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3(理)
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核心在于推理与证明。
在进行数学证明时,有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两种方法。
直接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结论,而间接证明则是通过反证法或者归谬法,通过推翻事实的否定来得出结论。
本文将分别介绍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并分析它们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是最常见、最直接的证明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已知条件和数学定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
直接证明通常包括假设、推理和结论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假设一些前提条件,然后利用已知的定理和公理进行推理,最后根据这些推理得出结论。
直接证明的优点是逻辑性强、直观明了,容易让读者明白推理的过程。
此外,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直接证明能够很快得出结论,省去了许多繁琐的步骤。
然而,直接证明的弊端是有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定理进行推理,或者推导过程中的中间步骤比较复杂。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需要采用间接证明的方法。
其次,我们来讨论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反证法,另一种是归谬法。
反证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假设反命题的真假进行推导,如果得出一个恒真的结论,则原命题成立。
归谬法则是通过假设原命题为真进行推导,最后得出一个恒假的结论,从而推翻了原命题。
间接证明的优点是可以处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特别是那些直接证明困难的问题。
间接证明可以通过假设反命题的真假或者假设原命题的真假,利用反证法或归谬法的推导过程将问题的复杂性降低,从而得出结论。
然而,间接证明的过程通常较为繁琐,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实际的数学证明中,常常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归纳总结出一些数量关系或性质,然后用直接证明进行推导。
而对于一些性质复杂的数学问题,我们可能需要采用间接证明的方法。
因此,掌握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技巧对于解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总之,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两种常用的推理方法。
完整版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三种方法人教A选修1 2共24张
B
只需证:BC⊥SA (因为SC⊥AB)
只需证:SA⊥平面ABC
因为:SA⊥平面ABC成立
所以. AF⊥SC成立
设a、b是两个正实数,且a≠b,求证: a3+b3>a2b+ab2.
证明:要证 a3+b3>a2b+ab2成立, 只需证 a3+b3-a2b-ab 2>0成立, 即证a2(a-b)+b 2 (b-a)>0 成立。 只需(a2-b2)(a-b)>0 证成立, 也就是要证 (a+b)(a-b) 2>0成立。 即证(a-b)2>0成立(∵a+b>0 )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b,有 a-b≠0,
归缪矛盾: (1)与已知条件矛盾; (2)与已有公理、定理、定义矛盾; (3)自相矛盾。
归纳总结:
哪些命题适宜用反证法加以证明? (1)直接证明有困难 (2)否定性命题 (3)唯一性命题 (4)至多,至少型命题
正难则反!
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
知识结构
合情推理
推理
推
演绎推理
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归谬——从假设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 ```````` 得出矛盾; 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成立,从而
肯定原结论成立。
反证法的思维方法:正难则反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过程用框图表示为:
肯定条件 否定结论
导致 逻辑矛盾
反设 不成立
结论 成立
例1 已知a≠0,证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 一个根。
则b2=a2+c2-2accosB=a2+c2-ac, 再有④得a2+c2-ac=ac,即(a-c)2=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目录
必修一(高一)必修三(高一)必修二(高二)必修四(高一)必修五(高一)高中数学选修教材目录1-1(高二文)第一章常用逻辑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2.2双曲线探究与发现为什么的渐近线2.3抛物线阅读与思考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小结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实习作业走进微积分小结1-2(文)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科学发现中的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小结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小结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信息技术应用用word2002绘制流程图小结2-1(高二理)第一章常用逻辑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小结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2.2双曲线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 是双曲线 的渐近线2.3 抛物线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二次函数 的图像是抛物线2.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阅读与思考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2.5曲线与方程探究与发现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与统一方程小结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阅读与思考 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小结2-2(理)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 1.2导数的计算探究与发现 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 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定积分的概念信息技术应用 曲边梯形的面积1.6 微积分基本定理 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实习作业 走进微积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阅读与思考 平面与空间中的余弦定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小结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阅读与思考 代数基本定理小结2-3(理)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部乘法计数原理 探究与发现 子集的个数有多少 1.2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3 二项式定理小结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阅读与思考 这样的买彩票方式可行吗?探究与发现 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4正态分布信息技术应用 µ,б对正态分布的影响小结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实习作业小结4-1 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一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二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四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第二讲 直线与圆的关系 一 圆周角定理 二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三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四 弦切角的性质 五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 一 平行射影 二 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 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 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一讲 坐标系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 极坐标系 三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四 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 第二讲 参数方程一 曲线的参数方程 二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 直线的参数方程 四渐开线与摆线4-5 不等式选讲 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一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基本不等式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二绝对值不等式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一比较法二综合法与分析法三反证法与放缩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一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阅读与思考法国科学家柯西二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三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一数学归纳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1
(2)联系:在分析法中,从结论出发的每一步所得到的 判断都是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的一步归结为已被 证明了的事实.因此从分析法的最后一步又可以倒推回去, 直到结论,这个倒推的证明方法就是综合法.
定义
综合法
分析法
从要证明的 结论出发,逐步
利用 已知条件 和某些数 学 定义 、 定理、
寻求使它成立 的 充分条件 ,直至最后,
∵n 为偶数,∴(ab)n>0.
又∵an-bn 和 an-1-bn-1 同号,
∴ban-n 1+abn-n1-1a-1b>0,
∴ban-n 1+abn-n 1>1a+1b.
[辨析] 当n为偶数时,an-bn和an-1-bn-1不一定同号, 这里忽略了在题设条件a+b>0的情况下,应分a>0且b>0 和a,b有一个为负值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立的是
A.a2+b2+c2≥1c≥2 3
D.abc(a+b+c)≤13
[答案] B [解析] ∵a、b、c∈R,∴a2+b2≥2ab, b2+c2≥2bc,a2+c2≥2ac, ∴a2+b2+c2≥ab+bc+ac=1 又(a+b+c)2=a2+b2+c2+2ab+2bc+2ac =a2+b2+c2+2≥3.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 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与差异.
本节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思考过程、特 点.
本节难点: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答问题. 从实际问题中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 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果的真实性,从证明过程上 认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推理过程,学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 证明实际问题,并且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之间的内在联 系.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2
2
2
由于三个不等式中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故 a 1 + b 1 + c 1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4.
ab
a2 b2
(法二)由( 2 )2≤ 2
⇒a+b≤
2(a2 b2 )
,
于是 a 1 + b 1≤ 2(a 1 b 1) ,同理: c 1 +1≤ 2(c 11) ,
a1 b1 a2 b2
an bn 12
【分析】(1)利用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得出an与bn的关系式,
求出a2,a3,a4及b2,b3,b4的值归纳出其通项公式,然后利用数学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归纳法给予证明;(2)利用裂项法证明.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一、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综合法和分析 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 时常用的思维方式.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这与f(1)+f(3)-2f(2)=2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数学(理科) 第十二章 12.2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与数学归纳法
题型3 分析法的运用
例3
已知a>0,求证:
a2
1 a2
-
2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证明方法详细总结与演绎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证明方法详细总结与演绎数学作为一门精密的科学,其证明方法的运用和掌握是学习数学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高中数学中,学生们常常需要运用不同的证明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不仅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详细总结和演绎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证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方法并应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它通过逻辑推理直接证明一个命题。
该方法通常分为两步:首先是列出前提条件,然后根据这些前提条件推导出结论。
例如,要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可以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在此基础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推导,最终得出c²=a²+b²,从而证明了所要证明的结论。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通过假设命题不成立,推导出矛盾的结果来证明一个命题。
该方法通常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第二步则是根据这个假设推导出一个矛盾的结果。
例如,要证明无理数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可以采用间接证明法。
假设根号2是一个有理数,即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
然后利用有理数的定义进行推导,将根号2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并得出一个矛盾的结果,即根号2不是一个有理数,从而间接证明了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三、归纳法归纳法通常用于证明关于正整数的命题,在高中数学中应用较为广泛。
归纳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当n=k+1时命题仍然成立。
例如,要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使用归纳法。
首先证明当n=1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即a₁=a₁。
然后假设当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即aₖ=a₁+(k-1)d。
再证明当n=k+1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仍然成立,即aₖ₊₁=a₁+kd。
通过归纳法就可以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
高考数学人教版理科一轮复习课件: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课堂探究·深度剖析
课堂升华 强技提能
考向一 分析法的应用 【例 1】 已知 a>0,证明:
a2+a12- 2≥a+1a-2.
【证明】 要证 a2+a12- 2≥a+1a-2.
只需证
a2+a12≥a+1a-(2- 2).
因为 a>0,所以a+1a-(2- 2)>0,
所以只需证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第六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归纳法
知识梳理·自主学 课堂探究·深度剖析
习 课时作业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课前热身 稳固根基
知识点一 直接证明 1.综合法 (1)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
列的 推理论证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成立 ,这种证明
1.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应用特点:对较复杂的问题,常常先从结论 进行分析,寻求结论与条件的关系,找到解题思路,再运用综合法证明; 或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2.分析法证明的注意点: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 证(欲证)……”“即证……”“只需证……”.
3.利用反证法证明的特点,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题进 行推理,如果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 的.
题也成立.
时命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 n0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成立.
5.若 f(n)=1+12+13+…+6n1-1(n∈N*),则 f(1)为( C )
A.1
1 B.5
C.1+12+13+14+15
D.非以上答案
解析:∵f(n)=1+12+13+…+6n1-1,∴f(1)=1+12+13+…
(2)证明: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 ap+1, aq+1,ar+1(p<q<r,且 p,q,r∈N*).则 2·21q=21p+21r.
高中数学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新人教版
定时检测
一、选择题
1.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点P1(x1,y1)、
P2〔x2,y2〕、P3(x3,y3)在抛物线上,且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二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假设a<b<0,那么以下不等式中成立的是C( )
A. C.
1 a
1 b
B. D.
a
1 b
b
1 a
解析b 1 a 1
ab
b b1 a a 1
ab0,11, ab
又 ba,b1a1. ab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二分。
4.实数a,b,c满足a+b+c =0,abc>0,那么
即1 2 ( 证 tx 1 a t明 n a x 2 )n ta x 1 2 n x 2, 只需 1 (six 1 证 n six 2明 n ) ta x 1 n x 2,
2co x 1 c so x 2 s 2
2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二分。
只需证si明 nx1(x2) sinx1(x2) . 2coxs1coxs2 1coxs1(x2)
思再维用启综迪合法证明. 证明 方法一
abbccaab, c 222
要 la g 证 b lb g c lc g a lg a 222
lgblgc成立 , 即 lg 证 a (bb cc a )lg a()b 成 c. 立
222 只需 abb 证 ccaa成 bc, 立
222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二分。
bca
即a2 b2 c2 abc. bca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点 五十二分。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证明方法应用案例全面解析与实践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证明方法应用案例全面解析与实践简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证明是数学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数学证明方法的应用案例出发,全面解析和实践高中数学中的证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证明。
一、直接证明法的应用案例直接证明法是最基本的证明方法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广泛。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应用案例:例1:证明任意两个正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解:设任意两个正偶数分别为2n和2m(n、m为正整数)。
根据偶数的定义,可以得出结论:存在正整数k,满足2n+2m=2k。
因此,任意两个正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证毕。
二、间接证明法的应用案例间接证明法是通过对反证法的运用来证明命题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应用案例:例2:证明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解:假设根号2是一个有理数,即可以表示为两个互质的整数的比。
设根号2可以表示为a/b(a、b为互质的整数)。
根据这个假设,我们可以得出:2 = (a^2)/(b^2)。
移项化简得到:2b^2 = a^2。
根据等式两边的特性可知,a^2是偶数,那么a也一定是偶数(偶数的平方仍为偶数),设a=2m(m为整数)。
将a=2m代入到等式中得到:2b^2 = (2m)^2,进一步化简得到:b^2 = 2m^2。
根据等式两边的特性可知,b^2也是偶数,那么b也一定是偶数。
但是,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矛盾,因为a和b应该是互质的整数。
因此,根据反证法的推理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证毕。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案例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递推证明方法,通过证明基础情况和递推关系来证明一个命题在所有自然数上成立。
以下是一个示例:例3: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1 + 3 + 5 + ... + (2n-1) = n^2。
解:(1)当n=1时,左边的和为1,右边等于1^2,命题成立。
(2)假设对于任意正整数k,1 + 3 + 5 + ... + (2k-1) = k^2成立。
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证明是数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逻辑推理和严格的论证,以确保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可信度。
数学证明通常可以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两种形式。
本文将介绍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含义、特点以及应用。
一、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通过逻辑的推理和论证,直接从已知的命题出发,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直接证明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所要证明的命题或结论。
2. 列出已知条件和前提条件。
3. 运用逻辑推理、定义和定理等数学原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
4. 分析并验证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否严谨、正确。
5. 结束证明,得出所要证明的命题。
直接证明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推理过程直观,并且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得出结论。
因此,直接证明在数学证明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我们来证明一个简单的数学定理:两个偶数的和是偶数。
定理:若a和b为偶数,则a+b为偶数。
证明:设a=2m,b=2n,其中m和n为整数。
则a+b=2m+2n=2(m+n)。
由于m和n为整数,所以m+n也是整数。
因此,a+b=2(m+n)为偶数。
证毕。
二、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是一种通过反证法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
它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为假,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和推导,得出与已知条件或已知结论相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出所要证明的结论为真。
间接证明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所要证明的命题或结论。
2. 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为假。
3. 运用逻辑推理和推导,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已知结论相矛盾的结论。
4. 推断出所要证明的命题为真。
5. 结束证明,得出所要证明的命题。
间接证明的特点是通过对反证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将所要证明的结论转化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
它常常用于证明一些与质数、无理数、等级等有关的命题。
例如,我们来证明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定理: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证明:假设根号2是一个有理数,可以表示为根号2=p/q,其中p 和q互质。
高中数学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详解
高中数学中的推理与证明方法详解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推理和证明的学科,而在高中数学中,推理和证明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推理与证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之一,在数学中经常使用。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已知条件和已有定理,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这种证明方法通常分为两步:先列出已知条件和已有定理,再根据这些条件和定理推导出结论。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几何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的两边相等。
”首先,我们列出已知条件: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
然后,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推导出结论:∠ABC=∠ACB,即底角的两边相等。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反证法,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数论定理:“如果一个整数的平方是奇数,则这个整数本身也是奇数。
”我们假设存在一个整数n,使得n^2是奇数,但n本身是偶数。
根据假设,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存在整数k,使得n=2k。
然而,根据等式n^2=(2k)^2=4k^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n^2是偶数,与已知条件矛盾。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数列、等式和不等式等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当n为某个特定值时结论成立,再证明当n=k时结论成立时,可以推导出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数列的等差性质:“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有an=a1+(n-1)d。
”首先,我们验证当n=1时结论成立:a1=a1+(1-1)d,等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ak=a1+(k-1)d。
我们再来验证当n=k+1时结论是否成立:ak+1=a1+(k-1)d+d=a1+kd。
由此可见,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因此,根据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等差数列a1, a2, a3, ...,有an=a1+(n-1)d。
高中数学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 .
.
AN E M为平行 四边形 , N/ E 而 M 平面 P D A c M /A , N A ,E M /平 面 P D N/ A.
C D上P 而 C A. D上A P D,A与 A D是 平 面 P D 内 的 两 条 相 A
+ L = 1
b+ C
由基 本不 等 式 可 知 成 立
)
所、+ 、≥} 以 / a一 / 一 +2
1 . 合 法 和 分 析 法 的综 合 运 用 3综 在 数 学解 题 过 程 中 ,并 不 是 同 一 个题 目只 能 用 综 合 法 或 者
分 析 法 . 时 候 一 个 题 目综合 法 和分 析 法 都 可 以使 用 。 题 时 候 有 解 证 明 :1 P 的 中点 E, 结 A N . () D 取 连 E, E
件 。 般 的 , 分 式 、 式 的不 等 式 , 从 条 件 出发 思 路 不 明 显 的 ~ 含 根 或 命 题 . 以考 虑 用 分 析 法 。 可
例已n证:+ 、≥ 2 > 明/ ~ d- I 0 、 / +2 知, 证: 、+ 、≥ 2要 明 证/ 一 Ⅱ _ 、+ 要 n / + , / + 只
上 溯 , 到使 结 论 成 立 的条 件 和 已知 条 件 吻 合 为 止 , 直 这种 证 明 方
平 面 P D. A
‘ . .
( ’ AJ 矩 形 A C 2. ). _ P B D所 在 平 面 ,
・ .
( 1 ( +) ) C+ + = 3
・
.
.
+
1
=
3
.
交直线 .
‘
方法二
a+ b +
[高三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 证明:我们只需证明:对于随机选取的 a,b∈{1,2,…n}, 方程 1 2 x +2ax+b=0无实数根概率1-Pn< 若方程x2+2ax+b=0无实 n n .因此,满足a2 数根,则Δ=4a2-4b<0,即a2<b.由b≤n知a<
<b的有序数组(a,b)的组数小于 n n ,从而,方程x2+2ax+b=0无 1 1 实数根的概率1-Pn<n n = , 所以Pn>1. n n n2
高考总复习.理科.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二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高考总复习.理科.数学
课前自主学案
高考总复习.理科.数学
知识梳理
1.直接证明 已知条件 (1)综合法:从题设的____________ 出发,运用一系列有关 已确定真实的命题 作为推理的依据,逐步推演而得到要证明 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 综合法的推理方向是由 已知 求证 由因索果 ____________ 到 ____________ ,表现为 ____________ ,综 合法的解题步骤用符号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P0(已知) P1 P2 … Pn(结论) 顺推 特点:“由因导果”,因此综合法又叫____________ 法. 结论 ( 2 ) 分 析 法 : 分 析 法 的 推 理 方 向 是 由 ____________ 到 题设 ____________ ,论证中步步寻求使其成立的 ____________ , 充分条件 如此逐步归结到已知的条件和已经成立的事实,从而使命题得 执果索因 证,表现为____________,分析法的证题步骤用符号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结论) B1 B2 … Bn A(已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反证法
【学情分析】: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种直接证明问题的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本节课进一步熟悉运用反证法证明某些直接证明较难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提出问题
问题1、任找370个人,他们中生日有没有相同的呢?
问题2、将9个球分别染成红色或白色,无论怎样染,至
少有5个球是同色的,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练习,大家已经初步体会到反证法
的作用,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应用反证法的概念及其步骤?
从实际生活的例子出发,使学生对
反证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有一个更
深刻的认识。
二、反证法定义
1:反证法的概念:
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2:反证法的基本步骤:1):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从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3:应用反证法的情形:1):直接证明困难;2):需分成很多类进行讨论;3):结论为“至少”、“至多”、“有无穷多个”类命题;4):结论为“唯一”类命题;
三、应用
例1、已知直线,a b和平面α,如果,
a b
αα
⊄⊂,且
||
a b,求证||
aα。
解析:让学生理解反证
法的严密性和合理性;
证明:因为||
a b,
所以经过直线a , b 确定一个
平面β。
因为aα
⊄,而aβ
⊂,
所以α与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因为bα
⊂,且bβ
⊂,
所以b
αβ=
I.
下面用反证法证明直线a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假设直
线a 与平面α有公共点P,则P b
αβ
∈=
I,即点P是直
直观了解反证法的证明过程。
否定
结论,推出矛盾。
提醒学生:使用
反证法进行证明的关键是在正确的
推理下得出矛盾。
这个矛盾可以是
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
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
等。
进上步熟悉反证法的证题思路及步
骤。
引导学生结合思考题和例题归纳
出反证法所适用的题型特点和一般
步骤。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线 a 与b 的公共点,这与||a b 矛盾.所以 ||a α.
点评:用反证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分清欲证不等式所涉及到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 作出与所证不等式相反的假定;
第三步 从条件和假定出发,应用证确的推理方法,推
出矛盾结果;
第四步 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
定不正确,于是原证不等利
例2、求证:2不是有理数
解析:直接证明一个数是无理数比较困难,我们采用反
证法.假设2不是无理数,那么它就是有理数.我们知道,
任一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形如m n
(,m n 互质, *,m Z n N ∈∈”的形式.下面我们看看能否由此推出矛盾.
证明:假设2不是无理数,那么它就是有理数.于是,
存在互质的正整数,m n ,使得2m n =
,从而有2m n =, 因此,222m n =,
所以 m 为偶数.于是可设2m k = ( k 是正整数),从
而有
2242k n =,即
222n k =
所以n 也为偶数.这与 m , n 互质矛盾!
由上述矛盾可知假设错误,从而2是无理数.
点评: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
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
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
的一种方法。
四、 归纳 1. 通过思考题和例题,我们发现反证法适用于什么样的题
目?
(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
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
(2)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
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
2. 归纳一下反证法的证题一般步骤:
(1)否定命题的结论;
(2)进行合逻辑的推理;
(3)导出任何一种矛盾;
(4)肯定原命题的结论。
五、 练习 巩固
1. P91.练习1.2
2. 补充: 用反证法证明 (1)如果012,2
12≠-+>x x x 那么. (2)求证: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
线平行。
通过讲评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更正。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有有理根,则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时,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A. 假设a 、b 、c 都是偶数
B. 假设a 、b 、c 都不是偶数
C. 假设a 、b 、c 至多有两个是偶数
D. 假设a 、b 、c 至多有两个是偶数
答案:B
解:反证法的假设,恰好与结论相反,“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
选B 。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数n 的立方是偶数,则n 也是偶数”如下:假设n 是奇数,则n=2k+1(k ∈Z),33(21)n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已知3n 是偶数矛盾,所以n 是偶数。
答案:32
2(463)1k k k +++
解:和的立方公式展开 333232(21)812612(463)1n k k k k k k k =+=+++=+++
答案为322(463)1k k k +++。
3.已知平面α和不在这个平面内的直线a 都垂直于平面β,求证:直线
a ∥平面α。
证明:假设a 不平行α,则a 与α必有公共点,设为点A ,过点A 在平
面α内作直线c ⊥b ,由α⊥β知,c ⊥β,而a ⊥β,则a ∥c 。
这与a 、
c 相交于点A 相矛盾,因此,假设错误,即a ∥α。
4. 已知函数2()(1)1x x f x a a x -=+
>+。
(1)证明: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x)=0没有负根。
证明:(1)令2133()1111
x x g x x x x -+-===-+++ 23'()(1)
g x x =+Q 当x≠-1 时'()0g x > ∴在(1,)-+∞上g(x)为增函数。
∵a>1时,x a 在(,)-∞+∞上为增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
(2)设存在≠00x <0 (x -1),满足0()0f x =,则021
x -+00x x 0x a =-,且0<a <1 所以00221x x -<<+0x 10<-<1,即2
,与假设矛盾,故方程f(x)=0没有负根。
5.设222,,,2,2a b c R a b c a b c ∈++=++=且满足。
证明:a,b,c 都是不大于
43的非负数。
证明:假设结论不正确,可设403c c <>
或
(1)若c<0,由222212()2a b c a b c a b c ++=++=++故
即22222222()2()a b c ab bc ac a b c c a b ++=++-+=+又得 ∵c<0,由上式可得(a+b)<0,从而a+b+c<0与题设a+b+c=2矛盾。
(2)若43
c >。
又由222()2()2(2)42a b c c a b c c c c -+=+=-=- ∴22()430a b c c -=-<。
这是不可能的,因此43
c >也是不可能的。
综合两种情况知必有403c ≤≤。
同理可证40,3
a b ≤≤ 6. 求证:抛物线12
12-=x y 上不存在关于直线y+x=0对称的两点。
证明:假设抛物线上存在关于直线y+x=0对称的两点A(a,b)和B(-b,-a),(b a -≠,且a,b ∈R ),则
⎪⎪⎩
⎪⎪⎨⎧--=--=1)(2112122b a a b ,两式相减得))((21b a b a a b -+=+, 由于b a -≠,则b a b a b a +==-≠+2,1)(21,0即所以,代入12
12-=a b 得 04242,02222<-=⨯-=∆=++因b b ,故方程无实根,
这与b 为实数相矛盾,故抛物线1212-=x y 上不存在关于直线y+x=0对称的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