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1dabe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2.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一项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事故频发。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是海洋石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事故预防(一)对设备设施的检验和维护1.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
设备和设施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老化、磨损等情况,无法正常运转,就会引起危险情况的发生。
因此,定期的检验和维护是必要的。
2.配备完备的安全防护设备。
配备安全防护设备是预防作业事故的重要手段。
如防喷器、防爆器、防雾器、保护手套,同时也要配备逃生设备,如头盔、安全带、潜水面罩等。
(二)操作规范化1.规范作业流程。
操作规程是保证作业正常、顺利、安全的基本措施,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井下安全。
2.加强培训。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油田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技能。
对于新工人,必须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
(三)应急准备1.实现应急预案。
油田事故的应急预案要通过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情况的分析,全面考虑应急情况的处理,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及时、准确、有效的救援措施是防止事故的关键,应建立紧急先锋队和应急援助组织。
二、事故处理(一)火灾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关闭开口,切断氧气供应。
2.立即使用对液体火灾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3.通过调整水的流量和喷射方向,将水流喷射到火焰的基部,并尽可能地压缩火焰,将火灾局限在最小范围内。
(二)内爆1.尽快让人员沿着管道、横井或纵井逃出现场,并向远离现场的地方撤离。
2.立即根据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应急救援。
3.营救被困人员。
内爆可能会导致人员被困在井下,可以通过敲击扳手等方式来寻找和营救被困人员。
(三)溺水1.采取抽水等方式处理。
如果发现沉没人员,应立即将水排干,再设法打捞被困人员,及时进行呼吸和心脏复苏。
2.进行急救。
接受急救的溺水者应抬头高,身体在水平位置,仰卧于平坦的地面上,头部稍微向后仰;进行心肺复苏时,要确保主管道、气道畅通,使用呼吸器和呼吸运动可以帮助溺水者呼吸。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444dc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f.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石油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预防和处理常见事故,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预防事故:1.遵循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在井下作业时,必须牢记作业规程,确保每个步骤都按照规程进行。
特别是在涉及高风险作业时,如井口操作、油气回收等,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执行。
2.保持作业设备的良好状态:作业设备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井下作业的安全性。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导致事故发生。
3.培训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掌握井下作业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作业设备。
4.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根据作业环境和风险评估结果,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还要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的有效性,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装备。
5.加强现场管理:井下作业现场应设立明确的安全区域和警示标志,以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并建立严格的作业管控制度,保证作业人员严格遵守规程和操作指导,不随意行动。
二、处理事故:1.紧急报警:一旦发生事故,操作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触发紧急报警机制。
通过报警,能够更快地组织人员和装备,进行紧急事故处理。
2.切断电源:在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切断井下作业设备的电源,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和事故扩大。
3.开展救援行动: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组织救援行动。
根据事故类型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疏散被困人员、施救伤员等。
4.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加强事故信息共享: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将事故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及时将经验教训和防范措施分享给其他油田单位,以便其他单位借鉴和学习。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f9115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e.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非常危险和复杂的工作,事故频发。
对于油田井下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果严重,不仅会影响生产,还有可能导致伤亡事故。
预防和处理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至关重要。
一、常见事故类型及其预防与处理方法1. 油田井口事故油田井口事故是指工作人员在油田井口附近进行作业时,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
预防油田井口事故的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保证井口设备的稳定和安全;二是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井下崩塌事故井下崩塌事故是指在进行钻井、修井、修井施工等作业时,因井下地层不稳定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坍塌事故。
预防井下崩塌事故的方法主要包括:在作业前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层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3. 钻井液泄漏事故钻井液泄漏是指在进行钻井作业过程中,因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钻井液泄漏的事故。
预防钻井液泄漏的方法包括: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在作业现场设置泄漏预警系统,一旦发生泄漏能及时报警并进行紧急处理。
4. 气体中毒事故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常常会有气体中毒事故发生。
预防气体中毒事故的方法包括:严格执行作业现场通风和气体检测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井下有毒气体的认识和防护知识;配备适当的呼吸防护设备,如呼吸器等。
二、事故处理流程及救援措施1. 事故处理流程一旦发生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事故处理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组织施救,通知相关人员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然后是确定事故范围和影响,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防止事故继续扩大;接着是进行伤亡人员救护和转运工作,对伤者进行紧急处理,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最后是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事故的记录和报告。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d926a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3.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工作,经常发生事故,因此预防与处理井下作业事故对于确保工人安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井下作业常见事故及相关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一、突出事故突出事故是井下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它是指岩石、煤岩在井下迅速掉落或坍塌,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预防措施如下:1. 加强巷道支护。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支护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案,并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严禁违章施工。
2. 加强巷道治理。
对现场杂草和杂物等进行清理,以减少其对支护的影响;对存在的危险隐患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安全生产。
3. 强化人员管理。
对进井人员进行资格认证,配备合格的井下工作人员,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 建立安全监测系统。
安装应力监测仪、应变计、声波监测仪等设备,对巷道的变形、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确保人员安全。
二、坠落事故坠落事故是指在井下操作中,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而导致的人员坠落事故。
预防措施如下:1. 加强培训。
对所有进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操作规程进行明确的标示和说明,并对安全防护装备进行示范和讲解。
2. 严格管理防护装备。
对安全防护装备的有效期限进行核实,及时更换劣质或失效的防护装备;对安全防护装备进行检查,杜绝佩戴不符合要求或不合适的装备。
3. 建立安全制度。
对所有进井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制度签订,并进行强制执行,以保障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使用安全防护装备。
三、有毒气体中毒事故井下作业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甲烷、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它们分别具有易燃、助燃和剧毒的特点。
预防措施如下:1. 定期检查通风设备。
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通风顺畅,杜绝中毒事故发生。
2. 严格开工前检查。
在开工前,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对有毒气体的检测,每日进行多次检测确认没有中毒现象后方可作业。
3. 强化安全知识教育。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d90cb1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6.png)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井下作业是煤矿、金属矿山和非矿山矿山等开采作业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由于作业环境恶劣、作业条件有限、设备不完善等原因,井下作业时常发生安全事故,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或死亡,甚至会严重影响矿山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1. 泥石流事故泥石流是井下作业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它可能会使得矿井出现淤积、堵塞等情况,导致矿工被困,造成伤亡。
应对措施包括:(1)加强矿井的水文地质勘测,及时排除地质隐患;(2)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3)对可能受到泥石流影响的人员进行警示和疏散,减少人员伤亡;(4)采用高效的排水措施,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2.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与瓦斯在煤层中的超额作用引起的煤块、瓦斯矿流等瞬间喷出的现象。
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事故的高发期,应对措施包括:(1)加强煤层的预测和分析,建立预警机制;(2)采用先进的瓦斯抽采技术,降低瓦斯浓度;(3)开展安全监测,及时发现问题;(4)加强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保证煤矿内的空气流动;(5)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胶带输送机事故胶带输送机是井下作业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其故障、失控、堆积等事故可能会导致工人被卡住或被压伤。
应对措施包括:(1)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定期检查胶带输送机的管线、输送带、电器设备等;(2)设计安全保护装置,加装故障保护传感器、自动塞车装置、安全开关等;(3)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温馨提示语,对使用者进行警示和提示;(4)在操作前对职工进行培训,确保职工了解设备的各项细节,以防危险发生。
4. 矿井顶板事故矿井顶板是煤矿、金属矿山和非矿山矿山井下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能会引起落石、顶板失稳等事故。
应对措施包括:(1)加强矿井地质勘测,建立矿井地质构造图,保证矿山内的地质环境;(2)加强顶板支护,建立稳定的顶板支护体系;(4)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安全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2527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8.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油田开发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油田井下作业中,常见的事故包括井口事故、泥浆循环系统事故、井眼塌陷事故、井内作业装置事故等。
这些事故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油田生产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预防和处理井下作业事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期提高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水平。
一、井口事故井口作为井下作业的主要作业区域,其安全是油田井下作业的首要任务。
井口事故常见的包括井口封堵、井口设备故障、井口溢流等。
针对井口事故,油田企业应该在日常作业中加强巡视和检查,确保井口设施的完好和安全性。
对井口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检测,并安装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遇到井口溢流等紧急情况时,应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关闭井口,排除故障,确保安全生产。
二、泥浆循环系统事故泥浆循环系统是油井施工和调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同时也是事故发生的多发区域。
泥浆循环系统事故常见的有泥浆溢流、泵故障、输送管道破裂等。
预防泥浆循环系统事故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规程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需按照规定操作,做好泵、管道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当发生泥浆溢流等情况时,作业人员需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同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维修。
三、井眼塌陷事故井下作业中,井眼塌陷是一种常见的较为严重的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人员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
预防井眼塌陷事故的关键在于做好井眼支护和加固工作。
在井眼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层情况和井眼结构,按照规范进行加固工作,确保井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地层条件较差的区域,应加强监测和支护工作,及时发现地层变化,预防事故发生。
四、井内作业装置事故井下作业装置事故包括井下设备故障、井下工人伤害等情况。
在井下施工作业中,设备故障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但可以通过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来尽量避免发生设备故障。
作业人员需严格按照作业规范操作,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伤害的发生。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a21ce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3.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石油勘探和生产中关键的环节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性,如井口爆炸、井下漏油等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会给工作人员带来生命财产上的损失,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必须加强对油田井下作业中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爆炸事故在油田井下作业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险事件。
井口爆炸通常是由于井下积气、积油导致的,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加强通气,确保井口内部空气流通,避免空气中积累过多的气体和油气。
2、加强监测,定期检查井口的气体浓度、压力等指标,一旦超标就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3、作业时要注意随时保持井口稳定,不能在井口附近轻易起吊和放下工具,避免对井口造成冲击。
4、加强消防器材配置,准备充足的灭火器材和应急措施。
如果发生了井口爆炸事故,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迅速通知现场负责人和应急队伍,随即进行紧急排放井口内的气体。
2、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施救和救援,处理爆炸现场,保护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3、及时将事故上报,展开调查,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漏油事故是油田井下作业中常见事故之一,这些事故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还会严重影响油田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为了避免漏油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设备检查,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没有漏油现象。
2、加强污染源的管理,严格控制井口附近的污染源,避免因为不正当操作引起的漏油。
3、加强现场巡查,定期巡检油井周边设施,找出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问题越积越深。
1、迅速通知现场负责人和应急队伍,组织现场人员抢修和清理漏油现场。
2、加强污染治理,迅速采取防污措施,遏制污染扩散。
3、及时报告,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总之,油田井下作业中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公司和工人必须加强安全意识,从源头上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合理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安全制度,避免因过分追求效益而忽略安全。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bfca02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b.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指在地下采油、注水、注氮等作业中进行的各种作业,包括井口操作、井下作业、检修设备、疏通井口等工作。
由于作业环境恶劣、操作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因此事故频发。
本文将着重介绍油田井下作业中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一、在操作井口时的预防与处理(一)现场安全检查在进行井口操作时,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安全检查。
检查员应检查技术设备及其连接件是否正常,不允许井杆和各部分之间出现脱落和松动现象。
同时,还要检查井口内、井筒内是否存在危险物品,如浮标、吊桶等,以免发生坠落或撞击事故。
(二)防护措施在操作井口时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在井口预先设置防护栏杆,确保人员不会意外掉入井筒内。
另外,要提高安全意识,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安全带、头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三)应急措施发生井口作业事故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不论是因为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都可以利用应急装备现场进行处理,如果发生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应及时关闭燃气阀门,并启动应急泵,将井筒内水排出。
在进行井下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查。
首先应检查井筒内是否有危险气体或异味,如发现有异味或危险气体,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另外,还要检查井下设备是否正常,并按照标准进行维修和检修。
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设备和安全带,如有必要,还要配备风机、监测仪和逃生设备等装置。
在井下作业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如果发生事故,要及时发出警报信号,并按照应急计划进行处理,及时采取逃生措施,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在油田井下作业中,预防和应急措施十分重要。
操作过程中,要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和安全防护,提高安全意识,按照标准操作,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也要学会应急处理,及时采取逃生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3da6e5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3.png)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井下作业是煤矿、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的重要作业环节,但由于环境特殊、条件复杂,该作业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一、井下火灾井下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其发生原因有多种,如电气设备故障、机械设备摩擦、独具火源等。
在遇到井下火灾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工,关闭动力设备,并向井口报警,以便启动灭火装置或者组织疏散。
同时,还需开展具体灭火工作,可使用二氧化碳、泡沫水和干粉等多种灭火方式,并按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指南开展灭火工作。
二、井下坍塌井下坍塌是由于井下洞口不稳定或者维护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坍塌时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在遇到坍塌事故时,应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导下展开应急工作。
首先应全面掌握现场状况,判断人员被困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
同时,还需要对现场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恢复作业的计划,以尽快恢复正常作业。
三、井下气体中毒井下气体中毒常常是由于瓦斯泄漏、隧道中的煤尘引起的。
当发现局部空气中瓦斯浓度超过安全标准,应及时停止生产,开启通风系统,打开瓦斯地点安全牌,禁止在瓦斯区生产、动火和用电。
此外,还应该配置瓦斯检测仪器和设备,经常检测井下瓦斯浓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
四、井下交通事故井下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车辆制动保养不良、驾驶员疲劳、路窄隧道高等。
遇到交通事故时,马上停止车辆行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调查车辆碰撞情况,并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在预防交通事故方面,应严格按照井下规定,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做好车辆检修保养,定期检查矿井道路状况,尽量缩小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以上为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井下作业的安全保障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
在井下作业中,需要从源头上预防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做到所有作业人员工作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才能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2bc8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1.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石油行业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在作业过程中常常发生各种事故,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事故,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
本文将针对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类型1. 漏油事故:井下作业过程中,由于管道、设备损坏或操作不当导致油气泄漏,严重污染周围环境。
2. 燃爆事故:油田井下作业中,由于油气泄漏与火源相遇,引发燃爆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毒气中毒事故:井下作业中,由于地层中的有毒气体泄漏,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甚至死亡。
4. 坍塌事故:井下作业中,由于井筒支护不力或者地层失稳,导致井筒坍塌,造成作业人员被困。
以上四种事故,在油田井下作业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也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类型。
预防和处理这些事故是十分必要的。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各种事故类型、危险源和避险方法。
特别是对于常见的井下危险品种类和性质进行详细介绍,让每位作业人员都有自我保护意识。
2. 完善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作业程序和安全操作规范,禁止违章操作和超负荷作业。
3. 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对井下作业设备和管道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确保设备完好,达到工作标准。
4. 使用安全器材:配置作业人员所需的防护用具和仪器设备,如气体检测仪、呼吸器、安全帽、防护服等,确保人员在作业时有足够的保护。
5. 安排专人监控:安排专人对井下作业进行监控,及时处理各种状况,防患于未然。
三、事故处理方法1. 漏油事故处理:一旦发生漏油事故,应立即切断油气供应,采取紧急堵漏措施,清理泄露油气,防止油气泄漏扩散,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
2. 燃爆事故处理:燃爆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组织人员扑救,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援。
3. 毒气中毒事故处理:对于毒气中毒事故,应迅速疏散中毒人员,并进行紧急救治,同时找到泄漏源并进行控制,防止毒气继续泄漏。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b9b5b6931b765ce0508149f.png)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摘要: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复杂,生产程序多,受到人为、自然和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故障,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具有一定的高危险性。
本文对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事故类型做了总结,探讨了不同事故类型和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的意见。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油田井下作业受到环境复杂和机械设备等原因的影响,常会发生安全事故,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常见的油田井下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有所了解,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安全事故,保证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顺利的进行。
石油井下作业特点和现状石油井下作业的施工一般是以班组为单位,地点是油水井场,具有临时性、流动性以及设备工序多样性等特点。
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决定了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较多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
油田井下作业一般包括侧钻、试油、大修、作业和压裂几个部分,作业的程序一般包括施工准备、安装、下套管等,这也是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高发部分。
主要的安全事故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其他操作失误等带来的安全事故。
石油井下安全事故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员工队伍的素质较低;违规操作现象频发;标准化作业的安全作业制度建设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完善等。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分析油田井下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包括人身伤害事故、设备事故、触电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其中设备事故又包含人为操作失误的事故和设备本省缺陷所带来的事故。
其类型关系如下图所示:设备故障1.1井架倒塌目前,我国油田井下作业所选用的设备一般为车载式,负荷达2000kN,有效的作业深度为8000m以上的机械,结构庞大,控制较为复杂。
井架的起放是由液压系统控制,下钻作业由液、气系统形结合控制。
井架的结构庞大,在完成井下作业需要放倒时常会发生整体坍塌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井架整体倒塌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井架的起升油缸设计不合理,保险钢丝绳断开,井架向后倾斜,压断油缸的支撑梁所导致的井架的整体倒塌。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2eecc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4.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石油行业生产过程中必须的环节,但是也是事故频发的地方。
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来预防和处理常见事故。
本文将介绍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一、火灾事故火灾事故是油田井下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
防止火灾发生和损失是保障设备运行和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
因此,预防火灾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值班巡视,定期检查设备,消除安全隐患;(2)保持井下通风系统的畅通,定期清理积尘、沥青和煤烟,以防止油雾爆炸;(3)在整个作业区域内严格禁止吸烟,采用电动工具,避免使用明火、电火花等易引起火灾的设备;(4)对易燃和易爆物品进行分类储存,避免长期储存;(5)加强现场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并设置好灭火器材、火灾报警装置、喷淋系统等设备。
二、气体中毒事故在井下工作的岗位工作环境一般会因为氧气不足或者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而引起气体中毒,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预防气体中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建设,保证空气流通畅通,及时排除井下有害气体;(2)安装检测设备,监测气体浓度,一旦发现浓度超标,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施救;(3)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开工前的检查和现场操作进行严格把关;(4)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井下自救能力。
三、坍塌事故油田井下作业中,坍塌事故非常常见。
通常是因为采矿过程中挖掘出的物料因随时环环境等因素导致地质环境的破坏,或者是安全问题所造成的。
因此,预防坍塌事故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加强井下支护设施建设,提高髙支效率,及时排除井下支护隐患;(2)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建立现场监测制度,及时对成块物料进行监测;(3)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评估工作,合理确定护壁的支护长度和间距;(4)做好预警工作,避免在废弃井筒附近直接操作,严格限制引导垃圾堆放的作业人员,加强巡视,重视内部安全检测,及时对隐患点进行管制或者是流转处理。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cad88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5.png)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井下作业是指在矿井等地下工作区域进行的作业活动,采矿、补给、通风、排水等都需要进行井下作业。
由于作业环境的狭小、封闭、有毒有害、特殊高温低温等基本特点,使得井下作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安全风险。
常见的井下作业安全事故主要包括坍塌、爆炸、火灾、瓦斯突出、煤尘爆炸、人员伤亡等。
针对这些事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1. 坍塌坍塌是指井下矿井作业区域的地质条件不稳定,洞壁、煤炭层、岩石等结构体坍塌导致的事故。
坍塌事故往往导致严重伤亡,甚至导致矿井整个区域的倒塌。
应对措施:对于采矿区域应进行勘探,深入了解煤炭层、岩石结构、地层地质情况,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采矿方案,如顶板松散的区域,可采取支撑加固、喷浆封顶等措施。
2. 爆炸井下作业中的爆炸事故主要来源于瓦斯和煤尘的爆炸。
大量瓦斯或煤尘积聚于作业现场,受到火源或电气火花等刺激,发生爆炸。
爆炸威力巨大,一旦发生往往导致极度严重的伤亡。
应对措施:采矿计划应提前明确爆炸源可能存在的地点,并采取控制瓦斯、控制煤尘,预防火源的措施。
同时,应动态管理通风系统,控制氧浓度,避免引起火源。
在发生事故后应第一时间开启排瓦斯设备,及时将瓦斯和有害气体排出。
3. 火灾井下作业中的火灾事故主要来源于电气设备、热源、明火等。
一旦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发生火灾,情况十分严峻。
火灾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火势的蔓延,还包括火灾烟气对人体的伤害和有毒物质的释放。
应对措施:对于井下作业中的设备选择、设备安装等方面应做好安全评估工作,尽可能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对于热源、明火禁止进入作业现场。
在设计和安装通风系统之际,应采用环保且防火的材料,限制通风量,确保通风系统污染物排放合规。
4. 瓦斯突出瓦斯突出是指在采煤过程中,煤层岩体破裂,瓦斯大量逸散脱出,导致井下瓦斯浓度升高的现象。
瓦斯突出可能导致瓦斯爆炸,危害极大。
应对措施:对于采矿区域应进行勘探,重新确定煤层和瓦斯性质,以及瓦斯的运移规律。
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851463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5.png)
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命脉,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问题,尽量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介绍了几种油田井下作业的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标签: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分析与处理前言石油作为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
而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十分复杂,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为了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工作,找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然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保证井下工作的顺利展开。
一、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类型及井下作业的特点1.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类型油田井下作业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如图1所示。
2.油田井下作业的特点石油开采的井下作业环境十分复杂,开采作业所涉及到的操作工序以及所使用的开采设备都是十分繁多复杂的,施工作业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工作时间灵活。
井下作业具有流动性、临时性和分散性大的特点,这往往会导致井下作业的管理工作复杂且困难,很容易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1.违规操作在油田井下作业时,不按照规范规定进行开采工作、不遵照相应流程进行操作,违反井下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往往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油田的工作人员在没有确保工作环境完全安全的情况下,擅自进行井下开采工作,进行错误的作业操作时,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管理工作的疏忽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十分复杂,人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若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在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或者跟不上工作节奏的情况下,就进入井下进行开采作业,很有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如果管理人员忽视了这些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安全投资严重不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作业设备的陈旧、老化等情况,都会导致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往往是由于安全投资的不足产生的问题,所以相关的油田开采企业应该加大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重视安全工作的管理,从而尽量减少或者避免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及防控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7b24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2.png)
性得到明显提高[2]。
第二,人身伤害事故。
现阶段,井下作业最常见的人身伤害为高空坠落、跌落、砸伤、被腐蚀性液体灼伤等。
这些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发生死亡的情况。
第三,火灾爆炸事故。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影响力较为巨大,许多的油田井下作业公司都把它作为油田井下作业管理的重点。
其中火灾的发生频率较高,爆炸的发生频率较低,主要的诱因为开放型的工作性质和生产的环境。
第四,电路事故。
其中主要包括电路老化、违章接线。
在短路的情况下,设备一直处于带电的状态,工作人员容易出现触电的问题。
第五,环境污染。
发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设备出现泄漏的情况,残留的液体对施工环境造成影响,干扰工作人员的正常井下作业。
2.2 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因为油田井下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井下作业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产生这些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第一,施工人员自身的操作不当,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安全规范,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护操作。
没有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意义,在作业中过于依赖自身的经验和直觉,缺乏对井下作业的正确认识。
部分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管理者没有发现他们的变化,在高强度和高压力的作业下,逐渐失去风险防范的意识。
第二,因为作业环境的影响,导致设备设施不完善,一旦发生事故,将无法进行应对,从而导致危险问题的发生。
第三,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自然因素的干扰。
例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第四,公司安全投资不充足,操作设置不完善,自动化程度不符合生产的要求,人与机械设备没有进行科学地配合,对经济效益过分地看重缺乏对质量的考量。
第五,缺少系统完备的管理机制,没有安排专人进行监管,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严重影响油田井下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3 防控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措施3.1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管道安装问题在井下作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的操作0 引言石油井下作业的生产和运行模式较为繁琐,并且工作的危险系数极高,这项工作是整个石油企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也是最为危险的一个岗位。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315bf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8.png)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井下作业是指在地下进行的各种作业,比如矿山探矿、建筑施工、管道维修等。
由于井下环境特殊,通风不良、照明不足、狭窄空间等因素往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下面是井下作业常见的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1. 爆炸事故:井下常见的爆炸事故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
应对措施包括:- 加强通风系统设计和维护,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和瓦斯等可燃物;- 严格执行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和使用要求;- 使用防爆工具和设备,避免摩擦产生火花;- 建立瓦斯、煤尘等可燃气体及时检测报警系统,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坍塌事故:井下常见的坍塌事故有地质灾害引起的塌方、松动岩石等。
应对措施包括:- 加强巡视、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确保井下支护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完好性;- 建立安全撤退通道,保障工人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撤离。
3. 氧气不足事故:井下常见的氧气不足事故有通风不畅、毒气泄漏等。
应对措施包括:- 加强井下通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确保正常通风;- 配备个体式防护用品,如带有透气管道的防毒面具;- 建立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事故;-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 受伤事故:井下常见的受伤事故有工具伤人、坠落、碰撞等。
应对措施包括:- 提供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服等;- 加强井下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和工作安全意识;- 建立安全管控系统,规范井下作业程序,防止人员交叉作业;- 定期检查和维护井下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安全性能。
井下作业的安全事故较为多样化,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以及井下设备的安全性能均有较高要求。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科学的安全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井下作业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184cd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7.png)
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及应对措施
井下作业是煤矿生产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但同时也是安全风险较高的工作。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包括矿井透水、瓦斯爆炸、井下火灾、坍塌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安全事故,提出应对措施。
矿井透水是指地下水或其它液体进入矿井内,对井下作业造成危害。
矿井透水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天然水文条件差,如地面降雨过多、地下水水位过高等;二是投入使用的设备、工程不合格或失修,导致下水道堵塞等情况。
为避免矿井透水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矿井地质预测和调查,提前预警;二是加强矿井防水及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三是做好人员撤离和自救设备准备,确保及时排水。
瓦斯爆炸是煤矿作业安全的头号杀手。
瓦斯爆炸主要是由于煤矿瓦斯积聚在井下,一旦接触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造成严重后果。
为避免煤矿瓦斯爆炸,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瓦斯的检测和管理;二是加强井下通风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增加井下氧气含量;三是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防止引发火源。
煤矿的坍塌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煤矿的坍塌主要是由于工作面煤体的失稳、巷道支护不当等情况导致。
为避免煤矿坍塌,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井下巷道和工作面的支护和检测,确保井下安全;二是加强井下监控和报警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及时预警;三是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防止随意修改井下巷道和煤体。
总之,对于矿井透水、瓦斯爆炸、井下火灾和坍塌等井下作业常见安全事故,应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井下安全设备和技术的管理和保障,另一方面更要强化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井下作业安全。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e791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d.png)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石油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工艺过程繁杂,这一环节也是事故频发的地方。
而一旦发生井下作业事故,往往会给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井下作业事故,成为了石油生产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设备管理、工艺技术、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实践。
本文将就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展开详细的探讨,希望对石油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常见井下作业事故及原因分析1. 油井溢流事故油井溢流事故是指油井生产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造成油井井口溢出大量油、气、水等物质的事故。
其主要原因包括:管柱压力失控、套管内积液过多、炮孔堵塞等。
造成的后果是生产设备受损,环境污染,甚至人员伤亡。
3. 井下工人伤害事故井下工人伤害事故是指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因为人为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工人受伤的事故。
其主要原因包括:工人个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作业环境复杂等。
造成的后果是工人伤亡或受伤。
二、预防井下作业事故的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
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每位从业人员严格遵守。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对井下作业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井下作业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杜绝操作不当或过失而引起的事故。
5. 加强安全监测和预警安装各类安全监测设备,对井下作业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1. 停止井下作业一旦发生井下作业事故,第一时间立即停止作业,切断油气源。
2. 抢救伤员对伤员进行及时抢救,将伤员送至医院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摘要: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复杂,生产程序多,受到人为、自然和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故障,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具有一定的高危险性。
本文对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事故类型做了总结,探讨了不同事故类型和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的意见。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受到环境复杂和机械设备等原因的影响,常会发生安全事故,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常见的油田井下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有所了解,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安全事故,保证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顺利的进行。
石油井下作业特点和现状
石油井下作业的施工一般是以班组为单位,地点是油水井场,具有临时性、流动性以及设备工序多样性等特点。
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决定了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较多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
油田井下作业一般包括侧钻、试油、大修、作业和压裂几个部分,作业的程序一般包括施工准备、安装、下套管等,这也是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高发部分。
主要的安全事故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其他操作失误等带来的安全事故。
石油井下安全事故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员工队伍的素质较低;违规操作现象频发;标准化作业的安全作业制度建设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完善等。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油田井下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包括人身伤害事故、设备事故、触电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其中设备事故又包含人为操作失误的事故和设备本省缺陷所带来的事故。
其类型关系如下图所示:
设备故障
1.1井架倒塌
目前,我国油田井下作业所选用的设备一般为车载式,负荷达2000kN,有效的作业深度为8000m以上的机械,结构庞大,控制较为复杂。
井架的起放是由液压系统控制,下钻作业由液、气系统形结合控制。
井架的结构庞大,在完成井下作业需要放倒时常会发生整体坍塌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井架整体倒塌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井架的起
升油缸设计不合理,保险钢丝绳断开,井架向后倾斜,压断油缸的支撑梁所导致的井架的整体倒塌。
1.2游动系统高空坠落和死绳固定器脱落
游动系统,是指游车大钩和钻具等大型设备,在作业者从高空坠落,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是可想而知的。
游动系统的坠落,主要是由于钢丝绳老化、疲劳,产生断裂造成的。
此外,制动机构损坏,刹车失灵;作业过程中误碰天车系统;滚筒刹车失灵等,都会造成游动系统的损坏,引发坠落,是十分危险的设备事故。
死绳固定器脱落是由于机械制造时对焊缝的处理不合格,造成焊缝脱落等质量问题,设备在使用中没有定期的对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和维护。
游动系统高空坠落和死绳固定器的脱落都是较为恶性的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
人身伤害事故
人身伤害事故是油田井下作用最为常见的事故,主要是由于机械或者其他施工材料对作业人员造成的物理或者化学的伤害,直接关系到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人身伤害的形式主要包括高空跌落、夹伤、碰伤、砸伤、化学酸液烧伤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劳保用品没有使用;设备落后,容易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等。
电路事故
电路事故是指由于线路的老化和违规用电所导致的短路、触电和烧毁电气设备等事故。
线路的老化主要容易发生在井架的照明系统上,容易造成短路、漏电等,对作业人员安全产生威胁;油田井下作业主要采用油井配电箱进行供电,作业人员违章私自接电,会造成配电箱短路、断电保护器跳闸,从而导致抽油机停止工作,操作安全事故;井下工作所需的离心泵、潜水泵等也常会由于内部绝缘体的老化失效导致电机烧毁。
环境污染
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污染,是现代化油田开采需要注意的问题。
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有:井内反出的油液、设备泄露和施工用液的残留物等。
设备泄露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环境污染原因,它是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井内油液反出,是由于有的油田在发生井喷事故时处于保护油层的考虑不进行压井处理,导致油液溢出污染大面积的土地;施工残夜污染主要是指作业人员将施工用的池子、大罐、闸门等乱排乱放,造成泄漏,污染环境。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首先,加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一线作业人员是油田井下安全事故的
主要危害者,要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要求严格按照作业规范来进行生产,避免人为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
其次,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的运用。
作业人员必须采取规定的安全防护措施,佩戴安全帽等劳保用品,建立作业时间与休假制度,保证作业人员可以得到及时的休息,杜绝连续24小时上岗的现象。
最后,要做好整个企业的安全教育,从班组、大队等多个级别进行安全教育,对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
进行标准化作业建设
油田井下作业的技术要求复杂,操作失误常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作业中规范作业人员的操作程序,要求作业人员按照现场作业标准进行操作,是减少安全事故一项重要措施。
标准化作业制度的建立,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系统得以优化等的基础,是具有前瞻性和根本性的一项企业安全制度的建设,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促进未来企业的管理工作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化建设要求在对现场作业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作业的流程、工艺和技术标准等提出的要求,是消除安全隐患,促进管理体系完善和预防油田井下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
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油田井下生产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头上,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内部激励制度。
通过落实安全责任,可以明确每个人的安全目标和责任,是安全预防从被动变主动,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力量,共同为油田井下作业安全负责。
井下生产安全责任制,要求上到管理者,下到作业人员,技术人员,都需要承担一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和实现一定的控制目标,责任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用于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同样有效。
完善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是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安全生产规范,其中心思想是预防为主、全员参与、领导承诺和持续改革。
实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管理的管理规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控制安全事故和总结经验,消除作业现场的安全事故,实现长期的安全生产。
总结:
油田井下作业属于高危行业,安全事故频发。
在作业中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预防工作,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和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油田井下作业安全持续进行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秦利英. 浅谈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J]. 经营管理者, 2011(24)
[2] 范天龙,杨玉贵. 浅谈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4)
[3] 李清钜. 石油井下作业HSE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