深度大约在30m左右。在年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此增温规律可以用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表示。
地热的主要来源是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
地球内的热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进行释放,如火山喷发、热水活动以及构造运动等都是消耗地热的形式。但地热释放最经常和持续的形式是地球内部热能从地球深部向地表的传输,这种现象称为大地热流。
研究还表明,地热流值与岩石圈厚度有关。岩石圈越薄,则地热流值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根据地热流值的大小可以推算出岩石圈的厚度,其推算结果与根据地震波推算的结果大体相符。
地热流所带出的热能是很分散的,目前只有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富集起来的地热能,才能当作资源看待。
第二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
从地表(包括地下相当深度的岩石裂隙中的气体)到16000km高空都存在气体或基本粒子,总质量达5×10 15t,占地球总质量的0.00009%。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气体、尘埃等,占1%。
大气圈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重要的作用:
(1)大气可以供给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碳、氢、氧、氮等元素。
(2)大气可以保护生物的生长,使其避免受到宇宙射线的危害。
(3)防止地球表面温度发生剧烈的变化和水分的散失,如若没有大气圈,地球上将不会存在水分。
(4)一切天气的变化,如风、雨、雪、雹等都发生在大气圈中。
(5)大气是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
(6)大气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大气容易遭受污染,大气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类健康。
(二)水圈
水圈主要是呈液态及部分呈固态出现的。它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
地下水等,形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是地球构成有机界的组成部分,对地球的发展和人类生存有很重要的作用:
(1)水圈是生命的起源地,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2)水是多种物质的储藏床。
(3)水是改造与塑造地球面貌的重要动力。
(4)水是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水资源的多寡和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
(三)生物圈
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动物、植物大约有250万种,其中动物占200万种左右,植物大约占34万种左右,微生物大约有 3.7万种。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指从地面往下直到地球中心的各个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通常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更主要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变化来研究地球内部构造情况。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体和流体,速度较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速度较慢。同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介质的刚性和密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地震波实际上对地球起到“透视”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借助宇宙地质(特别是陨石的成分)来判断地球内部的成分。
如果地球从表及里,是由均一物质组成,则纵横波速度在任何深度和任何方向都应该相同。但根据地球内部震波传播曲线分析,可以看出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而发生变化,并且有些地方还发生突然变化,可见地球内部物质不是均一的,而且还存在许多界面。地震波在地下若干深度处,传播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面,称为不连续面。其中有两个变化最显著的不连续面,叫一级不连续面。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数据,可以制成地球内部震波传播速度曲线图。从表或图中可以看出两个一级不连续面:一个在地下(自海平面起算)平均33km处(指大陆部分)。在此不连续面以上,纵波速度为7.6km/s,以下则急增向8.0km/s;而横波则由4.2km/s增到4.4km/s。这个一级不连续面称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