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赏析

合集下载

李白《行路难》原文注释赏析

李白《行路难》原文注释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①,玉盘珍羞直万钱②。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③。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⑤。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⑥,直挂云帆济沧海⑦。

注释①清酒:酒分清、浊,清酒即美酒。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即万钱。

极言酒美价贵。

②珍羞:美味佳肴。

直:同“值”。

万钱:极言饮食之华侈。

③“停杯”二句: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二句本此。

投箸:放下筷子。

④太行:山名,绵延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二句本鲍照《舞鹤赋》:“冰塞长河,雪满群山。

”⑤“闲来”二句:用吕尚(姜太公)、伊尹事,谓且归隐以待时,仍有辅弼济世之志。

⑥长风破浪:典出《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⑦济:渡。

沧海:大海。

赏析《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古题要解》说这个题目“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意”,李白这首《行路难》既写了世路艰难,更写了对于世路艰难的不屈和抗争,和《蜀道难》一样是对乐府传统的超越。

这首诗以最后两句最精彩。

它的震撼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结句使“长风破浪”的形象更加丰富完整,而且在于它是在跌宕起伏的情绪中的又一次高扬和最后的凸显,使人印象极为深刻。

在前面的表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是扬,“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一种对比性的抑,虽有美酒佳肴,却无心享用。

接下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进一步抑,使“行路难”的主题达到高潮。

接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一个缓和,可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却又用急促的表达颠覆了刚才的缓和,再接下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是对“行路难”的颠覆,人生之路虽然艰难,诗人却终于在自我劝解中高扬了理想、希望与信念。

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行路难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路难》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1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意】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简析】“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古诗词鉴赏2古诗原文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行路难》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行路难》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行路难(其一)①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④,忽复乘舟梦日边⑤。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⑥?长风破浪会有时⑦,直挂云帆⑧济⑨沧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1.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

行路难,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2.﹝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

金樽,对酒杯的美称。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3.﹝玉盘珍羞直万钱﹞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

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

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赏析二:《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

《行路难》其一可以代表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诗人入长安而不断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候。

诗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行路难》李白赏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李白赏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李白赏析【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李白《行路难》赏析《行路难》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行路难》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行路难》共三首,是李白天宝三年(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时作的。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李白在这首诗中,以满腔的悲愤,深深的感叹着世路的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

一向嗜酒成癖的诗人,面对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进了,“玉盘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剑四顾,心意茫然。

虽然壮志犹在,但是啊,欲渡黄河,冰已塞川;将登太行,雪又满山。

人生世路,竟是这样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

道路纵然如此崎岖,诗人也并没有就此意冷心灰,还是希望将来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伊尹见商汤那样,做出一番宏伟的事业。

可是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是怎样撕裂人心的一声呐喊。

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有抱负的诗人,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时代,是怎样的欲罢不能而又前路茫茫啊。

最后两句,虽然是以豪迈的气概,写出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

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构成了这首诗的基调,它支配着诗人在难以平静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剧地起伏跳荡,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雄伟气势,扣人心弦。

这首诗语言高华,但又自然明畅,音节高亢,但又抑扬宛转。

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许多色彩浓重的字眼,化成了一个个鲜明突出的形象,如“金樽”、“玉盘”、“冰川”、“雪山”“碧溪”、“红日”、“云帆”“沧海”,把诗人的感情映衬得更加炽热而强烈。

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这正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和感人力量。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

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珍羞:珍贵的莱肴。

羞通"馐"。

直通"值"。

箸:筷子。

顾:望。

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

安:哪里。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济:渡。

译文: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翻译: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行路难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行路难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行路难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行路难》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原文注释】: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

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翻译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赏析鉴赏】: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

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

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

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行路难》全诗翻译与赏析《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

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

珍羞:珍贵的莱肴。

羞通"馐"。

直通"值"。

箸:筷子。

顾:望。

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

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

安:哪里。

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济:渡。

译文: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翻译: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赏析: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行路难》赏析

《行路难》赏析

赏析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被权贵排挤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

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

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赏析二:《行路难》是《乐府》集杂曲,本为汉代歌谣,内容倍言世路难及离别伤悲之意。

《行路难》共三首,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

《行路难》其一可以代表李白诗歌的中心主题。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诗人入长安而不断遭到权贵排挤谗谄的时候。

诗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李白《行路难》译文和赏析

李白《行路难》译文和赏析

李白《行路难》译文和赏析《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的感慨。

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具有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

【作品原文】其一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其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zhì)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yèjū)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wěi),拥篲(huì)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yíng)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其三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

子胥(xū)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tuō)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lì)讵(jù)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译文】其一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5]其二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乐府旧题诗《行路难》审美赏析

乐府旧题诗《行路难》审美赏析

乐府旧题诗《行路难》审美赏析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奉诏赴长安,以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但实际上,李白却做了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

李白感到十分失望,在加上权臣贵戚的妒忌与馋毁,终于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上书请还离开长安。

《行路难》就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所作。

全诗如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一开始先从饯别盛宴写起,用夸张的语言描写美酒佳肴的珍贵和价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对李白来说,一个是好事,因为李白就是喜欢喝酒。

在李白的诗歌中,与酒有关的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将进酒》)“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行路难•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而今却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不能食”而“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里,诗人以美酒佳肴为陪衬,表现出自己面对盛宴却心绪茫然无法进食,从而形象地暗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

其中,在苦闷抑郁中,诗人也并没有消沉得无法自拔,而是“拔剑四顾”,这就表现出了诗人不甘消沉的激昂情绪。

接着写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诗人借助自然中艰难之路来象征仕途艰难,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

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溪钓鱼,遇到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到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李白化用这两个典故,不但使诗歌含蓄形象,而且借此自己对前途仍然抱有希望,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心迹自然流露出来。

接着写道:“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从历史中又回到现实。

李白唐诗《行路难》三首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唐诗《行路难》三首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lǐ bá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行路难》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李白《行路难》译文及赏析

李白《行路难》译文及赏析

三一文库()〔李白《行路难》译文及赏析〕行路难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李白《行路难》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文翻译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艰难啊;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本诗特点:1叙事开篇,化用刘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

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2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行路难》李白古诗赏析

《行路难》李白古诗赏析

VS
积极面对未来的规划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和规划自己 的发展道路。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目标,为自己的 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THANKS
感谢观看
启示作用
诗歌中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对后世的读者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引导人们反思现实、追 求真理。
06
个人感悟与启示
对诗句的理解与感悟
诗句背景
诗句分析
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对 于理解《行路难》这首诗的内涵和意 义非常重要。李白在官场失意,遭遇 不幸,心情郁闷,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和 思考。
《行路难》李白古诗赏析
汇报人:XXX 2023-11-25
contents
目录
• 作者及创作背景 • 诗句解读 • 主题思想 • 艺术手法 • 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 个人感悟与启示
01
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 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誉为“诗仙”。
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自幼 随父迁居蜀地,后移居绵州昌 隆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
02
诗句解读
诗句原文
• 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 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 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句翻译
•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 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 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 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原文翻译及赏析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
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下面小编整理了行路难
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行路难》译文及注释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幺艰难,多幺艰难;眼前歧路这幺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注释:
⑴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旧题。

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⑶投箸:丢下筷子。

箸(zhù):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⑷太行:太行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其一背景介绍: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A.《行路难》中虽因理想不得实现而悲愤万端,但仍未失去进取的信心,全诗的思路紧紧围绕主观和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迅速展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B.《行路难》比较集中表现了李白的悲愤与苦闷,表现了他的追求与幻灭,代表了他浪漫主义的风格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我希望能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诗文赏析:《行路难》是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

诗的开始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面对这样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会豪饮的。

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这一串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但是,诗人并没有甘于消沉,而是从吕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

虽然现实是那么得艰难,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最终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相信终有一天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诗人不畏人生艰难,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学习的。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比兴手法含蓄流露出内心的悲愤与苦闷。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破、挂”连个动词生动形象描绘出作者在汹涌浪涛之上,高高挂起船帆奋然前行的豪迈景象,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宏伟志向和乐观自信的态度。

写作手法:诗运用比兴手法,象征意义深远;运用历史典故,含义深广,很好、很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主题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赏析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

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

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

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题库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答案】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上句说兄弟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

这两句诗概括了当时何种生存背景?【答案】“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参考译文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

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

②栖迟:淹留。

③楚客:指贾谊。

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4.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分5、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

(4分)6、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

3.D4.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5、颔联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

6、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二1.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些倒装的现象。

请找出本诗中有倒装现象的一联诗,将其还原为常规语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

2.请概括本诗抒发的两种感情。

(6分)参考答案1、颔联。

常规语序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

本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或: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①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②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三: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起问题:“谪宦”、“栖迟”、“楚客”、“三年”与“万古”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此联哪个词奠定全诗的基调?答:谪宦:贾谊的身世。

栖迟: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

楚客:贾谊的客居身分。

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远影响。

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凉身世的感慨之情。

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承问题:这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答:此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作者那种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情感油然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