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题解(名词解释篇)

合集下载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1(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2(理血剂:是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的方剂。

3(臣药:是方中能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4(反佐服法:是病情严重时,采用寒药热服,热药寒服,以防止药格拒的一种特殊的服药方法。

5(补益剂:是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6(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7(君药:是方中针对主病或病证的主要方面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8(药汗:是因外感风寒之邪而致营卫不和,在服用桂枝汤后所形成的微汗出。

9(温里剂:是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以祛除脏腑或经络间的寒邪,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10.固涩剂:是凡以收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

11.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作用,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12.引经药:是能引导方中诸药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

13.祛湿剂:是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

14.消食剂:是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除痞化积等作用,以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

( 15(补法:是通过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或加强脏腑功能,主治因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虚弱所引起的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16.反佐药:是根据病情需要,方中用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7.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18.治燥剂:是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滋润的作用,用以治疗燥证的方剂。

19.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在表的病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2014广中医方剂学方歌名词解释大题简答题解析

2014广中医方剂学方歌名词解释大题简答题解析

方剂学方歌名词解释大题简答题方歌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枣通草施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黄土汤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吐衄便崩服之康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温热流连正治方清气化痰丸清气化痰胆星蒌,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疗实脾饮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槟榔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疼效,去膝地生温热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山甲角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便脓自然康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天王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温经汤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服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消风散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真武汤真武壮肾温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水肿保安康温胆汤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清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杏苏散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名词解释梅核气,中医病症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喉,以咽中如有梅核阻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1 七方七方,是方剂分类之一。

首见于《内经》,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不同的方剂。

2 十剂十剂,方剂分类方法之一。

始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指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剂。

3 君药君药,方剂组成原则之一。

即指方中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4 逆流挽舟法逆流挽舟法,治疗方法之一。

指用败毒散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仍由里出表而愈,如逆水中挽舟上行之意,故称逆流挽舟。

5 大承气汤方名。

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效,用治实热积滞证。

因本方有泻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大承气汤。

6 增水行舟法:对温病热结液枯的便秘症,以大量滋阴补津液之品,使热结液枯的粪便得以自下,犹如水涨则船行通畅之意。

代表方如增液汤。

7 和解少阳法和解法之一。

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

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

代表方如小柴胡汤。

8 痛泻要方方名。

由白术、防风、白芍、陈皮组成,有泻肝补脾之功。

用补脾泻肝的药物来治疗土虚木乘,脾受肝制的肠鸣腹痛泄泻,泻后腹痛不减的方剂。

9 辛开苦降法治法之一。

对肠胃不和,寒热互结,气失升降之心下痞、呕吐、下利病证的治法。

常用辛温与苦寒药物伍,开结散寒,苦降泄热。

如半夏泻心汤中干姜、半夏与黄芩、黄连的配合,即属辛开苦降法。

10 清营凉血法治法之一。

是清除热性病邪在营血的治法。

其用药常以清营透热,凉血散瘀之品为主,如清营汤。

11 凉膈散理中丸,方名。

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效,用治中焦虚寒证。

因本方用药,使中焦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曰理中。

13 开窍“三宝”指凉开方剂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方。

三方组成均是以芳香开窍药配伍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用于治疗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的热闭证。

方剂学复习提要_上海中医药大学_方剂学大题整理

方剂学复习提要_上海中医药大学_方剂学大题整理

1.君、臣、佐、使: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二是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到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透热转气:清营汤治疗温邪初入营份,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清透泻,使营份热邪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

3.逆流挽舟:逆流挽舟法是挽船逆水流而上之意。

以此比喻凡邪气由表入里,采用使邪由里出表的一种治法。

代表方如人参败毒散。

清代喻嘉言认为痢疾初起有表证,乃邪从表而陷里也,胃肠受损,清浊不分,症见赤白下利,腹痛里急,伴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等。

用本方疏散表邪,使表气疏通,陷里之邪,从表而解,则里滞亦除,痢疾自愈。

邪从外入者,仍从外出,使由里而出表,即称为“逆流挽舟”法。

4.阴中求阳:“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例如右归丸,补阳药如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元阳,放入补阴药如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补肾益肝补脾,以达到更好的补阳作用。

5.阳中求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例如左归丸,补阴药如熟地、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益肝补脾,放入补阳药如鹿角胶,补阳益阴,以达到更好的补阴作用。

6.辛甘化阳:以辛温药和甘温药合用,辛甘调配能化生身体阳气驱邪外出。

例如小建中汤,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

7.酸甘化阴:(桂枝汤、小建中汤)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

如小建中汤中炙甘草益气温中缓急,合益营敛阴之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8.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参苓白术散)是通过健脾的手段,达到补益肺气的目的,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

2014广中医方剂学方歌名词解释大题简答题.

2014广中医方剂学方歌名词解释大题简答题.

方剂学方歌名词解释大题简答题方歌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枣通草施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黄土汤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吐衄便崩服之康三仁汤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加入滑石渗湿热,身重胸闷属湿温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温热流连正治方清气化痰丸清气化痰胆星蒌,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疗实脾饮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槟榔加草果姜附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玉女煎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疼效,去膝地生温热痊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山甲角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芍药汤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便脓自然康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天王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温经汤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服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消风散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真武汤真武壮肾温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水肿保安康温胆汤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清胆胃,胆郁痰扰诸症除杏苏散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名词解释梅核气,中医病症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喉,以咽中如有梅核阻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方剂学名词解释5篇

方剂学名词解释5篇

方剂学名词解释5篇第一篇:方剂学名词解释方剂学名词解释1、方剂:是在中医辩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并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而成。

2、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4、和法:通过和解与调和作用,以达到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5、消法:通过消食导滞、消坚散结等方法,使结聚于体内的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6、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

7、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8、君药: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9、反佐药:病重邪甚以及拒药不受的情况下,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拒。

10、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邪外出等作用,用于治疗表证的方剂。

11、和解剂:凡是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及表里同病等证的方剂。

12、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于治疗气、血、津、精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13、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用于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14、透热转气:是一种治病方法,见于清营汤证,使初入营分之热透入气分而解。

15、分经论治:是一种治病方法,见于九味羌活汤证,根据不同经络受邪,选用不同的药物。

第二篇:方剂学(本站推荐)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方剂学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方剂与治法要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常用治法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1.方剂的基本结构2.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剂型要点:常用剂型及其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概述要点: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辛温解表要点:1.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九味羌活汤、香苏散、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辛凉解表要点:1.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3.桑菊饮、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扶正解表要点:1.败毒散、参苏饮、加减葳蕤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三单元泻下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寒下要点: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温下要点:1.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2.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3.大黄附子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润下要点: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五:逐水要点:医学全.在线 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服用方法及其意义细目六:攻补兼施要点: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四单元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和解剂的适用范围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蒿芩清胆汤、达原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调和肝脾要点:1.四逆散、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调和肠胃要点: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第五单元清热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气分热要点:1.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清营凉血要点:1.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细目四:清热解毒要点:1.凉膈散、普济消毒饮、防风通圣散、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细目五:清脏腑热要点:1.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3.导赤散、泻白散、苇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六:清虚热要点: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六单元祛暑剂要点: 1.祛暑剂的适应范围2.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新加香薷饮、桂苓甘露散、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七单元温里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温中祛寒要点:1.理中丸、小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吴茱萸汤、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回阳救逆要点:1.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回阳救急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温经散寒要点: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八单元补益剂细目一:概述要点: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补气要点:1.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完带汤、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补血要点:1.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气血双补要点:1.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细目五:补阴要点:1.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大补阴丸、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3.左归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六:补阳要点:1.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右归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七:阴阳双补要点:医.学全.在.线 1.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七宝美髯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九单元固涩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固表止汗要点: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敛肺止咳要点:九仙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涩肠固脱要点: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涩精止遗要点:1.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金锁固精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六:固崩止带要点:1.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2.易黄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单元安神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重镇安神要点: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滋养安神要点:1.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甘麦大枣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一单元开窍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凉开要点: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温开要点:苏合香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十二单元理气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行气要点:1.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降气要点:1.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三单元理血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活血祛瘀要点: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2.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3.失笑散、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七厘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4.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止血要点:1.止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2.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3.十灰散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四单元治风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疏散外风要点:1.消风散、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大秦艽汤、牵正散、玉真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3.小活络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平熄内风要点: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十五单元治燥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轻宣润燥要点:1.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滋阴润燥要点:1.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养阴清肺汤、益胃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六单元祛湿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燥湿和胃要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清热祛湿要点:1.茵陈蒿汤、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八正散、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3.二妙散、当归拈痛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利水渗湿要点:1.五苓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五皮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五:温化寒湿要点:1.真武汤、实脾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苓桂术甘汤的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3.萆薢分清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六:祛风胜湿要点: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七单元祛痰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规律细目二:燥湿化痰要点:1.二陈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2.温胆汤、茯苓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清热化痰要点:医学全在线网站 1.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2.滚痰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润燥化痰要点: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温化寒痰要点: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六:化痰熄风要点:1.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定痫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八单元消食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消食化滞要点:1.保和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健脾消食要点:1.健脾丸、枳实消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葛花解酲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九单元驱虫剂要点: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二十单元涌吐剂要点:瓜蒂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三篇:方剂学学习体会方剂学学习体会《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和方剂理论及其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是中医的精华部分。

方剂学名词解释、简答、问答

方剂学名词解释、简答、问答

名词解释总论1.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

宋·赵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用为方剂分类法。

2.八阵:“八阵”出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类法。

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发展。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2. 辛甘化阳: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化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

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可以化生卫阳。

3. 酸甘化阴: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生长。

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可以化生营阴。

4. 逆流挽舟: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

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方如败毒散,原方治疗气虚外感证,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

并认为本方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并称其为“逆流挽舟”法。

第二章泻下剂5. 釜底抽薪:指用寒下通便法泻去热结里实的治法。

如用大承气汤治疗实热内结积滞肠胃,症见“痞”、“满”“燥”、“实”以及谵语、潮热,脉实等热盛伤津的里热实证,通过泻下,邪热积滞随大便泻下而解,使里热得清。

此治法犹如抽去锅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喻为“釜底抽薪”法。

第三章和解剂第四章清热剂2.以泻代清:用泻下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针对里热病证,可用清热药和泻下药配合同用,配合泻下药的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治法称为“以泻代清”。

方如凉膈散用大黄、芒硝、甘草泻火通便,清泄中上二焦实火。

第五章祛暑剂第六章温里剂第七章补益剂2.培土生金:即补脾以益肺,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名词解释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名词解释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名词解释以辛温药和甘温药合用,辛甘调配能化生身体阳气驱邪外出。

例如小建中汤,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

2.酸甘化阴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

如小建中汤中炙甘草益气温中缓急,合益营敛阴之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3.逆流挽舟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

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叫“逆流挽舟”。

如败毒散,原方治气虚外感,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意即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

4.通因通用反治法之一,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症,适用于食积腹痛,泻下不畅及膀胱湿热所致尿急,尿频,尿痛病症之类。

如大承气汤中大黄苦寒泄热,祛瘀通便,消除治病之因。

厚朴下气,除满消胀,枳实苦辛破结,导滞消痞,共助大黄芒硝攻下热结。

5.培土生金补脾以益肺,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

脾为土脏,肺为金脏,脾土肺金为相生之脏,通过培补脾土,达到治疗肺脏亏需的目的,如参苓白术散。

方中使用大量健脾醒脾的药,再加“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培土生金。

6.阴中求阳补阳方中兼用补阴药的配伍方法。

对于阳虚证,用补阳药的同时,佐以补阴之品,以阳根于阴,阳有所附,并可借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的温燥,使之补阳而不伤津。

如右归丸。

补阴方中兼用补阳药的配伍方法。

对于阴虚证,用补阴药的同时,佐以补阳之品,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可借阳药之温运,制阴药之凝滞,使之滋而不滞。

如左归丸:补药如枸杞,山药,山茱萸,再配龟鹿二胶,龟板胶补阴,鹿角胶补阳。

8.刚柔相济方剂的用药配伍法。

刚指刚燥之品,多具温阳,燥湿之功。

柔乃阴柔滋润之品,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刚燥太过则伤津耗阴,阴柔滋润易呆滞脾胃,壅中滞气,刚柔相济则优势互补。

如黄土汤用药刚柔相济,刚药温阳不伤阴,柔药滋阴不损阳,共同达到温阳健脾,养血止血的目的。

方剂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方剂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方剂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逆流挽舟: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方如败毒散2、以泻代清:用泻下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清热药和泻下药同用,配合泻下药目的是为了清泻里热,这种治法叫“以泻代清”,方如凉膈散中大黄、芒硝、甘草泻火通便,清泻上中二焦实火3、培土生金:即补脾以益肺,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

脾土肺金为相生之脏,通过培补脾土,可达到治疗肺脏亏虚病症的目的,如参苓白术散的主治为脾胃气虚夹湿之证,但该方并有保肺之效,也可用治肺损虚劳诸证4、刚柔并济:刚指刚燥之品,多具温阳,燥湿之功;柔乃阴柔滋润之品,多具滋阴润燥作用。

刚燥太过则伤津耗阴,阴柔滋润易呆滞脾胃,壅中滞气,刚柔相济能优势互补。

方如黄土汤用药刚柔相济,刚药温阳而不伤阴,柔药滋阴而不损阳,共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

5、阴(阳)中求阳(阴):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即所谓“阳中求阴”。

治疗阳虚证时,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即谓“阴中求阳”。

6、通因通用:采用通利的方法,治疗某些虽属实热内结,郁滞在里,然而表现出症状似通而本质非通的病症。

如用大承气汤类峻下方治疗热结旁流,用清热利湿方药治疗湿热蕴结的小便频数,用破血行瘀方药治疗瘀血阻滞之崩漏下血等7、增水行舟:用寒凉甘润、补阴增液、润肠通便药为主组方,治疗热邪伤津,津亏肠燥,无水舟停所致的大便秘结。

如增液汤滋阴养液,生津润燥以治疗阳明温病,津亏肠燥的便秘;此寓泻下于滋阴养液之中的用药,即“增水行舟”之法。

简答题二、分类及代表方(一)和解剂1、和解少阳:大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2、调和肝脾: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3、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二)温里剂1、温中祛寒: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2、回阳救逆:四逆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3、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常用小方组成、功用及主治(一)左金丸(清热剂清脏腑热121)组成:黄连(180g)吴茱萸(30g)功用: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症见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二)当归补血汤(补益剂补血172)组成:黄芪(30g)当归(6g)功用:补气生血主治:1、血虚发热证。

湖北中医药大学方剂名词解释

湖北中医药大学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和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八法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一书中将诸多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方法汗法:即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吐法:即通过宣壅开郁和涌吐的作用,以祛除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毒物的一种治疗方法下法:即通过泻下通便,使积聚体内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水饮等有形实邪排除体外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法:是通过和解和调和作用,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温法:即通过温里、驱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以消除脏腑经络的寒邪的一种治疗方法清法:是指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等作用,以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补法:即指通过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或加强脏腑功能,主治因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虚弱所引起的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消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食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痞结癥块的一种治疗方法君臣佐使君药:是方中对主病或病证的主要方面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方中能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1佐助药:是在方中协助君、臣药以加强其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2佐治药:是方中用以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3反佐药:是根据病情需要,方中用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1引经药:是能引导方中诸药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是方中能够调和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的药物方剂各论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的方剂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温里剂: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以祛除脏腑或经络间的寒邪,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固涩剂:凡以收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祛湿剂: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湿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治燥剂:凡具有清宣燥邪或滋阴滋润的作用,用以治疗燥证的方剂治风剂:凡用辛散疏风或滋潜息风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等作用,用以治疗风病的方剂和解剂:凡具有调和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以及疟疾的方剂理气剂: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舒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祛痰剂: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等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道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灯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其他反佐服法:是病情严重时,采用寒药热服,热药寒服,以防止邪药格拒的一种特殊服药方法火郁发之:是火热病病邪郁遏在里的病症,可用清宣、升散、清舒、透散之品,使郁火病邪向外透散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透热转气:是温热病邪初入营分,在轻盈解毒的同时,配以清透之品,将营分的邪热向外透发,使之从气分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逆流挽舟:是痢疾因携湿外邪从表陷里,致肠道壅滞,传化功能失调者,用舒表散邪,使陷里之邪从表出而愈,其痢自止的一种治疗方法甘温除热:用干温药物治疗因虚而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剂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总论⽅剂:⽅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量,按照组⽅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成的。

⽅剂学:⽅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的⼀门科学,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

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常⽤治法“⼋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等作⽤,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解的⼀类治法。

吐法: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或毒物从⼝中吐出的⼀类治法。

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使停留于胃肠的宿⾷、燥屎、冷积、瘀⾎、结痰、停⽔等从下窍⽽出,以祛邪除病的⼀类治法。

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法,使半表半⾥之邪,或脏腑、阴阳、表⾥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类治法。

温法:温法是通过温⾥祛寒的作⽤,以治疗⾥寒证的⼀类治法。

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解毒、凉⾎等作⽤,以清除⾥热之邪的⼀类治法。

消法:消法是通过消⾷导滞、⾏⽓活⾎、化痰利⽔、驱⾍等⽅法,使⽓、⾎、痰、⾷、⽔、⾍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类治法。

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体⽓⾎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类治法。

七⽅:⼤、⼩、缓、急、奇、偶、复⼗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的药物。

⾂药:有两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的药物。

佐药: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即配合君、⾂药以加强治疗作⽤,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以消除或减弱君、⾂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与君药性味相反⽽⼜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的药物,以防⽌药物格拒。

使药: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即能引领⽅中诸药⾄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中诸药作⽤的药物。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名词解释
方剂是中医药中的一种药物配方,是由多种中草药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

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组合不同中草药,可以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

方剂的名词解释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方:方剂的意思是药方、处方。

方是指将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剂量和用法组合而成的药物配方。

方可以根据应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比如以功能分为清热方、祛风方等;以用途分为治疗方、调理方等。

2. 剂:剂指的是药物的剂型,即药物制剂的形式。

方剂通常是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的,这些中草药可以是鲜草药、干草药、炮制草药等形式的。

而方剂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汤剂、浸剂、片剂等剂型。

3. 名:名是方剂的名称。

方剂的命名一般是由多个字或词组成,可以包含病名、症状、药物组成等内容,以便于医生和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

比如有《太阳红汤》、《四逆汤》、《四君子汤》等。

总的来说,方剂是中医药中一种特殊的药物配方,它是通过合理组合多种中草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方剂的名称是由多个字或词组成,可以包含病名、症状和药物组成等内容。

方剂的剂型可以是汤剂、浸剂、片剂等形式。

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和药理作用。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方剂学名词!啥是方剂学名词呀?就好比说“方剂”,那可不是随便几味药凑一块儿就完事儿的,它就像一支精心
编排的舞蹈,各种药材就是舞蹈演员,在特定的规则下相互配合,共
同演绎出一场精彩的“健康之舞”。

比如四物汤,那就是经典的方剂之一,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这几味药,相互协作,就像一个默契十
足的团队,为身体带来滋养和调理。

再说说“君臣佐使”,哎呀呀,这可太有意思了!君药就如同乐队的
主唱,是绝对的主角,发挥主要作用;臣药呢,就是那得力的助手,
辅助君药;佐药像是调节剂,让整个方剂更加平衡;使药则是引导员,带着药效去到该去的地方。

这不就跟一场精彩的演出一样嘛!
还有“七情配伍”,这就像是人际关系一样复杂又有趣。

单行,就好
比一个人单打独斗;相须、相使,那就是好朋友一起并肩作战,让效
果更强;相畏、相杀,像是一物降一物;相反呢,可就得小心了,搞
不好就出问题啦!你说神奇不神奇?
咱学习方剂学名词,不就像是走进一个满是宝藏的宝库嘛!每一个
名词都是打开一扇门的钥匙,门后面藏着的是中医智慧的无尽奥秘。

通过了解这些名词,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方剂的组成和作用,能更准确
地运用方剂来调理身体、治疗疾病。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经过
无数代中医人的实践和总结得来的呀!所以呀,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
方剂学名词,它们真的是中医的瑰宝呀!我觉得,我们都应该认真去学习、去探索,让这些宝贵的知识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方剂学的名词解释歌诀

方剂学的名词解释歌诀

方剂学的名词解释|歌诀方剂学的名词解释: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方剂学的基本任务: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系,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范围主要是以古人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为主线,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治法、组方思路、方剂配伍、服用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方中药物配伍的主次关系和功效与主治病证病机相关的配伍原理,方剂适应范围,使用要点,加减变化及剂型选择的规律等。

方剂学研究指导原则以中医学术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以方剂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方剂学科规律的研究方法。

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与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

方剂学研究具体工作主要有:临床试验,文献整理,逻辑分析,实验研究,多学科研究等方面。

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方剂学的歌诀:解表方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2.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热清表解此为良。

3.加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姜葱草,加减临时在变通。

4.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5.葱豉汤: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6.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皆能康。

方剂学名词解释

方剂学名词解释

1.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2.理血剂:是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的方剂。

3.臣药:是方中能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4.反佐服法:是病情严重时,采用寒药热服,热药寒服,以防止药格拒的一种特殊的服药方法。

5.补益剂:是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6.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7.君药:是方中针对主病或病证的主要方面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8.药汗:是因外感风寒之邪而致营卫不和,在服用桂枝汤后所形成的微汗出。

9.温里剂:是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以祛除脏腑或经络间的寒邪,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10.固涩剂:是凡以收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

11.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作用,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12.引经药:是能引导方中诸药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

13.祛湿剂:是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

14.消食剂:是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除痞化积等作用,以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

.15.补法:是通过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或加强脏腑功能,主治因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虚弱所引起的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16.反佐药:是根据病情需要,方中用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7.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18.治燥剂:是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滋润的作用,用以治疗燥证的方剂。

19.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在表的病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中医方剂学题解

中医方剂学题解

中医方剂学题解(问答篇)问答题1 试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方剂组成原则中佐药有何涵义?3 小青龙汤中配伍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的意义是什么?4 试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点。

5 试述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

6 新加黄龙汤由何方衍变?方内配伍姜汁的意义是什么?7 为什么说凉膈散用药体现了“以下代清”之说?8 温脾汤在配伍上有何特点?9 败毒散、小柴胡汤、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四方均用柴胡,其作用是否相同?10 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二方主治及功效有何区别?中医方剂学题解(名词解释篇)名词解释1 七方2 十剂3 君药4 逆流挽舟法5 大承气汤6 增水行舟法7 和解少阳法8 痛泻要方9 辛开苦降法10 清营凉血法中医方剂学题解(判断篇)判断下列题目的正误1. 小青龙汤中用干姜、细辛,既温肺化饮,又助麻黄、桂枝解表。

正确错误2. 桑菊饮药性偏凉,故用治风热壅遏于肺的咳喘症。

正确错误3. 银翘散方中用药是辛凉中配小量辛温之品,故治疗寒热夹杂之证。

正确错误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专平喘,用药寒温清宣,相制为用。

正确错误5. 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中均有银花、薄荷、桔梗、甘草、芦根五药。

正确错误6. 败毒散中人参补气,与甘草配合以健脾祛湿止泻。

正确错误7. 大承气汤为峻下热结,泻火通便之方,若用治下利清水,色纯青,口干舌燥,脉滑实之症,亦有良效。

正确错误8. 温脾汤与大承气汤均具攻逐积滞的作用,故二方用药均配伍大黄、芒硝。

正确错误9. 麻子仁丸润下通便,但组成内有小承气汤所含的全部药物。

正确错误10. 济川煎与麻子仁丸均属润下之方,但前者药性偏温,后者药性偏凉。

正确错误11. 十枣汤中大戟、甘遂、芫花药性峻烈,故配伍大枣益气生津。

正确错误12. 新加黄龙汤中姜汁,既可防呕逆拒药,振奋胃气以助正气而行药力,又有反佐配伍之意。

正确错误13. 败毒散与小柴胡汤组成内均配伍人参、甘草,故二方均有扶正以助祛邪的作用。

中医名词解释

中医名词解释

中医名词解释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伍组合,并酌定剂量、确定适宜的剂型及用量而成的处方,是为方剂。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学的基础理论(治法等)、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治法:治疗的方法。

指临床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症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君药:指针对主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主病之谓君)臣药:a、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起次要作用)b、对兼病因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a、佐助药—直接治疗次要证候的药物,协助君、臣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b、佐制药—制君、臣的烈、毒性的药物。

c、反佐药—指在重病邪盛时,根据“甚者从之”的治则。

用于消除或避免产生格拒现象(饮药即吐)而配伍的药物。

(治寒以热而佐以寒,治热以寒而佐以热)使药:a、调和药性的药物b、引经报使药:指能引导方中诸药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一经脉、脏腑、病位的药物。

八法:出自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汗、和、下、吐、温、清、消、补营卫不和:正常状况下,卫行脉外,固护营阴,为卫阳提供营养,营卫调和。

病理状态下,卫气虚弱,腠理疏松,卫阳不能固守营阴,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见汗出恶风,是为营卫不和。

——桂枝汤热结旁流:肠中实热结积较重,机体为排除邪气,逼迫粪水从旁而下,其虽有下痢,但下之乃臭秽粪水,且泻后腕腹的胀满痛不减,是为“热结旁流”也。

--大承气汤脾约:胃中燥热(胃强),脾津不足(脾弱),脾被热邪所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因而津液不能输布,肠道失以津液濡润,故大便干结,但术膀胱,故小便数----麻子仁丸祛风剂:祛风是利用药物疏散风邪的作用,以疏散经络、肌肉、关节间留滞的风邪的一种治法梅核气:是一种病名。

每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

吞咽不下,胸膈满闷等。

每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聚津成痰,痰气交阻,结于咽喉而致。

----半夏厚朴汤瘛疭(chi4zong4):俗称(抽风),使小儿惊凤的一种证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