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
高二历史复习教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革命和战争持续不断,动乱不已;②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①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3.成就:以英国和法国成就最高。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成就:发源于法国。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丹麦安徒生的作品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揭露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①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②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的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②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 22 课《文学的繁华》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浪漫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 20 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理解解析文学派别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研究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认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教课方法】①问题研究:指引学生研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概括、提炼各样文学派别的特色;②情形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别。
同时,学生能够睁开比较、议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何会出现这样不一样的特色,一个是颓丧、迷惑,一个是充满生机和激情,解析此中的历史原由。
【教课重难点】要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色;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流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 1【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你以前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叙述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 18C末~19C30S)(课件 3—9))1、背景:(启发思想破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乱、人们对现实的不满)1789 年迸发了震惊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此次革命颠覆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拓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期间,对19 世纪的文学进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成功后确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次序,不像启发思想家描述的那样美好,财产阶级的“自由、同等、仁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此惹起人们的绝望和激烈不满,于是反应人们对现实不满、从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 根源 :学.科. 网]2、特色:①反对崇尚理性,重申颂扬人的本能感情。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自主探究】【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自由和理想是人们的一种向往。
”在19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一位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写了一篇鼓励人们去为这种追求而抗争的文学著作,指出应是下列哪一篇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C.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D.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2.右图是奥运圣火采集仪式。
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
而英国作家雪莱就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
这部巨著反映了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3.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4.德国某诗人的诗不时地在现实与幻想的梦境间跳跃,幻想与现实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这部作品是:A.《西风颂》B.《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C.《悲惨世界》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5.该作品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以离奇的情节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是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巴黎圣母院》C.《安娜·卡列尼娜》D.《人间喜剧》6.《悲惨世界》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但作者在探索社会问题出路时,更多地宣扬的是仁慈和宽恕、博爱和感化。
学案必修三第22课三民主义(4页)
第22课三民主义一、复习默写:1、2、二、本课课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三、重点: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四、本课知识结构A 三民主义(一)背景1905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性质:),提出“”的十六字纲领,后又系统的阐发为三民主义。
(二)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思想,指革命。
两层意思:一是推翻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
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性,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思想,指革命。
两层意思:一是要推翻制,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二是批驳保皇君主立宪的谬论,推翻清王朝后,决不建立汉人的君主政体国家。
“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思想。
指革命。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三)评价1、三民主义特点其一,孙中山把反对清朝统治同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其二,孙中山把“驱除鞑虏”的民族斗争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满族统治者。
其三、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积极作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纲领。
成为的指导思想。
是近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集中代表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制定颁发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作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3.简答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提问式导入:教师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清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吗?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探究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小说、戏剧、诗歌等主要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在文学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兴趣,阅读量不足,导致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学特点及成就。
2.掌握明清时期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小说、戏剧、诗歌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4.教育学生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为榜样,追求真理、崇尚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背景,包括社会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解答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3.问题拓展: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一个问题出发,拓展至其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2.问题导向: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文学作品或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自我反思: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知识梳理一、浪漫主义文学1.盛行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欧洲的革命、战争、改革不断,政局动荡。
(3)社会各阶层普遍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深感失望。
3.主要特征。
(1)政治上反对________。
(2)深入发掘人类的________。
(3)想象力丰富,手法夸张,情节跌宕。
4.代表。
答案:一、2.(3)理性王国3.(1)封建制度(2)感情世界4.雨果巴黎圣母院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问题1】19世纪初浪漫主义作家对当时的政治态度及所反映出来的品质有何共同之处?提示:在政治态度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
在反映的品质上热爱祖国、热爱人类,有强烈的正义感,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邪恶的东西。
【检测1】下列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产生于革命和改革激荡的时代②描绘了新世界的绚丽画面③反映人们对资产阶级统治失望④揭露了大企业时代的黑暗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企业时代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产物,排除④,选A项。
答案:A二、现实主义文学1.盛行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早期。
2.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________日趋尖锐。
3.主要特征。
(1)关注________,典型再现社会风貌。
(2)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4. 代表。
答案:二、2.社会矛盾3.(1)社会问题4.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普希金安娜·卡列尼娜安徒生马克·吐温【问题2】现实主义文学在描写对象、表现手法及内容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描写对象上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生活;表现手法上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批判;内容上注重对典型人物的细节描写。
【检测2】《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战争与和平》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其相同点是( )A.揭露社会问题B.鼓吹暴力革命C.崇尚理性主义D.塑造东方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必修三第22课公开课学案初稿
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第一课时 19世纪世界文学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②历史比较:比较不同的历史材料,如一手材料和二手材料,探究其可信度和科学性,学习分析和研究历史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与难点】(1)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背景和主要特点。
(2)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学法指导】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以下问题的答案吗?(1)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分别产生于什么时间..?(2)这样的时间段里,西方世界发生了哪些历史事件..?(可以联系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3)想一想,这些历史事件,对文学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呢?(4)你认为,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各自的艺术特点....如何?(5)你能说出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吗?(6)你读过这一时期哪些文学作品?能简单地介绍..给同学们吗?(7)预习过后,解决了以上问题外,你还有哪些疑问..?【新课学习】一、浪漫主义文学(一)浪漫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思路引领】1、从以下材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一〕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9: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A:梳理双基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2.创作特点:深入发掘人类感情世界,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为主要特点。
3.主要成就: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创作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主要成就: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箫伯纳的《苹果车》;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和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三、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2.主要特点:作品内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反传统。
3.代表作品: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四、苏联和亚非拉美文学1.苏联文学: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亚非拉文学(1)特点:表现反殖民压迫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作家: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
B . 精讲例题[例1]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的《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l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例2] 荒诞派戏剧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
2022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精品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习目标】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知识点一浪漫主义文学【历史表达】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1)欧洲各国革命和频仍,动乱不已。
(2)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______〞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点(1)政治上反对________________。
(2)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开掘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
(3)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________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4.代表(1)法国:雨果的?________________?,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__________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海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概念阐释]浪漫主义(Romanticism)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
浪漫主义的含义非常广泛,但课文中所指的“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
它不仅表现在文学领域,还影响了音乐、美术、哲学等众多领域。
[归纳比拟]拜伦与雪莱作品的不同:文风不同。
拜伦笔下的英雄形象总是傲慢、孤立的叛逆者,多为追求个人幸福,人称“拜伦式英雄〞。
而雪莱那么将人类的未来寄予普遍的爱,表达出热情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史料实证】探究点: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材料?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大型小说。
它以离奇和比照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艾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10: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课标要求)2、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难点:1、重点:三种文学流派的成因和成就。
2、难点:三种文学流派的特点。
教学过程: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但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故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使欧洲古典主义文艺盛行。
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1、产生原因:①革命和战争频仍,政治黑暗腐败,社会不平等。
②人们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③工业革命扩展,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④卢梭等人对过度崇拜理性的批判。
2、特点:①思想内容:反对封建制度,不再突出理性,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表现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②创作手法: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跌宕起伏的情节。
3、成就:①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②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④德意志诗人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浪漫主义文学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支持了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鼓舞了人们为自由和理想而斗争,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
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狂。
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其实,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一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
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鲁迅《杂忆》1925年6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伦诗歌在清末受到中国青年喜爱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1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学作品进行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记录。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创新精神。
(3)强化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4.教学评价方面: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深入分析其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结合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新文学运动的认识,以及它对我国文学发展的意义。文章要求不少于1000字,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3.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增进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储备,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在文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仍存在以下问题:对于文学流派的演变、作家作品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文学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对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的把握不够准确;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缺乏客观、全面的视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学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学案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重点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
2、代表性的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3、苏联文学的成就。
教学难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学法指导1、运用探究法分析材料,理解各种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主要特点。
2、运用列表法归纳代表性的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3、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待文学的发展,运用唯物史观理解文学折射社会生活的历史论断。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世界文学发展历程,导入新课教学。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18C—19C30S)1、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分析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材料二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2、结合教材P108第二段文字,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创作风格:想像、情节;对比、夸张、比喻内容上:反对崇尚,歌颂人的本能。
反映现实,反对,憧憬未来。
3、列表归纳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4、影响:[中外关联] 产生于18—19世纪的欧洲的浪漫主义流派到20世纪传入有着古老传统的中国,五四一代的中国文人被认为是浪漫的一代,20年代前后的十年被看作是浪漫的十年。
中国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文学、音乐、美术方面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他们的代表作品。
郁达夫——《故都的秋》(1934)郭沫若——《女神》(1921)徐志摩——《再别康桥》(1928)二、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19C30S—20C早期)1、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难点1.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理解世界文学的相互影响。
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1)内容: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2)手法: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风格: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判断正误(1)19世纪初期在对“理想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
(√)(2)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创作风格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3.成就(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争取自由和理想。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问题思考材料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思考有人说这首诗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同意。
这是雪莱的一首抒情诗。
它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看到生机。
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7: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知识梳理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的深感失望。
(3)人们寻找新的的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
2.特点(1)反对,深入发掘人类的。
(2)通过瑰丽的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3)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创作风格。
3.代表(1)法国:雨果的。
(2)英国:雪莱的和《西风颂》。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1.原因: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
2.特点(1)关注,再现社会风貌。
(2)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3.代表(1)法国:巴尔扎克的。
(2)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3)俄国:普希金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4)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5)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6)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种族歧视。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西方文学(1)现实主义a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b法国:罗曼·罗兰的。
(2)现代主义a原因: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社会问题影响了文学。
b特点:强调,手法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c代表:美国海明威的和爱尔兰剧作家的《等待戈多》。
2.苏联文学(1)高尔基的。
(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亚非拉文学(1)特点:反映精神。
(2)代表a印度的。
b中国的鲁迅。
c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
d尼日利亚的索因卡。
课堂练习1.19世纪,有一种文艺思潮盛行欧洲,有文艺理论家认为“这类文学的本质,是为捍卫纯粹自由而逃避现实”。
下列属于“这类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是( )A.《哈姆雷特》B.《西风颂》C.《人间喜剧》D.《复活》2.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期的情形时说,“有人说C•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导学案设计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学习目标了解19世纪中叶文学、美术、音乐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学习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末至________________。
2.背景(1)欧洲各国________和________频仍,动乱不已。
(2)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____”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点(1)政治上反对____________。
(2)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____________。
(3)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________和跌宕起伏的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代表(1)法国:雨果的《____________》。
(2)英国:________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9世纪30年代 2.(1)革命战争(2)理性王国 3.(1)封建制度(2)感情世界(3)构思情节4.(1)巴黎圣母院(2)雪莱(3)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二)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
2.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____日趋尖锐。
3.特点它关注____________,典型地再现____________,深入剖析____________的本质,揭露和批判____________。
4.代表(1)法国: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堪称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
(2)英国:________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3)俄国①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
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
1、从时间(19世纪以来)、空间(欧美、苏联、亚非拉)、重要流派、代表作家等方面梳理世界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要重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结合主要代表作品的内容认识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2、围绕流派——画家——作品这一主要线索,梳理基础知识,并结合各美术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各流派的特点,并注意与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加以比较。
关注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艺术价值:注意对比各种流派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等。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图表法等方法,对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四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出现的历史背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进行概括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重难点解析
1、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
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②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时期的结束。
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③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2、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重要差异?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
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美术创作的领域,就是浪漫主义美术的出现。
②新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浪漫主义画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四典题解析
例1、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
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例2、“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下列与这一美术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是( )
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大卫·科波菲尔》
解析:根据“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的描述分析,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
B项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作品,它将美与丑融为一体,抨击阴险与邪恶,歌颂美好心灵。
五课堂检测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
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B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
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特点属于()B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3.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
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C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4.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
精神和风俗概况。
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C
A.文艺复兴B.法国大革命C.工业革命D.宗教改革
5.《红与黑》、《人间喜剧》、《双城记》和《战争与和平》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这一文学流派及
其代表作诞生的社会背景之一是()B
A.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盛行B.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
C.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光学理论和实践D.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猛烈冲击
6.《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其
“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C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③启蒙运动兴起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20世纪初,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
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评语中的“他”是指()A
A.泰戈尔B.巴尔扎克C.雪莱D.狄更斯
8.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
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这种文学流派是()B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印象画派
9.《尤利西斯》用大量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标点,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
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这部小说体现了哪一文学流派的创作特征()D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0.恩格斯说:“巴尔扎克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对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寄予了全部的同情。
但是,尽管如此,
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空前尖刻,他的讽刺空前辛辣。
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赞赏的人物……这些人物在那时(1830—1836年)的确是人民群众的代表。
”可见巴尔扎克从事文学创作的最主要目的是( D )
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B.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C.号召人民起来推翻七月王朝 D.唤醒“要灭亡的那个阶级”起来挽救自身的危机
11.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
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象”,如
荒原、古寺、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
彩的绘画世界。
右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
结合材料信息及作品风格,可知该
作品属于(B)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美术
12.“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
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
这里描述的作品是(C)
A.《向日葵》B.《埃斯泰克的海湾》C.《日出·印象》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