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PPT课件
•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 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 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 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 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 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 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 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 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 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 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 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 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 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 “工农武装 割据”道路。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 ,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 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 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 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 技术 (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 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 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 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 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 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 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 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 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 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一单元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3)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的人文主义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学生: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
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
由此导入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篇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详细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思想和成就: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的形成;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3)百家争鸣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一、单元引言简析:1、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人文主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学生阅读引言,分层。
教师明确: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引入:师生谈话。
1、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
2、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3、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
高中历史人教版新课标必修3提纲(方便复习,不下后悔)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原因(1)经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政治:核心是“仁”含义:仁者爱人道德: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政治:以德治民(民本思想);“克己复礼”(2)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推动“学在民间”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孟子(孟轲,亚圣)的思想:(1)“仁政”思想;(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性善说”,以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2)荀子(荀况)的思想:(1)“仁义”、“王道”;(2)“君舟民水”;(3)“性恶论”,以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儒学境遇春秋: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打击西汉初期:逐渐复苏三、道家和法家(一)道家: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道德经》)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 (核心)2)“无为”思想--顺其自然(1)人生: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社会关系:小国寡民(3)政治:“无为而治”3)朴素辩证法思想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1)君主要以法治国(2)利用权术驾驭大臣(3)以绝对权势震慑臣民。
(核心)作用: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附历史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教案2017学年度高二(必修三)历史教学计划一、高二年级基本情况:、高二年级一共16个班级,理科班级9个班,文科班级7个班,文理科学生学习历史目标完全不同。
文科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争取高考取得高分;理科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明年的学业水平测试。
本年级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
其中文科班,每周四节课;理科班,每周一节课。
本年级一共有3位历史老师,其历史教学任务为文科班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和选修三,理科班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二、必修三历史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一共八个单元,讲述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
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思想文化的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不是很容易掌握,也不太好理解,需要老师多方面进行课外有趣历史知识的补充,并联系当今的生活现实进行讲解和分析。
在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要充分发挥教学中双主体作用,迅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二历史教学水平,完成教学目标。
三、本期工作主要采取措施: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针对老师:做一个导师,在知识传授、思想交流、能力培养等各方面都要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
针对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正确而全面的看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把握好历史的科学性,教给学生一个传承的历史、发展的历史、客观的历史。
其次,注重常规工作,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坚持备课,做到每课都备好重点难点,认识学情,寻找突破点;认真准备好每一个教案(或课件);课堂教学难易适当,突出重点,多展开师生互动;作业是巩固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积极对作业进行批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孔子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恢复礼乐克己复礼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人之性恶用礼乐规范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万物不断转化庄子万物相对、精神自由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提出系统法治理论迎合历史趋势”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需要”的提出---- 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诗》《书》《礼》《易》《春秋》(《乐》失传)三教并行政策程颐理在物先(核心)物皆有理格物致知穷理格物集大成者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目的:明道德之善非求科学之真《四书章句集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心无外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非标准应依时而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标准强调正当的私欲- 明清之际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基本权利《明夷待访录》- 明末清初了解社会实际到实践中求真知国计民生《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末清初可知论绝对运动相对静止《船山遗书》理在气先11C中北宋毕升胶泥活字印刷术 14C 意大利出现造纸作坊宋时用于航海宋更广泛算筹--算盘 (明清) 传至世界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战国石申记录恒星后人辑成《石氏星表》浑仪(汉)、简仪(元郭守敬)1281年颁布推行氾胜之(西汉) ③《农书》王祯(元朝) 介绍工具改进贾思勰(北魏)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徐光启(明朝)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另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西汉编订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万世宝典”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张仲景(东汉)“医圣”《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李时珍(明)风、雅、颂四言为主重章叠句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表达情感半诗半文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恢弘的文化气度司马相如(西汉)《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东汉)《二京赋》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诗史”;中唐白居易讽喻诗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
5
针对群雄争霸、社会动荡的政治格局,各派提出怎样的治 国思想: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 用,实行仁政。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 顺应时势和民心。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 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
6
体味儒家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
18
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B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2.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
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
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4
产生的原因
政治上:西周的奴隶制走向解体,封建制度兴起。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推动礼封乐建崩经坏济发展。
天下大乱
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人无有不善。 • 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夫。
.
7
在这些关于仁的言论中,哪一个最能代表孔子 的“仁”?
战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理性看待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顺乎世界之潮流”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能够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对比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发展的潮流。
2.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教学,深入剖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发展规律。
7.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8.情感教育,渗透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9.教学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精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图片呈现诸子百家: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它对过去的事件和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并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情境教学法:学生角色扮演,神入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图片(东西方人民对神的敬畏),再联系所学知识,回顾第一单元学习的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和西方古代史,让学生总结出东西方人民将对神的敬畏转移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君主身上。
再展示图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8页PPT
3、讨论题:
网上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 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
根据我们对董仲舒思想及其影响 等的了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重新评 价他?在他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 的东西?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罢
黜
消极方面:儒学独尊,遏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趁热打铁 当堂检测
❖ 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 根本在于:
❖ 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 盾
❖ 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 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
的要求 ❖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 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 —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河南长葛一高 苗田莉
独罢
尊 儒
术家
,
黜 百
教法 分析
创设情境法 小组讨论法 问题式教学法
学法 分析
课前
课中
课后
教学过程设计
解读目标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课前预习 探究
情境描述 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探究
孟子
荀况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情境描述 导入新课
解读目标 合作探究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
现出的面局”鸣争家百“◎
。件条了造创现出的面局”鸣争家百“为就这� ”间民在学“为展发”府官在学“从�移 下渐逐术学和育教�期时国战秋春了到。 ”府官在学“为称被�象现化文的一合学官种这。门校入进能 不姓百民平�育教受接会机有才族贵有只�时那。化文术学切一和育教校学了断垄府官�期时周商
成形的想思家儒和”鸣争家百“
学儒期早和子孔◎
。远 深为较响影的世后和时当对家墨和家法、家道、家儒中其。 ”流九“为称被家学家儒立创�说学的”仁“出提子孔○ 。础基的展发化文想思 国我了定奠�荣繁的化文想思国我了进促�成形的面局”鸣争家百“致导�革变大会社期时国战秋春○
旨要课本
课1第
。响影其及景背史历的现出想思流主化文统传析分�容内史济经治政段阶本的过学所合结● 。响影的活生实现对想思统传国中讨探�来起合结例 事的见常的边身和容内的想思流主化文统传国中学所将 �式方习学究探的际实活生会社合结切密用采● 】议建习学【
。面 局新的跃活想思出创开�神精实求导倡�学理明宋判批家想思步进。长滋然悄潮思蒙启期 早的要需会社映反�心核为放解性个以�际之清明。位地体主的中化文统传国中在学儒了 显凸和固巩步一进�学儒统传了化深地大极�上础基的说学教道和教佛收吸在它。成形学 理朱程——系体学儒的新种一�期时宋两。战挑到受学儒统传�传流为广间民在教道�行 盛教佛期时唐隋晋魏。位地统正的想思家儒了定奠� ”术儒尊独�家百黜罢“ �后位即帝武 汉。头源的展发化文想思世后为成�彩异放大想思术学的期时这。面局的鸣争家百了现出 �张主主的世济国治出提纷纷派流想思种各。革变大重生发会社国中�期时国战秋春 。分部成组的要重为极中史明文 界世是也它�时同。富财神精贵宝的族民华中是�远深响影面方各等化文和治政、会社国 中对它。想思流主的化文统传国中是想思家儒。厚深积蓄�长流远源化文想思的国中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
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发展演变。
2.掌握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5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2.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2.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2手工业技术的发展2.3商业贸易的繁荣2.4经济政策的演变3.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3.1百家争鸣3.2汉代儒家思想的确立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和佛教3.4宋明理学3.5清代的思想启蒙4.第四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教育4.1科学技术的繁荣4.2教育的发展4.3科技教育的交流与传播5.第五单元:中国古代的艺术5.1书法艺术5.2绘画艺术5.3音乐艺术5.4建筑艺术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导入:以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特点。
2.讲解:详细介绍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度等。
3.讨论:分组讨论夏商周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1.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导入:回顾夏商周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
2.讲解:详细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诸侯争霸、变法运动等。
3.讨论: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1.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导入:以秦朝统一六国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讲解:详细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包括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3.讨论: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1.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导入:回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食货志》
土地兼并问题
阶级矛盾尖锐
二、内容
发愁啊! 怎么办?
看我的!
汉武帝
董仲舒 无为
积极有为
三年不窥园
汉景帝执政的时候,董仲舒经过苦心钻研,终于达到了“专精 于述古”的程度,当上了官方讲授儒家经典的博士。可是,那 时他还没有得到汉景帝的重视。于是,他写了一篇《士不遇赋 》,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从此,他不再出家门,整 天坐在家里,专心致志地钻研儒家经典学说。
董仲上舒述的材哪三料些纲中观包五点含和常了主张?
精讲点拨
❖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 特点:把道家、法家、 阴阳五行家一 些思想糅入儒 家思想中
三、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儒学垄断教育
图为北京的国子监 牌楼。国子监又称 “太学”、“国学”
百 特点: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入儒家思想中
家 ,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独 内容 “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尊 儒
“三纲五常”
术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措施
学
中央设立太学
成 为
各郡县设立学校
正 统
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影响
北京国子监历经元、 明、清三代,是中国 最后一个国子监,现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太学
北京国子监中的孔子像
四、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统治思想 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
积极方面:①政治:儒学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 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②思想:a.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内容 和朝廷选官德考查标准,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主流地位。b.政府对儒学的重视,也促进了文化 教育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教材地位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预习探究
孟子
荀况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情境描述 导入新课
解读目标 合作探究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 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 ❖ 乃令民得卖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一孔统师子;异之法道 术制, 者❖ 数人 ,“春变异 皆秋,论 绝大下, 某一不百道知家,统所殊勿”守方使“术,,并罢”指进臣黜意。愚百不以邪家同为辟,,诸之独是不说以在灭尊上六息儒亡艺,以之然持科后
统纪可一,而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消极方面:儒学独尊,遏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趁热打铁 当堂检测
❖ 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 根本在于:
❖ 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 盾
❖ 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 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
的要求 ❖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 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他屋后有个园子,虽不算很大,但景色却 颇有别致。园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冬 秋不衰,春夏尤艳。还有那曲径小道,幽 雅清逸。为了领会《春秋》中的微言大意 ,他狠下心来,刻苦攻读,三年不进园子 一步,甚至眼睛也不朝园子望一望。成年 累月地读书,连阳光也不见,他变得面黄 肌瘦,呼吸短促,还得了肺病。经过整整 三年的闭门苦读,他终于精通了《春秋》 ,成了闻名一时的鸿儒。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
宜视天如“父君,权事神天授以”孝,道“也天。人合一”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 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 谓受命于天亦可。
❖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 A.压制知识分子 ❖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 C.完善法律机制 ❖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3、讨论题:
网上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 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
根据我们对董仲舒思想及其影响 等的了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重新评 价他?在他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 的东西?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罢黜ຫໍສະໝຸດ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书.食货志》
一 背 景
材料二:
❖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 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王国问题
——《汉书.食货志》
威胁君权和中央集权
材料三:
❖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