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合集下载

生物 必修二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概念总结

生物 必修二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概念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概念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概念总结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基本概念1.基因: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

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在某些病毒中是一段RNA。

2.DNA的复制:新的DNA的合成就是产生两个跟亲代DNA完全相同的新的DNA分子的过程。

3.___转录____: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上的过程。

4.翻译:核糖体沿着mRNA的运行,氨基酸相继加到延伸中的多肽链上。

5.逆转录:遗传信息由RNA传递到DNA上的过程。

6.遗传密码:mRNA上每相连的三个核苷酸,能决定一种氨基酸。

7.基因表达:基因形成RNA产物以及mRNA被翻译为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过程。

二、主要结论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它是由①磷酸②碱基③脱氧核糖组成。

其中,②和③结合形成的单位叫核苷。

组成DNA的②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所以,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2.DNA的空间结构特点:(1)两条长链按方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内侧是_碱基___;(2)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连接。

(3)碱基配对原则:A与T、G与C配对。

3.DNA分子的功能: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方式中_携带_______着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_复制____,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了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分子具有携带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

4.蛋白质合成过程:(1)以__DNA分子一条链__为模板,在细胞核中合成___mRNA___________;(2)____mRNA____通过细胞核的__核孔__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的__核糖体_(一种细胞器)合成蛋白质。

5.中心法则(图):1三、横向联系1.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基本组主要A碱基成单位片断组成成分(1)图G是蛋白质。

必修二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测试题-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生物期末复习

必修二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测试题-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生物期末复习

必修二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测试题-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一生物期末复习1.如果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某个大肠杆菌,在产出的子代噬菌体的组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部分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找到35 SB.所有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都找到35 SC.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32 PD.所有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32 P2.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的基本骨架中所含化学元素包括C、H、O、N、PB.一条链中相邻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相连C.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其(A+G)/(T+C)的值一般不同D.(A+T)/(G+C)的比值在双链DNA的一条链上及在整个DNA上均相等3.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④是一个完整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DNA聚合酶可催化⑨的形成C.DNA的稳定性与⑨的数量有关D.每个脱氧核糖均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4.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5.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TGU B.UGA C.ACU D.UCU6.某信使RNA分子中,U占20%, A占10%,那么它的模板DNA片段中胞嘧啶占()A.25%B.30%C.35%D.70%7.下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C.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D.③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8.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A.从场所上看,都能发生在细胞核中B.从时期上看,都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C.从条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D.从原则上看,都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B. 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10.下图为某生物DNA复制方式的模式图,图中“→”表示子链的复制方向。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了生物个体的性状传递和变异。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了解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详细探讨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包括性状、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

2. 掌握DNA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4. 理解基因突变的形成原因和对进化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课件、白板、教科书、图片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剂、实验用具等。

三、教学过程1. 概念介绍a. 遗传的基本概念:性状、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

b. DNA的结构和功能: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携带遗传信息等。

2. DNA的复制a. 半保留复制的过程:解旋、复制、连接。

b. 意义和目的:保证遗传稳定性、提供变异基础。

3. 基因突变a. 形成原因:化学物质作用、辐射、DNA复制错误等。

b. 类型和影响: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重组等;对进化的推动和创新作用。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遗传的分子基础的主要内容。

b. 关联其他生物学相关概念: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

四、教学辅助1. 利用多媒体展示DNA结构、复制过程的动画和实验截图。

2. 图片、图表辅助解释各个概念和过程。

3. 实验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过程,生动呈现基因复制和突变的现象。

五、教学评价1. 教学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分裂现象,并描述其中涉及到的遗传分子基础。

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于性状表现的影响,拓展学生思维。

3. 综合评价: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学科实践任务,包括解析生物学相关研究文章,总结学科前沿发展。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

2. 建议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模拟实验,探究不同突变类型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遗传的基本原理及分子机制

遗传的基本原理及分子机制

遗传的基本原理及分子机制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传递。

遗传的基本原理和分子机制是我们理解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遗传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分子机制。

1. 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关键概念:基因和遗传物质。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单位,它由DNA分子组成。

遗传物质是指DNA和RNA,它们携带了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包括外貌、行为、生理功能等。

基因是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传递来实现的。

在有性生殖中,基因从父母传递给子代。

在无性生殖中,基因通过细胞分裂和复制来传递。

2. 遗传的分子机制遗传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到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DNA的复制是指DNA分子在细胞分裂中的复制过程。

在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分离,并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转录是指DNA信息转化为RNA的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与之互补的RNA分子。

RNA分子可以是mRNA、rRNA或tRNA等不同类型的RNA。

翻译是指RNA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mRNA被核糖体识别,并将其上的信息翻译成氨基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进一步折叠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从而实现基因信息的表达。

3. 遗传的变异和突变遗传的变异和突变是遗传的重要机制,它们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变异是指基因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它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来产生。

基因重组是指两个不同个体的基因在有性生殖中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突然而不可逆的改变,它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删除突变等。

变异和突变为生物体提供了适应环境变化的机会。

在适应环境的压力下,一些变异和突变可能会增加生物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4. 遗传的调控机制遗传的调控机制是指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过程。

在细胞内,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时期和组织中被调控和表达。

遗传学基础知识点

遗传学基础知识点

遗传学基础知识点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间遗传信息的传递、表现和变异。

在遗传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围绕这些基础知识点展开讨论。

1. 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分子,主要包括DNA和RNA。

DNA是双螺旋结构,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胞嘧啶)组成,形成基因和染色体。

RNA则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一系列遗传定律,包括隔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性联和定律。

这些定律揭示了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

3.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是通过DNA分子进行的。

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复制,通过核糖体和tRNA、mRNA参与蛋白质合成,从而实现基因的表达。

4. 遗传性状的表现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在有性繁殖中通过配子随机组合形成。

一对等位基因可以表现为显性和隐性,而性状的表现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

5. 遗传变异基因在不同个体间可以发生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互作和基因重组等。

这种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可以导致个体的遗传多样性。

6. 遗传病与遗传咨询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化等。

遗传咨询是通过遗传学知识对个体的遗传信息进行评估和风险预测,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通过对上述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遗传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学科,为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的遗传学学习有所帮助。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刘庆昌绪言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遗传、变异、选择2、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的发展阶段,主要遗传学家的主要贡献3、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质、染色体2、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大小、类别,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结构模型,染色体的数目,核型分析3、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4、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及遗传学意义5、配子的形成和受精:生殖方式、雌雄配子的形成、受精、直感现象、无融合生殖6、生活周期:生活周期、世代交替、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间接证据、直接证据(细菌的转化、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与繁殖)2、核酸的化学结构:DNA和RNA及其分布、DNA和RNA的分子结构3、DNA的复制:DNA复制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DNA合成、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以及与原核生物DNA合成的主要区别4、RNA的转录及加工:三种RNA分子、RNA合成的一般特点、原核生物RNA的合成、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5、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翻译:遗传密码及其特征、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第三章孟德尔遗传1、分离规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性状分离、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离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F1花粉鉴定法)、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分离规律的应用2、独立分配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其分离比、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测交法、自交法)、多对基因的遗传、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某2测验3、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复等位基因、致死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连锁和交换:连锁遗传的发现及解释、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交换及其发生机制2、交换值及其测定:交换值、交换值的测定(测交法、自交法)3、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两点测验、三点测验、干扰与符合)、连锁遗传图4、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着丝点作图5、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6、性别决定与性连锁:性染色体、性别决定、性连锁、限性遗传、从性遗传第五章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基因突变的时期、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2、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表现、大突变和微突变的表现3、基因突变的鉴定:植物基因突变的鉴定(真实性、显隐性、突变频率)、生化突变的鉴定(营养缺陷型及其鉴定)、人类基因突变的鉴定24、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突变的分子机制(碱基替换、缺失、插入)、突变的修复(光修复、暗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转换与颠换,DNA防护机制(简并性、回复突变、抑制突变、多倍体、致死突变)5、基因突变的诱发:物理因素诱变(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化学因素诱变(碱基类似物、DNA诱变剂)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1、缺失: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2、重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3、倒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4、易位:类型、细胞学鉴定、遗传效应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基因定位、果蝇的CIB测定法、利用易位制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保持系、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利用、利用易位疏花疏果防治害虫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的倍数性变异: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整倍体与非整倍体(名称、染色体组成、联会方式)2、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随机分离、染色单体随机分离)3、异源多倍体、多倍体的形成与应用、同源联会与异员源联会(烟草、小麦)、单倍体4、非整倍体:亚倍体(单体、缺体)、超倍体(三体、四体),三体的基因分离5、非整倍体的应用:单体测验、三体测验、染色体替换第八章数量遗传1、数量性状的特征:数量性状的特征、多基因假说、超亲遗传2、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均值、方差、标准差3、遗传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显性3表现形式4、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5、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单标记分析法,区间定位法,复合区间定位法,应用(3方面)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1、近交与杂交的概念、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纯合率2、纯系学说3、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遗传理论(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上位性假说)4、杂种优势利用与固定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1、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意义:细菌、病毒、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2、噬菌体的遗传分析:噬菌体的结构(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重组与作图3、细菌的遗传分析转化:转化的概念与过程、转化和基因重组作图接合:接合的概念与过程、U型管实验、F因子及其存在状态、中断杂交试验及染色体作图性导:性导的概念与过程、性导的作用转导:转导的概念与过程、利用普遍性转导进行染色体作图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细胞质遗传的特点2、母性影响:母性影响的概念及其与母性遗传的区别3、叶绿体遗传:叶绿体遗传的表现、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4、线粒体遗传:线粒体遗传的表现、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5、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外遗传:共生体的遗传(卡巴粒)、4质粒的遗传6、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核不育型和质核不育型、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单基因不育和多基因不育、不育基因的多样性)、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雄性不育的利用(三系法、二系法)第十二章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概述4、重组DNA分子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导入方法)、转基因生物的鉴定、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安全问题第十三章基因组学1、基因组学的概念与概述、C值、N值2、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3、基因组图谱的构建(遗传图谱与标记种类、物理图谱)4、基因组测序策略:鸟枪法、重叠克隆群法5、基因组图谱的应用(5个方面)6、生物信息学与蛋白质组学第十四章基因表达的调控1、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基因的微细结构、顺反测验、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达2、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乳糖操纵元、色氨酸操纵元;翻译水平的调控3、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DNA水平、染色质水平(组蛋白、非组蛋白)、转录水平(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翻译水平的调5控、蛋白质加工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调控上的区别第十五章遗传与发育1、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细胞质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在细胞生长分化中的作用、细胞核与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相互依存、环境条件的影响2、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个体发育的阶段性、基因与发育模式、基因与发育过程3、细胞的全能性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1、群体的遗传平衡: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哈迪-魏伯格定律及其应用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生物进化的概念、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分子水平的进化4、物种的形成:物种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渐变式、爆发式)6。

002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

002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

(2)1951年Pauling和Corey运用化学的定律来推 理,而不做具体的实验,建立了蛋白质的α -螺 旋模型; (3)受到晶体学者J. Donoh & Chargaff的指点。 (4)R.Franklin & Wilkins(維爾金)在1952年底 拍得了DNA结晶X衍射照片。

1953年,Watson 和 Crick 提出DNA的反 向平行双螺旋模型
1885—1900年间, Kossel、 Johnew、 Levene证实核酸由不 同的碱基组成。其最 简单的单体结构是碱 基- 核糖-磷酸构成的 核苷酸。 1929年又确定了核 酸有两种,一种是脱 氧核糖核酸( DNA), 另一种是核糖核酸 (RNA)。

DNA是遗传物 质的间接证据
不同波长的紫外光
第一节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特点? 1 ) 在体细胞中含量稳定; 2 ) 在生殖细胞中含量减半; 3 ) 能携带遗传信息; 4 ) 能精确地自我复制; 5 ) 能发生变异;
1869年,F.Miescher (米歇尔)从脓细 胞中提取到一种富 含磷元素的酸性化 合物---核素 (muclein)。
决定作用;非组蛋白与基因的调控有关。 (3).其它:RNA和一些脂类。
2.结构:
通过电镜观察和研究,提出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核小体(nucliesome): 由H2A、H2B、H3和H4 4种组蛋白构成。 连接丝: DNA双链 + H1组蛋白。 组蛋白 H1 H2A 53个氨基酸 129个氨基酸
H2B
H3 H4
125个氨基酸
133个氨基酸 102个氨基酸
1个核小体(绕有1.75圈DNA)+连接丝 约200bpDNA。 组蛋白在进化上很保守,亲缘关系很远的生物差异很小。 如H4:牛、豌豆均是102个氨基酸,其中仅2个氨基酸不一样。

生物必修2遗传的物质和细胞基础、遗传定律的思维导图

生物必修2遗传的物质和细胞基础、遗传定律的思维导图
合,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演绎 DD×dd→Dd○×Dd→1DD:2Dd:1dd=高茎∶矮茎≈3∶1 推理 YYRR×yyrr→YyRr○×YyRr→9/16Y_R_:3/16yyR_:3/16Y_rr:13/16yyrr=
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6∶6∶1
验证 F1 高茎(Dd)×纯种矮茎(dd)→高茎(1Dd)∶矮茎(1dd)≈1∶1 实验 F1 黄圆(YyRr)×纯种绿皱(yyrr)→
演绎推理
选材 豌豆 自花且闭花传粉,自然条件下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摩尔根 假说-演绎法
结论
观察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高茎○×高茎→高茎∶矮茎≈3∶1
现象 纯种黄圆×纯种绿皱→黄圆○×黄圆→黄圆∶绿圆∶黄皱∶绿皱≈9∶6∶6∶1
材提出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分为显性和隐性②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分为纯 假说 合子与杂合子③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开,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
zxxk研究方法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个体遗传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格里菲思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rss均分离出活的ss和和rr型细菌分离提取dna杀死蛋白质或多糖dnaadna酶活的rr型细菌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adna分子结构adna复制美国生物学家美国生物学家沃森沃森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克里克基本骨架基本骨架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表达子链子链子代dna子代dna解旋配对形成两个新的的dna分子解旋酶半保留复制母链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tcuatcgtaaaatcgtacggagaatcg解旋碰撞配对聚合释放aucuagdna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解旋酶rna聚合酶mrnacugagaacgucugag核糖体脱水缩合游离氨基酸trna反密码子密码子cucrrna蛋白质转录翻译遗传的细胞基础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第一次分裂初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精细胞子精卵原细胞遗传定律及其应用着丝点断裂遗传物质的探索有丝分裂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基因组合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基因组合定律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结论演绎推理设计实验验证选材豌豆自花且闭花传粉自然条件下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观察现象纯种高茎纯种矮茎高茎高茎高茎

2012高考生物冲刺:“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分析

2012高考生物冲刺:“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分析

2012高考生物冲刺:“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分析遗传的分子基础内容说明(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DNA的结构和复制(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4)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2) (3) (4 )是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一、考点解读1. 考点盘点2、考点解读本部分内容市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有关DNA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基因工程、基因污染、基因产物等都是高考考察的着手点。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本部分内容的考查题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比较多,主要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

同时也包括阅读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相关的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严禁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升华。

K|S|5U二、知识网络三、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研究人1928•英•格里菲思过程结果无毒R型活菌→→小鼠→→不死亡有毒S型活菌→→小鼠→→死亡有毒S型活菌→→有毒S型死菌→→小鼠→→不死亡无毒R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小鼠→→死亡(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分析 a组结果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b组结果说明:S型细菌有毒性c组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已失活d组结果证明:有R型无毒细菌已转化为S型有毒细菌,说明S 型细菌内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结论d组实验中,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主要通过d组证明)2、体外转化实验研究人1944•美•艾弗里过程结果 S型活细菌↓ ↓ ↓ ↓ ↓ ↓多糖脂质蛋白质 RNA DNA DNA水解物↓ ↓ ↓ ↓ ↓ ↓↓ ↓ ↓ ↓ ↓ ↓所得活菌:R R R R S+R R分析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结论S型细菌体内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材料 T2噬菌体、大肠杆菌过程、结果①标记细菌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②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④噬茵体侵染细菌含35S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没有35S,35S分布在宿主细胞外含32P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外几乎没有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实验分析过程3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内部,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的内部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1、实验过程(1) 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叶出现病斑→蛋白质————→烟草叶不出现病斑(2)→RNA————→烟草叶出现病斑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普通遗传学复习重点

普通遗传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1).遗传(heredity):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variation):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这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具有必要的环境,并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2.遗传学诞生的时间,标志?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发展)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答: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便卷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中,由于染色质的复制而形成的物质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和染色质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周期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4.不同类型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根尖、叶、性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答: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2n 2n 2n 4n 2nDNA分子数:2n-4n 4n 4n 4n 2n染色单体数目:0-4n 4n 4n 0 0减数分裂:*母细胞初级*母细胞次级*母细胞*细胞染色体数目:2n 2n n(2n) nDNA分子数:2n-4n 4n 2n n染色单体数目:0-4n 4n 2(0) 0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遗传学意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遗传学事件(交换、交叉,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基因分离?)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遗传学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生物个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规律。

而遗传学又被分为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传统遗传学等多个子学科。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遗传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生命传承的基本原理,对于了解生物的变异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物中的遗传学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指决定生物个体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遗传物质就是DNA。

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鳗状嘧啶)组成的长链,通过碱基配对形成了双螺旋结构。

DNA携带了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并通过遗传过程传递给后代。

2. 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指遗传信息在染色体上的一个功能单位,它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一个生物个体拥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称为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会有所不同。

3. 遗传规律遗传学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关系和遗传规律。

其中,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的观察,发现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规律,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的理论。

4. 基因突变和突变类型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异,它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突变会导致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表现性状。

二、遗传的分子机制1.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DNA分子自我复制的过程,它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DNA复制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进行的,通过DNA的两个链分离,并根据碱基配对规则,在每个单链上合成一个新的互补链,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2. RNA转录和翻译RNA转录是指DNA信息被转录成RNA分子的过程。

RNA翻译则是指RNA分子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细胞内,DNA通过转录形成mRNA,而mRNA又通过翻译生成蛋白质。

这个过程是生物个体从遗传信息到表现性状的关键步骤。

《遗传学》考试大纲

《遗传学》考试大纲

《遗传学》考试大纲一、大纲综述《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入学考试主干考试科目。

通过掌握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植物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和分子机理,为今后从事植物遗传与育种研究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考生了解《遗传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复习范围及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1. 绪论(1)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历程。

(2) 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3) 遗传学在农林业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

2.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 遗传物质的证据。

(2) 遗传物质DNA和RNA及其分子结构。

(3)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合成过程及特点。

(4) RNA的转录及加工,包括RNA的种类,RNA复制的特点,原核生物RNA的合成和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转录及加工。

(5) 遗传密码与遗传信息的翻译,包括DNA与遗传密码,蛋白质的合成及中心法则的内容。

3. 传递遗传学(1)染色体的传递与遗传:有丝分裂和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2)孟德尔遗传学:孟德尔试验、林木性状的孟德尔遗传、孟德尔遗传的统计检验。

(3)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部分显性、共显性、上位性;连锁遗传的发现、解释及验证。

4. 基因突变(1) 基因的概念与基因精细结构分析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2) 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特征;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及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的检测和诱发。

(3) 转座因子的发现与鉴定,转座因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应用。

5. 染色体变异(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类型、细胞学鉴别及遗传效应。

(2) 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3) 整倍体与非整倍体的类型、遗传表现及应用。

6. 基因工程(1)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一般步骤。

(2) 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常用工具酶和载体。

生物技术091遗传学复习重点

生物技术091遗传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胚乳直感:植物经过了双受精,胚乳细胞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

2.果实直感:植物的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

3.植物的双受精:植物被子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

当花粉传送到雌雄柱头上,长出花粉管,伸入胚囊,一旦接触助细胞即破裂,助细胞也同时破坏。

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 n),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

4.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答: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花粉粒:10×4=40个;精核:40×2=80个;管核:40×1=40个。

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胚囊:10×1=10个;卵细胞:10×1=10个;极核:10×2=20个;助细胞:10×2=20个;反足细胞:10×3=30个。

5.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叶、根、胚乳、胚囊母细胞、胚、卵细胞、反足细胞、花药壁、花粉管核(营养核)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答:⑴. 叶:2n=20(10对)⑵. 根:2n=20(10对)⑶. 胚乳:3n=30⑷. 胚囊母细胞:2n=20(10对)⑸. 胚:2n=20(10对)⑹. 卵细胞:n=10⑺. 反足细胞n=10⑻. 花药壁:2n=20(10对)⑼. 花粉管核(营养核):n=10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意义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在遗传学上?答: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的意义: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实现的,所以通常把有丝分裂称为体细胞分裂,这一分裂方式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共73张PPT)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共73张PPT)
第8页,共73页。
结论:
在加热杀死的 ⅢS型肺炎双球菌 中有较耐高温的 转化物质能够进 入ⅡR型-->ⅡR 型转变为ⅢS型-> 无毒转变为有 毒。
16后,Avery等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这种引起转化的物质 是DNA,他们将SⅢ型细菌的DNA提取物与RⅡ型细菌混合 在一起,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成功的使少数RⅡ型细菌定向 转化为SⅢ型细菌。(如图)
(2)大肠杆菌的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DNA 结合物质:
几种DNA结合蛋白、RNA。
第25页,共73页。
二、真核生物染色体
(一)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染色质(chromatin)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 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故亦称为染色质线(chromatin fiber)。
染色质
DNA 占染色质重量的30~40% 组蛋白:H1、H2A、H2B、H3和H4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由RNA与蛋白质组成的管状微粒, 它的中心是单螺旋的RNA,外部是蛋白质的外壳。(如图)
第13页,共73页。
如果将TMV的RNA与蛋白质分开,把提纯的RNA接种到烟叶上, 可以形成新的TMV而使烟草发病; 单纯利用它的蛋白质接种,就不能形成新的TMV,烟草继续保持 健壮。 如果事先用RNA酶处理提纯的RNA,再接种到烟草上,也不能 产生新的TMV。
第21页,共73页。
(二)DNA构型之变异
近来发现DNA的构型并不是固定不变 的,除主要以瓦特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右手双 螺旋构型存在外,还有许多变型。
瓦特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双螺旋构型称为B-DNA。 B-DNA是DNA在生理状态下的构型。
当DNA在高盐浓度下时,则以A-DNA形式存在。A-DNA是
DNA的脱水构型,它也是右手螺旋,但每螺圈含有11个核苷酸对。 A-DNA比较短和密。

(理科基础)基因在染色体上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

(理科基础)基因在染色体上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

型活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 DNA是遗传物质。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实际上,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不 只是艾弗里实验,还有其他的实验。
T2 噬 菌 体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 的病毒,当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 就会在自身的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 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 成分,从而大量增殖。
单击画面继续
非细胞结构——病毒(如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
生物 细胞结构
DNA或RNA(只有一种)
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等)
DNA
真核细胞——真核生物(绝大多数生物)
DNA
绝大多数生物DNA是遗传物质。少数生物只 有RNA一种核酸,则RNA是遗传物质
小结:
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2、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C
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实验。
1、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没有死 亡。 2、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 死亡。 3、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没有 死亡。
4、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 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一、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著名实验。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大多数种类的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 质的,少数种类的生物体内没有DNA,只有 RNA,此时的RNA也是遗传物质。
证据之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28年)
两种菌落的比较
病毒的重建实验
TMV 蛋白质外壳 A HRV
问题:

遗传与进化最新5篇

遗传与进化最新5篇

遗传与进化最新5篇遗传与进化篇一第三节:1.遗传变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1)遗传变异的结构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构成。

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其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包括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2)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若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的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2.遗传变异现象(1)遗传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相似性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现象子代与亲代、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性现象。

如“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

3.生物进化论(1)生物进化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界。

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2)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现象。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进化的总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并认为,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3)生物进化论的发展综合进化论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解释物种进化过程,认为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

在代代相传的种族繁衍过程中,这些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变异。

生物群体中的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则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少。

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4.遗传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1)杂种优势通过物种杂交技术,可使子代表现出双亲的遗传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 RNA 中心法则 PROTEIN 表型 代谢问题 生长、分化 个体发育 表型变异
1972
P. Berg等体外获得:SV40+λ
分享1980诺贝尔化学奖。
与 W.Gilbert & F.Sanger
1973 S.Cohen与H.Boyer等
非洲爪蟾

核糖体基因
pSC101 质粒
重组DNA
大肠杆菌
• 各种生物遗传性状的差异是由DNA分子上碱 基排列的差异造成的。 • 将核苷酸顺序对应“翻译”成氨基酸顺序, 靠的是DNA分子上3个连续碱基构成的遗传 密码。
• 密码子:DNA或RNA上的碱基序列3个为1组, 可以编码1种氨基酸。
遗传密码表
遗传密码的特点
1. 简并性 • 同义密码子; • 差别在第3个碱基 上 2. 蛋白质合成有序性 • 起始密码AUG; • 终止密码UAA、 UAG、UGA; 3. 通用性
第3, 11, 12, 22号染色体的中等精度的图谱公布。
• 1996年国际合作的人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战略会议举行。 • 1997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第二次 大规模测序战略会议在白幕大群岛举行。 • 1998年美国能源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新的五年计划, 预计整个计划将于2003年完成。 800多名各学科人员参 加的最大规模的“伦理 法律和社会问题”会议举行。
另外,据需要可能还要求
④ 携带外源DNA幅度宽 ⑤ 有促进外源DNA表达的调控区 ⑥ 特定宿主细胞段与载体连接,转
移到宿主细菌中长成克隆。克隆中每个细胞的载体上都 含有特定的基因组DNA片段。这些克这样的一套克隆称基因组克隆)
碱基
3.4nm
碱基
2nm
氢键 核糖-磷酸骨架
碱基对
3 ’ 端羟基
遗传信息载体: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分子;长度 单位:碱基对 (bp),千碱基对 (Kb),百万碱基对 (Mb)
DNA的二级结构
结构要点: • 反向平行; • 碱基配对; • 碱基距离为0.34nm; • 螺距为3.4nm。
34A0
最小的
突变(mutation unit)
交换(cross-over unit)
“三位一体”的
不可分割的
基本的
遗传单位
遗传学密码最早的提出者: George GAMOW • 俄裔理论物理学家 • “隧道”理论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 “三联体”密码子的最早建议人 • RNA领带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和积极参与者
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合成RNA
尿嘧啶(U)取代了胸腺嘧啶(T)
蛋白质的合成
翻译 Translation
• 定义: 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蛋 白质的过程。 • 参与翻译的分子: tRNA 、rRNA、mRNA、蛋白质。
tRNA 的结构和功能
核糖体的活性位点
蛋白质合成过程
中心法则
• DNA分子准确自我复制,使遗传物质世代相 传,使性状在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程中保持了稳定性和 连续性。 • DNA复制时,一般每103-109碱基对可能出现 一次误差,如果在强理化因素影响下,差 错频率将大大增加。 • 这种差错反映到蛋白质结构上,使生物性 状和功能发生变异。
基因的概念
Concept of the Gene
构建重组体DNA
(Making Recombinant DNA)
一.
工具酶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Ⅰ型 切割位置远离识别序列
Ⅱ型
Ⅲ型
切割位置就在识别序列
切割位置在识别序列3’端20bp处
Ⅱ型限制酶
识别4个、6个、8个或更多碱基对的序列 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
例如
EcoRⅠ
5′-G A A T T C-3′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美、英、中、日、加拿大参与 宗旨 加速识别与癌症、心脏病等疾病有关的基因
2003年3月7日 美 1200万美元 启动后基因组计划
旨在发现和确定人类基因中的功能基因
遗传密码表
反密码子:tRNA上携带的遗传密码是与 mRNA上的密码互补的,这个与遗传密码 互补的密码被称为反密码子。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间的正确识别是遗传 信息准确传递的保障。
遗传信息的转录
转录因子
ATGCCGGTACGGGCAAATATGCCCATGC TACGGCCATGCCCGT TTATACGGGTACG
草图的完成。
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在
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注册,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任务。
2001年 8月 26日宣布提前两年绘就“中国卷”
人类基因组的某些特征
基因组大小 (2.91~3.2)×106kb
常染色质
转录成RNA的序列 蛋白质的编码序列
2。952×106kb(占基因组92%)
• 1999年12月1日,首条人类染色体完成测序,人类 第22染
色体DNA全序列测定宣布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获得全 部基因序列“工作草图”的目标从2001年提前到2000年。
2000年4月6日,美国Celera遗传信息公司宣布,该公司
以破译出一名实验者的完整遗传密码。
2000年5月,科学家聚集美国冷泉港,宣布人类基因组
3.4A0
20A0
RNA的分子结构
1、核糖取代了DNA中的脱氧核糖
2、尿嘧啶(U)取代了胸腺嘧啶(T) 3、单链,但一条RNA链上互补部分会产生碱 基配对,形成双链区域。
二、DNA半保留复制
(一) DNA半保留复制学说
(二)半保留复制的验证
(三)复制过程
起始 延伸 终止
三、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
占基因组28% 占基因组1.1%~1.4%
内含子序列
基因间序列 基因数目
占基因组24%
占基因组75% 约4万个
其中功能未知的
已有诠释的基因数目 其中功能未知的
59%
2.6万个 42%
基因数目最多的染色体
基因数目最少的染色体
19号染色体(23个基因/Mb)
13号和Y染色体(5个基因/Mb)
2002年正式启动国际遗传变异图谱计划
切割
连接
植物的遗传转化
转化受体
细胞类型 叶片,茎段(子叶,胚轴) 原生质体 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 未成熟胚,分生组织
⑴ 能接受外源基因并插入染色体组
⑵ 有再生能力 转化方法 农杆菌介导,基因枪 电击,PFG, 脂质体,微注射 基因枪,超声波 农杆菌介导,基因枪,超声波
花粉
子房,胚珠
基因枪,浸泡法
第二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一、核酸的分子组成及结构
(Cytosine,C)
(Uracil, U) (Thymine, T)
(Adenine, A)
(Guanine, G)
DNA的一级结构
DNA的二维结构
DNA 结构示意图
腺嘌呤
A
碱基
胞嘧啶
C
鸟嘌呤
G
胸腺嘧啶
T
5 ’ 端磷酸 磷酸
碱基 核糖
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多聚核苷酸链,两条链 互相盘绕形成双螺旋
Theory of the Gene
Thomas Hunt Morgan
1926
Theory of the gene • 基因是染色体上的实体 • 基因象链珠(bead)一样,孤立地呈 线状地排列在染色体上
• 基因是 (Three in one) ;
(1926 T. H. Morgan)
功能(functional unit)
经典的基因概念
1866. -1926.
遗传因子假说
(Hypothesis of the inherited factor G. J. Mendel 1866. ) • 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 • 亲代传给子代的是遗传因子(A,a….) •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双(AA,aa) 在生殖细胞内为单(A,a) • 杂合子体细胞内具有成双的遗传因子(Aa) • 等位的遗传因子独立分离 • 非等位遗传因子间自由组合地分配到配子中
花粉通道,子房注射
微注射
基因枪
转化 病毒感染
农杆菌介导
人类基因组计划简史
• 1900 美国能源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向美国国会提交人 类基因组计划。10月,美国投资三十亿启动了该计划。
• 1991 人类染色体图谱数据库GDB建立。
• 1992 人类的全部基因组的低精度遗传图谱公布。 • 1993美国能源部和国立卫生研究院修改其五年目标。 • 1994遗传图谱的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完成。 • 1995 第16, 19号染色体的高分辨率物理图谱分别完成。
3′-C T T A A G-5′
AluⅠ
5’ -A G C T-3’ 3’ -T C G A-5’
2. DNA连接酶
催化相邻的3 ′-OH和5 ′磷酸基末端之 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 •
连接粘端的连接酶 连接平端的连接酶
二. 载体(Vector)
1. 载体的条件
① 有复制原点,在细胞中能自主复制。 ② 有合适的限制酶切位点,外源DNA插入不影响载 体复制。 ③ 有选择标记基因或报道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