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的形式特征及分类
诗歌鉴赏范文3篇
诗歌鉴赏范⽂3篇诗歌鉴赏之隔诗,是最精炼的语⾔⽂学。
诗歌鉴赏,是⼗分复杂的精神活动。
因此,即便是浅易凡近的诗,⼀般的学⽣仍然视鉴赏为畏途,深感⽆从措⼿。
何以故?约⽽⾔之,在⼀“隔”字:隔于语⾔、⽂字,隔于时代、思想。
诗在语⾔、⽂字上有何特点?须从诗的特殊性说起。
诗(中国古诗),主要是抒情性作品,叙事诗乃是少数。
既是抒情,则⾃求其所抒之情也能感染他⼈。
然则直接抒情吗?抒得好固然是好,如《⼈间词话》所举数阕,“⽢作⼀⽣拼,尽君今⽇欢”,“换我⼼为你⼼,始知相忆深”,所谓“专作情语⽽绝妙者”;但抒得不好的则不知所⾔。
盖主观的情感宣泄只有个⼈的意义,要能感染他⼈,最有效之⽅式还是托物起兴、借景抒情,借景物为中介以求他⼈亦能了解⾃⼰所抒之情。
由此,带来诗在语⾔、⽂字上第⼀个特点:极重含蓄。
重含蓄,则读诗之⼈需揣摩。
刘禹锡《乌⾐巷》“寥寥⼆⼗⼋字,写尽华屋⼭丘,沧海桑⽥之感”[1],所凭藉不过“野草花”、“⼣阳斜”等简单字⾯,遂以寄其深慨,令后⼈吟诵⾄今。
此其⼀。
其⼆,中国诗既以抒情写意为特⾊,篇幅亦⼤都随之较为短⼩,后来更⾛上格律化的道路,字数、句式、平仄、押韵都受严格限制,这就带来诗在语⾔、⽂字上的另外两个特点:重⾳乐性,语词⾼度凝练。
如何使语词⾼度凝练?既在结构上采取跳跃法:意象的组合只遵循情感、想象的逻辑,“春风桃李花开⽇,秋⾬梧桐叶落时”,超越了时间,并跨越了空间;在⽤词、造句上则是“改变词序、颠倒语序、省略句⼦成分”[2]等等,如习见的“春风⼜绿江南岸”(“绿”⽤作动词)、“枯藤⽼树昏鸦,⼩桥流⽔⼈家”(六种意象不⽤任何介词、连词连接)、“多情应笑我,早⽣华发”(上句为“应笑我多情”之倒装)等皆是。
再如李清照《⼀剪梅》中上⽚开头三句:“红藕⾹残⽟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何以“独上兰⾈”之前须“轻解罗裳”?不少读者感到费解,专家学者也众说纷纭,莫衷⼀是。
周啸天教授认为,应从诗词的特殊语序上着眼,“红藕⾹残”写户外荷塘,“⽟簟秋”写室内之物。
试论诗歌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及其基本形式
试论诗歌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及其基本形式诗歌语言是一种艺术形式,其节奏和韵律是构成诗歌的重要因素。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通过对语言的掌控和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从而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具有表现力和美感。
节奏是诗歌语言的基本元素之一,它指的是诗歌中音节的重音和轻音的交替排列,形成的一种有规律的律动感。
在诗歌中,节奏通过诗句中音节的强弱、长短和停顿的安排,表现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节奏也体现了诗人的语言感和节奏感,从而使诗歌更加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韵律是指诗歌中韵母的对应关系,是诗歌语言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韵律有助于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加美妙动人。
在诗歌中,韵律可以分为押韵和纯韵两种形式。
押韵是指诗句中相邻的两个或多个韵母相同,而纯韵则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中的韵母相同。
通过使用不同形式的韵律,诗人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感和感觉,使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
基本的诗歌形式有许多种,如古代的七言、五言等,以及现代的自由诗等。
不同形式的诗歌有着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其创作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古代的诗歌创作中,许多诗人都注重节律和韵律,通过精心的安排和运用,创造出优美动人的诗篇。
而现代自由诗则更加注重诗人的个性和表现力,常常打破传统的节奏和韵律模式,创造出更加多变和自由的诗歌形式。
总之,诗歌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以及其基本形式都是构成诗歌的重
要因素,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具有表现力和美感。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应该注重语言的运用和创新,创造出独特和富有个性的诗歌作品。
文学体裁知识归纳
文学体裁知识归纳(一)散文1. 古代散文在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经历以下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3)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
两晋散文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代表。
北朝的《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散文著作,为散文开拓了新的领域。
(4)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5)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6)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 现代散文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其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与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汉书·艺文志》“诗”之分类略论
《汉书·艺文志》“诗”之分类略论《汉书·艺文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艺术文化的文献著作,其中关于“诗”这个篇章详细介绍了汉代以前的诗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
本文将以《汉书·艺文志》为基础,对其所述的诗歌类型进行略论。
首先,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最早的诗歌形式是丘陵之歌。
这种诗歌形式是最早的祭祀歌曲,通过歌颂丰收和祈求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信仰。
这类诗歌通常以简短的形式呈现,用韵脚来增强其韵律感。
其次,《汉书·艺文志》还记载了乐府诗这一重要的诗歌类型。
乐府诗是汉代以前在乐府部门创作的歌谣,通过丰富的音乐伴奏和柔美的歌词传达各种主题。
这类诗歌形式受到广泛欢迎,具有强烈的表演性和娱乐性。
它在中华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汉书·艺文志》还介绍了赋这一独特的诗歌形式。
赋是一种富有韵律和修辞的骈文体,以其绚丽的描写、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修辞手法而闻名于世。
赋的题材广泛,可以表达人情世故、自然景象、历史典故等各类主题。
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模仿和发展的空间。
此外,《汉书·艺文志》还列举了其他多种诗歌形式,如雅颂、辞章、赞颂等。
雅颂是一种庄重而典雅的诗歌形式,常用于宴会和祭祀等场合;辞章是一种琅琅上口,言简意赅的诗歌形式,常用于演讲和宣言;赞颂则是一种表达赞美之情的诗歌形式,常用于赞美国家、英雄和名士等。
总结起来,《汉书·艺文志》所述的诗歌类型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和主题,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多元性和繁荣发展。
这些诗歌形式不仅在当时得到普遍发展和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古代诗歌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并在创作中汲取灵感,为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汉书·艺文志》对中国古代诗歌形式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了戏曲、赋、雅颂、辞章、赞颂等多种类型。
诗歌形式分析
诗歌形式分析诗歌是一种使用特定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它通常包含抒情、描写、叙事和议论等元素,同时也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结构。
本文将针对诗歌的形式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诗歌形式的特点之一是韵律。
韵律是诗歌的独特之处,通过将特定音节的发音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韵律可以分为押韵和定型两个方面。
押韵是指在诗句的末尾或内部使用相同韵脚的音节,形成协调的韵律效果。
定型是指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格式进行构造,比如定量诗中将诗句分成特定的音节和音质组合,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双调等。
其次,诗歌的形式还包含节奏和音调。
节奏是诗歌中一种特定的语言节制,是由音节的重音位置、声调的高低以及音节的长度和音韵等要素构成的。
节奏可以使诗歌具备一种特殊的音乐感。
音调是指诗歌中的音高和音色变化,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和音节的重音来表现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诗歌形式还可以表现为句式和句法的独特运用。
句式是指诗歌中诗句的结构形式,可以从韵律、音节、词语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些常见的句式有对仗句、并列句、倒装句等。
句法是指诗歌中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
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运用会影响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效果。
此外,诗歌形式还可以通过词语和修辞手法来进行表现。
词语是诗歌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不仅仅是用来表达事物的名称,更是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词语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影响诗歌的含义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是指诗歌中音韵、意象、比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段的使用。
修辞手法可以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使作品更接近读者的心灵。
诗歌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其具备了丰富的表达效果和艺术魅力。
诗歌可以以鲜明的形式特点和丰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生活的方方面面,抒发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是古典的五言绝句还是现代的自由诗,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内涵。
通过对诗歌形式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总结起来,诗歌形式的分析包括韵律、节奏、音调、句式、句法、词语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认识常见的诗歌形式
认识常见的诗歌形式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和传递美感,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不同的诗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结构和特点,深受诗人和读者的喜爱。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诗歌形式,帮助您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它们。
一、四行诗 - 四行诗,又称为短歌,是一种简洁有力的诗歌形式。
通常由四行组成,每行有特定的音节或节奏。
四行诗可以自由组合,没有固定的押韵规则,但常常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感情和思想。
例如:春风吹绿枝,鸟鸣寄乡思。
花开万紫红,人间最美丽。
二、五言绝句 - 五言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诗歌形式之一,由四行组成,每行有五个音节。
它严格遵循平仄平仄的对仗押韵法则,通过选择恰到好处的词语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五言绝句要求字数和音节的呼应,极富韵律感。
例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七言绝句 - 七言绝句是一种比五言绝句更为宽松的诗歌形式,每行有七个音节。
它与五言绝句相似,同样要求平仄平仄的对仗押韵结构,但由于字数较多,表达更为广泛,思想和情感的延展性也更强。
例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对联- 对联是一种以对仗押韵为特点的诗歌形式,常用于春联、门联等年节或庆典活动中。
它由上下两句组成,每句字数相等,音节对应平仄,并通过字义对应或呼应的方式表达主题。
对联注重用词的精准和对仗的美感,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例如:红日当空照,碧水映山眠。
五、现代自由诗 - 现代自由诗以自由的创作形式著称,打破了传统的格律要求。
它不受特定音节和押韵的限制,灵活运用自由的词序、排列和换行方式,以更为自由的形式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现代自由诗具有很高的个性化和创造力,旨在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风吹过远方,带来秋的气息。
我凝望远方,感受生命的意义。
总结起来,诗歌形式的多样性使得诗歌作品在表达情感、思考人生、传递美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目录一、内容简述 (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文献综述 (5)(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概述 (7)(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的定义与特点 (8)(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的发展历程 (9)(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的分类与风格流派 (11)三、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主题研究 (13)(一)爱情主题 (14)(二)友情主题 (16)(三)亲情主题 (17)(四)哲理主题 (18)(五)自然景观主题 (19)四、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艺术手法研究 (20)(一)象征手法 (22)(二)隐喻手法 (23)(三)比喻手法 (25)(四)夸张手法 (26)(五)对比手法 (28)五、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风格研究 (29)(一)豪放风格 (30)(二)婉约风格 (32)(三)田园风格 (33)(四)边塞风格 (34)(五)现代风格 (35)六、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比较研究 (37)(一)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比较 (38)(二)不同时期诗歌的比较 (39)(三)国内外诗歌的比较 (40)七、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创作实践与思考 (42)(一)诗歌创作过程分享 (43)(二)诗歌创作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44)(三)对未来诗歌发展的展望 (46)八、结论 (47)(一)研究成果总结 (48)(二)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49)(三)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研究的展望 (51)一、内容简述本文旨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视角。
通过对古代、现代诗歌的分析与比较,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主题、风格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揭示汉语言文学专业诗歌研究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对古代诗歌进行梳理,重点关注唐诗、宋词等代表性作品,分析其在形式、主题、风格等方面的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
本文还将对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生平、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试论唐诗与宋诗风格及形式特征的差异
试论唐诗与宋诗风格及形式特征的差异诗歌发展本是一脉相承的。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经由重情到重理。
唐诗、宋诗正是最璀璨的两颗明星。
他们风格特异、各有千秋,千百年来激回响。
唐宋诗风格的特色,正如《诗词散论·宋诗》中所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下面就是我对唐宋诗风格及其差异的二三浅见。
(一)唐诗主情韵,宋诗主理趣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
同样是游庐山,李白重情韵,苏轼重理趣, 格调韵味完全不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样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诗情辞华美,兼具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
而苏轼的《题西林壁》是这样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景致描写,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感情抒发,而是洋溢着一种理性思维的气息。
深刻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由此可见,宋代诗人多喜说理、善议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
宋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使宋诗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洋溢着理性的光辉。
而唐诗则善于言情,激情澎湃,直抒胸臆,极富浪漫色彩。
唐不论山水诗、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都情韵丰华,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二)唐诗蕴藉含蓄,宋诗深析透辟同样是说理,唐宋诗也有很大区别。
唐诗中也有富于理趣的诗,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人虽然只是叙事写景,但新雨松林、山风秋月、鸣琴一曲,均可悟道。
最后以不答作答,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寓理于景,意馀于词,这是唐诗言理的特色。
而宋代诗人多善于思考,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层意蕴,从而给人们以新的启迪,因此宋代的“理趣诗”不胜枚举。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单元知识一:诗歌的特点与鉴赏一、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世界上形式最古老、语言最凝练、抒情性最强且近乎音乐的文学体裁。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合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一起,统称为诗歌。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朱光潜则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区别诗与散文,给诗下了这样的定义:“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并指出:“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些言论,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
散文、小说、戏剧都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议论。
而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不仅篇幅字数受限,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
所以,诗人必须要用最少的语言,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这就要求诗人在表达时选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贡或最富有特征的事物,道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一种“形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滲透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跟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鲜明,所以说,诗歌是一种最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样式。
“诗言志”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必须饱含情感;无情而叙事,往往会使人感到淡乎寡味,缺乏艺术感染力。
在饱含情感这一点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典范。
诗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李、杨悲剧的始末,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相思相恋之苦。
白居易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现代著名抒情诗人郭小川也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第三,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
论《毛诗序》的文体分类思想
论《毛诗序》的文体分类思想毛诗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集,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诗歌,毛诗序以其独特的文体分类思想而轰动一时。
在《毛诗序》中,毛诗的文体分为七种,这七种类型包括:“国风”、“国言”、“礼仪”、“诗歌”、“绝句”、“乐府”以及“采花”。
“国风”是指以语言精炼的古典文学形式来描写典型的历史场景和生活画面,表达人们对民族传统与文化的崇敬感。
“国言”则指描绘历史场景中典型人物形象,言谈出典型人物对传统文化、审美观念与民族观念的述说。
“礼仪”则是以普通民众语言为基础,以国家宗教仪式为表现形式,表达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认同。
“诗歌”包含了传统文学以外的多种文体,包括抒情诗、直言诗、疑难诗、抗议诗、宣言诗等,是对不同历史时间、社会场景的诠释和表达。
“绝句”则是突出表达抒发情感的文体,以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意念及深情的感受。
在“乐府”中,作者将自身的心境诗化,写出了一些主题活跃的、音乐优美的文字曲调,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崇敬。
最后,“采花”着重于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感受,文中对古典风格的描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新意。
毛诗序以七种文体的形式表达了传统文化的美丽与崇敬之情,所以毛诗序的文体分类思想有助于挖掘出古典文学的内在价值、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深层意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体分类理论,对我们对文体分类的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毛诗序》的文体分类思想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学的特色,而且也反映了古代文学发展的思想特点。
例如,“国风”文体体现了古代艺术家探索历史场景和社会画面的愿望,表达了尊重民族传统的保有古风的态度;“国言”则是在历史传统和文化经典的基础上,描绘典型人物形象,表现典型人物的观念;“礼仪”则是流行的文体,着重于表达民众对传统宗教仪式的尊敬和认同;“诗歌”则通过表达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表现形式的诠释,抒发出作者对美、正义与慷慨的追求;“绝句”则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文体;“乐府”则是将自我心境与古代文化结合的诗歌形式,表达对古典文学的尊敬与崇敬;而“采花”则是一种表达态度的文体,文中对古风格的描写,流露出新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怀旧感与欣赏。
诗歌7类题材分类
2020届高三·古诗歌7大题材一、羁旅思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二、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三、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四、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五、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六、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七、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文学四大分类1.诗歌(1)诗歌的概念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诗歌的基本特点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按音律:古体诗(楚辞体、乐府诗等)、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4)诗歌的发展《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新诗2.散文(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
(2)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
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
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
③语言凝练。
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
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
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探讨Discuss摘要:诗歌中的意象需要根据实际的基本内容和思路进行分析,明确实际意象的类型和特征标准形式。
按照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表现,准确的分析中国古代诗歌实际的意象标准,对实际的标准进行合理的分类,明确实际含义表现形式。
从古代诗歌中合理的分析实际诗歌的表现含义,明确实际诗歌的已经和表现角度内容,明确实际主题思路和情感角度分析情况,确定实际诗歌表现的类型和特征,这有利于从诗歌的角度分析,作者实际的情感,提高文学作品意象思路的分析过程。
本文将针对诗歌实际的意象思路类型和标准进行判断,明确实际不同角度的分析思路和标准,确定实际诗歌的艺术特征,提高实际主题诗歌的研究。
关键词:诗歌;意象类型;特征思路按照实际诗歌的意象标准,合理的判断实际分析类别和特征,从主题和情感角度进行判断,明确实际研究的过程。
采用不同的诗歌表现分析思路,确定实际适合的意象表现过程。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传统历史国家,自古至今创作出丰富的诗歌。
需要了解这些诗歌的具体内容,按照实际主题思路,合理的判断实际诗歌的基础意象内容。
一、意象的基本含义意象是以客观事物的创新思路创作标准,合理的判断实际独特性的情感活动效果。
通过合理的创造分析,明确实际的艺术形象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依照实际的寓意标准,通过寄托方式,从主观情感上,明确实际的客观意象标准。
简单来说,是通过合理的寄托方式,从主观情绪上,准确的判断实际客观事物的基本要求,明确意象的美学观念,通过鉴赏分析,确定诗歌实际的审美标准。
充分把握实际的意象水平,抓住诗歌的意境、风格和实际蕴含的思想内容按照实际的意象含义,准确的判断实际的意象类型,明确实际特征,确定实际标准和方法,对我国古代的美学概念进行分析,充分把握实际意象的诗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的意象种类较多,需要明确实际古代诗歌的实际基本含义和相对集中角度,明确实际情感的分析标准,按照实际情况加以有效的分析。
意象是以诗歌为基础,通过融会实际的主题感情保准水平,明确实际客观事物的标准。
简要说明诗歌的特点
简要说明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抒情言志:诗歌是情感的载体,它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志。
诗歌中的情感往往是真挚而深沉的,作者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感。
2. 语言凝练: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练,往往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意义。
诗歌中的语言往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感,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3. 形象鲜明:诗歌通常具有鲜明的形象,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人物、景物、事物等,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
4. 意境深远:诗歌往往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这种意境往往深远而含蓄,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深刻意义。
5. 形式美感:诗歌在形式上往往具有美感,比如句子的长度、音韵的搭配、节奏的安排等。
这些形式上的美感能够让诗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富有情感和形象的文学形式,它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诗歌体裁的特点
诗歌体裁的特点诗歌是一种使用美学语言创作的文学体裁,它以其独特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而被广泛认可。
诗歌有许多不同的体裁,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诗歌体裁及其特点。
1. 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诗人个人情感、情绪和体验的一种诗歌形式。
它倾向于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通常通过诗人的主观视角来表达。
抒情诗的特点是情感真挚、表达直接、语言富有感染力,常使用修辞手法和意象来增强情绪的表达。
2. 叙事诗:叙事诗是讲述故事或事件的一种诗歌形式。
与散文不同,叙事诗在故事的叙述中更加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组织诗歌的形式和语言来传达故事的情节和情感。
叙事诗的特点是情节连贯、语言生动、节奏强烈,常包含对话和描写。
3. 技巧诗:技巧诗是一种以诗歌形式表现语言技巧的诗歌体裁。
它注重诗歌中的艺术和技巧性,包括韵律、韵脚、修辞手法等。
技巧诗的特点是形式丰富多样、语言巧妙、对诗歌的音韵和结构有较高的要求。
4. 构成诗:构成诗是一种将诗歌的形式结构与意义相结合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构成诗歌的词、句、段落等元素的排列和组合来传达诗歌的意义和表达。
构成诗的特点是形式结构上的独特性、意义的多层次解读、形式与意义的有机结合。
5. 讽刺诗:讽刺诗是通过对特定对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嘲笑的一种诗歌形式。
它通过幽默、夸张和反讽等手法来揭示或批评某种观点、行为或社会现象。
讽刺诗的特点是善于运用幽默和讽刺,语言玩味性强,既娱乐又具有批评性。
总而言之,诗歌体裁的特点包括情感表达、故事叙述、语言技巧性、形式结构、意义组合和批判讽刺等。
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但它们共同点在于以诗歌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
通过理解和欣赏不同体裁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美和诗人的创造力。
沈约乐府诗歌艺术特征和审美品格[论文]
沈约乐府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品格摘要:沈约的乐府诗是经过压抑的深沉感情的借题表现,都力求新变,乐府歌诗本身的自然、朴实的风格渐渐被人工雕琢所取代,使得文人创作的乐府歌诗与文人诗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呈现出合流的趋势。
关键词:沈约乐府诗歌;艺术特征;审美品格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17-01一、沈约的诗歌理论解析(一)以情纬文,以文被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是沈约对建安文学的评价,同时也是沈约对文学创作的特别是诗歌创作的一个基本观念。
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沈约谈及诗歌的起源时认为,“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此处的“志”,从下文来看,和能引发创作欲望的“情”意义相当。
沈约提出的“以情纬文”,规定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是诗人内心有所感触,“情”必须动于中,才能够进行文学创作;而“以文被质”则规定了文学作品不能是枯燥的对“情”的描述,它必须“文”,也就是诗人需要将内心所感以优美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
(二)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句话摘自《宋书·谢灵运传论》,可以说是沈约对诗歌韵律要求的一个简单概括。
沈约认为,只有音律和谐的作品,才能称为上乘之作,但是这个玄机在齐之前并没有被诗人发现,直到有齐之后,诗人才有意的在写作时注意音韵的和谐。
音韵的协调是写出优秀诗作的必要条件,必须音韵和谐,才能做到“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三)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仔细研究沈约的诗作以及他的品评之言,不难发现,沈约虽然多次强调形式美和音韵美,但同时他更强调语言平易,风格遒丽悲凉的作品。
沈约以其在《宋书·谢灵运传沦》中明确提出赞扬的作品为例,无论是曹植的《赠丁仪王桀》、王桀的《七哀诗》,还是王的《杂诗》,均为带有明显建安诗歌遒劲悲凉特色的诗作,可知沈约虽然创作了一些辞彩秾丽的作品,他所欣赏的诗歌风格,却是清新、平易、遒劲。
儿童诗歌创作漫谈
儿童诗歌创作漫谈一、什么是诗歌(一)诗歌的概念诗歌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抒情文学。
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二)诗歌的分类按诗歌的内容: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按诗歌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有韵诗和自由诗。
按诗歌的题材和对象:可分为政治诗、讽刺诗、寓言诗、童话诗、儿童诗、誓理诗、朗诵诗等。
(三)按诗歌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
诗歌的基本特征:诗人满怀着感情,驰驰想象,抒写对生活的强烈感受,注重创造意境;用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形成优美的音乐性。
(四)诗歌创作中的关键词:灵感——意境——立意——意象——象征——通感比喻——排批——夸张。
(五)诗歌(儿童诗)的写法:比拟法、暗喻法、博喻法、阅兵法、寻因法、联想法、联系法、画面法、情感交融法、蒙太奇法、叙述故事法、直抒胸臆法。
(六)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1、发难期(1916—1920)。
2、突破期(1921—1924)。
3、成熟期(1925—1929)。
4、收获期(30、40年代)。
5、发展期(80初90年代)。
6、停滞期(90年代未2000年以后)。
二、什么是儿童诗一句话,是专门为儿童写作的诗歌。
儿童诗是诗体的一种,是儿童文学的一大类。
一般具有丰富的想象和神奇的幻想,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儿童诗歌包括成人创作的儿童诗以及儿童创作的诗。
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儿童诗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提高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
三、儿童诗的特征(一)跃动的童心童趣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儿童诗必须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
论新生代诗的美学特征
论新生代诗的美学特征新生代诗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中国年轻诗人所创作的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呈现出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美学特征的作品。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诗歌分析,探讨新生代诗的美学特征。
一、情感表达的多元性新生代诗的情感表达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一方面,一些诗人创作近似于“自我表达”的诗歌,强调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许多诗人选择关注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等宏大主题,并试图用个人经验和感受来呈现宏大背景下的社会生活。
这种多元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的情感世界更加真实、深刻、多样。
例如,张北海的诗歌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绝望和对于社会的不满,但他并不滥用感伤和愤怒,而是运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反思寻找出路。
这种情感表达的多元性体现了新生代诗人作品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方式。
二、语言形式的出奇制胜新生代诗的语言形式更加多元化,表现出了创新性和出奇制胜的特点。
新生代诗人在语言形式的创新上更具个性和独特性,他们大胆地尝试各种诗歌形式和花式语言,如冷幽默、超现实、儿歌式、时评体等,来表现作者对于生活与社会的观察和反思。
例如,“荒诞主义”在新生代诗歌中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多的表现空间。
陈学军《夏日晨间》中的“青蛙从墙头现出三分身影/把高兴认出来”等诗句,不但语言简短有力,而且用人类视角看待青蛙,既有幼时乐趣,也有险象环生之感,颇有荒诞的味道。
这种冷幽默的诗歌语言需要我们去领悟其背后的情感,也让我们的诗歌审美得到了更多的拓展。
三、另类的艺术观念新生代诗歌在美学上的创新也表现在艺术观念上。
新生代诗人更倾向于打造自己的个性化审美体系,更强调感性思维、想象力和创意性。
例如,杨小楼的《繁体字》中,诗人自己创造一个仿宫廷舞蹈的仪式,把古代出土的繁体字排成文字舞蹈,实现诗歌语言的艺术效果,追求新生代诗歌的另类审美。
这种艺术观念的独特性,使我们在欣赏新生代诗歌的时候,更容易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深入的情感和思考。
总之,新生代诗歌的美学特征表现出了多元性的情感表达、出奇制胜的语言形式和另类的艺术观念,这些独特的特点体现了新生代诗歌的品质,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向,更是当今文学创作的新形态。
诗的定义与特征的名词解释
诗的定义与特征的名词解释诗是一种高度艺术性的文学形式,以压缩和凝练的语言表达感知和情感,通过声、韵、字、句等诗歌元素的组织与运用,诗歌能产生独特的美感和审美效果。
人们常常将诗歌视为一种抒发内心深情、凝练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诗的定义因其体裁多样而有所不同。
从形式上看,诗包括各种形式的韵文、韵白、自由诗等。
从内容上看,诗可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思绪、表达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思考等。
无论形式或内容,诗歌都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首先,诗的语言通常比较简练,追求凝练的表达和精确的意境。
诗人经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感染力。
诗歌的语言往往富有音韵和韵律的美感,通过押韵、平仄、声调等手法,在语言的层面上产生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
其次,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诗歌在表达情感时往往运用隐喻、象征和意象等手法,以增加意境的深度和多样性。
通过凝练和抽象的表达方式,诗歌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联想,使人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此外,诗的节奏和韵律也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
诗歌往往通过词与句的排列组合,形成一定的格律和韵脚,通过节奏的起伏和饱满的音韵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音乐性的特征赋予了诗歌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朗朗上口的表现力。
诗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意境的凝练与感知的表达。
诗人通过抽象、隐喻和象征等手法,以及对语言的艺术运用,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个体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效果。
诗歌作为一种抽象化的艺术形式,通过其特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得诗人独树一帜,具有自身的风采和个性。
此外,在诗的定义与特征中,还包含着诗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诗歌既可以遵循传统的形式和规范,又可以突破传统的束缚,创造新的形式,突显自身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形式上的创新,如自由诗、散文诗等,还是内容上的创新,如探索新的主题和思考方式等,创新性都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总之,诗的定义与特征多种多样。
中国古代诗体简论
中国古代诗体简论一、关于诗、歌最初,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
在以后的发展中,诗与音乐、舞蹈逐渐分离,成为单独的艺术形式。
从《诗经》到两汉、六朝的乐府诗,三唐五代两宋的曲子词,元明清的南北曲,都是歌;只有不与音乐、舞蹈相联系的、单纯朗诵的才是诗。
今天,我们已很难发现“诗”与“歌”的区别。
但是它们在历史发展顺序上是不同的:“歌”总是先于“诗”,“诗”的一切体裁形式都能从“歌”中找到源头;“歌”的形式总是发展变化的,“诗”的形式总是相对稳定的。
二、诗歌的体裁“体裁”,是文学作品形式分类的概念,所讨论的问题是此种形式与他种形式之间的区别、同种形式的共性。
我们讨论诗歌的体裁,首先要把诗歌同散文区别开来。
诗歌同散文的区别在哪里?在于句子篇章结构的规律性,在于修辞的积极性,在于句子的节奏性和句子末尾音节的和谐性。
这是一切诗歌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诗歌内部各种体式的区别,是在这些基本同一性之下的差别性。
诗歌体裁划分的大概念,可以从两极来考虑: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及中间存在的过渡形式——半自由诗。
这样就构成了诗歌形式分类的基本框架。
三、自由诗最早出现的诗歌都是自由诗。
所谓自由诗,是说它仅仅具备诗歌与散文相区别的最基本特征,其它方面没有附加的任何艺术形式上的限制。
具体地说就是,首无定句,句无定字,韵无定位,音无定则。
中国古代的自由诗,可以分为民间歌谣、骚体诗、乐府民歌和杂言诗四种基本体裁。
四、民间歌谣民间歌谣,与后世的诗歌相比,句子不受字数限制,篇幅不受行数限制,用韵位置不固定,韵律也很自由。
这就决定了它是最彻底的自由诗。
民间歌谣的自由属性还表现在具体作品形态的不确定。
一首民间歌谣被创作出来以后,是通过口耳相传得以保留的。
在传播当中,人们会对其中的句子、用词、节奏、韵律等作一些修正,使之在艺术和思想上更具感染力,所以它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民间歌谣也有一些个性:1.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唱的,而不是诵的,是歌词,而不是狭义的诗;2.四言句最多,占主导地位;3.每篇行数以双数的居多;4.出现了三言句、五言句、六言句和七言句,有杂言倾向;5.出现了骚体诗的雏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
语句一般分行排列。
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关键词:诗歌;特征;分类
一、诗歌的形式特征
形式,即体式,指诗歌的语言结构的组合方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奇妙的形式能够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意、加深印象。
朱光潜先生认为:“诗的实质是语言所表现的情思,形式是情思所流露的语言。
”语言是表现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形式实际上也是诗人思想性格的外化,是诗人的一种生命形式。
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性格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诗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1.“风”“骚”并称
中国文学史上以“风”、“骚”二体并称,源自《诗经》之“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诗经》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
本只称《诗》,因举成数,又称《诗三百》,又因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据《史记》等书记载,《诗经》系孔子编纂。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产生于西周各国,有不同地方风味的的民歌;雅,是有关政事的诗歌;颂,是统治者通过祭祀为自己歌功颂德的诗歌。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朱熹的《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静女》通篇用赋;《硕鼠》通篇作比;《关雎》中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起,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禽之思偶鸣叫引出男子对美女的思慕。
《诗经》的主要特点是: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章法上多重章叠句,反复咏叹:至少隔句押韵,有时换韵,句末若有虚词,在虚词的前一个字上押韵,有时押入声韵;大多诗篇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楚辞,亦称“骚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
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
这类作品篇幅、旬式较长,形式自由,富有浪漫气息,多用“兮”字助语势,抒情气氛浓,有南方地域色彩。
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辞赋编为一集,定名为《楚辞》。
2.赋、乐府与歌行
赋,原本为《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文学表现手法,后来人们又把用这种手法写成的文章称作赋,沿用其名至今,成为一种文体名称。
用华丽的辞藻进行铺陈描述,是赋的表现形式;刻画客观事物,抒写作者情怀,是赋的内容。
赋是诗歌的一种变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铺陈其事,讲究文采,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隔三夹五押韵。
赋在汉代时最为兴盛,故汉赋也称古赋,与唐诗、宋词并称。
其特点是篇幅长、多问答,韵散夹杂。
喜用生僻字。
六朝时称俳赋,也称骈赋,其特点是篇幅较短,讲求骈偶和用典。
唐宋时用于科考,称律赋,讲究格式、对仗、平仄、押韵等,不超过四百字。
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成为文赋,其特点是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行文流畅,与散文接近,越来越离诗歌远了。
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赋分四类:骚体、骈体、文赋、杂赋。
歌行又称“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
歌词音节较长的称“长歌”,如汉乐府中的《长歌行》,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妇孺皆知。
歌词音节较短的称“短歌”,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诗慷慨悲凉,堪称千古绝唱。
又如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
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3.格律诗和律诗绝句
格律诗,是按照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律写成的诗歌。
所谓“篇有定数,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就是说在字数、句数、节数、平仄、对仗、押韵、变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规律和规则。
中国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曲,日本的俳句以及西方的十四行诗等都是格律诗。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
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每句是几个字(言)就叫做几律,如五律、七律;每首超过八句,就叫排律(长律):每首是六句的话,叫做三韵小律;每首截八句的一半(四句)就叫绝句,如五绝、七绝。
唐以前已有绝句,称古绝:唐以后的绝句称律绝。
律诗和绝旬内在的结构形式是起承转合。
4.词
词,亦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约起源于隋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曲子词的“曲子”是“燕乐”(宴乐)曲调的意思;“词”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
依乐谱声律节拍写新词,叫做“填词”(依声):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写,与音乐分离,就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词有词调,每种词调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
不同的词调,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等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5.曲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曲词。
狭义的曲,单指与诗、词并列的曲。
即宋代及其以后的南曲、北曲,盛行于元代·分戏曲(杂剧、传奇)、散曲(小令、套数)。
曲和词都是依声而作,体式相近,但曲比词更为灵活。
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还可以加衬字,较自由,且多口语、俗语、俚语等。
二、诗歌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可以给多种多样的诗歌大致分类: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对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作一些具体的介绍。
1.抒情诗
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的诗体。
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断的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
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作品的内容,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咏物诗等。
抒情诗是最富有个性、最能体现诗歌抒情特点的诗。
例如李清照的《武林春》,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2.叙事诗
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生活的诗体。
它与抒情诗相比,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能采用各种手法描写套物,但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比较单纯,跳跃性强,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细节较少,叙述语言比较概括并充满激情。
如白易的《长恨歌》就是上乘的叙事诗。
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3.哲理诗,
哲理诗重在哲理的揭示,通过形象的比拟开掘生活中的道理与规律。
以往是把它归入抒
情诗的。
如卞之琳的《断章》,揭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处处存在“相对状态”,作为群体的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