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的农业学案
(完整版)中国农业学案2
![(完整版)中国农业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9198aa8482fb4daa58d4bcb.png)
中国的农业(第一课时)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种植业)2.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二、学习重难点我国种植业的地区差异三、学习过程(知识积累)1、农业的定义:人类依靠土地,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1)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a. (地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b. (气候)大部分在_____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____,____同期。
c.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__多__少,__多__少,多旱涝灾害。
d. 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e. 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3、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种植业)4、自主学习,完成下面表格内容:中国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及其主要分布区农作物类型农作物生长习性主要分布区粮食作物小麦小麦耐___,耐___,适应性强华北平原:小麦东北平原:小麦水稻水稻喜____喜____ 南方地区玉米喜温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南方山地丘陵经济作物棉花棉花喜温喜光,生长期长甘蔗喜温喜湿、需肥多、生长期___甜菜甜菜喜温凉、耐___、耐___、耐碱油菜油菜喜温喜湿花生喜高温干燥,不耐霜,适宜微碱性土壤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能力提升)下图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四、课堂反馈1.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的是()A.东北平原B.台湾西部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2.我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是()A .长江流域B .珠江三角洲C .淮河流域D .东北平原3.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第一课时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cd7c8ca89eb172dec63b70f.png)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掌握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
3.掌握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4.我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5.我国农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图识图,切实提高读图判读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强对我国农业的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农业的地区分布(一)、种植业:1、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__ ____地区。
一般以__ _____一线为界,以北地区主要是_ ____,以南地区主要是___ ___(二)、林业1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2、我国主要防护林体系及其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①“三北”防护林体系:__________、保护农田②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_________③海防护林体系:缓解_________________的侵袭,有效保护农田④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___________,保护农田(三)牧业1、牧区畜牧业:位于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以西,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即________牧区,_____牧区,______牧区和_______牧区。
2、农耕区畜牧业:以_______为主,是城市乳肉产品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3、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渔业渔业包括__ ___渔业和__ ___渔业。
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______________地区,最大的渔场是______________。
二、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1、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①我国油料作物以___ __、___ __为主,主要分布在___ ____和___ ___;②我国的糖料作物分布呈现出南_____北____的特点,其中甜菜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甘蔗主要分布在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 ___。
《中国农业》学案
![《中国农业》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254cde8bd63186bcebbcf9.png)
《中国农业》第一课时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2、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和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甜菜、甘蔗)的分布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农业产值构成图分析说明我国农业结构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通过中国各种农作物分布(优势产区)图,让学生说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区域,并分析说明各自的生长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培养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关注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区域分布,我国农业结构一、我国的农业概况1、农业2、地位:3、我国农业结构:看图表总结出我国农业结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特点:问题:发展方向:二、我国的种植业1、我国种植业分布概况看图描述我国种植业分布概况及区位优势分布:区位优势:(提示: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人文因素:地价、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2、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合作学习:要求:看上图结合课本及地图册P28中国主要粮食种植业的地区分布图以小组形式完成下表,完成后请部分同学到投影屏幕上指出水稻和玉米集中分布地区:附:知识拓展:2004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下图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平原、平原、平原、平原、平原、三角洲;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地区;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平原、平原。
合作探究:材料一:由于大量农田要么改种经济作物,要么转为建设用地,广东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调入大省,98%大米依赖购买。
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的人均耕地比1980年的1.27亩减少了2/3,以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仅占有耕地面积O.37亩,仅为全国平均数的1/4。
材料二:顺德区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顺德2000年耕地面积为209342亩,到2004年耕地面积为186751.9亩(含养殖水面),净耕地面积仅24212.2亩,四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22590.1亩,减少速度较快,而且减少的耕地多为城镇周围和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初中地理我国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我国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5bf14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8.png)
教案:初中地理——我国农业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的分类。
(2)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掌握我国农业的分布规律。
(2)运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关爱农村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2.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 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农业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思考哪些农产品适合在本地发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保障,不同地区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适宜的农业类型。
二、探究新知1. 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劳动对象和产品,学生回答: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农业的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农业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2. 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1)教师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我国农业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
(2)教师提问:为什么我国农业呈这样的分布格局?学生回答: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3. 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学生回答: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优化等。
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三、应用拓展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分析不同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农业的分类;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知道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完整版)中国的农业学案3
![(完整版)中国的农业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9ef155f5b52acfc788ebc929.png)
【考纲预览】: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1、 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2、 记住中国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3、 能用区位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区域中国农业的区位条件4、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重、难点】1、我国农业的地域分布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3、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农业知识架构补充(只记心,可不写) 依靠动植物生长繁殖所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季节性、周期性、 厂(狭义)种植业 (1) 按生产对象分-* (广义)种植业、 _______________ 、(2) 按投入生产资料多少分:粗放农业、 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用途分:自给农业、 ___________________ 4. 农业生产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农业的地区分布: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 ______________ 为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 湿润的平原地区以 ____________ 为主• 二、种植业1、我国南方北方种植业的差异2第七节中国的农业1. 定义2. 特点3. 分类三、畜牧业(1)牧区畜牧业:我国四大牧区:___________ 牧区(温带草原,代表畜种有蒙古马、蒙古羊、三河马、三河牛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区(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区,代表畜种有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伊犁马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牧区、_________牧区(属高原牧场、高山草甸,代表性畜种有藏山羊、藏绵羊、牦牛等)。
20-21版:学案25 中国的农业
![20-21版:学案25 中国的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7dd8d2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b.png)
学案25中国的农业[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我国农业分布特点,运用区域认知方法了解我国主要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2.联系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变化特点,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根据资料综合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方向。
[图表填绘])一、农业概述1.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
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填图绘图在上图中标出下列内容:(1)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2)我国主要甘蔗和甜菜产区。
1.种植业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1)分布: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2)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农作物的差异(3)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①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
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80~120天。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南方一般为120天,北方一般为270天,西南海拔较高的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中国农业教案高中
![中国农业教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796fdf52be23482fb4da4cba.png)
初中地理
第四章
《中国的农业》教案(第 1 课时)
高二地理 刘珩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分析出我国东北、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和不足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自然和人文因素总结出我国不同地区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从而树 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能分析出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的原因,从而增强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前三个单元教材设计了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而本部分知识是中国的人文环境的第一章节。 这其实是对自然环境怎样影响人类活动的具体事例的学习,所以,这部分知识其实是对自然地理知 识的一种延伸,也是与高中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的结合。因而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构建完整的 知识体系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章节的重点知识是农业的分布;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难 点: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产生的问题及措施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农业的资料,完成导学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方法】 1. 讲解法;2.读图分析法;3.自主与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 学生此时已经对中国各区域的自然环境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农业区位因素也做了详细的学习。本章 节的学习借助的是初中教材,所以很多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会有复习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在 课前准备这一环节做得不够充分。所以,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另外,由于学生地理思维不 够严谨,在思考问题时往往片面或者不能站在高中知识的高度来解决问题,因而更要重视引导学生 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教学评价】 1、 通过练习 1 让学生意识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达到能够用地理区位来思考解决实际问 题目的。 2、 通过中美之间玉米带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发达国家之间差异有更 清晰的认识。 3、 通过对南方水稻种植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和西北地区自然区位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农业问题 分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中国的农业学案1-图文
![中国的农业学案1-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4635f9e2bd960591c6777b.png)
中国的农业学案1-图文时间是以分秒积成,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取得更大成绩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第四单元第17讲《中国的工业》导学案编制:张绪军审核:高二地理组使用时间:12月编号:18 姓名:班级:考纲要求理解并掌握我国重要工业地域的分布状况和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未来的发展方向 1.我国主要基础工业及分布2、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3.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工业生产特点及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案例分析中国的特色工业区学习目标预习案问题导引要求:预习本节内容,明确下列问题—— 1、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2、中国基础工业的分布、地位及主要的工业中心城市3、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范围、主要工业中心、特点、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4、了解中国三大工业地带的范围,明确各自发展的优势所在5、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措施基础预习要求:1、依据教辅用书《区域地理全线图破》P79页“自主学习预览”模块,开展本节课的预习;2、具体要求:①仔细阅读每一句话,并根据自己对初中地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用蓝或黑色笔填写确定的空白知识;②查阅课本或参考答案,用红笔填写不确定的空白知识;③重点记忆红色填写部分;④同位互查,重点检查对方红笔标注的地方,其它抽查。
3、记下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课堂上认真参与探究活动,高效地解决疑难点。
预习自测 1、记忆区域突破P80页四大工业基地对比分析的表格,并同桌互查,老师上课提问复查 2、填充图册P20页第三题 3、填充图册P20页第四题我的疑问 1时间是以分秒积成,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取得更大成绩探究案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科组长组织讨论,最后,选出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探究成果,组长做好点评准备。
探究活动一:案例分析某工业地域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区域突破P80页对四大工业基地的分析,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和河北、辽宁、山东3个省。
八年级地理第一节__中国的农业导学案.doc
![八年级地理第一节__中国的农业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16ec8e8ee06eff9aff80782.png)
第一节中国的农业学案(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耍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耍问题。
2、运用地图,熟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商品粮基地和备牧业的分布。
(重点)课前预习基础梳理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农业含义:一种肓接利用、和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2、农业部门:主要包扌舌_______ 、林业、_________ 、副业和 _______ o3、农业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_ 、粟的国家,又是世界上最早栽培________ 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巨大成就(1) _____________ 我国的 __________ 、肉类、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等农产品的产量己居世界第一位, ______ 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____ 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农业生产的趋于合理。
(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_____ 逐步普及,农业劳动______ 不断提高。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型农业蓬勃发展,诸如—农业、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等。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是我国第一人粮食作物,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是 _______________ o课内活动自主学习,完成一到三部分内容:一、主耍粮食作物的分布1、南北差界: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__________ ,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02^根据___________ 不同,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
中国的农业教案初中
![中国的农业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522e886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5.png)
中国的农业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2. 掌握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3. 了解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2. 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3. 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2. 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10分钟)1. 介绍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2. 分析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粮食产量、农业结构、农业科技水平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影响国民经济?三、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15分钟)1. 介绍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如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等;2. 分析农具的发展变化,如石、骨、木农具到青铜农具,再到铁制农具和曲辕犁等;3. 引导学生思考:农具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提高有何作用?四、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0分钟)1. 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如南方水田、北方旱地等;2. 介绍影响农业地区分布的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等;3. 引导学生思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是什么?五、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2. 分析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如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环保农业等;3.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的农业学案
![中国的农业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23700252ea551810a6874c.png)
中国的农业学案
3、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哪些?
4、中国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甘蔗、甜菜主要分布在哪里?
合作探究
九大商品粮基地中,商品率比较高的是哪几个?为什么?
检测与拓展
读我国某农产品产量分布示意图,
回答3~4题。
1.该农产品最可能是
A.冬小麦
B.水稻
C.棉花
D.橡胶
2.该农作物在世界的主要产区有
①埃及②泰国
③澳大利亚④乌兹别克斯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农业发展方向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区在加强粮食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
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B.乙地区在加强商品棉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
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C.丙地区在农业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基础上,
还要注重生态建设
2
D.丁地区要加强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还要注重生态建设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8—10题。
4.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5.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条件③劳动力因素④产业化基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填充图册P150-151
3。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f4ecc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d.png)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地区差异。
2. 掌握中国基本农田和农耕区域的划分。
3. 理解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4. 探讨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二、知识概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同时也有养殖业和林业。
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分为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
三、学习内容:1. 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农业社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主要依靠人力劳动,生产水平低下;传统农业阶段逐渐引入农业工具,生产水平有所提高;现代农业阶段则借助科技和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 中国基本农田和农耕区域的划分中国的基本农田是指具备一定农业生产潜力,农田质量好、自然条件适宜,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田。
中国的农耕区域划分主要有北方小麦区、东北稻作区、江南水稻区、西南亚热带作物区、西北马铃薯区等。
3. 中国农业发展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等问题和挑战。
人口多导致农业生产压力增大,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农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导致劳动力效率低下。
4. 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为了应对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大农业用地保护力度,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加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习资料阅读等方式,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 实践探究: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中国的农业第一课时学案
![中国的农业第一课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02678be87101f69e3195d1.png)
《农业》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的概念、主要产业部门和主要农作物。
2.能够运用资料,联系实际,说明影响我国农业区分布的因素。
(重点、难点)3.认识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4.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一)农业概况1.狭义的农业是指。
2.广义的农业包括,,,等方面。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2.中国最早种桑养蚕,古代商人经将中国所产的丝绸运往西亚和。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2)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1.中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①目前,我国的,,,,,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②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③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①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良田。
②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③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以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④随着城市化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得以改造升级,蓬勃发展起来。
3.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①随着和,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和逐渐普及,使中国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
②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
4.我国用占世界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的人口。
三、共同探究(一)影响农业生产与发展的自然因素都有哪些?(二)影响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都有哪些?(三)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产量提高的原因?。
中国的农业学案
![中国的农业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5e2e26915f804d2b16c1ae.png)
中国的农业学案学习目标一、农业基础知识(对初中地理必相关知识回顾)二、影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三、种植业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四、几种粮食作物的分布五、评价商品粮基地形成的区位因素(复习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知识点:一、农业基础知识(一)农业的概念: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资生产部门。
广义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狭义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农业产业结构特点:1、农业产值种类____2、种植业比重____,林业、渔业比重____3、农业产值结构____发展方向: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2、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3、确定优势农产品产区,走农业产业化之路(附扇形图的分析方法:扇形图是以圆面积中扇形的大小表示地理数字资料的图形。
在分析扇形图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侧重,或侧重在结构上,或侧重在分布上。
判读方法: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对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排序;结合其他信息回答问题。
)二、种植业(一)影响种植业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练习巩固:说出影响下列种植业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
1.新疆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长。
_________________2.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_________________3.在我国的东南丘陵上,分布这很多茶树。
_________________4.宁夏平原种植水稻。
_________________5.古巴大规模的种植甘蔗。
_________________(二)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1)小麦:小麦耐____,耐____,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9f9c9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6.png)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其原因。
2. 掌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的农业》。
2. PPT课件。
3. 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的一种产业。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如梯田、水田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2.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2. 列举一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并分析其必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掌握了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并理解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bf87f5e87101f69f3195e9.png)
中国的农业【课标点击】1.我国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
3.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4.我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考点解读】1•识记我国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我国的分布。
2.理解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方向。
图表解读梳理基础一、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1.种植业(1) 分布:我国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2) 南北差异①成因:南北赵条件的显著差异。
②表现(3)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①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江淮地区,D太湖平原,E江汉平原,F成都平原,G洞庭湖平原,H鄱阳湖平原,L珠江三角洲。
②商品棉基地:M黄淮海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N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E江汉平原,O南迴。
③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2. 其他农业部门中国的班场和霖林资源的分布图⑴畜牧业①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共划分为四大牧区,分别是:A内蒙古牧区、B新媼牧区、C青海牧区和D西藏牧区。
②农耕区畜牧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舍饲和秸秆饲料为主,是我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
(2) 林业:E西南天然林区、F东北天然林区、G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3) 水产业:其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居首位,优势区域为东南沿海养殖带、黄渤海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养殖带。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产值构成1. 存在的问题(1)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A种植业占主导地位,B畜牧业只占27%, D林业、C渔业比重太小。
(2) 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发展对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科技兴农,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3. 发展前景(1)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767eacb307e87100f69644.png)
①我国 布在中国的农业导学案一、中国主要农业部门的地区分布 (一)、种植业:1、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 ______________ 地区。
一般以. ____________ 一线为界, 以北地区主要是_,以南地区主要是— ______________ —北方南方耕地方式熟制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1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② 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 _____________ 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2、我国主要防护林体系及其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①“三北”防护林体系: ______________ 、保护农田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 ________________③ 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侵袭,有效保护农田 ④ 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______________ ,保护农田 (三)牧业1牧区畜牧业:位于 _________ 年等降水量线以西,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即 _______________ 牧区, ______ 牧区, _______ 牧区和 _________牧区。
2、 农耕区畜牧业:以 ______ :___为主,是城市乳肉产品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3、 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渔业渔业包括 ___________ 渔业和 __________ 渔业。
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大类。
我国的水产 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区,最大的渔场是 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的农业课标点击1.我国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
3.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4.我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考点解读1.识记我国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我国的分布。
2.理解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方向。
一、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1.种植业(1)分布:我国东部________________的平原地区。
(2)南北差异①成因:南北________条件的显著差异。
②表现(3)①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________平原,C江淮地区,D________平原,E________平原,F________平原,G________平原,H________平原,L____________。
②商品棉基地:M__________,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N_______,E江汉平原,O________。
③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________三角洲。
2.其他农业部门(1)畜牧业①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北的________、________草原地区和____________地区,共划分为四大牧区,分别是:A________牧区、B________牧区、C________牧区和D________牧区。
②农耕区畜牧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____________平原、________盆地和________三角洲地区,以________和秸秆饲料为主,是我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
(2)林业:E________天然林区、F________天然林区、G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3)水产业:其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居首位,优势区域为____________养殖带、________养殖带和________________养殖带。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存在的问题(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A________占主导地位,B________只占27%,D__________、C________比重太小。
(2)人口增加、________不断减少以及____________、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2.发展对策积极调整____________,科技兴农,走农业________道路。
3.发展前景(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2)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3)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思维导图(需自己填充)小组合作探究疑难1.我国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比较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
3.了解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区别。
4. 分析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5.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2.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生产中,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④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下图为“世界经纬网图层与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的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相邻经线之间、相邻纬线之间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④地与⑤地相比,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贫瘠B.热量不足C.降水较少D.地形起伏较大4.图中①④两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以家庭经营为主B.属于粗放经营C.机械化水平都较高D.商品率都较低下图所示为我国三个平原地区。
读图回答5~6题。
5.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其共同点是() A.光照丰富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6.B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荒漠化B.荒漠化、盐碱化C.盐碱化、酸雨D.酸雨、水土流失7.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以旱地为主的农耕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写字母)气候区,这里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该气候区内纬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生产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气候区(填写字母)。
(3)C气候区内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该区域的商品粮基地中,水热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A气候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今后要建立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农业体系,应有计划地________,发挥________业的优势。
(5)C、D气候区内最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其生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6)E气候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该区域海拔高,土地生产力的________非常显著。
知识扩充:一.中国主要的农作物基地商品性生产基地选建的条件:(1)生产条件好;(2)农业经济基础好,有发展前景;(3)商品率高;(4)增产潜力大;(5)连片集中,交通便利;(6)市场需求量大。
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
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在我国主要由青海绿洲农业和新疆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在干旱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
一般分布在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外江南”之称。
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在现阶段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
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
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分布在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河谷地带平坦,土壤肥沃,有机物丰富,热量不易散失,适宜种植。
坝子农业:坝子,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
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三、影响水产分布的因素(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湿润、半湿润的季风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1.舟山渔场为什么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①大陆架宽广,这些海区深度大多不超过200米,阳光可照射到海底,水温适宜,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
②有众多河流注入近海,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了足够的饵料。
③有寒暖流交汇(台湾暖流、沿岸寒流),海水易上下搅动,使下层营养盐类泛到上层,增加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吸引了大批鱼群。
2.寒暖流交汇为什么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即带来了冷水性的鱼,也带来了暖水性的鱼,鱼的种类多;寒暖流交汇海水易上下搅动,使下层营养盐类泛到上层,增加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吸引了大批鱼群。
四.中国农业的发展1.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2)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的影响;(3)南方用水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也受伏旱天气影响;(4)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5)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如下图所示:2.分析农业区位的方法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决定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2)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等,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效率、水平等。
(3)技术条件:主要包括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4)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农业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售。
四、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河流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宜渔则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宜粮则粮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宜林则林2.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3.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____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____(干湿地区)。
(3)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区内的地形主要以_____为主。
(4)我国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_____。
(5)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4.读“我国土地利用地域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C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目前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填符号)区,土地生产力垂直差异显著的是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其中C区良田大量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B区耕地缩小的原因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