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
首先金相人员进行试样组织分析时候,必须了解铁碳相图Fe-C(Fe-Fe₃C)的意义和特点,以及点、线、区的之间意义;大家可以参考资料铁碳相图的原理和知识基础。
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
相图中有五个单相区,它们是:ABCD以上--液相区(用L符号表示);
AHNA--固溶体区(用θ表示)
NJESGN—奥氏体区(用A或表示)
GPQG—铁素体区(用F表示)
DFKZ—渗碳体区(用Fe3C或Cm表示)
相图中有七个两相区,分别是:L+γ,L+δ,L+Fe3C,γ+δ,γ+α,γ+Fe3C,
α+Fe3C
鉄碳相图中的特性点;
A点 1538℃w(C) 0% 纯铁的熔点; B
点 1495℃w(C)0.53% 包晶转变时液态合金的成分;
C点 1148℃w(C) 0.43% 共晶点; D
点 1227℃w(C)6.69% 渗碳体的熔点;
E点 1148℃w(C) 2.11%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G点 912℃w(C) 0% α-Fe<=>γ-Fe 转变温度;
H点 1495℃w(C) 0.09%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J点 1495 w(C)包晶点;
K点 727 ℃w(C) 6.69% 渗碳体的成分; M
点 700 w(C) 0%纯铁的磁性转变点;
N点 1394 ℃w(C) 0% γ-Fe<=>δ-Fe的转变温度; P
点 727℃w(C) 0.0218% 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
S点 727℃w(C) 0.77% 共析点; Q点 600℃w(C) 0.0057% 600℃时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
相图中还有两条磁性转变线:MO线(770℃)为铁素体的磁性
转变线; 230℃虚线为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线。
Fe-Fe3C相图上有3条水平线,即HJB-包晶转变线;ECF-共晶转变线;PSK-
共析转变线
HJB-包晶线:在1495℃恒温下,碳的质量分数为0.53%的液相与碳的质量
分数为0.09%的的δ铁素体发生包晶反应,形成碳的质量分数为0.17%的奥氏体,
其反应式为:LB+δh<=>γj
共晶转变线(ECF线):发生在1148℃的恒温中,由碳的质量分数为4.3%的
液相转变为碳的质量分数2.11%的奥氏体和渗碳体[w(C)=6.69%]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Ld表示;反应式为:Ld<=>γE+Fe3C。
在莱氏体中,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而奥氏体则呈颗粒状分布的在其上,由于渗碳体很脆,所以莱氏体的塑性很差的,无实用价值。
共析转变线(PSK):发生在727℃恒温下,是由碳的质量分数为0.77%的奥氏体转变成碳的质量分数为0.0218%的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P表示。反应式为:γs<=>αp+Fe3C。
珠光体组织是片层状的,其中铁素体体积大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在铁碳相图中有三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
1,GS线: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转变线,常称此温度为A3温度。
2,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常称为Acm温度。以低于此温度时候,奥氏体中仍将析出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记作Fe3CⅡ,以区别从液体中经CD 线直接析出的一次渗碳体。
3,PQ线: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线,在727℃时,碳的质量分数在铁素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仅为0.0218%,随着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中的溶碳量是逐渐减少的,在300℃下,溶碳量少于0.001%。因此铁素体从727℃冷却下来,也会析出三次渗碳体。记作Fe3CⅢ。
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以及组织,通常按有无共晶转变来区分碳钢和铸铁,含碳量低于2.11%的为碳钢,大于2.11%的为铸铁;含碳量质量分数小于0.0218%的为工业纯铁;按Fe-Fe₃C系结晶的为铸铁;碳以Fe₃C形式存在,断口白亮色,称为白口铸铁。根据组织特征,铁碳合金按含碳量分为七种类型:
工业纯铁C<0.0218%;其合金溶液向固体转变时候,按匀晶转变结晶出δ固溶体,δ固溶体继续冷却开始发生固溶体的同素异构转变δ→γ;奥氏体的晶核通常优先在δ相界上形成并长大,直到结束合金全部成单相奥氏体;如果继续冷却又发生同素异构转变γ→α则全部变成铁素体(析出)。继续冷却时碳在铁素体中溶解度达到饱和。最后将从铁素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
共析钢C=0.77%;合金按匀晶转变结晶出奥氏体,逐步凝固完成后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到727℃时,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γ0.77→α0.0218+Fe-Fe₃C,转变产物为珠光体;珠光体中渗碳体称为共析渗碳体,随后冷却过程中,从珠光体中的铁素体相中析出三次渗碳体,在缓冷条件下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与共析渗碳体连接一起,在显微镜下难以分辨,数量很少对珠光体的组织和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亚共析钢C=0.021~0.77%;合金碳的质量分数为0.4%在液体向固体转变按
匀晶析出δ固溶体;冷却固体时发生包晶转变L B+δH→γJ形成奥氏体。由于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大于0.17%,所以包晶转变终了后,仍有液相存在,这些剩余液相转变结晶成奥氏体,降温到固体时合金全部有碳质量分数为0.4%的奥氏体所组成;单相奥氏体冷却过程在晶界上开始析出铁素体,随着温度下降铁素体含量增加,其含碳量沿GP线变化,而剩余奥氏体的含碳量则沿GS线变化。当钢在室温下的组织有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成;
过共析钢C=0.77~2.11%;碳的质量分数为1.2%,按匀晶转变为单相奥氏体后,冷却到固体时,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形成渗碳体网,这种先共析的渗碳体多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数量较多时,还在晶内呈针状分布。当温度到727℃时,奥氏体的含碳量降为0.77%,因而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最后得到的组织是网状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
共晶白口铁C=4.30%;亚共晶白口铁C=2.11~4.30%;过共晶白口铁C=4.30~6.69%
1、碳钢和低合金钢基本组织
碳素钢是指碳外,仅含有少量的Mn、Si、S、P、O、N等元素,由于矿石及冶炼等原因进入钢内,这些元素对钢的性能有一定影响。一般以含碳量划分,小于等于0.25%称低碳钢;0.25~0.6%的称中碳钢;大于0.6%的称高碳钢。低合金钢是在碳素钢基础上,加入一些合金元素来弥补碳钢性能的不足,目的是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塑性、耐磨性等各方面的性能要求。它们大部分属于亚共析钢,随着处理工艺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组织,如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魏氏体组织、奥氏体、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贝氏体等。
1)铁素体,用F表示;(Ferrite)命名自拉丁文的铁(Ferrum);属体心立方结构,在碳钢中它是碳固溶于α-Fe中的固溶体,在合金钢中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