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500例急诊外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500例急诊外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高血压; 治疗方 法; 病例 d i1 .9 9 j sn 10 o:0 3 6 / s .0 6—15 .0 10 .0 i 9 9 2 1 .8 5 9
率 的 同 时减 轻 了患 者 的 致 残 程 度 , 高 了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提
文章 编号:0 6—15 (0 1 10 9 9 2 1 )一0 3 5 8— 9 8—0 l 月内进行随访 , 可生 活完全 自理者 9例 , 生活部分 自理者 4 8例 , 意识恢复但 生活不能 自理需人 照顾者 l 2例 , 物生存者 3例。 植 2 4 体会 : . 高血压脑出血特点为高发病 率、 高病死率、 高致残 率三大方 面, 是医学上亟待解 决的重 要课题 。笔者认 为采用 西医治疗 脑 出血疗 效较 好, 大大降低了病 死率 的 同时 减轻 了患者 的致残 程度 , 高 了患者 的生活 提 质量。 3 西医治疗商血压 肾病病例分析 . 3 1 资料与方法 : . 3 1 1 一般资料 : .. 患者一例 , 3 岁 , 男 5 有高血压 肾病病史 。 3 12 诊断依据 : .. 该患者 已患 肾病 5年 ,0 1年 2月 出现头晕 头痛等 20 症状 , 测其 血压 2 0 10 5/ 5 mmH , g 在北京某 医院用 尿激酶 6万 u静滴 , O. , 1  ̄d / 共 2周 ; 同时用心痛定 2 mg次 , 0 / 3次/ 用开搏 通 2 m / , d; 5 g 次 3次/ ; 他洛 d倍 克 5 mg次 , 0 / 1次/ ; d 双氢克尿噻 2 mg次 , 5 / 1次/ ; d 血压虽略有下 降但并 不理 想。该 患者 出院后遂 来我 院就诊 。经检查 , 其尿 常规蛋 白 + +一 ++ +, 2h 4 尿蛋 白定量为 3 0 , .g 尿素氮为 1. m o L 血肌酐为 20 m l , 04 m l , / 2 u o L 患者血 / 压为 10 10 m g 8 / 1 m H 。根据其 检查情 况判断该患者 肾功能有所 下降 , 蛋 白 尿 量较多 , 血压偏高 , 且 将故其确诊为肾性高血压。 3 13 治疗方法 : .. 给予该患者改善 肾脏微循环 , 以纠正 其机体 内环境 , 并针对受损伤 的肾脏组织对其进行修 复, 使各 级血管扩张 , 该患者 症状 随即 消失 , 病情也趋于平稳。 内服降压 药少量 , 中心痛定 1rg 1服 , 其 0 , 1 4次/ ; a 2 d 波依定 5 g早晨 口服 1次 ; a r, 罗通尔 2 g 1次/ 。直至 一个半 月时 , 根据 m, d 则 10 10 mHg 2/8m 的血压 值对 降压 药减量 : 心痛定 1rg 口服 , 0 , a 2次/ ; 依定 d波 2 5毫克 , . 口服 , 2次/ , d 无不适反 应出现。化验检查 患者 的肾功能 :c2 7 Sr . 0

急诊就诊疾病谱分析

急诊就诊疾病谱分析

诊疗常规及抢救措施 , 以推动急诊 整体医 疗、 护理质量 和技术 水平 的不断提高 。 急性 中毒在 急诊病 例 中仍 占较大 份 额 , 中毒 品引起 呼吸抑制送来 急诊的 日 其 渐增多 。由于吸毒者共用针头 、 针管现象 十分普 遍 , 滋 病 、 爱 乙肝 、 丙肝 感 染 率 较
参 考 文 献
1 丈亮 , 建琼 , 明话 . 熊 刘 急救 专科 医师 的理 论和技 术培养 [ ] 中 国急救 医学 ,05,5 J. 20 2
( 0 :4 . 1 ) 7 4
伤已从 15 的第 9位 上升 至 目前 的第 97年 4位 。鉴于在 急诊 病 谱 中创 伤 占 的比
急 救 医 学 的 理 论 体 系 和 急 诊 科 采 取 的 模 式应 由 急 诊 科 救 治 患 者 的 疾 病 谱 来 决
急诊就诊 病谱 的分 布 : 20 据 00年来
近 百 家 医 院 急 诊 科 的 调 查 材 料 显 示 ‘ 急 诊 科 前 5位 病 种 谱 为 心 血 管 疾 病 、 血 管 脑
饮食 , 养成 良好 的生 活习惯 , 预防高血压 、 高血脂 、 糖尿病 , 注重高血压 、 糖尿病 的饮 食控 制和药物治疗 , 注意行车 、 工作安全 , 注重心理 卫生 等等。唤起公 众预防疾病 、
以 防病 为 主 、 少 意 外 伤 害 的 意 识 。 同 减
急救 医 学早 已成 为 临床 二 级 学科 。
时, 向社 会普及 急救 技术 , 如心 肺脑 复 苏 术 ( P R) 溺水急救等 , CC 、 提高民众 对心脏
猝 死 、 外 伤 害 的 自救 、 助 技 能 , 而 减 意 救 从
少急诊病人数量 , 提高抢救成功率 。

严重多发伤死亡病

严重多发伤死亡病

例3:陈某某,男,55岁 因“高处坠落致多处疼痛一小时”入院。
19:10分 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 19:20分 恢复窦性心律 19:50分 左胸腔闭式引流 20:20分 剖腹探查发现右肾破裂,肝破裂
0:40分
返回ICU,BP127/78,HR72bpm,双瞳散大 6:15分 BP63/48,腹腔引流2400ml 三天后 死亡。
不伴休克不属于多发伤范畴
严重多发伤死亡病例分析
其中大部分合并严重我们经过分析讨论,发现其中有三例 病人存在不小的缺陷,今天我们把这三例病 人的救治过程按照时间详细分解,找出隐患, 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医师批评指正。
例1:张某某,男,63岁 因“左下肢及颈部疼痛一小时”入院
严重多发伤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通过对多发伤的学习以及具体 死亡病例的分析,找出缺陷, 认真总结,不断提高严重多发 伤的诊治水平。
多发伤定义
1.同一致伤因子的打击 2.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以上部位的组织 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 3.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就可能危及生命
4.对生命不构成严重威胁的伤情如四肢骨折
21:10分 入ICU,BP136/86,HR144bpm患者大
汗淋漓,呼吸极度困难,气管插管上呼 吸机,拿到片子后请胸外科会诊 22:30分 行闭式引流,引流出大量血液, 马上血压下降至0,HR27bpm, 双瞳散大 23:30分 死亡。
例3:陈某某,男,55岁 因“高处坠落致多处疼痛一小时”入院。
谢谢!
严重多发伤死亡病例分析
绍兴县中心医院医务科


目的
通过对多发伤的学习以及具体 死亡病例的分析,找出缺陷, 认真总结,不断提高严重多发 伤的诊治水平。

97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综合性治疗的临床体会

97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综合性治疗的临床体会
次 , 者反 复洗 胃,/ h次 , 4次。 患 l2 共 13 4 解 毒 治 疗 : 物分 析结 果 为 毒 鼠强 中毒后 6 .。 毒 9
例患者给予大剂量 vB ( — g 静脉滴注 BD i6 2 6 ) t I 。对毒
物分 析结 果未 回患者 , 均给予 乙酰胺 解毒 。
13 救治方法 .
[ ] 乐杰. 1 妇产科 学[ . 6版. 京 : 民卫 生 出 M] 第 北 人
版社 ,0 5 3 9 2 0 .9 .
文章编号:0 6- 2 3 20 0 10 63 (07)6-03 0 7 2- 2
9 7例 急 性 毒 鼠 强 中 毒 综 合 性 治 疗 的 临 床 体 会
王 建 东 , 孙 志 辉 , 王 翔 , 董 芸
维普资讯
第l 3卷 第 6期 2O 07年 6月
河 北 医 学
HE E1 E I I B D C NE M
Vo . 3, . 1 1 No 6
J n 2O u .,O 7
率、 疼痛不 能忍 受例 数明显 少于对 照组 , 组 比较有 统 两 计 学意义 ( O0 )差 异有显 著性 。 P< .1 ,
13 1 控制抽搐 : 。. 患者人院应立即予安定持续静滴 , 其用药量为 4 30 g2 h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0— 2m /4 , 控制
安定 人量 。
院患者 9 例, 中 4例死亡 , 7 其 其他 9 3例患者康复出 院, 现总结如下 : 1 资 料与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 9 7例毒 鼠强 中毒患者 , 男性 6 例 , 4 女 性3 3例, 年龄为 l — 2岁 , 例 自服,2 7 6 4 5 5 例为误服或 经公安机关认定投毒, 来院后其呕吐物及血样本立即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修)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修)

序号 项目
监测指标
38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39
成分输血率
40 合理用 输血前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 41 血指标 用血适应证合格率
42
输血反应人次
43
总例数
44
死亡例数
选择本
45
专业相 死亡率
46 住院患 关的重 15 日内再住院例数
47 者重点 点疾病 15 日内再住院率
疾病
48
31 日内再住院例数
≤20min
107 心 经 120 入院的 STEMI 患者直达溶栓场所的比例 >50%
108
首次医疗接触-溶栓时间
<30min
109
经救护车入院、接受 PPCI 治疗的 STEMI 患者, >50%
110
绕 自行 行急 来诊 院和 、接CC受U 直PP达CI导治管疗室的的S比TE例MI 患者,绕行 >75%
73 医学装 计量器具监测合格标志、在有效期内 74 备管理 急诊医护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
75
急救物品完好率
76 创伤中 评分率
目标值 100% 100% 100% 100%
≥60% 100% 80% 80% 100% 100%
监测频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每月一次
31
不良事件上报例数
3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3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100 人天)
34 合理用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35 药指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
36
药品收入占科室收入比例(%)

97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97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97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危重患者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急诊死亡97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急诊死亡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38%)猝死(33%)创伤(l5.5%)中毒(5.2%)脑血管疾病(4%)及肿瘤(4%)。

结论重视猝死、创伤和心脑血管等常见急诊致死性疾病的生命支持,在死亡集中时间段提高警惕,熟练地开展心肺复苏;提高严重创伤的现场救治能力和急诊常见病多发病抢救水平。

标签:急诊死亡回顾性分析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临床医学重要专业学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医疗水平的标准[1]。

为探讨急诊科患者死亡原因和防治对策,本文回顾性分析国际蒙医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在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97例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研究资料来自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死亡病例的急诊首诊记录和抢救记录。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及既往病史常见疾病汇总分析。

2结果2.1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统计97例,其中男性63例占64.9%,女性34例占35.1%。

平均死亡年龄为62.58岁,其中0~20岁者1例占1%,20~45岁11例占11.3%,45~60岁35例占36%,60~80岁32例占32.9%,80岁以上者18例占18.5%。

2.2死亡患者的死因构成,见表1。

2.3死亡患者的既往病史常见疾病构成(以与死因最密切相关的第一诊断进行统计),见表2。

3讨论3.1死因及疾病分布规律心血管疾病居第一位。

提示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强调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即合理的生活方式、戒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适度运动及预防性用药以减少发病率。

位列死因第二、三位的为猝死及创伤。

89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89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89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急诊外科作为医疗抢救过程中的一线部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急诊科患者出现死亡的概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导致急诊外科患者死亡的原因相对较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急诊抢救工作的难度。

为了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就必须提高急诊人员的紧急事件处理能力以及反应能力,并严格遵循急诊抢救过程中的原则,以便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将对89例急诊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分析急诊患者死亡原因对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帮助进行探讨。

标签:急诊;死亡病例;临床意义为了对急诊科死亡患者的特点以及怎样提高其抢救成功率进行全面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9例急诊科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9例急诊科死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6例女性,53例男性,年龄2~83岁,平均43.1岁。

患者由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为5min~4h,平均就诊时间为1.4h。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9例患者为院前死亡,其死亡率为43.82%,50例患者在进入急诊科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其死亡率为57.47%。

1.2 死亡原因导致本研究所有患者死亡的主要致伤原因为:5例患者为挤压伤,其中有3例为患者院前死亡,其院前死亡率为3.37%;4例患者为锐器损伤,其中有3例患者为院前死亡,其院前死亡率为3.37%;13例患者为重物打击,其中有9例患者为院前死亡,其院前死亡率为10.11%;20例患者为高处坠落,其中有10例患者为院前死亡,其院前死亡率为11.24%,47例患者为交通事故,其中有14例患者为院前死亡,其院前死亡率为15.73%。

1.3 方法本研究的所有患者除了在院前死亡的39例患者,其余患者在急诊科的CPR抢救时间至少为30min,经抢救无效后放弃。

未死亡的50例患者在入院后根据其具体伤势,对其行针对性检查,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抢救,例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使用升压药物、输血补液等进行抗休克治疗。

危急症病例回顾性分析

危急症病例回顾性分析

危急症病例回顾性分析尹丈;虎晓岷;路伟;赵丽芳【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全科杂志》【年(卷),期】2003(002)004【摘要】目的:探索急诊重症病人的发病及死亡规律,提高医务人员救治技能和急救工作质量,总结急诊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和ICU病房1994.1~2002.12月4632例病历记录完整的各科危重抢救病例从性别、年龄、病因、就诊时间、抵院方式及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632例中,男性2715例(58.61%),女性1917例(41.39%).病人多数由家人护送,外院转入或120送来.创伤病例1808例(39.03%),居首位.急性中毒病例988例(21.33%).脑血管病例450例(9.72%),心血管病324例(6.99%).就诊病人以3月至5月、9月至12月为最多,2月、7月就诊人数最少.就诊时间集中于每天8时至24时.死亡病例中,心血管疾病208例(35.86%)、创伤疾病142例(24.56%).脑血管疾病118例(20.34%),呼吸系统疾病62例(10.69%).不同年龄组死因有差异,40岁以下年轻人以严重创伤为其首位致死原因,40岁以上中老年人以心脑血管病及心血管病为其首位致死原因.结论:急诊抢救病例排在前四位的是:创伤、中毒、脑血管病及心血管病.死亡率排在前四位的是心血管疾病、创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加强健康卫生宣传和人身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建立训练有素并掌握现代化急诊医学理论操作技能的医学队伍,普及现场心肺复苏及院前急救意识是提高这类病人复苏和救治成功的关键.【总页数】2页(P47-48)【作者】尹丈;虎晓岷;路伟;赵丽芳【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710032;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710032;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710032;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急诊科,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7【相关文献】1.青年女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由一例特殊病例到21例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J], 周莹;邓姗2.腹腔镜手术对IVF-ET失败病例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价值—120例病例回顾性分析[J], 刘倩;邓姗;陈蓉;孙爱军;田秦杰;郁琦3.老年中低危与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调脂治疗病例分析 [J], 顼志敏4.238例临床药师参与的儿科会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及典型病例介绍 [J], 李媛;王韦艨;米洁;郭焕利;海文利;成华5.非急诊区域急症病人救治的回顾性分析 [J], 魏硕;高文慧;孙雪莲;董婷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诊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

急诊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
急诊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统计分析表
项目
指标内容
同期对比变化趋势
科室运行
急诊人次:急诊分诊人次:急诊分诊/急诊就诊患者比例%
收入住院人数:收入ICU住院人数:急诊高危患者收住院比例:
出院人数(含EICU):去年同期出院人数:
实际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床位使用率目标值85-93%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天;去年同期平均住院日:天
本月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中超标的指标有:;其他指标均控制在核定标准内。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医源性气胸发生率%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急诊高危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病种名称
在绿色通道停留的平均时间(即:自到达急诊科至获得
专业性治疗的时间(目标值﹤60min)
1
颅脑损伤
2
创伤
3
急性心肌梗死
4
急性脑梗死
5
脑疝形成6急性心力衰竭7急性呼吸衰竭8
高危孕产妇
9
高危新生儿/儿童
其他指标
分析及整改措施:(主要针对存在问题或超标指标进行分析)
医疗质量与安全
进入抢救室总人数:抢救后死亡人数:
急诊留观人数:急诊留观死亡例数: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目标值:≥85%
接受急诊诊疗人数:接受急诊诊疗后死亡人数: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目标值:≥95%;甲级病案率;
住院时间超30天患者例数:。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上报例数;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药占比:科室考核线: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科室考核线: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科室考核线: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目标值:≥30%
院感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急诊科临床案例分析

急诊科临床案例分析

急诊科临床案例分析在医疗领域中,急诊科是一个重要的部门,承担着处理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责任。

在急诊科工作的医生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快速准确的诊断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真实的急诊科临床案例,讨论医生在面对各种病情时的应对策略和诊疗思路。

案例一:一名60岁男性患者因突发剧烈头痛和恶心呕吐被送至急诊科就诊。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神志昏迷,颈项强直,瞳孔散大。

考虑到患者病情紧急,医生立即安排头颅CT检查,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脑脊液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患有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紧急手术减压。

医生及时将患者转至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最终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案例二:一名30岁女性患者因呼吸困难和胸痛被送至急诊科就诊。

患者有哮喘病史,但此次症状明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

医生立即进行氧疗和吸痰处理,同时给予快速作用支气管扩张剂。

随后进行胸部X光检查,发现患者存在气胸并发症。

医生及时安排胸腔闭式引流术,有效排除气胸,改善患者症状。

案例三:一名50岁男性患者因胸痛和出汗被急诊科就诊。

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史。

医生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灶。

紧急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抗栓溶栓治疗,随后安排冠脉造影并及时行介入手术,成功恢复患者冠状动脉通畅,挽救了他的生命。

以上三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急诊科医生在处理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诊科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应对能力至关重要,他们肩负着保护患者生命健康的使命,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高度集中的工作状态。

希望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能够使更多的医生在面对急诊科患者时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提高医疗救治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急诊科病例分析

急诊科病例分析

病例一、某男、35岁,河边钓鱼时不慎滑入河中,十分钟后救起,发现心跳呼吸已停,现场一卫生员进行心脏按压,5分钟后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立即行心肺复苏的同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入院后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处理后30分钟心跳恢复有自主呼吸送ICU进一步治疗。

讨论:1、为保持淹溺病人呼吸道通畅,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2、气管插管的途径有哪两种?气管插管的深度是多少?3、复苏时常用的药物及给药途径有哪些?答案:1、为保持淹溺病人呼吸道通畅,应立即为淹溺者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有义齿者取下义齿,以防坠入气道.将舌头拉出,牙关紧闭者应设法撬开,松解领口和紧裹的内衣.并科采用膝顶法或肩顶法,也可用抱腹法做倒水处理。

2、气管插管的途径有: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的深度为:①经口气管插管: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2c m±2cm;②经鼻气管插管:导管尖端至鼻尖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7cm±2cm。

3、常用的药物:①血管加压剂,常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阿托品;②抗心率失常剂,如胺碘酮、利多卡因和硫酸镁;③碳酸氢钠.给药途径:①外周静脉途径;②骨髓腔途径;③气管导管途径;④中心静脉途径。

病例二、患者、女性,35岁,因与家人不和,自服药水一小瓶约半小时被家人发现后急送医院,入院后呕吐一次,吐出物有大蒜味,大小便失禁.查体:T 36。

5℃,P 60次/分,R 30次/分,Bp 110/80mmHg,平卧位,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压眶上有反应,皮肤湿冷,肌肉颤动,巩膜不黄,瞳孔针尖样,对光反射弱,口角流涎,两肺听诊有湿罗音,心率6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

讨论: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方法是什么?2、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时如何判断已达到阿托品化?答案:1、(1)终止或减少有机磷农药侵入人体:①将中毒者尽快移离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环境,脱掉沾有毒物的衣物,用清水或肥皂液彻底清洗毒物污染的皮肤、头发等;②经消化道中毒者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溅入眼内的毒物也可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在医院急诊科看到了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患者主诉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持续数小时,同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平时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

经过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呼吸音减弱,心音有杂音,肢体发绀等症状。

考虑到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我们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

结果显示,患者有明显的心肌损伤迹象,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心肌酶谱升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心脏负荷过重,出现了心功能不全。

根据患者的病情,我们急诊团队立即给予了积极的治疗,包括给予氧气、抗凝、抗血小板、硝酸甘油、呼吸辅助等。

但患者的病情恶化迅速,心功能不全加重,血压继续升高,呼吸困难持续加重,患者意识开始降低,出现了休克和代谢性酸中毒。

尽管我们全力救治,但最终患者在急救室病情恶化,经过数小时的全力抢救无效死亡。

通过对这位患者的病例分析,可以看出呼吸循环衰竭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患者原有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加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缺乏运动,导致了心肌损伤、心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心功能不全。

在这一过程中,心脏的泵血功能受损,血液无法有效循环到全身,导致器官缺氧、代谢紊乱,出现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同时患者的呼吸困难持续加重,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无法有效协调工作,造成了呼吸循环衰竭。

在这种情况下,急救人员需要迅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争取救治的最佳时机。

同时,对于患者基础疾病的管理也至关重要,包括合理调节血压、血糖、血脂,规范饮食、加强运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已经进展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功能监测、营养支持等,最大限度地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生存率。

总之,呼吸循环衰竭是一种危重症,往往发展迅速,导致患者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危及生命。

急性脑出血的死亡病例分析与临床研究

急性脑出血的死亡病例分析与临床研究
[ 1 ] 任辉 , 李帅 垒 . 单 纯 外 固定 架治 疗 肱 骨干 骨 折2 6 例[ J ] . 中国 医药
指南 , 2 0 1 2 , 1 0 ( 1 4 ) : 1 0 — 1 1 .
【 2 】 柳 小东 , 吴建 伟 . 传统 手法 复 位结 合经 皮微 创治 疗肱 骨髁 上骨 折 [ J ] 中华 实用 中西 医杂 志, 2 0 1 1 , 2 4 ( 2 ) : 3 5 ,
果 6 0例 急性脑 出血 死 亡病 例 中既往 有 高血压 病 史 占 8 3 l 3 %,既 往有 脑血 管 病史 1 4例 , 4 6 . 7 % 的 惠者 死于脑 疝 , 占死 因的 首位 ,大量 脑 出
血 、脑 室 铸 型 、 中线结 构破 坏 均 易 引起 脑 疝致 病 死率 增 高 。肺部 感 染 及 MO F也是 死 亡 的主要 因素 。结 论 急性 脑 出血 患者 降低 病 死率 应 积极 控制 脑疝 发生 及肺部 感染 ,综合 治疗 是 减 少 MO F发生 的 关键 。 【 关键 词 】 急性 脑 出血 ;脑 疝 ;肺部 感 染 ;M0 F 中 图分类 号 :R 7 4 3 . 3 4 文献 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2 - 0 1 7 9 - 0 2
急 性脑 出血 的 发病 率急骤病情 重 ,病 死率致残率 高 ,其 中 ,脑疝 致死 占首位。近年 来MO F 对 脑血管患者 预后的影响 也引起学者们 的 重视 。本 文分析 我院2 0 0 8 年 以来6 0 例 脑 出血经 治疗无效死 亡的患者 , 对其死 因做 一分 析 。
双 瞳 不 等大 2 8 f y J  ̄ ,构 音 障碍 2 2 例 ,颈部 拮抗 1 4 例 ,一 侧肢 体 全瘫 1 8 例 ,不全 瘫2 2 例 ,去大 脑强 直4 例 ,发 热5 0 例 ,人 院时 平均 血压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7例临床分析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7例临床分析

院而 来 的 1 患 儿 均 有 糖 皮 质 激 素 使 用 3d以上 的用 药史 , 8例
致使患儿 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 , 而这 1 因 8例 患 儿 的 P D 试 P 验 均 是 阴性 , 示 不 能 仅 凭 结 核 菌 素 试 验 阴性 就 排 除 结 核 性 提 脑 膜 炎 。影 像 学 检 查 结 果 对 诊 断 有 一 定 的 参 考 意 义 , 于 早 由 期 脑 水 肿 不 明显 , 颅 C 显 示 未 见 异 常 , 随 着 病 程 的 进 头 T 但 展, 颅 C 头 T可 提 供 预 后参 考 。 ]
的9 7例 T A 患 者 , 经 头颅 C 或 MR 排 查 , C 颈 椎 片 确 诊 。全 部 病 例 均 按缺 血性 脑 血 管 病 给 予 治 疗 和 预 防性 用 药 。结 I 均 T I T D、 果 经 过 1 ~ 1个 月 治 疗 后 的 随 访 ,7例 完 全 缓 解 ,4例 部 分 缓 解 ,1例 无 效 , 5例 恶 化 造 成 暂 时 性 或 永 久 性 神 经 功 能 缺 周 4 2 l 1 TI 的 病 因 以高 血 压 及 颈 椎 增 生 改 变 最 多 , 重 与反 复 者 预 后 差 。应 早 发 现 、 治 疗 , C 和 颈 椎 A 加 早 T D 损 , 中 4例 死 亡 。结 论 其
[ ] 敬文 琴 , 泽珍 , 政 ., J 结 核 性 脑 炎 误 诊 3 2 熊 胡 'L b o例 分 析 [] J.中
华 妇 幼 临床 医学 杂 志 ,0 6 2 2 :91 0 2 0 , ( )9 —0 . [] F n eaS no Tu eclssi hlrn J .E r a il 3 o sc a ts J. b ruo i nc i e [ ] u R do, d J

血性腹水97例病因分析

血性腹水97例病因分析

刺术 3次 , 做腹水 常规 、 生化 、 苷脱 氢酶 ( D 、 腺 A A) 乳 酸脱氢 酶 ( D 、 L H) 肿瘤标 志 物 、 细菌 培养 及脱 落细胞 学检查 。所 有 患 者 均 经 X 光 、 声 、 T MR、 超 C、 胃肠
镜 、 腔镜 、 穿刺 活检 等 多项检 查 确诊 或剖 腹探 查 腹 肝
作 者簿 介 : 树红 (9 8 ) 女 . 东省 泰 安 市 人 , 治 医 师 , 17 ~ , 山 主 硕

5 ・ 5
《 海南医学) o 年 第 2 卷第 3 2r e l 期
H I N ME I A O R A A NA D C L J U N L
V l 1 o 3F bu r 1 o 2 N . e ra 2 0 y0
【 关键词】 血性腹水 ; 病因 ;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4 . 42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 3. 30 21 )3 5—O 0 .65 (00O—O5 2 0- . . . .
表 2 血 性 腹 水 病 因分 布 情 况 ( ) 例
血性腹 水是指腹 水 中有 肉眼可 见 的 出血或 者是
V t N . e r r 2 1 o. 1 o 3F bu y 0 0 2 a
H I A D C LJ R L A N N ME I A OU NA
《 海南医学) mo年第 2 卷第 3 2 l 期

经验 交流 ・
血性 腹 水 9 7例 病 因 分 析
程树 红 刘贵莲 朱 兆华 , ,
了解其病 因构成 。 1 资料与 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一般 资料 .
年龄 6 2岁 。

97例心肺复苏患者高危征象临床分析

97例心肺复苏患者高危征象临床分析
患者的抢救 有重要意义 。
1 统计学分 析 采用 S A A7 . 4 TT . 0统计软件进行数 据分
析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
2 结果
以往研究表明, 临床猝死患者一般以心源性居多【 】 2。 一
21 一般情况 .
急诊复 苏患者 9 7例,呼吸、心跳停止
这些疾病主要包括有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 克、室颤、 室速等高危心律失常等。 而这些疾病 中,患者往往都以胸 痛、胸 闷、心慌等症状为主要临床主诉【 4 】 以,在临床 。所
例 ,对 其 呼吸 、心跳 停 止 前 主 要 征 象进 行 统 计 ( 见表 1 )
目前,呼吸、心跳停止 复苏成功率依然不高 。国外
有报道 , 内的复苏成功率低于 2 %, C 院 9 I U成功率 3 %, 0 平均复 苏成功率约为 1%,最 终存货 出院者仅为 5 4 %左 右 。国内有研究表明 。院内复苏成功率约 2 . 5 %,存活 5
出院率仅 65 ” . %t。本组 患者总体复苏成功率 51%,与 . 5 以上报道的出院存活率相近 。由此 可见 ,一旦发生 了呼
文 章编 号 :17—7 9(0 0 0 .120 622 7 2 1)一20 3—2
呼吸、心跳 停止是 急诊急救 中的常见病例 ,其临床 复苏效果较差 ,成功率不 ” 。但如果在呼吸 、心跳停
诉 ,就迅速发生 了呼吸 、心跳停止。有可采集不适主诉
的患者 中,有统计 学意义 ( <O0 ) P .5 。其他 以腹痛 、腰 痛、头晕、头痛 的患者 比例较低 。
吸、心跳 停止 ,即使 全力抢救 ,复苏效果都是有限的。 但如果能在患者出现 呼吸、心跳停止前 ,就能够采取足 够的急救 措施 。可 能会降低 患者呼吸 、心跳停止的发 生 率,最大 限度地 改善患者 的预后 ,降低病死率 。为此 , 了解患者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前的高危征象 ,对 急危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例急诊科死亡病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死亡病例,了解急危重患者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急诊死亡97例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急诊死亡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38%)猝死(33%)创伤(l5.5%)中毒(5.2%)脑血管疾病(4%)及肿瘤(4%)。

结论重视猝死、创伤和心脑血管等常见急诊致死性疾病的生命支持,在死亡集中时间段提高警惕,熟练地开展心肺复苏;提高严重创伤的现场救治能力和急诊常见病多发病抢救水平。

标签:急诊死亡回顾性分析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临床医学重要专业学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医疗水平的标准[1]。

为探讨急诊科患者死亡原因和防治对策,本文回顾性分析国际蒙医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在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97例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研究资料来自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12月死亡病例的急诊首诊记录和抢救记录。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及既往病史常见疾病汇总分析。

2结果
2.1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统计97例,其中男性63例占64.9%,女性34例占35.1%。

平均死亡年龄为62.58岁,其中0~20岁者1例占1%,20~45岁11例占11.3%,45~60岁35例占36%,60~80岁32例占32.9%,80岁以上者18例占18.5%。

2.2死亡患者的死因构成,见表1。

2.3死亡患者的既往病史常见疾病构成(以与死因最密切相关的第一诊断进行统计),见表2。

3讨论
3.1死因及疾病分布规律心血管疾病居第一位。

提示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强调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即合理的生活方式、戒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适度运动及预防性用药以减少发病率。

位列死因第二、三位的为猝死及创伤。

世界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平均为6%或以下[2],我国猝死的
复苏存活率不足1%[3]。

首先对猝死患者争取黄金5 min,熟练地开展心肺复苏(CPR),提高院前和急诊科抢救技术,其次是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急救电话120的知晓率,普及全民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从而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文献报道严重创伤所致死亡病例80%发生在现场和早期。

院前创伤死亡率高,多与人们缺乏急救知识、不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rm,EMSS)功能、搬运不当或运输时间耽误过长、急救网络本身不够完善、服务半径过大等因素有关[4]。

创伤后进行快速伤情评价与分类,遵循”挽救生命第一,保存器官第二”的原则,实施急诊确定性的救命处理,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零距离抢救,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3.2死亡年龄60岁以上患者占了一半以上(51.6%)。

由于老年的机体免疫低,随着年龄的增大各个器官功能衰退,因而较易导致死亡。

此外,急诊科老年患者日渐增多,合理利用急诊资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急诊医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3.3死亡病例与性别男性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1.85倍),原因有几点:①男性有较多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熬夜、生活无规律等。

②男性从事社会危险工作比女性多。

③中年男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及精神压力较女性大,死亡病例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应该示以警醒,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提升免疫力,有助于防病抗病,減少罹患疾病的几率[5]。

3.4提高急诊综合救治水平,加强疾病卫生宣传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中老年人的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亦成为急诊内科常见死因。

大力宣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戒烟,不饮烈性酒,合理的膳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贯彻肿瘤三级预防策略。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结论
急诊科抢救危重病患者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难以早期诊断,临床表现变化迅速,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做到及时反应,积极救治,为早期诊断和积极救治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甄胜西,王学忠,齐晓勇,等.冠心病患者65例院前急救及转归[J].河北医药,1997,06.
[2]Hazinski MF,Nadkarni VM,Hickey RW,et aLMajorchanges in the 2005 AHA guidelines for CPR and ECC:reaching the tipping point for change[J].Circulation,2005,112(Suppl I):IV-206.
[3]郭荣峰,郭永钦,徐绍春.上海市院外急救心肺复苏现状和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18.
[4]王一镗.加强城市救护中心(站)的建设缩短抢救半径[J].中国急救医学,2009,21(6):371.
[5]黄燕.2004-2010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2011,6(24):3232-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