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毛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Email:***********************摘要:低渗油藏孔隙细小,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流体在其中流动存在启动压力。
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本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做综合性的论述。
关键词:非达西流启动压力介质变形渗流规律前言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研究中一直以达西定律为主要基础。
达西定律的假设条件为:流体为牛顿流体,液流为层流状态,流体与孔隙介质不起反应。
低渗透油层的许多特点和现象与达西定律所假设的条件相差很大,受固体表面影响边界层在孔隙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因此,达西定律不适用于描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国外就有非达西渗流的提法。
我国西安石油学院阎庆来等人最先用地层水和原油通过天然岩心进行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渗透率较低时,无论是水,还是原油都有较为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显示,即产生非达西渗流现象。
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渗流环境复杂,因而其油、水渗流特点、规律要比中高渗透储层复杂得多。
油田开发实践表明: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田在开发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1)绝大部分低渗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产量下降快,注水井吸水能力差;(2)注水压力高,而采油(气)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3)见水后含水上升快,采液指数和采油(气)指数急剧下降;(4)油田最终采收率低等特征。
其原因在于低渗透油气藏渗流规律有着不同于中高渗油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二者在油田开发效果上存在的差异正是这种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引起的。
因此,必须加快特低渗油气藏渗流机理研究,为低渗油气藏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正文1.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规律研究现状目前求取两相渗流相对渗透率的方法,主要有稳定法和不稳定法两种,对于稳定法,因为测试时间长、受限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精密度还未被大部分学者所采纳。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王林明(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新滩试采矿,山东东营257000)摘要:根据低渗透油田和中高渗透油田的不同,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启动压力和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建立低渗透油田两相启动压力曲线的方法,并对两相启动压力,水驱油特征的影响,油水两相渗流规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进行了非稳态流动实验,计算了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了其特征,讨论了非达西渗流对相对渗透率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油水、油气各相的启动压力梯度与驱替相的饱和度间均呈指数变化规律,气驱、水驱后期指数变化规律遭到破坏;在低渗油层中,油井见水后,产油量会迅速下降,水驱低渗油藏采收率较低;考虑非达西流后,计算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减小,等渗点右移;在相同的含水饱和度下,非达西流使产水率增大,并得到了非达西渗流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非稳态试验,对低渗油田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启动压力;压力梯度;渗透率;驱替中图分类号:TE3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83(2009)03-0049-03一、引言同中高渗透率油层相比,低渗透油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特别密切;低渗透油层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急剧影响;低渗透油田一般裂缝都较发育,注入水沿裂缝窜进十分严重。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低渗透率油藏,本文将从启动压力与渗流规律着手,对影响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低渗透砂岩油藏启动压力研究1.低渗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1)测定方法及原理室内实验测定低渗透砂岩单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大都是测定不同驱替压差流体通过低渗透砂岩岩心的渗流速度,求得流量与压力梯度的关系,描述流体在岩心中的渗流过程再用数学的方法获得压力梯度,又称作“压差-流量法”。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显得愈发重要。
低渗透油藏是指那些具有较低孔隙度和渗透率,储层流动性能较差的油藏。
因此,深入理解其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对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并探讨有效的开发技术。
二、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相对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首先,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流体在其中的流动受到限制。
其次,由于储层中存在多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力,如毛管力、重力、粘性力等,这些力在油藏的开采过程中共同作用,影响着流体的流动和分布。
(一)储层孔隙结构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主要包括孔隙大小、形状、连通性等。
这些因素决定了流体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在低渗透储层中,孔隙往往较小且形状不规则,导致流体流动受阻。
此外,孔隙的连通性较差,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更加困难。
(二)毛管力和重力作用毛管力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渗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储层中不同流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差异,导致毛管力在不同方向上产生作用,阻碍了流体的流动。
此外,重力作用在低渗透油藏的开采过程中也不可忽视。
由于储层中的流体密度差异,重力会使得流体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动,对渗流过程产生影响。
(三)粘性力和其他作用力除了毛管力和重力外,粘性力也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渗流的重要因素。
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当流体在孔隙中流动时,会产生内摩擦力,阻碍流体的流动。
此外,储层中还存在其他作用力,如化学势能梯度引起的扩散作用等,也会对渗流过程产生影响。
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和渗流机理,开发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采收率。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开发技术。
(一)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通过将井筒水平延伸至储层中,可以增加储层的暴露面积和流体与井筒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水平井技术还可以有效降低毛管力的影响,改善流体的流动性能。
《2024年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低渗透油藏因其储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一直是石油工程领域的挑战性课题。
因此,深入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实现油藏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涉及多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包括孔隙结构、流体流动、多相渗流等。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决定了油藏的渗流特性和开采效果。
1. 孔隙结构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半径小,连通性差。
这种特殊的孔隙结构导致了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阻力增大,渗透率降低。
因此,了解孔隙结构对渗流机理的影响,是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关键。
2. 流体流动在低渗透油藏中,流体流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重力、毛细管力、粘滞力等。
这些力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井网布置和开采方式,优化流体流动,提高采收率。
3. 多相渗流低渗透油藏往往伴随着气、水等多相流体的共存。
多相渗流过程中,各相流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复杂,对油藏的开采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多相渗流规律,对于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和渗流机理,研究有效的开发技术是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
1.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通过增大井眼与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井筒附近的地层渗透率,从而降低开采难度。
同时,水平井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低渗透油藏的复杂孔隙结构,提高采收率。
2. 储层改造技术储层改造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流体或爆炸等方法,扩大储层孔隙空间,改善储层的物性参数,从而提高油藏的开采效果。
常用的储层改造技术包括水力喷射技术、气体冲刷技术等。
3. 多相流开采技术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多相流特点,研究有效的多相流开采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多相流开采技术包括气举采油、电潜泵采油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采收率。
《2024年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低渗透油藏是指由于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特点,导致油藏开发难度大、采收率低的油藏。
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相对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物理、化学和地质因素。
下面将详细阐述几个主要方面。
1. 孔隙结构和渗流路径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孔隙度小,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流在储层中的渗流路径曲折。
这些孔隙和通道的连通性差,使得油流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很大限制。
2. 渗流速度与压力关系低渗透油藏的渗流速度与压力关系密切。
随着压力的增加,渗流速度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由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压力的增加并不能有效提高采收率。
3. 饱和度与渗透率变化低渗透油藏的饱和度和渗透率随开采过程而变化。
在开采初期,储层中原油的饱和度较高,但随着开采的进行,饱和度逐渐降低,渗透率也发生变化,对渗流产生影响。
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和渗流机理,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开发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技术。
1. 优化井网系统优化井网系统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合理布置井网密度和井距,优化注采比和采液速度等参数,可以提高储层的采收率。
2. 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通过水平井的多段切割、钻进及组合注采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储层的采收率。
同时,水平井技术还可以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物理化学采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采油方法。
通过向储层中注入化学剂或采用其他物理手段(如振动、声波等),改善储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效果好等优点。
四、结论综上所述,研究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及开采技术
单a
0.121733
kg w
2.2115
相水: b
0.0661
kg w
1.1423
束 缚 水 下
c
0.0004
kg w
0.0004
油 :
a
0.0268
e
2.513
kg o
b
0.165
kg o
15.5
一、前 言
岩性
±ÖÖÖ Ö°ÖÖÖ ÖÖÖÖ
ÖÖÖ
20%
10%
Ö°ÖÖÖ
70%
Öù ÖÖÖ
一、前 言
各类储量分布
超低渗透 0.1-1md
特低渗透 1-10md
一般低渗透10-50md
渗 透 率
8.4% 37.6% 54%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点(一)
• 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原生孔隙度低, 孔隙结构复杂,分选差,胶结物含量高;
8.77
16.8%
83.2%
43.37
国内探明低渗透地 质储量52.1亿吨,
占26.1%
6.08 ÖÖÖ ÖÖÖ
22.8%
77.2%
20.58
国内已动用地质 储量26.7亿吨,
占25.5%
一、前 言
埋深
埋藏深度 m
小于1000
百分比 % 5.2
1000-2000
43.1
2000-3000
36.2
大于3000
v
Ke
P L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油田渗流特征
启动压力梯度存 在原因:孔喉细 小、比表面积和 原油边界层厚度 大、贾敏效应和 表面分子力作用 强烈 。
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渗流理论和方法
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渗流理论和方法一、渗流理论:1. Darcy定律:Darcy定律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基本理论,它描述了非均质介质中的渗流现象。
Darcy定律认为流体在岩石介质中的流速与渗透率成正比,与渗透物组成、界面张力和压力差成反比。
2. 新渗流理论模型: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目前已有一些新渗流理论模型被提出,如:多重尺度渗流理论模型(Multiscale Flow Theory)和非线性渗流理论模型(Nonlinear Flow Theory)。
这些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低渗透油藏中的渗流行为,预测储层的物态参数。
二、渗流方法:1.水平井开发:水平井是一种在地层中水平或接近水平地钻进的井眼,通过增加垂直投影面积来提高油藏的渗流能力。
水平井开发在低渗透油藏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增加井底压力,提高油井产能。
2.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在井眼中注入高压流体,使岩石裂缝形成的方法。
通过压裂可以增大储层的有效渗透率,提高油井的产能。
在低渗透油藏中,采用水力压裂技术能够将突破压力降低到经济范围内,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
3.酸化处理:酸化处理是一种通过注入酸液来溶解岩石矿物或沉积物,改善储层渗透性的方法。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酸化处理可以改善储层的渗透性,增加产能。
4.气体驱替技术:气体驱替技术是通过注入气体来驱替或溶解油藏中的原油,提高采油率的方法。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水驱效果差,可以采用气体驱替技术来提高采收率。
5.颗粒调剖技术:颗粒调剖技术是在井眼中注入颗粒物质,改变岩石孔隙结构,增强岩石渗流能力的方法。
通过颗粒调剖可以改变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路径,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和产能。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渗流理论和方法有Darcy定律、多重尺度渗流理论模型、非线性渗流理论模型等。
在渗流方法上,水平井开发、压裂技术、酸化处理、气体驱替技术、颗粒调剖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应用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1.渗流机理:
-毛细管压力: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孔隙尺寸较小,油液进入孔隙
中时会受到毛细管压力的作用,导致渗透率下降,渗流过程变慢。
-几何因素:低渗透油藏中,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使得油液无法
充分流通。
此外,岩石孔隙表面的表面张力和孔隙形状也会影响渗流能力。
-电性因素:一些低渗透油藏中,岩石中存在可移动的离子,会产生
电性效应,对渗流过程有一定影响。
2.开发方法:
-压裂:压裂是通过在井孔中注入高压液体,使岩石发生裂缝破裂,
以增加渗流通道的方法。
低渗透油藏中,压裂可以大大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增加油井产能。
-水驱:水驱是通过在注入井中注入水,以推动原油向采油井流动的
方法。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自然产能较低,通过注水可以增加地层压力,促使油液向井筒移动,提高采收率。
-注水压裂组合:注水和压裂的组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首先通过压裂增加渗流通道,然后注水提高地层压力和采收率。
这种方法
适用于较厚的低渗透油藏。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藏,还可以使用增粘剂和块剂等辅助
技术。
增粘剂可以改变原油的流动性,增加原油在孔隙中的有效流动面积。
块剂则可以填塞孔隙中的大孔洞,提高渗流通道的连通性。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和开发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渗流机理,并结合合理的开发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提高产能和采收率。
《2024年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范文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低渗透油藏因其在地质结构和渗流特性上的特殊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了解和掌握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不仅有助于提高采收率,还对优化开采策略和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并分析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油藏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是孔隙度小、孔喉直径小、储层渗透性差,导致原油在储层中的流动困难。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较复杂的流体流动行为和储层特征,使得传统的开采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采收率。
三、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渗流物理过程,二是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
1. 渗流物理过程: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过程涉及到流体在储层孔隙中的流动,包括液体的黏性流动、毛细管力作用以及多孔介质的复杂结构等。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流体的流动速度和方向。
2. 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规律:低渗透油藏的流体流动规律与储层的渗透率、孔隙结构等密切相关。
由于渗透率较低,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通常遵循非达西流模型,即流速与压力梯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此外,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在孔隙中的流动可能存在滞后现象,进一步影响了渗流速度和方向。
四、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应用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在石油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开采策略: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开采策略,如优化井网布置、控制开采速度等,从而提高采收率。
2. 开发新技术:基于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性的认识,可以研发出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新型开采技术,如水力压裂、微波加热采油等。
3. 储层评价与监测:利用渗流机理可以评估储层的可采性、预测储量的潜力等,同时通过监测储层流体流动状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结论本文详细探讨了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物理过程和流体流动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复杂的渗流特性。
《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
《低渗透油田注气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田开发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领域。
然而,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生产过程而言,传统采油方式面临许多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注气驱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田的开采过程中。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田的注气驱油实验及其渗流机理进行研究,为实际开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1. 实验材料与设备实验采用低渗透油田岩心样品、注气设备、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
其中,岩心样品应具备与实际油田相似的地质特性。
2. 实验过程本实验分为以下步骤:(1)制备低渗透油田岩心模型;(2)在岩心模型中注入一定压力的气体;(3)记录注气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及流量变化;(4)对注气驱油过程进行可视化观察,以便研究渗流机理。
三、注气驱油实验结果分析1. 压力变化分析注气过程中,随着气体在岩心模型中渗透和扩散,岩心内部的压力逐渐上升。
压力的变化情况可反映出注气过程中的阻力、渗透速率以及注气效率等信息。
通过对压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气体在低渗透油田中的流动情况及渗流规律。
2. 流量变化分析在注气过程中,通过流量计可以实时监测气体流量。
随着注气过程的进行,气体流量逐渐发生变化。
分析流量变化情况,可以了解注气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及渗流机理。
3. 渗流机理研究通过可视化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注气驱油过程中的渗流机理。
在低渗透油田中,气体主要通过扩散和渗透作用进入岩心内部,推动油流向生产井方向移动。
此外,气体还能降低油相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采收率。
四、渗流机理探讨1. 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关系在注气驱油过程中,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是相互影响的。
扩散作用使得气体能够均匀地进入岩心内部,而渗透作用则使得气体能够在岩心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
二者共同作用,提高了驱油效果和采收率。
2. 粘度降低的影响注入的气体可以降低油相的粘度,使原本难以流动的油相变得更加易于流动。
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研究
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其渗透率较低、孔隙度较小的油藏。
由于储层岩石的渗透性低,油藏开发和产能提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理论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油藏开发效率,还能够为油藏管理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是研究渗流理论的基础。
通过对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岩石物理性质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了解储层的渗流特征和储集层的分布情况。
同时,通过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可以确定渗透率曲线并确定合适的测量方法。
其次,渗透率的测定是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研究的关键。
渗透率是指储层岩石对流体流动的阻力,是衡量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室内测量法、野外测井法和模拟实验等。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渗透率值,可以分析储层的渗透性质以及岩石孔隙结构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接下来,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制进行研究是渗流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制与高渗透油藏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渗透率较低、油水饱和度分布不均匀等特点。
常用的渗流机制包括胶体浓度滞留、重力驱替、毛细驱替和压力脉冲驱替等。
通过分析不同机制下的渗流规律,可以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优化措施。
最后,建立低渗透油藏的产能模型是渗流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产能模型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模拟实验分析,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进行定量分析。
常用的产能模型包括Darcy定律、布克定律以及实验室模拟模型等。
通过合理的建模和模拟,可以对低渗透油藏的产能进行预测和评估。
综上所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理论研究涉及储层特征分析、渗透率测定、渗流机制研究和产能模型建立等方面。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和产能。
《2024年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范文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油藏具有渗透率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其开采难度较大。
因此,深入理解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对于提高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探讨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1. 渗流基本概念渗流是指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过程。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储层渗透率低,流体流动受到较大的阻力,渗流速度较慢。
渗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流体性质、储层特性、温度和压力等。
2. 渗流机理分析(1)毛细管力作用:低渗透油藏中,毛细管力对流体渗流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储层孔隙较小,毛细管力使得流体在孔隙中的流动受到阻碍,导致渗流速度降低。
(2)非均质性强:低渗透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区域的渗透率差异较大。
这种非均质性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更加复杂,增加了开发难度。
(3)流体性质:流体的粘度、密度和相态等性质也会影响渗流过程。
在低渗透油藏中,流体性质对渗流的影响尤为显著。
3. 渗流模型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性,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渗流模型,如达西模型、非达西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描述流体在低渗透储层中的流动规律,为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三、低渗透油藏的应用1. 优化开发策略了解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
通过分析储层的非均质性、流体性质等因素,可以确定合理的井网布局、注采比等参数,提高采收率。
2. 提高采收率技术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研究者们开发了多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如水平井技术、气体辅助开采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
3. 注水开发技术注水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常用的开发方式之一。
通过向储层注入水,可以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流体的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同时,注水开发还能够保持地层的压力稳定,减少能量损失。
四、结论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
《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范文
《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实验和渗流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低渗透油藏因其特殊的储层特性,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等,使得传统的采油方法效果不佳。
近年来,纳微米聚合物驱油技术因其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的实验过程和渗流机理进行研究。
二、实验方法与材料本实验选用低渗透油藏的岩心样本,利用纳微米聚合物作为驱油剂。
实验中,我们采用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如高压驱替系统、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等,进行一系列的驱油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并记录了岩心样品的采出率、渗透率变化以及压力变化等数据。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一)纳微米聚合物溶液的制备根据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我们制备了不同浓度的纳微米聚合物溶液。
这些溶液的制备过程严格遵循了化学计量学的要求,确保了实验的准确性。
(二)驱油实验在高压驱替系统中,我们将纳微米聚合物溶液注入岩心样本中,并观察其渗流过程。
通过调整注入速度和压力,我们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驱油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纳微米聚合物溶液能够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三)渗流机理研究通过微观可视化实验装置,我们观察到了纳微米聚合物溶液在岩心样本中的渗流过程。
我们发现,纳微米聚合物能够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油相的流动性。
此外,聚合物分子还能够通过填充岩心内部的微小孔隙,提高储层的渗透率。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纳微米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油藏中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四、渗流机理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低渗透油藏纳微米聚合物驱油的渗流机理。
首先,纳微米聚合物分子能够吸附在岩石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这使得油相在渗流过程中更容易流动。
其次,聚合物分子在岩心内部的小孔隙中填充和扩散,增加了储层的渗透率。
此外,纳微米聚合物还能够与原油中的成分相互作用,降低原油的粘度,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关键议题。
其中,低渗透油藏作为全球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采技术和渗流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以及这些机理在石油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安全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全球石油资源中的地位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后,文章将详细阐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性,包括渗流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现象,以及影响渗流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包括渗流动力学、渗流场分布、渗流阻力等方面,揭示低渗透油藏渗流过程的内在规律。
本文还将探讨渗流机理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具体而言,将分析渗流机理在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增产措施制定以及开采过程优化等方面的应用,以实例说明渗流机理在石油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总结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的理解,推动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全球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二、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低渗透油藏,通常指渗透率低于某一特定阈值(如10×10-3μm2)的油藏,其渗流机理与常规油藏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其渗透率低,流体在孔隙中的流动受到更大的阻力,因此,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过程更为复杂。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孔隙尺寸小,渗流阻力显著增加。
流体在通过这些微小孔隙时,必须克服由于固体颗粒间狭窄空间造成的阻力。
毛细管力在低渗透油藏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和分布。
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往往不符合达西定律,即流速与压力梯度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
这是由于在低渗透率条件下,流体与孔隙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渗流速度对压力梯度的响应变得非线性。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
低渗透油藏相对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我国主要参考了美国的标准。
结合渗透率来说,渗透率在10×10﹣3~50×10﹣3μm2的油藏属于一般低渗透油藏,可以采取常规水驱开发;渗透率在3×10﹣3~10×10﹣3μm2的油藏属于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小于的3×10﹣3μm2 油藏属于致密油藏,应采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CO2驱开发。
结合沉积类型、储层分布状况,还可以细分为一般厚层结构、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特低渗透浊积岩、水利烟油藏等。
一、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1.非达西渗流机理的研究非达西渗流是业内广泛认可的特低渗透油藏渗流形式。
非达西渗流存在三种不同的渗流状态,随着驱替压力梯度的提高,呈现非流动、非线性渗流、拟线性渗流,利用毛细管平衡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压力梯度,从而深入了解特低渗透油层渗流形式。
非达西渗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储层岩的喉道特征(分布、连通性、大小等)以及边界层的应力协同,共同作用产生的的流固耦合作用。
2.有效渗流能力通过对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观察以及边界层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明确产生流固差异的原因,从何完善有效渗流能力评级。
特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的确定是有效渗流能力评价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油藏注入水水质配置、分级别的重要依据。
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孔隙特征结构,需要利用恒压、恒速压泵等方法,通过实际研究表明,特低渗透储层孔喉非常细小,多是微米级别的孔喉系统。
渗透率对孔隙大小、喉道分布影响不大。
从整体上看,渗透率越大,喉道直径、分选系数都会随之增大,此外,喉道对渗透率的影响要大于孔隙,因此喉道是影响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体在孔喉中始终有流动能力(滑脱效应),但是液体会与固体耦合产生边界层,导致细小的孔喉失去流动性。
利用基于岩心实验的边界层量化研究方法,建立相应模型,能更加接近真实的油藏条件,通过研究表明,影响边界层厚度的朱啊哟原因是黏土矿物,其厚度会跟随黏土矿物含量增加而增加。
低渗透油层的渗流规律研究
低渗透油层的渗流规律研究首先,低渗透油层的渗流规律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孔隙度和孔隙连通性:低渗透油层的孔隙度较低,而且孔隙之间连接不畅,影响了渗流的速度和效率。
这使得流体在岩石中的移动变得更为困难。
2.渗透率:低渗透油层的渗透率较低,即单位渗流过程中单位压力差产生的流体流量较小。
这意味着油层对流体流动的阻力较大,使得渗流速度较慢。
3.构造特征:低渗透油层的构造特征对渗流规律也有一定影响。
比如,存在裂缝和节理等构造特征的油层,其渗透性可能会有所提高,从而影响渗流速度和分布。
其次,对于低渗透油层的渗流规律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实验室试验:通过测量低渗透油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渗流速度等参数,进行模拟渗透过程的实验,以了解油层的渗流规律。
2.数值模拟:通过建立低渗透油层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以预测油藏的渗流行为和分布情况。
可以通过调整参数和模型,探索最优开发方案。
3.地质特征分析:通过对低渗透油层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比如岩石类型、构造特征以及岩石矿物成分等,研究其对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
4.采油试验:通过在实际油田进行采油试验,例如压裂、水驱和油水混采等,获取实际的渗流数据,以验证之前的研究结论。
最后,低渗透油层的渗流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指导油田开发:可以根据对低渗透油层渗流规律的研究,设计合理的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延长油田寿命。
2.油藏管理:了解低渗透油层的渗流规律可以帮助近期的油田管理,比如压裂水驱的实施时机和程度的掌握等,以及远期的油藏管理,比如注水井间隔和注水压力的调整等。
3.油层评价:通过对低渗透油层的渗流规律的研究,可以评估其开发潜力和储量,为油田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低渗透油层的渗流规律研究对于油田开发和油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数值模拟和地质特征分析等手段,可以深入了解油层的渗流规律,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为油田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指导。
低渗透油藏渗吸机理及研究状况综述
Summaryaboutmechanism andapplicationofimbibition inlowpermeabilityreservoirs
ZHOUYibo1,2,LIUWeidong2,3,ZHENGXiaobo4,SUNLinghui2,3, CONGSunan3,LIJierui1,2,CHENSizhi1,2,DUChunze1,2
第 47卷第 4期 2018年 4月
应 用 化 工 AppliedChemicalIndustry
Vol油藏渗吸机理及研究状况综述
周义博1,2,刘卫东2,3,郑晓波4,孙灵辉2,3, 丛苏男3,李杰瑞1,2,陈思智1,2,杜春泽1,2
(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7;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院区,河北 廊坊 065007;4.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
油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孔介质自发地吸入某种润湿相流体的过程称
为渗吸[24]。关于渗吸驱油机理与渗吸规 律,国 内 外学者做 了 深 入 的 研 究[58],渗 吸 作 用 被 国 内 外 许 多学者看成是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一种方 式[912]。油藏在注 水 开 发 过 程 中,注 入 水 渗 吸 到 基 质中将原油置换出来,能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注 水开发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渗吸的作用机理及渗流 规律进行研究[11,1314]。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渗吸驱油
摘 要:概述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中的渗吸驱油机理和规律,并综述了渗吸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方面的研究与应 用进展,展望了渗吸液性能研究、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地层条件的真实反映和渗吸作用与采收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渗吸;毛细管力;润湿性;原油采收率;研究前景 中图分类号:TQ013;TQ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206(2018)04-0825-05
西峰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西峰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西峰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渗流机理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是一篇针对西峰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技术的深入研究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西峰特低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难点,阐明了超前注水技术在该类油藏开发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后,文章详细探讨了超前注水渗流机理,包括注水过程中的压力传递、渗流规律、水油相互作用等方面,揭示了超前注水对低渗油藏开发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The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of advanced water injection in Xifeng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an in-depth research article on advanced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 Xifeng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the Xifeng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elucidat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advanced water injection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reservoirs.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mechanism of advanced water injection seepage, including pressure transfer, seepage law, water oil interaction, etc. during the water injection process, revealing the impact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advanced water inj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西峰特低渗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技术政策,包括注水时机、注水方式、注水速度、注水压力等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和优化,以及注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孤东采油厂新滩试采矿王林明摘要:根据低渗透油田和中高渗透油田的不同,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启动压力和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建立低渗透油田两相启动压力曲线的方法,并对两相启动压力,水驱油和气驱油特征的影响,油水两相渗流规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低渗透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并进行了非稳态流动实验,计算了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了其特征,讨论了非达西渗流对相对渗透率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油水、油气各相的启动压力梯度与驱替相的饱和度间均呈指数变化规律,气驱、水驱后期指数变化规律遭到破坏;在低渗油层中,油井见水后,产油量会迅速下降,水驱低渗油藏采收率较低;考虑非达西流后,计算的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减小,等渗点右移;在相同的含水饱和度下,非达西流使产水率增大,并得到了非达西渗流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非稳态试验,对低渗油田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启动压力;压力梯度;渗透率;驱替1引言同中高渗透率油层相比,低渗透油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特别密切;②低渗透油层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③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急剧影响;④低渗透油田一般裂缝都较发育,注入水沿裂缝窜进十分严重。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低渗透率油藏,本文将从启动压力与渗流规律着手,对影响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低渗透砂岩油藏启动压力研究2.1低渗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2.1.1测定方法及原理室内实验测定低渗透砂岩单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大都是测定不同驱替压差流体通过低渗透砂岩岩心的渗流速度,求得流量与压力梯度的关系,描述流体在岩心中的渗流过程再用数学的方法获得压力梯度,又称作“压差-流量法”。
在测定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值时,采用“毛细管平衡法”与“压差-流量法”相结合的方法,“毛细管平衡法”应用的是连通器原理。
图2-1 毛细管平衡法原理示意图图2-2典型非达西渗流曲线示意图测定时毛细管和岩心中充满实验流体,使进口端液面高于出口端。
重力作用使进口端流体通过岩心流向出口端,进口端液面下降,出口端液面上升,如果是一个普通的连通器两端液面会持平。
由于低渗透岩心启动压力的存在,两端液面经过充分平衡后,最终会保持一个高度差,该高度差就是该样品的最小启动压力值。
夹持器两端采用毛细管,一是能精确灵敏的反映液面变化,二是减少渗流总量缩短测定周期。
该方法不仅证明了低渗透岩心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而且可以直接测定出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值。
见图2-2中的a点,用“毛细管平衡法”获得,实线def为“压差-流量法”获得。
2.1.2实验方法的特点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准确、完整的描述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成为启动压力梯度研究的关键,由于流体在岩心中的低速非线性渗流段的渗流速度和驱替压差非常小,即使使用先进的进口设备也无法实现流量和压差的准确采集,图2-2中a-d-e段可能占整个渗流段一半的数据无法准确采集到,在缺少数据点的情况下很难用数学的方法描述流体渗流的非线性特征。
但本实验方法能准确完整的测定出整个非线性渗流段,“毛细管平衡法”对硬件要求不高且操作简便,且测定周期短,可以安装多套测定装置同时测定多个岩样。
2.2一种两相启动压力曲线的建立方法为探讨两相流体渗流时的启动压力变化规律,对天然岩心进行水驱油和气驱油实验,计算出各自的相对渗透率,然后按单相启动压力梯度公式推算出相对启动压力梯度,绘制油水、油气相渗曲线。
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相启动压力曲线上,各相的启动压力梯度与驱替相的饱和度之间均呈指数变化规律;气驱、水驱后期指数变化规律遭到破坏,是驱替后期驱油效率急剧变小的主要原因。
2.2.1驱替试验方法实际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一般是两相(油水、油气、气水)或三相(油、气、水)同时流动,在渗流过程中,各相间会发生相互干扰和影响。
描述相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一般用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测定相对渗透率有3种方法:非稳态驱替、稳态法和离心法,用非稳态驱替法测定油水(气)相对渗透率仍是最普遍的,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也采用非稳态驱替法测定油水(气)相对渗透率“文献报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用洗净岩心和精制油所测得的相对渗透率结果与地层条件下使用地层流体测的结果相差很大”,因此,现在采用以下实验条件和步骤进行有关实验。
实验流体:现场脱水原油;饱和及驱替均用矿化度为300g/L的NaCl溶液,避免产生水敏。
实验温度:70℃。
实验步骤:将岩心抽空,饱和矿化度为300g/L的NaCl盐水,计量饱和水量,计算孔隙体积;建立束缚水,用原油驱替含水岩心,当不再出水时,计量驱出的水量,计算束缚水饱和度和油相渗透率;水(气)驱油,用矿化度为300g/L的NaCl盐水(氮气)驱替含油岩心,注入以恒速(气驱以恒压)方式进行,计量排出的油、水量(油、气量)以及注入压差和试验时间;当不再出油(气)时,测定水相(气相)渗透率,结束实验。
2.2.2两相启动压力曲线的建立气驱油或水驱油的渗流过程中,两相的存在造成互相干扰和影响,均减少了本身相的渗流通道,导致各相的相渗透率有所降低。
因此,两相渗流时的启动压力规律必将对驱替特征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直接在驱替过程中测定各相的启动压力梯度,非常费时、费工且精细,这里采用间接法:因两相渗流时单相仍遵循各自的渗流规律,依靠已建立的单相启动压力梯度规律来描述两相启动压力规律的表达形式,据此分析与研究两相启动压力规律对驱替特征的影响,以中原油田天然岩心为例,中性煤油与饱和盐水虽然液体性质不同,但启动压力具有统一的表现形式。
0.0032(0.9831)K r μλ== (2-1)式中λ为启动压力梯度,MPa/m ;μ为流体黏度,mPa •s ;K 为液体渗透率,D0.007/0.0039(0.993)a K r λ=+= (2-2)式中 K 为岩心平均空气渗透率,md首先采用前述驱替实验方法进行水驱油和气驱油实验,计算出各自的相对渗透率,然后按照液体和气体启动压力梯度公式推算出相对启动压力梯度,绘制曲线,以下分述油水、油气两相启动压力曲线的建立以及对驱替特征的影响。
2.2.3油水两相启动压力对水驱油特征的影响在水驱油过程中,未见水前是单相的流动,无法计算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将无水期的启动压力梯度认同为单相原油的启动压力梯度,即水驱油时其驱动压力梯度必须克服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后水、油才能发生流动;只有见水后,油水才按本身的渗流规律进行水驱油流动,其相对渗透率见表2-1。
图2-3含水及含气饱和度因油水启动压力规律具有相同的表达式,换算油、水相对渗透率值,可分别计算出各相的绝对渗透率值,根据油水粘度值,就可计算出单相的绝对渗透率,按(2-1)式,可分别计算出油、水两相在不同驱替相饱和度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值,其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见表2-1。
表2-1 油水相对渗透率表正如油水相渗是以油相渗透率为基准一样,其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曲线是以束缚水时的油相启动压力梯度为基准,根据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相对启动压力梯度曲线),油水两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具有以下规律(见图2-3):见水后,油水两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开始发散,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水相启动压力梯度逐渐变小,油相启动压力梯度逐渐变大;在大部分水驱阶段,油、水均按自己的规律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规律性地增大和减小,后期油水两相的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均偏离直线而急剧增大和减小。
这充分揭示出水驱油后期的强水洗阶段驱油效率急剧变小的原因。
2.2.4油气两相启动压力规律对气驱油特征的影响在气驱油的过程中,当气体尚未突破即未见气阶段,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其实就是单相原油的启动压力梯度,处理方法同油水两相,即气驱油时,驱动压力梯度必须克服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后,油、气才能发生流动。
当气驱阶段见气后,油、气即按本身的渗流规律进行流动,将气、油相对渗透率转换成各自的绝对渗透率,并根据油的启动压力梯度规律(2-1)式和气的启动压力梯度规律(2-2)式分别计算出不同气饱和度下的油、气启动压力梯度。
为便于对比与研究,按照相渗曲线的处理方法,以气驱结束后的气相的渗透率、启动压力梯度为基数,分别计算油、气相对渗透率、相对启动压力梯度与含气饱和度的数据(见表2-2)。
表2-2 油气相渗实验及相对启动压力梯度计算数据表由图2-3可见,见气后,油气两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具有以下明显特征:气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即急剧变小,随着含气饱和度的增加,其气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呈规律性地减小,气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与含气饱和度之间为指数关系,在单对数坐标中为一直线,随着含气饱和度的进一步增加,气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偏离直线规律而略有减少。
油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增大,随着含气饱和度的增加,油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呈规律性地增大,与气相一样,与含气饱和度之间为指数关系。
随含气饱和度的进一步增加,油相相对启动压力梯度偏离规律而急剧增大,在相同驱动压力梯度条件下,气相渗流相对更加容易,因此高气油比的气驱阶段很长是气驱油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
在气驱油后期,油相启动压力梯度急剧增大,因岩石孔道的非均质性,部分细小孔道中的原油在同一驱动压力梯度条件下不可能流动,以原始状态残留于细小孔道内,因此气驱油效率低是其驱替又一重要特征。
3低渗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及特征现有的相对渗透率计算公式是基于达西定律的,而低渗油层渗流为非达西类型。
建立了低渗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导出了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非稳态流动实验。
结果表明:在低渗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中,束缚水和残余油饱和度较高,两相渗流区范围较窄;随含水饱和度增大,油相对渗透率递减较快,水相对渗透率递增较慢;非达西渗流使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使水相相对渗透率减小,使产水率增大;油井见水后,产油量会迅速下降,水驱低渗油藏采收率不高。
达西定律一直作为一个基本定律被广泛应用于油气田开发渗流计算中,作为制定开发方案和分析预测开发动态的重要基础资料-相对渗透率的计算就是建立在达西定律基础上的;然而,低渗油层渗流不符合达西定律。
因此,改进相对渗透率计算以获得准确反映油层实际情况的相对渗透率资料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研究了低渗两相非达西非稳态渗流相对渗透率理论,并进行了非稳态流动实验,计算了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了其特征,讨论了非达西渗流对相对渗透率特征的影响。
3.1低渗非达西相对渗透率理论与计算现有的非稳态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JBN 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出的。
本文研究低渗非达西流情形时仍假定:多孔介质是均匀的,驱动力和流体性质保持不变,相间无传质现象,油水不可压缩,不计重力和毛管力的影响,则油、水相连续性方程分别为:00=∂∂+∂∂t x s v φ(3-1)=∂∂+∂∂xxs v w w φ (3-2)低渗油、水相非达西流运动方程分别为:)1(0pp owro kk v∇-∇-=λμ(3-3))1(pp wwrw wkk v ∇-∇-=λμ(3-4)总的渗流速度为:v v wv +=0 (3-5)油、水两相分别为:v v fo0= (3-6) v v fww= (3-7)可得岩芯出口端水相分流量为:1()1oo w o ww roo rwk k k fλλμνμμ+-=+(3-8)得油水两相渗流微分方程:1(,,)0w w w o w w s s s x t fλλφν∂∂-+=∂∂ (3-9)其特征线方程为:1(,,)w o w w dx s dt f νλλφ-= (3-10)特征线上的相容关系为:0w ds = (3-11)易得等饱和度面推进速度方程:1()(,,)w w o w w s dx s dt f νλλφ-= (3-12)其中1wf-为w f 对含水饱和度的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