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疾病护理_常规
一例烧伤患者创面的换药护理与疼痛管理
![一例烧伤患者创面的换药护理与疼痛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0be05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e.png)
一例烧伤患者创面的换药护理与疼痛管理一、疾病概述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或放射线等因素引起的皮肤和/或其他组织的损伤。
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烧伤的面积、深度和部位。
烧伤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热力烧伤:包括火焰、热液、蒸汽等引起的烧伤。
2. 化学烧伤:由强酸、强碱、磷等化学物质引起的烧伤。
3. 电烧伤:包括触电和雷电击伤。
4. 放射烧伤:由放射线引起的烧伤。
(二)发病机制1. 热力烧伤:高温作用于皮肤和组织,导致蛋白质变性、凝固,细胞坏死。
烧伤的深度取决于温度的高低、接触时间的长短和皮肤的厚度等因素。
2. 化学烧伤:化学物质与皮肤和组织接触后,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不同的化学物质对组织的损伤机制不同,如强酸强碱可引起蛋白质凝固和溶解,磷可在空气中自燃,产生高温和氧化作用,引起组织烧伤。
3. 电烧伤: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热能和电能转换,导致组织烧伤。
电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电流的强度、电压、接触时间和电流的途径等因素。
4. 放射烧伤:放射线作用于人体时,产生电离辐射,导致组织损伤。
放射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放射线的种类、剂量、照射时间和照射部位等因素。
三、临床表现(一)局部表现1. 疼痛:烧伤后,创面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尤其是浅度烧伤。
疼痛的程度与烧伤的深度、面积和部位有关。
2. 红斑:烧伤后,创面会出现红斑,这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引起的。
红斑的颜色和范围与烧伤的深度和面积有关。
3. 水疱:浅度烧伤后,创面会出现水疱,这是由于表皮和真皮分离,组织液渗出引起的。
水疱的大小和数量与烧伤的深度和面积有关。
4. 焦痂:深度烧伤后,创面会出现焦痂,这是由于皮肤全层坏死,蛋白质凝固引起的。
焦痂的颜色和质地与烧伤的深度和部位有关。
(二)全身表现1. 休克:大面积烧伤后,由于体液丢失、疼痛、感染等因素,患者会出现休克。
休克的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烧伤病人护理(查房
![烧伤病人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f82f76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4.png)
防烧伤的发生至关重要。
02 03
常见的烧伤原因及预防措施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常见的烧伤原因,如热水烫伤、火焰烧伤、化学烧 伤等,并指导他们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正确使用热水壶、远离 火源、穿戴防护服等。
安全教育
强调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识别和避免潜在 的危险因素,以降低烧伤的风险。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 方式,如放松训练、冥想 等,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
03
特殊情况处理
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吸入性损伤的病人, 应确保呼吸道畅通,及时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 窒息。
吸氧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吸氧 治疗,以改善缺氧状态。
严密观察病情
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心 率、血压等指标,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症。
烧伤的病理生理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烧伤后皮肤的保护功能丧失,易感染 。
免疫功能抑制
烧伤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增加感染风 险。
炎症反应
烧伤引发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影响 愈合。
烧伤的并发症
01
02
03
04
感染
皮肤屏障功能丧失,易引发全 身感染。
休克
大量体液丢失,导致休克。
脓毒症
细菌在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引 起全身感染。
烧伤后自我护理指导
伤口清洁与消毒
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清洁和消毒伤 口,以防止感染。强调保持伤口 干燥、避免触碰生水的重要性。
疼痛管理
向患者介绍疼痛的原因及缓解方 法,如药物治疗、冷敷、热敷等 。指导患者如何合理使用止痛药
,避免药物成瘾。
饮食与营养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提 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如增加蛋 白质、维生素的摄入,避免刺激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0e58dcbb90d6c85ed3ac6ea.png)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病室要求】1、保持病室清洁、齐整、安静、舒适、平安。
2、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
病房温度18~20℃,湿度50%~60%;3、病室定时通风,每日2~3次。
【消毒隔离】1、每日催促保洁人员定时用0.1%~0.5%有效氯溶液擦拭病室物品外表和地板、病床、床头柜等。
2、预防交叉感染,嘱病人勿串病房,谢绝探视人员入病室。
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4、接触病人前后清洗或消毒双手,进行医治护理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5、接触创面的物品须为无菌状态。
6、污物按生活垃圾及污染垃圾分类治理,不得混清,不得随意丢弃。
7、病室内床单、被罩、枕套应保持清洁,污染后随时更换。
8、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情观察】1、紧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40℃或<36℃,马上通知医生,每隔30分钟至1小时测体温并记录。
2、定时观察尿量、尿色、性状、尿比重的变化,休克期尿量应保持在80~100ml/h。
3、定时观察病人神志或精神状态。
4、评估病人创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病症。
6、及时了解各种检验结果。
7、评估医治效果。
【根底护理】1、做好晨晚间护理。
2、保持正常皮肤、毛发、口腔、会阴、肛门、指(趾)甲清洁。
3、定时翻身、叩背、按摩每2小时1次。
4、保持床单位清洁、枯燥。
5、胃管的护理〔1〕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固定松紧适宜。
〔2〕鼻饲前要抽取胃内容物,观察食物是否排空,有无出血,推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3〕每次滴入食物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4〕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与量,温度一般为38~40℃:每次注入量<300ml。
〔5〕胃肠减压的病人注入药物后应夹闭胃管l~2小时,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预防呕吐。
〔6〕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天,并进行鼻腔的清洁,滴入石蜡油1~2滴/天,以爱护鼻黏膜。
〔7〕胃管每周更换1次。
〔8〕卧翻身床的病人,翻身前妥善固定,以防脱出。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5139e7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2.png)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痛苦。
对于烧伤患者,科学、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烧伤科疾病护理的常规内容。
一、烧伤患者入院护理当患者因烧伤入院时,护士应迅速而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下工作:1、病情评估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评估烧伤的面积和深度,判断烧伤的严重程度。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无呼吸道烧伤等情况。
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为患者建立至少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补液和给药。
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要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吸氧或气管切开。
4、伤口处理用无菌敷料覆盖烧伤创面,避免感染。
5、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因烧伤带来的疼痛和恐惧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应给予安慰和支持,让患者感到安心。
二、烧伤患者的创面护理创面护理是烧伤护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1、清洁创面定期用生理盐水或消毒溶液清洗创面,去除污垢和坏死组织。
2、换药根据创面的情况和医嘱,按时更换敷料。
换药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
3、观察创面密切观察创面的颜色、气味、渗液情况以及有无感染迹象。
如发现创面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渗液增多且有异味等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促进创面愈合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如红外线照射、湿性敷料等,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细胞爬行。
三、烧伤患者的疼痛护理烧伤后的疼痛往往非常剧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缓解。
1、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2、药物止痛按照医嘱给予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非药物止痛采用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如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等,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受。
四、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烧伤患者由于创面渗出、代谢增加等原因,营养需求显著增加。
1、营养评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清蛋白水平、氮平衡等,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烧伤病人护理查房
![烧伤病人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84d8bcf47375a417876f8fc2.png)
44
精品课件
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全身反应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扩张充扩张充轻度轻度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损坏壁损坏血浆渗出血浆渗出增多水增多水较严较严损害达皮损害达皮甚至骨骼甚至骨骼炭化炭化严重严重血容量减少衡电解质紊乱免疫功能降低深度损伤深度外观及体征感觉拔毛试验温度伤及表皮层生发层健红斑无水泡轻度肿胀痛觉明增高37天痊愈脱屑无瘢痕伤及真皮乳头层
16
精品课件
入院体查:
病历汇报
• 体温:37.0℃,脉搏:112次/分,呼吸:25次/分, 血压:138/92mmHg。
• 创面位于头面颈、四肢、臀部、躯干部, 总面积约为90%。创面大部分表皮脱落, 清洗后部分创面基底呈焦黄色或苍白色, 触痛消失,肢末血运尚可。头发、眉毛、 鼻毛烧伤,双眼睑肿胀,结膜稍充血,双 眼视物模糊,鼻粘膜充血水肿,发声正常, 无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5%葡萄糖氯化钠、其它平衡盐溶液
• 胶体:全血、血浆、白蛋白、706代血浆、
右旋糖酐、淀粉类等
• 水分:5%葡萄糖
34
精品课件
烧伤补液的原则
1、先晶体后胶体:由于血液粘滞度高,首先输 入一定量的晶体
2、先盐后糖:即先输入0.9%氯化钠,再补葡萄 糖。
3、先快后慢:急性体液渗出期渗出的高峰是受 伤后6-8小时。
• 2、 防止意外发生及观察病情:熟悉翻身床的结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 项,病人有精神症状、不合作的应注意固定,约束四肢,必要时搁手、 搁脚板作为护架,在旁守护,严防患者坠床、跌伤。休克、心衰、全身 水肿、腹胀等呼吸不畅者,暂不宜用翻身床翻身,创面或内出血较多而 未停止者,暂停翻身。躯干前植皮术后3 天内禁止翻身俯卧。躯干后植 皮术后3 天内,禁止翻身仰卧。翻身过程、翻身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危重病人翻身前应备好急救药品器材。头面部、颈部、呼吸道烧伤早期 翻身时应加强观察,俯卧时间不宜超过1/2 -2 h,以免喉头水肿,引起窒 息。
大面积烧伤护理常规
![大面积烧伤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6a2cac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0.png)
大面积烧伤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色、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末稍循环、
烦渴症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如出现脉率快、面色苍白或发绀、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高热或体温不升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快速输液、抗休克,迅速建立2~3条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
病情,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速度,做到晶体、胶体交替输入;心力衰竭、老年人或小儿补液时注意输液速度。
3、遵医嘱给氧。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吸入性损伤或呼吸困难者,需做好气
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必要时行机械辅助通气。
4、做好患者创面护理,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及无菌操作,安置隔离病房,保持创
面及敷料干燥;注意保持肢体各关节功能位。
5、控制感染,定时消毒,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限制探视。
6、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如需
禁食的,遵医嘱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
7、做好康复护理,指导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做主动和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
和关节粘连僵硬;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洗,水温不宜过高,勿搔抓创面。
8、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9、烧伤部位在1年内避免暴晒,晴天尽量少出门或出门打伞,涂防晒霜,若烧
伤处出现破损、渗液等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何**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实习报告护理烧伤科
![实习报告护理烧伤科](https://img.taocdn.com/s3/m/ae4bfd1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e.png)
一、实习背景烧伤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主要负责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烧伤患者。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进入烧伤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深入了解烧伤科的工作内容和护理流程,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二、实习目标1. 掌握烧伤科患者的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2. 熟悉烧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要点;3. 提高临床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实习内容1. 烧伤科基本知识在实习初期,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带教老师,了解了烧伤科的基本知识,包括烧伤的定义、分类、原因、并发症等。
烧伤分为一度烧伤、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其中三度烧伤又称为深度烧伤,是最严重的烧伤类型。
2. 烧伤科护理常规烧伤科护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病情观察、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
以下列举几个关键点:(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伤口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定期更换。
(3)营养支持:烧伤患者需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满足机体修复的需要。
(4)心理护理:烧伤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给予关爱、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临床实践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多个烧伤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1)烧伤患者的入院评估: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烧伤程度、并发症等进行全面评估。
(2)伤口护理:为患者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预防感染。
(3)营养支持: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进食。
(4)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4. 业务学习在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烧伤科的业务学习,包括:(1)烧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要点;(2)烧伤科新技术、新进展;(3)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烧伤科患者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烧伤创面病人的护理措施
![烧伤创面病人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72497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2.png)
烧伤创面病人的护理措施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由于其对皮肤和组织的严重破坏,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痛苦。
护理烧伤创面的过程中,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病人恢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疼痛和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详细指南。
第一步:情绪支持和安慰烧伤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冲击很大,所以建立一个温暖、安全和宽容的环境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采取温和的语气和体态,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并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
定期和患者进行交流,并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和解答疑虑。
第二步:评估和分级烧伤伤势的严重性护士需要评估烧伤创面的严重程度,以便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
常用的创面严重程度分级系统有一、二、三度等。
病人应该尽快送到专业烧伤中心,以便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第三步: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烧伤可能涉及头部、颈部和胸部的区域,有可能造成呼吸道的阻塞。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维持正确的身体位置、使用吸氧装置或呼吸机等。
第四步:控制疼痛烧伤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因此护士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疼痛,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疼痛管理可以通过使用药物(如镇痛药)和非药物(如应用冷敷或促进放松的方法)的方式进行。
第五步:预防感染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完整性,使得病人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因此,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如保持创面的干燥和清洁、正确使用无菌技术、经常更换敷料等。
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创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感染迹象。
第六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烧伤患者常常会因为创伤区域的液体丢失而导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并按照医嘱给予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以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
第七步:协助创面修复和愈合烧伤创面的修复和愈合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护士需要与医疗团队合作,为病人提供必要的伤口护理、敷料更换和物理治疗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和其家人如何正确进行创面护理,包括保持创面的干燥和洁净,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正确使用药物等。
烧伤科护理的常规
![烧伤科护理的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f4053e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e.png)
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热情接待病人,安置病床,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及适宜的温湿度。
2、测T.PR.BP、体重,做好入院介绍,通知主管(值班)医生。
3、及时采集病史,评估病人,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4、一般病人每日测T.PR两次,每周测体重1次,每天记录大便次数,如有异常,通知医生,予以处理;危重病人及大手术体温超过38℃,每天测T.PR四次,如体温超过39℃,应予以物理或遵医嘱药物降温,半小时再测T,做好记录。
5、评估自理能力,填写自理能力评估表,依据病情及患者自理能力做好病人生活护理。
6、危重病人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安全管理,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7、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烧伤科一般护理常规1、立即将病人送清创室,评估伤情,了解致伤原因,伤口处理经过、尿量、转运过程,准备清创器械灭菌物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早期处理、清创。
2、根据烧伤病人的病情安排病床,准备床单位。
3、病室需有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8℃—32℃。
4、了解烧伤的原因、面积、面部和深度等,对有面、颈深度烧伤者应备氧气和气管切开包,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气管切开术。
5、大面积烧伤或危重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穿刺困难者立即准备配合医生深静脉置管术,同时抽血标本送生化常规和配血,留置尿管。
6、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清洁健康皮肤,修剪指甲,头面部烧伤剃除毛发。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出病室需换鞋,流水洗手。
病室内每日进行消毒。
向病员和陪护做好宣传工作,禁止探视。
8、讲解胃肠道营养的重要性,根据病情早期进食及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9、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变化,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在烧伤早期护理人员要根据受伤后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协助护理人员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在烧伤回复期护理人员要注意病员之间的谈话,诱导病员多作乐观积极的谈论,鼓励其加强功能锻炼,帮助致残病人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6f038e948d7c1c709a14526.png)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病室要求】1、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
2、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
病房温度18~20℃,湿度50%~60%;3、病室定时通风,每日2~3次。
【消毒隔离】1、每日督促保洁人员定时用0.1%~0.5%有效氯溶液擦拭病室物品表面和地板、病床、床头柜等。
2、预防交叉感染,嘱病人勿串病房,谢绝探视人员入病室。
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4、接触病人前后清洗或消毒双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5、接触创面的物品须为无菌状态。
6、污物按生活垃圾及污染垃圾分类管理,不得混清,不得随意丢弃。
7、病室内床单、被罩、枕套应保持清洁,污染后随时更换。
8、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40℃或<36℃,立即通知医生,每隔30分钟至1小时测体温并记录。
2、定时观察尿量、尿色、性状、尿比重的变化,休克期尿量应保持在80~100ml/h。
3、定时观察病人神志或精神状态。
4、评估病人创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症状。
6、及时了解各种检验结果。
7、评估治疗效果。
【基础护理】1、做好晨晚间护理。
2、保持正常皮肤、毛发、口腔、会阴、肛门、指(趾)甲清洁。
3、定时翻身、叩背、按摩每2小时1次。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胃管的护理(1)选择粗细合适的胃管,固定松紧适宜。
(2)鼻饲前要抽取胃内容物,观察食物是否排空,有无出血,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3)每次滴入食物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4)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与量,温度一般为38~40℃:每次注入量<300ml。
(5)胃肠减压的病人注入药物后应夹闭胃管l~2小时,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防止呕吐。
(6)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天,并进行鼻腔的清洁,滴入石蜡油1~2滴/天,以保护鼻黏膜。
(7)胃管每周更换1次。
(8)卧翻身床的病人,翻身前妥善固定,以防脱出。
烧伤的急救护理
![烧伤的急救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f1c0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0.png)
烧伤的急救护理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需要及时的急救护理来减轻痛苦,并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和感染。
以下是烧伤急救护理的基本步骤:
1. 安全第一: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
如果在火灾中,尽快逃离火区,拨打紧急电话寻求帮助。
2. 切勿冲洗:对于轻度烧伤,避免直接用冷水冲洗伤口,因为冷水可能导致体温过低。
但如果烧伤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可以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3. 温水冲洗:对于热度较高和较大面积的烧伤,可以用温水冲洗伤口。
温水的温度应适中,不要过于热或过冷。
4. 切勿撕扯:切勿撕掉粘在伤口上的衣物,这可能会导致伤口更严重的感染。
裁剪或剪掉固定在伤口上的衣物最为安全。
5. 覆盖伤口:用干净的无纱布或干净的纱布覆盖烧伤伤口,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避免使用粘性的材料(如胶带)直接接触伤口。
6. 防止感染:不要使用任何药物或化学物质来清洁伤口,这可能会加重伤害并引起感染。
避免使用棉球或绷带直接接触伤口。
7. 疼痛缓解:对于烧伤疼痛,可以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但请注意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用法,避免过度使用止痛药物。
8. 寻求医疗帮助:无论烧伤程度如何,都应寻求医疗帮助。
医生能够判断烧伤的严重程度,并提供合适的治疗和护理建议。
以上是烧伤急救护理的基本步骤,但请记住,这只是临时的救助措施,烧伤的治疗和康复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来指导和处理。
如果遇到烧伤,请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烧伤科相关规章制度
![烧伤科相关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72188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7.png)
烧伤科相关规章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烧伤科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烧伤科的职责1. 承担烧伤病人的诊疗工作,包括急救、护理、手术等。
2. 负责烧伤病人的康复管理,包括术后护理、功能康复等。
3. 开展烧伤科疾病的科研工作,提高诊疗水平。
4. 参与烧伤教学工作,培养烧伤专业人才。
5. 配合其他科室开展跨科合作,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烧伤科的管理1. 烧伤科应设立负责人,全面负责科室工作的管理和领导。
2. 烧伤科应设立科研部门和教育部门,负责科研和教学工作。
3. 烧伤科应设立质控部门,负责科室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4. 烧伤科应定期组织科室会议,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 烧伤科应建立健全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病例记录的准确完整。
6. 烧伤科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有效处置。
四、烧伤科的人员管理1. 烧伤科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烧伤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等。
2. 烧伤科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3. 烧伤科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科室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4. 烧伤科应建立科室考核制度,对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五、烧伤科的设备管理1. 烧伤科应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确保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烧伤科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3. 烧伤科应建立设备管理台账,清楚记录设备的购置和使用情况。
4. 烧伤科应定期更新设备,保持医疗技术的领先地位。
六、烧伤科的医疗质量1. 烧伤科应建立治疗规范,确保医疗质量。
2. 烧伤科应建立病种管理制度,保证病人的个性化治疗。
3. 烧伤科应建立病人预后跟踪制度,确保病人的康复效果。
4. 烧伤科应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环境整洁。
七、烧伤科的安全管理1. 烧伤科应建立安全制度,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2. 烧伤科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
3. 烧伤科应定期进行巡查,及时排除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精选全文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1da0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4.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烧伤护理常规烧伤是由热力、电、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对皮肤造成的损害,可深达肌肉、骨骼、内脏,甚至可危及生命。
第一节病区消毒隔离及常用物品消毒方法医院是病原菌、微生物集中的场所,预防感染的最重要措施是病房的消毒隔离。
烧伤病房由于细菌密度大,病人全身抵抗力低下,易感性较高。
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烧伤病人创面感染及院内交叉感染非常重要。
认真做好病区的清洁、消毒,是减少或杀灭物体表面的细菌,切断细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
一、烧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必须穿戴工作衣、帽,戴口罩,换鞋,着装整洁。
2.诊疗工作前后,接触不同病人均应洗手,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每月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一次细菌学调查。
3.严格探视制度。
重病区(严密隔离区)探视2次/周(周二、周五下午14:30-15:30),每次一人。
探视人员进室时需要换鞋,戴口罩、帽子,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空气中细菌量,减少污染。
4.重病区地面、台面消毒每日用0.5‰含氯制剂及清水早晚各拖地1次,轻病区每日用0.5‰含氯制剂及清水各拖地1次;物品表面每日用0.5‰含氯制剂擦拭一次。
5.各治疗室、换药室每晚22:00至24:00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
6.房间消毒重病区留一备用房间作为消毒轮换间,房间的熏蒸消毒应每周1次,轻病区每月消毒2次。
空气消毒用过氧乙酸,具体方法如下:将房间密闭,用过氧乙酸溶液加热蒸发进行熏蒸。
对细菌繁殖体用药量为1g/m3,熏蒸60min;对细菌芽孢为3g/m3,熏蒸90min。
熏蒸时,室温保持在18℃以上,相对湿度70%~90%。
7.浸浴缸消毒每次用完后立即用1‰含氯制剂清洗浴缸,再用术必泰50~100ml从上到下喷洒,15分钟后备用。
二、常用物品消毒方法1.病人用物品的消毒(1)大纱布、大纱垫、翻身床套洗净,高压灭菌。
(2)翻身床每位病人使用完,清水清洗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
《烧伤讲稿护理》ppt课件
![《烧伤讲稿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e986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6.png)
重视基础疾病护理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护理人员 需密切关注这些疾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防止并发症
老年患者烧伤后易出现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营养支持
老年患者烧伤后营养需求增加,但往往食欲不佳,护理人 员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获得足 够的营养。
智能化护理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烧伤护理的智能化,提 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等手段,为患者 提供更为便捷的护理服务。
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烧伤护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 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烧伤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THANKS。
温度,减轻烧伤深度。
保护创面
在冷却处理后,应避免擦拭或挑破 水泡,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感染。
就医建议
对于中、重度烧伤或特殊部位的烧 伤,应尽快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 诊断和治疗。
烧伤伤口护理
清洁伤口
在进行烧伤伤口护理时,首先要 确保双手和工具的清洁,避免感 染。同时,轻轻清洗伤口,去除
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烧伤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生率
烧伤是常见意外伤害之一 ,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的 地区。
易发人群
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是 烧伤易发人群,男性多于 女性。
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众 安全意识,加强工业生产 和家庭生活中的安全管理 。
பைடு நூலகம்
烧伤的影响
01
生理影响
烧伤可导致皮肤和其他组织的破坏,引起疼痛、感染、休克等症状,严
烧伤康复锻炼
简要阐述烧伤患者暴露疗法护理要点
![简要阐述烧伤患者暴露疗法护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28da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1.png)
简要阐述烧伤患者暴露疗法护理要点
烧伤患者暴露疗法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病室环境:应清洁舒适、温暖、干燥,室温维持于28~32℃,湿度恒定在
50%~60%,使创面暴露在温暖、清洁、干燥的空气中。
2.创面处理:将病人置于铺有无菌纱布垫的病床上,再用烧伤治疗机、烤
架、烤灯等使创面直接暴露于温暖、干燥、清洁的空气中,促使创面尽快干燥、结痂。
3.定时翻身:每日定时翻身,每2小时1次,减少创面受压时间,并保持痂
壳干燥、完整,勿使其裂开。
4.接触创面:注意无菌操作,创面有渗出物,随时用消毒棉球或吸干,保持
创面干燥。
床单或纱布垫如浸湿应随时更换。
5.保护皮肤:正常皮肤的清洁,预防痱子、毛囊炎、疖肿的发生。
6.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所有接触病人的用物,如床单、治疗巾、便盆
等皆需消毒。
7.保暖措施:在寒冷季节需要保暖装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烧伤护理常规
![烧伤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5167881d1f34693dbef3e21.png)
烧伤整形外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一般烧伤护理常规一、准备床单元。
根据烧伤部位铺置无菌大纱垫。
二、了解患者受伤时间、原因、烧伤面积和深度,以及院前处理。
三、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
四、按医嘱给镇静止痛药物,作青霉素、先锋霉素、TAT药物过敏试验。
五、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对有头面部烧伤及吸入性损伤者备好气管切开包、氧气、吸痰器等抢救器械和药物。
六、协助医师进行清创,并做好健康皮肤的护理(包括理发、修剪指甲)七、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
八、口渴时给烧伤饮料或其他含盐饮料,禁饮白开水(饮水过多可使体液低渗导致水中毒)。
九、保持室温,夏季26-28°C、冬季28-30°C,暴露疗法者可高至32°C。
十、定时翻身,酌情2-4小时翻身一次,使创面充分暴露或避免受压,造成感染,并预防褥疮的发生。
十一、体温过高达39.5°C以上者,遵医嘱给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
十二、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的心理,做好思想工作,解除紧张恐惧情绪,鼓励以坚强的毅力战胜病痛,主动配合治疗。
第二节烧伤病室管理常规一、病室内禁止非工作人员出入、谢绝探视。
二、工作人员入病室,必须更换工作服、拖鞋、口罩、帽子,接触病员前后,应洗手或使用干洗手消毒剂。
三、室内每日擦地两次,拖把要固定房间使用。
必须扫地用湿式清扫。
四、室内每日通风1-2次,每次1小时。
寒冷季节注意病人保暖。
通风后进行紫外线照射1小时。
室内也可用500mg/ml84消毒液喷雾消毒,每日二次或用紫外线照射,每次30分钟,工作人员和病人应戴遮光镜或用数层纱布遮盖病人双眼,以免发生电光性眼炎。
五、防止交叉感染:各病室的用具要专用,同时换药时应先换清洁创面,后换感染创面。
六、病员转换病室、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应进行终末消毒。
七、房间行终末消毒后,每日进行常规清扫,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以备迎接新病员。
第三节休克期护理常规烧伤休克期通常是指伤后48小时以内,因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体液转移导致血浆容量不足和功能性细胞外液(约占组织间液的90%)丧失,有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即烧伤休克的潜在危险。
小儿烧伤和老年人烧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烧伤和老年人烧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4cc5742c5da50e2524d7ff3.png)
小儿烧伤和老年人烧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小儿烧伤是指12岁以下的儿童受热力(火焰、热水、蒸汽及高温固体)、电能、放射能和化学物质等作用引起的损伤。
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老年人烧伤:临床上定义为65岁以上人群的烧伤。
【护理常规】1.小儿烧伤(1)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面部烧伤的小儿往往水肿严重,特别是火焰烧伤时,亦可伴有吸入性损伤,应观察患者的通气情况、呼吸频率、深度、有无发绀等症状。
遵医嘱给予氧气,备好气管切开包、负压吸引装置,如小儿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增快(40/min 以上),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应立即做气管切开。
(2)尽早建立静脉通路,烧伤面积超过10%的小儿均应经静脉补液。
输液时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时间、输液的顺序、单位时间的输注速率和输液的总量。
小儿耐受性差,补液过多过快或不足都对小儿有严重影响,可发生肺水肿、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甚至休克。
如发现小儿口、鼻腔或气管套管内有大量泡沫样痰,呼吸困难,要警惕肺水肿发生。
(3)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水、电解质变化,观察有无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和高氯血症、脑水肿、肺水肿,严重的可发生抽搐的表现。
(4)生命体征和尿量的观察①心电监护:小儿烧伤面积大于20%时,可出现明显血压升高(收缩压超过13.3kPa即可诊断高血压),大多数小儿没有症状,少数小儿出现头痛、精神紊乱。
如发现有烦躁不安,特别是液体输入过快时,可出现血压升高,应限制输液,特别限制输入0.9%氯化钠溶液,同时给予地西泮(安定),血压即可降低。
输液维持心率在140/min 以下为宜。
②体温的观察:小儿体温中枢不稳定,容易发生高热、惊厥,物理降温是最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当肛温达39.5℃以上时,应根据医嘱采用药物降温。
药物降温后出汗多,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应用抗生素的观察:凡烧伤面积大于10%或有特殊部位及深度烧伤的小儿,均常规应用抗生素,回吸收期要强化应用抗生素。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合理使用,保证抗生素应用的时间、剂量,输液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烧伤外科护理常规
![烧伤外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e391a8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a.png)
烧伤外科护理常规一、烧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1.正确评估烧伤面积、深度、部位、致伤原因及合并症;2.体液不足:观察神志、尿量、血压、脉搏、末梢循环;3.感染:观察体温、创面颜色、气味及渗液情况;4.营养失调:观察皮肤弹性、体重及相关血液检查结果白蛋白值、血红蛋白值;5.疼痛:观察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㈡护理措施1.简要了解病情,评估烧伤面积及深度,根据病情安排床位;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8-32℃,相对湿度在40-5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2次,限制探视人员;3.新鲜创面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创面干燥,防止交叉感染;换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创面烤灯照射时,注意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烫伤;4.烧伤面积成人大于20%,小儿大于10%,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并补液、备血;5.烧伤后如无恶心、呕吐,应尽早鼓励病人进食,可口服流质;以后根据病情可逐渐增加食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补充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6.呼吸道烧伤或呼吸困难者应给氧气吸入,并备好气管切开包;7.定时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以防褥疮发生;8.严重烧伤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9.高热、鼻饲、面部及口唇周围烧伤患者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10.根据烧伤病人各期的心理特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㈢健康教育1.注意保护新生皮肤,应避免磨擦、抓痒,穿棉质柔软衣物,每日清洗局部,防止感染;大面积烧伤患者康复期全身瘙痒难忍时可服用扑尔敏止痒,或用vitC充当安慰剂作用;2.浅二度烧伤创面治愈后一般不遗留瘢痕,嘱病人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避免停留在高温环境中,防止皮肤色素加深、起水泡;3.伤口愈合后仍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烟、酒、辣椒等;4.为减少深度烧伤导致的瘢痕挛缩畸形,创面大部分愈合时指导病人进行床上功能锻炼,创面愈合后继续功能锻炼,同时戴弹力套、局部用抗瘢痕药如舒疤宁、疤痕软膏等,继续进行抗瘢痕治疗至少6个月;5.因瘢痕增生引起形态及功能障碍,如:睑外翻、唇外翻、肢体挛缩畸形,嘱病人3-6个月后再行松解修复术;二、烧伤休克期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1.观察神志、尿量及尿颜色、中心静脉压、口渴程度及末梢循环;2.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脉搏加快、血压偏低或脉压减少现象;3.输液速度及输液通路的观察;㈡护理措施1.按烧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迅速建立通畅的输液途径,避免输液管受压、弯曲或脱出,确保液体快速足量输入;3.掌握正确的输液方法,伤后第一个24小时全天胶体、晶体总量的1/2要在前8小时内输完,其余1/2分别在第二个和第三个8小时内输完,晶体首选平衡盐液,晶体液、胶体液及水份交替使用;4.主要参照尿量调整输液速度,保持成人尿量为30-50ml/h,小儿尿量为1-2ml/kg/h;5.采取平卧位,适当抬高受伤肢体,尽量不搬运病人,绝对卧床休息;6.留置尿管,详细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总出入量,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7.给予保暖,使用烤灯,保持室温在28-32℃;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休克期如无恶心、呕吐,尽早鼓励病人进食,口服少量流质,如米汤、绿豆汁、稀白米粥、糖盐水等;每次50—100ml,2-3小时进食一次,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不应过多的追求热量与蛋白质,不可大量饮用白开水;三、烧伤感染期的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1.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相关性血液检查数据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细菌培养;2.观察创面气味、色泽、渗出情况;3.观察腹胀、腹泻情况;4.观察意识状况,可表现为烦躁不安、反应淡漠或嗜睡等改变;㈡护理措施1.按烧伤外科护理常规;2.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应根据血药浓度按时输入,安排好输液顺序;3.严密观察创面的色泽、气味、肿胀等情况,每次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时对渗出物、血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4.密切观察病人精神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减少刺激,注意安全,防止坠床、自伤、自杀等意外发生;5.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和血压,如出现体温超过39℃或低于36℃,或伴有血压下降等,应高度警惕烧伤脓毒症;6.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如冰敷、冰盐水灌肠,口服美林或泰诺林,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7.指导病人采取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鼓励多进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若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应禁食,并通知医生;8.大面积烧伤病人宜睡翻身床,每4-6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创面加深及压疮的发生;㈢健康教育1.根据病人的不同临床表现如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随时增减盖被和开关烤灯;2.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渗出液较多时及时予以吹风机吹干创面外敷料,必要时更换创面敷料;如有腹泻予及时控制,创面应避免大小便污染,每次便后消毒肛周;如不慎将创面外敷料污染,及时更换敷料;3.加强饮食营养,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将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如菜泥面条、肉沫粥、鱼米粥、蒸蛋等,每日可增至8餐,以保证足够的热量,促进创面的修复;四、头面部烧伤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1.评估头面部烧伤程度、致伤因素及有无角膜烧伤;2.注意观察有无合并呼吸道烧伤,注意呼吸的变化及有无声嘶症状;3.观察口鼻肿胀程度,有无通气障碍;㈡护理措施1.按烧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入院后即予剃除头发,面部创面多采用湿润暴露疗法;3.并发呼吸道烧伤或颈部环形烧伤者,常规给予氧气吸入,床旁备气管切开包、负压吸引装置;4.有口、鼻水肿而致呼吸困难者可抬高床头,取半卧位;下颌部有创面者,采取过伸位,防止粘连畸形;5.加强口腔护理,进食时用吸管或口周用消毒纱布保护,以免污染创面;进食后用盐水棉球轻擦口腔周围让病人漱口清理口腔,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擦去口唇周围的分泌物及脱落的粘膜,并覆盖温盐水纱布,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如口腔内有溃疡可涂甘油或龙胆紫;口唇痂皮易干裂出血可涂无菌石蜡油使痂皮软化;6.保护鼻腔清洁,尤其是合并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应及时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及痂皮,使呼吸通畅;鼻粘膜用涂有烧伤膏或石蜡油的棉签湿润,预防干燥出血,每4小时左右涂一次;有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液滴鼻;7.眼部烧伤者,保持眼睛清洁,用无菌棉签及时拭去眼部的分泌物,遵医嘱应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或四环素眼膏涂眼;如眼部水肿后眼睑外翻、不能闭合时可用双层无菌油纱布覆盖保护,或用生理盐水纱条覆盖;8.耳部烧伤后必须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及时清除外耳道分泌物,避免流入耳内继发感染而引起耳部疾病;病人翻身侧卧和睡眠时可将耳部用纱布垫和海绵圈垫好,防止耳廓或耳软骨因受压血运不畅而引起组织坏死;㈢健康教育1.指导使用湿润暴露疗法的正确方法,每2-4小时外涂湿润烧伤膏,厚度薄于1mm,保持创面持续湿润,每次涂药前彻底清除创面积存的分泌物及药膏;2.注意保持头面部清洁,勿用不洁纸、布擦拭;3.睡觉眼睑不能闭合者,用凡士林纱布或眼膏封眼,预防角膜炎;4.创面愈合后有疤痕增生致睑外翻者,嘱其3-6个月后再行瘢痕松解整复术;五、呼吸道烧伤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1.观察呼吸状况:呼吸频率、深浅度,有无呼吸困难;2.观察声音嘶哑及咽痛程度,有无痰咯出及痰的颜色;㈡护理措施1.按烧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严密观察呼吸情况,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湿润,遵医嘱每4小时行雾化吸入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定时改变体位,防止窒息;对咳嗽无力,痰多不易排出者及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3. 面颈部深度烧伤伴有声音嘶哑,应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备好吸引器及抢救药品,尽早行气管切开,并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有效的护理:①如使用金属气管导管,则内导管每8小时清洗煮沸消毒一次;②保持切口纱布清洁,如被痰液污染或渗液浸湿后随时更换,如无污染则每班更换一次,切口处有烧伤创面者,无菌纱布下放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③气管导管固定牢靠、防止滑脱,水肿期和水肿减退期注意及时调节套管系带;④湿化呼吸道,用湿纱布2~3层覆盖气管导管口,防止异物落入,用生理盐水持续气管内滴药,3~5滴/分,为稀释痰液可加入化痰药糜蛋白酶、沐舒坦和抗生素;⑤鼓励病人自行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4.使用机械辅助呼吸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定时做血气分析,监测血氧饱和度;5.伤后6-7天,气管粘膜内坏死组织脱落时应严密观察,必要时行肺内灌洗,进行及时吸引;6.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防发生肺水肿;㈢健康教育1.建立人工气道后,采取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方式与患者交流,满足其基本需要;2.气管切开期间可嘱病人进食少量流质,鼻饲病人嘱其保持管道通畅,保持口腔清洁;3.保持情绪稳定,咳嗽时注意保护胃管和气管导管勿滑出;六、会阴部烧伤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创面观察:肿胀程度、渗出液体量及气味;㈡护理措施1.按烧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2.剃尽阴毛,创面清洁后采用湿润暴露疗法;3.留置导尿,防止尿液污染;大便后用稀释络合碘冲洗外阴及肛周;4.保持仰卧位,双大腿分开呈45-60度角,使创面充分暴露,可用远红外线照射;5.保持会阴部清洁,该处烧伤水肿明显,渗出多,应及时更换床单;㈢健康教育1.排便后应及时清洗,保持局部清洁;2.创面愈合后,穿宽松、质软的裤子,以防磨擦引起局部破溃;七、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1.溃疡的发病原因、面积、深度,有无继发感染;2.观察患者神志、末梢循环;3.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脉搏加快、血压偏低或脉压减少现象;4.观察创面渗血渗液情况;㈡护理措施1.溃疡局部护理:抬高患肢,避免溃疡部位受压;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渗出液多时可用吹风机及时吹干外敷料,必要时更换创面敷料;2.预防感染: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同时注意保持床单、被褥清洁干燥平整;3.伤口护理:每次换药前密切注意伤口情况,及时清理脱落的痂皮、皮屑和流出的脓液,观察创面有无脓液,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周围皮肤颜色,一旦发现过敏、继发感染或疼痛加剧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其做好相应处理;4.心理护理:及时、正确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引导患者相信病情很快能得到控制,提供同样经历病友的联系方式以便沟通交流,共同勉励,树立信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5.营养支持:鼓励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以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㈢健康教育1.嘱咐患者注意抬高患肢30度,保持创面敷料清洁干燥;2.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和良好的心理支持;八、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VSD术后的护理常规㈠观察要点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2.密切观察负压值,保持有效负压吸引;观察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VSD 管形是否存在,防止扭曲、堵塞、漏气;3.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正确作好记录;4.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保持患肢功能位,用软枕将患肢垫高30°;5.创面周围皮肤的观察;㈡护理措施1.负压吸引装置妥善放置于床边接通中心负压吸引,调节负压:负200mmHg~负300mmHg,保持有效负压吸引;以创面敷料塌陷、收缩变硬,管形存在,薄膜下无液体积聚,有液体引流出说明负压引流通畅持续有效;2.密切观察负压值,如负压值下降,及时查找原因并排除,定时冲洗引流管植皮手术后禁止冲洗,避免渗血渗液干燥结痂堵塞管道;3.观察负压引流部位的出血情况,如有活动性出血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止血,记录出血的量及颜色;4.密切观察伤口处生物透性薄膜是否封闭完好,观察VSD管形是否存在,以判断有无漏气,如出现膜下积血、积液立即更换生物膜;5.指导并协助病人定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的发生,术肢保持功能位妥善放置引流管,避免被压迫或折叠;6.每日更换吸引瓶,更换吸引瓶时,先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吸引瓶,等负压达到设定负压时再打开血管钳;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吸引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7.功能锻炼:术前教会病人行肌肉收缩运动,术后当日进行患肢被动向心性按摩,第二日开始督促患者自行上、下肢肌肉收缩运动,远端关节活动;8.鼓励患者深呼吸,多饮水,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清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9.在引流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以及创伤的高代谢反应状态下,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使用生长激素进行代谢调理,促进正氮平衡;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以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注意监测水、电解质的变化,及时予以补充和调整;㈢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和翻身,避免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不可随意调节负压;九、暴露疗法的护理常规采用暴露疗法时,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创面干燥、避免受压,促使焦痂或痂皮及早形成,并保持其完整;⑴早期创面潮湿,容易污染,要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可能地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减少耐药菌株的污染机会;⑵保持创面干燥,防止长期受压,随时清除创面上的腐败组织与渗液,更换潮湿的床单;⑶环形烧伤可采用间断悬吊,颈、腋、会阴、指趾间等部位,应特别注意,创面涂2~3%碘酊或磺胺嘧啶银等,暴露良好的创面,1周左右即可干燥结痂;十、包扎疗法的护理常规⑴包扎敷料宜吸水、宜厚一般厚度3~5cm;包扎压力应均匀,范围宜超过创面5cm以上;⑵包扎后,抬高肢体,保持功能位;⑶经常观察末梢循环,有无青紫、发凉、麻木、疼痛、肿胀等;⑷防止大小便污染,保持敷料干燥,对小儿尤应注意;⑸早期敷料小面积被渗液浸湿后,可于电吹风吹干或烤灯烤干,敷料若大部分渗湿或伴有臭味、疼痛增剧、或伴有高热等中毒症状时,应及时更换;⑹包扎疗法不需要特殊环境,但炎热季节,不可过厚过广,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防止中暑;寒冷季节更换敷料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十一、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常规烧伤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意外即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形态,伤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其主要思想演变过程为痛苦、紧张、恐惧、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对治疗极为不利;针对患者的一系列思想演变过程,医护人员应及时查找原因,然后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1.烧伤入院者多为急诊病人,入院后我们应迅速热情接待患者,建立优良的医疗环境,给患者以安全、舒适感,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安心接受治疗;2.运用文明礼貌用语耐心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接触病人时应亲切大方、诚恳和谒、有问必答、周到细致;应称呼病人的名字或职称以示尊重,并谦虚地介绍自己及科室护士长、主管医生概况,说明自己将会给病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通过心理交谈,能减少病人惧怕和不安心理,有利于转移病人的消极情绪,提高疗效,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一般来说,谈话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患者的知识水平,选择一种适当的谈话内容与语调,这样有利于患者对我们产生一种亲切感;我们要有目的地与病人交谈,从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给病人讲解烧伤后的病理生理特点、皮肤功能、所给予的治疗及愈后情况,焦虑情绪带来的危害等,让患者对本病有了科学的认识,消除疑虑、恐惧、悲观情绪,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3.在做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技术应娴熟,一举一动都要给病人以安全的暗示与保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并且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体贴和重视、情绪安定的接受治疗;4.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多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谈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劝慰患者尽可能通过交谈形式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使之心情愉快的配合治疗;并引导病人多谈自己各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虚心听取病人对医院及科室的看法、希望和要求,有利于缩短医护人员与病人距离;十一、烧伤创面愈合后的皮肤护理常规烧伤创面愈合后半年会有色素沉着,开始呈点状,随后融合成褐色斑块;烧伤后皮肤比较嫩,对日光极敏感,避免紫外线日光直接照射,外出时戴草帽或穿长袖衣服,以遮盖皮肤;新愈合烧伤创面的表皮薄而嫩,应避免外伤,皮肤瘙痒时,不可过度摩擦和搔抓,勤剪指甲,小水泡形成后不能挤压,让其自行吸收,如破溃,可涂百多邦等,夏天局部采用冰敷可使症状缓解,室内可装空调;十二、弹力套或弹力绷带的使用方法一般24小时连续加压,除洗澡外不要解开,切勿睡觉时解开,这样会把白天加压的效果抵消;开始时压力不宜过大,待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压力,以10~15mmHg的压力为宜;加压部位初始有紧缩感,2周后痛痒症状有所减轻,1个月后疤痕趋于平坦,一般压迫半年至1年时间;坚持“一早二紧三持久”一早:即在疤痕未隆起前开始加压二紧:在不影响远端血运的前提下,越紧越好三持久:24小时连续加压,压迫半年至1年十三、翻身床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一使用翻身床的操作步骤①创面上铺以消毒纱布、纱垫与开有便孔的床单,污染时及时更换;②放置床片,床片的便孔应对好病人的会阴部;③旋紧床片固定螺丝,使上下床片合拢;④用护带将伤员固定,压力适宜过紧病人感到不适,过松则翻身时伤员易移动或上、下肢掉出,以免翻身时滑脱而撞伤;⑤移除翻身床的附件及杂物、便盆、便壶等,以免防碍翻身;⑥放开撑脚、拨去安全弹簧,由一人于床中间,两人于床端均匀转动翻身床轴180度即可;⑦翻身后应立即按上安全弹簧,固定撑脚后,方可拧松床片螺丝,去除护带、床片及床单;二使用翻身床的注意事项⑴翻身前全面评估病人,心血管系统不稳定、休克、呼吸道障碍者,皆不宜翻身;⑵翻身前后测定心率、呼吸,观察病情变化,危重病人准备急救药物;⑶开始应用翻身床时,一定要检查床的部件是否灵活、牢固、安全;⑷初次翻身前要向病人详细介绍翻身的目的意义及可能的不适感觉,解除疑虑,取得合作;⑸初次俯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2小时为宜,如有头面部烧伤病人或吸入性损伤者,特别是面颈部水肿严重者,俯卧时间宜短,以半小时为宜;以免从改变卧位时发生咽喉部坠积性水肿而影响呼吸道通畅;⑹骨突处,特别是骶尾部、脚跟、枕部等,应垫以棉垫,防止发生褥疮;注意足背勿受压,防止足下垂;⑺有气管切开者,翻身前应检查气管导管是否通畅,翻身前后皆应清理气道的分泌物;⑻有静脉输液者,待床片安好后,先将输液瓶从上面床片上方置于对侧;翻身时转动的方向应由原输液瓶侧向上转至对方;⑼每次翻身前,必须再次检查清楚,如附件、杂物等是否移除,床片固定螺丝是否安放妥当等;引流袋安放妥当,翻转时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发生意外;十四、职业疗法和日常生活训练首先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入手,继而结合各自的职业特点,重点训练与劳动和专业有关的操作技能,有助于尽早重返工作岗位;日常生活训练刷牙、穿衣——>家务劳动洗衣、打扫卫生——>职业训练——>文体工艺活动书法、下棋、打球。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ff942b681c758f5f61f678d.png)
烧伤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烧伤是由于热力、电流、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致的损害。
主要是指热力所致的皮肤或其他组织的损伤,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关节、神经、血管,甚至内脏。
【护理常规】1.安置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性别、年龄提前安排好病房,迅速接待患者入院,测量生命体征并评估烧伤病情。
轻度烧伤患者先安置于烧伤换药室并做好换药准备,危重患者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大面积烧伤患者应安置于单间隔离病房。
2.病房要求病室保持安静、清洁、舒适,布局合理,便于治疗和抢救,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55%~65%为宜。
重症烧伤,暴露疗法室温要求 28~32℃。
烧伤病房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30min。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烧伤患者消毒隔离制度,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接触患者前应洗净双手,医务人员以穿短袖衫、套裤为宜。
3.病情观察评估患者烧伤严重程度,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轻度烧伤以局部治疗为主,做好创面的护理;重度烧伤应严密观察患者全身症状,如生命体征及尿量、神志和精神状态,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记录病情变化及出入量,严密观察有无休克征象及烧伤并发症的发生。
4.基础护理①患者入院 24h内完成卫生处置,衣服应宽松、柔软、透气;床单位保持干燥、平整,有渗出、潮湿应及时更换;②严重烧伤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呼吸道管理、皮肤护理、会阴护理、各种管路护理,防止创面长期受压,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5.急救准备根据病情做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准备,如交叉配血、合血、开辟静脉通路等。
6.创面护理(1)按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肢端的血供及包扎肢体是否保持功能。
包扎过紧会出现患肢肿胀明显、麻木、肢端发凉、末梢皮肤发绀或疼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创面检查。
(2)包扎范围应超出创缘:各层辅料要铺平,压力均匀,松紧适当。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止污染,敷料渗液多、颜色发绿或有异味时,及时告知医师进行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病室要求】1、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
2、保持病室适宜温、湿度。
病房温度18~20℃,湿度50%~60%;3、病室定时通风,每日2~3次。
【消毒隔离】1、每日督促保洁人员定时用0.1%~0.5%有效氯溶液擦拭病室物品表面和地板、病床、床头柜等。
2、预防交叉感染,嘱病人勿串病房,绝探视人员入病室。
3、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4、接触病人前后清洗或消毒双手,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5、接触创面的物品须为无菌状态。
6、污物按生活垃圾及污染垃圾分类管理,不得混清,不得随意丢弃。
7、病室床单、被罩、枕套应保持清洁,污染后随时更换。
8、病人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温>40℃或<36℃,立即通知医生,每隔30分钟至1小时测体温并记录。
2、定时观察尿量、尿色、性状、尿比重的变化,休克期尿量应保持在80~100ml/h。
3、定时观察病人神志或精神状态。
4、评估病人创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观察有无消化系统症状。
6、及时了解各种检验结果。
7、评估治疗效果。
【基础护理】1、做好晨晚间护理。
2、保持正常皮肤、毛发、口腔、会阴、肛门、指(趾)甲清洁。
3、定时翻身、叩背、按摩每2小时1次。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胃管的护理(1)选择粗细合适的胃管,固定松紧适宜。
(2)鼻饲前要抽取胃容物,观察食物是否排空,有无出血,判断胃管是否在胃。
(3)每次滴入食物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4)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与量,温度一般为38~40℃:每次注入量<300ml。
(5)胃肠减压的病人注入药物后应夹闭胃管l~2小时,并尽量减少搬动病人,防止呕吐。
(6)留置胃管期间,口腔护理2次/天,并进行鼻腔的清洁,滴入石蜡油1~2滴/天,以保护鼻黏膜。
(7)胃管每周更换1次。
(8)卧翻身床的病人,翻身前妥善固定,以防脱出。
6、尿管的护理(1)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脱出等。
(2)用0.05%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及尿管外露部分2次/天,严格无菌操作。
(3)定时开放尿管,休克期开放1次/小时,待回吸收期可夹闭尿管,2~4小时开放一次,或病人有尿憋感时再开放尿管,准确记录尿量。
(4)观察尿色、量、性状,并注意尿道口有无漏尿及分泌物等。
(5)尿管末端(包括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
(6)病情许可在留置尿管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
(7)尿管每周更换一次。
(8)如发现尿色、量、性质发生改变,应及时留取尿标本,并通知医生。
7、外周静脉输液的护理(1)合理选择静脉,遵循由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选择离创面5cm以外的正常部位进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
(2)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液体是否通畅。
(3)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应尽可能稀释至最佳浓度,并与血管非刺激性药物交替输注。
(4)输入的药物应现用现配,各种药物应掌握配伍禁忌。
(5)留置针留置不能超过3天,如未到3天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等现象应立即拔除。
输液毕应用0.9%生理盐水5~lOml封管,超过6小时应重新封管,并交班。
【翻身床的护理】1、初次翻身前应向病人详细介绍翻身的目的、重要性、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及缓解对策,使病人配合操作。
2、翻身前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重危病人应准备急救药物。
3、俯卧位将床头摇起10°~20°,防止因发生体位性水肿,而导致病人呼吸困难;双足应自然下垂,防止足背受压。
4、头面部烧伤病人,仰卧位时可将床头部抬高40°~45°;双足用挡脚板支撑保持90°,防止足下垂。
5、双腋、腹股沟、会阴等部位烧伤的病人,将四肢放置于搁手板、搁脚板上,充分外展,暴露创面。
6、病人俯卧位时如突然出现心跳骤停,应徒手将病人翻转仰卧,立即抢救。
7、翻身床用毕,应彻底清洗消毒并定期检修,各部位上油,保证良好性能。
8、指导并训练病人翻身床上进食和大小便。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危重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粘膜、口腔、肢体活动情况、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注意保护创面,四肢适当约束,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污染。
3、病室保持安静,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条以上,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根据24小时总量及病情需要安排补液,做到晶胶体交替输入,水分平均输入。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有头、面、颈烧伤、吸入性损伤未行气管切开者需密切观察呼吸,准备好气管切开的一切用物。
6、遵医嘱予以多参数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神智、尿量、尿色的变化,观察末梢循环,烦渴症状有无改善。
休克期患者禁忌翻身和搬动。
7、给予患者留置尿管,观察并记录尿色、量、性质及平均每小时尿量。
在导尿管通常的情况下,成人尿量应高于30ml/h,儿童应高于15ml/h,婴幼儿10ml/h左右,根据尿量调节输液的速度和种类,当发现少尿和无尿时应先检查输尿管的位置是否有堵塞和脱出,检查时需无菌操作。
8、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时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
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小时小结,24小时总结。
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9、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同时密切关注化验结果。
护士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的发生。
10、对有心力衰竭、呼吸道烧伤、老人和小儿在补液时需特别注意速度,勿过快,需要时用输液泵控制滴速,防止短时期输入大量的水分,口、鼻腔或气管套管有大量泡沫样痰,呼吸困难,要警惕肺水肿的发生。
11、高热、昏迷、抽搐多见于小儿,尤其是头面部深度烧伤者要加强观察及时处理。
12、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热烧伤护理【概念】烧伤一般系指热力,如热液(热水、热油、热汤)、火焰、炽热金属(溶化的液体或炽热的固体)、蒸汽和高温气体等所致的组织损伤,主要是皮肤损害。
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关节、神经、血管,甚至脏。
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微波等所致的组织损害与热力引起的一般病理变化、临床过程相近,因此临床上习惯将它们所致的组织损伤也称为烧伤。
【评估要点】1、致伤因素。
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及有无其他合并症。
(2)烧伤面积、深度、部位、严重程度。
(3)疼痛程度。
3、对烧伤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现场急救及护理(1)迅速脱离致热原。
(2)保护烧伤创面,避免再次损伤。
(3)评估病人疼痛程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4)有复合伤的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5)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补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7)安慰病人,稳定其情绪。
2、休克期补液护理(1)定时监测病人意识状态、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及尿量的变化,遵医嘱随时调整补液速度。
(2)遵医嘱选择补液途径,安排补液种类和方法。
3、创面护理(1)根据创面情况,遵医嘱定时涂抹外用药。
(2)保持创面周围正常皮肤的清洁。
(3)避免创面受压,定时给予翻身,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翻身床或悬浮床。
(4)保持床单位的清洁、整齐,接触创面的敷料应经过灭菌处理。
4、特殊部位热烧伤病人护理(1)头面部烧伤病人护理:1)给予半卧位。
2)剃除头部毛发。
3)双耳有烧伤者,去枕平卧,保持头中正位,外耳道口放置干棉球。
4)定时清除眼、鼻分泌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滴眼;眼睑外翻者,用油纱覆盖。
5)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外翻的病人,用湿纱布或油纱覆盖口唇。
6)进食时用无菌纱布保护口周创面,以防污染。
7)保持创面干燥,必要时遵医嘱烤电。
(2)会阴部烧伤病人护理1)剃除阴毛。
2)保持双大腿外展位或大字卧位,充分暴露会阴部创面。
3)大小便时注意保护创面,便后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
4)保持创面干燥,若有渗液及时用无菌纱布沾干或遵医嘱烤电。
5、植皮手术病人护理(1)术前护理:手术前1天,遵医嘱给予创面换药或行浸浴疗法,并进行手术常规准备。
(2)术后护理:1)按不同麻醉方法实施护理,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术区有无渗血,渗血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3)术区制动3~5天,防止皮片移位,保持肢体抬高于心脏水平。
4)保持术区敷料清洁、干燥,污染或潮湿及时给予更换。
5)密切观察体温及血象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观察术区疼痛程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7)卧床期间做好基础护理。
6、营养支持及护理(1)观察病人体重变化,监测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了解病人营养状况。
(2)指导并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胶原物质的食物。
(3)对食欲差的病人遵医嘱经留置鼻饲管,定时给予要素饮食。
(4)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等高营养液。
7、康复护理(1)嘱病人早期保持关节功能位。
(2)根据病人需要,制定康复计划并指导实施。
(3)创面愈合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必要时请专业康复师指导。
(4)新生皮肤避免照射;清洁时使用刺激性小的婴儿皂;遵医嘱外涂抑制瘢痕生长的药物或贴膜。
(5)实施压力疗法,佩戴弹力套、压力衣等,最好坚持半年以上。
【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掌握防火、灭火、自救、急救的相关知识。
2、告知病人如何保护创面。
3、讲解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
4、保持关节功能位,并了解其意义。
5、教会病人如何保护新生的皮肤,预防瘢痕的方法和措施,指导病人功能锻炼。
电烧伤护理【概念】人体被电所致的损伤称为电损伤也称电烧伤。
【评估要点】1、致伤因素。
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及有无其他合并症。
(2)电接触时间、电流强度、电流性质、电流的路径。
(3)有无复合伤。
3、对电烧伤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现场急救及护理(1)迅速脱离电源。
(2)注意保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3)就地抢救: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复后给予心电监护。
(4)定时监测意识状态、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遵医嘱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6)观察病人有无复合伤。
2、补液的护理(1)观察尿量、尿色、尿比重及周围循环等情况,遵医嘱调整补液量及速度。
(2)尿呈酱油色时,应遵医嘱给予大量快速补液或静脉滴注甘露醇,尿量维持在50m1/h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