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贸易体系的发展

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在世界市场形成以前,世界贸易以区域性贸易为主。主要几个繁荣的贸易圈是:地中海贸易圈、东亚贸易圈和波罗的海和北海贸易圈。东亚贸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个贸易圈,它始终是以中国为中心。这个贸易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南洋地区和印度支那地区。(《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一、上古时代

1、世界贸易体系的主体区域:

第一,大东方区:(1)以中原为核心的大中华贸易区;(2)以印度河、恒河为轴心的印度贸易区;(3)其它区域,如中国东北方区域、中国西北地带、中国西南地带、中国南方区域、东南亚一带。

第二,亚细亚区域(1)东亚细亚;2. 中亚细亚;3. 西亚及小亚半岛;4. 其它区域,如伊朗东北部、伊朗东南部区域以及伊拉克、伊朗同阿拉伯相连的区域。

第三,欧罗巴的贸易区域。

第四,非洲与阿拉伯区域。

第五,美洲和大洋洲。

2、主要特征:

(1)各区域间较少直接贸易,除了地中海商圈的沿岸地带因海上航行的便利和活跃的商业因素而较早便有了直接贸易外,其它的几个区域之间直接贸易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的贸易是“传递性”的,这便是由相邻区域(边缘地带)的互相贸易串联形成的。

(2)在远古贸易的区域或跨区域的贸易特征中,我们或也可以看到单向型和循环型的特征。所谓单向型主要是指大东方区中的中华区而言,由外部而来的贸易愿望超过了由内向外的贸易愿望,因了这种不同,而使贸易难以扩张和循环。而地中海区域则更多表现为循环型。

(3)远古贸易以各区域的绝对利益产品为主,区域间的贸易以奢侈品为主,相邻区域和区域内的贸易则包括了生活必需品和分工基础上的交换。

二、古代(15世纪前)

主要特征:

(1)公元100 年左右,古典时代进入鼎盛时期,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中东的帕提亚帝国、印度的贵霜帝国以及中国的汉王朝分别发展成为各地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最初的“国际贸易”,更确切地说是“地区间贸易”也由此产生。当时各地区之间交换的物品主要有罗马的亚麻布、金银铜锡、玻璃,印度的香料宝石和中国的丝绸。其中主要的产品是丝绸,主要的通道是欧亚大陆之间的“丝绸之路”。

(2)对国际贸易的第一次大推动是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势力扩张,十字军东征对世界贸易的推动不仅仅是打通了地中海的通道,更主要的是将西欧融入了世界。

(3)亚洲形成了几个比较重要的贸易区,包括以中国、朝鲜和日本为主的东亚贸易区,占婆(今越南南部)和扶南(今柬埔寨)等国的东南亚贸易区,以及以印度为主的南亚贸易区。

(4)在13-14 世纪,东西方之间通过陆路和海路也进一步发展了贸易。陆上通道主要是原来的“丝绸之路”。此时正值中国元朝时期,元帝国三次西征,疆界扩至黑海南北两岸和波斯湾地区,打通了从中国直至欧洲的通道。

(5)海上通道则主要从地中海,经红海和印度洋到印度,或从波斯湾经阿拉伯海到印度。

(6)在15 世纪前,整个国际贸易是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按自愿交换的原则进行。贸易在自然经济中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是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补充。因此,当时各国之间各洲之间的贸易还处于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

三、古代至中古时代

主要特征:

(1)资源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促成了贸易商品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但仍囿于“自然界限”,未突破资源的表面性。

(2)世界贸易以“区域化”为主转为“区域间”并重,传递贸易更多为直接贸易所替代。

(3)世界贸易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和变化。一是整个世界贸易的重心变化,当时世界贸易的重心在亚细亚;一是各区域贸易重心的迁移,中国对外贸易则由

中原向沿海转移,沿海虽未成为贸易的重心和中心,却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伴随这种转移和东南亚在海上贸易地位的上升,东南亚区域的贸易则以中国沿海为重心展开,并形成了不断转移的东南亚贸易重心——早期是锡兰岛,后来迁往马六甲,再往后又向中国沿岸迁移。这种变化的总体趋势便是大东方区的贸易走向由中原陆路向沿海商路的转变。

(4)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东西方贸易”日益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头戏。由于中国以十分明确和重要的伟大国度进入地中海世界的视野、地中海世界(包括欧罗巴)同样以清楚的身姿为中国所感知,人们的世界观普遍扩展了,东西方便有了跨地域的方位含义。但这时东西方贸易依然是泛指的,它还不能界定为是地中海范畴与大东方区之间的贸易,但人们却知晓了东西方贸易的两个端点:东方的端点是伟大的中国;西方的端点是非洲(海上)和欧洲(地中海)。这样,由于东西方“两极”方位的浮出,东西方贸易的范畴便可由其中间点任意界定了。

(5)中国:中国区的商业与贸易同这一历史阶段中原政治经济的变迁关系极为密切。后汉以来,由于外强侵侮,中原衰落,中国的经济开始向江南转移——魏晋时期便有大量中原一带的“汉人”迁往江南。由于经济向江南的转移,海上贸易便逐渐发达起来,传统的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的东西方贸易开始让位于海上丝绸之路了,传统的以中原与西域的贸易为主的关系开始转化为中原与各区域的多元并发了。唐宋元后,我们可以不讳言的说东南亚商圈的主要商人和商业的主要利益是由东南亚华人所掌控的,因为这一商圈经营的主要商品也是中国的产物。

宋的对外贸易某种角度也可谓得益于战乱,由于战乱阻断了正常的商贸往来,使中原的传统商品更受青眯,对于宋的多种产品的需求日增,也因此有铤而走险的走私商贩。对外商贸日益转向沿海地带,使南方沿海地带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区域,这种格局可以说影响到了今天。沿海地区,由于沿海地区受中原战乱较少,影响较弱,而倾力与海外贸易较重,因此,商贸活动在广州、泉州等地进一步发展,其交易量日增,并成为宋时中国输出产品的主要渠道。

四、中古至近世(16—18世纪)

主要特征:

(1)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要的演变与演化。新航路发现之后,欧洲与中国可以直接经由“新航线”而实现联系,中间区域失去了传递性及中介地位,贸易的格局与利益向东西方的两个端点转移,中间区域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下降。东南亚海域欧洲人占据了主要地位。地中海区域开始衰落。

(2)世界贸易在打破了区域限制的同时,更加直接化、全球化。

(3)贸易商品日益丰富,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层次化。

(4)贸易商路和贸易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海上贸易网络。运输工具和新型公司金融工具等。

(5)贸易的殖民地性质和不平等性:世界贸易的最初秩序。

(6)贸易的利益主体发生了重要变化。国家成为世界贸易的利益主体。

(7)贸易信念的转变与经济形态的支持。

(8)中国:明末沿海的商业与贸易持续着繁荣的景象,就沿海贸易城市而言,明时较发达的为江浙、福建一带,宁波曾是最繁华的大港。其后泉州的地位日益上升,再其后漳州曾繁荣一时,到了晚明时,广州便基本上成了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了。清王朝时有解禁、复又再禁的关海政策。在这一时期,西方人逐渐控制和主导了东南亚海上贸易,从东南亚这一海上起点而始,西方人已占据最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