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4管理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3.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4.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6.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
7.责任原理—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
8.效益—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9.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10.市场细分—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
11.整体产品—指企业的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是核心利益和附加利益的追求和满足,而不是产品本身。
12.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13.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14.正式组织—其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15.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还存在一种因为工作上的联系而形成的有一定看法、习惯和准则的无形组织,即非正式组织。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
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
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作者:————————————————————————————————日期: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
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
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管理:就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与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3.管理职能:即就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
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与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与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与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与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就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与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与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就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与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与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就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与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与学派在历史源渊与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就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与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与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
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就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与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管理科学基础学》名词解释
1、管理就是管理者运用各种资源达成某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3、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1)以管理决策为基点;(2)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3)以系统观点为指导;(4)以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
4、图解法只能用于两个变量的情况,并得到两个重要结论:(1)线性规划的约束集合是凸多面体;(2)线性规划若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能在凸多面体的角点(定点)上达到。
5、基本解:假设B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对约束系数矩阵A目标函数系数响亮C,决策向量X进行分块处理,则有:A=(B,N),C=(CB,CN),X=[XB,XN]T,其中,N 表示非基矩阵,XB表示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XN表示非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CN为非基变量所对应的目标函数所构成的子向量,由AX =b得到:AX=(B,N)[XB,XN]T=B XB +N XN=b,由此式解出XB,并令非基变量的取值等于零,得到X =[B-1b,0]T,则称X 为基B下的基本解。
6、线性整数规划:限制部分决策变量或全部决策变量只能取整数的线性规划。
7、非线性规划:目标或约束中含有非线性函数的优化问题成为非线性规划。
8、梯度:若f(X)在X0的领域内有连续一阶偏导数,则称f(X)在点X0对n个变元的偏导数组成的向量为f(X)在X0的梯度,记为▽f(X0)9、海赛阵:若f(X)在X0的领域内有连续二阶偏导数,则称f(X)在点X0对n个变元两两组合的二阶偏导数组成的矩阵为f(X)在X0的海赛阵,记为H(X0)10、多目标规划解法的基本思想:利用一个复合函数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求解。
11、图与网络具有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被研究的对象,通常用点来表示;二是所研究对象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通常用点与点之间的连线表示12、边:两点之间不带箭头的联线由点及边构成的图称之为无向图13、弧:两点之间带箭头的联线由点及弧构成的图称之为有向图14、网络:在有向图D=(V,A)中,Vs为起点,Vt为终点,而对每一弧(Vi,Vj)∈A 赋以量cij>0称为弧的容量,则称这样的有向图为一个网络,记为D=(V,A,C)15、树:一个无圈的连通图16、Dijkstra方法是求解最短路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17、网络图的组成要素:箭线、结点和线路18、确定型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只可能出现一种确定的自然状态,每个行动方案在这唯一的自然状态下的结局是可以计算出来的19、风险型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出现多种自然状态,每一个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有不同的结局,且能预先估计出各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20、完全不确定型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出现多种自然状态,但在这类决策问题中,不能预先估计出各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所以称之为完全不确定型决策21、决策树:是一种由结点和分支构成的由左向右横向展开的树状图形22、贝叶斯决策分三步走:先验分析、预验分析、后验分析\23、效用值是风险下损益值在决策者心目中的满意程度的衡量尺度24、一般来讲,库存量不足会造成缺货损失,而库存量过大又会造成物质积压,库存费用增大,流动资金占用过大25、补充就是储存系统的输入\26、状态:过程各阶段所处的“位置”称为状态27、某阶段初装台决定后,从这状态向下一阶段哪个状态演变的选择称为决策28、前一阶段的状态和决策决定了下一阶段的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状态转移9、由阶段k=1至阶段k=n的全过程中,由每个阶段所选择的决策构成一决策序列,称之为一个策略30、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经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实现既定目标并增加价值的活动。
2. 组织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各项工作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领导的活动。
3. 制度管理:指依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4. 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招聘、培训、激励和离职的活动。
5. 资产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资产进行规划、配置、评估和优化的活动。
6. 运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生产、供应链和服务等运营活动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7. 财务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财务资源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的活动。
8. 市场营销: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价格制定和推广销售等活动,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取利润的过程。
9.战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确定长期目标,规划资源配置和组织发展的活动。
10. 目标管理:指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使命和愿景确定具体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实施计划和评估方法。
11. 绩效管理: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制定、优化和评估的活动。
12. 领导管理:指领导者对组织内部员工进行激励、指导和管理的活动。
13. 项目管理:指对特定项目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14. 创新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5. 风险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活动。
16. 变革管理:指对组织进行重大变革时的规划、执行和监控活动。
17. 品质管理:指对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进行保证和持续改进的活动。
18. 知识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知识的获取、共享、存储和应用的活动。
19. 运筹学:指运用数学和逻辑方法对生产、运输、库存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优化的学科。
20. 外包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
21. 策略管理:指管理者对企业或组织的战略进行制定、执行和评估的活动。
22. 合规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遵守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合法经营和社会责任的活动。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总汇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名次解释总汇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
4.战略管理: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5.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6.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7.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8.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9.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10.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1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27094管理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27094管理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大全一绪论1管理科学:关于管理科学,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的理解。
从广义上讲,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目的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性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从狭义上讲,管理科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尤其是数学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解决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和运行一个系统(系统最优化)的科学决策方法。
二线性规划1 基:对线性规划模型的约束系数矩阵A 进行分块处理,把每一列当作一个列向量,则有最大的线性无关的列向量所构成的子矩阵,称为实空间的一个基。
特点:①它是线性规划模型约束系数矩阵中的最大线性无关的列向量所构成的子矩阵②基是一个方阵③基决定着基变量和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解。
2 基本解:假设B是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对约束系数矩阵A,目标函数系数向量C 决策向量X 进行分块处理,则有A=(B,N) X=(XB,XN)T C=(CB+CN) 其中N表示非基矩阵,XB表示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XN为非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CB 为基变量所对应的目标函数系数所构成的子向量,CN为非基变量所对应的目标函数系数所构成的子向量。
由AX=B得AX=(B,N)(XB,XN)T=B XB+N XN=b,令XN=0 得X=(B-1b,0)T,则称X为基B下的基本解。
3 线性规划的标准性:称如下形式的线性规划模型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max z=c1x1+ c2x2+…+ cnxn 线性规划标准形特征①目标函数都是求极大值s.t. a11x1+ a12x2+…+ a1nxn=b1 ②所有约束方程都取等号a21x1+ a22x2+…+ a2nxn=b2 ③决策变量要求为非负…am1x1+ am2x2+…+ amnxn=bmx1 x2 … xn≥04 线性规划的典则形:max z=CBB-1b+(CN-CBB-1N)XN 特征是:目标函数是用非基变量表示的s.t. XB=B-1b-B-1N XN 主要约束方程采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XB XN≥05 M法:通过引进人工变量,构造一个辅助的线性规划问题,找出原问题的第一个初始可行基,在此基础上,利用单纯形方法求出原问题的最优解,M法的辅助问题为:max z=c1x1+ c2x2+…+ cnxn-Mxn+1-Mxn+1-…-Mxn+1s.t. a11x1+ a12x2+…+ a1nxn+xn+1=b1a21x1+ a22x2+…+ a2nxn+ xn+2=b2…am1x1+ am2x2+…+ amnxn+ xn+m=bmx1 x2 … xn≥06单纯形法:从可行域的一个基本可行解出发,判断它是否是最优解,若不是,寻找下个基本可行解,并使目标函数得到改进,如此迭代下去,直到找出最优解或判定问题无解为止。
《管理学基础》名词
《管理学基础》名词1.管理: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
2.管理者: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3.管理的创新职能:管理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创新,他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创新以及环境创新。
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
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活动。
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4.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方式、途径或手段。
5.例行问题: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如管理者日常遇到的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现金短缺等。
例外问题: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管理问题:指管理实际与预期标准之间的差异。
6.发散型思维:指为解决某一问题而最大限度地放开思路,从多观点、多方向、多途径寻求解决方法的一种开放性思维方式。
7.确定型决策:即决策事件未来的自然状态明确,每种备选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结果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指决策事件未来的各种自然状态虽不能预先肯定,但可以测出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指决策事件未来的各种自然状态完全未知,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也无法估计,只能凭决策者主观经验做出的决策。
程序化决策:即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指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没有决策规范所遵循的决策。
8.计划: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
9.战略计划: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计划: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管理科学基础(详细)
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管理者运用各种资源达到某即定目标的过程。
2,可行解:满足全部约束条件的决策变量。
3,最优解:使目标函数最大(或最小)的可行解4,大M法:若系数矩阵不含单位矩阵,通过加人工变量M,构成一个系数矩阵含有单位矩阵的新的线性规划,然后用单纯形法求出最优解。
5,影子价格:规划中各资源分别增加一个单位时总利润增加多少6,灵敏度分析:就是分析系数A,b,C的变化对已得到的最优解有何影响。
7,非线性规划问题:目标或约束中含有非线性函数的优化问题称为非线性规划问题。
8,梯度:若f(X)在X0的邻域内有连续的一阶偏导数,则称f(X)在X0点对n个变元的偏导数组成的向量为f(X)在X0的梯度,记为▽f(X0)9,海赛阵:若f(X)在X0的邻域内有连续的二阶偏导数,则称f(X)在X0点对n个变元两两组合的二阶偏导数组成的向量为f(X)在X0的海赛阵,记为Hf(X0),或简记为H(X0)10,凸规划:在非线性规划模型(NLP)中,若目标函数f(X)是凸函数,不等式约束函数gj (X), 等式约束函数hi(X)为仿射函数,则称(NLP)为一个凸规划。
11,罚函数法:基本思想是将约束与目标组合在一起,化为无约束极值问题求解。
分为外点法和内点法。
12,目标排序法:把目标按重要性排序。
设给出的重要性序列为f1(X),f2(X).........fp (X),然后按这种排序逐步进行一系列单目标优化,最后求出满意解。
13,两点之间不带箭头的联线称为边,带箭头的联线称为弧。
若一个图有点和边构成称为无向图,由点和弧构成成为有向图。
14,连通图:若任何两个点之间有一条链,称为连通图。
15,赋权图:对于一个无向图G的每一条边,或对于有向图D的每一条弧,相应有一个权数Wij(或Cij),则称这样的图为赋权图。
16,网络:一般是指一个弧上有某种所谓“流转物”流动的有向图。
17,树:一个无圈的连通图。
18,支撑树:设图T是图G的支撑自图,若图T是一个树兔,则称T是G的一个支撑树。
《管理科学》名词解释
《管理科学》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管理者运用各种资源达成某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3、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1)以管理决策为基点;(2)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3)以系统观点为指导;(4)以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
4、图解法只能用于两个变量的情况,并得到两个重要结论:(1)线性规划的约束集合是凸多面体;(2)线性规划若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能在凸多面体的角点(定点)上达到。
5、基本解:假设B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对约束系数矩阵A目标函数系数响亮C,决策向量X进行分块处理,则有:A=(B,N),C=(CB,CN),X=[XB,XN]T,其中,N表示非基矩阵,XB表示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XN表示非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CN为非基变量所对应的目标函数所构成的子向量,由AX =b得到:AX=(B,N) [XB,XN]T=B XB +N XN=b,由此式解出XB,并令非基变量的取值等于零,得到X =[B-1b,0]T,则称X为基B 下的基本解。
6、线性整数规划:限制部分决策变量或全部决策变量只能取整数的线性规划。
7、非线性规划:目标或约束中含有非线性函数的优化问题成为非线性规划。
8、梯度:若f(X)在X0的领域内有连续一阶偏导数,则称f(X)在点X0对n个变元的偏导数组成的向量为f(X)在X0的梯度,记为▽f(X0)9、海赛阵:若f(X)在X0的领域内有连续二阶偏导数,则称f(X)在点X0对n个变元两两组合的二阶偏导数组成的矩阵为f(X)在X0的海赛阵,记为H(X0)10、多目标规划解法的基本思想:利用一个复合函数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求解。
11、图与网络具有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被研究的对象,通常用点来表示;二是所研究对象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通常用点与点之间的连线表示12、边:两点之间不带箭头的联线由点及边构成的图称之为无向图13、弧:两点之间带箭头的联线由点及弧构成的图称之为有向图14、网络:在有向图D=(V,A)中,Vs为起点,Vt为终点,而对每一弧(Vi,Vj)∈A赋以量cij>0称为弧的容量,则称这样的有向图为一个网络,记为D=(V,A,C)15、树:一个无圈的连通图16、Dijkstra方法是求解最短路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17、网络图的组成要素:箭线、结点和线路18、确定型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只可能出现一种确定的自然状态,每个行动方案在这唯一的自然状态下的结局是可以计算出来的19、风险型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出现多种自然状态,每一个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有不同的结局,且能预先估计出各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20、完全不确定型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出现多种自然状态,但在这类决策问题中,不能预先估计出各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所以称之为完全不确定型决策21、决策树:是一种由结点和分支构成的由左向右横向展开的树状图形22、贝叶斯决策分三步走:先验分析、预验分析、后验分析23、效用值是风险下损益值在决策者心目中的满意程度的衡量尺度24、一般来讲,库存量不足会造成缺货损失,而库存量过大又会造成物质积压,库存费用增大,流动资金占用过大25、补充就是储存系统的输入26、状态:过程各阶段所处的“位置”称为状态27、某阶段初装台决定后,从这状态向下一阶段哪个状态演变的选择称为决策28、前一阶段的状态和决策决定了下一阶段的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状态转移29、由阶段k=1至阶段k=n的全过程中,由每个阶段所选择的决策构成一决策序列,称之为一个策略30、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管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3、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执行这些职责的程序或过程。
4、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
计划职能一般包括:调查与预测,制定目标,设计与选择活动方式等一系列工作。
5、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过程。
组织职能一般包括: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
6、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领导职能一般包括: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进行有效沟通等。
7、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
控制职能一般包括:制订标准、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
8、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9、社会组织: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的,完成特定任务而与社会规程结合在一起的人的群体。
一般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体。
10、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11、管理机制: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12、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方式、途径或手段。
13、经济方法: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诱导和满足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14、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以实现目标的方法。
15、法律方法: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规制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094管理科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大全一绪论1管理科学:关于管理科学,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的理解。
从广义上讲,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目的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性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从狭义上讲,管理科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尤其是数学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解决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和运行一个系统(系统最优化)的科学决策方法。
二线性规划1 基:对线性规划模型的约束系数矩阵A 进行分块处理,把每一列当作一个列向量,则有最大的线性无关的列向量所构成的子矩阵,称为实空间的一个基。
特点:①它是线性规划模型约束系数矩阵中的最大线性无关的列向量所构成的子矩阵②基是一个方阵③基决定着基变量和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解。
2 基本解:假设B是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对约束系数矩阵A,目标函数系数向量C 决策向量X 进行分块处理,则有A=(B,N) X=(XB,XN)T C=(CB+CN) 其中N表示非基矩阵,XB表示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XN为非基变量所构成的子向量,CB 为基变量所对应的目标函数系数所构成的子向量,CN为非基变量所对应的目标函数系数所构成的子向量。
由AX=B得AX=(B,N)(XB,XN)T=B XB+N XN=b,令XN=0 得X=(B-1b,0)T,则称X为基B下的基本解。
3 线性规划的标准性:称如下形式的线性规划模型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max z=c1x1+ c2x2+…+ cnxn 线性规划标准形特征①目标函数都是求极大值s.t. a11x1+ a12x2+…+ a1nxn=b1 ②所有约束方程都取等号a21x1+ a22x2+…+ a2nxn=b2 ③决策变量要求为非负…am1x1+ am2x2+…+ amnxn=bmx1 x2 … xn≥04 线性规划的典则形:max z=CBB-1b+(CN-CBB-1N)XN 特征是:目标函数是用非基变量表示的s.t. XB=B-1b-B-1N XN 主要约束方程采用非基变量表示基变量XB XN≥05 M法:通过引进人工变量,构造一个辅助的线性规划问题,找出原问题的第一个初始可行基,在此基础上,利用单纯形方法求出原问题的最优解,M法的辅助问题为:max z=c1x1+ c2x2+…+ cnxn-Mxn+1-Mxn+1-…-Mxn+1s.t. a11x1+ a12x2+…+ a1nxn+xn+1=b1a21x1+ a22x2+…+ a2nxn+ xn+2=b2…am1x1+ am2x2+…+ amnxn+ xn+m=bmx1 x2 … xn≥06单纯形法:从可行域的一个基本可行解出发,判断它是否是最优解,若不是,寻找下个基本可行解,并使目标函数得到改进,如此迭代下去,直到找出最优解或判定问题无解为止。
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从可行域的某一个极点出发,迭代到另一个极点,并使目标函数值有所改善,直到找出有无最优解为止。
7法向量:法向量区分为正法向量和负法向量。
由目标函数系数直接组成的与等值线垂直的向量,称为正法向量。
正法向量的反号称为负法向量。
8 目标函数的等值线:使目标函数取相等值的所有点的集合,称为目标函数的等值线。
9 可行解:由约束条件和变量取值限制围成的公共区域中的每一个点都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
10 可行域:线性规划所有可行解的集合,构成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
11 基本可行解:对于基本解,如果它同时又满足非负性要求,则这样的解为基本可行解。
12退化的基本可行解:基本可行解中存在取值为零的基变量,则称该基本可行解为退化的基本可行解。
13 退化基:退化的基本可行解对应的基,称为退化基。
14 基变量:与基向量对应的变量称为基变量。
15 标准基:单位阵的基矩阵,称为标准基。
三对偶问题与敏感性分析1敏感性分析:由于受到政策价格工艺水平资源储备设备更新等若干因素的影响,线性规划模型中的参数C A b会经常发生变化,那么C A b在什么样的范围内变化才不会导致已求出的最优基的改变,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就是所谓的线性规划的敏感性分析。
2互补松弛性:X* 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若Y*XS=YSX*=0,当且仅当X* Y*为最优解。
3最优解性:X* Y*分别是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可行解,若有CX*= Y*b存在,则X* Y*分别是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4强对偶性:若原问题有最优解,那么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对偶问题与原问题的目标函数的值相等。
5影子价格:线性规划对偶问题的对偶解,称为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是一种虚拟价格,通过影子价格,可以对系统内部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
影子价格的特征主要包括最优性动态性边际性评价性。
6对偶单纯性:这是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方法。
对偶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是:从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和原问题的不可行解出发,进行换基迭代,一旦当原问题的解也变成可行解时,这时的解就是原问题的最优解。
对偶单纯形法与原单纯形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原单纯形法从可行解和对偶问题不可行解出发,直到所有的检验数皆小于等于0,而对偶单纯形法则从对偶可行解和原问题不可行解出发,直到原问题的解也变成可行。
②最优解的判定标准不一样③确定出入基变量的顺序不同,原单纯形法先确定入基变量后再确定出基变量,而对偶单纯形法先确定出基变量后确定入基变量。
④确定出入基变量的方法不同。
对偶单纯形法解题过程:1列出初始单纯形表,检查b列数字,若都为非负,检验数都为非正,则已得到最优解。
反之,进行以下计算2确定出基变量:按min{(B-1b)i| (B-1b)i<0}=( B-1b)l对应的基变量xl为出基变量。
3确定入基变量。
在单纯形表中检查xl所在行的各系数alj(j=1 2 … n)。
若所有alj≥0,则无可行解,停止计算。
若存在alj≤0计算θ=minj{(cj-zj)/alj|alj<0}=(ck-zk)/ alk 按θ规则所对应的列的非基变量xk为入基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得到的对偶问题解仍为可行解。
4以alk为主元素,按照原单纯形表进行迭代运算,得到新的计算表。
重复1~4直至得到最优解或无解。
四运输问题1最小元素法:最小元素法师确定初始调运方案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是:根据运价表上运价的大小,按照运价表最小优先供应的原则,递次地确定具体的供应关系。
2闭回路与闭回路法:闭回路:在运输问题的初始调运方案中,从任意一个空格出发,沿着纵向或横向行进,遇到适当的填有数字的方格垂直转弯,继续前进,总能回到原来的空格处,这条行进的路线会形成一个封闭的折线图,称之为闭回路。
简言之,闭回路就是由水平或垂直的直线所构成的闭合图形。
特征:①闭回路上的顶点除了这个空格外,其余皆为有数格②对每一个空格都有且仅有一条闭回路。
闭回路法:闭回路法是判定当前的基本可行调运方案是否为最优调运方案的一种方法。
相当于单纯形法迭代过程中的最优解的判别数。
具体做法:将过空格的闭回路中奇数拐点运价的总和,减去偶数拐点运价的总和。
最后根据这一差值(检验数)的大小,来判定是否为最优调运方案。
判别规则:检验数中没有负数,表明当前运输方案为最优调运方案,检验数中有负数,则需要对当前的运输方案进行调整。
3位势法:又叫乘数法,是一种计算最优调运方案检验数的方法。
具体做法:在初始调运方案中,将基变量所在的单元格的运输价格,分解成产地和销地的位势量,在确定产地和销地的位势量的值之后,计算所有变量的检验数,然后根据检验数的正负来判定当前调运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
五整数规划1 0-1整数规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整数规划问题,对应一个整数规划模型,如果决策变量不仅有取整数的要求,而且还只允许取0和1,那么这样的整数规划就是0-1整数规划。
2 纯整数线性规划:对于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如果其中的决策变量要求全部取整数,那么这样的整数规划就是纯整数线性规划3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在一个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部分决策变量有取整限制,其他的决策变量可以取非整数,那么这样的整数规划就是混合整数规划4分枝定界法:是求解整数规划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求解问题时,对整数线性规划对应的一般线性规划的可行域进行分解,然后通过“分枝”不断调整整数规划最优解的上下界。
具体做法:①对于给定的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不考虑其决策变量取整的限制,把它当作一般线性规划问题来处理,并求其最优解,如果该最优解为整数,则也得到了整数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②若求出的不是整数解,假定基变量Xk=bk’不是整数,作如下处理:[bk’]< bk’<[ bk’]+1③构造两个新的约束方程,并把它们分别加到问题中去,形成两个整数规划问题④分别按一般线性规划求解这两个整数规划,直到能够确定整数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或者判定无最优解为止。
5割平面法:是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方法。
具体做法:在求解整数线性规划问题时,先不考虑决策变量的取整要求,把它当作一般线性规划问题来处理,假定X为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如果X是整数,则得到整数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如果X不是整数,则构造一个新的割约束方程,使X不满足该方程,但原问题的所有整数可行解却满足该方程,然后再解增加约束后的线性规划问题,直到求出最优解或判定无最优解为止。
六非线性规划1海赛阵:如果多元函数f(x)在x0的邻域内存在连续二阶导数,则称f(x)在点x0处对n个变量两两组合的二阶导数所组成的矩阵为f(x)在x0的海赛阵。
具体表示请自解。
2梯度向量:如果多元函数f(x)在x0的邻域内存在连续一阶导数,则称f(x)在点x0处对n个变量的偏导数所组成的向量为f(x)在x0的梯度。
具体表示请自解。
梯度方向是函数f(x)在x0处增加最快的方向。
3非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对于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min f(x) s.t. hi(x)=0 gj(x) ≥0 如果有X*∈D,对任意的X∈D,都存在:f(x*)≤f(x) 则称x*为该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这样定义的非线性规划的最优解,也称全局最优解。
如果对于X0∈D,使得X0的邻域:B(X0, ε)={X:||X-X0||<ε, ε>0}中的任意X∈D都有f(x0) ≤f(x),则称x0为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局部最优解。
4泰勒展开式:若函数f(x)在x0的邻域有连续二阶偏导数,则称f(x)在x0处的泰勒展开式为f(x)=f(x0)+ ▽f(x0)T(x-x0)+ (x-x0)T/2 H(x0)(x-x0)+0(||x-x0||2)5梯度法:也叫最速下降法,是一种求解无约束极值问题的最简单最基本的下降类算法。
该方法在选取搜索方向的时候,其指导思想是选取PK使函数f(x)下降最快,或者说使f(xk)+λpk)-f(xk)<0 并且使上式左边的绝对值尽可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