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旋律的改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人音版创作选修教案旋律的构成要素 二、节奏(改编节奏的几种方法

高中音乐人音版创作选修教案旋律的构成要素 二、节奏(改编节奏的几种方法

音乐中的节奏高中音乐选修模块《创作》第二单元(人音版)教材分析:高中音乐选修模块《创作》共八个单元,本节课选自第二单元《旋律的构成要素“节奏”》。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重点探究节奏改编的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激发,以及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学情分析:普通高级中学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学习基础,其创造思维活跃,判断客观事物的能力,已从感性逐渐转向理性,通过对旋律改编、旋律进行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旋律进行的主要方式,这节课,他们将继续学习旋律的构成要素“节奏”,让学生了解改编节奏的几种方式,奠定学生音乐创作基础。

教学目标:在感受探究学习中,感知节奏在旋律构成及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节奏改编的常见方法;体验节奏改变,音乐风格的变化;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艺术表现、合作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感悟与运用节拍变化与改编节奏的音乐创作方法教学难点:感受与体验改变节拍与改编节奏,作品风格的变化教学方法:感受欣赏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课1.音乐中的形式要素有哪些?2.音乐形式要素: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由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强弱、速度、织体以及曲式等形式要素构成,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知旋律在音乐中的表现,今天我们将走进音乐中的节奏,探索节奏在音乐表现在中的功能、作用。

第二环节:节奏体验1.模击节奏2.探究节奏(1)节奏概念:音乐进行的有规律的律动关系(强弱组织起来的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关系)。

(2)节奏变化基本形式:改变节拍;改编节奏3.感受节拍变化音乐风格的变化(1)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①歌曲带给我们怎样的音乐感受?②谈谈你对歌曲《我爱你中华》的理解?【44拍】《爱我中华》是第四届(1991)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乔羽词、徐沛东曲。

歌曲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深受全球华人所喜爱的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跳跃的颂歌风格歌曲。

高中音乐_乐坛新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乐坛新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梁祝》欣赏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们高中的同学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也没有进行过准确的发音练习,更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乐。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另外我们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

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以课本为主。

所以在给他们上课时,我们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

课堂上,我会着重以聆听为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当中,紧密结合课改精神,采用新的教学理念。

本人觉得较为满意的一是做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个角色把握得较好;二是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合作性、有效性较好;三是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那么,具体体现在如下活动中: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

在谈话引入新课这一环节,为了调动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安排了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并把前面学过的知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奏鸣曲,协奏曲)结合进来,很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我并没有直接地把音乐所描绘的情景、表现的情绪以及知识性的概念、形式和盘托出地告诉学生们,而是先给出问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最后才讨论、总结。

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都很踊跃,大胆回答,实践活动也做得很到位的,课堂气氛浓烈,而且问题回答得都很不错。

3、课堂上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视、听结合在一起。

高中音乐_《国乐飘香——江南丝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国乐飘香——江南丝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江南丝竹》教学设计【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分类以及江南丝竹乐队的乐器特点、乐队编制。

对乐器的音色及乐器组合有一定的辨识能力。

2、通过聆听《中花六板》感受、体验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征。

通过听、唱等体验学习《老六板》的旋律。

通过《中花六板》和《老六板》的对比,了解学习支声复调及“加花”变奏等器乐创作手法。

通过学生对旋律的创作体验,增强参与意识及对音乐创作的积极性,并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提高和加深对江南丝竹创作手法的认知。

3、全面了解和总结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特色,并分析其风格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提升其音乐鉴赏的素养,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江南丝竹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及创作手法【教学难点】创作手法的学习、创编体验,丝竹乐社会功能的探究和丝竹乐的发展及影响【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扬琴、黑板、微视频【教学过程】欢迎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国乐飘香——江南丝竹》学情分析本课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器乐部分,丝竹乐器虽然学生稍有了解,在生活中也有所接触,但是作为江南丝竹这种南方的地方乐种,对于齐鲁大地的学生是几乎没有接触过的。

所以本课从他们稍有了解的乐器入手,感受江南的音乐风格,循序渐进的引领学生走进江南丝竹音乐的了解学习,在过程中再加入学生的音乐互动及参与体验等,让学生逐渐引发对这种音乐或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

本课中重点感受和体验的《中花六板》和《老六板》,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整节课始终围绕着《老六板》的旋律进行,所以对《老六板》的听、唱体验尤为重要,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比较高,能够按照预期的效果完成此环节的学习。

由于《中花六板》这个作品使用的支声复调和加花变奏的创作手法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在此环节的学习中,教师多采用对比、引导等手法,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解释和亲身的合作体验中不断理解其含义。

此环节学习的效果跟学生既有的音乐素质有关,绝大部分的同学在课堂能够理解消化。

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高中音乐_流行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进行流行音乐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特点分析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流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时下流行歌曲和艺人都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弱,对于音乐理论和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2. 学习目标设定基于学生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学情分析总结综上所述,学生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音乐基础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并结合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教材分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 教材内容分析本次教学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流行音乐的分类和风格特点;- 流行音乐中的歌曲结构和和声特点;- 流行音乐中的乐器运用和编曲技巧。

2. 教材特点分析本次教学所选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性强:教材内容涵盖了流行音乐的各个方面,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技巧。

- 实用性强: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了实际的流行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可操作性强: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例和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 教材分析总结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编创旋律教案反思总结报告

编创旋律教案反思总结报告

编创旋律教案反思总结报告前言编创旋律教案是一种帮助学生创作自己旋律的课程设计。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旋律创作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惑和障碍。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旋律创作能力。

教案主要包括了理论部分、创作实践部分和评价鉴赏部分。

教学目标编创旋律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旋律创作能力,并提升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旋律的构成要素,包括音高、音程、节奏和音乐表达;2. 学习旋律的创作技巧,包括主题构思、旋律延伸和变化;3. 提高对旋律作品的评价和鉴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编创旋律教案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理论教学、创作实践和评价鉴赏。

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阶段,我们为学生介绍了旋律的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

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演奏示范和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学生对旋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我们还分别从音高、音程、节奏和音乐表达等方面对旋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旋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创作实践在创作实践阶段,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旋律的创作。

我们首先进行了旋律主题构思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然后,我们通过示范和分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旋律的延伸和变化。

学生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评价鉴赏在评价鉴赏阶段,我们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专业音乐人和音乐教育专家进行评价和点评。

学生们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专家的反馈,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创作和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

效果评估根据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馈,我们对编创旋律教案进行了效果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参与编创旋律教案后,旋律创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旋律发展的创作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旋律发展的创作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旋律发展的创作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音乐课标教材《创作》模块第二单元第五节学情分析:一群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高二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演唱、演奏技能,他们不满足这些技能而选择了《创作》模块。

他们已学习了旋律的改编;旋律的进行。

这节课,他们将继续学习旋律的发展。

上课之前,他们将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性课题:探究歌曲创作中的重复与对比。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课外研究学习和老师的课堂指导,让学生了解旋律基本形态和发展手法:重复与对比。

2、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应用歌曲创作的重复与对比的技法进行分析与创作,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旋律的基本形态与发展手法:重复与对比。

教学难点:应用重复与对比的创作技法进行歌曲分析和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歌曲创作中旋律发展的一些技法。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首歌曲,听完后仔细想想这些歌曲有哪些与你们探索的方法一致?课件:播放音乐《啊,朋友》、《同一首歌》、《大海啊,故乡》显示乐谱及歌词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全面,这些歌曲中所用的重复和对比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探讨的课题。

二、旋律发展的创作探究与体验一)、引导各组学生把老师布置的研究课题:歌曲旋律发展的手法结果进行分析与点评。

二)、教师小结并新授歌曲旋律发展的手法同学们,刚才大家所探究的歌曲旋律发展手法:完全重复、变化重复、模进、变奏、对比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重点。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展示课件)1、完全重复:将乐汇或乐句不变地进行重复。

重复可以加深对音调的印象。

例:《啊,朋友》(课件展示乐谱)2、变化重复:乐汇或乐句的局部略有变化的重复。

变化重复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使音调有一些变化。

A 同头异尾例:《同一首歌》(课件展示乐谱)B、同尾异头例:《欢乐今宵》(课件展示乐谱)C、同两头异中间例:《太阳岛上》(课件展示乐谱)D、同中间异两头例:《秋收起义》(课件展示乐谱)3、模进:把某个音乐主题片断作为原型,整体移到不同的音高位置上进行重复。

高中音乐_音乐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音乐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导学案》课题:《音乐剧》(一)导入:欣赏三个片段,说出分别属于什么戏剧种类?并说出为什么?——音乐剧是怎样的戏剧表演艺术?(二)正课:起源与发展音乐剧四大名剧艺术特征1、音乐剧中的戏剧元素:戏剧——音乐剧基础。

特点:音乐剧中使用言语表达戏剧内容,贴近生活。

2、音乐剧中的舞蹈元素:①欣赏音乐剧《猫》中片断问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段?②欣赏音乐剧《猫》中另外两段舞蹈片断问题:两个舞蹈片段分别展现什么舞蹈种类?不同的舞蹈种类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性格?学生表演舞蹈环节③总结音乐剧中舞蹈特点。

3、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①欣赏音乐剧《猫》选曲《memory》。

问题: 1、歌曲采用什么演唱方法?2、歌曲使用什么音乐风格?组织学唱歌曲《memory》②欣赏音乐剧《歌剧魅影》选曲《歌剧魅影》问题:音乐塑造魅影和克雷斯汀怎样的角色性格和情绪?音乐分析:引子:主旋律唱段尾声引导学生参与创作、表演《歌剧魅影》③总结音乐剧中音乐特点。

(三)、小结音乐剧是通过、、的整合来讲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戏剧表演艺术。

(四)、拓展与课后创编:推荐音乐剧经典剧目。

课后创编符合高中生活的校园音乐剧,并参与排演。

(五)、下课《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欣赏三个片段,说出分别属于什么戏剧种类?并说出为什么?(课件展示)——问题:音乐剧是怎样的戏剧表演艺术?(二)、正课:一、音乐剧的起源和发展:在全世界,音乐剧有两大演出最频密的地方,一个是美国的百老汇,另一个是英国的伦敦西区。

所以音乐剧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起源于美国的黑人音乐,另一种是起源于英国的喜歌剧。

在1927年,音乐剧《演艺船》在美国百老汇的诞生就标志着音乐剧的确立。

二、音乐剧四大名剧:60年代,英国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急起直追,诞生了一位音乐剧巨匠——韦伯,全名叫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他创作的《猫》、《歌剧魅影》,以及另一位音乐剧巨匠勋伯格创作的《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这四部音乐剧被人们称作是音乐剧史上的四大名剧。

高中音乐_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人文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设计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把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把欣赏体验作为发力点、把情感熏陶作为落脚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艺术熏陶与音乐教育。

从而真正达到审美水平的提高。

[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程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这一节共两首作品,一是中国声乐作品《一杯美酒》(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和一首外国器乐作品《轻骑兵序曲》(德奥作曲家的轻歌剧序曲)。

其内容旨在通过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等,理解音乐语言,学会聆听、分析音乐作品。

作为中国高素质的年轻学子应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作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所面临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他们步入高中之后的第二堂音乐课,对于本堂课都怀有较高的兴趣,同时相较于高中生来说,无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的认知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较好地理解与把握课堂知识。

教师应好好把握这一学生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上好这一堂课![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节奏练习中,体会节奏在音乐中的独立性和重要性2、在音乐作品中分析音乐要素。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一、通过聆听音乐,能够在音乐作品中发现形式要素,并分析其作用。

《旋律的创作——旋律的改编》教案

《旋律的创作——旋律的改编》教案

旋律的创作——旋律的改编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和节奏之间的关系2.通过分析《小草》和《茉莉花》的改编,让学生了解旋律节奏和节拍上的变化对旋律改编的作用。

3.能够让学生运用旋律改编的几种方法,对乐曲进行改编,并交流展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1.让学生初步掌握旋律改编的几种方法。

2.让学生能够实际运用节奏、节拍等改编手法来改编简单的旋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欢乐的哀乐》片段思考:这段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有什么特点?2、唱一唱3、再唱4/4的旋律思考:相同的音符,相同的速度,我们改变了它的节拍和节奏,它的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那么除了4/4 和2/4的节拍还有哪些节拍呢?3/4 、3/8、6/8、5/8 等等3、你能为这段旋律加上小节线,使它变成3/4拍吗?加上音乐伴奏再唱一唱。

旋律变成3/4拍以后,音乐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圆舞曲风格更为明显。

二、新课教授:(一)改编的介绍1、什么是改编?所谓改编,就是保留作品中的某些音乐基本要素,改变其他某些音乐基本要素。

简言之,就是对原有音乐的再创作。

2、刚才老师和大家感受了节拍变化对音乐风格产生的作用,接下来,还要和同学体验一下音乐节奏改编的魅力。

(二)节奏的改编1、什么是节奏:节奏,就是音乐进行的有规律的律动关系。

如果音高构成的旋律线是旋律的血液,那么节奏就是旋律的骨骼。

节奏必须在固定的节拍框架下,才能发挥作用。

2、音乐有哪些节奏呢?例:我们用两个4分音符为例,X X ︱你能把它变成什么节奏?5 ·5︱ 5 5 5 ︱ 5 5 5 ︱ 5555 5 ︱ 5· 55 ︱5 -有延长,有缩短,有附点,有切分3、改变节奏的方法我们刚才例举了各种改变节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在旋律中用一用,看看改变了原有节奏,音乐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①唱一唱《小草》的旋律(亲切自然)没有花香没有树高②最简单的方式:延长风格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节奏变得舒展了。

高中音乐_中国歌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中国歌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普通高中,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音乐基础知识也知道的很少,平时他们大多喜欢听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歌剧及其他高雅艺术也知之甚少,虽然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音乐知识了解了一部分,但还需要再加强进一步的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提高,因而造成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节课我选用的是在中国歌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的歌剧----《白毛女》,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如何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音乐课变成没得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中国歌剧教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

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户贫苦农家父女身上发生的故事,大家看完要告诉我,你知道它属于我国的哪部艺术作品?大家知道这个故事选自哪部艺术作品?很好,大家说的很对,是来自于我国的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中的选段《扎红头绳》。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歌剧吗?歌剧的发展史是怎样的?歌剧音乐有什么特点?今天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与老师一起走进----中国歌剧,感受歌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那什么是歌剧呢?根据刚才我们欣赏的《扎红头绳》,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什么是歌剧?找一位同学回答一下。

有唱歌,表情表演,服装,背景等等……很好,这位同学总结的不错,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歌剧,以歌唱为主,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我们知道了歌剧的定义,如果老师给同学们四个艺术作品,大家能不能判断哪个是歌剧?老师给大家播放四个视频,大家选一下哪个是歌剧?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第二个是话剧,没有歌唱,只有说话台词第三个是歌曲,只唱不演第四个是舞剧,以舞蹈为主。

第一个是歌剧,以唱为主,以唱的形式演绎故事的发展,其实后面三种艺术形式在歌剧中都有所体现。

《旋律的改编---节奏》教学设计

《旋律的改编---节奏》教学设计

《旋律的改编---节奏》教学设计[课题]《旋律的改编---节奏》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高中选修《创作》第二单元·第三节[教学目标]1.能准确运用音符记号、节拍等创编节奏。

2. 能吸收和借鉴民间音乐等素材进行创作。

3. 能用改变节拍、改变节奏的方法改编歌曲节奏。

4. 结合诗词节奏创编节奏。

[教学重点]1. 准确运用音符记号、节拍等创编节奏;2. 运用改变节拍、改变节奏的方法改编节奏;3. 结合诗词节奏创编旋律节奏。

[教学难点]1. 运用改变节拍、改变节奏的方法改编节奏;2. 结合诗词节奏创编节奏。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用具] 多媒体、键盘乐器、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课堂礼仪:教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2. 教师边打响指边有节奏地说: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创作课堂!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说起来!动起来!(并不断变化节奏)3. 教师:(引出——节奏)二、教授新课(一)感知身边的节奏1. 教师:(手书“节奏”)还在哪些地方、哪些时候听到了节奏,感受到了节奏?并请模仿出来(用手拍打或用鼓打击出来)。

2. 学生:略3. 教师:请选择我们音乐中常用的音符记录前面的声音节奏。

学生记谱:(教师适当指导)(写到黑板上)4. 教师:乐理知识——节奏、节拍(展示略)5. 节奏创编教师:(展示常用节奏略)请同学们用2/4、3/4把这些节奏任意组合(可添加休止符)。

学生:分组展示并表演作品(二)感知歌曲中的节奏1.节奏的韵律教师:弹奏《太阳出来喜洋洋》、《雪绒花》学生:随琴声歌唱,用身体律动体验旋律中的节奏韵律感;感受节奏、节拍、旋律三者如何完成音乐表现的基本要求(见书)。

2.判断分析:两首歌曲各是什么拍子?节奏有什么不同?各是什么样的情感?请说出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略)3.拓展(聆听感受、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节奏韵律):a聆听钢琴曲科萨科夫《野蜂飞舞》、《梦中的婚礼》片段b聆听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独奏《流浪者之歌》片段(三)体验分析民歌中的节奏1.教师:弹奏《娃哈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片段2.学生:聆听感受,说出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并听辨出旋律中的特色节奏型,用手拍打出来。

乐理三级旋律分析教案及反思

乐理三级旋律分析教案及反思

乐理三级旋律分析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乐理三级旋律分析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乐理三级旋律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能够分析和理解乐曲中的旋律结构和发展。

3. 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乐理三级教材和乐谱。

2. 音乐播放设备。

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4. 学生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旋律,引发学生对旋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旋律的理解和感受。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解释旋律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介绍乐理三级旋律分析的基本概念,如音程、音高、节奏等。

3. 通过示范和实例解释如何分析和理解一个旋律的结构和发展。

三、旋律分析实践(25分钟)1. 分发乐谱,选择一首简单的乐曲,让学生跟随乐谱演奏。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结构,包括主题、变奏、转调等。

3. 让学生用乐器演奏乐曲,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分享。

四、旋律分析应用(15分钟)1. 分发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旋律分析。

2.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分析结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3. 引导学生思考旋律分析对于理解和欣赏音乐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将分析应用到自己的演奏和创作中。

五、反思与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乐理三级旋律分析对于他们音乐学习的意义和帮助。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案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乐理三级旋律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了他们对音乐旋律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实践和应用环节的时间较短。

为了改进这一点,可以考虑将旋律分析实践和应用的部分拆分为两堂课,以便更充分地让学生进行实践和讨论。

此外,可以增加一些小组活动和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音乐的旋律教学反思

音乐的旋律教学反思

音乐的旋律教学反思简介本文旨在对音乐教学中的旋律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研究成果。

通过对旋律教学的分析和思考,可以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目标旋律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发展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旋律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 掌握基本的旋律知识和技巧- 培养旋律表达能力- 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方法和策略1.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旋律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向学生传达清晰的研究要求。

2. 合适的练和演示:为了巩固学生的旋律技能,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练和演示,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环境中熟悉和应用旋律。

3. 创造性的任务和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的旋律任务和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要求学生编写自己的旋律作品或进行即兴演奏。

4. 多媒体和技术辅助:利用多媒体和技术工具,如音乐软件和演示文稿,可以增强旋律教学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教学评估在旋律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 学生演奏和表演评估:通过学生的演奏和表演来评估其旋律技能和表达能力。

-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创作的旋律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

- 听力测试:通过听取学生旋律的准确性和感染力来评估其听力能力。

改进建议在旋律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旋律活动,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 加强练和演示的数量和质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旋律技能。

- 使用多媒体和技术辅助工具,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交互机会。

结论通过反思和总结旋律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旋律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旋律表达能力和音乐想象力。

高中音乐人音版选修教案旋律的构成要素 节奏改编节奏的几种方法

高中音乐人音版选修教案旋律的构成要素 节奏改编节奏的几种方法

节奏与生活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研究生活中产生的节奏。

2、理解并掌握构成音乐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作用
3、初步尝试简单的音乐创编。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产生于生活中的节奏,并掌握以下节奏型。

2、音乐的要素分析。

3、学生能够结合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创设情境、比较、讨论、练习
四、学习过程
1、提问、看视频导入本课主题。

2、启发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要素。

1)、情境一:运动会上给同学喊加油(如: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
2)、情境二:焦急地喊某人(某某)
3)、情境三:上课不听讲走神老师责问提醒(五个字)
4)、情境四:街上叫卖东西或收废品或磨剪子等
总结节奏:1、()2、()3、()4、()5、()
节奏练习(分小组、集体合作)
3、练一练、找联系、作比较、找不同
1)、
2)、
4、拓展:分小组合作创编简单的歌曲片段,完成后展示并现场唱(例如:古诗《锦瑟》)
1)、
2)、
五、总结音乐的要素:
主要元素()()()()情感催化剂()()()六、有感情的演唱《知否》。

高中音乐人音版选修教案旋律的构成要素 节奏(改编节奏的几种方法)

高中音乐人音版选修教案旋律的构成要素 节奏(改编节奏的几种方法)

《旋律改编》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创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音乐音乐旋律进行的形态对音乐形象及音乐情感表达的影响。

2.能正确使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创编音乐主题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绪。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音乐片段及分析讲解,找出旋律改编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旋律改编创作的学习,培养学生以此表达情感和感受到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发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1.掌握简单的歌曲改编方法。

2. 能正确使用不同的音乐元素改编音乐主题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绪。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在学习、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尽情感受音乐的美妙变化;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兴趣导入(营造音乐氛围)观看视频《快乐生产线》二、讲授新课1.了解音乐旋律进行的形态对音乐形象及音乐情感表达的影响(1)直上型或直下型:幅度大,常表现动荡起伏的情绪。

(2)正弧线和倒弧线:音乐流畅,情绪饱满。

(3)上下锯齿型:旋律在中心音上下级进行浮动,旋律线起伏不大,如同锯齿状,适合表现较为细腻柔和的情绪。

(4)直线型:旋律线平直,在同音横线上进行,未做上下波动,表现雄壮有力,气势恢宏。

2.对比欣赏几个音乐片段,了解旋律创编的几种简单的方法。

音乐片段1《茉莉花》(不同风格)音乐片段2《王大娘钉缸》与《好汉歌》(巧妙的运用民间音乐《王大娘钉缸》代表型音型和音调,表达了梁山好汉的豪迈气魄)3.想一想:还可以改编哪些音乐要素重塑音乐形象?(节拍、速度或转调)三、探究与实践小组讨论创编音乐旋律(自由创作)四、拓展欣赏欣赏教师作品《八中文明之歌》、《共和国最廉的官》五、课堂小结其实音乐创作并没有固定的章法和模式,好的音乐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家也不要觉得我们的音乐基础差,创作不出来,记得俄国作曲家格林卡曾经说过:“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变成曲子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课堂聆听和老师的课堂指导,让学生了解旋律线的四种形态类型。

2、让学生能初步了解音乐旋律发展的一般手法。

3、运用本课学习内容改编歌曲《小星星》。

教学重点:
学习旋律线的四种形态类型和节奏紧凑舒缓形成的不同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了解简单的旋律改编方法对熟悉的歌曲进行改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播放歌曲《不想长大》,让学生谈对作品的了解。

引出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并视频播放,让学生感受两首作品的旋律关系。

导出课题——旋律的改编。

二、旋律的构成要素(旋律线和节奏)
1.旋律线
是在音乐旋律的进行中,由于音高的变化,构成上、下、起、伏的波状线条。

其大致分四种形态:直上型和直下型、正弧线型和倒弧线型、上下锯齿型、直线型。

通过作品分析学习旋律线发展的四种形态
(1)《感恩的心》(课件展示乐谱)
a.师弹琴生唱歌曲旋律
b.教师手势引导学生唱
c.讨论
d.生答师总结
在乐句中多处采用了直上直下型旋律线。

旋律线直上或直下,幅度大——直上型和直下型
(2)《同一首歌》(课件展示乐谱)
a.生随钢琴唱歌曲旋律片段
b.教师手势引导学生唱
c.提问
d.生答师总结
旋律由低音至高音再返回——正弧线型。

旋律由高音至低音再返回——倒弧线型。

(3)江苏民歌《我和我的祖国》(课件展示乐谱)
a. 生随钢琴唱歌曲片段
b.教师手势引导学生唱
c.提问引导
d.生答师总结
旋律在中心音上下级进浮动,旋律线起伏不大,如同锯齿状——上下锯齿型
(4)《我是一只小小鸟》(课件展示乐谱)
a.聆听歌曲
b.教师手势引导学生唱
c. 生答师总结
旋律线平直,在同音横线上行进,未作上下波动——直线型。

2. 生分小组讨论四种旋律线形态各表现怎样的音乐。

3. 节奏就是音乐进行的有规律的律动关系。

4.听辨《小草》《沂蒙山小调》《隐形的翅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四首歌曲片段各属于旋律的哪种形态。

(1)出示歌曲旋律片段谱例并聆听。

(2)引导学生借助谱例和手势分析旋律线形态。

三、通过节奏变化,了解旋律发展的一般手法
1.对比欣赏两段旋律,分小组讨论节奏变化(紧凑)。

(1)播放歌剧《白毛女》杨白劳唱段和喜儿唱段《扎红头绳》,并出示旋律谱例,感受两段旋律的相同与不同。

(2)学生拍读两段旋律的节奏。

(3)感受两段旋律的不同?在原曲调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形式的装饰音这种改编手法叫加花。

(4)学生分组合作读两段旋律的节奏,进一步感受节奏的变化对音乐的影响。

2.对比欣赏两段旋律,学生分组讨论节奏变化(舒展)。

(1)唱两个版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出示旋律,通过听和唱来分析两段旋律。

(2) 学生分组合唱两个版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3)生谈两段旋律的不同和相同。

师小结:改编手法保持原曲调的骨干音,把繁复的音调进行裁减,这种改编手法叫简化。

3.节奏的特点
(1)密集紧凑(2)舒展宽松
四.合作探究,尝试改编
歌曲《小星星》为例,运用本节课所学旋律改编手法进行改编。

a.播放歌曲《小星星》感受歌曲原有的风格特点。

b.出示谱例,小组合作改编。

c.分组展示,整合改编作品。

d.老师讲评,并出示教师改编的作品,通过听、唱、观察一起分析运用的改编手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旋律线进行中的四种形态并尝试了运用旋律发展的一般手法改编作品。

六、拓展
播放视频:运用多种改编手法改编而成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七、作业,下课礼仪
搜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运用今天学习的旋律改编手法进行改编。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个县级高中,高一学生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音乐作品时,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正面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

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要素有简入繁,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如旋律的一般发展手法加花和简化学习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素养水平,把切分节奏单独练习,通过拍、唱、观察,让学生轻松直观的掌握了两种最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

效果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情分析,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运用听、唱、练、讨论、评价、小组合作等方法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旋律线学习分析:
学生通过通过,听、唱、看旋律线结合手势,都掌握了旋律线的四种形态。

通过听辨练习,能准确的区分旋律线的四种形态。

二、节奏学习分析:
学生通过通过,听、读、看旋律的节奏,都掌握了节奏的基本特点和对应的音乐表现风格。

尤其通过分声部练习,学生牢固的掌握了紧密与舒展的节奏特点。

三、旋律的一般发展手法学习分析:
通过《白毛女》的两个唱段旋律节奏以及音乐风格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了加花后旋律的旋律线、节奏以及音乐风格特点的变化。

借助钢琴,让学生实践感受加花带来的音乐风格变化。

通过《茉莉花》的两个不同版本旋律节奏以及音乐风格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了简化后旋律的旋律线、节奏以及音乐风格特点的变化。

借助钢琴,让学生实践感受简化适合运用在怎样的音乐创编中。

四、创编《小星星》分析
通过学习旋律的改编,学生改编歌曲《小星星》,能成功的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展示作品后的讲解也很到位。

总体来说,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的基本目标,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希望老师们多多指教,提出宝贵的意见。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课标教材《创作》模块第二单元旋律的创作第三节“旋律的改编”。

“创作”模块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其创作实践过程可逐步养成学生多向可变思维的习惯,为学生未来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听、唱、讨论、探究旋律的构成要素——旋律线的形态类型;学习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以及节奏在旋律进行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
1、旋律的构成要素:旋律线和节奏。

(1)旋律线是在音乐旋律的进行中,由于音高的变化,构成上、下、起、伏的波状线条。

其大致分四种形态:直上型和直下型、正弧线型和倒弧线型、上下锯齿型、直线型。

(2)节奏就是音乐进行的有规律的律动关系。

了解节奏的紧凑与舒展。

2、通过节奏变化,了解旋律发展的一般手法
(1)保持原曲调的骨干音,把繁复的音调进行裁减,这种改编手法叫简化。

(2)在原曲调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形式的装饰音这种改编手法叫加花。

普通高中开设音乐创作模块课程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培养他们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是使其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课程。

创作模块教学中的范、仿、导、放等教学要领,让学生享受到了佳作的魅力、创作的乐趣。

评测练习
1.分声部节奏练习,检测节奏的紧凑与舒展在音乐中的不同体现。

2、分声部唱旋律
3、巩固听辨练习
4、改编歌曲:
课后反思
这节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从音乐教学的过程来看,应该说都较好地贯彻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在这节课中我转变以前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力,竞争与合作并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和主题精神。

竞争与合作并存。

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学生,更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总的来看这
节音乐课教学设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音乐课程
4、教学中充分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创新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差异确保教学
课标分析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本质上仍然是审美教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

通过师生共同感受、表现、体验、创造、评价音乐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普遍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还应该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本课设计的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设计的思考问题深度也符合高中学生。

三、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