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育学导论(第四章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单轨制学制★
C. 分支型学制(Y型)
22 21
立 r
} L,
立 3
咛1

)
锋运
11
必 然
小 啪
吗 时 立
1

7

JL
前 卖
盹斗在年 战

•三种类型学制的比较
4. 我国学制的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学制★
•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日 本) • 时间长;(4+5+4+5) •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规定了我国的教育
目的。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 从二者的联系看,它们在 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都含有“为谁(哪个阶 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 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 原则。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大;另一
3. 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及其构成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最终追求。而要实现这一目 的,必须通过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如何理解并实践 全面发展的教育,即德、智、体、美等的教育,就成为 实现我国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键。
• (1)五育是相对独立的五种教育活动 •五育各有其基本的内涵、任务、内容和方法,是相对独 立的五种教育活动。它们的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的价 值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表现出来的。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全面发展的实质是在智力和体力广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唯 一的道路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有: • (1)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总是与社会生产的发 展相一致。 • (2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所谓人 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 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 (3 )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4 )社会化大 • 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 物质基础。 • (5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 径。
方面教育目的是一个学术概念,而教育方针则是政治性概念
(三)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
19 9 5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0 10 年7 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 0 10 - 2 0 2 0 年)》
•德育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 社会政治思想准则、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行为规范等, 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向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系统 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保健知识,增强其体质, 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二、教育方针概述
(一)概念: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方 向、总指针, 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如:”教育必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二)内容: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 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途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规定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规定了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
壬寅 学制 癸卯 学制 壬子 癸丑 学制
• 1922年仿美国 “六三三”学制; • 又称新学制; • 缩短学制;按照身 心发展规律划分。 壬戌 学制
•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 未实行;
• 1912-1913年; • 蔡元培修订; • 废除了教育上的两性 差别和满清贵族学堂
c .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 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 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d .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 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我国教育方针所体现的培养各级 各类人才的要求与培养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不是矛盾的。
三、学校教育制度
1 .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系统及 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 、修业 年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以网络化的形式将学校组织起来,是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 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则是指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 并使其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和初步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 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2 .五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 尽管五育各有其独自的内涵、任务和功能,但它们 并非机械分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 个整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的作用,为人的 发展提供方向;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 作用,为人的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支持;体育在全 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美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动 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则可以综合德智体美四育,是实 现个体和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
教育学
主讲人:李勇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教育目的概述 1. 概念: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即解决把受教育者 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 按照《教 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 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 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 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教育目的反 映着社会对教育总的要求,它是人们 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活动结果的 设计
强制性,又称义务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适龄儿童 和青少年必须接受教育,二是指国家、社会、家庭必须 予以保障。 普及性,又称统一性。是指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包 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等残疾儿童、青少年都必 须接受教育。 公益性,又称免费性。是指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 生免收学费
•法律依据:19 8 6 年4 月全国六届人大四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制改革
明确规定了扫 中 华 人 文 盲 、普实及施九年 “两基 新 学 制 ; 义务教育 “两 ”、 民共和国的小 学 教 育 全”、 “两重” 3. 《关 4. 《中 5. 《中
1. 《关 于改革 学制的 决定》
1951年
2. 《关 于教育 工作的 指示》
于教育 体制改 革的决 定》
•今后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 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 入 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层次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 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四层次) •(2 )类别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大类)
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
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基本内涵 a .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 根本所在 b .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 展 我国教育方针反映出来的这一基本精神,明确了我国人 才培 养的素质要求,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6.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 强化普及义 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加强普通 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联系 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和日益多样化 教育终身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 义务教育制度
•概念: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 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 教育。 •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早在16 19 年,德 国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义务教育法令,距今已近 4 0 0 年。 • 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公 益性的特点。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主要内 容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 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
教育制度的核心。
2 . 现代学制的类型
• 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 了不同的类型,比较典型的主要有:双 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型学制等 三种类型。 • 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 世纪的欧洲国 家;单轨制学制是1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在 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 0 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国教育 华人民 改革和 共和国 发展纲 教育法》 要》
1995年
6.《国家 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 纲要 (2010-2 020)》
1958 年
1985 年
19wk.baidu.com3年
2010年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主要内容
•到本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 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 “两基”、“两全”、 “ 两重”; •确立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 育四种类型; •改变办学的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 制度;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
•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观点: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 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 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 育者掌握社会规范,并为社会服务。 •代表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 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
5 .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2010年2月,在新《纲要》中规定我国的教 育目的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 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2 .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普 遍与个别、总与分的关系,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 .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 社会因素
• 生产力发展水平 •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4. 教育目的的类型
•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观点:把满足个人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 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 能需要出发,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 福禄贝尔、马斯洛、罗杰斯、萨特
终身教育制度
•概念: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 教育培养。 •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19 2 9 年英国成人教 育家耶克斯利出版的《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是在2 0 世纪6 0 年代, 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论终身教 育》报告书的发表。 •终身教育最终形成的标志:19 9 6 年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 •其中提出:“终身教育建立在4 个支柱基础上”, 这“4个支柱”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3 .五育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 •强调五育之间全面发展,并非要求德智体等五个方面平 均发展。 •一是指五育在人的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可以有发展程 度上的差异,或者有发展顺序上的差异; •二是指不同的个体也可以并且应该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 并非人人都要在各个方面达到同等的发展,而是要实现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 曹 雪 1 展

电 币h
嘲- 睛

州 市
A. 双轨制学制
代表国家是二战前的欧洲国家,如英国、法 国、德国。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 一 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 其 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 ;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 小学和初中)——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 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 中等职业教育)。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 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