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石亚山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区域,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该病害会导致叶片黄化、枯死、减少光合作用和产量,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整株水稻死亡。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帮助农民更好地预防和治理该病害。
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1.发病条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环境条件。
该病害主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温度在28℃-32℃,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率最高。
此外,土壤酸碱度、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气候变化等因素也会影响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2.病原菌传播途径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同时也可通过种子、残茬、工具等多种途径传播。
土壤中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水、风、虫等途径传播到其他地方,从而导致病害的扩散。
3.发病期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期主要在水稻生长期的中后期,也就是从拔节期到灌浆期。
在这个时期,水稻的生长速度较快,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这就给病原菌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导致病害的发生。
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水稻纹枯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抗病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够有效地预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在种植水稻时,应该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2.改善土壤环境改善土壤环境是预防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要保持土壤的酸碱度适宜,一般应在5.5-6.5之间。
其次,要保持土壤肥力充足,及时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还应注意排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过度湿润和缺水。
3.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预防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来说,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或不足施肥。
同时,应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法,避免对土壤和水稻造成污染和损害。
4.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是预防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Z i x u n t a i1.发病特点受气候异常因素影响,各稻型纹枯病发生危害普遍较为严重。
杂交中籼稻由于施肥量相对较少,且杂种优势的存在,对纹枯病的耐害性较强,虽然部分田块病情严重,但田间很少出现纹枯病“透顶”现象。
而粳稻品种多数感病性强,加上施肥量高,纹枯病垂直发展迅猛,危害程度较重,严重发生田块发生“透顶”现象普遍。
2.侵染环境水稻收割后遗留田间的菌核数量,在一般病田每亩平均在10万粒以上,严重病田每亩达70万一80万粒,少数还高达100万粒以上。
菌核的生活力极强,湖南测定,种植各种不同冬作物的稻田中,在土表越冬的菌核其存活率达96%以上,在土表下3—8寸越冬的菌核存活率也达88%左右。
春耕浇水耕耙后,越冬菌核飘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流附在稻株基部叶鞘上,随着稻株分蘖和丛茎数的增加,附在稻株茎部的南核数量也加多。
在适温高湿的条件下;浮沉在水中的菌核均可萌发长出菌丝,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
潜育期少则1—3天,多则3—5天。
由于菌核随水传播,受季候风的影响多集中在下风向的田角,田面不平时,低洼处也有较多的菌核,因而这些地方最易发现病株。
3.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
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
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早期落入水中菌核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
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侵染源。
4.防治工作不到位4.1防治喷水量过少。
目前大多数农户防治水稻病虫喷雾药液量在240~300kg/hm2左右,仅为正常防治要求药液量的30%左右。
若在水稻封行以前用药,对纹枯病还多少有一些效果;如果在水稻中后期用药,则对纹枯病防效甚微。
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症状为叶片出现不规则的棕色斑点,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形成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可导致叶片下垂,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穗的发育和产量。
防治纹枯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强化田间管理。
合理调整水、肥、温等因素的协调作用,避免作物营养失衡和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的情况下进行大量夜间灌溉和雨后追肥等不利于病害防控的管理措施。
2. 疏花减穗。
及时采取疏花减穗等管理措施,调整株型结构,保持适宜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害的滋生和传播机会。
3. 种植优良品种。
经抗病育种打造的水稻优质品种,不仅免疫力强,而且在高病压条件下仍能保持高产高稳定性。
4. 少用农药。
少施、少用农药,注重生态防控,重视病虫害源头治理,从源头上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5. 防集聚处理。
出现纹枯病的地块,要及时进行处理,农户可选用防治纹枯病的农药进行药膜处理,将发病的植株及时剪除,烧毁或深埋。
总之,防治纹枯病要注意科学管理,注重防控措施的全程监管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和防治意识,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林静娴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水稻则是我国农业的基础作物之一,水稻的生产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粮食的产出率,而水稻纹枯病作为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水稻疾病,会使水稻产量变少,质量下降,对水稻的种植产生比较严重的威胁,做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为农业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水稻纹枯病概述1、症状分析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如果水稻的叶梢部分受到了感染,其在接近水面的部分会出现形状不一的斑点,这些斑点无法自然消失,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出扩大的趋势,颜色也会由原先的暗绿色变为灰绿色。
但是,如果环境有地域性差异的话,它的颜色也会有所变化。
在湿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这些斑点呈现出灰白色,若组织被破坏,则它会变成半透明色。
到了后期,叶片的腐烂速度逐渐加快,而水稻的茎杆感染水稻纹枯病时,到了后期其颜色就会变为黄褐色,且容易折断。
2、发病特点水稻纹枯病发病时,主要表现在水稻比较隐蔽的部分,很难被人们发现,且水稻纹枯病的传播范围较广,感染性也比较强,一旦爆发会造成大规模的损失,连片的水稻田都会受到牵连从而被感染水稻纹枯病。
3、水稻纹枯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水稻纹枯病主要是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病草,以及周围杂草中的菌丝引起的,多发生在多年的老田里,由于水稻田间病源物处理不彻底,残留的菌核较多,水稻在生长期内受到纹枯病的侵害。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纹枯病蔓延速度很快,容易导致大规模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二、水稻纹枯病的主要危害分析我国南方作为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受水稻纹枯病的损害最为严重,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会对水稻的产量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从而从大范围上影响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近几年,由于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水稻的种植密度进一步加大,这就为水稻纹枯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2014年我国绝大多数水稻种植区都受到了水稻纹枯病的损害,江南、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严重,损害面积达到533万公顷。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维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困扰,其中纹枯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
那么,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是怎样的?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纹枯病发生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土壤条件纹枯病菌在土壤中生活,土壤中的温度、湿度、通气情况等对其生长繁殖有重要影响。
土壤过于湿润,通气不良,易造成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病害爆发。
2、种植制度连作水稻或不合理的轮作制度会导致土壤中的病原菌积累,增加纹枯病的发生风险。
3、栽培管理不合理的施肥、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等,都可能破坏土壤生态平衡,降低土壤的抗病性,进而使纹枯病易于爆发。
二、水稻纹枯病的病害特点纹枯病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病害特点,主要包括:1、叶片变黄感染水稻后,叶片逐渐变黄,失去正常的绿色。
这是因为病原菌分泌毒素,抑制了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
2、茎秆变色感染后,水稻的茎秆会变成暗红色或紫色,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3、生长受限受感染的水稻植株生长受限,高度矮小,产量明显降低。
4、穗部感染病害还会影响水稻的穗部,导致稻谷产量减少,甚至无法正常结实。
三、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法,以减少病害的损失:1、良好的土壤管理合理排水,保持土壤通气性,避免水稻生长环境过于湿润,有助于减少病原菌的繁殖。
2、适宜的种植制度避免连作水稻,合理选择轮作作物,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3、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提高土壤的抗病性。
4、病害耐性品种选用具有一定纹枯病抗性的水稻品种,降低受感染的风险。
5、化学防治病害初期可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6、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对纹枯病有拮抗作用的生物制剂,如拮抗真菌和细菌,来控制病害的发生。
水稻纹枯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措施
Z i x u n t a i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常见病害,是一种土传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近几年水稻纹枯病随着垦区水稻面积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多年老水田,发病率呈几何增长。
纹枯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水稻稳产及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作为一项基本的农艺措施普及。
一、纹枯病简介及识别方法病原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
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云纹、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
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
二、纹枯病发病趋势9月3日-4日对全场水稻田,按照不同品种抽样检查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随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种植年限的增长,纹枯病已经成为了垦区水稻的又一重点病害,该病害严重的制约了垦区水稻的产量及稻米品质。
防治水稻纹枯病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成功防治该病害将给水稻稳产高产提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药剂筛选,化学防治(一)试验材料1、试验品种:水稻,空育1312、靶标生物:纹枯病3、试验产品:24%噻呋酰胺30%噻呋酰胺噻呋酰胺+嘧菌脂井冈蜡芽菌对照为满穗或30%爱苗或清水4、试验地情况:试验地设在前锋农场科技园区试验田,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4﹪,碱解氮141mg/kg,速效磷16mg/kg,速效钾54mg/kg,PH值5.57,前茬水稻秋翻地更深18-20cm。
常规施肥尿素为10kg,二铵5kg,33﹪硫酸钾10kg,共计亩施肥25kg,氮肥的施用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4:3:3的模式,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基肥和穗肥的比例分别是60﹪和40﹪。
如何防治水稻纹枯病
如何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又称为稻纹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本文将从病害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农民科学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
一、病害的病因水稻纹枯病的病因是由真菌属于Pyricularia或者Piricularia所引起的,主要是通过播种材料、水流传播或气溶胶传播等方式传播。
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病原菌容易感染并繁殖,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
因此,了解病害的病因对于科学防治水稻纹枯病至关重要。
二、症状的诊断水稻纹枯病在发病初期难以察觉,当病害逐渐扩展时,病株叶片出现纹枯病斑,呈现为灰白色或黄褐色的不规则斑点。
斑点的大小和形状也会随着病害的发展而变化。
在患病叶片上,可以看到黑色的霉层,这些霉层是病原菌的菌丝体。
通过仔细观察和症状诊断,可以准确判断水稻是否感染了纹枯病。
三、预防措施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是预防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
抗病品种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并降低病害的危害程度。
2. 地力管理: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病能力,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合理施肥、轮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3. 清除病源源头:及时清除病株和秸秆等病原菌的滋生源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传播。
农民可以通过清理田间秸秆、采取病株病叶处理等方式,降低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4. 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降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过量的灌溉会增加病害的发生率,因此需合理控制灌溉量,避免给病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5. 合理施药:在水稻纹枯病高发季节,可根据预报结果和实际田间情况,合理施用杀菌剂对水稻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适当的药剂浓度,喷药时要全面覆盖病株叶片,达到杀灭病原菌的效果。
四、治疗方法当水稻感染了纹枯病后,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清除病株:将病株及时移除田间,将其深埋或焚烧以防止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量严 重 降 低 。 2水 稻纹 枯 病 出 现 的 原 因 水 稻 纹 枯 病 一 般 应 该 被 归 类 为 真 菌 引 起 的 农 作 物 病 害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担 子 菌 亚 门真 菌 瓜 亡 革 菌 的 病 原 菌 在 稻 田 中 经 过 一 个 冬 季 从 而 针 对 农 作 物 发 生 感 染 .最 终 造 成 水 稻 病 死 问 题 的发 生 。 除 了此 基 本 水 稻 纹 枯 病 出 现 原 因 外 ,其 他 相 关 原 理 及 因素 分 析 说 明如 下 :
种 好 。但 我 国水 稻 的 栽 培 方 面 碰 到 的 主要 问题之 一就 是水 稻纹 枯病 问题 . 这也是 世界 水稻 种植 中 的一个 难题 . 为水 稻 栽 培 带 来 了不 小 的 损 失 ,我 国 黑 龙 江 地 区也 不 例 外 。水 稻 纹 枯 病 针 对 水 稻 的危 害是 极 大 的 ,最 突 出 的 表 现为可 以让 水稻 的生 长受 到损 害 . 最 后 造 成 水 稻 无 法 结 出 高 质 量 的 种 子 直 至 没 有 结 种 子 . 间接 危 害 主要 表 现 为 让 种 植 户 们 的财 产 受 到 损 失 .造 成 我 国 农 业 发 展 滞 后 ,最 终 制 约 我 国 国 民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水 稻 的纹 枯 病 针 对 我 国 种 植 水 稻 的 产 量 有 不 小 的 影 响 .针 对 我 国农 业 的 长 远 发 展 也 有 不 小 的 负 面 影 响 ,所 以 分 析 水 稻 纹 枯 病 的 出 现 原 因 .从 而 给 出 有 针 对 性 的 防 治 方 法 对 于 我 国水 稻 种 植 业 来 讲 意 义 非 常 重 大 .针 对 我 国农 业 的长 远 可 持 续发展也大有益处。 1水 稻 纹 枯 病 的概 述 开展 水 稻 纹 枯 病 控 制 和 分 析 的 第 步 骤 应 该 是 了解 水 稻 纹 枯 病 的 具 体 内容 ,这 就 要 从 水 稻 纹 枯 病 发 病 的 内 部 发 生 原 因和 外 部 表 现 症 状 2方 面 人 手 开 始 分 析 ,但 是 水 稻 纹 枯 病 有 一 大 特 点 就 是 在 不 同条 件 下 发 病 的 症 状 表 现 也 各 有 不 同 ,水 稻 在 生 长 的 各 个 阶 段 均 能 够 出现 纹 枯 病 感 染 的 现 象 。在 发 病 的 初 期 ,水 稻 纹 枯 病 表 现 为 叶 鞘 部 分 接 近 边 缘 的部 分 显 暗 绿 色 ,水 浸 边 缘 出 现 模 糊 小 斑 点 。后 期 和 中 期 将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 年第 12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44科研◎农业科学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曹顺生1 朱贻发2 周小华3 丁科宇3水稻纹枯病,俗称云纹病、花脚秆,属真菌性病害。
是近年来南方水稻经常发生的主要水稻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1 发病症状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
一般造成减产1至2成,严重发生时,减产超过3成或更多。
随着水稻分蘖后、禾苗封行、温度开始升高后,水稻开始发生纹枯病、并不断扩展;进入拔节、孕穗期后,田间密度进一步增大,田间通风透光光性能显著减弱,湿度明业增大,如果此时再遇高温季节,纹枯病会迅速加重发生,禾苗病丛率和病株率明显加快上升,连续阴雨天气更容易造成病害迅速流行;直到水稻灌浆中后期,随着田间湿度慢慢下降,纹枯病的发生又会逐步减轻。
2 重发条件2.1 菌源菌核数量是决定病害流行的基础。
每亩残留菌核量达6万粒以上时会引起纹枯病大流行,菌核生活力强,在干燥田里6个月仍有80%以上存活,一年半以后还有50%以上存活,水淹半年也有30%以上存活率。
2.2 品种易感品种发病率比一般品种发病率高出15%左右。
2.3 密度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2.4 天气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2.5 施肥氮肥过多,生长过旺有利发生。
2.6 水份田间长期灌深水纹枯病重发。
3 防治适期纹枯病病菌由土壤传播,在水稻分蘖封行后,田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流传播,在密植的稻株丛中间菌丝也能相互蔓延传病,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末期,主要在株间或稻株丛间相互扩展,导致田间病株和病丛相互感染,病株率和病丛显著的增加,然后感病部位从下位叶鞘向上位叶鞘和上部叶片逐渐发展,危害水稻上部功能叶片,造成水稻的秕粒增多。
因此药剂防治纹枯病必须抓好两个时期,一是水稻封行期,也即是水稻分盛蘖至分蘖末期,当发病株率达10%时,喷施药液杀死气生菌丝,抑制病害菌丝在稻株间水平横向扩展。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水稻纹枯病又名“烂脚病”、“花秆瘟”。
该病在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
从水稻的生育周期来看,除了在秧苗生长期未发病外,其他生长期均有发生。
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是水稻纹枯病发病的高峰期,而乳熟期后病势开始下降。
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1、种植制度因素: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的菌核及病草、病蔸上和田边、沟边杂草上的菌丝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
因此,土壤中菌核残留量的多少是水稻纹枯病发病轻重的基础。
而影响土壤中菌核量的主要原因:一是轮作倒茬困难,水田改作旱田后,田地耕作整地困难,旱作物产量不高,效益不佳,因而稻农不愿轮作,造成水稻连作,从而造成土壤中致病的菌量逐年累积,越积越多,危害加重。
二是田间病源物处理不彻底。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水稻连作,尽管大部分稻草被移出田外,但是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带病的稻草不经杀菌腐熟就直接遗留田间,不但造成菌量积累,加重发病。
同时,也成为水稻纹枯病新的发生起点和蔓延的重要途径。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发展。
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 ℃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 ℃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3、水肥因素: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
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
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喜欢深灌、漫灌,因而造成田间湿度大,营造了适宜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发生流行。
偏施、重施氮肥,恶化水稻田间小气候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又一诱因。
不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只注重偏、施重施氮肥,极易造成水稻的生长前期“疯长”,从而造成封行过早、田间郁蔽、透气性差、湿度过大。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4期郭秀凤李宝芹水稻纹枯病近些年来在我市发生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块发生程度较重。
发病重的田块,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防控效果。
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症状: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到抽穗前后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
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模糊的小斑,后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边缘淡褐色、中央灰绿或灰褐色、外围稍呈湿润状,湿度低时边缘暗褐色,中部呈淡黄色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
病斑多时,常数个相互结合成不规则云纹状大斑,导致病部上面的叶片发黄枯死。
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但形状不规则,边缘退绿,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重者最后枯死。
茎杆受害,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茎杆一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
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成灰褐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黄白色蛛丝状菌丝,后扭集成白色菌丝团,形成深褐色菌核,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易脱落。
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
2 发生条件:水稻纹枯病病发生程度受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和田间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菌源充足,气候适宜时水稻纹枯病发生普遍。
2.1 菌源。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田间越冬的菌核、其他发病的寄主植物和带菌种子都能引起初次侵染源。
来年春灌时,飘浮于水面的菌核在插秧后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萌发长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再侵染邻近植株。
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斑开始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受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大,且偏施氮肥、密度过大及感病品种地块偏重发生的风险很大,由于不同田块菌源多少大不一样,老病田残留菌核量大,每年都发病严重,轻病田残留菌核量少,相对发病就轻。
如何控制水稻的纹枯病
如何控制水稻的纹枯病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纹枯病作为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给水稻产量和品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正确有效地控制水稻的纹枯病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病害的认识、防治策略、病害预警和遗传改良等方面介绍如何控制水稻的纹枯病。
一、病害的认识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引起的一种水稻脱落物理性病害,主要在稻田经历高温多湿的季节易发生。
病害初期,水稻叶片上出现小型黄色病斑,随后逐渐扩大,形成红棕色的纹痕。
严重感染的叶片会枯黄并脱落,最终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受阻,影响产量和品质。
二、防治策略为了控制水稻的纹枯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策略:1. 选择抗病品种:育种工作是控制纹枯病的重要方面。
通过选育具有抗纹枯病能力的水稻品种,可以显著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 加强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是减少病害发生的关键。
及时清除病叶和秸秆等病原源,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根据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和生长期的需要,合理施肥和浇水,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3. 使用化学农药:当水稻受到严重感染时,可以考虑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病害控制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例如,使用杀虫菌剂对病原菌进行控制,或者引入天敌昆虫捕食水稻纹枯病螟等害虫。
三、病害预警及时准确地掌握病害发生的情况对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建立健全的病害预警体系,可以提前预测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趋势,并及时通知农民进行防治。
采用遥感技术、气象数据和病害监测等手段,实现病害预警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四、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培育抗纹枯病的水稻品种,是长期控制纹枯病的战略选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寻找和转移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基因,培育抗纹枯病的新品种。
此外,通过混合栽培和轮作等栽培方式,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率。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温湿度条件是影 响玉米纹枯病发生 的主要 因素。 2 5  ̄ C 一 3 O ℃气温 、 9 0 %以上相对湿度 , 是 玉米纹枯 病发生发展 的适
宜气候条件。 在病害发生期 , 特别是梅雨季节 , 雨期长 、 雨1 3 多, 湿度 大, 病害发生重 。此外 , 土壤肥沃发病较轻 , 反之则 发病较重 ; 生育期长的品种发病重 于生育期短的品种 ; 连作 田比轮作 田发病 重; 氮肥施用过 多, 长势过旺 , 密度过 大 , 植 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差 的田块发病重 ; 地势低洼 , 排水不 良的
米X 0 . 5 ~ 4 ( 1 . 3 1 ) 毫米 , 大小不等 , 形状多样 。病菌属 高温型
常规水稻 和杂交水稻搭配种植 。 此外 , 还要进一 步加强 田间 病害预测 预报工作 ,相关部门应该切实落实好 田间发病检 测工作 , 做好水 稻生育期定期防治工作。强化病虫 害监测 ,
提高测报 的准确率 ,为科学防治水稻稻瘟病提供坚实 的科 学依 据。 5 . 2消 灭 菌 源 , 打 捞 浪渣 育秧播种 时, 一是施用土壤灭菌剂 ; 二是改稻草覆盖为
3 . 发 病规 律
要定穴 、 定苗 、 定量栽插 ; 合理施肥 , 做 到有机无机相结 合 。施足有机肥 , 氮、 磷、 钾协调配合 , 控施 氮肥 , 增施磷 、 钾
肥, 补足钙 、 硅肥 。把握基肥足 , 追肥早 , 基追肥 比例恰 当的
原则 ; 坚持浅水勤灌 , 干湿交替 , 湿润灌溉 , 适时烤 田。要根 据水稻生长发 育状况和气候条件 , 定量灌水 , 促使水稻清 秀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 因及 防环特点 纹枯 病菌可危害水稻 、 小麦 、 玉米等植物 , 危害 水稻 的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
水稻纹枯病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水稻纹枯病世界各产稻区均有产生。
主要引发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低,瘪谷率增加,粒重降落,一样减产10%~30%,产生严重时,减产超过50%。
下面一起学习水稻纹枯病防治措施。
一、水稻纹枯病症状最初表现为在水稻苗中下部叶梢上显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为灰褐色云纹状病斑,病斑中部出现灰白色,湿润时呈灰绿色,病斑与健康部分出现黄褐色或褐色。
随着病斑的增多和扩大形成大面积的不规则病斑,后期严重时在病斑上形成大量的白色菌丝,并结成浅黄褐色至暗褐色的形如油菜子一样的菌,使水稻的茎秆变软,其抗倒伏能力减弱,在高温高湿、水稻施入氮肥过量的情形下水稻纹枯病产生特别严重,导致成片死亡。
二、水稻纹枯病产生原因(一)土壤中菌核残留的数量稻田中越冬菌源的多少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一样新开垦的稻田,无菌核存在不会发病。
一样越冬菌核残留量大,早期发病就重,但后期病情轻重,则和幼苗的长势,田间的水肥管理,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氮肥过量地块儿。
没有及时晒田。
稻子长势过旺,茎杆脆弱,抗病力低下非常有利于病害产生。
(二)气候因素的影响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产生流行的主要条件。
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产生发展。
温度是决定此病每年在水稻上产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水稻纹枯病一样在气温22 ℃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 ℃和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
特别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有利于纹枯病的产生,特别在孕穗期遇到高温,水平扩大速度非常快,可使病株率增加,以后连续性高温高湿加速病害垂直扩大使病情加重。
病菌通过植物气孔、水孔感病。
稻株在暴雨或大风气候条件下,植株有伤口,感病就重。
(三)水肥因素的原因水稻纹枯病发病的轻重与水肥的关系极为密切。
水稻生长期间不科学用水是造成水稻纹枯病产生流行的重要原因。
根据田间调查发觉,爱好深灌、漫灌,因此造成田间湿度大,营建了适宜水稻纹枯病产生流行的田间吝啬候,因此加重了此病的产生流行。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1 0 2 以下或 4 9 0 9 2 以上时, 病 害停 止发展, 在1 2 — 1 5 ℃时开始 形 成菌核 , 但以 3 0 — 3 2 2 之间形成 最多, 9 水稻抽穗 到乳熟 阶
段是菌核形 成的高峰期 。
病斑也 呈云纹状 , 边缘褪黄 , 发病快 时病斑呈污 绿色 , 叶片
1 2 5 g / h m 或 5 0 %多 菌 灵可 湿 性 粉剂 1 1 2 5 g / h m 2 ,对 水 1 1 2 5 k g / h m 喷雾 。施 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 , 药液要 喷在植 株中 、 下部, 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 以提高防治效 果。 4 . 2农业措施
核漂浮 到秧 苗旁边, 附着在近水 面的叶鞘上, 条件适宜生长
出菌丝, 侵入 叶鞘, 形成病斑, 病斑上 的病菌侵入 临近稻株。 向 植株上部蔓延, 扩大危害 。 纹枯病主要 危害叶鞘, 也能危 害叶
片、 茎秆和稻穗 。叶鞘发病 , 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 暗绿 色水
渍 状小 斑点, 逐 渐扩大成椭 圆形 , 并可相 互汇合成 云纹 状大 斑 。病 斑边缘明显, 褐色, 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 最 后变 成灰 白色。 发病严重时, 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 斑, 呈不规则 云纹斑, 常致 叶片发 黄枯 死。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 云纹状 , 边 缘褪 黄, 发病快 时, 病斑 呈污绿色, 叶片很快腐烂 。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 后期呈黄褐色, 易折 。穗颈部 受害, 初为污绿色, 后变灰褐色, 常不能抽穗 , 抽 的穗秕谷较多 , 千粒重下降 。当
下病斑 上产生一层 白色粉霉层 即病菌 的担子和担孢子 。
2 . 发 生规 律
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在水稻实际种植的过程当中,要求相关人士能够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工作。
其中,纹枯病属于较为常见的水稻病害问题,水稻秧苗阶段以及成穗阶段都可能会出现纹枯病,尤其是抽穗前后阶段特别容易发生纹枯病,主要会对于叶片、叶梢造成严重危害,较为严重的状况之下,会导致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水稻成长还会受到了气候、栽培条件、全程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
最近几年,更加需要相关人士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工作,避免纹枯病发展持续恶化。
为了能够对纹枯病进行有效的治理,需要结合特点采取合理科学的防治策略。
一、水稻纹枯病病菌概述针对于水稻纹枯病菌来讲,病菌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菌丝不成熟之前没有颜色,老熟的情况下呈现出浅褐色,并且也会存在着较多的分支。
菌丝初期阶段是白色,之后转变成为褐色,呈现出扁球形以及不规则的形状,另外,菌丝会和寄主相互联系在一起,成熟之后就脱落到土壤当中。
对于菌核来讲,其大小状况不一,主要包括内侧和外侧两大部分。
外层主要是由10层~20层的死细胞构成。
内层主要是活细胞,在条件适宜的状况之下,直接会导致水稻病害问题。
另外病菌的发育温度主要是在10℃~36℃,在这个温度的条件之下容易导致水稻纹枯病爆发。
一旦发生大面积的水稻纹枯病以后,将导致水稻减产,还会直接影响水稻的品质。
二、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1、病菌特征在当前,要求相关人士能够高度重视水稻纹枯病菌,病菌主要是在土壤当中以菌核形式越冬,同时也可以寄生在残草上,水稻收获之后如果不进行必要处理,田间会存在着大量菌核,存活率大约在90%以上。
2、病害循环针对水稻纹枯病来讲,土壤当中病菌会在田边杂草残体或者病草上,收割的过程当中会导致大量的菌核脱落,菌核本身具有很强生命力和生存能力。
干燥土壤当中,一般来讲,大部分的菌核可以存活21个月。
进水的状况之下,大约30%以上的菌核可以活7个月。
对于菌核而言,春耕耙地之后,大部分都会漂浮在水面之上。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作者:庞海龙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1期水稻的纹枯病是在水稻植株上面所发生的最重要的灾害之一,其对于水稻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稻瘟病等病症,成为了水稻发病的第一大灾害,为水稻产量的增加带来严重的影响。
目前,我国现在种植的比较多的水稻对于纹枯病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方面的防治还不够重视,使得纹枯病对水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一、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水稻的纹枯病又称为云纹病,是在水稻的苗期至穗期都会发生的一种病症。
水稻的叶鞘在染病之后,在进水面的部分会产生暗绿色的斑纹,之后逐渐扩大成为云纹的形状。
云纹的中间呈灰绿或者灰褐色,当湿度比较低的时候中部会呈现出淡黄色,中部呈现半透明状。
当水稻发病的时候,许多病斑将会融合成为一个大病斑,并且呈现出不规则的云纹状,并且还会导致叶片枯死。
叶片在染病之后,病斑也将呈现出云纹状,并且在边缘的部分变成黄色,当发病比较快的时候病斑将呈现出污绿色,而且叶片也将会发生腐烂。
穗颈部分在最开始感染的时候呈现出污绿色,还不会发生抽穗,千粒重下降。
当湿度较大的时候,在病变的部分将会长出白色的网状菌丝,然后在形成菌核。
二、水稻纹枯病发病原因分析1、水稻直播面积的激增水稻播種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直播的方式具有省工节本的特点,这就使得种植面积直线上升,目前有的地区的种植面积甚至会达到80%以上,导致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直播稻株比较松散,再加上种植面积的密度比较高,使得药液难以喷洒到水稻的基部,让药剂的效果进一步的降低。
大多数的直播型水稻为人工播撒,各植株之间的差距不均匀,导致的田间透光性差,为了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便利。
2、防治工作不到位对于水稻的水肥管理并不到位,由于长期的深灌以及施肥的失误,导致水稻发生郁蔽和徒长,这都会使得水稻的纹枯病逐渐发生蔓延,并且还加深了危害程度。
水稻纹枯病在到抽穗期的时候发病最盛。
根据纹枯病的发病特点,应该尽早的用药。
尽早是使用农药能够让药剂尽早的进入到水稻的基部,让防治的效果达到最大。
水稻纹枯病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作者:石亚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17期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轻者影响谷粒灌浆,重者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不能抽穗或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一、症状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病,圆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
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病斑由下而上扩展,逐渐增多,穗颈受害变成湿润状青黑色,严重时全穗枯死。
病部的菌丝在表面集结成团,先为白色,后变成暗褐色的菌核。
二、纹枯病的传播方式与发病规律(一)传播方式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为害引起的。
病菌的菌核是主要的传染源。
在染病的稻株病斑表面或叶鞘内侧像菜籽粒大小的褐色硬粒就是菌核。
收割时,大量的菌核被震落到田里,以后便在冬闲田或绿肥田的土壤中越冬,次年春灌水耕田时菌核漂浮于水面或沉入水中,待气温达到始病温度20℃—23℃时,菌核萌发菌丝侵入稻株基部叶鞘而引起发病;之后,病部再生出菌丝,蔓延为害。
当气温达到28%—30℃,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菌丝可以从水稻基部叶鞘叶片蔓延至植株顶部叶鞘、叶片和穗头。
水稻孕穗、抽穗期遇连阴雨、饱和湿度时,病情发展最快。
在发病后期的稻田里,由病斑上产生的菌丝,通过稻叶的接触传到健株上去,并在病斑表面或叶鞘内侧形成菌核,导致该病的蔓延。
(二)发病规律1、气候在品种和栽培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同年份纹枯病发生轻重不同,主要是由于温湿度影响所致,温度在20%以上时,本病才会发生流行;在适温范围,则湿度对本病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当温度达到28℃—31℃,相对湿度在95%时,纹枯病大发生。
因此,夏秋季节连续高温时间较长的年份,一般纹枯病的发生比较严重;而较低的温度则对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纹枯病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轻者影响谷粒灌浆,重者引起植株枯萎倒伏、不能抽穗或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一、症状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病,圆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
发病初期,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变为灰绿色,病斑由下而上扩展,逐渐增多,穗颈受害变成湿润状青黑色,严重时全穗枯死。
病部的菌丝在表面集结成团,先为白色,后变成暗褐色的菌核。
二、纹枯病的传播方式与发病规律
(一)传播方式
纹枯病是由纹枯病菌为害引起的。
病菌的菌核是主要的传染源。
在染病的稻株病斑表面或叶鞘内侧像菜籽粒大小的褐色硬粒就是菌核。
收割时,大量的菌核被震落到田里,以后便在冬闲田或绿肥田的土壤中越冬,次年春灌水耕田时菌核漂浮于水面或沉入水中,待气温达到始病温度20℃-23℃时,菌核萌发菌丝侵入稻株基部叶鞘而引起发病;之后,病部再生出菌丝,蔓延为害。
当气温达到28℃-30℃,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菌丝可以从水稻基部叶鞘叶片蔓延至植株顶部叶鞘、叶片和穗头。
水稻孕穗、抽穗期遇连阴雨、饱和湿度时,病情发展最快。
在发病后期的稻田里,由病斑上产生的菌丝,通过稻叶的接触传到健株上去,并在病斑表面或叶鞘内侧形成菌核,导致该病的蔓延。
(二)发病规律
1、气候
在品种和栽培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同年份纹枯病发生轻重不同,主要是由于温湿度影响所致。
温度在20%以上时,本病才会发生流行;在适温范围,则湿度对本病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当温度达到28℃-31℃,相对湿度在95%时,纹枯病大发生。
因此,夏秋季节连续高温时间较长的年份,一般纹枯病的发生比较严重;而较低的温度则对病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栽培技术
稻田的水肥管理和密植程度对纹枯病的发生影响较大。
一般重施、迟施氮肥,灌水过深或加大密度的稻田,发病就重。
若在水稻生长前期过于集中使用氮肥,会引起稻苗猛发,提早封行;或是后期偏施氮肥,则会出现贪青陡长,致使田间郁闭,均能严重诱发该病。
密植程度高的稻田,一般株间光照程度差,湿度高,适宜于纹枯病病菌的生长和侵染,因而发病往往较重。
3、品种和生育期
(1)品种:粳稻比籼稻感病,糯稻比粳稻感病,但在多肥密植的情况下,籼稻发病也重。
但目前尚未有较理想的品种。
(2)水稻的生育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至抽穗期蔓延最快。
在抽穗至乳熟期,病害自下而上地向剑叶鞘和穗发展,为害加剧。
至乳熟后期发病相对减轻。
三、防治方法
由于本病的发生和病原菌的逐年积累、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
防治上应以加强水肥管理为中心,控制病害扩展,辅以药剂防治,控制"封行"过早和捞除菌核的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水稻植株具蜡质层、硅化细胞是抵抗和延缓病原菌侵入的一种机械障碍,是衡量品种抗病性指标,也是鉴别品种抗病性的一种快速手段。
2、打捞菌核,减少菌源
在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多数菌核浮于水面,混杂在“浪渣”内,被风吹到田边或田角,可用打捞工具打捞“浪渣”内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或晒干后烧毁。
还应注意铲除田边杂草,及时拔除田中稗草,防止病稻草归田。
3、湿润灌溉,适时烤田
必须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状况和气候条件,在比较多肥密植的情况下,分蘖末期以前应以浅水勤灌,结合适当排水露田为宜;分蘖期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促使水稻青秀老健。
4、合理施肥,增强抗病力
总的要掌握基肥足、追肥早,基、追肥比例恰当的原则。
在施肥种类上,要以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切忌过施、偏施氮肥。
5、适期喷药保护
药剂防治主要是控制病害严重度急剧上升,保护水稻上部三片功能叶不受害或减轻受害,以利灌浆结实,谷粒饱满。
这是纹枯病的灾害控制措施,根据病情的发生迟早确定防治时期,根据发病轻重确定施药对象田。
具体时间按植保站发布的情报施药。
防治指标:发病蔸率早稻15-20%,中稻20-30%,杂交稻40%左右,晚稻20-30%。
防治药剂:具内吸作用,防效较好的有爱苗、好力克、肟菌脂等,亩用2包,细雾喷施,可同时兼治稻曲病、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竭色叶枯病等,还可延长叶片功能期;另外井岗霉素、呻唪霉素、长枝木霉、拮抗细菌等均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生物制剂,均可选用,按厂家说明使用推荐剂量即可。
注意事项:
(1)喷雾要细,药水量要足,尽量喷到发病部位;
(2)长枝木霉、拮抗细菌使用要早,在苗期或以前施用效果才好。
而且喷药时尽量在上午9点前,下午4点后施药,避开太阳光强烈时段,有利提高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