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公开课)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屈原列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内容、时代背景等基本信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2. 通过学习《屈原列传》,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与境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解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列传》中的隐喻手法和意象,把握文学作品的意义;2. 分析和评价《屈原列传》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价值。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1. 前导活动:通过展示《屈原列传》的封面和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屈原列传》的作者屈原,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主体教学:第一课时:学习《屈原列传》的前言和第一章。

讲解文本的背景和基本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屈原列传》的创作意图,并进行文本分析,提取文本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第二课时:学习《屈原列传》的第二章至第五章。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比喻手法和修辞技巧,分析并讨论其作用和意义。

第三课时:学习《屈原列传》的第六章至第九章。

重点解读文本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和艺术效果。

第四课时:学习《屈原列传》的第十章至结尾。

总结全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3.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屈原列传》的影响和地位,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屈原列传》的个人感悟和理解,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屈原列传》进行评价。

五、教学方法:1. 导入式教学:通过展示和介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群体讨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思维敏锐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共同理解;4. 演讲展示: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演讲和展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学习成果。

屈原列传(公开课)

屈原列传(公开课)
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学习文言文知识
学习《屈原列传》的过程中,学生们 可以接触到文言文,并学习相关的语 言知识,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 力。
弘扬传统文化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学习他的作品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对未来公开课的展望
增加互动环节
未来公开课可以增加互动环节,如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学生们
《屈原列传》的创作背景
楚国政治环境
屈原在楚国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遭到了其他贵族的 排挤和陷害,导致他被流放。这一经历成为《屈原列传》 的创作背景。
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期的文学风格
屈原的文学风格深受战国时期文学的影响,他运用丰富 的想象和华丽的辞藻,表达了自己对楚国政治的忧虑和 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屈原列传》的历史意义
03 屈原的流放与投江
屈原被流放后,最终投江自尽,留下了千古传颂 的《离骚》。
屈原的文学成就
01 《离骚》的创作背景与主题
屈原在政治失意中创作《离骚》,表达对楚国政 治黑暗的不满。
02 《离骚》的艺术特色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语言华丽,情感真挚,是中 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03 其他作品
《九歌》、《天问》等作品也展现了屈原卓越的 文学才华。
公开课的意义和价值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公开课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 径,通过介绍屈原及其作品,可以增强学 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公开课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学术交 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 展和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人文素养
推动教育公平
通过学习屈原的作品和生平,学生们可以 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 质和审美情趣。

2024版《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2024版《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3
拟人 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将祖先 和神灵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神圣感。
2024/1/29
20
审美体验:感受诗歌韵律美、意境美
2024/1/29
韵律美
01
屈原的诗歌注重音韵和谐,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具
有优美的韵律感。
意境美
02
屈原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神话传说,营造出瑰丽奇特的
他们的共同点是
都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四人中以信陵君为楷模,礼贤下士, 急人之困,两肋插刀。
2024/1/29
与屈原的关系
四公子都是屈原同时代的风云人物,对屈原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四公 子的生平和事迹,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3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离骚》等
《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瑰丽的辞藻、奇特 的想象和深邃的思想描绘了屈原内心的苦闷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楚国政治黑 暗的愤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推荐理由
《离骚》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对于了解屈原的生平和思想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阅读《离骚》,可以深入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进 一步理解屈原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屈原的诗歌语言优美、凝 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形成了独特的“楚辞”风 格。
19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1 2
比喻 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将 小人嫉妒贤才比喻为众女嫉妒美人的蛾眉,形象 生动。
象征
如“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以鸷鸟不 群象征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楚国实行分封制,但随着社会 的发展,分封制逐渐暴露出弊 端。楚悼王时期任用吴起进行 变法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但 改革最终失败。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屈原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司马迁对屈原倾注了无限的感情,他们的遭遇相似,所以,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包含着自己的思想与感情,他要借他人之杯浇胸中块垒。

而他们的结局也是相似的,屈原以其不朽的《离骚》留给后人,而司马迁以《史记》而名垂青史,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屈原以投江自尽劝诫后人,而司马迁以自己的忍辱负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二、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屈原的生平事迹。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凸显人物品格的手法。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的。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难点: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的。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单元导语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太阳,虽已不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

如今,让我们借着这璀璨的星光重新审视历史,审视历史留给我们的责任……学习本单元要联系历史背景,回到特定的历史文化现场,结合时代因素、作者的思想经历,客观、辩证地认识作品中地任务,理解史家观念、史评立场。

今天开始我们借助本单元来一场以“回到历史现场,管窥历史精神"为主题的研学之旅,从这四篇文章中窥见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念、开创精神,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导社会实践。

(二)导入:请看下面三副对联,看看说的是谁?1.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2.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长沙屈原祠的对联。

(上联中的“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了解屈原的生平,分析屈原的形象,领会其独特的人格风采。

3.分析文章艺术特色,学习夹叙夹议、正侧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长沙屈原祠的对联这副对联出自长沙屈原祠,是清乾隆举人,曾任刑部右侍郎的秦赢所撰,是纪念屈原对联中最著名的一副。

上联中的“三户地"指什么?这副对联嵌入了屈原的那3篇作品?“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意思是楚姓虽然只有三户,可是亡秦的必然是楚姓。

联中巧妙嵌入了屈原3篇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

屈原悲愤时呵壁问天,有《天问》篇传世。

成语积累:呵壁问天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

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屈原被放逐,悲愤郁结,看到神庙上的壁画,就其所画的内容,对天质问各种现象,而写于壁上。

后用以形容文人失意时的无奈愤懑。

为什么后人始终纪念屈原?因为屈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

那么,在屈原身上寓含着怎样的文化精神内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史记》中的熠熠生辉的篇章《屈原列传》。

二、简介司马迁、《史记》、屈原1、让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司马迁和屈原,然后教师进行补充。

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迁生于龙门,20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初任郎中,后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记载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共计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 以:而
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 宋玉、唐勒、景差之 徒者,皆好辞而以赋 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 令,终莫敢直谏。其 后楚日以削,数十年 竟为秦所灭。
为什么作《离骚》? 疾:痛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 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听:动作名,听力 之:主谓间,取独 谗谄:形作名,谄媚之人
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
明:聪明\明见 邪曲:形作名,邪恶小人 害:妨害 方正: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精微, 他的志趣高洁,他的行为正直。 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 (称颂的文字平常) ,但是它的
见义远。其志洁,故其 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浅近
称物芳,其行廉,故死 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
的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 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
《离骚》写法介绍 约:简约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
微:精微 称文小:称颂的文字平常
洁,其行廉。其称文小
指:通“旨”,旨趣,意义 举:列举
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 近:浅近
称物:称颂的事物
见义远。其志洁,故其 疏:疏远
称物芳,其行廉,故死
濯:通“浊” 蝉蜕于浊秽:像蝉脱壳摆脱浊秽
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
蝉:名作状,像蝉一样 尘埃:尘世
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
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0.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1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江畔答问,绝望自沉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 被:通“披”

2024年度-《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2024年度-《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03
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
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涌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1
楚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地大物博,兵强马壮
对外扩张,争霸中原
楚国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广袤的 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在战国时期,楚 国国力强盛,兵力雄厚,是当时的强 国之一。
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仍 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 要时刻保持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关 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为国家的繁荣 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屈原的 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追求也对现代社 会人们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 用。
17
05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分析
18
浪漫主义风格在《屈原列传》中的体现
5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6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以屈原生平为主线,通过叙述、 描写、议论等手法,展现了屈原 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采用列传体裁,既保持了历史的 真实性,又融入了文学的色彩, 使得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
有文学的感染力。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后 呼应,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
诣。
7
所谓“战国”,即指这一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所谓“七雄”指的是
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强国。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
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02
社会变革,制度转型
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显
著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各国纷纷进行变
法,以加强中央集权。
于了解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

2023高二语文《屈原列传》公开课精品课件

2023高二语文《屈原列传》公开课精品课件
屈原列传
司马迁
【走进作者】
➢ 司马迁(约前145-前80), 字子长,西 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 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 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 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了解《史记》】
➢ (3)“夫天者……盖自怨生也”几句,从人的共性特点出
发,分析并揭示出屈原创作《离骚》时的状况,即心理 特征、艰难处境、创作动因。请分别找出相关语句。
心理特征——“人穷则反本”; 艰难处境——“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创作动因——“盖自怨生也”。
➢ (4)《离骚》的思想内容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其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的特点是什么?《离 骚》与屈原人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作者专用一个段落来写《离骚》,用屈原自己的作品 来塑造屈原的形象,这种“现身说法”使屈原的形象更真实, 更丰满感人。正像作者写的那样,“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 光可也”。
➢ (2)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离骚” 的含义是什么?
本段首句便指出了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 不满国君的昏庸、朝政的黑暗,以至“忧愁幽 思而作《离骚》”。 次句解释“离骚”的含义,“离骚”即遭遇忧 愁。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 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 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 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2024年《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2024年《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

《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一、引言《屈原列传》是我国古代文学瑰宝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我们特别推出了一等奖精美课件,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屈原列传》。

二、课件内容1.屈原生平介绍课件中对屈原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他的家世、政治生涯、文学成就等方面,使学生对屈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屈原列传》作品解析课件对《屈原列传》的作品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作品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3.屈原作品选读课件精选了屈原的代表作,如《离骚》、《九歌》等,供学生阅读和学习,领略屈原的文学风采。

4.作品鉴赏与解读课件对屈原作品进行了鉴赏与解读,分析了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和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屈原思想与现实意义课件探讨了屈原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屈原的精神传承下去。

6.互动环节课件设置了互动环节,包括问题讨论、作品朗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三、课件特点1.图文并茂课件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图表,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构清晰课件内容按照屈原生平、作品解析、作品选读、作品鉴赏、屈原思想与现实意义的顺序进行编排,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用词严谨课件在用词上力求严谨、准确,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表达,确保学生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理解准确无误。

4.深入浅出课件在解析屈原作品时,既注重深度,又力求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掌握作品内涵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屈原的文学魅力。

四、课件适用对象本课件适用于大中专院校中文系、历史系等专业学生,以及对屈原及其作品感兴趣的自学者。

同时,本课件也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资料,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五、总结《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精美课件,凭借其全面、系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严谨、准确的用词,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套优秀的教学资源。

第9课 《屈原列传》公开课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9课 《屈原列传》公开课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末段"太史公曰"向我们传达了司马迁复杂、矛盾的心 情,抒情意味浓厚。
2.《屈原列传》一文的语言叙中有议、议中有情,"变 调"之中多有寄寓。请仿照以下点评,从语言特色的角 度赏析这种"变调",并探究语言背后的意蕴。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
命运选择 以死明"志"
以生践"志"
作业:
屈原和司马迁中的哪一位对你更 有触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请 以“短评”方式阐释你对历史人物的 看法。
暴躁易怒、缺乏理性 轻信他人、缺乏主见
标题为《屈原列传》,却为何花费大量笔 墨来写楚怀王?
司马迁把屈原的个体身世沉浮与楚国 的生死存亡给绑在了一起,同时,楚怀王 与屈原的悲惨命运有密切关系,因为楚怀 王的昏庸导致了屈原的被疏远。
侧面写屈原的才干
环节二:凝情铺墨,共解“变调”
1、杨慎说:"太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似 《离骚》。其论作《离骚》一节,婉雅凄怆,真得 《骚》之旨趣也。"凌稚隆评价此文,认为是"太史 公变调"。研读文本,请举例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属于 “变调”。
司马迁
才能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博学多才,究天人之
娴于辞令
际,通古今之变
人品 文学成就
忠君爱国,行廉志洁 坚持正义,矢志不渝
正直不屈,忠君爱国、 仗义执言,身残志坚
《离骚》、《天问》等, 《史记》"史家之绝唱, 开创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无韵之离骚"
人生遭遇
君王昏聩,听信谗言, 多次被贬,投江自尽。
受谗被疏,遭受宫刑
"太史公变调"

《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1

《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1

《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正确理解古今异义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体会经典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正确理解古今异义词。

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采的独特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战国时代,楚秦争霸,屈原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

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一帮奸臣却百般诋毁、加害屈原。

清代文人李元度以爱憎分明的情感,撰成一联: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上联强烈抨击上官大夫陷害忠良。

下联颂扬太史公司马迁是屈原的知音,对屈大夫做出了千秋定论。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

《史记》中的《屈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

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知人论世: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公开课优质课件】《屈原列传》(史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公开课优质课件】《屈原列传》(史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主要 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 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 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 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室俱姓芈,屈为其氏。屈原先祖屈瑕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邑,故子孙以屈为
氏。
2.为:做,担任;
左徒:官名
3.闻:见闻,学识。 志:同“记”,记忆力
4.明:明晓
治:国家安定
乱:国家动荡
5.娴:熟练、熟悉; 辞令:应对的言辞
6.入:与“出”并用,
“入”,对内;“出”,对外
7.图议:谋划计议
8.出号令:发布号令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见 闻广博,记忆力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熟悉外交辞令。对内与楚怀王谋划商 讨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来使,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非常信任他。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
愁幽思而作《离骚》。//简述原因离骚者,犹离忧也。//解题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 呼父母也。//举例说明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写作缘由 1.疾:痛心; 之:取独。 听:动作名,听觉。 聪:明察。

9《屈原列传》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9《屈原列传》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9《屈原列传》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屈原列传》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一预习熟读课文,积累重要词句(笔记本完成);包括文化常识、重要单音节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

《屈原列传》学习任务二内容梳理与概括1.分段梳理内容要点并概括;2.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学生完成后,教师明确。

一课时。

第一部分“任"第二部分:“疏”第三部分:“绌"——楚国被诸侯侵凌、内外交困的局面涉及屈原的两“谏”一,谏怀王杀张仪,悔不及;二,谏怀王毋行,王卒行。

堂堂一国之君被张仪玩弄于股掌之中,足见楚国上下之昏聩。

屈原虽被疏远,却直言劝谏,显示出其精忠尽职,且思虑周详;显示出屈原对秦国的清醒认知和远见卓识。

写法分析:其一,作者将屈原的命运置于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表现,通过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现出人物的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表现出屈原这样的优秀人物在历史滚滚车轮中的无力感,寄寓着浓重的悲剧意味。

其二,楚国的内外交困是怀王的昏聩贪婪以及靳尚、郑袖、子兰等人的谄媚奸邪造成的,他们构成了屈原的对立面,从反面烘托了屈原的才能、智慧与爱国精神。

其三,张仪受秦王重用,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兵,这也凸显出屈原这样的忠臣贤者对国家的重要价值,也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第四部分:放流这段评论从侧面凸显屈原在楚国国运兴衰中的重要价值。

第五部分:怒而迁之第六部分:影响文学:好辞而以赋见称,文学主张有人继承。

政治: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高洁志向,政治主张无人继承;楚国被灭。

第七部分:总评总体结构《屈原列传》学习任务三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1.整理一份屈原简略的人物年表。

2.结合内容梳理概括与人物年表,写出你对屈原的认识与评价。

一课时。

学习成果以表格形式呈现。

如下:时间事件、言行(生平)你的认识楚宣王29年,前340年正月初七屈原出生……楚怀王10年,前319年屈原为左徒,……楚怀王15年,前314年屈原造为宪令,……谏怀王杀张仪,……谏怀王毋会秦,……创作《离骚》,……顷襄王元年顷襄王12年楚顷襄王21年,前278年屈原怀石,……参考《史记楚世家》节选小组交流句式:屈原是一个——的人,他……。

屈原列传(公开课)

屈原列传(公开课)
此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缩小,几十年后, 终于被秦国灭了。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 笑。
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减, 翻译:军队遭到挫败,土地遭到削减,丢失 六个郡,自己也像客人一样在秦国死去,被 天下人耻笑。
一、用“于”字表被动。 例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例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二、用“见”字表被动。 例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用“见……于……”表被动。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用“为”字表被动。 例1:吾属今为之虏也。(《鸿门宴》) 例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怀王因为不知道忠臣的区分,所以在内被 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4、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 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 屈原,顷襄王生气地放逐了屈原。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 醒,是以见放。
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 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诚信的却被怀疑,忠心的却被诽谤, 能没有怨愤吗?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 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君王无论愚昧、智慧、贤能,(还是) 没有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侍奉自 己,选拔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的,然而 国破家亡的事(还是)一件接一件。
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 袖,外欺于张仪
3、屈平不与 赞同 4、因谗之曰 诽谤,说别人坏话 5、平伐其功 夸耀 6、乃令张仪佯去秦 假装
7、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8、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1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11、顷襄王怒而迁之

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章内容(重点)2.分析人物形象精神内涵,感受屈原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深入学习《屈原列传》这篇文章,了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我们开始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上一堂课的内容。

谁能告诉我,屈原是中国哪个时期的文学家?学生A:老师,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

老师:很好,正确!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屈原活动的时候。

那么,屈原是什么身份的人呢?学生B:老师,屈原是楚国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老师:很好,你说得对。

屈原是一位楚国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楚国的贡献是很大的。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屈原列传》也正是记录了他的一生。

在我们深入学习之前,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他的背景。

屈原被誉为什么?学生C:屈原被誉为楚国的国士。

老师:很好,楚国的国士。

他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学习《屈原列传》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吧!二、初读文本初步感知:老师:同学们,在开始深入阅读《屈原列传》之前,我们先来初步感知一下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

根据我们之前学到的,文章被分为几个部分呢?学生A:老师,文章被分为四个部分。

老师:很好,你说得对。

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大致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涵盖了屈原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和经历。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这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B:第一部分主要是屈原受任和被疏远,第二部分是屈原被绌到客死秦国,第三部分是屈原被怒而迁放,第四部分是屈原以身殉国,有司马迁的评价。

老师:非常好,你对文章的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现在,我们来深入一些。

在第一部分,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屈原最终被疏远了呢?学生C:老师,屈原最终被疏远是因为他受到了谗言的陷害。

屈原列传公开课课件

屈原列传公开课课件

重要语句翻译
• 1.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3.明道德之广崇 • 4.靡不毕见
பைடு நூலகம்
• ①课文第一段重点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并联系全文分析 作者为什么把屈原得志时的情况写的如此简约?
• 主要介绍了屈原的文化素养、政治才干、外交能力三个方面的才能。
作者之所以写的简约,是因为作者为屈原写传的重点是表现其失意 后的忠君爱国和发愤著书的情况。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此不知人之祸也
• ⑦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
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学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你都完成了吗? •闭目2分钟回想本节课所学内容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分别完成文章1---4自然段的翻译 •要求:小组发言人翻译,小组其他 成员聆听,如有分歧展开讨论,记 录员记录下本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 题。
翻译文章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 侯。王甚任之。
翻译文章
•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 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 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 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 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语文示范课公开课《屈原列传》课件3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语文示范课公开课《屈原列传》课件3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翻译: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 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创作《离骚》, 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 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 虽然多怨愤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 《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 述商汤、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 条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 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 其称物芳;
〔约〕简约。 〔微〕精微,含蓄。 〔指〕指,通“旨”。旨趣。 〔举类迩而见义远〕类,事物,例子。迩,近。见,同 “现”表达。举的事物是近的,但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 远。 〔称物芳〕指《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这里 意思是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
翻译: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 不能分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 了聪明才智。邪恶的小人妨害公正无私 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 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 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 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 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 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
屈 原 列 传司
马 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屈原的人物遭遇,感受屈原志洁 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作家介绍:
本文节选《 史记·屈原列传》
,作者司马迁 ,字子长 , 西汉
是 时期史伟学大的文学 家、思想
、 家 家。《史太记史公》书原名

》,纪是传我体国通第史一。

130
本纪
世家全书列共传 篇表,全书书由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用“为……所……”表被动。 例1: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例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六、用“被”字表被动。 例1: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例2: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七、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例1: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① 痛恨,憎恨 ②强,猛烈 ③快,迅速 ④缺点,毛病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屈原列传》) 声非加疾也(《劝学》)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 公输》)

1类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 2 白白地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只是,仅仅 徒以吾两人在也 4徒步,步行 徒步 5所属的人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陈涉世家》) 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1)动词,读zhǔ。 ①连接,连续。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屈原列传》) ②撰写,写作。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③通“嘱”,意为“嘱咐”“委托”。如:属予作文以 记之。(《岳阳楼记》) ④邀请,劝请。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 (2)动词,读shǔ。 ①隶属,属于。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3)名词,读shǔ。 相当于“等”“辈”“类”,常与“吾”“若”“之”等结合, 表人称复数,可译为“我们”“我们这些人”“你们”“你们这 些人”“这些人”等。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过秦论》)
3、屈平不与 赞同 4、因谗之曰 诽谤,说别人坏话 5、平伐其功 夸耀 6、乃令张仪佯去秦 假装
7、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8、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10、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11、顷襄王怒而迁之
凭借
最终 无论 因为 放逐
掌权的人

本义是双手举起来,用作动词。
(1)推举,选举。如: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全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屈原列传》) 举国欢腾,举世无双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 之不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08天津卷) 2、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 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08安徽卷)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 《屈原列传》)(05湖南卷)
重点词语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晋文之事》)

介词,1、凭借 2、依据 3、趁机 4、因为,因此 5、由,经过 连词,于是,就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我欲因之梦吴岳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屈平不予。因谗之曰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蒙故业,因遗策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动词,沿袭 名词,机会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 笑。
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削减, 翻译:军队遭到挫败,土地遭到削减,丢失 六个郡,自己也像客人一样在秦国死去,被 天下人耻笑。
一、用“于”字表被动。 例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例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二、用“见”字表被动。 例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用“见……于……”表被动。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用“为”字表被动。 例1:吾属今为之虏也。(《鸿门宴》) 例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3)举起,抬起。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诀以示者三。 (《鸿门宴》) (4)攻下,占领。如: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6)发动,兴起 如: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 本事矣。(2011山东卷) (7)完、尽 如:杀人如不能举
(5)拿,拿出来。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