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刚体转动仪测刚体转动惯量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刚体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绕轴旋转时惯性特性的物理量,它对于研究物体的转动运动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刚体的转动惯量,探究刚体转动惯量与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计算公式与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异。
实验设备和材料1.转动惯量测量仪器:包括支架、转轴、弹簧、刻度盘等。
2.不同刚体样品:本实验使用了长方体、圆盘和圆环三种常见刚体样品。
3.实验辅助工具:包括卷尺、电子天平等。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搭建转动惯量测量仪器:将支架搭建好,并通过转轴和弹簧将测量仪器固定在支架上。
2.校准刻度盘:确保刻度盘的零点对齐并能够准确度量转动角度。
步骤二:测量不同刚体的转动惯量1.测量长方体的转动惯量:–将长方体放置在转轴上,并调整初始角度。
–施加一定的力矩,使长方体绕轴做匀速转动。
–通过刻度盘测量长方体转动的角度和力矩的大小。
–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以增加测量精度。
2.测量圆盘的转动惯量:–将圆盘放置在转轴上,并调整初始角度。
–施加一定的力矩,使圆盘绕轴做匀速转动。
–通过刻度盘测量圆盘转动的角度和力矩的大小。
–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以增加测量精度。
3.测量圆环的转动惯量:–将圆环放置在转轴上,并调整初始角度。
–施加一定的力矩,使圆环绕轴做匀速转动。
–通过刻度盘测量圆环转动的角度和力矩的大小。
–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数据,以增加测量精度。
步骤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测量的角度和力矩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2.利用不同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的刚体的转动惯量数据,探究其之间的关系。
3.对比理论计算公式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并对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与讨论不同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结果•长方体:–测量数据1:转动惯量= 0.25 kg·m^2–测量数据2:转动惯量= 0.26 kg·m^2•圆盘:–测量数据1:转动惯量= 0.15 kg·m^2–测量数据2:转动惯量= 0.17 kg·m^2•圆环:–测量数据1:转动惯量= 0.20 kg·m^2–测量数据2:转动惯量= 0.19 kg·m^2转动惯量与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的关系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长方体的转动惯量较大,圆盘次之,圆环最小。
用刚体转动仪测刚体转动惯量
用刚体转动仪测刚体转动惯量[播放视频]一、概念理解刚体转动惯量是刚体在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的重要性类似于平动中物体的质量。
一刚体对于某一给定轴的转动惯量,是刚体中每一单元质量的大小与单元质量到转轴的距离的平方的乘积的总和。
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刚体的质量分布、转轴的位置与方位有关。
对于几何形状规则的刚体,可用积分式计算出它绕过质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并根据平行轴定理,计算出刚体绕任一特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
但对于形状复杂的刚体,用数学方法求转动惯量则相当困难,一般宜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
因此,学会对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对研究机械转动性能,包括飞轮、炮弹、发动机叶片、电机、电机转子、卫星外形等的设计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二、刚体转动惯量测量的常用方法 1. 1. 三线摆法三线摆法是通过扭转运动来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它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不受场地限制且结果精确等优点,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2.单线扭摆法单线摆(简称扭摆)是比三线摆更简单的力学实验装置。
它不仅可以测定较小物体如钟表齿轮、录音机转子等的转动惯量,且可测量金属悬丝的扭转系数和材料的切变模量。
在许多仪器仪表中(例如灵敏电流计、扭称等),扭摆又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结构简单、稳固耐用,对学生又有多方面的训练,所以它也是力学实验中较好的实验之一。
3.转动惯量仪法法(本实验采用此法,其特点请自行总结)。
三、理论知识准备1. 1. 均质钢块、钢环(铝环)的转动惯量 一刚体对于某一给定轴的转动惯量,是刚体中每一单元质量的大小与单元质量到转轴的距离的平方的乘积的总和。
如果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可表示为:⎰=dmr I 2用上式容易求出均匀钢块及钢环(或铝环)绕中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221块块块理R m I =)(2122外内环环理R R M I +=]2.2.本实验原理如图2-18所示,当重物m 由静止下降距离为h 时,重物的势能将减少mgh ,设此时重物m 的速度为v t ,待测物体的角速度为t ω,根据机械能转换和守恒定律可知,减少的能量mgh 将转化为重物的平动动能和被测物体的转动动能,即222121t t I m mgh ωυ+=(5-1)221 at h =, at t =υ∴t ht 2=υ(5-2)又 r t t ωυ=∴r tt υω=(5-3)将式(5-3)代入式(5-1)得⎪⎭⎫ ⎝⎛+=22121r I m mgh t υ2222mr mghr I t-=υ(5-4)将式(5-2)代入式(5-4)得⎪⎪⎭⎫⎝⎛-=-⎪⎭⎫ ⎝⎛=122222222h gt mr mr t h mghr I (5-5)由式(5-5)可知,若测得重物下降的距离h 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 以及转盘绕线轴半径r ,即可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I 。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刚体转动惯量的概念和定义;2.学习利用旋转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3.掌握利用平衡法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1.旋转法实验装置:圆盘、转轴、杠杆、螺旋测微器、质量砝码等;2.平衡法实验装置:平衡木、质量砝码、支撑点等。
实验原理:1.旋转法实验原理:设刚体的转动惯量为I,当刚体在转轴上匀加速转动时,在力矩M作用下,刚体产生角加速度α。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角动量定理可得到:M=Iα(1)在角加速度恒定的情况下,转动惯量I与力矩M成正比。
2.平衡法实验原理:刚体转动惯量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转轴位置的移动来改变刚体的转动惯量,使得转动惯量I和重力力矩Mg达到平衡,即:Mg=Iα(2)在刚体转动平衡的状态下,转动惯量I与重力力矩Mg成正比。
实验步骤:1.旋转法实验步骤:(1)将圆盘固定在转轴上,并将转轴竖直插入转台中央的孔中。
(2)将杠杆固定在圆盘上,使得杠杆能够自由转动。
(3)在杠杆上加上一定的质量砝码,使得圆盘开始匀加速转动。
(4)测量转轴上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记录下圆盘旋转一定角度时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5)记录下圆盘质量与加速度的数值,计算出实验测得的转动惯量。
2.平衡法实验步骤:(1)将平衡木放置在支撑点上,使得平衡木可以自由转动。
(2)在平衡木上加上一定的质量砝码,使得平衡木保持平衡。
(3)移动转轴的位置,直到平衡木重新平衡。
(4)记录下转轴位置与加在平衡木上的质量的数值,计算出实验测得的转动惯量。
实验数据处理:1.旋转法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计算出圆盘旋转的角度。
(2)根据实验测得的圆盘质量和加速度的数值,计算出实验测得的转动惯量。
2.平衡法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转轴位置的变化,计算出实验测得的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通过旋转法和平衡法两种方法测得的刚体转动惯量进行比较和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的偏差和不确定度,讨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_实验报告
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
它与刚体的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
形状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求得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而形状复杂的刚体的转动惯量,则大都采用实验方法测定。
下面介绍一种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方法。
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2、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
实验仪器: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通用电脑式毫秒计。
仪器描述: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如图一,转动体系由十字型承物台、绕线塔轮、遮光细棒等(含小滑轮)组成。
遮光棒随体系转动,依次通过光电门,每π弧度(半圈)遮光电门一次的光以计数、计时。
塔轮上有五个不同半径(r)的绕线轮。
砝码钩上可以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以获得不同的外力矩。
实验原理:空实验台(仅有承物台)对于中垂轴OO’的转动惯量用J o表示,加上试样(被测物体)后的总转动惯量用J 表示,则试样的转动惯量J 1 :J 1 = J –J o (1) 由刚体的转动定律可知:T r – M r = J α (2) 其中M r 为摩擦力矩。
而 T = m(g -r α) (3) 其中 m —— 砝码质量 g —— 重力加速度 α —— 角加速度 T —— 张力1. 测量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 o未加试件,未加外力(m=0 , T=0)令其转动后,在M r 的作用下,体系将作匀减速转动,α=α1,有 -M r1 = J o α1 (4) 加外力后,令α =α2m(g –r α2)r –M r1 = J o α2 (5) (4)(5)式联立得J o =212212mr mgrααααα--- (6)测出α1 , α2,由(6)式即可得J o 。
2. 测量承物台放上试样后的总转动惯量J ,原理与1.相似。
加试样后,有 -M r2=J α3 (7) m(g –r α4)r –Mr 2= J α4 (8)∴ J =234434mr mgr ααααα--- (9)注意:α1 , α3值实为负,因此(6)、(9)式中的分母实为相加。
测刚体转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2. 熟悉电子毫秒计的使用;3. 通过实验验证转动惯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二、实验原理转动惯量是物体转动惯性的量度,表示物体绕某轴转动时,其质量分布对转动的影响程度。
转动惯量越大,物体转动越困难。
转动惯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有关。
根据转动定律,刚体绕固定轴转动时,所受合外力矩等于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的乘积。
即:M = Iα其中,M为外力矩,I为转动惯量,α为角加速度。
本实验采用恒力矩法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恒力矩法是通过测量刚体绕固定轴转动时的角加速度,然后根据转动定律计算转动惯量。
三、实验仪器1. 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2. 通用电脑式毫秒计3. 砝码4. 水平仪四、实验步骤1. 将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水平仪调整实验仪的水平状态;2. 将砝码挂在实验仪的挂钩上,确保砝码与实验仪的旋转轴平行;3. 使用电子毫秒计测量砝码从静止开始下落至接触刚体所需的时间t1;4. 改变砝码的位置,重复步骤3,测量不同位置下砝码下落时间t2、t3、...、tn;5. 计算每次实验中砝码下落过程中所受的平均力F;6. 根据转动定律,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I。
五、数据处理1. 计算砝码下落过程中所受的平均力F:F = (mg + T) / n其中,m为砝码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T为砝码与实验仪的摩擦力,n为实验次数。
2. 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I:I = F t / (n α)其中,t为砝码下落时间,α为角加速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不同砝码位置下砝码下落时间t1、t2、t3、...、tn;2. 计算砝码下落过程中所受的平均力F;3. 根据转动定律,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I;4.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转动惯量与砝码位置的关系。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转动定律的正确性;2. 确定了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质量分布和转轴位置的关系;3. 熟练掌握了电子毫秒计的使用方法。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把铝环从承物台上取下,其余条件不变,重复步骤(1)。
五、数据与数据处理(所有计算都要求有计算过程)
1.计算法测量转动惯量
表一:承载时转动惯量的测量( =2, =8;计算 时把 看作直接测量量,且只考虑A类不确定度。)
条件
次数
1
2
3
4
5
M=9mgr
(秒)
(秒)
M=3mgr
’(秒)
’(秒)
=
=
=
=
(计算时,分别取 , 。)
= =
表二:空载时转动惯量的测量( =2, =8)
条件
次数
1
2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5
(秒)
M=9mgr
(秒)
’(秒)
M=3mgr
’(秒)
=
=
=
= = =
铝环的转动惯量
= =
铝环的转动惯量也可由如下公式计算(R内= 10.5 cm,R外=12.0 cm),
2.分别用最小二乘法和作图法求转动惯量
=。
测量铝环绕轴的转动惯量,可先测量承载时的转动惯量I,再测量空载时的转动惯量 ,则其转动惯量 。
四、实验内容:
1.用计算法测量铝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1)测承载时的转动惯量I
把铝环放在承物台上,取m为9个砝码质量,r=2.50cm(第3个塔轮半径),取 分别为2和8,所对应的时间 和 ,即由毫秒计分别读出所对应的时间 和 。重复五次。取m为3个砝码质量,其余条件不变,由毫秒计分别读出所对应的时间 和 。重复五次。
(2)测空载时的转动惯量
把铝环从承物台上取下,重复上述步骤,得 , , , ,重复五次。
刚体转动惯量测定
θ=ω0t+1/2βt2
同一次转动过程中,时间分别为t1、t2的角位移可以表示为:
θ1=ω0t1+1/2βt12
(5)
θ2=ω0t2+1/2βt22
(6)
取θ1 =2π, θ2=6π并消去ω0,可以得到:
2 (6t1 2t2 )
t1t2 (t2 t1)
(7)
(二)验证平行轴定理
J=JC+md2
(2)
Mμ—阻力矩
Mμ =Jβμ
(3)
3、将(2)和(3)代入(1)式中,可得:
mfgr+Jβμ=J β 由此可得转动惯量的表达式:
J mf gr (4)
1. 承物台 2. 遮光细棒 3.
4、本实验的刚体转动可认为是匀变速转动,角位移公式:
图二 承物台俯视图
刚体转动惯量测定
1. 学习使用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测定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
2. 用实验方法验证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原理
(一)转动惯量的测定
1、由转动定律可知: M=Jβ
其中: M—合外力矩 J—转动惯量 β—角加速度
2、本仪器转动时受到两个力矩的作用即:
M′+Mμ=Jβ
(1)
其中:M′—动力矩 M′ =Fr ≈mfgr
三、实验内容 (一)测圆环的转动惯量Jx 1. 测承物台的转动惯量J0 2. 测承物台加圆环的转动惯量J 3. 求圆环的转动惯量Jx=J-J0,并
与J理比较求相对误差 (二)验证平行轴定理
1.先将小圆柱放在孔(2,2′)位置, 测J1
2.后将小圆柱放在孔(1,3 ′ )位置, 测J2
3.验证:J2-J1=2mzd2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刚体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对转动运动的惯性大小的物理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和外力矩,来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通过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验证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理解刚体转动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I = Σmr²,其中I为刚体的转动惯量,m为刚体上的质量元素,r为质量元素到转轴的距离。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用的装置包括一个转轴、一个刚体、一个质量盘、一个细线、一个计时器和一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1. 将转轴固定在水平台上,并确保转轴能够自由转动。
2. 将刚体挂在转轴上,并调整刚体的位置,使其能够在转轴上自由转动。
3. 在刚体上选择一个质量元素,将质量盘放在该质量元素上,并用细线将质量盘与刚体连接起来。
4. 在细线上挂上测力计,并将测力计的读数调整到零位。
5. 给刚体一个初速度,使其开始转动,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6. 在刚体转动的过程中,记录测力计的读数和计时器的时间。
7.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刚体上选择不同的质量元素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刚体的角加速度和外力矩。
根据刚体转动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刚体的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I = α / τ,其中I为刚体的转动惯量,α为刚体的角加速度,τ为刚体所受的外力矩。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不同质量元素下的角加速度和外力矩的数值。
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刚体的转动惯量。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值,我们可以验证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了不同质量元素下的角加速度和外力矩的数值。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刚体的转动惯量的数值。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吻合较好,证明了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转动惯量测量实验报告(共7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r - mf = 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22m(g - a)r - mf = 2hi/rt (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 = 2hi/ rt (3)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2a.作m – 1/t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2m = k1/ t (4)2式中k1 = 2hi/ gr为常量。
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222从m – 1/t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 2hi/ gr求得刚体的i。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研究和描述刚体转动规律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不仅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而且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以及转轴位置有关。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它绕给定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没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刚体,用数学方法计算其转动惯量是相当困难的,通常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其转动惯量。
因此,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验上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某一形式运动,通过描述这种运动的特定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来间接地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测定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较多,如拉伸法、扭摆法、三线摆法等,本实验是利用“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来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为了便于与理论计算比较,实验中仍采用形状规则的刚体。
【实验目的】1. 学习用转动惯量仪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2. 研究作用在刚体上的外力矩与刚体角加速度的关系,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和平行轴定理。
3. 观测转动惯量随质量、质量分布及转动轴线的不同而改变的状况。
【实验仪器】ZKY-ZS 转动惯量实验仪及其附件(砝码,金属圆柱、圆盘及圆柱), ZKY-J1通用电脑计时器.图1 转动惯量测定装置实物图【实验原理】根据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dtd JJ M ωβ==, 只要测定刚体转动时所受的合外力矩及该力矩作用下刚体转动的角加速度β,则可计算出该刚体的转动惯量,这是恒力矩转动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
一、转动惯量J 的测量原理砝码盘及其砝码是系统转动的动力。
分析转动系统受力如图2所示:当砝码钩上放置一定的砝码时,若松开手,则在重力的作用下,砝码就会通过细绳带动塔轮加速转动。
当砝码绳脱离塔轮后,系统将只在摩擦力矩的作用下转动。
图2 转动系统受力图本实验中待测试件放在实验台上,随同实验台一起做定轴转动。
设空实验台(未加试件)转动时,其转动惯量为0J ,加上被测刚体后的转动惯量为J ,由转动惯量的叠加原理可知,则被测试件的转动惯量被测J 为0J J J -=被测 或 被测物J J J +=0实验时,先测出系统支架(空实验台)的转动惯量0J ,然后将待测物放在支架上,测量出转动惯量为J ,利用上式可计算出待测物的转动惯量。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一. 实验简介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
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
本实验将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基本方法,目的如下: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 实验仪器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刚体转动仪:包括:A.、塔轮,由五个不同半径的圆盘组成。
上面绕有挂小砝码的细线,由它对刚体施加外力矩。
B、对称形的细长伸杆,上有圆柱形配重物,调节其在杆上位置即可改变转动惯量。
与A和配重物构成一个刚体。
C.、底座调节螺钉,用于调节底座水平,使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
此外还有转向定滑轮,起始点标志,滑轮高度调节螺钉等部分。
三. 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β (1)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2其运动方程为mg – 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和轴摩擦力力矩M。
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 - M = rfrf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2m(g - a)r - M = 2hI/rt (2) fM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 f 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2mgr = 2hI/ rt (3)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实验一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第二单元实验1 用扭摆法测刚体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
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刚体的总质量、形状大小和转轴的位置有关。
对于形状较简单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算出它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
但是对于形状较复杂的刚体,应用数学方法计算它的转动惯量非常困难,故大都用实验方法测定。
刚体的转动惯量在机械动平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凡是涉及往复式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的相互转换,都必须借助具有较大转动惯量的“飞轮”才能实现,其中典型的例子是蒸汽机和内燃机。
此外,为了让机械转动更平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其转动轴上加上一个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且具有一定转动惯量的飞轮。
因此,学会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验目的】1. 了解ZG-2型转动惯量测定仪测刚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及几种不同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
3. 验证刚体转动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原理】1. 弹簧的扭转常数及刚体的转动惯量图1 ZG-2转动惯量测定仪将待测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定角度θ后,在弹簧恢复力矩的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
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θK M -=(1)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
根据转动定律βI M =式中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此可得θβIK -= (2)令ω2=IK,由(2)式得 -=-==θθβI Kdtd 22ω2θ上述微分方程表示转动惯量仪运动具有角谐振动的特性,即角加速度β与角位移θ成正比,并且方向相反。
此微分方程的解为:)cos(ϕωθ+=t A式中θ为角位移,A为谐振动的角振幅, ϕ为初相位角,ω为圆频率。
此谐振动的周期为KI T πωπ22==则 224T I K π= (3)根据(3)式,只要测得转动惯量仪的摆动周期T ,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就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实验2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二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中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分布及转轴位置有关。
正确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高校理工科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实验。
IM-2型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应用霍尔开关传感器结合计数计时多功能毫秒仪自动记录刚体在一定转矩作用下,转过β角位移的时刻,从而测定刚体转动时的角加速度和刚体的转动惯量。
1.了解多功能计数、计时毫秒仪测量时间的基本方法;2.用刚体转动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3.验证转动定律及平行轴定理;4.分析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实验中为降低误差应采取的实验手段。
图2-1IM-2型刚体转动实验仪1—滑轮;2—滑轮高度和方向调节组件;3—挂线;4—塔轮组;5—铝质圆盘形实验样品,转轴位置可为样品上任意圆孔;6—样品固定螺母;7—砝码盘;8—磁钢,相对霍尔开关传感器时,传感器输出低电平;9—霍尔开关传感器,红线接毫秒仪V 5+接线柱,黑线接GND 接线柱,黄线接INPUT 接线柱;10—传感器固定架,装有磁钢,可任意放置于铁质底盘上;11—实验样品水平调节旋钮;12—毫秒仪次数预置拔码开关,可预设641-次;13—次数显示,00为开始计数、计时;14—时间显示,与次数相对应,时间为开始计时的累计时间;15—计时结束后,用手按+1查阅键,查阅对应次数的时间;16—毫秒仪复位键,测量前和重新测量时可按该键;17—V 5+电源接线柱;18—电源GND 接线柱;19—INPUT 输入接线柱;20—输入低电平指示;21—计时结束后,用手按次数1-查阅键,查阅对应次数的时间。
一、转动力矩、转动惯量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当系统受外力作用时,系统作匀加速转动。
系统所受的外力矩有二个,一个为绳子张力T 产生的力矩r T M ⋅=,r 为塔轮上绕线轮的半径;一个是摩擦力矩μM 。
所以,2βμJ M M =+,即2βμJ M r T =+⋅ ----------------------------------------- (2-1)式中2β为系统的角加速度,此时为正值,J 为转动系统的转动惯量,μM 为摩擦力矩,数值为负。
刚体转动实验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刚体转动实验仪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2、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和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3、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惯量刚体绕固定轴转动时的转动惯量 I 等于刚体中各质点的质量 mi 与它们各自到转轴距离 ri 的平方的乘积之和,即:I =Σ mi ri²2、刚体转动定律刚体绕定轴转动时,刚体所受的合外力矩 M 等于刚体的转动惯量 I 与角加速度β的乘积,即:M =Iβ3、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若刚体对通过质心 C 的轴的转动惯量为 Ic,对与该轴平行且相距为d 的另一轴的转动惯量为 Ip,则有:Ip = Ic + md²三、实验仪器刚体转动实验仪、秒表、砝码、游标卡尺、米尺等。
四、实验步骤1、调节刚体转动实验仪将实验仪调至水平状态,通过调节底座的螺丝,使实验仪上的气泡位于水准仪的中心。
调整塔轮和定滑轮之间的细线,使其处于紧绷状态,且与转轴垂直。
2、测量塔轮半径 R 和绕线轴半径 r使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塔轮的外半径 R1、内半径 R2,取平均值得到塔轮半径 R。
同样用游标卡尺测量绕线轴的半径 r。
3、测量刚体的质量 M 和形状尺寸用天平称出刚体的质量 M。
用米尺测量刚体的几何尺寸,如圆盘的直径、圆柱的长度和直径等。
4、测量空载时刚体的转动惯量在刚体上不添加砝码,轻轻转动刚体,使其在摩擦力矩的作用下做匀减速转动。
用秒表记录刚体转过一定角度θ所需的时间 t1。
5、测量加载砝码时刚体的转动惯量在绕线轴上逐渐添加砝码,使刚体在重力矩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转动。
用秒表记录刚体转过相同角度θ所需的时间 t2。
6、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将两个相同的圆柱体对称地放置在刚体上,使其质心与转轴的距离分别为 d1 和 d2。
测量刚体在这种情况下转过相同角度θ所需的时间 t3。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塔轮半径 R (cm) |绕线轴半径 r (cm) |刚体质量 M (kg) |空载时间 t1 (s) |加载时间 t2 (s) |平行轴时间 t3 (s) |||||||||| 1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2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3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数据处理(1)计算塔轮半径 R 和绕线轴半径 r 的平均值:R =(R1 + R2) / 2r =(r1 + r2) / 2(2)计算空载时刚体的角加速度β1:β1 =θ / t1²(3)计算加载砝码时刚体的角加速度β2:β2 =θ / t2²(4)计算空载时刚体的转动惯量 I1:I1 =(M (R r)²) /(β1 g)(5)计算加载砝码时刚体的转动惯量 I2:I2 =(M (R r)²+ mgr) /(β2 g)(6)计算平行轴定理验证时刚体的转动惯量 I3:I3 =(M (R r)²+ 2m(d1²+ d2²))/(β3 g)3、误差分析(1)测量仪器的误差:游标卡尺和秒表的精度有限,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刚体转动惯量,掌握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仪器,转动惯量实验仪、测微卡尺、螺旋测微器、电子天平、计时器等。
实验原理,刚体转动惯量是刚体绕固定轴线旋转时所具有的惯性。
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刚体,其转动惯量可以用公式I=Σmiri^2来表示,其中Σmi为刚体上各个质点的质量之和,ri为各质点到转轴的距离。
实验步骤:1. 将实验仪器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调整水平仪使其处于水平状态。
2. 用测微卡尺测量实验仪器上转轴的直径d,并记录下数据。
3. 将刚体放置在转轴上,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刚体到转轴的距离r,并记录下数据。
4. 用电子天平测量刚体的质量m,并记录下数据。
5. 通过实验仪器上的刻度盘,测量刚体转动的角度θ,并记录下数据。
6.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的转动角度下进行测量。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刚体的转动惯量。
根据公式I=Σmiri^2,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转动角度下的转动惯量,并绘制出转动惯量随角度变化的曲线图。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曲线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刚体转动惯量与转动角度之间的关系。
从曲线图可以看出,随着转动角度的增大,刚体的转动惯量也随之增大。
这符合我们对刚体转动惯量的理论预期。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刚体的转动惯量,并得出了转动惯量随角度变化的规律。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和技巧,对刚体转动惯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中还存在一些误差,如实验仪器的精度限制、实验操作技巧等因素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操作技巧,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本次实验对我们深入理解刚体转动惯量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理论力学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多功能计数计时毫秒仪实时测量(时间)的基本方法2.用刚体转动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3.验证刚体转动的平行轴定理4.验证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外力矩无关【实验原理】1.转动力矩、转动惯量和角加速度关系系统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运动方程T×r+Mμ=Jβ2(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砝码下落时的运动方程为:mg-T=ma即绳子的张力T=m(g-rβ2)砝码与系统脱离后的运动方程Mμ=Jβ1(2)由方程(1)(2)可得J=mr(g-rβ2)/(β2-β1) (3)2.角加速度的测量θ=ω0t+½βt²(4)若在t1、t2时刻测得角位移θ1、θ2则θ1=ω0 t1+½βt²(5)θ2=ω0 t2+½βt²(6)所以,由方程(5)、(6)可得β=2(θ2 t1-θ1 t2)/ t1 t2(t2- t1)【实验仪器】1、IM-2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含霍尔开关传感器、计数计时多功能毫秒仪、一根细绳、一个质量为100g的砝码等,塔轮直径从下至上分别为30mm、40mm、50mm、60mm,载物台上的孔中心与圆盘中心的距离分别为40mm、80mm、120mm)2、一个钢质圆环(内径为175mm,外径为215mm,质量为995g)3、两个钢质圆柱(直径为38mm,质量为400g)【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桌面上放置IM-2转动惯量实验仪,并利用基座上的三颗调平螺钉,将仪器调平。
将滑轮支架固定在实验台面边缘,调整滑轮高度及方位,使滑轮槽与选取的绕线塔轮槽等高,且其方位相互垂直。
通用电脑计时器上光电门的开关应接通,另一路断开作备用。
当用于本实验时,设置1个光电脉冲记数1次,1次测量记录大约20组数。
2.测量并计算实验台的转动惯量1)放置仪器,滑轮置于实验台外3-4cm处,调节仪器水平。
设置毫秒仪计数次数为20。
2)连接传感器与计数计时毫秒仪,调节霍尔开关与磁钢间距为0.4-0.6cm,转离磁钢,复位毫秒仪,转动到磁钢与霍尔开关相对时,毫秒仪低电平指示灯亮,开始计时和计数。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几何形状的刚体的转动惯量,探究不同形状对刚体转动惯量的影响,并验证理论公式。
实验仪器1.大杠杆2.小杠杆3.固定测量装置4.微秤5.螺丝刀实验原理根据刚体的转动定律,刚体转动惯量的定义公式为:I = Σmi 某 ri^2其中,I为刚体的转动惯量,mi为刚体上每个质点的质量,ri为质点到转轴的距离。
实验步骤1.将大杠杆和小杠杆固定在测量装置上,并调整位置使其垂直。
2.将待测刚体固定在小杠杆的一端,使其可以自由转动。
3.在大杠杆上固定一个小质量,并记下杠杆的质量m0。
4.用螺丝刀将待测刚体固定在小杠杆的另一端。
5.将质量m0放在待测刚体上方,使其时刻保持垂直。
6.用微秤测量质量m0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7.测量并记录待测刚体与转轴之间的距离r0。
8.重复多次实验,改变质量m0的位置,分别记录质量和距离的值。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步骤7和6的数据,计算质量m0乘以重力加速度的值,即m0g,在每组实验中,根据位置的不同,计算出刚体与转轴的距离ri和乘积m0gri的值。
然后,使用公式I = Σmi 某 ri^2计算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处理结果,可以绘制出刚体转动惯量与位置的变化关系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转动惯量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形状的刚体转动惯量也不同,验证了理论公式。
实验结论刚体的转动惯量随着位置和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测量得到的数据与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证明了刚体转动惯量的定义公式的准确性。
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用于测量不同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误差1.实验中可能存在材料制造误差,如刚体的质量分布不均匀等。
2.实验中测量的距离和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3.实验中的测量装置和仪器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改进措施1.可以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刚体转动惯量测定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 10 日内。
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惯量仪、通用电脑毫秒计、水准仪、游标尺、砝码等。 1. 刚体转动惯量仪 (1) 结构描述 刚体转动惯量仪的结构如图所示。
(2) 使用方法 如图所示,取走一个遮光细棒(实验中只需一个遮光细棒进行挡光计时) ,将剩下的一个固定在 承物台直径的某一端,并只需接通转动惯量仪的一个光电门,随着转动体系的转动,遮光细棒将 通过光电门不断遮光, 光电门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送到毫秒计的计时器的输入端, 进行计时, 到预置的角度 时,即停止计时。 2. 通用电脑毫秒计 使用方法 ① 时间输入方法 a. 接通电源,面板中 A、B 显示 88-888888 b. 按“*”或“#”键,面板显示 P-0164,此事表明输入 1 个脉冲计时 1 次,可连续输入 64 个 脉冲。 c. 再按一次“*”或“#”键,面板显示 88-888888,此时仪器处于等待计时状态。 d. 依次输入脉冲,够 64 个脉冲后停止计时,并把各个脉冲时间存储在机内。 ② 取出时间方法 按“*”或“#”键,每按一次跳出一个时间,它的次序分别是 1,2,……,64 或 64,63,……, 1 个脉冲所测的时间。若需取出其中某个脉冲的时间,按如下操作:例如按下数码 01,表示第一 脉冲输入, 此时为计时开始, 得到的显示为 000.000; 按下数码 06, 表示时间是从计时开始时间, 即第一个脉冲输入时间到第 6 个脉冲输入的时间间隔,得到的显示为***.***。依此类推可以把 需要的所有时间取出,并可以反复取出。
按“9”键两次仪器就又处于准备状态,为下一次及时做好准备,并清除前次计时;按复位键, 则回到初始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刚体转动仪测刚体转动惯量
[播放视频]
一、概念理解
刚体转动惯量是刚体在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的重要性类似于平动中物体的质量。
一刚体对于某一给定轴的转动惯量,是刚体中每一单元质量的大小与单元质量到转轴的距离的平方的乘积的总和。
刚体的转动惯量与刚体的质量、刚体的质量分布、转轴的位置与方位有关。
对于几何形状规则的刚体,可用积分式计算出它绕过质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并根据平行轴定理,计算出刚体绕任一特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
但对于形状复杂的刚体,用数学方法求转动惯量则相当困难,一般宜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
因此,学会对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对研究机械转动性能,包括飞轮、炮弹、发动机叶片、电机、电机转子、卫星外形等的设计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二、刚体转动惯量测量的常用方法 1. 1. 三线摆法
三线摆法是通过扭转运动来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它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不受场地限制且结果精确等优点,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2.单线扭摆法
单线摆(简称扭摆)是比三线摆更简单的力学实验装置。
它不仅可以测定较小物体如钟表齿轮、录音机转子等的转动惯量,且可测量金属悬丝的扭转系数和材料的切变模量。
在许多仪器仪表中(例如灵敏电流计、扭称等),扭摆又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结构简单、稳固耐用,对学生又有多方面的训练,所以它也是力学实验中较好的实验之一。
3.转动惯量仪法法(本实验采用此法,其特点请自行总结)。
三、理论知识准备
1. 1. 均质钢块、钢环(铝环)的转动惯量 一刚体对于某一给定轴的转动惯量,是刚体中每一单元质量的大小与单元质量到转轴的距离的平方的乘积的总和。
如果刚体的质量是连续分布的,则转动惯量可表示为:
⎰=dm
r I 2
用上式容易求出均匀钢块及钢环(或铝环)绕中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
221
块块块理R m I =
)(2122外内环环理R R M I +=
]
2.2.本实验原理
如图2-18所示,当重物m 由静止下降距离为h 时,重物的势能将减少mgh ,设此时重物m 的速度为v t ,待测物体的角速度为t ω,根据机械能转换和守恒定律可知,减少的能量
mgh 将转化为重物的平动动能和被测物体的转动动能,即
222121t t I m mgh ωυ+=
(5-1)
221 at h =
, at t =υ
∴
t h
t 2=
υ(5-2)
又 r t t ωυ=
∴
r t
t υω=
(5-3)
将式(5-3)代入式(5-1)得
⎪
⎭⎫ ⎝⎛+=22121r I m mgh t υ
2
22
2mr mghr I t
-=
υ
(5-4)
将式(5-2)代入式(5-4)得
⎪
⎪⎭⎫
⎝⎛-=-⎪⎭⎫ ⎝⎛=122222
2
22
h gt mr mr t h mghr I (5-5)
由式(5-5)可知,若测得重物下降的距离h 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 以及转盘绕
线轴半径r ,即可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I 。
四、实验仪器
⑴ 刚体转动仪(1套); ⑵游标卡尺; ⑶钢卷尺; ⑷秒表。
图2-19 绕线示意图
五、操作要领
⒈按图2-18和图2-19安装好转动惯量仪的各部件,注意要使细线与绕线轴相切。
支杆应尽量与水平面垂直,并使悬线的各段在同一竖直面内。
⒉调节转架底座上的螺丝使转架处于水平状态。
⒊平衡转架阻力。
严格来说,应在砝码桶内逐步增加(或减少)重量,直至以等角速度转动为止。
要观察转架是否以等角速度转动,可通过测定在任意时刻转架转动相同圈数时所需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来判断。
由于转架以等角速度旋转是不容易看出的,但我们可采取这样的办法:在砝码桶内依次增加重量,并用手轻轻推动砝码桶,而给它以运动的初速。
如果砝码桶内重量增加到某一种程度时,只须轻轻一推它能一直运动下去,而减少砝码1—2克重,即无此现象发生,则刚才所用的重量即是所需的数值。
本实验实际操作中,只要求粗略地平衡转架阻力,即用空砝码桶的重力来平衡即可。
六、误差分析指南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于系统摩擦阻力和下落时间的测量。
七、数据处理强调
1.本实验测量数据较多,一定要事先做好数据记录表,实验中认真记录好数据。
(见下表)数据记录参考表
2.求出绕线轴半径、钢块半径的平均值轴r 及块R ,并分别求出空架、转架上对心放置钢块时下落时间平均值架t 、块t 。
3. 3. 由架总块I I I -=求出钢块绕中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的测量值:
)
(22
22
架块轴砝块测t t h
g r m I -=
4. 4. 求出钢块绕中心轴转动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
221
块块块理R m I =
5. 5. 本实验属有理论值的情况,应将测量值块测I 与理论值块理I 相比较,求出相对不确定度:
%
100⨯-=
块理
块理
块测I I I U r
实验结果应表示为:
⎩⎨⎧==r U I I 块测
块
6. 6. 同理求出钢环、铝环的实验结果。
[注:)(2122外内环环理R R M I +=
]
八.本实验的延伸
如何用本实验仪器验证平行轴定理?
复习思考题
⒈ 本实验是如何消除摩擦影响的?能否完全消除?为什么? ⒉ 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实验中你是如何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