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开大学751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南开大学751世界历史(日本研究院)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高句丽

答:高句丽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1世纪中期,“高句丽”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出现在《汉书》中的年份是公元前113年。朝鲜前三国时代,高句丽扩张到汉江流域;公元224年,高句丽都城被曹魏摧毁,高句丽王逃往沃沮;在朝鲜三国时代,高句丽与新罗、百济处于军事对峙状态;公元5世纪末,高句丽好太王统治时,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后因内部纠纷逐渐衰落,但在与隋唐的战争中不落下风,最终在唐与新罗联合攻击下于公元7世纪中期覆亡。

2.武士团

答:武士团是日本平安时代地方豪族和名主在同族内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团体。地方豪族是土地所有者,名主拥有政治实力,他们为了对抗国司,维护自身利益,将团体武装化,于平安中期后初步形成武士团。

3.朱熹

答:朱熹(1130年~1200年)是中国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又字中晦,谥文,世称朱文公。他是儒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他提倡义理之学,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而

其本身则与孔子并提;他提出“理气论”认为万物各有其理,理是事物的规律和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他与同时代心学大师陆九渊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举行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日本江户时代,朱子学也受到尊崇,成为幕藩体制的官学。

4.卡尔·马克思

答: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他结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这个宏大的理论体系由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他的著作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领导了第一国际,为国际工人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他被英国广播公司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5.万国公法

答:《万国公法》,又称《国际法原理》,是美国外交官、国际法学者惠顿撰写的国际法著作,1836年出版。全书分四卷,分别释公法之义、论诸国自然之权、论诸国平时往来之权、交战条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1863年将此书翻译成中文,次年京师崇实管刊印,定名《万国公法》。后此书流传到日本,对明治维新时国家体制设计有重大影响。

6.波茨坦公告

答:波茨坦公告,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17日~8月2日,美、苏、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的会后成果,考虑到苏联

并未对日宣战,公告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布。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加入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并敦促日本法西斯投降。

二、简述题

1.简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答:(1)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弱,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于是,以服军役为条件终身另有土地的“采邑”制度诞生。

墨洛温王朝宫相查理·马特尽量增多自己的封臣,并授给他们土地作为采邑,以后封臣取得采邑渐成惯例。加洛林王朝查理曼进一步推行封臣制度,高级官吏、主教、修院长等也取得采邑,成为国王的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的观念也日益流行,封臣制和采邑制普遍结合,采邑事实上大都成为封臣的世袭财产。

(2)封建制度的特点

①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相互负担权利和义务。缔结仪式更为确定和规范;②西欧封建社会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不完善,政治分裂,国家权力分散;③“骑士制度”成为维系封君封臣制度的核心,但这种理想化的制度并未在现实中完美体现。

2.简述明清时期中日关系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答:(1)明清时期中日关系

①明朝

a.日本成为明朝朝贡体系的一部分

1368年,明朝建立,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不征之国”的范围和“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15世纪前期,随着郑和七下西洋,日本对琉球、朝鲜形成了次级朝贡中心。日本成为明朝朝贡体系的一部分。

b.明朝抗倭斗争

明初开始,由日本浪人组成的倭寇即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明初筑海上16城防倭。明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福建、浙江沿海进行侵扰,抢掠州县,一度进至南京城下。在戚继光、俞大猷的率领下,明军和沿海人民利用得当的战术终于在公元1655年肃清倭寇。

c.援朝抗倭

明万历年间,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率军侵朝。朝鲜向宗主国求救,明神宗派军救援。在明军和朝鲜军队的联合抵抗下,日本殖民化朝鲜的企图并未得逞,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明军方面,邓子龙战死。

②清朝

a.鸦片战争前的中日关系

鸦片战争前,日本保持着与中国的朝贡关系,视中国为“天朝上国”。日本幕府和大清、朝鲜等保持着往来,对西方国家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日关系的变化

1871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曾经的朝贡国变为与宗主国平起平坐的国家,朝贡体系开始破裂;中日战争爆发后,《马关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2)明清中日关系变化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中日关系以甲午中日战争为节点,此前,日本一直是中国的朝贡国或附属国,中日之间虽有战争,但以和平为主。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战败清王朝,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开始在中国攫取利权,中日关系也进入对抗期。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体现了国家实力在国与国关系中的决定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江户时代。

答: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又称德川时代,是指日本历史中德川幕府(因将军幕府在江户,又称江户幕府)统治下时期,为期264年。

(1)江户时代的政治

①由独立自主到幕府危机

德川幕府实行封建制,通过对各地大名的各种限制,幕府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集权。1633年幕府强制实行参觐交代制度,使各地大名没有时间组织叛乱。幕府还在1633~1639年间,连续五次颁布“锁国令”,只与清政府、朝鲜等保持有限的往来。1840年英国挑起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幕府害怕继续采取过激行动会引起冲突,于1842年修改了驱逐令,指示各藩允许外国船只在日本某些港口加煤上水。1853年,在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的武力威胁下,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于1854年3月31日(嘉永七年三月三日)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其后,资本主义国家和沙皇俄国利用它们攫取的特权,日本陷入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②幕府危机的表现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封建领主的残酷剥削使农民非常贫困,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农村中还出现了以富农和商人为主的新地主,农民承受着沉重的双重剥削。农村处境悲惨,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