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01第一章21世纪市场竞争特征
案例: Dell直接模式在中国的研究
供应链的成功应用
关于Dell
1. 财富500大公司的前125家 2. 并不是以技术见长 3. 消除一切中间环节 4. 戴尔的存货期只有3天,联想集团是30天
关于Dell
1994年戴 尔公司的 资产35亿
美元
1996年为 78亿美元
大型顾客 大型公司 中型公司
(二)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 全球性的竞争使得市场变化太快,单个企业依靠自己
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 度。为了解决这个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 问题,提出了以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 VE) 或 动 态 联 盟 为 基 础 的 敏 捷 制 造 ((Agile Manufacturing,AM))模式。
支反 持馈
Dell 客户DB
Dell直接模式的成功之处
1. 直接与顾客打交道 2. 市场细分 3. 降低甚至消除库存
直
接
直
模
销
网上直销
式
结束语 回顾 提问 讨论
Dell的供应链
信息流
供应商 生产加工 分销商
批发商
传统供应 链
零售商
客户
资金流
零件供应商 物流
戴尔公司
客户
代理服务商
信息流
资金流
Dell供应 链
Dell的直接模式
发出订单
电话 拜访
或
网上 商店
配件制作
发货
收货安排 Dell服
供应商1信息控制中心
Dell
务人员
组
装
电话 服务 中心
网上商 店订
单 任
联系方式:
4-8537 E-mail:
供应链管理
SCM School of Logistics, BWU
13
Chapter 1 Background of SCM 三、SCM的产生(Emergence of SCM)
“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 零售商,最终再到顾客的贯穿所有企业和顾客的“链”。由 于相邻节点企业或顾客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 把所有相邻企业或顾客依此连接起来,便形成了SC,见图 1-2。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 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于是便产生了SCM这一 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SCM School of Logistics, BWU
7
Course Explanation
对需求 作出快 速反应
高质量
个性化
优质
SCM School of Logistics, BWU
2
Course Explanation
三、教学方法与要求(Teaching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本章是SCM出现的相关背景,主要包括21世纪全球 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 影响以及供应链管理的产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①理解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4个主要特点; ②弄清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③了解SCM是如何产生的; ④了解几种典型的供应链结构; ⑤掌握如何学习SCM。
2
第八章 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再造
3
第九章 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
2
第十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管理
4
总复习
1
合计
32
SCM School of Logistics, BWU
供应链管理—马士华
推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从而达到增加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是有效的,但是,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纵向一体化"战略已逐渐显示出其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机会的薄弱之处。显然,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想对其他配套企业拥有管理权,要么自己投资,要么出资控股,不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承受过重的投资负担和过长的建设周期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核心企业什么都想管住,不得不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使得许多管理人员往往将宝贵的精力、时间和资源花在辅助性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上,而无暇顾及关键性业务的管理工作。实际上,每项业务活动都想自己干,势必要面临每一个领域的竞争对手,反而易使企业陷入困境。进一步地,如果整个行业不景气,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不仅在最终用户市场遭受损失,而且在各个纵向发展的市场上也会遭受损失,因为最终用户市场不景气,必然连带着纵向市场的萎缩。因此,"纵向一体化"战略已难以在当今市场竞争条件下获得所期望的利润。
第七章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一节 现行生产计划和控制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差距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特点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
第四节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
案 例:通用电气公司照明产品分部
案 例:Bay网络公司
第六章 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供应链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1.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征p1--p2(1)信息爆炸的压力。
(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
(3)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4)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
(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7)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8)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2。
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p4--p5(1)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2)产品品种飞速膨胀(3)对订单响应周期(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4)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3.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p9增加企业投资负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4.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p10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柔性制造系统(FMC到FMS)减少零件变化(Variety Reduction Program,VRP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5.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p12(1)里海大学的《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AM)(2)虚拟企业(VE)或动态联盟,共赢(Win—Win)关系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如何具体付诸实施则还没有确定的模式,正在此时兴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从这个方面满足了实现敏捷制造所寻找的具体途径的要求.“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零售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此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Supply Chain)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使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过去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社会,使企业之间为了共同的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6.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p14(1)21世纪面临的市场空间和形态的变化;(2)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性;(3)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纵向一体化”;(4)交易成本变动形成的无限动力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竞争特征PPT课件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竞争特征
第二节 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1.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Cycle)越来越短 ✓2.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 ✓3.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TBC,Time-based
品牌形象受损失。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市场竞争特征
宝洁公司的例子
✓宝洁公司是市场营销人才的黄埔军校,出色的市场营销需要出色的 供应链来支持,否则就会出现产品促销时断货,而产品送到终端却 无人购买的情况。
✓断货对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对企业的市场响 应能力提出了挑战。
✓宝洁做到了保持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任何客户订单必须在2天之内 满足,而最终产品从下线到送到终端市场平均只有8天时间。时间 上的快速响应也降低了库存,平均在库库存只有2天,而在途库存
项目 平均供货时间 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帐款天数 积压损失率 应收帐坏帐率
以前 15天 72天 28天 2% 0.3%
改善后 5.4天 22天 14天 0.19% 0.05%
效果 缩短64% 缩短69% 缩短50% 降低91% 降低83%
毫无疑问,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谁能够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谁就是胜利者。因 而通过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充分的竞争优势,并且 这种优势是无法轻易复制的。
什么是供应链和物流?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 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 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 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 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传统管理模式
对于大量大批生产,因品种少批量大,只要能减少加工时间,就能提高生产率,调整准备时间 (sctup time)问题并不突出。但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品种转换之间的设备调整准备时间就成 为妨碍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问题了。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做到“一机多用”,日本的丰田汽 车公司通过技术方法和组织措施,实现了“三分钟换模”,使加工不同零件达到和加工相同零件一 样的效率,从而创造了精益生产方式。
3.对订单响应周期的要 求越来越高
一般来说,品种、质量、价格、时间和 服务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但 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五大要素对企业竞 争力的作用是不同的。
4.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 来越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客户 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越来越高。客户已不满足于从 市场上买到标准化生产的产品, 他们希望按照自身要求定制产 品或服务。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强调的是各个企业专注自己最擅长的核心 业务,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具有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供应链的组织和协调,形成更强的竞争 力。在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运作层面上,则要强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开放、共享和集成,为整个 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传统管理模式
在工业化发展初期,人们消费水平较低,企业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是价格的高低。产品只要便宜、 可用,就有市场。要使价格便宜,必须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降低成本。与此相适应,“大量生产” 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此时, 质量和服务就成为影响竞争力的关键。质量高、服务好的产品就会拥有更多的顾客。日本企业大力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OM)运动,提高服务水平,使日本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不少企业因此而 获得成功。
第1章全球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特征
• 一、21世纪企业面临环境的主要特征 • 信息爆炸的压力 • 技术进步越来越快 • 高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 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 • 产品研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全球性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 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 二、企业面临的挑战 • 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 技术进步突飞猛进 • 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 (四)绩效测量和评价
• (五)把供应链管理看做企业间资源集成 的桥梁
• 三、建立供应链管理战略系统的主要内容 • (1)组织战略 • (2)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 • (3)共享信息的战略 • (4)利用先进技术的战略 • (5)绩效度量问题 • (6)供应库战略
第二节 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 产品寿命越来越短 • 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 • 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 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企业管理的复杂性
• (1)诸多大量不确定因素 • (2)大维数离散时间的动态过程 • (3)过程中具有大量的非线性和非结构
化的问题
第三节 新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第四节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战略性问题
• 一、供应链管理从操作层面向战略层面转移 • 二、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 • (一)制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战略 • (1)企业内外同时采取有力措施 • (2)充分发挥信心的作用 • (3)供应链企业的组成和工作 • (4)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引用
• (三)推动式和牵引式供应链的运作方式
•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 纵向一体化模式被抛弃 • 横向一体化兴起
• 横向一体化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 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
第一章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特征
第一章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特征第一节21世纪企业面临环境的主要特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
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市场竞争也主要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而展开。
毋庸置疑,这种状况将延续到21世纪,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
综合而言,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信息爆炸的压力。
大量信息的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迫使企业把工作重心从如何迅速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地过滤和有效利用各种信息。
(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
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一方面使企业受到空前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每个企业员工受到巨大的挑战,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否则他们将面临由于掌握的技能过时而遭淘汰的压力。
(3)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全球高速信息网使所有的信息都极易获得。
而更敏捷的教育体系将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越来越少的时间内掌握最新技术。
面对一个机遇可以参与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多,从而大大加剧了国际竞争的激烈性。
以计算机及其他高技术为基础的新生产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是20世纪的主要特色之一。
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管理系统、自动存储和拣出系统、自动条码识别系统等,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
虽然高技术应用的初始投资很高,但它会带来许多竞争上的优势。
高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在于节省人力,降低劳动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了废品和材料损耗,缩短了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由于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新产品或服务介绍给市场,企业赢得了时间上的优势。
全球竞争的特点与趋势
全球竞争的特点与趋势
全球竞争的特点与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市场变得更加竞争激烈。
公司需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竞争,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2. 技术进步: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产品和服务更加可靠、高效、先进。
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3.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企业需要倾听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4. 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企业需要不断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以更好地应对竞争。
5. 跨国合作与竞争: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日益加剧。
企业需要灵活应对不同国家间的法律、文化和市场环境,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同时保持竞争优势。
6. 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议题。
企业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考虑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积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7. 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效
率和创新。
企业需要加强数字化能力,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总的趋势是,全球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
此外,企业还需要不断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并与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21世纪初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及特点
21世纪初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及特点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化的不断增强,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各国之间的联系都是建立某种利益基础上的,无论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还是其他利益,都是因为利益,在利益的共享和争夺中,各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竞争,然而,说到底,最终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的强弱,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以及它满足国内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更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主题,取代了过去靠军事实力说话的状况,综合国力成为了竞争的焦点。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它的竞争在不同时代表现为不同的竞争特点,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表现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1、经济的竞争依然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
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其他任何时代都显得更为重要,经济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并左右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的发展状况,因此,经济的竞争在现今时代依然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内容,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在加强的同时,各种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2、国际政治地位的竞争愈演愈烈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国家在世界政治上的影响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环境。
美国之所以不断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就是为了通过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和操控,为自己的国家获取更多的利益,并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营造更适宜的环境。
日本在经济飞速发展后,一直致力于提高自己国家在世界政治上的影响力,试图加入世界常任理事国的行列。
3、军事实力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竞争的保障无论在任何时代,军事力量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基础条件。
军事实力也是本国拥有和平发展环境的根本保障。
供应链管理第一章(机械工业出版社-马士华)
(二)物流管理在中国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较晚,起源于80年代,源 自于理论界,受日本学者影响较大。 物流活动划分:企业内部物流、企业外部物流、 社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 小结:物流概念包含的几个基本内容:1.目标,2.空 间移动,3.对象是货物及相关信息,4.管理活动,5. 系统论分析,6.加强管理是为了整体优化。 物流的七大职能: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 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
五、流出物流——企业销售物流
(一)流出物流的概念 企业的销售物流是企业的流出物流,是将生产出 的产品向批发商、零售商传递的物流,它是企业为保 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生产企业通 过购销或代理协议,将产品的所有权转给用户(或者 说将产品转移到流通环节)的物流活动。 (二)流出物流的重要性与销售管理的改进
第六章
供应链物流管理
第一节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几个物流管理概念范畴
采购/供应管理(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配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物料管理(Materials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典型的物流系统 运输(Transportation) 存储(Warehousing and Storage) 包装(Packing) 物料搬运(Material Handing) 订单处理(Order Processing) 预测(Forecasting) 库存控制(Inventory Control) 采购(Purchasing or Procurement) 零件和服务支持(Parts and Service Support) 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ice) 退货处理(Return Goods Handling) 废弃物处理(Salvage and Scrap Disposal) 工厂和分销中心选择分析(Plant and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Analysis) 其它活动
NO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特征
(Vertical Integration)
弊端?
2、促进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在因素
1. 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事必躬亲) 2. 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刚性、单一) 3. 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70%/50%/30%--多440美圆/600美圆)
机遇与挑战
0
第二节 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质量、成本、时间是企业历来关注的三大领域 ,而今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1.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2. 产品品种数量飞速膨胀 3. 对订单响应周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4. 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SCM
补充: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压力 ❖ 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的压力(上帝的诱惑) ❖ 平衡售前、售后服务和运作成本的压力(成本的压力) ❖ 企业内部变革面临更多压力 (改革的“阵痛”)
NO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 特征
2
SCM 课程性质
总体定位——现代管理课程、物流管理学
SCM:是管理学发展到今天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
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高级管理手段。
SCM: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和必须掌握的技能;
是非管理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理念 。
SCM:是管理领域和管理视野拓宽后(
狭隘
4
管理模式的转变 (续)
变
(二)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
背景: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意识到只有抢回在制造业上的优势,才 能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但因其与日文化及社会背景的差异而 无法实现日的精细生产方式。
❖ 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
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第二节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与严峻的市场环境相呼应的是市场竞争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
认清主要竞争因素的影响力,对于企业管理者充分利用、获取最大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20世纪的市场竞争特点相比,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
1.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国外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大大缩短。
例如,AT&T公司新电话的开发时间从过去2年缩短为1年;惠普公司新打印机的开发时间从过去的年缩短为22个月,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如图1-1所示。
与此相应的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革新换代速度加快。
由于产品在市场上存留时间大大缩短了,企业在产品开发和上市时间的活动余地也越来越小,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例如当今的计算机,几乎是一上市就已经过时了,就连消费者都有些应接不暇。
虽然在企业中流行着"销售一代、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的说法,然而这毕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一般的中小企业在此等环境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许多企业曾有过一阵红火,但由于后续产品开发跟不上,造成产品落伍之时,也就是企业倒闭之日。
2.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因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突出,厂家为了更好地满足其要求,便不断推出新的品种,从而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产品开发竞争,结果是产品的品种数成倍增长。
以日用百货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5年到1991年,品种数已从2 000种左右增加到20 000种左右,如图1-2所示。
尽管产品数已非常丰富,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仍然感到难以称心如意。
为了吸引用户,许多厂家不得不绞尽脑汁不断增加花色品种。
但是,按照传统的思路,每一种产品都生产一批以备用户选择的话,那么制造商和销售商都要背上沉重的负担,如图1-2所示,超级市场的平均库存,在1985年前后约为13 000 SKU(Stock Keep Unit), 而到1991年时约为20 000 SKU,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核心知识点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供应链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应链的含义及重要性。
掌握业务外包与企业的可拓展性、供应链构建模型及方法、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及库存管理等核心内容。
根据供应链的特点能够对供应链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掌握供应链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
第一章全球经济一体化级市场竞争特征授课目标与要求:了解企业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掌握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主要特点,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变化的历史条件和发展历程,掌握供应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意义。
授课内容:第一节21世纪企业面临环境的主要特征(了解企业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主要环境)1、信息爆炸的压力;2、技术进步越来越快;3、高新技术的应用;4、市场和劳务竞争全球化;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6、可持续发展的要求;7、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8、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第二节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掌握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主要特点)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对订单响应速度越来越快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第三节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变化的历史条件和发展历程)P8-15第四节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掌握供应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一、供应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空间和形态与以往都不一样,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传统管理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带来挑战。
信息社会或网络社会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必然带来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消费需求的变化。
2、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在新环境下的不适应性。
传统管理模式是以规模化需求和区域性的卖方市场为决策背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获得效益。
适应品种变化的能力很差,管理层次多必然影响整个企业的响应速度。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特征(PPT 51页)
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 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 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 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对供应链的 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 链的定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 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 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零部件制造商 用户
最终装配
分销中心
零售商
1980 传统的供应链
总装需求 推动
分销商户需求 推动
零售商需求 推动
用户需求 拉动
几个月
几个月
几个星期
几个星期
推动式系统;物料订货以可分配需求为基础;依赖于相关订 货计划和可靠预测;通过变动对供应商需求实现柔性.
零部件制造商 用户
最终装配
1990 精细供应链(JIT)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 程。局限于企业内部操作层上,注重企业的自身资源 利用目标.
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 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仅局限于制造商和 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且各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企业间 的联系.
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 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 念
课堂游戏
啤酒分销游戏(长鞭效应的产生及解决方案)
实验
利用供应链管理教学模拟软件进行电子化供应链的 模拟
第一章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特征
1.1 21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和挑战 1.2 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
影响 1.3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1.4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战略性问题 1.5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向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特征(PPT 51页)
1_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市场竞争特征
1、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新电话:2年——1年
惠普打印机:4.5年——22个月
计算机:一上市就过时
“销售一代、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
2、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
3、对订单响应速度越来越快
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品种、质量、价格、时间 和服务。
工业化初期——价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种和服务 90年代以来——时间,响应速度
1.1
1.2 1.3 1.4 1.5
21世纪企业面临环境的主要特征 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新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战略性问题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意义
1.1 21世纪企业面临环境的主要特征
信息爆炸的压力 技术进步越来越快 计算机辅助设计 高新技术的应用 获取-过滤、有效利用
纵向一体化的弊端:
增加企业投资负担(筹集资金、项目建设)
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项目建成之日即下马之时,
机会“稍纵即逝”) 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通用70%,福特50%,克莱斯勒30% 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企业资源、 精力、经验有限,四面出击不可取) 如:IBM与苹果公司合作开发软件,协助MCT联营公司 进行计算机基本技术研究工作,与西门子公司合作设计 动态随机存储器等 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Customization) 品,芭比娃娃
1998年10月,美泰公司第一次大量制造“一个一样”的产 美国戴顿的一家化学公司,有1700多种工业肥皂配方,
95%客户不会离去。
中国的海尔,备货型(make-to-stock)——2000年以后按订
单生产(make-to-order),“零距离、零缺陷、零营运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与严峻的市场环境相呼应的是市场竞争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发生着变化。
认清主要竞争因素的影响力,对于企业管理者充分利用、获取最大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20世纪的市场竞争特点相比,21世纪的竞争又有了新的特点。
1.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国外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大大缩短。
例如,AT&T公司新电话的开发时间从过去2年缩短为1年;惠普公司新打印机的开发时间从过去的4.5年缩短为22个月,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如图1-1所示。
与此相应的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革新换代速度加快。
由于产品在市场上存留时间大大缩短了,企业在产品开发和上市时间的活动余地也越来越小,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例如当今的计算机,几乎是一上市就已经过时了,就连消费者都有些应接不暇。
虽然在企业中流行着"销售一代、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的说法,然而这毕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一般的中小企业在此等环境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许多企业曾有过一阵红火,但由于后续产品开发跟不上,造成产品落伍之时,也就是企业倒闭之日。
2.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
因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越来越突出,厂家为了更好地满足其要求,便不断推出新的品种,从而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产品开发竞争,结果是产品的品种数成倍增长。
以日用百货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5年到1991年,品种数已从2 000种左右增加到20 000种左右,如图1-2所示。
尽管产品数已非常丰富,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仍然感到难以称心如意。
为了吸引用户,许多厂家不得不绞尽脑汁不断增加花色品种。
但是,按照传统的思路,每一种产品都生产一批以备用户选择的话,那么制造商和销售商都要背上沉重的负担,如图1-2所示,超级市场的平均库存,在1985年前后约为13 000 SKU(Stock Keep Unit), 而到1991年时约为20 000 SKU,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3.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越来越快。
其结果是每个企业都感到用户对时间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一变化的直接反映就是竞争主要因素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的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到70年代时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质量,进入80年代以后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时间。
这里所说的时间要素主要是指交货期和响应周期。
用户不但要求厂家要按期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
我们说企业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不仅指产品品种,更重要的是指产品上市时间,即尽可能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例如,在90年代初期,日本汽车制造商平均2年可向市场推出一个新车型,而同期的美国汽车制造商推出相同档次的车型却要5~7年。
可以想象,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在市场竞争中该有多么被动。
对于现在的厂家来说,市场机会几乎是稍纵即逝,留给企业思考和决策的时间极为有限。
如果一个企业对用户要求的反应稍微慢一点,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
因此,缩短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满足用户要求,已成为当今所有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4. 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用户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用户已不满足于从市场上买到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他们希望得到按照自己要求定制的产品或服务。
这些变化导致产品生产方式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企业开发出一种产品,然后组织规模化大批量生产,用一种标准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这种模式已不再能使企业继续获得效益。
现在的企业必须具有根据每一个顾客的特别要求定制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即所谓的"一对一(One-to-One)"的定制化服务
(Customized Service)。
企业为了能在新的环境下继续保持发展,纷纷转变生产管理模式,采取措施从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转向定制化大量生产。
例如,以生产巴碧娃娃著称的玛泰尔公司,从1998年10月份起,可以让女孩子登录到设计她们自己的巴碧朋友。
她们可以选择娃娃的皮肤弹性、眼睛颜色、头发的式样和颜色、附件和名字。
当娃娃邮寄到孩子手上时,女孩子会在上面找到她们娃娃的名字。
这是玛泰尔公司第一次大量制造"一个一样"的产品。
再如,位于美国戴顿的一家化学公司,有1 700多种工业肥皂配方,用于汽车、工厂、铁路和矿石的清洗工作。
公司分析客户要清洗的东西,或者访问客户所在地了解要清洗的东西,分析之后,公司研制一批清洁剂提供给客户使用。
大多数客户都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对另一家公司描述他们清洁方面的要求,所以该化学公司的95%的客户都不会离去。
不过,应该看到,虽然个性化定制生产能高质量、低成本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但是对企业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市场因素(顾客对产品、产量、质量、交货期的需求和供应方面)和企业经营目标(新产品、市场扩展等)的变化。
这些变化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1)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上所述,现在的企业面临的环境,无论是企业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均存在许多事先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
对少品种的大批量生产,一般说是一种平稳的随机过程,而对多品种、小批量需求,则是非平稳过程和单件类型等的突发事件。
(2)大维数的离散事件动态过程这一点主要是对加工-装配式产品生产而言的。
与化工、石油、电力等连续生产过程的企业不同,加工-装配式的制造企业是一种离散过程,尽管也有流水线,但是它的零件是在不同设备上一个个生产出来的,它的最终产品是由各种零件装配而成的。
这种过程在生产组织上遇到了计算上的复杂性困难,要想得到优化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3)过程中具有大量的非线性与非结构化的问题现代制造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除了可以用现有理论和数学方法描述的结构化问题成分外,还有目前尚不能或只能部分地描述非结构化的成分。
对于结构化部分,也有不少过程呈现非线性关系。
这说明人们对生产管理中的许多规律还没有掌握,只能靠管理人员的经验甚至是直觉来把握。
企业要想在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下生存下去,必须具有较强的处理环境的变化和由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