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

合集下载

观察凯格尔训练对改善女性产后性功能功障碍的效果

观察凯格尔训练对改善女性产后性功能功障碍的效果

观察凯格尔训练对改善女性产后性功能功障碍的效果产后性功能障碍是指女性在产后出现的性欲降低、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问题。

它是许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后面临的常见困扰,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夫妻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康复训练是凯格尔训练,它通过加强盆底肌肉的功能来改善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

本文将就凯格尔训练对改善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效果进行探讨。

凯格尔训练是一种盆底康复方法,主要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提高其力量和灵活性。

这种练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对于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改善,凯格尔训练被认为是一种非药物、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凯格尔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和调节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

盆底肌肉是支撑子宫、膀胱和直肠的重要组织,其松弛和劳损是产后性功能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凯格尔训练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加强。

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凯格尔训练,女性的盆底肌肉力量可以明显增加,并且性功能也有所改善。

除了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凯格尔训练还可以提高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这对于产后性功能障碍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女性在产后常常出现盆底肌肉过度张力或松弛不当的情况,这会导致性交疼痛、阴道干涩等问题。

凯格尔训练可以帮助女性调节盆底肌肉的张力,并增加肌肉的灵活性,从而改善这些问题。

凯格尔训练还可以促进盆底区域的血液循环,增加盆底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

这对于盆底肌肉的恢复和修复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盆底肌肉得到足够的营养和供氧时,它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产后性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222021年第5卷第6期2021 V ol.5 No.6□专题/Special Topic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妇产科专题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王莉辉(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广东 深圳 518019)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 )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0例PFD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盆底训练康复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为单一组(常规盆腔肌训练治疗,250例),将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就诊的患者命名为联合组(常规盆腔肌训练联合盆腔康复治疗仪治疗,250例)。

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与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功能。

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CRP )、白介素 -6(IL-6)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Ⅰ类纤维疲劳度、Ⅱ类纤维疲劳度、Ⅱ类纤维肌电值及联合组患者Ⅰ类纤维肌电值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单一组;联合组患者性生活和谐率显著高于单一组,尿失禁率、器官脱垂率均显著低于单一组(均P <0.05)。

结论 盆腔康复治疗仪可有效提高PFD 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盆底肌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盆底功能。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产后 ; 盆底康复治疗仪 ; 盆底功能 ; 盆底肌电生理指标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6.0022.03作者简介:王莉辉,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及盆底康复。

产后盆底肌康复延续服务在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产后盆底肌康复延续服务在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产妇采用正确的方法锻炼。每 2 周进行一次上门随访,了解 干预前,两组的盆底肌力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产妇的锻炼情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锻炼错误的行为及时纠正。
(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 0~Ⅱ级明显少于常规组,其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Ⅲ~Ⅴ级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见表 1。
比较两组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盆底肌力和
尿点压力(ALP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中实施产后盆底肌康复延续服务,能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增强产
妇的盆底肌力,改善其尿流动力学指标。
【关键词】 产妇 盆底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肌康复延续服务 预防 盆底肌力 尿流动力学指标
doi:10.14033/ki.cfmr.2021.16.050
同时,医务人员需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询问产妇的锻炼 情况,并为其解答锻炼方面的问题。建立微信群,由一名医
13.64%;研究组发生 2 例,发生率为 2.27%,研究组的发生 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字2=7.76,P<0.05)。
务人员定期为产妇推送有关盆底肌康复锻炼的方法,以确保 2.2 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 《中外医学研究》第 19 卷 第 16 期(总第 492 期)2021 年 6 月
产后盆底肌康复延续服务在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 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邓秀球①
【摘要】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康复延续服务在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8 月,抽取本院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 例(%)
尿流动力学指标。盆底肌力: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 行测定,患者的阴道肌肉收缩持续 0 s,盆底肌力为 0 级; 持续 1 s 盆底肌力为Ⅰ级;持续 2 s 盆底肌力为Ⅱ级;持续 3 s 盆底肌力为Ⅲ级;持续 4 s 盆底肌力为Ⅳ级;持续≥5 s 盆底肌力为Ⅴ级。等级越高说明产妇的盆底肌力越好。尿 流动力学指标:主要检测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道压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盆底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影响着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等方面。

然而,在女性的生殖系统经历过一系列的变化之后,特别是在分娩之后,盆底功能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出现,例如尿失禁、膀胱下垂、直肠下垂等。

同时,这种情况在老年女性中的发病率也较高。

因此,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尤其需要关注,而盆底肌康复治疗因其显著的效果,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盆底肌康复治疗通过一系列的锻炼来帮助恢复盆底肌的功能,尤其是针对妊娠和分娩对肌肉造成的损伤和松弛。

相比于手术等治疗方法,盆底肌康复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同时,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于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盆底肌康复治疗被广泛应用。

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分娩对盆底肌造成的损伤,缓解产后上下双肢水肿,预防产后尿失禁并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据一项由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研究发现,盆底肌康复治疗以提高肌肉张力、增加肌肉活动和改善尿失禁症状为主要目的,所以在一方面可以促进盆底肌的增厚和增强收缩力,同时还可以对盆底肌的松弛纤维进行强化锻炼,以达到收缩的效果。

然而,这种锻炼不仅针对产妇,对于更年期女性以及存在膀胱下垂、直肠脱垂等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老年妇女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总的来看,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价值。

同时,在老年女性、更年期女性、乃至是普通女性中,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

它更是一种积极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段,可以开展针对性的锻炼,预防肌肉松弛和脱垂,以及降低发生尿失禁、便失禁等症状的几率。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当重视盆底肌康复治疗,并按照专业指导的方法进行锻炼,以保护盆底肌的健康功能。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引言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在女性生育过程中,由于盆底肌肉和韧带组织的损伤或失衡导致的功能障碍。

随着人们对女性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女性生育年龄逐渐推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

盆底功能障碍会给产妇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包括尿失禁、肛门排便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了解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对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方法与影响,并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评估其有效性和临床价值。

通过对盆底康复护理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对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盆底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和康复方法的研究,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强对盆底康复护理的认识和重视,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终达到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的目的。

1.3 研究意义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产后盆底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的产妇往往会出现尿失禁、盆底下垂等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通过盆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提高盆底的支撑能力,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2.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及时干预容易导致慢性盆底问题的发生。

盆底康复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及时调整产后生活方式、锻炼盆底肌肉,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3. 提高产妇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会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身心疾病。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肛提肌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于盆底功能障碍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能提升患者盆底肌力并降低尿失禁等事件的发生,对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提高很有帮助,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效果;研究【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043-02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若长期忽略盆底功能的训练患者的症状可能会加重,使患者盆底功能出现更严重的损伤[1]。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中选择盆底肌康复治疗能够比较好的对患者盆底肌进行修复,不同产妇的产后盆底肌损伤情况不完全相同,在临床治疗时需要注意准确评估产妇的盆底肌力以及阴道收缩力等,另外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夜尿或者尿失禁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度的心理指导,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正确的认识盆底肌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对其部分并发症的心理控制[2]。

为了解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59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43±2.56)岁;对照组患者59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36±1.96)岁。

探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住院1年分娩的初产妇以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分为六组,每个肌力组患者按治療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

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即: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锻炼加电刺激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锻炼加生物反馈组,锻炼组,电刺激组,生物反馈组。

分别观察产后或者治疗后42 d、6个月后各组相应指标的变化。

结果: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以不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组三种方法都有显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方法的应用中应体现规范化、个体化及人性化的医疗原则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标签: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产妇在分娩时,胎儿的先露部分对产妇盆底韧带和肌肉的过度扩张、引产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都会对分娩后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医疗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健治疗成为产后功能性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

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人民医院住院生产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康复治疗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1年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并在产后45 d检测具有盆底功能性障碍的产妇210例,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7.8岁。

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按会阴肌力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这六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再从肌力正常产妇中随机抽样取试验所需要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

所有分组按实验测定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学分析,产妇在年龄、体重、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研究女性盆底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的作用及安全性

分析研究女性盆底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的作用及安全性

分析研究女性盆底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的作用及安全性摘要】目的:研究女性盆底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的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2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4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4例,实施盆底康复护理)。

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力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明显,P<0.05。

结论: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可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腔肌纤维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护理方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关键词】盆底康复护理;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作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高发于中老年妇女,在患病人群中65岁老年人高达70%,近年来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大都是由妊娠、分娩、难产、盆腔肿瘤等原因引起,患者常表现出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尿不尽、子宫脱垂、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需尽快接受治疗[1]。

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中常规护理较为常见,但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和病情存在差异,常规护理难以体现出患者的个体化,其护理措施与病人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医护人员应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以我院的12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盆底康复护理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2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4例,年龄24-43岁)和观察组(64例,年龄26-46岁)。

两组成员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经孕妇及家属同意,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1.2.1 健康宣教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治疗效果起到直接影响,护理人员需对其加强重视度。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促进效果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促进效果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5期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展开本次分组对照试验,从产妇盆底功能受损症状改善情况、尿失禁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功能评分、Ⅰ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等方面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6-12月收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8.54±1.21)岁;产次:初产妇22例、经产妇17例;产后时间23~56d,平均(40.32±1.24)d。

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8.44±1.18)岁。

产次:初产妇23例,经产妇16例。

产后时间22~55d,平均(40.29±1.20)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产后复查过程中提示为盆底功能障碍;②神志清晰,有自主意识及分辨能力;③病历资料完整,患者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缺失;②合并严重尿失禁、生殖系统感染等易影响研究结果类疾病;③产后存在月经来潮及恶露未干净;④盆底功能完全丧失且神经支配无效。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一般产后健康教育:接受卫生宣教及常规产后护理。

②研究组采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医护人员运用生物反馈的技术,参考肌电信号或压力结果,简单评价盆底肌群收缩、放松功能,指导其开展盆底肌康复训练;指导产妇根据生物反馈结果开展收缩、放松阴道行为,同时在避免腹肌、膈肌干扰的情况下持续上述行为;康复训练,2次/周,20~30min/次,连续10次;盆底肌训练结束之后,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在家中持续使用阴道哑铃进行锻炼,哑铃重量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配重量,定期前来医院进行复查。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力功能评分、Ⅰ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及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

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包括阴道松弛、下腹坠胀感、尿频尿急等。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治疗手段恢复产妇产后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功能,以减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改善生殖器官功能,帮助产妇恢复健康。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治疗方法和效果。

一、研究现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产后盆底肌肉和韧带的损伤与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排便困难、性交困难、盆底脱垂等症状,给产妇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产妇在产后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症状,而且3%至11%的人在生育后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并持续近3年。

由于产妇在生育后盆底肌肉和韧带受到损伤和松弛,所以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康复时间等方面。

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盆底肌锻炼训练、电生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研究人员还发现,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与产妇的年龄、产伤情况、治疗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治疗方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训练、电生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

1. 盆底肌锻炼训练盆底肌锻炼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盆底肌收缩和放松的动作来锻炼盆底肌肉,恢复其力量和功能。

这是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核心方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盆底肌锻炼训练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或者专业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持续锻炼8-12周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2. 电生理治疗电生理治疗是一种利用电刺激来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的治疗手段。

通过电生理治疗,可以帮助产妇快速找到盆底肌肉,并通过电刺激来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和功能改善。

电生理治疗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剂量和频次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产后盆底训练对预防女性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研究

产后盆底训练对预防女性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研究
P sp r m n nh ,te VRP o t at u 3 a d 6 mo ts h ,VS ,P i e e rh go p we eh g e h n to e i h b e ain go p t ee P T n rs ac u r ih rta h s n t e o sr t ru , h r r v o
f 关键 词1产后 盆底 训 练 ; 失禁 ; 尿 盆腔 脏 器脱垂
【 中图分 类号 】 7 46 R 1 .
【 文献 标识 码】A
[ 章编 号】1 7 — 2 0 2 1 ) 1 b 一 4 — 3 文 6 3 7 1 (0 1 1 ( )0 5 0
The v l fpev c t ani n pr v ntng pev c d sun to o spa t m aue o l i r i ng i e e i l i y f c i n f r po t r u fma e e l
【 sr c]Obe t e o u d r a d tecii lv le o h e i t iigt rvn otatm w me rm er Ab ta t jci :T n es n h l c a ftep l c r nn ope etp s r o n f al v t na u v a p u o y p li o s ce. eh d : 4 ae fip t n ei r eern o l i d dit ee rhgo p( ae)ad te ev b t ls M to s 2 0csso a e t l eyw r a d m ydv e norsac ru 1 css n c a n i d v i 1 8 h
21 1 第 卷 3 0年1 8第2 1 月 期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对盆底康复训练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前来我院生产的产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后子宫脱垂现象,因此观察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在康复指导结束后对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肌改善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6周与产后12个月产妇子宫脱垂发生率较低,且经康复指导训练后的生活质量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松弛等现象,且对子宫脱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对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产后健康指导盆底肌功能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女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尿失禁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压力性尿失禁是这种表现的主要类型。

现阶段临床主要以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肌功能进行恢复,从而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囚此盆底康复训练对患有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的产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我院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20年1月一2021年1月前来我院复诊的产后子宫脱垂产妇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24例,年龄在22岁-32岁,平均年龄(27.14±1.24)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9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3例,剖宫产11例。

对照组患者24例,年龄在21岁-34岁,平均年龄(27.98±1.56)岁,初产妇14例,经产妇10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2例,剖宫产12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及临床确诊为子宫脱垂;同意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体征平稳且资料完整;精神状态良好。

排除标准:合并产后感染、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交流障碍者;拒绝配合完成研究者。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9年2月C第6卷/第6期Feb. C. 2019 V ol.6, No.622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陆 威,戴佳煜,吴贻翠(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目的 对盆底康复技术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的作用及效果进行探析。

方法 以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3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盆底康复训练,研究组同时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均连续治疗2周,随访掌握产后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评估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效果。

结果 产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1.5%,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测定,两组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动态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6个月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产后对产妇应用盆底康复技术,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发生,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盆底康复技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6.22.02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分娩后常见的盆底功能性病症,主要是因妊娠、分娩致盆底支持结构组织松弛引起,以张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盆腔疼痛等多见,对产妇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不利影响[1]。

如何有效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是临床妇产科必须重视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130例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情况进行研究,剖析盆底康复技术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妇产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130例初产妇纳入研究中,均为足月宫内单胎妊娠,经阴道分娩。

产后盆底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疗效分析

产后盆底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疗效分析

吮母亲乳头 , 形成神经 反射促 进 了乳 汁的及早 和不断分 泌 。 此外 , 影 响产 后泌乳的因素除 了与产后吸 吮时间早 晚等 因素 有密切关系外 , 还与产妇的健康 、 营养 、 内分 泌、 环境 、 社会 因 素、 精 神心理 、 产科情况等多种 因素有关 。因此 , 为保证足够
口鼻承受 的压力减小 , 胎儿的腹部和胸廓继 续承受着 较强 的
母体腹压 、 官腔 内压 和来 自阴道 的压力 , 当胎 头 口鼻至 阴道
娩 出后 , 口鼻和胸廓 、 腹部之 间存在压 力差 , 迫使羊水 和黏液 自胎儿 口鼻涌 出 , 所 以在胎肩娩 出之前 3 0  ̄6 0 s 内助产者 手
裸露在远 比官 内温度低 的周 围环境 , 刺激其 全身皮肤 神经末
梢, 冲动传 到延髓呼吸调节中枢而引起 呼吸运动 。临床 上常
可见到某些新生儿未见吸痰娩 出就 即将啼哭 , 引起羊水及 胎
[ 1 ] 李 秋敏. 自然分娩新 生儿是否行 呼吸道清理的临床观察 ( J ] . 中
国社区医师: 综合版 , 2 0 0 3 , 5 ( 6 ) : 1 5 .
法挤压胎儿 口 鼻黏 液 、 羊水 , 胎儿 娩 出后 当其 第一次 啼哭 时
呼吸系统大部分 的羊水和黏液 已被 清理 , 可防止新生儿 黏液 及羊水吸人肺 内引起新生儿 吸入综 合征 。因此 , 适时延迟 胎 肩娩 出是有效清理 呼吸道 的关键一步 。
3 . 2 从胎 儿到新生儿 , 呼 吸 的 改 变 是 最 重 要 的 环 节 胎 儿
年2 月期间我区产后 6 ~8 周 随访的产妇 进行 问卷调查及常规检查 。将盆底肌力差确诊为存在 P F D的 9 6 0 病例, 随
染 的新生儿则 需要气管 插管 , 行气管 内吸引 。

产后42天早期盆底康复对盆底功能障碍预防的超声评估

产后42天早期盆底康复对盆底功能障碍预防的超声评估

产后42天早期盆底康复对盆底功能障碍预防的超声评估闫冰;孙涟漪;陶久志【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产后42 d盆底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124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于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63例)采取一般的健康教育措施。

分别于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产妇的超声相关参数及康复效果。

结果产后3个月,观察组的膀胱颈下降值(BND)、静止期膀胱尿道后角(PUVA-R)、压力期膀胱尿道后角(PUVA-S)、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S)、I类肌纤维肌力、II类肌纤维肌力则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观察组产后3个月的BND、PUVA-R、PUVA-S及UVJ-M均比产后42 d明显减小(P<0.05),而盆底肌力(I、II类肌纤维肌力)均较产后42 d 明显增大(P<0.01)。

结论产妇产后42 d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盆底功能,预防产后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则可有效评估盆底功能。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 in evaluation of postpartum 42 days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therapy.Methods 124 primipars at 42 d after delivery were chose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6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63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ried out pelvic lf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 Fourty-two days and 3 months after deliver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ultrasonic parameters and rehabilitation efif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3months after delivery, the indexes of BND, PUVA-R, PUVA-S and UVJ-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ut BSD-S, type I and type II muscle ifber streng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indexes of BND, PUVA-R, PUVA-S and UVJ-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3 months after delivery were much lower than postpartum 42 d (P<0.05). Yet the pelvic lfoor muscle strength (type I and type II)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3 months after delivery were much larger than postpartum 42 d(P<0.01).Conclu-sion Primiparas can carry out postpartum 42 d pelvic lf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so as to improve pelvic lfoor function, prevent the incidence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prolapse. And meanwhil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pelvic lfoor func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4页(P68-70,25)【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盆底康复;盆底功能障碍;盆底肌力【作者】闫冰;孙涟漪;陶久志【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影像科,上海 201800;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影像科,上海 201800;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影像科,上海 2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14.7盆底功能障碍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疾病,包括尿失禁、粪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其中以尿失禁最为常见[1]。

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

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

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喻宝中【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后42d复查并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125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2组,产后组95例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练习,分析比较两组综合肌力、盆底肌电位、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静态张力.结果产后42d,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3个月,产后组盆底肌力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盆底肌电位活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盆底肌疲劳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产后组阴道动态压力及盆底静态张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产后盆底肌功能,同时提高尿失禁的控制力,对预防患者产后阴道炎症、盆腔脏器脱垂具有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01【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女性性功能障碍【作者】喻宝中【作者单位】大埔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大埔 5142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6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由于分娩造成的损伤导致盆底血管出现病变,血液灌注不足造成肌肉萎缩。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神经支配减少,促使盆底肌肉发生失神经退行性变。

此外,该病症还与肥胖、便秘、绝经、盆腔手术、慢性咳嗽等因素相关[1,2]。

因此,加强女性盆底组织功能对维持盆腔脏器的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积极意义[3]。

本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康复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作用。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后42d复查并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125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2组。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及预后的效果分析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及预后的效果分析

2021年3月第5期综合医学论坛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及预后的效果分析彭俊英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0069【摘要】目的:探析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及预后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分娩的产妇110例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

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近期疗效、盆底功能、健康状况评分。

结果:对于近期疗效来说,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36 %,对照组为83.64 %,组间差异显著(P<0.05)。

针对盆底功能而言,实验组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盆底收缩压力、盆底静息压力、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对于健康状况来说,实验组躯体功能、症状消除、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疗效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还可以增强产妇健康状况,提高产妇预后及生活质量,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盆底功能;健康状况[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221-02随着孕产妇年龄的不断增大,妊娠与分娩次数的增加,引起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的情况越来越多,使盆底肌肉变得松弛,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1]。

倘若因妊娠与分娩引起的盆底肌肉损伤未得到及时治疗,症状就会越来越重,加之身体机能的不断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就会越来越高,最终只能给予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必须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与训练[2]。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子宫恢复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子宫恢复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子宫恢复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1T11:11:21.3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6期作者:穆春华朱京津胡海燕陈杉杉倪洋洋[导读] 结果:患者均有较明显的康复表现。

结论: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子宫恢复以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摘要:目的:研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子宫恢复以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患者174例,以及在此期间在我院接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患者245例,利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在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后的康复情况。

结果:患者均有较明显的康复表现。

结论: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子宫恢复以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仪;产后子宫恢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一般来说,女性在进行生产后,子宫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并且此时女性的盆底也会伴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若不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这不仅会对女性以后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而且对于有继续生育打算的女性来说,还可能会对其将来的妊娠行为产生影响[1]。

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称为社交癌,因为患有该障碍的患者,一般会出现压力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社交产生较大的影响[2]。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患者174例,和接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患者245例,从患者盆底肌力、盆底脱垂、压力尿失禁以及盆底痛四个方面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后盆底肌电位的升高情况,研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子宫恢复以及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后康复治疗的患者174例,和接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患者245例。

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就诊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根据患者有无实施盆底康复治疗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情况(指标包括: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盆底器官脱垂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机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迅速改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漏尿现象等,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疗效;安全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怀孕压迫、分娩后残留的各种遗留下来的盆腔脏器下坠、盆底肌松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这些遗留症状会引起腹压增加,引发漏尿等反应。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多数临床研究者认为采用盆底康复治疗的方式能够保障干预效果,同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1],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为此,本文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女性患者,本次报告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本组产妇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均属于足月头位,产后42天以上,阴道无流血;(2)所有产妇各项孕检指标均无异常;(3)产妇均自愿本次调查,并签订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1)所选产妇合并有妊娠期并发症;(2)产妇存在较高的会阴重度水肿;(3)产妇合并有显著的炎症反应。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分娩后盆底功能的变化及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意义。

方法:选取1000例首次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孕前、产后及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后分别做一次盆底功能五项常规检查,对比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孕前与产后各项对比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产后与康复后各项对比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孕前与康复后各项对比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产后及时有效地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对于防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妊娠及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意义【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104-02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首要因素是妊娠和分娩。

妊娠期随着胎儿的长大和羊水量的增多,子宫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大,到妊娠足月时子宫内容物比非妊娠期增加约数百倍,子宫重量增加近20倍[1]。

胎头直接压迫、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部分,阴道分娩时,盆底肌肉和神经被极度牵拉,甚至发生断裂,造成损伤[2]。

本文通过孕前、产后及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后分别检查盆底功能五项常规,研究女性妊娠、分娩对盆底的影响,以及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孕前检查及分娩的产妇10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2~37岁,平均28岁,均为首次分娩。

术前排除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anction,PFD),慢性咳嗽及便秘病史。

1.2 方法1.2.1孕前、产后及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后分别做一次盆底功能五项常规检查,包括: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

1.2.2盆底康复: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家庭盆底康复器治疗。

分娩42天后,恶露干净,查白带常规正常,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在我院门诊按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每疗程15次,每周2次,同时在家中配合使用盆底康复器巩固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

方法120例产后42 d复查时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给予对照组常规盆底肌锻炼法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治疗后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及肌电压分别为(-0.04±0.12)%/s及(8.69±1.43)μ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5±0.47)%/s、(5.31±1.26)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33%、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降低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几率,改善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盆底康复技术;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
盆底功能障碍为妇科常见疾病,主要是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功能障碍及损伤等导致盆底支持薄弱,出现脏器移位进而导致其他盆腔器官功能及位置异常,妊娠与分娩是导致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1]。

本文为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对在本院生产且产后42 d 复查时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的12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生产且产后42 d复查时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研究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7.43±5.65)岁;体重45~68 kg,
平均体重(54.74±4.68)kg。

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6.95±5.37)岁;体重46~65 kg,平均体重(54.23±4.51)kg。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所有患者资料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取。

1.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锻炼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具体为:①指导患者进行会阴收缩运动,每次收紧不得低于3 s,然后放松,每日持续练习15~30 min,每天练习2~3次,以提升患者阴道收缩能力及排尿控制能力。

②配合PHENIX盆底康復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向阴道内输送不同强度的电流有规律刺激阴道内神经与肌肉,通过电刺激可提高盆底肌肉兴奋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频率设置为8~33 Hz,
脉宽为320~740 μs,治疗20 min/次,治疗2次/周,共治疗4周。

③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通过圧力曲线、肌电图等形式将肌肉活动信息转化为视觉及听觉信号然后反馈给患者,并指导其自主、正确的进行盆底肌肉收缩练习,形成条件反射。

④进行Ⅱ类盆底肌纤维训练,频率设置为20~80 Hz,脉宽为20~320 μs,治疗2次/周,
20 min/次,共治疗4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治疗后两组盆底功能指标;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采用生物反馈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两组患者盆底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及肌纤维肌电压。

盆底肌力分级:0级为肌肉收缩持续0 s,Ⅰ级为肌肉收缩持续1 s,Ⅱ级持续收缩2 s,Ⅲ级为持续收缩3 s,Ⅳ级为持续收缩4 s,Ⅴ级为持续收缩≥5 s。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比较治疗前,研究组盆底肌力分级0~Ⅰ级25例,Ⅱ~Ⅲ级20例,Ⅳ~Ⅴ级15例;对照组盆底肌力分级0~Ⅰ级24例,Ⅱ~Ⅲ级22例,Ⅳ~Ⅴ级14例;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力分级0~Ⅰ级1例,Ⅱ~Ⅲ级13例,Ⅳ~Ⅴ级46例;对照组盆底肌力分级0~Ⅰ级7例,Ⅱ~Ⅲ级
23例,Ⅳ~Ⅴ级30例;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后盆底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及肌电压分别为(-0.04±0.12)%/s及(8.69±
1.43)μ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5±0.47)%/s、(5.31±
1.26)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6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出现2例脏器脱垂,脏器脱垂发生率为
3.33%,尿失禁3例,尿失禁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出现9例脏器脱垂,脏器脱垂发生率为15.00%,尿失禁11例,尿失禁发生率为18.33%;研究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盆底功能障碍为常见的女性疾病,最主要诱发因素为妊娠和分娩,
由于妊娠过程中,子宫逐渐增大,身体重心轴改变,腹腔压力增加,对盆底的压力逐渐增强,导致盆底肌肉松弛;而分娩过程会进一步损伤盆肌,最终引发盆底功能障碍[2,3]。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

产后进行盆底康复功能锻炼对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盆底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盆底康复技术主要是在患者阴道内进行电刺激治疗,通过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患者盆底肌肉舒张与收缩,锻炼并逐步恢复盆肌肌力,改善并治疗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提高控尿能力,进而改善患者性生活情况,提高生活质量[4-10]。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盆底功能锻炼治疗,对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技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及肌电压分别为(-0.04±0.12)%/s
及(8.69±1.43)μ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65±0.47)%/s、(5.31±1.26)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3.33%、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盆底康复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降低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几率,改善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世瓊,刘丽娜,勾青,等.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546-548.
[2] 谭健坤,谭燕萍,梁晓丽. 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228-230.
[3] 刘颖. 盆底康复技术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疗效观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4):23-24.
[4] 王建云.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4):116-117.
[5] 黄玉萍. 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探讨.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9):89.
[6] 吴涛,王忠民,李海英. 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盆底康复技术对其疗效的分析.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0):807-811.
[7] 吴涛. 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盆底康复技术对其疗效分析. 大连医科大学,2013.
[8] 李晓燕,郭欢,李兆艾,等. 盆底康复技术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6):793-795.
[9] 韩炜,蒋维. 盆底康复技术干预围产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及性生活质量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6):3396-3398.
[10] 李晓燕.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防治效果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