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合集下载

美军伊战-失之战略得之战术

美军伊战-失之战略得之战术

美军伊战:失之战略得之战术历时近8年后,伊拉克战争终于结束了。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美军的“虎头蛇尾”。

事实证明,美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政权,却无法实现对一个民族的征服。

其实,美国人做事常有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急功近利倾向。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的军事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一种重技术和战役战术层面研究的倾向,认为战略上的不足可以用技术的先进和战役战术的胜利去弥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蕴涵实用主义色彩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多变特点,表现在战术运用上,则没有太多条条框框,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只要能达成作战目标、减少伤亡即可。

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是“推翻萨达姆”“解放伊拉克”。

因此,战争一开始美军就选择了以直击要害为主的空地一体“快速决定性作战”。

冷战后,美军发动的战争几乎每次都采取不同的战术方式。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运用了“先空中打击、后地面突击、以空中打击为主”的“非线式机动战”;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运用了以空中打击为主的“非对称、非接触”战术;阿富汗战争,出现了全频谱支援的特种作战;伊拉克战争,又实践了以直击要害为主的空地一体“快速决定性作战”,并极大地震动了世界军事理论界。

实战效果的出色,来源于军事理论的先进。

“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上承“战略瘫痪论”的基本思想,为军种作战构想提供框架和指导,是美军作战理论的核心。

“快速决定性作战”强调以效果为基础,将作战目的集中指向摧毁敌装备、设施,解除敌武装,而不再是消灭敌“有生力量”。

因此,争取“快速主导”,控制作战进程和结局,不仅是美军的主观愿望,而且变成了不以伊拉克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进程。

其实,这也是美军从一开始就投入地面部队的根本理由。

在一场战争中使不使用陆军、如何使用,关键取决于战争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既然美国将伊拉克战争的目的锁定为“推翻萨达姆”“解放伊拉克”,也就决定了美军必然要使用地面部队。

近年来,美军作战理论虽多次修改、更新频繁,但其核心思想并没有太多变化,仍然是以投入决定性力量、实施决定性打击、夺取决定性胜利为根本指导思想。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情报侦察手段的运用及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情报侦察手段的运用及特点
2.情报侦察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
此次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多种侦察手段。空间图像侦察主要依靠“锁眼”KH-12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可达0.15米;“长曲棍球”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军用雷达成像卫星,成像精度达0.3米,不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甚至可对地下目标进行侦察,该卫星的使用降低了伊拉克境内沙尘暴天气对美军轰炸行动的影响。在空中,美军使用的监视与指挥机、电子侦察机等传感器都经过了升级改装,侦察能力比1991年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时期有明显提高;在战前核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U-2侦察机也是最新改进型,装备了最先进的“电子眼”摄像镜头,可以从14.6千米的高空拍摄清晰的地面图像;RQ-1“捕食者”、RQ-2“先锋”和RQ-4A“全球鹰”等无人机都经过了改进,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此外,为了对付可能的核生化袭击,美军还加强了几乎所有地面侦察车辆的核生化探测能力。
总之,侦察情报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正如国外分析家指出的,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飞机、坦克等武器装备性能并没有本质性的提高,但侦察情报传输和处理系统的改善却使得美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3.情报侦察和指挥、作战手段的融合更加紧密
在此次战争中,美国动用的情报侦察系统与作战指挥、电子对抗、打击兵器等系统或平台联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指挥和作战的情报需求,使打击行动具备了实时和近实时性,大大缩短了“杀伤链”的周期,提高了火力打击的效率。如伊拉克当地时间3月20日傍晚,伊导弹机动发射车向科威特境内发射的“阿巴比尔”导弹射出后不到半小时即被美空军飞机击毁,证明美军目前已基本能够通过迅速判读和分发侦察情报获得瞬时实施攻击的能力,在缩短“传感器至射手”的时间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即使通过侦察手段发现了机动导弹发射车,也只能束手无策,因为情报需要数小时或数天才能传递给战场指挥官,这样,敌方就有充分的时间将发射车移动至别处并发动新一轮的进攻。此次联军除了广泛应用“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等进行情报传输、处理外,还针对伊拉克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城市战,首次为参战部队装备了“21世纪旅及旅以下战场指挥系统”(FBCB2);该系统的特点是通过战术互联网的通信基础结构将平台相互连接,传递态势认知数据。美军第4机步师和第3机步师及英国第7装甲旅等都装备了该系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情报应用和指挥能力。

伊拉克战争伊军战斗力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伊拉克战争伊军战斗力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伊拉克战争伊军战斗力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英联军空中打击与地面作战同时进行,尤其是地面进攻,对美英联军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美英联军的地面进攻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及时、通畅的军交运输保障功不可没。

保障过程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都将敌方的交通运输设施作为重点摧毁目标。

而这次伊拉克战争则不同,美英联军为了保证地面进攻作战和后勤供应,对伊拉克境内的交通运输采取了主动控制和利用的战略。

战争打响以后,为了保证后勤保障的顺利进行,美英联军为夺取伊拉克南部战场上的港口、机场、桥梁和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法奥半岛和纳西里耶等地区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与伊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打通了连接波斯湾的航道,基本控制了伊南部港口,抢占了部分机场,建立了后勤保障基地,开辟了从科威特边境直抵巴格达前沿的运输补给线。

为了保证运输补给的畅通,以美军为主的联军将具体的后勤补给行动分成5个步骤:①前线作战部队用手提电脑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发出具体物资补给请求。

②后勤保障基地按照战前预算,根据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综合各部队发来的临时请求,使用大型运输机和货轮向科威特运输货物集装箱,每件集装箱外壳上均有电子标识,记录集装箱内所装货物的名称、数量和所供应的作战单位番号。

③货物到达前线港口或机场后,装到货车上。

一般一个货车车队由20—30辆车组成,包括能装载5000加仑(约2.3万升)的油料车、载货车、送水车、维修车和牵引车等。

④在武装直升机、“布德雷利”战车和小股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后勤保障车队对前线作补给运输,每到一处供应站卸货后,运输队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总部通报货物清单。

⑤供应站利用装甲车将货物运至前线作战部队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部队拥有数百辆货车,车队行进速度在24-48公里/小时之间,美军至少每隔90公里就设一个后勤供应站。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武器面面观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武器面面观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武器面面观邓广志伊拉克战争是一场真正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美军在战争中投入了几乎所有高精尖武器装备,为其实现战略和战役目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美军投入的主要高技术装备(一)侦察兵器1、卫星。

用于侦察伊全境的有5颗,其中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分辨率为0.1米,每颗卫星每日飞越伊上空2次;2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分辨率为0.3-1米,每日飞越伊上空6次。

美军有2颗专门用于监视伊导弹发射导弹预警卫星,每30秒向地面发送一次电视图像,为美军进行拦截提供预警信息。

2、侦察机。

美军共出动各型侦察、预警飞机100余架对伊实施侦察,包括E-3、E-8、U-2S、RC-135、U-2S、(E)P-3等型侦察、预警机及无人机等。

其中投入使用的无人侦察机包括美陆军的"指针"、"猎犬"和"影子200"无人机,海军陆战队"龙眼"和"先锋"无人机,空军"全球鹰"和"捕食者"无人机等共10余种。

(二)指挥通信系统美中央司令部在卡塔尔建立指挥和控制中心,将战术作战中心的指挥和控制装置从美中央司令部总部部署到卡塔尔。

美陆军在科威特部署了"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该系统汇集了从数千个装在战车和飞机上的GPS接收机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同侦察机、特种部队和中央情报局特工获得的战场情报进行融合,并实时上网发布,不断更新,能使美军指挥官随时跟踪战场上美军作战部队、友军、敌军的行踪及了解战场态势。

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均装备了该系统。

美军还启动了全新的"跨信息通讯体系":在太空,美军部署了首批携带波束活动天线的高速宽带通讯卫星,能将美军事指挥机关下达的作战命令快速有效地传输到全球各参战单位;使用"国防卫星通信系统"传输重要军事终端与美军事指挥部门之间的声音、数据、数字和电视图像,并采用超高频技术为大容量固定用户提供保密音频和高数据率通信服务;部署了24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为导弹部队和战斗轰炸机提供精确导航或制导数据。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信息,火力,武器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

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一:情报信息是主导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

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

高效的战场监控。

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

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

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

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

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

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在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

“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地使用主要卫星简介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地使用主要卫星简介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主要卫星简介一、侦察卫星侦察卫星通过可见光、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手段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可提供伊拉克国家领导人驻留地点、重点军事设施布防情况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生化武器的部署情况,监视战区军事态势的发展。

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截获伊方雷达、通信、遥测等系统的传输信号,从而探明伊方重要领导人物和指挥控制中心的位置,辨识伊方军用电子系统的性质、位置和活动情况,并通过对所得情报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伊方军队的调动、部署乃至战略意图。

在对伊战争中,侦察监视卫星提供的情报对于了解战场情况、确定打击目标、提高打击精确性和准确评估打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成像侦察卫星(1) KH-12侦察卫星KH-12卫星是1990午2月28日开始发射的,至今已经发射了4颗。

它能以与“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的方式成像,即其光学系统的相机采用了当今尖端的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制成,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随视场环境灵活地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从而有效地补偿因大气造成的畸变影响,使分辨率达到0.1m。

卫星上的红外相机可发现地面伪装物、飞机发动机和大烟囱等有热源的目标。

卫星上的高级“水晶”测量系统(ICMS)可使数据以网格标记传输。

卫星还装有雷达高度计和其他用于测量地形高度的传感器。

3颗KH-12卫星运行在270~1000km的轨道上。

KH-12燃料用完后可由航天飞机进行在轨加注,因而该星的机动变轨能力极强,具有无限制的轨道机动能力。

KH-12卫星的设计寿命为8年。

KH-12卫星的光学系统在KH-11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红外谱段,能探测伪装和埋置结构目标,对地下核爆炸或其他地下设施进行监测,探知导弹和航天器的发射,分辨出目标区内哪些工厂开工,哪些工厂关闭等。

由于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所以KH-12的分辨率达0.1m。

星上装有一台潜望镜式的旋转透镜,能把图像反射到主镜上,因而卫星在大倾角的条件下也能成像。

它还采取了防核效应加固手段和防激光武器攻击的保护措施,并增装了防碰撞探测器。

浅析美军“蜂群战术”

浅析美军“蜂群战术”

浅析美军“蜂群战术”2009-11-08 11:31“蜂群战术”(Swarm Tactics),顾名思义,就是像蜜蜂那样成群结队地攻击同一个目标,这样的攻击具有快速、机动和密集等特点。

虽然提出这一战术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很久以前它就已经在战争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因而在军事史上完全可以找到类似的战例。

至少在13世纪蒙古人远征中亚和欧洲的作战行动中,就体现了这一战术的特点。

相对于欧洲的大规模步兵和重骑兵兵团,蒙古人的轻骑兵人数少、规模小,但更加快速灵活,因而能以快速的机动迅速集中力量,对一个个城堡进行密集的进攻,在局部战场创造出了相对的力量优势,因而取得作战的胜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工业时代即将过去,代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大兵团作战模式的缺点已经开始不断暴露出来。

就像农业时代欧洲的重兵集团受到蒙古骑兵的挑战一样,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样式肯定也会受到未来的挑战,遭受失败。

然而未来的战斗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呢?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实施的“蜂群战术”也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尝试。

历史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蜂群战术”好像与蒙古骑兵的战术类似,但无疑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

“蜂群战术”作为一种新的作战理论,或许可以作为信息时代作战方法探索的有益借鉴。

“蜂群战术”是什么样的?美军是这样解释“蜂群战术”的:以小规模部队穿越敌军防线,遇袭时,先保存自己,然后呼唤精确制导武器和集束炸弹对敌施以密集攻击,压制敌人。

之后附近的炮兵部队进行轰炸以巩固战果,地面部队在计算机导航设备指引下,对敌施以突袭。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用了“蜂群战术”,部队不保持紧凑队形,而是展开更小更独立的单位前进。

作战单位快速机动,所有单位都掌握相互的位置信息,一旦某个单位遇袭,附近的其他单位就可以迅速赶来增援,像“蜂群”似地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起攻击。

从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实践来看,“蜂群战术”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部队更加分散,作战单位规模更小。

以地面部队为例,通常投入战斗的各个作战单位只有几百人,以营连为主进行作战。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

让我们通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战的得失情况,来探寻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㈠集中力量打敌重心,成功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

此次作战,美军始终将攻击矛头直指伊军重心——萨达姆领导集团、忠诚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掌控部队的指挥链、伊拉克民众的抵抗意志等,其中尤以消灭萨达姆本人为重中之重。

为此,美军战争伊始即以“斩首”突击拉开序幕,企图一举达成战略目标。

“斩首”未果,又迅速发起地面进攻,置巴士拉等沿途要塞重镇于不顾,直插巴格达。

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震慑”空袭,企图迅速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摧毁伊军的作战潜力。

这种直击重心的非线式作战,利用了伊军分区固守、兵力分散的弱点,充分发挥了美军在远程火力、地面机动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伊军在战争初期即不断面临“决定性打击”,“逐次抵抗、以拖待变”的企图完全落空,战略要地不断失守,进而全线动摇崩溃。

㈡大胆实施“主导机动”,成功检验信息时代作战理论。

在1996年颁发的《2010联合作战构想》中,美军参联会即针对信息时代作战特点,率先提出了“主导机动、精确作战、聚焦后勤和全维防护”等四个联合作战“新思想”,其中的“主导机动”是美陆军在此次战争中实施高速机动和穿插迂回的理论基础。

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发挥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远程火力,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远距离的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使高度疏散配置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能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迅速形成有利的“总体态势”,一举达成战略战役目标。

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战场情报信息和空中打击效果,在伊防御间隙大胆实施穿插迂回、纵深突贯、越点攻击直取伊军重心。

其第3机步师避开沿途要塞,不与伊军纠缠,3天内即攻击前进约500公里;第101 空中突击师不断超越伊军防线,实施“蛙跳”攻击,在敌侧后机降并夺控要地,切断伊军退路,配合主力实施分割包围;第173空降旅则实施纵深空降开辟北方战线,进一步加速战役进程。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上午10点36分(巴格达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美军部署在红海的"邦克山"号巡洋舰上一声巨响,首枚战斧巡航导弹呼啸着刺入夜空,杀向伊拉克.紧接着,部署在波斯湾和红海上的美国军舰相继发射了约36枚战斧巡航导弹.几乎与此同时,两架从科威特起飞的F-117隐形战斗机也到达了巴格达上空,每架投掷了两枚重1 880 kg的精确制导炸弹.一时间,巴格达城区爆炸声四起,空袭警报纷响.随后,美军驻科威特第3机步师向伊拉克境内目标发动了猛烈炮击,从而开始了一场进入新世纪后,影响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格局的又一重大局部战争--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美英联军在未经联合国授权情况下发动的一场大国对小国、强国对弱国的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局部战争,是新时期核威慑情况下不对称高科技局部战争的典型代表.在这次战争中,美英联军依靠先进的C4ISR保障系统、空间信息系统、强大的航母平台、绝对优势的制空权以及大量的精确制导导弹和炸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伊拉克战争正好发生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进行当中,这次战争所表现的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体现了划时代转变.首先信息作为现代战争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日益上升,掌握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其次,非接触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远程精确打击将主导作战进程.三是战场对抗的体系化.单一军种的独立作战逐渐消失,传统的军种分工趋于模糊,未来战争将是海陆空天电一体化的战争,体系对抗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四是太空成为国际军事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以天制天、以天制地的争夺日趋激烈,未来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展开.伊拉克战争对于国防建设、新军事变革以及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的启示很多,本文侧重分析了美英联军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导弹武器以及其保障系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对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的启示.2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2.1 大规模使用低成本精确制导武器对这次战争的胜负起了决定性作用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又一次集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军事装备,特别是通过使用大量精确制导武器,提高打击精度,以最小的弹药代价有效毁伤了所要打击的目标.据统计,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在美军投放的全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占约7%;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了全部投弹量的35%~38%;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了全部投弹量的70%.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军队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有可能超过90%.大规模使用了采用卫星制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这次战争最为显着的特点.美国建立的GPS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借助于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的18颗卫星和各种地面系统,可以自动显示出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定位精度达到了不超过15 m,测速的精度达到0.1 m/s以上.这次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还特意发射了6颗卫星,使卫星定位精度不超过7 m.同时卫星制导武器的使用,还大大缩短了作战规划时间,提高了攻击目标的灵活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这些精确制导武器的性能很高,但其成本相对过去而言较低.如这次战争中大量使用的战术战斧导弹的生产成本仅是原战斧Ⅲ型导弹的38%左右,这使得美英联军大规模使用这些精确制导武器成为可能.2.2 航母是美国进行全球干预的移动大本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说:"当危机这个词在华盛顿出现的时候,无疑美国人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最近的航空母舰在什么地方?"为了实现其全球霸权,美国建立了全球最强大的军力,而航空母舰则是其最为倚重的武器平台.美国海军认为,全世界88%的人口和80%的国家首都都位于海岸线以内不到100 km的地区,均处于航空母舰和舰载巡航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这次伊拉克战争充分证明了这一特点.美军目前拥有13艘大型航空母舰,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就使用了其中的5艘航母作为实施精确打击的作战平台,每天都有数以百架次的载着精确制导炸药的作战飞机从这里起飞,执行精确轰炸任务,航空母舰成为美国进行全球干预的移动大本营.2.3 信息优势决定战场优势,空间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对这次战争的胜负起了核心作用此次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外电有专家评论认为,美军以极其微小的代价获得了极大的军事和政治效益,主要是得益于战场上的信息优势,现代战争充分证明了"信息优势决定战场优势".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在空间部署了50多颗军用卫星,并征用了多颗商业卫星,还在空中部署了"全球鹰"、"捕食者"等多种无人侦察机和E-3、E-8预警机,从而形成了空天一体的信息优势.其卫星上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能克服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侦察,对伊军军事部署及调动情况一览无余,从而使美军各级都能适时掌握第1手情报.战争伊始,美军便以空天一体化的信息武器系统,采用强电磁打击与战略空袭相结合的方式,对伊军的战场识别系统与信息系统实施瘫痪性打击,从而掌握了战场上的制信息权.信息技术的核心要素是发现目标快、传输命令快和精确打击快.适应这一特点,美军的作战理论正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变革.可以看到,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改变了机械化战争形态中的单一兵器、单一兵种、单一战场间的单元式对抗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作战体系为主体形成的整体性对抗,因而在军事对抗活动中,制信息权之争便成为制胜的关键所在.制信息权是高技术战争中诸多主动权争夺的焦点,无论是制空权、制海权,还是制火力权、制机动权等,都与制信息权紧密相关.因此,凭借信息优势来控制战场、夺取胜利,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尤其突出.2.4 制空权是美英联军速战速胜的关键1921年杜黑在《制空权》一书中提出的"空中战场是决定性战场"的结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多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得到完全的验证,空中力量已经成为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制空权就没有现代战争的主动权.这次的伊拉克战争说明这个观点仍然正确.从伊拉克战争头几天的形势来看,拥有制空权的美英联军完全占据了战场主动权.美军空袭飞机仅遇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抵抗,损失不大;开战第2天,美英联军的地面部队就长驱直入伊拉克纵深地带,这主要归功于美国拥有绝对的制空权.而伊拉克军队拥有的战斗机没有升空作战,完全丧失了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下,再精锐的地面部队也难以掌握主动,只能被动应战,很难取得战争胜利.2.5 有针对性的新概念武器的使用在这次战争中,美英联军还针对性地使用了一些新概念的武器,如石墨弹、电磁脉冲弹等,这些属于"软杀伤"范畴内的武器的使用,对一些特定目标,如电厂、电台、通讯系统等,造成了长时间的特定功能性杀伤,有利地支持了其它武器系统的正常使用.3 启示3.1 加强武器装备的顶层规划和设计未来战争将不再是单兵种的独立战争,而是多兵种协同、海陆空天电多维作战的体系战争.为了更好地提高体系作战的能力,应该做好武器装备的顶层规划和设计,既强调各类武器的协同发展,又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杀手锏武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装备力量不对称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3.2 战略核威慑是保持大国地位的保障核威慑战略指以核力量的非核使用为手段,迫使对手放弃发动核进攻,从而达到国家的政治、军事目标安全的方略.这里所说的"核力量",包括战略、战术核力量;"非核使用"是指以核力量的研制、生产、部署、调动、演习等非核爆炸方式显示核武力,或以核武器的使用相威胁,迫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打赢高技术的局部战争,必须要有战略核威慑力量作后盾.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核威慑战略仍在盛行.美国、俄罗斯最近已多次重申,将继续奉行"核威慑战略",强调在目前国际形势下,不仅不能放弃对于核武器的依赖,而且应设法加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战略核武器同样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尤其是在常规武器方面是弱势时,战略核武器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常规武器方面的弱势,起很好的综合军事力量平衡作用.这也是遏止战争或减小战争规模的最有效手段.3.3 提高导弹武器生存能力是当务之急从这次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美国在先进侦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高精度打击能力等方面不断增强,其军事策略也着重于先发制人,重点打击.在改进已有和研制未来的导弹武器时,应将导弹的生存能力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高导弹的机动能力、伪装隐蔽能力、抗破坏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使导弹武器系统在强敌多波次打击下能够生存下来、发射出去.3.4 反航母武器是未来局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军事强国都拥有航母编队,并将其作为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平台.一旦发生局部战争,强敌势必会使用航母作为其介入局部战争的作战平台,如果拥有多作战平台、技术先进、作战性能优良的反航母武器系统,将会使得强敌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是否介入战事,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即使强敌真正介入,反航母武器的有效使用也会对其航母编队造成重大损伤,从而减弱强敌的介入程度.3.5 低成本、高性能是常规战术导弹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提倡"非接触式、零损伤"的现代局部战争中,常规战术导弹往往执行的是第1波次的打击任务,因此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对后续战事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4次重要的局部战争中所使用的常规战术武器以及其取得的作战效果,可以看到常规战术导弹的发展趋势为:a)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三军通用;b)采用精确制导等先进技术,提高导弹武器的打击命中精度等性能指标;c)提高武器系统作战使用性能,实施快速打击;d)降低武器系统成本,大规模使用.同时,从这4次局部战争来看,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需要大量的常规战术导弹,因此,导弹武器的批量生产能力是战争胜利最有力的后勤保障之一.3.6 精确制导导弹和弹药是高科技局部战争中最重要的作战武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军队正在由"体能型"、"技能型"向"智能型"的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兵器对抗向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发展,由单纯的防守型向攻防并重发展,由临空、近距作战向防区外远距离作战发展.因此,21世纪的战争,对制导武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立完善的作战系统,对不同目标具备精确的打击能力,同时具有高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和战场适应能力.3.7 完善的防空体系是拒敌于国门之外最重要的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在军事领域里广泛应用,当隐身飞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一系列可在防区外攻击的高性能武器出现在战场上以后,防空作战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了,那种单纯依靠防空兵器,在敌空袭兵器来袭的末段进行消极防空的传统方式,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已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能为力.未来的防空体系应该是积极防御、攻防兼备的系统,强调对多用途作战飞机、巡航导弹、空地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等目标的综合攻击能力.同时,针对目前军用卫星系统在空袭体系所占据的关键地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太空空袭兵器的新威胁,必须形成防空防天一体化作战能力,空中和空间平台发射的拦截器将成为主要作战兵器.4 结束语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但这次战争对于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影响还会延续下去.认清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战略格局及国家安全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化解战略风险,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巨大的意义.。

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第17卷第3期装Eg:乓--r程学院学报V01.17No.321墼篁2旦!!塑墼呈!垒罂!型!墼!至坠蜜矍垒堡垒!垒坠§望;!!垒2伊拉克战争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何嘉武郭秋呈(装甲兵工程学院技术保障工程系,北京100072)摘要: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成功地实施了后勤(装备)保障,在保障准备、保障方法、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为我军做好新形势下的装备保障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美军:伊拉克战争:后勤(装备)保障:启示中图分类号:E271.3文献标识码:A伊拉克战争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之后,爆发的又一场较大规模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此次战争中,美军的后勤(装备)保障虽然出现了短期的困顿局面,但还是强有力地支撑了美军的前线作战,掌握了作战最后的主动权,其有效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值得关注。

1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装备)保障的特点1.1以时效为目标,保障准备快速周密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快速全面的保障准备是实施有效保障的前提,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伊拉克战争中,虽然伊拉克军队战斗实力较弱,装备性能落后,但美军为谋求速战速决,周密计划,后勤(装备)保障准备工作非常充分。

一是快速动员保障力量,增强保障的及时性。

此次伊拉克战争,美军启动了国家战争动员机制,并实施了全方位的快速动员。

战争准备阶段,在海上运输方面,美军除紧急动员了大量的海军预备役船只外,也征用了不少本国民间商船;在本土陆地运输方面,美陆军军交管理局大量动员铁路和汽车运输部门,协助完成作战装备物资的装载运输。

另外,美军还广泛动员征召了大量装备维修、工程建筑等专业技术人员。

战争中,美军还及时动员了包括民用航空业、化工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特种设备制造业和航运业等在内的许多行业,为美军提供保障服务。

二是提前装备物资储备,增强保障的预见性。

美在阿富汗反恐作战基本得手后,就开始向海湾地区运送和囤积作战物资。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作者:知远2011年09月22日15:29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在以往的报刊和杂志上,人们曾不止一次的就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但他们分析的战例大多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而对新世纪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却谈论得少之又少。

鉴于此,本文试图弥补一下这个不足,战例就选自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吧。

战争筹备2003年3月,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建立一个亲西方的伊拉克政府,美国及其盟国组成了强大的多国部队,发起了名为“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

当时,联军出动了最精锐的海陆空部队,从地面和空中对伊拉克军队实施了猛烈的打击。

在登台“亮相”的多种联军打击兵器中,美国的战略空军绝对算得上是一颗耀眼的“巨星”。

无论是从战争伊始还是到战争结束,都能在伊拉克的上空看到美国战略轰炸机那庞大而又恐怖的身影。

在战争持续的整个过程中,美战略轰炸机既有对伊地面目标的大规模轰炸,也有“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打击,给伊地面部队、军事设施和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实际上,早在战争开始之前,联军司令部就已经将美战略轰炸机部队视为“摧毁敌有组织抵抗的最有效打击手段”。

战后统计数据表明,美战略轰炸机部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作战任务,而且是战功赫赫,“名列前茅”。

在战争筹备阶段,联军司令部制定了专门的战略轰炸机作战方案,要求战略轰炸机从“两点”同时向伊军发起进攻。

这里提到的“两点”,一是指美军部署在海外的前沿空军基地(平时就驻有一定数量的战略轰炸机),二是指位于美国本土的常备空军基地(战略轰炸机中途不降落,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直接飞至作战区域)。

对伊战争一爆发,美军立即从前沿空军基地和常备空军基地派出了战略轰炸机,从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位于印度洋英属查戈斯群岛)起飞的是B-52H和B-2A战略轰炸机,从英国费尔福德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52H战略轰炸机,从阿曼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1B战略轰炸机,从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位于美国密苏里州)起飞的是B-2A战略轰炸机。

透视美伊战争——浅析美伊作战思想

透视美伊战争——浅析美伊作战思想

透视美伊战争——浅析美伊作战思想3月20日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悍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一方是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最发达经济的世界头号强国,一方是长期遭受制裁,经济和装备落后的弹丸小国,战争的胜负是没有悬念的,但我们从中可看到,交战双方的作战思想在战争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和对战争进程的巨大影响。

那么,双方的作战思想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就谈谈对双方作战思想的一点看法。

第一部分美军作战思想这场战争有几个明显特征:美军倚仗压倒性空中优势持续不断地打击伊拉克指挥系统和机动部队;派遣特种部队深入对方腹地,占领机场或搜集情报;实现地面情报与作战部队的即时互动,如发动“斩首行动”和实施战俘营救等等。

这场战争勾画出美国设想的新型战争的轮廓,其指导思想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多维一体联合作战美军在《2000年国防报告》中已明确其在未来战争中实施“空地海天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指导思想,本次战争是这一思想的实践,并且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美军依靠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实现了在空地海天电等多维空间“全频谱作战”,即依靠空、海、天、电等作战力量为保障,地面部队快速出击,对伊军防御体系实施决定性进攻的“多维一体联合作战”。

本次战争中,美军在“多维一体联合作战”的作战思想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作战效果。

其在多种卫星、电子战飞机等作战平台的支持下,其电子战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伊军多个雷达阵地被摧毁,最高统帅与下属的无线电联络完全终止,严重影响了其防空火器的作战效能,为夺取制空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美军在卫星定位系统的支持下,动用了多种新型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海军战舰除发射巡航导弹外,还出动舰载战机进行突击,空军战机从数千公里外的欧洲基地和一万多公里美国本土出起飞,实施远程空袭,包括各特种作战部队在内的地面部队充分发挥其快速的突击力迅速突破伊军的防守,迅速实现战斗意图。

从这次战争当中我们可看到美军的多维一体作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空中力量占主导美军从战争开始就以导弹、飞机等空中力量对伊军事目标进行轰炸,不仅杀伤和摧毁伊军有生力量及火器,还作为地面攻击的辅助手段,完全夺取战争的制空权,迫使伊军不能构成大规模的集团作战和使用伊重型装备,为地面部队的行动提供可靠保证。

浅析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

浅析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

28人类是一种有意识的生物,自人类产生开始,逐步发展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

有了意识,形成了社会团体,人类不可避免地便会产生“心理”的作用。

而这种“心理”的作用,在人类的战争冲突之中,逐步衍生出来“心理战”,这是现代战争中一个重要的作战理论,在国际战争中多次发挥重要作用,以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表现突出,值得研究。

一、美军“心理战”由来与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只要有社会的存在,便有利益的纠葛与冲突,同时“心理”层面的战术就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不同时期的表述不同,但究其根本是同样的斗争方式。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心理战”的斗争方式就有所萌芽,早期的美利坚民族为获取独立与自由,充分发挥民族的创造力与智慧,在同英国殖民者武力抗争的同时也在心理层面斗智斗勇,但当时并未有“心理战”的提法。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宣传战”则是现代“心理战”的前身,在“一战”期间,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让其投入到军事领域的运用之中,但鉴于各国对于武力的崇尚与正面军事冲突的热衷,进行“宣传战”被认为是卑鄙、怯懦的行为,而且在敌军中投放传单竟被认为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而被迫停止。

美军在此期间建立了“心理”作战的相关机构,并在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宣扬中得以体现。

“一战”结束后,英国军事分析和历史学家富勒预言了传统战争手段终将“为一种纯粹的心理战而取代,那时取得的胜利不是依靠武器或通过战场战斗,而是通过某一国家的意志来使另一个国家出现腐败现象、理智的模糊、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沦丧来实现”,首次提出了“心理战”的概念。

美军摒弃了在“一战”中臭名远扬的“宣传战”,逐渐将其衍生为“心理战”,在二战中,美军“心理战”逐步发展为一种独特有效的武器,自此美军正式提出“心理战”概念,虽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心理战”的地位有所波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多场局部战争中得到了运用与发扬。

二、美军“心理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具体表现美军在正式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就开始为战争造势,通过各种心理战方式对伊军进行心理打击,营造不利于伊拉克当局政府的国际环境。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2003年3月20日,北京时间上午10点36分(巴格达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美军部署在红海的"邦克山"号巡洋舰上一声巨响,首枚战斧巡航导弹呼啸着刺入夜空,杀向伊拉克.紧接着,部署在波斯湾和红海上的美国军舰相继发射了约36枚战斧巡航导弹.几乎与此同时,两架从科威特起飞的F-117隐形战斗机也到达了巴格达上空,每架投掷了两枚重1 880 kg的精确制导炸弹.一时间,巴格达城区爆炸声四起,空袭警报纷响.随后,美军驻科威特第3机步师向伊拉克境内目标发动了猛烈炮击,从而开始了一场进入新世纪后,影响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格局的又一重大局部战争--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美英联军在未经联合国授权情况下发动的一场大国对小国、强国对弱国的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局部战争,是新时期核威慑情况下不对称高科技局部战争的典型代表.在这次战争中,美英联军依靠先进的C4ISR保障系统、空间信息系统、强大的航母平台、绝对优势的制空权以及大量的精确制导导弹和炸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伊拉克战争正好发生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进行当中,这次战争所表现的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体现了划时代转变.首先信息作为现代战争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日益上升,掌握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其次,非接触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远程精确打击将主导作战进程.三是战场对抗的体系化.单一军种的独立作战逐渐消失,传统的军种分工趋于模糊,未来战争将是海陆空天电一体化的战争,体系对抗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四是太空成为国际军事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以天制天、以天制地的争夺日趋激烈,未来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展开.伊拉克战争对于国防建设、新军事变革以及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的启示很多,本文侧重分析了美英联军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导弹武器以及其保障系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几点对导弹武器装备研制的启示.2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2.1 大规模使用低成本精确制导武器对这次战争的胜负起了决定性作用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又一次集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军事装备,特别是通过使用大量精确制导武器,提高打击精度,以最小的弹药代价有效毁伤了所要打击的目标.据统计,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在美军投放的全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占约7%;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了全部投弹量的35%~38%;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了全部投弹量的70%.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军队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有可能超过90%.大规模使用了采用卫星制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这次战争最为显着的特点.美国建立的GPS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借助于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的18颗卫星和各种地面系统,可以自动显示出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定位精度达到了不超过15 m,测速的精度达到0.1 m/s以上.这次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还特意发射了6颗卫星,使卫星定位精度不超过7 m.同时卫星制导武器的使用,还大大缩短了作战规划时间,提高了攻击目标的灵活性.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这些精确制导武器的性能很高,但其成本相对过去而言较低.如这次战争中大量使用的战术战斧导弹的生产成本仅是原战斧Ⅲ型导弹的38%左右,这使得美英联军大规模使用这些精确制导武器成为可能.2.2 航母是美国进行全球干预的移动大本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经说:"当危机这个词在华盛顿出现的时候,无疑美国人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最近的航空母舰在什么地方?"为了实现其全球霸权,美国建立了全球最强大的军力,而航空母舰则是其最为倚重的武器平台.美国海军认为,全世界88%的人口和80%的国家首都都位于海岸线以内不到100 km的地区,均处于航空母舰和舰载巡航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这次伊拉克战争充分证明了这一特点.美军目前拥有13艘大型航空母舰,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就使用了其中的5艘航母作为实施精确打击的作战平台,每天都有数以百架次的载着精确制导炸药的作战飞机从这里起飞,执行精确轰炸任务,航空母舰成为美国进行全球干预的移动大本营.2.3 信息优势决定战场优势,空间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对这次战争的胜负起了核心作用此次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外电有专家评论认为,美军以极其微小的代价获得了极大的军事和政治效益,主要是得益于战场上的信息优势,现代战争充分证明了"信息优势决定战场优势".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在空间部署了50多颗军用卫星,并征用了多颗商业卫星,还在空中部署了"全球鹰"、"捕食者"等多种无人侦察机和E-3、E-8预警机,从而形成了空天一体的信息优势.其卫星上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能克服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侦察,对伊军军事部署及调动情况一览无余,从而使美军各级都能适时掌握第1手情报.战争伊始,美军便以空天一体化的信息武器系统,采用强电磁打击与战略空袭相结合的方式,对伊军的战场识别系统与信息系统实施瘫痪性打击,从而掌握了战场上的制信息权.信息技术的核心要素是发现目标快、传输命令快和精确打击快.适应这一特点,美军的作战理论正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变革.可以看到,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改变了机械化战争形态中的单一兵器、单一兵种、单一战场间的单元式对抗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作战体系为主体形成的整体性对抗,因而在军事对抗活动中,制信息权之争便成为制胜的关键所在.制信息权是高技术战争中诸多主动权争夺的焦点,无论是制空权、制海权,还是制火力权、制机动权等,都与制信息权紧密相关.因此,凭借信息优势来控制战场、夺取胜利,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特别是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尤其突出.2.4 制空权是美英联军速战速胜的关键1921年杜黑在《制空权》一书中提出的"空中战场是决定性战场"的结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多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得到完全的验证,空中力量已经成为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制空权就没有现代战争的主动权.这次的伊拉克战争说明这个观点仍然正确.从伊拉克战争头几天的形势来看,拥有制空权的美英联军完全占据了战场主动权.美军空袭飞机仅遇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抵抗,损失不大;开战第2天,美英联军的地面部队就长驱直入伊拉克纵深地带,这主要归功于美国拥有绝对的制空权.而伊拉克军队拥有的战斗机没有升空作战,完全丧失了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下,再精锐的地面部队也难以掌握主动,只能被动应战,很难取得战争胜利.2.5 有针对性的新概念武器的使用在这次战争中,美英联军还针对性地使用了一些新概念的武器,如石墨弹、电磁脉冲弹等,这些属于"软杀伤"范畴内的武器的使用,对一些特定目标,如电厂、电台、通讯系统等,造成了长时间的特定功能性杀伤,有利地支持了其它武器系统的正常使用.3 启示3.1 加强武器装备的顶层规划和设计未来战争将不再是单兵种的独立战争,而是多兵种协同、海陆空天电多维作战的体系战争.为了更好地提高体系作战的能力,应该做好武器装备的顶层规划和设计,既强调各类武器的协同发展,又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杀手锏武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装备力量不对称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3.2 战略核威慑是保持大国地位的保障核威慑战略指以核力量的非核使用为手段,迫使对手放弃发动核进攻,从而达到国家的政治、军事目标安全的方略.这里所说的"核力量",包括战略、战术核力量;"非核使用"是指以核力量的研制、生产、部署、调动、演习等非核爆炸方式显示核武力,或以核武器的使用相威胁,迫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打赢高技术的局部战争,必须要有战略核威慑力量作后盾.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核威慑战略仍在盛行.美国、俄罗斯最近已多次重申,将继续奉行"核威慑战略",强调在目前国际形势下,不仅不能放弃对于核武器的依赖,而且应设法加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战略核武器同样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尤其是在常规武器方面是弱势时,战略核武器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常规武器方面的弱势,起很好的综合军事力量平衡作用.这也是遏止战争或减小战争规模的最有效手段.3.3 提高导弹武器生存能力是当务之急从这次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美国在先进侦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高精度打击能力等方面不断增强,其军事策略也着重于先发制人,重点打击.在改进已有和研制未来的导弹武器时,应将导弹的生存能力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提高导弹的机动能力、伪装隐蔽能力、抗破坏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使导弹武器系统在强敌多波次打击下能够生存下来、发射出去.3.4 反航母武器是未来局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军事强国都拥有航母编队,并将其作为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平台.一旦发生局部战争,强敌势必会使用航母作为其介入局部战争的作战平台,如果拥有多作战平台、技术先进、作战性能优良的反航母武器系统,将会使得强敌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是否介入战事,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即使强敌真正介入,反航母武器的有效使用也会对其航母编队造成重大损伤,从而减弱强敌的介入程度.3.5 低成本、高性能是常规战术导弹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提倡"非接触式、零损伤"的现代局部战争中,常规战术导弹往往执行的是第1波次的打击任务,因此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对后续战事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纵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4次重要的局部战争中所使用的常规战术武器以及其取得的作战效果,可以看到常规战术导弹的发展趋势为:a)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三军通用;b)采用精确制导等先进技术,提高导弹武器的打击命中精度等性能指标;c)提高武器系统作战使用性能,实施快速打击;d)降低武器系统成本,大规模使用.同时,从这4次局部战争来看,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需要大量的常规战术导弹,因此,导弹武器的批量生产能力是战争胜利最有力的后勤保障之一.3.6 精确制导导弹和弹药是高科技局部战争中最重要的作战武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军队正在由"体能型"、"技能型"向"智能型"的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兵器对抗向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发展,由单纯的防守型向攻防并重发展,由临空、近距作战向防区外远距离作战发展.因此,21世纪的战争,对制导武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立完善的作战系统,对不同目标具备精确的打击能力,同时具有高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和战场适应能力.3.7 完善的防空体系是拒敌于国门之外最重要的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在军事领域里广泛应用,当隐身飞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一系列可在防区外攻击的高性能武器出现在战场上以后,防空作战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了,那种单纯依靠防空兵器,在敌空袭兵器来袭的末段进行消极防空的传统方式,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已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能为力.未来的防空体系应该是积极防御、攻防兼备的系统,强调对多用途作战飞机、巡航导弹、空地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等目标的综合攻击能力.同时,针对目前军用卫星系统在空袭体系所占据的关键地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太空空袭兵器的新威胁,必须形成防空防天一体化作战能力,空中和空间平台发射的拦截器将成为主要作战兵器.4 结束语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但这次战争对于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影响还会延续下去.认清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战略格局及国家安全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化解战略风险,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巨大的意义.。

费卢杰战役

费卢杰战役

费卢杰战役——现代城市攻坚战战术失败的典范!!费卢杰之战渐渐的硝烟散去,美军宣称达到了预期目的。

其实战前没有人怀疑美军可以攻占费卢杰,大家关注的是战争的进程和具体的代价。

现在仔细清点战果,发现伊拉克反美武装打得不错!第一,实力对比:在美军攻击费卢杰的“幻影愤怒”行动中,美军出动了其精锐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部队和第一骑兵师约15000人,还得到了2000多名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的配合,而反美武装只有大约2000到3000人。

武器对比更是悬殊,美军有空军、陆军航空兵、坦克、装甲车、各种口径的火炮、反坦克导弹(攻击单个掩体),而反美武装的武器是AK47冲锋枪、40火箭筒、迫击炮,就是后两种东西据美军承认也是很少的。

最要命的是,美军普遍配备防弹衣、急救附件等!第二、实际战果:按照美方公布的资料,美军有38人死,275人伤,另有7架武装直升机被击伤,伊拉克伪军有8死。

关于反美武装的伤亡就有点乱了,最早说是600人,后来有说是1200人,最高峰时宣称有2000人,而即使是根据伊拉克临时政府宣布的最新数字400人,也是大有水分的。

透过这些公开的资料,我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结论一:美国伤亡很大。

以前俄罗斯媒体报道说美军由于战场救护能力和战场控制能力强,死亡与受伤人员的比例是1:6,看来这个数字很精确,在费卢杰就是1:6和1:7之间。

目前美军在伊拉克死亡超过1140人,伤亡总计应当近万人。

按照美国自己透漏的情况:美国方面仅仅是一所驻德美军医院,在这几天内就收到了400多名伤员。

每天送往德国治疗的伤员都超过100人。

而且大家也要注意到,一般的轻伤员是不需要送往遥远的德国治疗的,这是失去战斗力的重伤员的数目。

据美国民间机构的调查,仅在10月份,在伊各地同伊的反抗者的冲突中美国军人就战死344人[这是美国民间机构调查赴伊美军家属得出的结果,相当可信],而11月这几天的激战远比10月份惨烈。

综合这些来推断:美军在费卢杰的伤亡至少要比他公布的358名多一倍。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

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

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置,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

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

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

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

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

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

《作战概念探析》之十二:浅析美军作战概念

《作战概念探析》之十二:浅析美军作战概念

《作战概念探析》之⼗⼆:浅析美军作战概念作战概念探析通过强化原有的程序和能⼒已经不⾜以应付⾼端战争了。

————谢丽尔·索普,美国空军多域指挥控制能⼒办公室如果不是你设计战争,那么你将成为对⼿所设计未来战争的牺牲品。

————拉姆斯菲尔德战争⼀直是条变⾊龙,它是不断变化的,适应新的环境和伪装⾃⼰。

————克劳塞维茨多动脑花⼦,少动枪杆⼦。

————《我的团长我的团》未来已来。

————笔者A-10“雷电”攻击机,美国空军对地⽕⼒⽀援的主战装备,⽀撑“空地⼀体战”概念。

“空地⼀体化”概念在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动中得到验证。

随着先进ISR系统、⾼精度武器、隐⾝飞机、⽆⼈机、信息与⽹络等新型新质战⽃⼒迅猛发展,“空地⼀体战”作为主导和主流作战样式,在此后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局部战争中得到使⽤(图⽚来⾃互联⽹)“作战概念”的术语和⽅法源⾃美军。

美军新作战概念层出不穷,有⼒牵引了作战能⼒提升和武器装备发展。

美军依靠雄厚的作战理论研究基础,已形成⽐较成熟、系统性和层次性较强的作战概念体系,也代表着作战概念的发展⽅向。

常说,美军是“⼀场战争,⼀个打法”。

实际上,美军的每场战争同时也是对作战概念的实战验证。

例如,海湾战争的空地⼀体战和精确打击,科索沃战争的⼀体化联合空中打击,阿富汗战争的⽆⼈空战,伊拉克战争的⽹络中⼼战等。

⼆⼗五、美军对作战概念的认识美军对作战概念的认识⼆⼗五、美军认为,作战概念体现了作战思想在具体作战问题上的应⽤,通过为实现既定的作战构想和意图⽽对作战能⼒和任务的组织来进⾏表述。

在美军联合条令中,尽管尚未有作战概念的明确定义,但已进⾏了充分阐述——“概念是思想的表达,作战概念是未来作战的可视化表达。

”“通过开发作战概念,⼀体化作战思想可得到详细说明,然后通过试验和其它评估⼿段对作战概念进⾏进⼀步的探索,作战概念⽤来探索组织和使⽤联合部队的新⽅式。

”在军兵种层⾯上,作战概念⼏乎等同于作战样式。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信息,火力,武器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

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一:情报信息是主导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

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

高效的战场监控。

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

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

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

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

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

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在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

“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

美军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伊战运用浅析

美军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伊战运用浅析

美军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伊战运用浅析
董明林;贺尚锋;郭宏伟
【期刊名称】《外军信息战》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美国联合司令部于2001年5月9日正式推出了《快速决定性作战》2.8版白皮书,标志着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这一作战构想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全面运用,快速达成了预定的作战目标,本文针对快速决定性作战构想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总页数】5页(P31-35)
【作者】董明林;贺尚锋;郭宏伟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联合作战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研究生三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69
【相关文献】
1.浅析美军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及影响 [J], 方宏亮
2.皇帝的新衣美军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 [J], 詹姆斯·博灵;文言
3.美军"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 [J], 陈芳勇;孙世兵
4.美军快速决定性作战再认识 [J], 董爱国;杨国鑫
5.美军“快速决定性作战”与复杂自适应系统 [J], 李爱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作者:知远2011年09月22日15:29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在以往的报刊和杂志上,人们曾不止一次的就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但他们分析的战例大多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而对新世纪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却谈论得少之又少。

鉴于此,本文试图弥补一下这个不足,战例就选自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吧。

战争筹备2003年3月,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建立一个亲西方的伊拉克政府,美国及其盟国组成了强大的多国部队,发起了名为“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

当时,联军出动了最精锐的海陆空部队,从地面和空中对伊拉克军队实施了猛烈的打击。

在登台“亮相”的多种联军打击兵器中,美国的战略空军绝对算得上是一颗耀眼的“巨星”。

无论是从战争伊始还是到战争结束,都能在伊拉克的上空看到美国战略轰炸机那庞大而又恐怖的身影。

在战争持续的整个过程中,美战略轰炸机既有对伊地面目标的大规模轰炸,也有“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打击,给伊地面部队、军事设施和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实际上,早在战争开始之前,联军司令部就已经将美战略轰炸机部队视为“摧毁敌有组织抵抗的最有效打击手段”。

战后统计数据表明,美战略轰炸机部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作战任务,而且是战功赫赫,“名列前茅”。

在战争筹备阶段,联军司令部制定了专门的战略轰炸机作战方案,要求战略轰炸机从“两点”同时向伊军发起进攻。

这里提到的“两点”,一是指美军部署在海外的前沿空军基地(平时就驻有一定数量的战略轰炸机),二是指位于美国本土的常备空军基地(战略轰炸机中途不降落,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直接飞至作战区域)。

对伊战争一爆发,美军立即从前沿空军基地和常备空军基地派出了战略轰炸机,从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位于印度洋英属查戈斯群岛)起飞的是B-52H和B-2A战略轰炸机,从英国费尔福德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52H战略轰炸机,从阿曼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1B战略轰炸机,从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位于美国密苏里州)起飞的是B-2A战略轰炸机。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从“两点”同时出动的作战模式只持续了20天(这里指的是在战争爆发后的头20天),而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长达2个月,在阿富汗战争中只运用在头3天里。

自2002年10月11日美国政府做出对伊动武的决策后,军方立即开始了战略轰炸机的兵力调动:第一,将第40空中远征联队部署到了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

该联队组建于“持久自由”行动时期,主要用于反恐作战,下辖10架B-52H战略轰炸机。

(注:这10架B-52H原先分别隶属于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第8航空军第2和第5轰炸机联队。

)第二,2003年1月初,美军开始在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部署B-1B战略轰炸机,并特别组建了第405空中远征联队。

第三,把原隶属于第509轰炸机联队(驻美密苏里州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的4架B-2A和原隶属于第2轰炸机联队(驻美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8架B-52H派驻到了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

第四,把原隶属于第5轰炸机联队(驻美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的14架B-52H部署到了英国的费尔福德前沿空军基地,并组建了第457远征大队。

所有的战略轰炸机调动工作都在战争爆发前的16天内予以完成,这同时也创下了美军战史上的一个纪录:在前线攻击兵力中首次出现了B-2A战略轰炸机的身影,原先该机只被部署于美国本土。

战争爆发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为首的多国联军对伊拉克发起了攻击。

从3月20日到4月13日,美战略轰炸机对伊拉克的重要设施和目标进行了空中打击,如国家指挥中枢、军事指挥中心、通信枢纽、空军基地、机场、防空火力系统、地面部队……在空中打击过程中,美战略轰炸机采用的是协同出击和轮番攻击的战法,或只出动一架单机执行作战任务,或是以编队的方式升空作战。

从3月20日到4月18日,美战略轰炸机共出动505架次(其中B-52H 250架次,B -1B 220架次,B-2A 35架次),一昼夜内的平均起飞架次B-52H和B-1B为各6架次,B-2A为3架次。

据战后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美战略轰炸机平均一昼夜要出动10-30架次。

在20多天的空袭作战中,战略轰炸机的作战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捣毁伊拉克的国家指挥体系和军事指挥体系;二是削弱伊军的作战实力,摧毁伊军的抵抗意志;三是破坏伊拉克军事后勤保障体系和重要的国家、军事、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如指挥中心、通信枢纽、部队集群、防空火力系统、空军基地、民用机场、军工企业、供电及供水设施等。

在战争开始的头几天里,考虑到伊军还有一定的防空作战能力,美战略轰炸机在前往作战区域执行空袭作战任务时大部分是采取夜间行动的方式,以这种方式起飞的战略轰炸机占到了战略轰炸机飞行总架次的80%以上。

后来,在联军完全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战略轰炸机才开始执行全昼夜连续轰炸任务。

除了对既定目标实施攻击外,战略轰炸机还对伊军的部分移动式目标进行了打击。

同时,美B-52H和B-1B战略轰炸机还多次为美军特种部队和联军地面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在飞行过程中,制导/导航系统和联军前线航空引导员通过数据传输设备随时向战略轰炸机提供有关伊地面目标的方位坐标和位置信息,为战略轰炸机准确摧毁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战后数据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美战略轰炸机的出动架次只占美军战机总出动架次的3%,但其消耗的航空弹药却占到美空军航空弹药消耗总数的30%,摧毁的地面目标也占到空军总摧毁目标的50%。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战略轰炸机在这场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效能是相当高的。

在机载武器方面,战略轰炸机使用的大部分是高精度航空弹药。

B-52H装备的弹药主要有:AGM-86C/D空射巡航导弹,AGM-154 JSOW制导导弹,WCMD系列集束炸弹(GBU-103、GBU-105和GBU-107),M117、Mk82A/SE和Mk84航空炸弹,JDAM 系列航空制导炸弹(GBU-31、GBU-32和GBU-35)。

B-1B装备的弹药主要有:Mk82和Mk84航空炸弹,WCMD系列集束炸弹和JDAM系列航空制导炸弹。

B-2A装备的弹药主要有:JDAM系列航空制导炸弹和EGBU-28航空制导炸弹。

AGM-86C空射巡航导弹在战争初期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摧毁敌地面军事目标,特别是伊军的防空武器系统。

EGBU-28航空制导炸弹安装有侵彻型战斗部,主要用于消灭敌坚固的地面固定目标和地下设施。

JDAM高精度航空制导炸弹主要用于消灭离居民点很近的地面目标,或者直接在人口稠密的城区内使用,属于“点穴”式打击兵器。

B-52H战略轰炸机的作战使用在伊拉克战争的第一阶段,B-52H战略轰炸机是联军空中突击集群第一梯队的重要成员。

作战时,B-52H从两个前沿空军基地(迪戈加西亚和费尔福德)起飞,以编组的形式执行轰炸任务,每次出动1-2个编队,平均每个编队由2-3架B-52H组成。

轰炸的目标主要是伊拉克的国家及军队指挥中心、大型基础设施、防空武器系统和伊军政领导人所在地。

B-52H可携载多种弹药,可在一次飞行中执行打击多类目标的任务。

B-52H通常在距预定目标400-600公里处发射巡航导弹,发射地点有多处,包括:土耳其东南部,约旦东部,波斯湾西北部,伊拉克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

在整个战争期间,B-52H共向伊境内发射了153枚空射巡航导弹。

B-52H从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到伊拉克的飞行路线先后有三条:(1)2003年3月20-22日,B-52H沿英国——西班牙(途经毕尔巴鄂和巴塞罗那)——地中海东南海域——沙特——伊拉克,然后再原路返回。

(2)2003年3月23-25日,沿英国——法国(途经迪耶普和土伦)——地中海东南海域——沙特——伊拉克,然后再原路返回。

(3)2003年3月26日至战争结束,B-52H沿英国——北海——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利亚——黑海——土耳其——伊拉克,然后再原路返回。

美国空军司令部之所以对B-52H的飞行路线进行不断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尽量缩短B-52H的飞行航程和飞行时间。

采用第1条路线,B-52H单程需飞行5200公里,去程的飞行时间为6.5小时,往返一次约需16小时,空中加油2次。

使用第2条路线,B-52H单程需飞行4700公里,去程的飞行时间为6小时,往返一次约需15小时,空中加油2次。

第3条路线途经部分东欧国家,B-52H单程需飞行4200公里,去程的飞行时间为5小时,往返一次约需12-13小时,空中加油1-2次。

飞行航程和飞行时间的缩短,不但提高了轰炸效果,而且使B-52H的战场灵活反应性大为增强。

从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起飞的B-52H在执行一次轰炸任务时,通常需要空中加油2次。

第一次是在去程上,加油地点大约在地中海西部海域或德国上空,由KC-135加油机(从英国的米尔德霍尔空军基地起飞)负责为其补充油料。

第二次是在返程上,加油地点大概在地中海中部海域或黑海上空,由KC-135或KC-10加油机负责为其补充油料,加油机或从西班牙莫隆空军基地起飞,或从保加利亚的布尔加斯空军基地起飞,要么就是从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空军基地起飞。

据数据统计,第457远征大队的B-52H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强度为3-4架次/昼夜。

隶属第40空中远征联队的B-52H战略轰炸机(驻扎在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的飞行路线是沿印度洋——阿拉伯海——阿曼湾——波斯湾——伊拉克,待执行完任务后再原路返回。

B-52H单程需飞行5200公里,去程的飞行时间为6-6.5小时,往返一次约需15-16小时,飞行速度820-850公里/时,空中加油2次(加油机也是从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起飞)。

战争期间,从该基地起飞的B-52H大多只执行白天轰炸任务,飞行强度为4-6架次/昼夜。

2003年4月12日之后,随着联军的不断胜利和伊军抵抗逐渐减弱,B-52H的飞行强度也有所降低,改为1-2架次/昼夜,并且任务重心也发生了变化,由远程轰炸改为空中巡逻,只负责清除自身责任区内重新出现的敌军目标。

综上所述,B-52H战略轰炸机在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作战效能,使用方式也十分灵活。

美军方指出,B-52H的起飞架次占到所有战略轰炸机起飞架次总数的50%(B-1B是43%,B-2A是7%)。

B-52H在美战略轰炸机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B-1B战略轰炸机的作战使用B-1B战略轰炸机从阿曼的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起飞,每天都要执行对伊作战任务,飞行强度达到5架次/昼夜,以单机或双机编队的方式进行飞行,主要用于摧毁伊拉克的国家及军队指挥中心、大型基础设施、防空武器系统和伊军政领导人所在地。

在战争初期,为了避免被伊防空火力击落,B-1B战略轰炸机主要执行夜间轰炸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