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标准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标准学时数:48学时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该课程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研究工程材料的性能、组织、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材料的性能组织之间的关系及有关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有充分的认识,能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做到正确选材。

机械工程材料对帮住学生深入了解焊接技术专业特点,巩固加深专业知识,合理正确的选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的学习需要建立在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之上,尤其是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理念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

在够用的基础上,考虑学生以后专业技能的发展,为培养“懂工艺、精操作、善维护、能管理、可提升”的高技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而制定本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机械工程材料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保证了课程的学科体系,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现场教学、实物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2.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具有选用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和改变材料性能方法的初步能力;3.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性能、应用范围。

4.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概况;(二)能力培养目标1.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特点并能正确的选材;2.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热处理工艺的编制;(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5.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业务、擅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玻璃钢顶管课程设计

玻璃钢顶管课程设计

玻璃钢顶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玻璃钢顶管的材料特性、结构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学生掌握玻璃钢顶管的分类、性能指标及选用标准。

3. 学生了解玻璃钢顶管在工程中的施工工艺及安装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玻璃钢顶管的相关问题。

2. 学生具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玻璃钢顶管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程材料的探究兴趣,提高对材料科学的认识。

2. 学生认识到玻璃钢顶管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优势,增强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对新材料、新技术感兴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玻璃钢顶管基础知识:- 材料特性:强度、刚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等。

- 结构原理:玻璃纤维与树脂的复合作用。

- 应用领域:给排水、石油化工、电力通信等。

2. 玻璃钢顶管的分类与性能:- 分类:按照制造工艺、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

- 性能指标:力学性能、物理性能、耐腐蚀性能等。

- 选用标准:依据工程需求、环境条件等进行选用。

3. 玻璃钢顶管的施工工艺与安装:- 施工工艺:开槽、顶管、管道连接等。

- 安装要求:安装前的准备、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装后的验收。

- 施工安全:遵守相关规范,确保施工安全。

4.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阶段:玻璃钢顶管基础知识学习,为期2周。

- 第二阶段:玻璃钢顶管分类、性能及选用标准,为期2周。

- 第三阶段:玻璃钢顶管施工工艺与安装,为期4周。

工程材料教案范文

工程材料教案范文

工程材料教案范文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时间:40学时课程目标:1.了解各种工程材料及其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2.掌握工程材料的常见性能和特点;3.培养学生对工程材料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周:导论1.工程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工程材料在建筑、桥梁、交通、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至四周:金属材料1.常见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特点;2.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应用。

第五至六周:无机非金属材料1.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特点;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第七至九周:高分子材料1.常见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特点;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第十至十一周:复合材料1.复合材料的概念和分类;2.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特点;3.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第十二至十四周:新型工程材料1.纳米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概述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展示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工程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2.期中考试:考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对于工程材料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教材:工程材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实验设备和材料:金属样品、塑料样品、纤维样品等;3.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程相关案例和理论知识。

教学反馈和调整:1.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2.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工艺课程设计

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工艺课程设计

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工艺课程设计1. 背景工程材料及热成型工艺是现代制造工业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各行业各领域的制造和生产。

在工程离散制造过程中,这两个领域必不可少。

作为当今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热成型加工在不同的行业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冶金、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

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深入了解相关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技术,达到以下目的:•了解不同种类的工程材料和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习热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其在不同工业部门中的应用。

•了解工程材料和热成型加工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学习如何优化制造过程。

•学习如何设计和选择最适合的加工工艺和设备,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3. 课程内容3.1 工程材料3.1.1 材料结构和性质•基本元素和晶体结构•物理性质、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质•缺陷分析和强度评估3.1.2 材料应用和选择•材料来源和加工方法•材料选型原则和应用环境•日常护理和维护3.2 热成型工艺3.2.1 加热和冷却•加热方式和设备•相变和热力学过程•冷却速率和材料变形加工3.2.2 热成型加工和应用•压力工艺和模具设计•热挤压、热轧、热拉伸和热淬火•各行业热成型加工的应用3.3 课程实践本课程将分为两个实践环节。

第一个环节将关注材料表征和机械性能测试,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冲击试验等。

第二个实践环节将关注热成型加工过程仿真和模拟,以及材料性能和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

4. 课程评估•成绩占比:70% 期末考试, 20% 课程作业, 10% 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时间120分•课程作业:每周一次,与课程内容相关,张贴在学生选定的博客里,提交课程学习的总结,字数不少于500字。

•实践报告:与课程实践相关,对学生的实验和模拟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要求《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材料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会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做到:(1)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本课程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2)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先修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完成一个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工程设计,得到材料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3)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在生产、科研和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学会应用有关资料进行设计计算,提高绘图能力,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程设计计算书要求内容完整、计算正确,文字简洁通顺;图纸要求规范、整洁、齐全。

二、课程设计基本内容1、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选题应满足教学大纲要求,具有工程设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2、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对选定的工艺流程、重要设备的形式进行简要的论述;(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以及结构设计;(3)工艺流程简图:以单线图形式绘制,绘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与气流流向;(4)主体设备工艺图: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等;3、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总时间为二周,具体安排如下:(1)讲课、布置任务0.5天(2)查阅资料,搜集数据1天(3)分析确定方案及操作参数1天(4)工艺设计计算及设备结构设计3天(5)编制说明书、绘图4天(6)考核和答辩0.5天合计10天4、图纸内容及要求;(1)工艺流程图:为便于进行物料平衡、热量平衡以及有关设备的工艺计算,在设计的最初阶段,首先要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定性地标出物料由原料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流向和采用的设备。

据此可进一步开展下一步设计。

材料成型工程课程设计

材料成型工程课程设计

材料成型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材料成型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掌握不同材料成型方法的优缺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型工艺;3. 了解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4. 熟悉材料成型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材料成型工艺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材料成型设备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成型任务;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材料成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的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对材料成型工程产生浓厚的兴趣;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环境保护,遵循绿色制造理念;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讲解材料成型过程中应力、应变、温度等基本概念,分析各种成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一章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2. 常见材料成型工艺:介绍压缩成型、注射成型、吹塑成型、真空成型等常见成型工艺,分析各种工艺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见材料成型工艺3. 材料成型设备:讲解成型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介绍常见的成型设备类型及其操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材料成型设备4. 成型缺陷及解决方法: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如气泡、变形、裂纹等,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材料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总结

材料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总结

材料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工程制图中基本的几何图形绘制方法,如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材料工程制图中的投影原理,包括正投影、斜投影等;3. 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工程制图中常用的标注方法和标注规范,如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公差等;4. 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工程图样的表达方法,包括视图、剖面图、装配图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制图工具,如尺、圆规、画图软件等,准确地绘制出几何图形和工程图样;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材料工程制图的基本技巧和操作要领,提高制图速度和准确性;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制图问题,具备一定的制图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材料工程制图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学生能够认识到材料工程制图在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学生能够遵循制图规范,养成良好的制图习惯,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明确和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可衡量的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制图基本知识:包括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几何作图基本技巧、绘图规范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投影原理:涵盖正投影、斜投影的原理及其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几何图形绘制:讲解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包括点、线、面的表示,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尺寸标注与公差:介绍尺寸标注方法、标注规范以及公差的表示,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工程图样表达:包括视图、剖面图、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及表达技巧,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材料工程制图的实际操作,提高制图技能,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工程材料课程思政设计方案

工程材料课程思政设计方案

工程材料课程思政设计方案一、课程思政设计的背景与意义工程材料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到材料的结构、性能、加工以及与工程应用相关的知识,是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工程材料课程如何结合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工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程材料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既需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工程材料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针对工程材料课程的思政教育设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材料的分类、结构、性能、加工及应用等;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方法和常见的材料加工工艺;具有基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了解材料科学研究的新动态。

2. 思想政治目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创新意识。

3.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1)材料的基本分类和性能特点(2)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3)基本材料加工工艺2. 材料性能测试方法(1)拉伸、压缩、弯曲等常见材料力学性能测试(2)硬度测试、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常见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3. 材料加工工艺(1)铸造、锻造、轧制、挤压等金属材料加工工艺(2)塑性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4. 材料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1)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基本原理(2)材料性能实验设计与实验数据处理5. 材料科学研究动态(1)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新动态(2)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材料的基本知识和性能特点,建立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学设计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学设计

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学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是机械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性能、结构与应用,以及材料成型工艺与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与特点,了解不同材料的应用范围与制造工艺,以及掌握常见的成型工艺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因此,本文档旨在针对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这一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和应用领域;•了解不同材料的制造和加工工艺;•掌握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常用成型工艺和工具及其适用范围。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不同要求选择合适材料并进行加工;•能够使用金属、非金属的成型工具进行加工。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材料和成型工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内容1. 材料的性能、结构与应用1.1.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材料的物理性能(导电性、导热性等);•材料的化学性能(腐蚀性、耐高温性等);•材料的结构和组织;•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

1.2. 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1.3. 材料的加工和制造:•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

2. 材料成型工艺和工具2.1. 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和工具:•拉伸(拉力试验机);•挤压(挤压机);•压缩(压力机);•弯曲(弯曲试验机);•冲压(数控冲床);•粉末冶金(压制机)。

2.2. 非金属材料的成型工艺和工具:•热压(高温烧结炉);•热塑性处理(注塑机);•挤压(挤压机);•拉伸(拉力试验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理论授课:1.1. 视频授课:通过视频讲解材料的性能、结构与应用,以及材料成型工艺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1.2. 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材料的性能参数和应用范围、成型工艺和工具及其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理论掌握和知识的补充。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教案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教案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案标题,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案。

引言: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种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案,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一、实验名称,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定方法。

实验器材,混凝土试块、压力试验机、实验记录表、安全帽、手套等。

实验步骤:1. 准备混凝土试块,标明试块编号和配合比等信息。

2. 将试块放置在压力试验机上,调整试验机的压力。

3. 开始施加压力,记录下压力和相应的压碎试块的压力值。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试验机时要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和手套。

2. 试块的制作要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实验的可靠性。

3. 实验结束后,要对试验机和实验器材进行清洁和维护。

二、实验总结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测试方法和实验步骤,掌握了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定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总结与讨论环节,学生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加深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理解。

结语: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为未来的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教师和学生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土木工程材料配合比

土木工程材料配合比
中砂,所以取W0=220kg
三、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四)水泥用量C。
C0 = W × C/W = 200 1/0.60 = 366.667 kg/m3
●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表 取C0=367 kg/m3
最大水胶比
0.60 0.55 0.50 ≤0.45
素混凝土
钢筋混 凝土
预应力 混凝土
250
280
碎石
卵石
W/B=0.60
αa 0.53
0.49
αb 0.20
0.13
三、配合比设 计的步骤
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查表4-39 P118
○ 最大W/B=0.60, ○ 所以取 W/B=0.60
● 即W/C=0.60
三、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三)1m3混凝土用水量
• 根据工程种类、施工条件选择坍落度T。 • 查表4-30 P100 ● W0=220kg
○ 碎石,粒级5 ~ 16mm,
ag=2.72g/cm3,
○ 自来水
三、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 初步配合比计算
(一)计算配制强度 fcu.0
○ fcu.0 = fcu.k+1.645 = 30+1.6455.0 = 38.225 MPa
强度等级 σ
≤C20 4.0
C25---C45 5.0
C50---C55 6.0
2020
土木工程材料课 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要求。 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强度要求。 满足在使用条件下的耐久性要求。 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初步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置强度的确定 2、确定水胶比 3、确定单方用水量 4、计算单方胶凝材料用量 5、确定外加剂用量 6、确定砂率 7、计算单方粗、细骨料用量

材料工程培训课程设计方案

材料工程培训课程设计方案

材料工程培训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培训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员系统地了解材料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分类、性能、加工等方面;2. 提升学员在材料工程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安排:1. 第一阶段(1~2周):材料基础知识目标:让学员了解各种材料的基本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内容:- 材料分类: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等;- 材料性能:强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耐磨性等;- 材料加工:锻造、铸造、轧制、注塑等。

2. 第二阶段(1~2周):金属材料和工程塑料目标:深入学习金属材料和工程塑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内容:- 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价;- 工程塑料的种类和特性;- 工程塑料的应用和加工工艺。

3. 第三阶段(1周):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目标:了解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内容:- 陶瓷材料的种类和性能;- 陶瓷材料的加工和应用;- 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特性;- 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应用。

4. 第四阶段(1周):功能材料与纳米材料目标:介绍功能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内容:- 功能材料的种类和功能;- 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工艺。

5. 第五阶段(1周):材料分析和测试目标:培养学员分析材料性能和质量的能力内容:- 材料分析的常用方法和仪器;- 材料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材料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6. 第六阶段(1周):材料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践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加强学员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 材料工程案例分析;- 材料工程实践操作;- 团队合作和沟通演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分析,讲解材料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2. 实验操作:组织学员进行材料实验操作,加深对材料性能的理解;3. 讨论交流: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地考察:组织学员进行企业实地考察和交流,了解材料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5. 作业和考核:布置作业和进行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24804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for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学分:2学时:2周(实验:0 上机:0 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材料工程基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根据平时表现、设计说明书和所绘图纸的质量综合评定成绩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严生,常捷,程麟.新型干法水泥厂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2]白礼懋.水泥厂工艺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3]胡道和.水泥工业热工设备[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4]曾令可,李萍,刘艳春.陶瓷窑炉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5]宋帝.现代陶瓷窑炉[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内容概述: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该课程的水泥或陶瓷热工设备或工艺的设计计算以及图纸绘制,使学生加深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和初步掌握陶瓷热工窑炉结构设计或水泥热工设备工艺设计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资料和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图纸绘制和编写说明书的能力;通过该课程设计还能培养学生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Course Design for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s a required practice course for the specialty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The students can deepen the theory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drawing plot of cement or ceramics hot working equipment or technology. Moreover, though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know the design method, content and procedure of ceramics furnace structure or cement hot working system, and the ability of using th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books to design/calculate, plot drawing and write the design calculation manual can be trained. In addition, this course can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to combi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analyze/solve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roblems.《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4804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for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学分:2学时:2周(实验:0 上机:0 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材料工程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实践性教学环节。

材料系课程设计

材料系课程设计

材料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等基本性能参数,并了解其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材料系课程的基本理论框架,建立起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应用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模拟等方法,掌握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协作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对材料科学的深入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材料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交流,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材料性能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材料科学的具体应用和工程背景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缺陷- 晶体结构与分类- 晶体缺陷及其影响- 材料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2. 材料的力学性能- 弹性、塑性、韧性及其测定方法- 硬度、强度、疲劳性能- 力学性能与材料应用3. 材料的热学性能- 热导率、比热容、热膨胀- 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热学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4. 材料的电学性能- 电阻、导电性、介电性-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电学性能测试方法及设备5. 材料的磁学性能- 磁化、磁性材料分类- 磁性能测试方法- 磁学性能在工程中的应用6. 材料的环境适应性- 腐蚀与防护- 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环境适应性评估方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设计(全文)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设计(全文)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设计基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员“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次的培养要求,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应地划分为“教材知识、拓展知识、科学知识”三个层次。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四个阶段的课程设计,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实现学员获得学习、实践和创新等方面能力和素养的目的。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分层;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知识是基础,是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素养是知识与能力的升华。

知识、能力、素养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只有将三者的教育与培养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高等教育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升华其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布卢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1]。

其实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智慧能力的欠缺并不是主导因素,未能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才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最大原因。

因此,笔者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采取知识分层的方法,将课程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预定目标,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员实现获得“知识、能力、创新”不同层次知识的目的[2-4]。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知识分层的教学设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主要介绍各类建筑材料的成分、生产过程、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应用等基本知识。

材料种类繁多,内容繁杂,各章自成体系,而且概念多、术语杂;经验性的东西多,逻辑推理性内容少;文字叙述多,公式计算少。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对知识的理解并不难,难的是抓不住重点,感觉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不能将繁杂的内容梳理出条理清楚的层次,以致学生感到学习难度较大,学习效率不高。

依据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知识来源及其特点,将该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教材知识、拓展知识、科学知识三个层次[5]。

(1)教材知识:即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等材料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材料的基本性能试验等;(2)拓展知识:指教员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和拓展,主要内容是教员在科研、工程等实践过程中积存的经验和知识,以及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等[6];(3)科学知识:与土木工程有关联的一切材料知识与实践,重点介绍材料科学进展的最前沿知识,及其在防护工程中的应用,如泡沫铝、纳米二氧化钛、石墨烯、相变材料、形状记忆材料等新材料的功能开发和应用研究,主要作用是激发学员的制造力。

储罐的工程材料课程设计

储罐的工程材料课程设计

储罐的工程材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储罐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储罐工程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储罐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储罐工程材料的性质及应用;(3)熟悉储罐工程材料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1)能够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储罐工程材料;(2)能够分析储罐工程材料的性能及优缺点;(3)具备储罐工程材料施工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储罐工程材料科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储罐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应用和施工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储罐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介绍储罐工程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储罐工程材料的性质:讲解储罐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热性能等。

3.储罐工程材料的应用:介绍储罐工程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实例。

4.储罐工程材料的施工方法:讲解储罐工程材料的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储罐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储罐工程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储罐工程材料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储罐工程材料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第一章任务书---------------------------------------------------------------------------2 第二章铸造件设计--------------------------------------------------------------------- 第三章锻造件设计--------------------------------------------------------------------- 第四章焊接件设计-------------------------------------------------------------------- 第五章总结------------------------------------------------------------------------------ 第六章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格式方面:1、大标题采用二号黑体加粗;2、小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字,顶格;3、正文部分采用小四宋体,多倍行距1.25,首行缩进2字符;4、页面采用A4纵向,上页边距采用上、下各2.5,左3,右2.6;5、封面采用机械学院发布的统一格式。

第一章任务书第一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工程材料应用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材料结构及热处理、工程材料及选用、材料成型技术,以及相关实验结束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达到在一般机械设计中,能合理选择材料,选择毛坯制造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热处理工艺及零件制造工艺流程。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如下:1、了解典型零件材料的选用原则2、掌握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工艺和加工工艺路线3、掌握铸锻焊的基本工艺第二节课程设计的要求与内容本课程设计包括典型零件的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路线的安排,零件毛坯生产方法的选择(主要包括铸造(液态成型)、压力加工(塑性成形)和焊接(连接成型)三种成型方法)。

具体内容为:1)根据图纸熟悉产品的结构、各零件的作用和工作条件。

2)依据零件的受力情况(或给定的条件),环境即失效形式进行零件的选材设计(即选择合适的材料成分,组织及热处理状态)。

3)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制造精度、形状尺寸、材料及生产性质等条件,对指定的零件毛坯进行毛坯部分种类的选择(即选择锻压铸造、或焊接的方法),并进行结构工艺分析、完成工艺设计的部分内容(铸件的铸造方法、浇注位置、分型面的选择、并在零件图上示意标出冒口位置;锻件结构工艺、选择的锻造方法;零件的焊接方法、结构工艺、合理布置焊缝等)。

4)对轴类零件(或齿轮)应设计制造工艺流程,正确选择热处理工艺,工艺流程的合理安排,并作详细的说明。

第三节课程设计的方法及步骤一、设计步骤1)对零件制造的方案的总体设计和论证选定。

2)毛坯的生产工艺方法的选择与分析。

3)机械加工方案的分析。

4)工艺过程和工艺流程过程。

二、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第四节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学生在完成全部设计任务后,方案和说明书经指导教师审查签字后,在规定日期进行答辩。

根据设计的方案和说明书质量,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平时的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等几方面表现,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设计成绩分为优、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不及格者将另行安排时间补做。

第二章铸造件设计一、零件名称:阀盖二、零件的简图:三、技术要求和生产性质:技术要求铸件不能有气泡、裂纹等缺陷,未注明圆角为R2生产性质中批量生产四、零件的材料选择分析:阀盖的工作条件阀杆的用途一是给阀杆定位,保证阀杆正常传动开关。

二是密封作用,具有一定的强度,防止内部的流体流出。

失效分析变形失效:当承受的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阀盖口产生过量的变形,导致失效。

断裂失效:控制阀杆的作用力很大,在大载荷或冲击载荷作用下,发生断裂或者扭断。

疲劳断裂:由于长期受控制杆及其他零件工作时产生的交变应力,造成阀盖的疲劳断裂。

选材方案选材分析:阀盖属于箱体类支承零件,是机器中的基础零件。

控制杆和齿轮等零件安装在箱体中固定位置并与其它零件协调运动,机器上的各个零部件的重量都由箱体和阀盖类两件件承担。

此外,阀盖的一端可以是封闭的,用于变速箱主轴侧面,阻止外界灰尘进入箱体内,也可用于固定轴承,起到轴向定位的作用,方案一:选用铸铁。

铸铁的铸造性好,价格低廉,消振性能好。

所以形体复杂、工作平稳、中等载荷的箱体类支承件一般都采用灰口铸铁或球墨铸铁制作。

其中,灰铸铁的的力学性能较差,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几乎为零。

但抗拉强度与钢相近,并且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如:流动性好,收缩小等。

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优于灰铸铁,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弯曲疲劳极限,也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及耐磨性。

但关键一点是,球墨铸铁的消振能力比灰铸铁低很多,而且查表得,灰铁相比球铁便宜。

所以,综合看来,选用灰口铸铁,其性价比优于球墨铸铁。

方案二:选用合金。

铸造铝合金铸造性能优良,有足够的强度。

但是,铝合金密度小、减震性能差,不宜用作基础零件,且价格较高,不满足经济性原则。

方案三:选用铸钢。

铸钢是一种重要的铸造合金,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通过热处理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和冲击。

但阀盖结构并不复杂,一般通过铸造成型,而铸钢的铸造性能较差,易出现浇注不足、缩孔等铸造缺陷,这将大大影响成型后零件的性能。

总结:对比以上三个方案,综合考虑工作条件,经济性原则等,选择方案一。

选用灰口铸铁HT200。

因为阀盖为一般支承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是承压,仅要求抗拉强度不低于150MPa,而HT200的抗拉强度完全可以满足其强度要求。

HT200铸铁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较低的缺口敏感性,强度较高,耐热耐磨性好,减震性良好,经过人工时效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

而且,经过孕育处理后,石墨得到细化,可以改善灰口铸铁的强度和其他性能。

五、毛坯选择分析:该零件材料为铸钢,零件结构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为使零件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保证零件工作可靠,故采用铸造成形。

这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精度上考虑也是应该的。

零件形状并不复杂,因此毛坯形状可以与零件形状尽量接近,内孔不铸出。

毛坯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量后再决定。

铸造可分为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性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等。

方案一:砂型铸造,是传统的铸造方法,内部组织疏松,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沙眼等缺陷,但其工艺简单,有很大的灵活性,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批量及各种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特别适合于内腔复杂的铸件。

砂型铸造成本低廉,因为该支座对零件表面没有质量要求,所以没有必要花大投资去选择能使表面质量好的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等。

并且该支座生产性质为中批生产,砂型铸造足以满足所有要求,同时极大节约成本。

方案二:压力铸造,压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可以压铸必薄、形状复杂的以及具有很小孔和螺纹的铸件,强度和表面硬度高,可实现半自动化及自动化生产。

但由于充型速度快,气体难以排出,易产生气孔,金属凝固快,易产生缩孔和缩松。

另外,设备投资大,铸型制造周期长,造价高,不宜中、小批量生产,根据支座的技术要求,用此法经济上过于浪费,故不合适。

方案三:熔模铸造,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可制造形状复杂的铸件,铸造合金种类不受限制,生产批量也基本不受限制,既可大批量生产也可单件、小批量生产。

但是,熔模铸造存在工序繁杂、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缺点,且铸件不易太大、太长,一般限于25kg以下,而支座重量显然较大,所以不合适。

总结:综上所述,所铸毛坯形状简单,对表面质量没有特殊要求,中批生产,应选择砂型铸造。

六、工艺选择:一、浇铸位置的选择:(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应置于铸型下部或是其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可以有效防止铸件产生浇铸不足或冷隔等缺陷。

(4)对于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将厚大部分放在分型面附近的上部或侧面,以便在铸件厚壁处直接安装冒口,使之实现自上而下的定向凝固。

二、铸型分型面的选择:(1)应尽可能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砂型中,以保证铸件的精度。

(2)应时铸件的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处于同一砂型中。

(3)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尽可能选平直的分型面,最好只有一个分型面。

(4)应尽量减少型芯和活块的数量,以简化制模、造型、合型等工序。

(5)应尽量使行腔及主要型芯位于下型,以便于造型、下芯、合型和检验壁厚。

七、铸造工艺图:由下图分析可得:分型面选在最大截面处,易于拔模,上砂箱高度较低零件下部截面较大,放在砂型上部,并在上部设置冒口,用来补缩。

分析:分型面选在最大截面处,易于拔模,上砂箱高度较低,零件下部截面较大,放在砂型上部,并在上部设置冒口,用来补缩。

八、工艺流程:铸造→失效→切削加工→局部淬火→回火→去应力退火第三章锻造件设计一、零件名称:汽车变速箱齿轮二、零件的简图:三、技术要求和生产性质:技术要求齿表面要求有较高的硬度(58~64HRC)、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心部则要求较高的强度与韧性。

心部强度σb >1000MPa ak >60J/cm2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四、零件的材料选择分析:变速齿轮的工作条件该齿轮的作用是将汽车发动机功率传递到后轮倒车作用。

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受力大、常超载和受冲击力作用。

失效分析 1.当齿轮所受到的弯力较大时,可能发生齿根折断。

2.齿轮的心部韧性过低时,在冲击作用下会发生断裂。

3.齿轮在强摩擦下可能发生磨损和点蚀现象。

4.齿轮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长时间工作可能发生疲劳断裂。

选材方案选材分析:该变速齿轮由于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受力大常超载和受冲击力作用。

因此,要求较高的心部强度和冲击韧性,对于齿轮来说还受摩擦力和交变载荷作用。

因此,要求齿表面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根据上述要求,选材方案如下:方案一:选择调质钢。

这类钢经调质后有较好综合性能,但对该齿轮来说其心部塑性,韧性较低,而且再经过表面淬火后,其表面的耐磨性不理想,因此该方案难以满足技术要求。

方案二:在渗碳钢中选择。

选15、20Cr等渗碳钢,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后,表面硬度、耐磨性可以满足要求,但该齿轮的的厚度较大,这两种材料的淬透性小,从而使齿轮心部达不到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