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策略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文/王欣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协同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协同要求供应链内各节点企业密切配合,以最终客户为中心,共同制订相关计划、实施策略和运作规则,并共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有效的整合利用供应链内外部资源,协同一致地完成供应链的总体目标。通过协同,使供应链整体比各企业单独运作取得更大的收益,实现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增加参与者的利润所得。供应链协同密切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使供应链内所有企业形成“共赢”的业务联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以全局动态协同的运营方式快速反应,持续快速地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供应链协同障碍因素分析
供应链内节点企业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制定目标时往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由于各企业的风险决策偏好程度不同,针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常常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出现个体目标与供应链整体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状况,导致各企业的决策方向产生偏差,无法实现供应链内外部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业务活动的协调,达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
供应链内企业保护和增加自己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企业之间信任的缺失。很多供应链节点企业顾虑共享信息会导致自身机密信息的泄露,共同研发产品技术可能会面临丧失市场机会的风险,不愿意与上下游企业共享信息、联合制定计划和协同各种资源。
由于供应链内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信号损失、人为干扰及理解差异等因素,同时,部分处于信息优势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共享私有信息,使得企业获得的信息不对称,而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决策将会面临较大风险,即使处于信息劣势的企业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也很难达到供应链的整体协同。
现代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和时变化,使得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在为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的同时,也使企业要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难以预测,使得供应链内成员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决策,即使成员间达成了协同协议,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出现使供应链的环境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协同的失败。
供应链协同策略设计
为了保障供应链内企业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及稳定,需要各节点企业明确自身的核心业务,为非核心业务进行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匹配,形成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形成战略协同目标,明确协作愿景,同时,要建立充分信任的组织关系,利益共享、共担风险,重组各项业务流程,进而达到供应链的整体协同。
由于企业拥有的资源有限,很难面面俱到兼顾所有业务,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将所有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来完成,使得企业能集中精力培养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在其他领域利用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因此,供应链协同要求企业首先进行战略定位,明确核心业务目标,将资源投入核心业务的发展。
在确定自身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企业要选择合适的非核心业务合作伙伴,构建供应链。首先要根据本企业特点和需求情况,充分研究市场环境,制定完善的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方案;其次,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专业经验,加上自己对企业的了解,共同分析和斟酌由此带来的风险和收益,探讨如何协同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发展的障碍,获得市场竞争能力。最
后,对供应链中协作伙伴的角色进行分级,对构成协同关系的关键能力进行区分,评估协同的预期效果。
供应链内企业应通过协商确立共同认可的协同目标体系,首先明确供应链的总体目标,再对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确定各节点企业的分目标及各项业务的子目标。通过目标体系规定供应链的发展方向、业务焦点和各节点企业的利益焦点。确立供应链协同目标,应建立目标的协商和选择机制,让各企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意见,显示自己的信息,在充分自愿的基础上做出选择,从而最大化地认同目标体系,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同时协作各方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其它成员在协作中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建立目标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为整体目标而共同努力,确保供应链协同目标的实现。
制度是合作的前提,供应链管理将不同企业糅合在一个大的系统内,需要有统一、规范的明文规章制度对所有参与企业进行约束。通过使用硬性的明文规定来规范和约束各企业行为,实现制度协同,制度要尽量完整、细化、考虑到各种情况。
在建立完善制度的基础上,还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运行机制,包括:信息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目标激励机制、冲突解决机制等。信息共享机制就是要构建一个跨越整条供应链的平台,使各节点企业可以实时掌握所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做出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利益分配机制就是要平衡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将协调运营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均衡分配,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效地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目标激励机制就是要激励节点企业目标与总目标保持一致,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为目标。冲突解决机制就是通过订立尽可能完备的契约、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等方式降低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完整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和规定。通过协同供应链管理机制的设计实施,使供应链内企业分享有用的信息,调和各个成员的决策行为,使他们的行为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从而达到供应链整体性能最大化。
供应链协同需要建立在企业间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信息的获取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助于节点企业决策的制定。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交互可以归结为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利用信息代替库存、提升供应链的竞争敏捷性和速度。因此,供应链协同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性的动态网络,建立跨越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订单确认、需求预测、文档传输、发票与付款等信息可以在供应链内无缝传输,所有参与的节点企业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协同开发和生产,把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
供应链是由客户需求驱动的,只有产品和服务实现客户满意,才能够战胜竞争对手,获取利润。因此,供应链协同规划的起始点是有效的客户订单规划,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计划的预测和制定,形成原材料采购、供应商管理、生产过程、物流及服务等所有环节的战略匹配,从而在满足客户需求、加快反应速度和降低运作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整个价值链上的信息传递、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物流、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能够协同一致,从而实现订单生成、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递送的准时、准确和无误,达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供应链协同优势
供应链协同可以在多家企业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预测和计划、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使互相依赖的企业基于共享的价值与共同的商务目标一起协同工作,实现紧密无缝的业务集成,缩短市场反应时间;可以通过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供应链中的多个企业沿着价值流方向实现协同战略规划、协同物流管理、协同服务管理及信息知识协同,提高客户期望价值与供应链效率;供应链协同可以通过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