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加简答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溉农业的作物布局原则?

答:(1)有水则水,无水则旱;(2)多种“雨季作物”;(3)同心圆型作物布局。

翻耕对土壤的作用?

一是翻土,将原耕层上层土翻入下层,下层翻到上层;二是松土,将原来较紧实的耕层翻松;三是碎土,犁壁有一曲面,犁前进的动力使垡片在曲面上破碎,进而改善结构,送碎成团聚体状态(水分适合时)

间混套作在种植形式、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作用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种植形式:间作在同一田地上同一时期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株间或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混作同一田地同一时期混合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土地利用率:三者均充分利用了土地,间作主要表现出边际效应,可以解决作物争地的矛盾,但不计入复种指数;混作可以表现出密植效应,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也不计入复种指数;而套作则在空间和时间上加强了对土地的利用,边际效应和密植效应都可以体现出来,复种指数大大提高,充分发挥了土地潜力。合理的混作可以增产也可以增收,效果没有间作和套作明显;合理的间作一般可以既增产也可以增收,但一般以增收为目的;套作增产增收最为明显,既是增产也是增收的需要。

简述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1)增产从自然资源来说,间、混、套作构成的复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作的不足,能较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把它们转变为更多的作物产品。从社会资源利用来说,实行间、混、套作可以充分利用多余劳力,扩大物质投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行劳动密集、科技密集的集约生产,在有限的耕地上,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

(2)增效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和发挥作物之间的有利关系,可以较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品输出。

(3)稳产保收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够利用复合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

(4)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间、混、套作运用得当,安排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粮食作物与棉、油、烟、菜、药、绿肥、饲料等作物以及果林之间的矛盾。

7、简述提高年单产的途径

(1)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能量与物质投入,开展农田水利与农田基本建设,改善肥力条件,是克服土地因素障碍、开发土地生产潜力的基础,更是商品生产日益发展条件下,开放性农业生态系统扩大再生产的必然趋势。

(2)努力提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我国人均耕地少,今后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是我国农业特点所决定的。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是:

A改善生产条件,如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防止病虫草害等;B采取先进的综合生产技术,如不断提高品种的增产潜力、改善种子质量、采用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等。

(3)实行多熟种植,提高年单产为了以光热水因素来弥补耕地不足之短,广泛实行间作、套种、复种等多熟种植,是我国农业的一个特色。它对充分开发耕地潜力,提高年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其诀窍就在于此。在生长季长的长城以南地区,努力发展一年二熟,以至三熟,而全国广大地区应广泛提倡间作套种。

(4)因地种植,合理布局自然与人工资源环境吻合度最高的地区,也就是生产力最大的地区。应根据地域分类规律,尽量将各种作物分布在生态适应性最适宜或较适宜地区,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种植。

(5)保护耕地我国近20年每年减少耕地820万亩,新增人口1 380万,人均占有耕地不断减少。

9、简述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重点。

(1)多熟多熟制是我国主要农区耕作制度的主体,今后仍是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重点。(2)集约度某一耕作制度的产出水平与复种程度、品种搭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有关,还与投入水平的集约度有关,增加投入,如增加化肥施用量,合理灌溉,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技术投入,均可以提高集约度,提高耕作制度的产量水平。

(3)立体种植应扩大视野,扩大领域,从农田扩大到园地、林地、牧地,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扩大到蔬菜、果树、中药材、食用菌类,甚至适于农田立体种养的动物,如稻田养鱼、养螺等。从单层次到多层次,从地上多层次到地下多层次,发展多类型、高效益的立体种植体系,包括改善间套作的方式与山地立体利用农业。

(4)高效提高耕作制度的经济效益,包括提高耕作制度的产出水平,种植高效益的作物,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成本,扩大规模等几个方面。

(5)农牧结合耕作制度随着人民生活改善,对畜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饲料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的任务将更加突出,作物结构将从粮经二元结构转向粮经饲三元结构。

(6)机械化耕作制度随着工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农业机械化将逐步提上日程。

11、简述中国农业的特点与问题

(1)人多耕地少,资源紧缺。(2)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

(3)地区差异大。(4)主要农区光热水资源丰富,生态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15、复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是什么?

(1)有利于增加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

(2)有利于缓和粮、经、饲、果、菜等作物争地的矛盾

(3)有利于稳产

14、简述土壤培肥的措施。

生物养地就是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生物养地的主要作用: (1)固氮;

(2)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3)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4)保持水土;(5)松土耕地;(6)生物排除盐碱等。

化学养地所谓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养地。

(1)从绝大多数试验看,化肥区(一般其养分量相当于有机肥区)的谷物与牧草产量,或者与有机肥区相等,多数还稍有超过。

(2)多数试验的土壤分析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化肥后没有损坏地力的迹象,长期施用化肥后,仍可以维持土壤碳与氮值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些试验也说明,只施用一种化肥往往会带来消极影响。

(3)多数试验说明,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地力水平,大致经过50—100年施有机肥后,土壤碳或全氮大致可增加30%—40%。同时,化肥也能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扩大物质循环。其原因是,化肥越多,植物产品越多,植物残茬与翻入土壤中的植物有机体越多,土壤中腐殖质越多。

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料(包括秸秆还田)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难以替代的。如有机肥与秸秆中磷钾返还比例大;有机肥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是化肥所缺少的;有机肥料还可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培肥地力,使施用的化肥效果更高。提倡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合施用,是制订施肥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

2、根据作物布局的相关知识论述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进展、特点、问题及建议。

进展:种植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发展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普遍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优化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