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八章本章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八章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第八章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梳理

考点一、金属材料(一)、纯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纯金属: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轻金属:如钠、镁、铝等(二)、合金(几千种):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

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合金可能是金属与金属组成,也可能是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金属材料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合金。

合金的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下面是黄铜和铜片,焊锡和锡,铝合金和铝线的有关性质比较: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钛合金的优点:①熔点高、密度小;②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③抗腐蚀性能好钛镍合金具有“记忆”能力,可记住某个特定温度下的形状,只要复回这个温度,就会恢复到这个温度下的形状,又被称为“记忆金属”。

此外,钛还可制取超导材料,美国生产的超导材料中的90%是用钛铌合金制造的。

3.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5)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6)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生铁和钢是人类利用最广泛的合金.(7)合金都属于混合物。

考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4)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

初三化学第8单元

初三化学第8单元
备考建议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重点复习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和中和反应的原 理。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对盐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还应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提高 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03
02
酸的性质包括
04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05
06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碱的定义与性质
碱是一类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OH-)和金属离子或非金属离子,通常具有涩味
和滑腻感。
碱的性质包括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 水;
初三化学第8单元

CONTENCT

•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 •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 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 酸碱盐的实验探究 • 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0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
酸的定义与性质
酸是一类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氢离子(H+)和 酸根离子,通常具有酸味和腐蚀性。
01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不当
学生在使用酸碱指示剂时,容易出现使用不当或 误用的情况,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盐的性质与用途掌握不全面
学生对盐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不够全面,容易忽略 某些重要性质和用途,导致在解题时出现疏漏。
中考考点预测与备考建议
预测考点
中考中可能会涉及到酸碱盐的定义与性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盐的性质与用途等方面 的知识点。
02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一节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 金属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 金属的分类● 金属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 钨——灯丝——熔点高 ⏹ 铬——电镀——硬度大 ⏹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 汞——体温计液柱 ⏹ 银——保温瓶内胆⏹ 铝——“银粉”、锡箔纸●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

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生铁钢黄铜青铜成分含碳量2%~4.3%含碳量0.03%~2%铜锌合金铜锡合金铅锡合金钛镍合金备注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具有抗锈蚀性能。

生铁较脆,钢铁具有韧性。

生铁常制成暖气片。

紫铜是纯铜熔点低见下具有形状记忆效应●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用来造人造骨。

初中化学第八章知识点(浓缩精华版)含重点标记

初中化学第八章知识点(浓缩精华版)含重点标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一、金属材料1、金属和合金①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是液体),大多数为银白色(铜是紫红色,金是黄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②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③合金(混合物)a.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合金的性质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更强④常见合金:a.铁合金生铁含碳量2%-4.3%,钢含碳量0.03%-2%。

生铁含碳量高,硬度大,但较脆。

钢含碳量低,硬度小,但韧性更强。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b.钛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强、机械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金属材料。

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c.形状记忆合金钛、镍合金,具有记忆性,可自动恢复原状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①4Al+3O2=2Al2O3(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②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能与氧气反应。

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①Mg+2HCl=MgCl2+H2↑②Zn+2HCl=ZnCl2+H2↑③Fe+2HCl=FeCl2+H2↑④Cu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3、置换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4、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除了K、Ca、Na,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③除了K、Ca、Na,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注1]后两条原因是K、Ca、Na太活泼,会与水先发生反应[注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的条件:“金属要在氢前面。

九年级下化学8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化学8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化学8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下学期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第八个单元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下化学8单元中的主要知识点,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1. 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我们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属性和组成,不能通过物理手段进一步分解。

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将其分离。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形式,如氧气的符号为O。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并分组和周期性地显示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周期趋势和性质。

4. 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携带负电荷并围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5. 元素的化学键化学键是用来将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化合物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常见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化合物中。

离子键是由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中。

6.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它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中间用箭头分隔。

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7.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酸会释放出H+离子,碱会释放出OH-离子。

当酸和碱中的H+离子和OH-离子结合形成H2O时,中和反应发生。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被氧化剂接受电子,而氧化剂被物质给予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常常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原子氧化态的改变。

9.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总结

第八单元知识汇总一、金属材料1、金属的发现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2)有金属光泽,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物质的______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_______,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还需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

而物质的用途能体现物质的性质。

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但电线通常是铝制的,为什么?① ②3、金属之最:(用元素符号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 ___(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_____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______(5)硬度最高的金属_____ (6)熔点最高的金属_____(7)熔点最低的金属_____ (8)密度最大的金属_____(9)密度最小的金属_____ (10)延展性最好的金属_____4、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性: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_____,硬度比各成分_____,抗腐蚀性能更好,易于加工。

几种重要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 生铁_______ 家庭小实验:钢针的淬火和回火钢 _______ 淬火后可塑性降低,不易弯曲;回火后可以弯曲 钛和钛合金: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具有很多优良性能(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 (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做人造骨骼。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Al + O 2 === Fe + O 2=== Cu + O 2===铝制品不易被腐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酸的反应 金属 + 酸 → 盐 + H 2↑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铝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限制条件:① ② ③3、与盐反应 金属 + 盐 → 新金属 + 新盐(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湿法炼铜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与硝酸银反应_________________③铝与氯化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 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限制条件: ① ② ③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换反应:A+BC=B+AC 。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1)金属单质①金属单质的物理共性: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较大……大多数金属晶体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②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铝;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硬度最高的金属——铬;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熔点最低的金属——汞(常温呈液态);熔点最高的金属——钨;密度最小的金属——锂;密度最大的金属——锇③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在考虑物质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2)合金①定义: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

②合金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大、抗腐蚀性更强、熔点更低。

(可以通过相互刻画来比较硬度的大小)③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

2.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可以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相同条件下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的氧化物薄膜。

①镁条和铝片在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②铁丝和铜片在点燃或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

③金在高温下也不能和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2)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酸→金属化合物+H2↑)可根据金属是否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相同条件下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反应剧烈程度即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这不仅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内因),还受到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外因),如催化剂、温度、浓度、接触面积等,在设计方案时一定要注意变量控制。

①镁: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

Mg + 2HCl = MgCl2 + H2↑;Mg + H2SO4 = MgSO4 + H2↑②锌:反应较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

初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每章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3. 化学符号:元素的符号表示,如H代表氢,O代表氧。

4.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5.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2. 常见元素:如氢、氧、碳、氮等,它们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

3. 化合物的形成:通过化学反应,元素可以结合形成化合物,如水(H2O)。

4. 酸碱盐: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盐是酸和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第三章:化学反应原理1.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3.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4.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第四章:气体的性质1. 气体的分类:根据化学性质,气体可以分为惰性气体、氧气、酸气等。

2. 气体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3. 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水置换法、向上排空气法等。

4. 气体的实验室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在实验室中制备气体,如氢气、氧气等。

第五章:水和溶液1. 水的性质:水是极好的溶剂,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表面张力。

2. 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3. 溶解过程: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过程。

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则是溶质未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

第六章: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硬度、熔点、沸点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包括:和它们的。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3、(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年产量顺序:铁>铝>铜)(4)金属发现先后顺序:铜、铁、铝(5)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和有关。

4、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金属低,硬度比组成它的金属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5、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1)为什么铝很活泼,却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2、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3、金属与位于它后面的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Fe + CuSO4 == Cu + FeSO4(“湿法冶金”原理)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1、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2、Mg、Al、Zn、Fe与酸反应规律:(1)相同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需生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Al、Mg、Fe、Zn (2)若要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需4种金属质量从大到小:Zn、Fe、Mg、Al (3)等质量的酸分别于足量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又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如化学方程式所示。

第二章:常见物质的组成本章介绍了物质常见的组成形式。

空气是地球大气层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液态物质,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水的分子式为H2O。

盐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由氯化氢和水组成。

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本章主要介绍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导电、延展和磁性等性质,广泛用于建筑、制造和冶金等领域。

石蜡是一种固体物质,用作蜡烛和防水剂。

草酸是一种有机酸,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清洗实验仪器。

第四章:常见化学反应本章介绍了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

氧化还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到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例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通常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第五章:离子反应与溶液本章主要介绍了离子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解度来计算,溶解度是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根据溶质的溶解性,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第六章: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净化本章介绍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净化方法。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够维持呼吸和燃烧。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存在于空气中并参与光合作用。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本章主要介绍了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金属具有导电、延展和可塑性等特性,常用于电线、建筑、制造等领域。

非金属多为脆性物质,如碳、氮和氧等。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通常会产生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doc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doc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归纳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生铁钢黄铜青铜: 成分含碳量2%~4.3% 含碳量0.03%~2% 铜锌合金铜锡合金铅锡合金钛镍合金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2、金属 + 酸→ 盐+ h2↑3、金属 + 盐→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海水中的化学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海水中的化学

第八章海水中的化学第八章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一、海水中的物质1、海水由96.5%的水和3.5%的溶解盐组成。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 ,最多的元素是O 。

2、海水中主要含有四种金属离子(Na+、Mg2+、Ca2+、K+)和两种酸根离子(Cl—、SO42—)。

当把海水蒸干时,任意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都可以构成一种盐,故海水的盐主要有:NaCl、Na2SO4、MgCl2、MgSO4、CaCl2、CaSO4、KCl、K2SO4。

Na+Mg2+Ca2+K+Cl—SO42—3、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是Na+,含量最多的酸根是Cl—,所以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

二、海水提镁石灰乳水生石灰煅烧贝壳Ca(OH)2CaO CaCO3海水或卤水Mg(OH)2盐酸MgCl2电解Mg方程式:高温①CaCO3 ===== CaO + CO2②CaO + H2O === Ca(OH)2③MgCl2 + Ca(OH)2==== Mg(OH)2↓+ CaCl2④Mg(OH)2 + 2HCl === MgCl2+ 2H2O电解⑤MgCl2 ===== Cl2↑ + Mg步骤:①将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CaCO3)煅烧成生石灰,并将生石灰加水后制成石灰乳。

②将石灰乳加入到海水反应池中,经过沉降、过滤得到Mg(OH)2沉淀。

③在Mg(OH)2沉淀中加入盐酸中和得到MgCl2溶液,再经蒸发结晶得到MgCl2·6H2O。

④将MgCl2·6H2O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MgCl2。

⑤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可得到Mg。

三、海底矿物(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锰结核)可燃冰的组成:CH4·nH2O(甲烷的水合物)可燃冰燃烧方程式:点燃CH4 + 2O2 ====== CO2 + 2H2O可燃冰的形成: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可燃冰的优点:①燃烧产生的热量比相同条件下的煤或石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知识点一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附: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一金属与氧气反应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反应2Mg +O2=点燃= 2MgO注:MgO:白色固体4Al +3O2 =点燃=2Al2O3注:Al2O3:白色固体3Fe +2 O2 =点燃= Fe3O42Cu+ O2=加热= 2CuO注:CuO:黑色固体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知识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a、Na)知识点三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特点:反应物、生成物都两种;物质种类是单质与化合物常见反应有:①金属 + 酸→盐 + H2↑ (条件:活动性:金属>H )H 2SO4+Mg====MgSO4+ H2↑2HCl+Mg====MgCl2+ H2↑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为无色3H2SO4+2Al====Al2(SO4)3+3H2↑6HCl+2Al====2AlCl3+3H2↑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为无色H 2SO4+Zn====ZnSO4+H2↑2HCl+Zn====ZnCl2+H2↑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为无色H 2SO4+Fe====FeSO4+ H2↑2HCl+Fe====FeCl2+ H2↑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②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 (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Al+ 3CuSO4 == Al2(SO4)3+3Cu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Cu+2AgNO3==Cu(NO3)2+2Ag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初中九年级化学8、9章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化学8、9章知识点

第八章酸碱盐1、区分酸碱盐(常见酸根:Cl-、SO2-、NO、CG2-、HCO)2、(酸性溶液:显酸性的溶液。

f碱性溶液:显碱性的溶液。

I酸溶液:酸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碱溶液:碱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性溶液:显中性的溶液。

L盐溶液:盐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3、(所有酸溶液都显酸性。

所有碱溶液都显碱性。

彳不是所有盐溶液都显中性,绝大数盐显中性(如NaCl),个别盐溶液显碱性(如Na2CQ、NaHCO IK2CQ),个别盐溶液显酸性。

注意:j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4、指示剂紫色石蕊、酸红碱蓝中不变:无色酚SL 酸中不变碱变红。

注意:通过指示剂只能判断出是酸性溶液、碱性溶液还是中性溶液,不能确定是酸溶液、碱溶液还是盐溶液5、酸碱度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 14_______I_____ [ __ L______ I _ [_,_I ______ I_____ |___ _I I I_______________ I____ I____ I____ I ___---------------------------- 中性 ----------------------------- »——增弓曷™ 碱性增俱「由酸碱性(1)pH范围在0—14(2)pH=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 >7时呈碱性。

(3)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4)(向酸性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酸性越来越弱,但溶液始终是酸性,不可能变为中性或碱性。

<向碱性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碱性越来越弱,但溶液始终是碱性,不可能变为中性或酸性。

向酸性溶液中不断加水向碱性溶液中不断加水(5)测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

测溶液的酸碱性用可用紫色石蕊溶液,也可用pH试名氏。

(6)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pH试纸。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章知识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章知识梳理
原出来
主要化 学反应
Fe2O3+3CO 高温2Fe+3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_e_+_2_H__C_l _═_F_e_C__l2_+_H_2_↑__
__F_e_+_H_2_S_O_4__═_F_e_S_O__4+_H__2↑_
体能够燃烧并且产生淡蓝色火焰

不反应
知识梳理
由上表可见,镁、铝、锌、铁都能与盐酸和稀硫酸反 应,反应后都有氢气生成,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说明不同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不同,铜与盐酸、稀硫酸 不反应,即镁、铝、锌、铁活动性比铜强。 四、置换反应 1. 概念:由__一_种__单__质__和_一_种__化__合__物__反应,生成 __另__一__种__单_质__和____另__一__种_化__合__物____的反应叫做置换 反应,表达式为A+BC →B+AC。 注意:①它和前面讲到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一样,也 是一种基本的反应类型;②判断某化学反应是不是置 换反应,要着眼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是否都是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知识梳理
2. 常见类型: (1)金属与酸反应,如Fe+2HCl ═ FeCl2+H2↑。 (2)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Fe+CuSO4 ═ FeSO4+Cu (3)氢气(或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如:2CuO+C 高温 2Cu+CO2↑。 3. 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判断: (1)金属一般是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氢__前__面_的金
考纲要求
8.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 9.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认识) 10. 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认识) 11. 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解释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理解) 12.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理解) 13.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理解)

有关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有关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

有关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因为化学的学习时间较短、内容多。

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化学只要多记、多背,就能学好。

其实,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整理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合金 (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2、金属 + 酸→ 盐+ H2↑3、金属 + 盐→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实验二:[提出猜想] 由于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 红,而此时溶液是无色的,故一定不会有氢氧化钠剩余。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 __溶_液__变_红__(__其_他__合___
试管中,加
__理_答__案_均__可__)______
___石__蕊_溶__液________
问题3 可以用水区分哪些物质?
答:可溶与不可溶的物质,如氯化钠和碳酸钙;都可溶于水,但 得到的溶液颜色不同的物质,如氯化钠和硫酸铜;都可溶于水, 但伴随的热现象不同的物质,如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等。
问题4 浓硫酸有很多特殊的性质,请分别总结。
答:浓硫酸的密度较大,常用的 98% 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 g/cm 3,将近为水的密度的 2 倍;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含碳、氢、氧元 素的物质“脱水”碳化;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应 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误区警示
易错辨析

碳酸钠俗称纯碱,但不 碳酸钠俗称纯碱,水溶液呈碱性,

属于碱(√)
但属于盐


硝酸钾中含有钾、氮两种营养元 硝酸钾不属于钾肥(√)
素,属于复合肥
中考热点
热点1 酸和碱的性质
热点考向 考查酸或碱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探究。 典例1 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在 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以后,归纳的知识网络如图8-Z-2所示, 图中“—”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8-Z-5 中甲所示。 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的pH>7。 于是得出结论:_两__者__发_生__了_反__应__,_且__氢_氧__化__钠_溶__液_过__量__。 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 ①中的溶液各2 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 与现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她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突破策略 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和溶液的pH三者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溶液的酸碱性 指示剂的 酚酞溶液 变色情况 石蕊溶液
溶液的pH
酸性 无色 红色 小于7
中性 无色 紫色 等于7
碱性 红色 蓝色 大于7
能力拓展 指示剂可以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而溶液的pH不仅 可以反映溶液的酸碱性(定性),还能反映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定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如酸性溶液中只有加入碱性溶 液才有可能变为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只有加入酸性溶液才有 可能变为酸性溶液。采用加水的方法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 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
酸+碱 盐+水
酸+盐 新酸+新盐
氢氧化钙:物理性质、制取、用途、俗称
常见 的碱
氢氧化钠:潮解性、水溶性、腐蚀性、用途、俗称
碱溶液 的化学 性质
与指示剂的反应 碱+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 碱+酸 盐+水
碱+盐 新碱+新盐
常见 的盐
常见的盐及用途
盐的组成 盐的化学性质
盐+金属 新盐+新金属 盐+酸 新盐+新酸 盐+碱 新盐+新碱 盐1+盐2 新盐1+新盐2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 向酸性土壤中加入___熟__石_灰___进行改良。
解析 [设计实验] 猜想三中含有盐酸,要证明盐酸的存在,可以利 用酸的化学性质,如加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会变红;或加入活泼金 属、碳酸盐,产生气泡等。 [拓展应用] 利用酸碱之间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向酸性土壤中加入碱 性物质即可对土壤进行改良。
③有沉淀生成:酸和其他盐(除了碳酸盐)、碱和其他盐 (除了铵盐)、盐和盐的反应要发生必须有沉淀生成,并要 求反应物能溶于水。 注意: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也不属 于其他基本反应类型。
误区警示
易错辨析
易 酸性溶液不 易误认为酸性溶液是酸溶液,碱性溶液是 错 一定是酸溶 碱溶液。酸溶液一定呈酸性,碱溶液一定 盘 液,碱性溶 呈碱性。有些盐溶液呈酸性,如硫酸铜溶 点 液不一定是 液;有些盐溶液呈碱性,如碳酸钠溶液;
问题5 如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探究?如何除去氢氧化 钠溶液中变质生成的碳酸钠?
答: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①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即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有Na2CO3。 对所加试剂的要求是只与Na2CO3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或也与 NaOH反应但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可以向溶液中加过量的酸或 Ca(OH)2溶液、Ba(OH)2溶液或可溶性的钙盐、钡盐。
热点3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实验
热点考向 以实验探究题的方式考查某些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 应及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发生。 典例1 [ 绍兴中考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向盛有2 mL稀硫酸的试 管中加入2 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提示: Na2CO3与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碱溶液(√) 有些盐溶液呈中性,如氯化钠溶液
误区警示
易错辨析
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 某些活泼金属和碳酸盐都能与 易
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酸反应生成气体 错

酸和金属氧化物、碱和非金属
点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 氧化物、酸和碱的反应都生成
定是中和反应(√)
盐和水,但只有酸和碱生成盐
和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
[反思评价] 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 请帮她指出:__应_取__用__试_管__①__中_的__全_部__溶__液_与__2_m_L_稀__硫_酸__做_对__比__实_验____。 [交流讨论] 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 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 _试__管_①__中__溶_液__的_p_H_大__于_7_(_或_试__管__③_中__滴_入__N_a_2C_O_3_溶_液__无__气_泡__) __。在此基 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推理: 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推理2:含有Na2SO4、 Na2CO3。正确的是推理 ____l__(填“1”或“2”)。
反应物 均可溶
化肥的种类与作用 化学肥料 铵态氮肥的检验
施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复分解反应及 其发生的条件
反应的判断 条件及其应用:沉淀、气体或水
问答重难
问题1 酸性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吗?
答:不是。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如CuSO4、NH4NO3的 溶液显酸性,是盐溶液;同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如Na2CO3、K2CO3的溶液显碱性,是盐溶液。但酸的溶液一定 显酸性,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③要除去碳酸钠,应符合除杂的基本原则:不能增加新的杂质, 不能减少主要的物质,操作比较简单等。除去碳酸钠的实质是 除去碳酸根离子,若加入酸,会和氢氧化钠反应;若将其转化 为沉淀,为了不减少主要的物质、不增加新的杂质,可加入 碱——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考虑到试剂的价格,最好加入氢 氧化钙。
问题6 酸、碱、盐都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哪些是复分解反应?反应发 生的条件是什么?
解析 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 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HCl+NaOH =NaCl+H2O。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___二____不合理,其理由是_此__时__溶_液__呈_无__色__,_而__氢_氧__化__钠_ __能__使__酚_酞__溶_液__变__红___。
热点2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pH)
热点考向 根据给出物质的pH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及指示剂的变 色情况。 典例 [乐山中考 ]图8-Z-4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 pH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典例 [乐山中考 ]图8-Z-4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 pH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解析 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可分别推测出A是金属氧化物,B是非金 属氧化物;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盐和水;铜是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故反应不能 发生。
典例2 [ 汕尾中考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 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溶_液__变_红__,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 溶液褪为无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H_C_l+_N_a_O_H__=N_a_C_l+_H_2_O____。
A.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 C.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D.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
解析 葡萄汁的pH为4,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泡菜的pH 为3,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草木灰水的pH为10,溶液显 碱性,施用草木灰会增加土壤碱性;鸡蛋清的pH为8,牙膏的pH为9, 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弱。
②变质程度有两种情况:部分变质,即物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 钠的混合物;完全变质,即物质为碳酸钠。要探究变质程度, 需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方法如下:a.因为有 些试剂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反应,产生相同的现象,所以往 往用中性的物质将碳酸钠完全消耗掉,再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如用石蕊、酚酞等指示剂或pH试纸)。加入的中性物质可为 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钡、硝酸钡等。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酸,若过一会儿才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