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
金相组织必懂几个定义
金相组织必懂几个定义达编制定义:金相/金相组织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粒晶胞晶面晶界晶向金属键金相及金相组织定义所谓“相”就是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和同一原子聚集状态的均匀部分。
不同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分开。
合金的性能一般都是由组成合金的各相本身的结构性能和各相的组合情况决定的。
合金中的相结构大致可分为固溶体和化合物两大基本类型。
所谓“金相”就是金属或合金的相结构。
金相是指金属或合金的内部结构,即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在合金内部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广义的金相组织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微观状态下的混合状态以及相互作用状况。
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直接影响到机械零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金相分析是控制机械零件内在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在提高金属制品内在质量的科研中,都离不开金相技术分析。
金相检验(或者说金相分析)是应用金相学方法检查金属材料的宏观和显微组织的工作。
金相学:狭义的金属学,也就是研究合金相图,用肉眼观察,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帮助下,研究金属和合金的组织和相变的学科。
金属学研究成分、组织结构及其变化,以及加工和热处理工艺等对金属、合金性能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狭义的金相图片是将金属试样进行切割、镶嵌、磨光、抛光、腐蚀处理后,使金属显露出它的晶粒、晶界、缺陷、夹杂等微观晶体结构,并在OM(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显微摄像得到的图片。
它的放大倍数一般最高达到2000倍。
现在的很多金相也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来直接获得。
他们主要用来观察材料的位错(能看到清晰的位错线),放大倍数一般为5000到30000倍。
更精密的仪器是STM(扫描隧道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原子级别,也就是纳米级,主要用来计算材料的晶粒度。
(晶粒度即晶粒的平均尺寸。
)晶体晶体即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
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首先金相人员进行试样组织分析时候,必须了解铁碳相图Fe-C(Fe-Fe₃C)的意义和特点,以及点、线、区的之间意义;大家可以参考资料铁碳相图的原理和知识基础。
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相图中有五个单相区,它们是:ABCD以上--液相区(用L 符号表示);AHNA--固溶体区(用θ表示)NJESGN—奥氏体区(用A 或表示)GPQG—铁素体区(用F 表示)DFKZ—渗碳体区(用Fe3C或Cm表示)相图中有七个两相区,分别是:L+γ,L+δ,L+Fe3C,γ+δ,γ+α,γ+Fe3C,α+Fe3C鉄碳相图中的特性点;A点1538℃w(C)0% 纯铁的熔点;B点1495℃w(C)0.53% 包晶转变时液态合金的成分;C点1148℃w(C)0.43% 共晶点;D点1227℃w(C)6.69% 渗碳体的熔点;E点1148℃w(C) 2.11%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G点912℃w(C)0% α-Fe<=>γ-Fe 转变温度;H点1495℃w(C)0.09%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J点1495 w(C)包晶点;K点727 ℃w(C) 6.69% 渗碳体的成分;M点700 w(C)0%纯铁的磁性转变点;N点1394 ℃w(C)0% γ-Fe<=>δ-Fe的转变温度;P点727℃w(C)0.0218% 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S点727℃w(C)0.77% 共析点;Q 点600℃w(C)0.0057% 600℃时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相图中还有两条磁性转变线:MO线(770℃)为铁素体的磁性转变线;230℃虚线为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线。
Fe-Fe3C相图上有3条水平线,即HJB-包晶转变线;ECF-共晶转变线;PSK-共析转变线HJB-包晶线:在1495℃恒温下,碳的质量分数为0.53%的液相与碳的质量分数为0.09%的的δ铁素体发生包晶反应,形成碳的质量分数为0.17%的奥氏体,其反应式为:LB+δh<=>γj共晶转变线(ECF线):发生在1148℃的恒温中,由碳的质量分数为4.3%的液相转变为碳的质量分数2.11%的奥氏体和渗碳体[w(C)=6.69%]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Ld表示;反应式为:Ld<=>γE+Fe3C。
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
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首先金相人员进行试样组织分析时候,必须了解铁碳相图Fe-C(Fe-Fe₃C)的意义和特点,以及点、线、区的之间意义;大家可以参考资料铁碳相图的原理和知识基础。
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相图中有五个单相区,它们是:ABCD以上--液相区(用L符号表示);AHNA--固溶体区(用θ表示)NJESGN—奥氏体区(用A或表示)GPQG—铁素体区(用F表示)DFKZ—渗碳体区(用Fe3C或Cm表示)相图中有七个两相区,分别是:L+γ,L+δ,L+Fe3C,γ+δ,γ+α,γ+Fe3C,α+Fe3C鉄碳相图中的特性点;A点 1538℃w(C) 0% 纯铁的熔点; B点 1495℃w(C)0.53% 包晶转变时液态合金的成分;C点 1148℃w(C) 0.43% 共晶点; D点 1227℃w(C)6.69% 渗碳体的熔点;E点 1148℃w(C) 2.11%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G点912℃w(C) 0% α-Fe<=>γ-Fe 转变温度;H点 1495℃w(C) 0.09%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J点 1495 w(C)包晶点;K点 727 ℃w(C) 6.69% 渗碳体的成分; M点 700 w(C) 0%纯铁的磁性转变点;N点 1394 ℃w(C) 0% γ-Fe<=>δ-Fe的转变温度; P点 727℃w(C) 0.0218% 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S点 727℃w(C) 0.77% 共析点; Q点 600℃w(C) 0.0057% 600℃时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相图中还有两条磁性转变线:MO线(770℃)为铁素体的磁性转变线; 230℃虚线为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线。
Fe-Fe3C相图上有3条水平线,即HJB-包晶转变线;ECF-共晶转变线;PSK-共析转变线HJB-包晶线:在1495℃恒温下,碳的质量分数为0.53%的液相与碳的质量分数为0.09%的的δ铁素体发生包晶反应,形成碳的质量分数为0.17%的奥氏体,其反应式为:LB+δh<=>γj共晶转变线(ECF线):发生在1148℃的恒温中,由碳的质量分数为4.3%的液相转变为碳的质量分数2.11%的奥氏体和渗碳体[w(C)=6.69%]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Ld表示;反应式为:Ld<=>γE+Fe3C。
常见金相组织和性能
常见金相组织和性能1奥氏体A: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在合金钢中是碳和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
塑性很高,硬度和屈服点较低,布氏硬度值一般为170-220HB,使钢中质量体积最小的组织。
在1147摄氏度时可溶碳2.11%,在727摄氏度时可溶碳0.77%。
2铁素体F: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α-Fe中的固溶体。
铁素体的性能接近纯铁,硬度低(约为80-100HB),塑性好。
固溶有合金元素的铁素体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在727摄氏度时,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为0.022%,在常温下含碳量为0.008%。
3渗碳体Fe3C:铁和碳的化合物,又称碳化铁。
常温下铁碳合金中碳大部分以渗碳体存在。
渗碳体在低温下有弱磁性,高于21 7摄氏度时消失。
渗碳体的熔化温度为1600摄氏度,含碳量为6.67%,硬度很高(约为>700HB),脆性很大,塑性近乎于零。
4、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是含碳量为0.77%的碳钢共析转变得产物,有铁素体和渗碳体相间排列的片层状组织。
珠光体的片间距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越小。
按片间距的大小,又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
由于他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故通称为珠光体。
粗片状珠光体,是奥氏体在650-700摄氏度高温分解的产物,硬度约为190-230HB。
索氏体S,是奥氏体在600-650摄氏度高温分解的产物,硬度约为240-320HB。
屈氏体T,是奥氏体在500-600摄氏度高温分解的产物,硬度为330-400HB。
5、马氏体M,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物。
具有很高的硬度(约为640-760HB),很脆,冲韧性低,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几乎等于零。
由于过饱和的碳使晶格发生畸变,因此马氏体的质量体积较奥氏体大,钢中马氏体形成时产生很大相变应力。
含锰、铬、镍、钼的低合金高强度钢经调制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为回火低碳马氏体,这种马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韧性。
6、贝氏体B,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间(约250-450摄氏度)相变产生的,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混合物。
金相的基础知识
金相的基础知识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
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
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
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奥氏体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珠光体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上贝氏体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
金属金相组织基础知识介绍
金属金相组织基础知识介绍现代材料可以分为四大类——金属、高分子、陶瓷和复合材料。
尽管目前高分子材料飞速发展,但金属材料中的钢铁仍是目前工程技术中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材料,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钢铁材料的霸主地位呢。
钢铁由铁矿石提炼而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钢铁又称为铁碳合金,是铁(Fe)与碳(C)、硅(Si)、锰(Mn)、磷(P)、硫(S)以及其他少量元素(Cr、V等)所组成的合金。
通过调节钢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四把火:淬火、退火、回火、正火),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金相组织,从而使钢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
将钢材取样,经过打磨、抛光,最后用特定的腐蚀剂腐蚀显示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称为钢铁的金相组织。
钢铁材料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些组织结构中。
在Fe-Fe3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金,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同,但由几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氏体A 和渗碳体Fe3C)组成。
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金相组织结构。
常见的金相组织有下列八种:1. 铁素体碳溶于α-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属bcc 结构,呈等轴多边形晶粒分布,用符号F表示。
其组织和性能与纯铁相似,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强度与硬度较低(30-100 HB)。
在合金钢中,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固溶体。
碳在α-Fe 中的溶解量很低,在AC1温度,碳的最大溶解量为0.0218%,但随温度下降的溶解度则降至0.0084%,因而在缓冷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会出现三次渗碳体。
随钢铁中碳含量增加,铁素体量相对减少,珠光体量增加,此时铁素体则是网络状和月牙状。
2. 奥氏体碳溶于γ-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为高温相,用符号A表示。
奥氏体在1148℃有最大溶解度2.11%C,727℃时可固溶0.77%C;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塑性和韧性良好,并且无磁性,具体力学性能与含碳量和晶粒大小有关,一般为170~220 HBS、 =40~50%。
金相基础知识培训
下贝氏体
4、奥氏体
在碳钢中,奥氏体是碳溶于Y-Fe中的固溶体。在合 金钢中,奥氏体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固溶于γ-Fe中的 固溶体。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 从Fe-Fe3C平衡状态图可知,在碳素结构钢或一般 低合金结构钢中,奥氏体是一个高温相,在高温时 才稳定存在。在室温时奥氏体将转变成其他组织。 结构钢经淬火后会存在残留奥氏体,它分布在马氏 体针间隙中,或分布在下贝氏体针间隙中,不易受 侵蚀,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白色。
奥氏体
5、马氏体
在碳钢中,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合金 钢中,马氏体是碳和合金元素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固体。 当钢的奥氏体以极快速度冷却下来时,过冷奥氏体以极快的 速度转变成马氏体。这时铁和碳原子都来不及扩散,只是由 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α-Fe的体心正方,即由碳在γ-Fe 中的固溶体转变为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故马氏体转变是无 扩散的。由于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极小,因此转变的产物是 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这种过饱和的固溶体称为马氏 体。根据马氏体的金相特征,可将马氏体分为低碳的板条状 马氏体和高碳的针状马氏体。
针状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
(3)回火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是淬火钢经低温回火后的产物。
回火马氏体的基本特征是:仍具有马氏体针状 特征,但经侵蚀后显示的颜色比淬火马氏体 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貌与下贝氏体相 似。马氏体内析出为ε-碳化物,呈无规则分 布。
回火马氏体
6、回火屈氏体
回火屈氏体是淬火钢经中温回火后的产物。
3、密排六方晶体结构
(二)、合金的晶体结构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 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碳钢就是由碳和铁 组成的合金。
钢中典型金相组织
钢中典型金相组织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钢的组织和性能之间密切相关,钢中的金相组织是其性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钢中典型的金相组织。
1. 贝氏体组织贝氏体组织是钢中典型的金相组织之一。
该组织由相似于鹿角的条状组织构成,因其形状类似于法国冶金学家贝尔纳德的鹿角而得名。
贝氏体组织的形成与钢的淬火工艺密切相关,通过快速冷却钢材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
贝氏体组织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因此在制造强度要求高、耐磨性要求高的零件时常采用贝氏体钢。
马氏体组织是钢中另一个典型的金相组织。
与贝氏体不同,马氏体组织属于无定形组织,其结构不规则、复杂。
同时,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且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采矿、石油化工等领域。
在淬火工艺中,将钢材加热至温度较高后迅速冷却可制得马氏体组织。
珠光体组织是钢中一种较为典型的变形组织,属于半钢中生组织。
该组织由类似“珠子”形状的球体团进行构成,因其形态类似于珠子而得名。
珠光体组织是一种中等强度的钢结构,具有优秀的成形性和可加工性,在制造材料强度、变形性好的零件时常采用珠光体钢。
4. 混合组织混合组织是一种钢中常见的金相组织,其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金相组织混合而成。
例如,当沿晶腐蚀与导致钢中存在晶界和粗晶的杂质混合存在时,就会形成混合组织。
混合组织具有钢中两种或多种组织的优点,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总之,钢中的金相组织是其性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贝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珠光体组织和混合组织等是钢中典型的金相组织,采用不同的工艺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金相组织,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金相组织介绍
金相组织介绍1、索氏体(martensite)索氏体,是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600倍以上才能分辨片层的细珠光体(GB/T 7232标准)。
其实质是一种珠光体,是钢的高温转变产物,是片层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双相混合组织,其层片间距较小(30~80nm),碳在铁素体中已无过饱和度,是一种平衡组织。
回火索氏体(tempered martensite)是马氏体于回火时形成的,在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来,其为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的复合组织。
回火索氏体是马氏体的一种回火组织,是铁素体与粒状碳化物的混合物。
此时的铁素体已基本无碳的过饱和度,碳化物也为稳定型碳化物。
常温下是一种平衡组织。
2、珠光体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
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
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
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
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休也可呈粒状,这样的珠光体称为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韧性较好。
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180 ~280HBS,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σ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
经2-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当放大倍数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只能看到一条黑线;而当放大倍数继续降低或珠光体变细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3、铁素体(ferrite,缩写:FN)铁素体,即α-Fe和以它为基础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点阵。
金相组织基本概念
金相组织基本概念金相组织是指金属在宏观上呈现出的颗粒、晶粒和晶界等微观结构组成情况,是金属材料性质的重要因素。
金相组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晶粒形状、晶界形态、相组成及相分布等方面。
晶体结构是金相组织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金属晶体结构是由原子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所决定的有序性结构,不同金属的晶体结构是不同的。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包括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体结构、六方最密堆积晶体结构等。
晶体缺陷是指晶体结构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在点缺陷中,最常见的是晶格缺陷,即原子在晶体中的位置存在偏移。
而在面缺陷中,则包括晶界和孪晶。
晶粒形状是指金属材料中晶粒在宏观上呈现出的形态特征。
晶粒的形状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如晶粒尺寸越小,硬度越大、塑性越好。
晶粒形状的改变也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如晶粒长大会导致塑性降低而强度提高。
晶界形态是指晶粒和晶粒之间的边界形态。
不同形态的晶界对材料的性能影响也不同,如曲线形晶界有助于提高强度和塑性。
而宽晶界则容易引起材料的脆性断裂。
相组成及相分布是指金属材料中不同相的组成和分布情况。
金属材料中的相有多种,如铁碳相、铝铁相等。
不同相之间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差异很大,相间界面处的特殊结构也影响着材料以及特殊属性,如相界面吸附能、界面能和迁移能等。
相分布和相间距等参数也是反映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总之,金相组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为材料的制备和选用提供依据。
同时,金相组织研究也为材料的性能分析和优化提供了途径。
因此,金相组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金相基础
金相基本组织包括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魏氏组织、奥氏体、马氏体、回 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贝氏体。 1)铁素体-又称纯铁体, 呈白亮多边形, 也可呈块状、月牙状、网络状, 铁素体 性软而韧, 一般硬度在100HB左右; 2)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按碳化物的分布形态又将珠光体分 成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 3)渗碳体-一种化合物。在碳钢中, 渗碳体由铁和碳化合而成; 在合金钢中,形成 合金渗碳体。渗碳体性硬而轻脆, 呈白亮多边形, 其形态呈白色的片状(针状)、 粒状、网络状、半网络状等。
: 介质的折光系数 :角孔径的一半
3、 金相显微镜的光线系统
• 物镜:是显微镜最主要的部件,它是由许多种类的玻璃制成的不同形状 的透镜组所构成的,位于物镜最前端的平凸透镜称为前透镜,其用途是 放大,在它以下的其他透镜均是校正透镜,用以校正前透镜所引起的各 种光学缺陷(如色差、像差、像弯曲等) • 目镜主要是用来对物镜已放大的图像进行再放大。目镜又可分为普通目 镜、校正目镜和投影目镜 • 照明系统:两种观察物体的方法,即450 平面玻璃反射和棱镜全反射, 这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能使光线进行垂直转向,并投射到物体上。起这种 作用的结构称为“垂直照明器”。在金相工作中的照明方式分为明场和 暗场照明两种 • 光栏:在金相显微镜中,常安臵两个可变的光栏,使用时可调节光栏大 小,为了提高映像的质量 • 滤色片:金相显微镜摄影时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其作用是吸收光源发 出的白光中波长不合需要的光线,而只让所需波长的光线通过,以得到 一定色彩的光线,从而得到能明显表达各种组成物的金相图片
金相显微镜的光学放大原理示意图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到1600~2000倍。当被观察物体AB置于物镜前 焦点略远处时,物体的反射光线穿过物镜经折射后,得到一个放大的倒立实像 A1B1(称为中间象)。若A1B1处于目镜焦距之内,则通过目镜观察到的物象是 经目镜再次放大了的虚象A1’B1’。由于正常人眼观察物体时最适宜的距离是 250mm(称为明视距离),因此在显微镜设计上,应让虚象A1’B1’正好落在距 人眼250mm处,以使观察到的物体影像最清晰。
金相组织辨别基本常识
钢的热处理组织分析判断方法一、观察方法:1 观察组织组成物和种类钢热处理后,根据热处理种类和材料的不一样,组织组成物可能是一种或多种。
如马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单一珠光体,单一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马氏体+碳化物等等。
金相观察时,首先要判断被观察组织中有几种组织组成物,是单一组成物,还是两种或多种组成物。
在组织组成物中,某一组成物可以是单一相,如铁素体或奥氏体等单相;也可以是两相或多相混合组成或化合物,如珠光体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各种碳化物等。
不同的组成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可以快速的识别:不同的组成物受溶液浸蚀的程度不同,使得其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不同的明暗程度或不同的色彩差;不同组成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其形态也不一样,最先形成的总是从奥氏体晶界开始形核;各组成物形成的原理不一样,形态也有差异。
通过这些就可以判别被观察物的组成种类。
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几种不同明暗程度或几种形态不同的部份,就可以判定有几种组成物。
2 观察形态组织组成物的形态是我们判别组成物的极其重要的依据之一。
一些特定组织具有极显著的特征,如典型的珠光体具有层片状(或称指纹状)特征,一看就知道是珠光体;羽毛状物是上贝氏体。
白色的块状物不是铁素体就是奥氏体,针状物不是马氏体就是下贝氏体等等。
要观察组织物是片状、针状、块状、颗粒状、条状、网状或者是其它什么形状。
还要精细观察是单一相还是复合相。
在观察中要注意试样的浸蚀程度,只有合理的浸蚀,各种组织才会正确的显现出来,同时,制样也很关键,错误的制样可能导致对组成物的错误判断。
由于制样和浸蚀问题,导致的判断错误在新手中屡见不鲜。
在观察中还要注意,对于观察到的白色或黑色物,不要轻易就认为是一种组成物。
对于白色的可能是奥氏体或铁素体,更有可能是碳化物;对于黑色物,可能由于其极其细密,在常规倍数下观察根本无法分开。
3 组成物的分布组成物的分布特点是识别组成物的重要根据,不同的组成物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一般是指其分布于母相的晶界或晶内。
金相组织的原理
金相组织的原理金相组织(即金属组织学组织)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来研究其性能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金相组织学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晶界、位错和相的组成等方面,通过对金属材料的金相显微观察和图像分析,以及材料中的一些性能测试,可以揭示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的开发、制备、应用和失效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
金相组织的基本原理:1. 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学主要依靠金相显微镜作为观察工具。
显微镜可以放大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使细微的结构特征可以被观察到。
通过调节放大倍数和焦距,可以观察到金属材料的晶界,晶粒、孪晶、清晰度、纯净度等显微结构。
2. 金相显微观察:金相显微镜主要使用光线或电子作为光源,通过光学或电子光学系统对材料进行观察。
利用不同的显微镜技术,可以观察到不同尺度上的金相组织结构,例如,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微米级别的晶粒,而电子显微镜则可以观察到纳米级别的结构。
3. 图像分析:通过对金相显微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一些结构参数,如晶粒尺寸、晶界角度、晶界形态等。
图像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图像识别等方法,通过自动化分析得到更准确、可靠的结果。
4. 试样制备:金相组织研究的第一步是制备试样。
试样的制备要求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割、磨抛、腐蚀和腐解等处理,以获得平滑的试样表面和清晰的组织结构。
5. 组织鉴定:通过对金相试样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可以确定金属材料的相组成、晶粒大小和分布、晶界分类、位错和孪晶等组织特征,从而确定材料的组织类型。
6. 组织性能关系研究:金相组织学通过对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了晶体结构、相组成、晶粒尺寸和晶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例如,晶粒尺寸的大小、晶界的类型和位错的密度等都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电磁性能和耐蚀性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7. 异相平衡相图:金相组织学还可以通过对金属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成分条件下的相图进行研究,了解材料的相平衡情况,提供金属相变、相分离和相反应等方面的信息,为材料的热处理和合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金相组织分析原理
金相组织分析原理金相组织分析是金属材料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从而获取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一种方法。
金相组织分析原理是指在金相组织分析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面将从金相组织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介绍。
首先,金相组织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通过观察金相组织的形貌、尺寸、分布、组织类型等特征,来推断材料的晶粒大小、相组成、晶界特征、包裹物特征等信息。
金相显微镜是通过金相试样的制备、腐蚀、清洗、显微观察等步骤,来获取金相组织信息的重要工具。
其次,金相组织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金相试样的制备、腐蚀、显微观察等步骤。
金相试样的制备是将金属材料切割、研磨、抛光,然后经过腐蚀处理,使材料的显微组织得以显现。
腐蚀是通过酸性或碱性溶液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处理,去除氧化皮和其他表面膜,使金相组织显微结构得以显现。
显微观察是通过金相显微镜对金相试样进行观察,获取金相组织信息。
最后,金相组织分析在金属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可以了解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晶界特征、相组成、包裹物特征等信息,为材料的性能评价、质量控制、工艺改进等提供重要依据。
金相组织分析在金属材料的研究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属材料的性能评价、质量控制、产品改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金相组织分析原理是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从而获取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一种方法。
金相组织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对于金属材料的研究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材料的性能评价、质量控制、工艺改进等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金相组织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能特征,为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钢铁材料常见金相组织相图
钢铁材料常见金相组织简介在Fe-Fe3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金,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同,但由几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
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金相组织结构。
常见的金相组织有下列八种:一、铁素体铁素体(ferrite,缩写FN,用F表示),纯铁在912℃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
碳溶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表示。
这部分铁素体称为先共析铁素体或组织上自由的铁素体。
随形成条件不同,先共析铁素体具有不同形态,如等轴形、沿晶形、纺锤形、锯齿形和针状等。
铁素体还是珠光体组织的基体。
在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热轧(正火)和退火组织中,铁素体是主要组成相;铁素体的成分和组织对钢的工艺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某些场合下对钢的使用性能也有影响。
碳溶入δ-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因存在的温度较高,故称高温铁素体或δ固溶体,用δ表示,在1394℃以上存在,在1495℃时溶碳量最大。
碳的质量分数为0.09%。
图1:铁素体二、奥氏体碳溶于γ-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为高温相,用符号A表示。
奥氏体在1148℃有最大溶解度2.11%C,727℃时可固溶0.77%C;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塑性和韧性良好,并且无磁性,具体力学性能与含碳量和晶粒大小有关,一般为170~220 HBS、=40~50%。
TRIP钢(变塑钢)即是基于奥氏体塑性、柔韧性良好的基础开发的钢材,利用残余奥氏体的应变诱发相变及相变诱发塑性提高了钢板的塑性,并改善了钢板的成形性能。
碳素或合金结构钢中的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其他相,只有在高碳钢和渗碳钢渗碳高温淬火后,奥氏体才能残留在马氏体的间隙中存在,其金相组织由于不易受侵蚀而呈白色。
三、渗碳体渗碳体(cementite),指铁碳合金按亚稳定平衡系统凝固和冷却转变时析出的Fe3C型碳化物。
金相组织必懂几个定义
金相组织必懂几个定义达编制定义:金相/金相组织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粒晶胞晶面晶界晶向金属键金相及金相组织定义所谓“相”就是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和同一原子聚集状态的均匀部分。
不同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分开。
合金的性能一般都是由组成合金的各相本身的结构性能和各相的组合情况决定的。
合金中的相结构大致可分为固溶体和化合物两大基本类型。
所谓“金相”就是金属或合金的相结构。
金相是指金属或合金的内部结构,即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在合金内部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广义的金相组织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微观状态下的混合状态以及相互作用状况。
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直接影响到机械零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金相分析是控制机械零件内在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在提高金属制品内在质量的科研中,都离不开金相技术分析。
金相检验(或者说金相分析)是应用金相学方法检查金属材料的宏观和显微组织的工作。
金相学:狭义的金属学,也就是研究合金相图,用肉眼观察,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帮助下,研究金属和合金的组织和相变的学科。
金属学研究成分、组织结构及其变化,以及加工和热处理工艺等对金属、合金性能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狭义的金相图片是将金属试样进行切割、镶嵌、磨光、抛光、腐蚀处理后,使金属显露出它的晶粒、晶界、缺陷、夹杂等微观晶体结构,并在OM(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显微摄像得到的图片。
它的放大倍数一般最高达到2000倍。
现在的很多金相也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来直接获得。
他们主要用来观察材料的位错(能看到清晰的位错线),放大倍数一般为5000到30000倍。
更精密的仪器是STM(扫描隧道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原子级别,也就是纳米级,主要用来计算材料的晶粒度。
(晶粒度即晶粒的平均尺寸。
)晶体晶体即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金相检验必备知识点
金相检验必备知识点01金相基础知识金相分析含义金相分析—是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根据对金属材料的宏观及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生产实际中常常称为金相检验。
宏观组织是用10倍以下的放大镜或者人眼睛直接观察到的金属材料内部所具有的各组成物的直观形貌,微观组织主要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得金属材料内部具有的各组成物的直观形貌。
金相检验的基础首先要明确金属和合金在固态下,通常都是晶体。
晶体就是原子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则作周期重复排列的物质,就是说,在金属和合金中,原子的排列都是有规则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晶体通常具有如下的特征:1.均匀性;2.各向异性;3.能自发地组成多面体外形;4.具有确定的熔点;5.晶体的理想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6.对X射线产生衍射效应。
晶格的分类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晶胞的3个棱边长度相等,3个轴间夹角均为90度,构成立方体。
晶胞的8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在立方体的中心还有一个原子。
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晶胞的8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构成立方体。
在立方体的6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
密排六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晶胞在晶胞的12个顶角上各有1个原子,构成六方柱体,上、下底面的中心也各有一个原子,晶胞内有6个原子。
Fe-C相图相图中特性点符号及含义特性点温度(℃)含碳量(%)特性点的含义A 1538 0 纯铁的熔点B 1495 0.53 包晶转变的液相成分C 1148 4.30 共晶点D 1227 6.69 渗碳体熔点E 1148 2.11 碳在奥氏体中最大溶解度F 1148 6.69 共晶渗碳体成分点G 912 0 a-Fe← →r-Fe同素异构转变点H 1495 0.09 碳在a-Fe中最大溶解度J 1495 0.17 包晶成分点K 727 6.69 共析渗碳体成分点N 1394 0 r-Fe ← →σ-Fe同素异构转变点P 722 0.00218 碳在铁素体中最大溶解度S 727 0.77 共析点Q 600 0.008 碳在铁素体中溶解度相图主要特性线序线名及含义号1 AC线,液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线,即:L→A2CD线,液体向渗碳体转变的开始线,即:L→Fe3CIACD线统称为液相线,在此线以上合金全部处于液相状态,用符号L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金相组织的基本知识首先金相人员进行试样组织分析时候,必须了解铁碳相图Fe-C(Fe-Fe₃C)的意义和特点,以及点、线、区的之间意义;大家可以参考资料铁碳相图的原理和知识基础。
图中ABCD为液相线,AHJECF为固相线;相图中有五个单相区,它们是:ABCD以上--液相区(用L符号表示);AHNA--固溶体区(用θ表示)NJESGN—奥氏体区(用A或表示)GPQG—铁素体区(用F表示)DFKZ—渗碳体区(用Fe3C或Cm表示)相图中有七个两相区,分别是:L+γ,L+δ,L+Fe3C,γ+δ,γ+α,γ+Fe3C,α+Fe3C鉄碳相图中的特性点;A点 1538℃w(C) 0% 纯铁的熔点; B点 1495℃w(C)0.53% 包晶转变时液态合金的成分;C点 1148℃w(C) 0.43% 共晶点; D点 1227℃w(C)6.69% 渗碳体的熔点;E点 1148℃w(C) 2.11%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G点 912℃w(C) 0% α-Fe<=>γ-Fe 转变温度;H点 1495℃w(C) 0.09% 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J点 1495 w(C)包晶点;K点 727 ℃w(C) 6.69% 渗碳体的成分; M点 700 w(C) 0%纯铁的磁性转变点;N点 1394 ℃w(C) 0% γ-Fe<=>δ-Fe的转变温度; P点 727℃w(C) 0.0218% 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S点 727℃w(C) 0.77% 共析点; Q点 600℃w(C) 0.0057% 600℃时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相图中还有两条磁性转变线:MO线(770℃)为铁素体的磁性转变线; 230℃虚线为渗碳体的磁性转变线。
Fe-Fe3C相图上有3条水平线,即HJB-包晶转变线;ECF-共晶转变线;PSK-共析转变线HJB-包晶线:在1495℃恒温下,碳的质量分数为0.53%的液相与碳的质量分数为0.09%的的δ铁素体发生包晶反应,形成碳的质量分数为0.17%的奥氏体,其反应式为:LB+δh<=>γj共晶转变线(ECF线):发生在1148℃的恒温中,由碳的质量分数为4.3%的液相转变为碳的质量分数2.11%的奥氏体和渗碳体[w(C)=6.69%]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Ld表示;反应式为:Ld<=>γE+Fe3C。
在莱氏体中,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而奥氏体则呈颗粒状分布的在其上,由于渗碳体很脆,所以莱氏体的塑性很差的,无实用价值。
共析转变线(PSK):发生在727℃恒温下,是由碳的质量分数为0.77%的奥氏体转变成碳的质量分数为0.0218%的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P表示。
反应式为:γs<=>αp+Fe3C。
珠光体组织是片层状的,其中铁素体体积大约是渗碳体的8倍,所以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较厚的是铁素体,较薄的是渗碳体。
在铁碳相图中有三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1,GS线: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或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转变线,常称此温度为A3温度。
2,ES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常称为Acm温度。
以低于此温度时候,奥氏体中仍将析出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记作Fe3CⅡ,以区别从液体中经CD 线直接析出的一次渗碳体。
3,PQ线: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线,在727℃时,碳的质量分数在铁素体中的最大溶解度仅为0.0218%,随着温度的降低,铁素体中的溶碳量是逐渐减少的,在300℃下,溶碳量少于0.001%。
因此铁素体从727℃冷却下来,也会析出三次渗碳体。
记作Fe3CⅢ。
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以及组织,通常按有无共晶转变来区分碳钢和铸铁,含碳量低于2.11%的为碳钢,大于2.11%的为铸铁;含碳量质量分数小于0.0218%的为工业纯铁;按Fe-Fe₃C系结晶的为铸铁;碳以Fe₃C形式存在,断口白亮色,称为白口铸铁。
根据组织特征,铁碳合金按含碳量分为七种类型:工业纯铁C<0.0218%;其合金溶液向固体转变时候,按匀晶转变结晶出δ固溶体,δ固溶体继续冷却开始发生固溶体的同素异构转变δ→γ;奥氏体的晶核通常优先在δ相界上形成并长大,直到结束合金全部成单相奥氏体;如果继续冷却又发生同素异构转变γ→α则全部变成铁素体(析出)。
继续冷却时碳在铁素体中溶解度达到饱和。
最后将从铁素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
共析钢C=0.77%;合金按匀晶转变结晶出奥氏体,逐步凝固完成后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冷却到727℃时,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γ0.77→α0.0218+Fe-Fe₃C,转变产物为珠光体;珠光体中渗碳体称为共析渗碳体,随后冷却过程中,从珠光体中的铁素体相中析出三次渗碳体,在缓冷条件下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与共析渗碳体连接一起,在显微镜下难以分辨,数量很少对珠光体的组织和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亚共析钢C=0.021~0.77%;合金碳的质量分数为0.4%在液体向固体转变按匀晶析出δ固溶体;冷却固体时发生包晶转变L B+δH→γJ形成奥氏体。
由于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大于0.17%,所以包晶转变终了后,仍有液相存在,这些剩余液相转变结晶成奥氏体,降温到固体时合金全部有碳质量分数为0.4%的奥氏体所组成;单相奥氏体冷却过程在晶界上开始析出铁素体,随着温度下降铁素体含量增加,其含碳量沿GP线变化,而剩余奥氏体的含碳量则沿GS线变化。
当钢在室温下的组织有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成;过共析钢C=0.77~2.11%;碳的质量分数为1.2%,按匀晶转变为单相奥氏体后,冷却到固体时,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形成渗碳体网,这种先共析的渗碳体多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数量较多时,还在晶内呈针状分布。
当温度到727℃时,奥氏体的含碳量降为0.77%,因而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
最后得到的组织是网状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
共晶白口铁C=4.30%;亚共晶白口铁C=2.11~4.30%;过共晶白口铁C=4.30~6.69%1、碳钢和低合金钢基本组织碳素钢是指碳外,仅含有少量的Mn、Si、S、P、O、N等元素,由于矿石及冶炼等原因进入钢内,这些元素对钢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一般以含碳量划分,小于等于0.25%称低碳钢;0.25~0.6%的称中碳钢;大于0.6%的称高碳钢。
低合金钢是在碳素钢基础上,加入一些合金元素来弥补碳钢性能的不足,目的是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塑性、耐磨性等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它们大部分属于亚共析钢,随着处理工艺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组织,如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魏氏体组织、奥氏体、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贝氏体等。
1)铁素体,用F表示;(Ferrite)命名自拉丁文的铁(Ferrum);属体心立方结构,在碳钢中它是碳固溶于α-Fe中的固溶体,在合金钢中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固溶于α-Fe中的固溶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其呈白亮色多边形,块状、月牙状和网络状等,强度和硬度低,塑性和韧性好。
一般硬度在100HB左右。
铁素体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多边形等轴晶粒,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白色块状分布,但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因量少而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
此图铁素体形态2)奥氏体,用A表示;在碳钢中,其是碳溶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合金钢中奥氏体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固溶于γ-Fe中的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
晶界较为平直,而且常有孪晶存在。
奥氏体是个高温相,在高温时才稳定存在;在室温是奥氏体将转变成其它组织;结构钢经淬火后会存在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针间隙中,或分布在下贝氏体针间隙中,不易侵蚀,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白色。
在锻造、轧制时常要加热到奥氏体区,以提高塑性,易于加工变形;对高锰钢和奥氏体不锈钢而言,由于加入较多扩大奥氏体区元素导致其常温凝固组织即单相奥氏体。
其硬度较低,塑性、韧碳素钢是指碳外,仅含有少量的Mn、Si、S、P、O、N等元素奥氏体无磁性,在生活中分辨奥氏体不锈钢(如18-8型不锈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铁来看刀具是否具有磁性。
这个是奥氏体组织形貌3)渗碳体,用Fe3C表示;其是一种化合物,在碳钢中,渗碳体由铁和碳化合而成,分子式为Fe3C碳的质量分数为6.69%;在合金钢中,形成合金渗碳体,结构式为(Fe,M)3C;其性硬而脆,硬度在800HV以上;用体积分数(4+96)硝酸酒精侵蚀能清晰显示渗碳体组织,形态呈白色的片状或针状、粒状、网络状、半网络状等;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二次渗碳体呈网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低碳钢缓慢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可沿晶析出或在铁素体内呈点粒状析出。
渗碳体形貌网状渗碳体和珠光体形貌4)珠光体,用P表示;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分布有片状和球状;珠光体的粗细主要受珠光体的形成温度及冷却速度影响,奥氏体的过冷度越大,形成的片状珠光体就越细,硬度和强度也越高;4%硝酸酒精腐蚀后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交界处受到电化学作用产生凹洼,故在直射光照射下变成黑色线条,呈现层状;球状珠光体是钢在球化退火处理后得到组织。
其渗碳体呈球粒状,分布在铁素体的基体上。
颗粒大小取决于球化退火工艺,特别是冷却速度。
这是光学显微镜片状珠光体形貌电镜下珠光体形貌珠光体的片距较大,在一般光学显微镜可以分辨片层状特征;片间距约为150~450nm5)贝氏体,用B表示;其是钢的奥氏体在珠光体转变区以下MS点(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以上的中温区转变产物;基本上也是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织的机械混合物。
大致分为羽毛状,针状和粒状。
上贝是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摄氏度)的相变产物,特征是条状铁素体平行排列呈羽毛状,在铁素体调间存在短杆状渗碳体;下贝是过冷奥氏体在350度~Ms转变产物。
特征是呈针片状,有一定取向,比淬火马氏体容易腐蚀,类似回火马氏体,在下贝针内有渗碳体存在,于针的长轴呈55`60度。
粒贝特征是外形是相当于多边形的铁素体,在其内存在不规则的小岛状组织;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
从图像角度看,金相组织中贝氏体最漂亮,因为贝氏体组织有一种水墨丹青的韵味羽毛状上贝上贝形貌6)马氏体,用M表示;(Martensite),其是碳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是过冷奥氏体作快速冷却,在Ms(马氏体转变开始)与Mf(马氏体转变终止)点之间以切变方式发生转变的产物;其分为板条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
马氏体组织的硬度是钢组织中最高的,马氏体强化是钢的主要强化手段,淬火后的组织就是以马氏体为主。
板条马氏体定向排列,组成马氏体束,在束之间存在一定的位向,一颗原始的奥氏体晶粒内可以形成几个不同取向的马氏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