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其优化
热管理在发动机中的应用
热管理在发动机中的应用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的优化和提升对于整个汽车的性能以及环保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发动机的热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发动机的效率和寿命。
那么,下文将详细探讨热管理在发动机中的应用。
一、发动机中的热管理原理热管理是指对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利用,使其参与到发动机的行驶过程中,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寿命。
具体来说,通过对发动机的冷却和加热进行控制,达到保持发动机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目的。
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一般在100摄氏度至120摄氏度之间,如果低于这个温度范围,发动机就会出现“积碳”的现象,导致发动机动力下降,燃油消耗增加。
反之,如果高于这个温度范围,那么就会造成发动机过热,进而影响到发动机的寿命。
二、1. 液冷技术液冷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热管理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散热器、水管、水泵、水箱等部件。
通过水循环的方式,将发动机中产生的余热有效地带走,达到保持发动机工作温度在规定范围内的目的。
液冷技术具有散热效果好、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对于高性能发动机的散热来说尤为重要。
2. 换热技术换热技术包括了两种主要的处理方式:一种是空气换热,另一种是液体换热。
空气换热指的是通过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中的散热器来对发动机的余热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发动机能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运转。
而液体换热则是通过发动机之间的液体循环来完成,液体会流经发动机中的散热器或者换热器进而达到热量转移的目的。
无论是哪种方式,换热技术都能够保证发动机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并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寿命。
3. 热电偶技术热电偶技术是利用热电偶检测发动机的温度变化并将其反馈给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水循环或者风扇的运转速度来调节发动机的工作温度。
该技术具有响应速度快、反馈准确、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在多种使用环境下更好地适应发动机的温度控制需求。
三、结语热管理技术在发动机的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寿命,还能降低排放量,开发更为节能的汽车技术。
内燃机热力循环改进与优化
内燃机热力循环改进与优化内燃机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动力设备,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汽车发动机是内燃机的最常见的应用,应用得也最为广泛。
然而,内燃机在运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越发明显,比如不够经济、不够环保等。
这时,我们就需要对内燃机的热力循环进行优化和改进,来为实现更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提供支持。
内燃机的基本热力循环内燃机的基本热力循环是由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组成的。
具体来说,吸气过程是指进气阀开启,汽缸内气体向外流动的过程,此时,气体的压力较低,温度较低;压缩过程是指气体被压缩,由于压缩时功率是向气体输入的,所以气体压力和温度都会升高;燃烧过程是指混合气在火花塞点火时的燃烧过程;排气过程则是指排气门开启,用传动装置将汽缸内气体排出气缸的过程。
内燃机热力循环改进把内燃机的热力循环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降低能量消耗和提高燃烧的效率。
为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我们将通过实操分析几个常见的改进方法,来更好地了解内燃机热力循环的改进和优化。
1.提高气门的效率气门效率是指汽缸内流动的气体与进出气门之间的能量损失。
为了提高气门的效率,我们通常会把气门改为比原来更大的进口气门,这样,气门既适合进气也适合排气,所以,气门效率就能获得一定的提升。
2.重组燃料系统在内燃机中,燃料的成分和混合比例会直接影响燃烧效率。
因此,通过升级燃料系统的方式,可以使内燃机的燃烧效率提高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分子量较小、挥发性较强的燃料,以及在进气管道中装配燃油压力传感器以减少雾化喷雾器的喷雾量。
3.优化气缸设计具体而言,优化气缸的设计,有利于减少气缸中出现的热断裂、膨胀及其他问题,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动机性能表现。
首先,在气缸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模拟计算和实验方法来尽可能减少摩擦损失;另外,采用更松散的气缸轴承,以减少因高温和高压等因素而导致的轴承磨损。
结语内燃机热力循环的改进和优化是当下非常需要的一项技术。
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航空发动机作为重要的航空设备之一,其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发动机的热管理需求、热管理系统的组成以及研究进展等三个方面,对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进行探讨。
一、航空发动机热管理需求航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热管理。
其主要热管理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动机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发动机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发动机的燃烧室、叶轮、轴承等零部件,均有相应的温度限制。
因此,需要对发动机的温度进行精确的控制,以保证其在可接受范围内运行。
2.燃烧室冷却燃烧室是发动机工作的核心部件,其中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会对其产生破坏性影响。
因此,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燃烧室进行有效的冷却,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润滑油冷却航空发动机中,润滑油的冷却对于其性能和寿命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润滑油冷却不足会导致发动机运行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二、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组成航空发动机的热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空气压气机出口进气导管空气压气机出口进气导管负责将压气机出口的高温气体引入发动机外部的热交换器。
2.燃烧室燃烧室是发动机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内部的温度极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冷却。
3.燃气轮机进气导管燃气轮机进气导管负责将大气进气引导到燃气轮机内部。
4.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是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压气机出口的高温气体与燃气轮机的大气进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有效的热管理。
5.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冷却器负责将润滑油冷却后,回输到发动机内部进行润滑。
三、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以下是其中几项重要研究成果:1.传热优化一些学者通过对热交换器的传热机理和传热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了热交换器的传热效率和性能。
2.机电一体化设计针对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一些机械和电子部件的独立设计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案。
某车型机舱热管理仿真分析及优化
d o i : 1 0 . 3 9 6 %. i s s n . 1 0 0 5 - 2 5 5 0 . 2 0 1 4 . 0 5 . 0 1 2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9 — 0 1
某车型机舱热管理仿真分析及优化
( Do n g  ̄n g Mo t o r Co r p o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c a l Ce n t e r , Wu h a n , 4 3 0 0 7 0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i s pa pe r a n a l y s e s t h e lo f w ie f l d a nd t e m pe r a t u r e ie f l d i n a v e h i c l e u nd e r h oo d
,
Hale Waihona Puke 因此必 须采取 有效 地措 施来进 行 汽车 发动
5 6
汽车科技 ,Au T O S Cl _ T E CH 2 0 1 4 年第5 期
机舱热管 理的分析 设计 。
拟 ,其惯性 阻力系数和粘性阻 力系数通过试验 数据
拟合而来 ,同时冷凝器 及散热器换热量设 定为【 占 J 定
肖 能 ,王小 碧 ,史建鹏 ( 尔风汽车公司技术巾心 ,武汉 4 3 0 0 7 0)
摘 要 :本文采用C F D 仿 真分析方 法对汽车 发动机舱 内流场和温场进 行仿真分 析 ,考虑
热刈‘ 流 热辐射 的影 响 ,并与试验结 果进 行对 比,误差控制 在 1 0 %以内 ,满 足发动机舱热管 理 I 程设 计的需求 ;并在此 基础上提 出冷却模块 中置与偏置两 种改进 厅案 .通过对 比选 效
混动汽车的发动机热管理与节能技术
混动汽车的发动机热管理与节能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混动汽车在市场上的销量越来越多。
混动汽车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新型动力系统,其发动机热管理与节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混动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的关键问题,并介绍几种常见的节能技术。
一、混动汽车的发动机热管理问题发动机热管理是指对发动机工作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的技术手段。
在混动汽车中,由于同时存在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发动机热量的分配和利用就显得尤为复杂。
首先,混动汽车的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热量分配需要平衡。
燃油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电动机则可以通过回收制动能量等方式将一部分热量转化为电能,从而减轻发动机的负荷。
如何合理分配两种动力来源的热量,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发动机热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次,混动汽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需要精确控制。
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过多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水冷方式,而混动汽车由于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复杂性,需要更加精细的温控技术,确保两者的工作温度都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
最后,混动汽车的发动机热回收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
燃油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很多废热,而传统汽车往往将这部分废热直接散发到大气中。
混动汽车可以通过热回收技术将这些废热重新利用起来,用于加热驾驶舱、启动辅助设备等,从而降低额外能源的消耗,提高整车的能源利用率。
二、混动汽车的发动机热管理与节能技术1. 循环冷却系统循环冷却系统是一种能够在发动机工作周期中根据需要改变冷却介质流动路径的技术。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情况和温度需求,智能地调整冷却液的循环路径,确保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温度在合适范围内。
2. 废热利用技术废热利用技术是指将发动机产生的废热重新利用起来,以提高整车的能源利用率。
目前常见的废热利用方式包括利用废热加热驾驶舱、座椅和制动液等,以及用废热提供辅助动力,如启动辅助发电机。
探析汽机热力系统运行的优化
探析汽机热力系统运行的优化引言我国目前使用的汽轮机组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不仅能源消耗居高不下,而且污染物的排放量大,机组能效有限,这与当下的社会需求不符。
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使用的汽轮机组中有相当一部分过于老旧,热力系统运行故障频发,令原本就不高的机组性能更难以发挥。
因此,就需要对汽机的热力系统进行优化。
一、汽机热力系统的运行优化1、优化改进汽机本体(1)冷却蒸汽管的优化改进汽机的高中压缸之间存在冷却蒸汽管,但前人的试验已经证实,该管段没有实际作用,反而会导致不必要的能量损失,较新出厂的汽轮机组已经取消了该构件,但旧式的汽轮机组中该构件依然存在。
因此,有必要在优化改进时取消该蒸汽管,降低工质能量损失,这样一来不仅提高能效,而且对上下缸的运行温差有很明显的改善作用。
(2)放汽管的优化改进在1号和2号两个高压导汽管之间存在放汽管,但是由于这两个高压导汽管的距离非常近,所以内部并不会积聚其太多的蒸汽,即使主汽门关闭,高压缸调节级的后面也安有疏水阀,可以将这少量蒸汽及时排除出去。
因此,该放汽管同样可以取消,以抑制阀门内漏,降低蒸汽损失。
(3)汽封间隙的优化改进调节级动叶的叶根和叶顶存在汽封间隙,在传统的机组里,该汽封间隙为2. 5毫米左右,为了进一步令调节级的效率得到提升,该间隙可缩短为1. 2毫米。
不过汽封间隙减小,动静摩擦的发生几率有增高的可能,但实测可知该改进措施未对机组的正常运作产生危害,所以可以实行。
(4)阻汽片间隙的优化改进高压缸的内外缸夹层部位安有挡汽环,此处镶嵌有径向的阻汽片,为了优化汽机,该阻汽片的间隙需要严格控制。
具体来说应控制在4毫米,上下波动区间不得超过0.5毫米,这样才能控制夹层部位的蒸汽流动。
2、机组能效的优化在进行汽机热力系统机组的能效优化时,可以通过删减设备疏水管和缩小汽封间隙和阻汽间隙进行优化改进。
首先,在汽机的多个高压导汽管之间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疏水管。
但是,由于系统高压导汽管距离较近,内部几乎不会聚集大量蒸汽。
先进的热管理系统优化发动机温控的关键技术
先进的热管理系统优化发动机温控的关键技术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温度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寿命和排放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中,以优化发动机的温控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项关键的技术,包括液冷散热器、风扇控制、温度传感器和热管理算法等。
一、液冷散热器液冷散热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它通过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循环冷却液,并通过冷却液循环来实现发动机的降温。
先进的液冷散热器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设计,以提高散热效能。
例如,采用高导热材料制造的散热片可以提高散热面积和热传导效率;同时,优化的管道设计和流体动力学特性可以提高冷却液的流动性能,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二、风扇控制风扇是发动机温控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通过将外界冷空气吹向发动机,实现发动机的降温。
先进的风扇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发动机的温度、负载和运行状态等因素自动调节风扇的转速。
例如,在发动机运行较热时,风扇可以以较高的转速运转,以增加进气量和降低温度。
而在发动机运行较冷时,风扇可以以较低的转速运转,以减少能耗和噪音。
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发动机温控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温度变化,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单元。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调节液冷散热器和风扇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发动机温度的精确控制。
目前,先进的温度传感器采用了高精度的传感技术,可以在极端条件下提供可靠的温度数据,并具有快速响应和稳定性的特点。
四、热管理算法热管理算法是发动机温控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对温度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来实现发动机温度的智能调节。
先进的热管理算法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况、环境条件和驾驶习惯等因素,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例如,在发动机怠速或低负载运行时,热管理算法可以降低液冷散热器和风扇的工作强度,以减少能耗和噪音;而在高负载或高温环境下,热管理算法可以自动增加散热和冷却的效果,以保障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基于CFD的汽车发动机舱热管理及优化
基于CFD的汽车发动机舱热管理及优化谢暴;陶其铭【摘要】为了研究汽车发动机舱热管理,设计出与整车开发流程相匹配的发动机舱热管理工作的模拟分析流程。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中的STAR-CCM+,分析了某车型发动机舱的冷流场,提出其前端进气格栅的优化方案。
该优化方案使流经散热器与冷凝器的风量分别提升7.0%和9.6%。
获得了优化的发动机舱的温度分布云图及热平衡温度。
针对风险部件进行舱内热害仿真分析,得到目标监测点温度满足许用温度要求。
水温试验模拟仿真分析中的整车热平衡,仿真精度≥85%,舱内热害仿真精度≥95%。
结果表明:应用该流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可靠性。
%A simulation analysis process of nacel e thermal management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management in cabin of a developing automobile considering lfow match. An optimization scheme of the front air intake gril e was made by the nacel e cold lfow ifeld analysis to a model automobile based on the STAR-CCM+of the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The optimal scheme increased air volume by 7.0%for radiator and by 9.6%for condenser.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temperatures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cloud for the optimal scheme were obtained to analyze the thermal pol ution in an automobile cabin. The target temperature for risk parts was obtained by cabin thermal damage simulation to monitor the satisfy requirement of al owable temperature.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simulation results for an automobile were veriifed by water experiments with an accuracy of 85%or higher. The cabin thermal damage has an accuracy of 95%or more.Therefore, the design process has a high computing efifciency and a high reliability.【期刊名称】《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年(卷),期】2016(007)001【总页数】8页(P115-122)【关键词】汽车发动机舱;热害;热管理;CFD软件;冷流场;热平衡【作者】谢暴;陶其铭【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合肥230011,中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022,中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3Dynamics); cold flow field; heat balance现代汽车采用的低车身、小型化的流线型设计趋向[1],使得发动机舱内空间狭小、零部件安放位置紧凑;而增压+缸内喷、分层燃烧、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等众多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使机舱内附件增多且产生较大的工作热量;从而易形成过热的发动机舱环境[2]。
发动机的散热系统设计与优化
发动机的散热系统设计与优化发动机作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源,其散热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对于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延长发动机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散热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和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散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燃烧室内高温高压气体的作用,以及摩擦、压缩等过程的热量产生,会导致发动机温度升高为了避免发动机过热,需要通过散热系统将多余的热量散发掉,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散热系统主要包括水冷却系统、风冷系统、油冷却系统等2. 散热系统的设计要点2.1 合理选择散热器材料和结构散热器材料的选择应考虑耐高温、耐腐蚀、导热性能好等因素常见的散热器材料有铝、铜、不锈钢等散热器结构设计应尽量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2.2 确定冷却液类型和容量冷却液的选择应考虑比热容高、流动性能好、腐蚀性低等因素冷却液的容量应根据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散热需求进行合理配置2.3 合理布局散热系统管道散热系统管道的布局应尽量缩短冷却液流动距离,降低流动阻力,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应避免管道交叉和拐弯过多,以减少压力损失2.4 设置适当的散热风扇和散热器风扇散热风扇和散热器风扇的选择应根据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散热需求进行合理配置风扇的转速、尺寸和叶片形状应根据散热需求进行设计3. 散热系统的优化措施3.1 采用高效散热器通过采用高效散热器,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高效散热器的设计应考虑散热器材料、结构和冷却液流动特性等因素3.2 优化散热管道布局通过优化散热管道布局,可以降低冷却液流动阻力,提高散热效率散热管道布局的优化应考虑管道的走向、直径和形状等因素3.3 提高散热风扇和散热器风扇的性能通过提高散热风扇和散热器风扇的性能,可以增大散热流量,提高散热效率提高风扇性能的方法包括优化风扇叶片形状、提高转速和选用高效电机等3.4 采用先进的冷却液循环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可以实现冷却液在发动机内部的快速循环,提高散热效率先进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多级冷却循环系统、电子控制冷却系统等3.5 采用散热系统智能控制技术通过采用散热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散热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散热系统的最优工作状态智能控制技术包括电子控制冷却系统、温度控制开关等发动机的散热系统设计与优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结构、冷却液、风扇和控制技术等多个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保证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延长发动机寿命4. 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评估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是衡量其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散热性能评估方法有热平衡试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和实验测试等4.1 热平衡试验热平衡试验是通过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测量散热系统入口和出口的冷却液温度,计算散热系统的热阻和散热能力试验时需考虑发动机负载、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散热系统性能的影响4.2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CFD模拟是通过建立散热系统的三维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冷却液在散热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分析散热系统的散热性能CFD模拟可以预测散热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为散热系统设计提供依据4.3 实验测试实验测试是在实车或发动机试验台上进行,通过实际运行条件下散热系统的性能测试,验证散热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效果实验测试结果可以为散热系统的改进提供实测数据支持5. 散热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散热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对于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发动机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有视觉检查、闻气味、听声音、温度监测等5.1 视觉检查通过观察散热系统的外观,检查散热器、水管、风扇等部件是否有裂纹、泄漏等现象此外,还需检查冷却液的颜色和气味,判断是否变质5.2 闻气味散热系统发生泄漏或冷却液变质时,会有特殊的气味通过闻气味可以初步判断散热系统是否存在故障5.3 听声音通过听散热风扇和散热器风扇的声音,判断其是否正常运行散热风扇和散热器风扇异常响声可能是由于叶片损坏、轴承磨损等原因造成的5.4 温度监测通过温度监测仪器,实时监测散热系统各部件的温度,判断其是否正常运行温度异常可能是由于散热系统故障导致的6. 散热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散热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发动机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有故障树分析(FTA)、可靠性工程方法和试验数据分析等6.1 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通过建立散热系统故障树,分析散热系统各部件故障模式及其组合,找出散热系统的薄弱环节,为散热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依据6.2 可靠性工程方法可靠性工程方法是通过分析散热系统各部件的可靠性参数,计算散热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如失效率、寿命周期等此外,还需评估散热系统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可靠性6.3 试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散热系统的试验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判断散热系统的可靠性试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散热系统存在的潜在问题,为散热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实测数据支持7. 结论发动机的散热系统设计与优化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因素的复杂过程通过对散热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优化措施、散热性能评估、故障诊断与维护、可靠性分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发动机散热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只有不断优化散热系统的设计,提高其散热性能和可靠性,才能保证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延长发动机寿命应用场合发动机的散热系统设计与优化文章主要适用于以下场合:1.发动机设计与开发:在新发动机的设计和开发阶段,这份文章可以为工程师提供散热系统设计的基本框架和优化方向2.发动机升级与改造:对于现有发动机的升级和改造项目,文章中的优化措施可以帮助提升散热系统的性能3.汽车制造与维修:汽车制造商和维修人员可以利用文章中的信息来改进或诊断散热系统的问题4.发动机维修与维护:维修人员在进行发动机维护时,可以参考文章中的故障诊断与维护部分,以确保散热系统的正常工作5.发动机可靠性研究:在研究发动机的长期可靠性时,文章中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和改善散热系统的可靠性6.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教学与研究:这份文章可以作为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课程的教学材料,或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注意事项在应用这份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散热系统材料的选择:在设计散热系统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和发动机类型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散热系统的耐用性和性能2.冷却液的特性:冷却液的选择对散热系统的效率至关重要应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因素选择合适的冷却液3.散热系统的布局:散热系统的布局应尽可能优化,以减少流动阻力和提高散热效率4.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在散热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集成这些先进技术来提高散热系统的性能5.散热性能评估:在设计和优化散热系统时,应定期进行散热性能评估,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发动机的热管理需求6.故障诊断与维护:定期对散热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维护,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发动机因散热系统故障而损坏7.可靠性分析:在散热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过程中,应进行可靠性分析,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8.环境与安全考虑:在设计和优化散热系统时,应考虑到环境影响和操作安全,遵守相关的环保和安全标准9.持续优化:散热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变化,应不断对散热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10.文章的更新与维护:由于发动机技术和相关标准的发展,这份文章应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设计理念和优化措施通过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散热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能够满足发动机的高效、可靠运行的需求,同时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动机热管理模块
发动机热管理模块(Engine Thermal Management Module)是指用于控制和管理发动机温度的系统组件。
它在现代汽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监测和调节冷却、加热和空气流动等参数,有效维持发动机工作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排放并保护发动机的寿命。
发动机热管理模块通常包括以下功能和组件:
水泵:负责循环冷却液,将热量带走并保持发动机温度稳定。
散热器:用于散热,将冷却液中的热量传递给外部空气。
热交换器:用于与其他系统进行热量交换,如发动机油冷却器、变速器冷却器等。
温度传感器:监测发动机和冷却液的温度,向控制单元提供反馈信号。
控制单元:根据温度传感器的输入,对冷却系统的运行进行智能化控制和调节。
风扇:在需要时启动,以增加空气流动并加速冷却过程。
通过这些组件的协调工作,发动机热管理模块确保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获得最佳的工作温度,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排放,并保护发动机免受过热或过冷的损害。
汽车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优化
汽车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优化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动力系统的能源消耗日益引起关注。
为了实现汽车的高效能耗和环保,汽车制造商和研究人员致力于优化汽车动力系统中的能量管理。
本文将探讨汽车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优化,并介绍一些目前正在应用的方法和技术。
一、能量管理的重要性汽车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是指通过优化能量的利用和分配,以提高汽车整体的能源效率。
合理的能量管理可以使得汽车在实际使用中达到更高的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同时提高汽车的性能和驾驶体验。
二、能量管理的目标能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满足车辆性能和乘客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能源消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发动机效率优化:通过改进发动机设计和控制策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损失。
2. 动力系统的协调控制:通过协调发动机、变速器和电动机等动力系统的工作,使其在不同驾驶条件下实现最佳性能和能量利用率。
3. 能量回收和储存:利用动力系统的惯性等能量回收装置,将制动或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回收和储存,以提供额外的能量供应。
4. 车辆负载和舒适性管理:合理分配车辆电力系统的能量供应,根据乘客需求和驾驶条件,有效控制车辆的电力负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和技术目前,汽车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优化主要依靠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和技术:1. 预测控制策略:利用车辆行驶和驾驶模式等数据,进行驾驶需求的预测和预测控制,以实现动力系统的最优匹配。
2. 智能控制算法: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建立车辆模型和优化算法,实现动力系统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3. 能量回收和储存技术:利用制动能量回收装置、超级电容器和锂电池等技术,将制动能量和惯性能量进行回收和储存,提供额外的能量供应。
4. 轻量化设计: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和结构设计,减轻汽车整车重量,降低能源需求。
5. 混合动力系统:将传统燃油动力系统与电动系统相结合,通过优化能量管理和能量传输方式,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
车用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及优化
车用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及优化车用热管理系统是车辆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控制车辆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参数,保证车内舒适性,并且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
车用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是现代汽车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
一、车用热管理系统的组成车用热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发动机冷却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座椅加热系统和其他辅助系统。
1. 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是车用热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从而保证发动机高效运行。
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以分为水冷式和空冷式两种。
水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通常包括水泵、水箱、水管、散热器、水温传感器等配件,空冷式冷却系统则通常包括风扇、风道、散热罩、散热管等配件。
2.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是车用热管理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为车内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空调系统可以分为制冷系统和制热系统。
制冷系统通常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干燥器和膨胀阀等部件,制热系统则包括加热器、冷却液循环系统和温控系统等配件。
3.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车用热管理系统中为车内提供新鲜空气和排除废气的部分,它主要由空气滤清器、风扇、散热器和风道等组件组成。
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车内空气的质量,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4. 座椅加热系统座椅加热系统是车用热管理系统中为驾驶人员和乘客提供舒适座椅的部分,它主要由加热器、控制开关、输电线和温度传感器等组件组成,可以提高车内乘客的舒适性。
二、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车辆的性能,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改善车内舒适性和安全性。
下面我们来讨论车用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的几个方面。
1. 热传导材料的选择热传导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车用热管理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热传导材料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车用热管理系统中使用的热传导材料包括铝合金、铜和不锈钢等。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尤其是在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和应用。
热管理系统是指对汽车引擎工作温度进行调整和控制的一系列系统,主要用于保障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从热管理系统的概念入手,分别从热管理系统的组成、传热原理、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同时还探讨了热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情况等相关内容。
二、热管理系统的组成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散热系统、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
(一)散热系统:散热系统是指用于对发动机进行散热的一系列系统。
其中最为核心的设备是汽车散热器,其主要功能是将经过发动机散热水管内的水冷却后,流经汽车散热器内部,通过换热器的热交换作用,将水中的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样,就能使发动机冷却而不致过热,从而保障发动机稳定工作。
(二)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是指用于保障水的循环和传导的一系列设备。
其主要由水泵、水套、水箱、水管等部分组成,通过循环冷却剂,使得热量不停流动,从而维持发动机最佳工作温度。
(三)加热系统:加热系统是指在低温情况下对发动机进行加热的系统,以增强发动机启动的可靠性。
其主要包括点火系统、曲轴箱内加热器等。
三、传热原理热管理系统的传热原理是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散热水管内的冷却液与汽车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使得发动机的温度得以调节和控制。
热交换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传导、传动和对流,其中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方式。
四、工作原理将汽车发动机组成的热源与散热对象之间的热量能量移动实现调节和控制发动机的温度,是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
系统能够使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非常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保障发动机的稳定、延长汽车寿命的目的。
五、技术特点(一)自适应控制:热管理系统具备自适应控制的功能,它能够感知到环境温度和发动机工作参数等多方面的因素,自动进行温度调节。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热力性能分析与优化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热力性能分析与优化引言液体火箭发动机是现代航天技术中最重要的推进系统之一。
其热力性能对于火箭发射的安全、有效性和节能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热力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和优化,以提高火箭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一、燃烧室的热力性能分析燃烧室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热力性能的分析是优化发动机性能的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燃烧室的热能损失情况。
燃烧室内壁面和喷嘴会导致热能的损失,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冷却措施来减少热损失。
此外,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也会产生一定的热损失,因此需要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燃烧室的燃烧温度。
燃烧温度过高会导致燃烧室材料的热负荷过大,进而导致材料烧损或熔化,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燃烧室的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燃烧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
最后,我们需要考虑燃烧室的气体通道流动特性。
燃烧室内气体的压力、温度和速度分布对于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燃烧室结构设计,以及喷嘴的形状和尺寸优化,来实现气体的高效流动以提高推力效果。
二、液体燃料的热力性能分析液体燃料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热力性能的分析和优化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和特性。
不同的液体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如燃烧速率、燃烧温度等,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燃料进行热力性能的分析和优化。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液体燃料的燃烧效率。
燃料的燃烧效率直接影响火箭发动机的热能转化效率和推进效果。
因此,需要通过调整燃料的供给和控制燃料的喷洒形式等手段,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液体燃料的质量特性。
燃料的质量特性对于火箭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液体燃料的选择和配比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优化燃料的质量特性,以提高其热力性能。
三、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不仅会对发动机本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影响。
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研究与优化
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研究与优化一、引言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发动机在高空高速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讨论优化该系统的方法,以提高发动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概述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发动机内外的各种元器件进行热量的控制和分配来维护发动机温度的平衡。
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燃烧室内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产生高温气体,这些高温气体需要通过散热器、涡轮和其它冷却设备来降温。
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发动机内部冷却、发动机外部冷却和空气渗透控制。
其中发动机内部冷却主要是通过在燃烧室内增加气流以保证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平衡;发动机外部冷却则通过气体涡轮和其它交流设备进行,最终通过空气渗透控制来获取优质的进气空气,从而保证发动机温度的平衡。
三、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优化优化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是提高发动机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以下列举了一些优化方法:1. 变换结构设计变换结构设计是一种通过重新设计发动机内部通道来控制温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室内高温气体的流动,从而减少冷却设备的使用。
此外,通过增加冷却剂对引擎进行透气,也能有效降低热能损失。
2. 涡轮轮盘优化涡轮轮盘是航空发动机内部的热能转换设备,通过优化涡轮轮盘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其转换效率,减少热能损失。
为了优化涡轮轮盘,需要考虑到其形状、尺寸及旋转速度等因素,并通过流动模拟和实验测试验证最佳的设计参数。
3. 空气渗透控制航空发动机内部的空气渗透控制是维持发动机内部温度的关键措施。
通过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调整空气的渗透量,可以保证发动机在不同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下始终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运用先进的制冷技术和控制算法,以实现精确调控。
四、结论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优化在航空工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发动机内部的温度流动控制精细调整和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原理和应用目前一般客车采用的发动机额定转速通常为2000rpm左右,风扇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比根据不同车型,约为1.2-1.5之间,因此,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风扇的转速将在2600-3000rpm,此时风扇消耗功率在10kW以上。
基本占发动机平均使用总功率的10%左右。
研究人员在研究时发现,只有在最佳温度下工作,发动机才能最省油。
如果能保持发动机水温的同时将风扇转速降低至1200rpm以下,消耗功率将下降80%,从理论上分析整车油耗将会下降约7%左右。
是不是可以通过精确地控制散热风扇,使风扇的最低转数可以接近零,而最高转数也可以迅速地散热,而且由于燃烧得充分,还降低了废气的排放。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就应允而生,通过对发动机附件的优化管理,最合理的分配发动机所产出的能量,减少了能量的无效损耗,将更多能量集中供给客车行驶;同时更好的控制发动机工作环境,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那么,什么是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呢?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讲,就是给发动机装了一台“变频空调”,使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尽量保持在最佳的冷却水温度——90度。
变频空调内就是一个主要的控制器,也就是说温度越高,这个风扇的转速也越大,从而保证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的温度内。
这个热管理技术主要有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冷却智能控制模式;第二个是风扇智能控制模式。
冷却智能控制系统就是通过精确控制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使发动机不过冷也不过热,始终保持在90度左右的合理范围内,使发动机在一个最佳的状态下工作。
风扇智能控制系统是在发动机散热的过程中控制风扇的转速,需要它转的时候它就转,需要它高速的时候它就高速,不需要的时候它就停止。
因此变频的风扇就比传统的风扇有更高的冷却效果,减少了由于冷却系统不合理的散热所消耗的燃油,同时也减少了发动机的磨损,既降低了保养费用,又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在大型客车上使用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按传动方式分主要有两种:普通机械传动方式(皮带或传动轴)和智能电子风扇方式(ATS)。
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的方法
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的方法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较高的热效率意味着更高的能源利用率和更低的能源消耗,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方法。
1. 提高燃烧效率:燃烧是发动机工作的基础。
通过优化燃烧室设计、燃油喷射系统和点火系统,可以实现更完全的燃烧,减少能量损失,并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2. 减少摩擦损失:摩擦损失是发动机工作中的一个主要能量损失来源。
采用先进的润滑技术和材料,如低摩擦润滑油和陶瓷涂层,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内部各个部件的摩擦,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3. 改进热管理:高温是造成发动机热效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优化冷却系统和热传导路径,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并保持发动机在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此外,采用热回收技术,如废热回收装置,可以将废热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4. 采用增压技术:采用增压技术,如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进气量和气缸充气效率,增加可燃混合气体的密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发动机的热效率。
5. 优化配气系统:合理的气门控制和气门正时可以提高发动机进气和排气效率,改善燃烧过程。
通过采用可变气门正时和可变气门升程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工况调整气门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6. 采用高效燃料:燃料是发动机工作的动力来源,因此燃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热效率。
采用高压直喷燃油系统、增加燃油的喷射精度和控制,以及采用高燃烧效率的燃料,如天然气和氢气,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7. 降低机械损失:除了摩擦损失之外,发动机内部其他部件的机械损失也会降低发动机的热效率。
通过优化曲轴、连杆和活塞等部件的设计和材料,减少机械摩擦和能量损失,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总结起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摩擦损失、改进热管理、采用增压技术、优化配气系统、采用高效燃料和降低机械损失。
发动机 热管理
发动机热管理发动机热管理是指对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控制和利用的一项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发动机的热管理在节能减排、提高燃油效率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热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发动机热管理的原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热能的损失和热能的回收。
首先,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其中包括冷却水、机油和废气等。
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热管理,这些废热将直接散失于环境中,造成能量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其次,通过热回收技术,可以将废热转化为能量,用于提供动力或其他用途,实现能量的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
发动机热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水冷却系统、机油冷却系统和废气能量回收系统等。
水冷却系统通过循环水来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并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出去,起到降温的作用。
机油冷却系统则是通过散热器将机油中的热量散发出来,以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废气能量回收系统则利用了废气中所含的热能,通过涡轮增压器、废气涡轮发电机等设备,将废气的能量转化为动力或电能,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发动机热管理的应用广泛,从小型乘用车到重型商用车,无不需要对发动机的热量进行合理的管理。
在汽车行业,通过优化发动机的热管理系统,可以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物的排放,提高整车的能效。
在工程机械和船舶等领域,发动机热管理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发动机热管理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可以通过合理的热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先进的热管理技术,不断推动发动机热管理的创新,为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热管理优化设计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热管理优化设计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品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过程中,动力系统的热管理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热管理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与方法以及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热管理的重要性。
动力系统的热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使电动机、电池、电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在不同工况下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热管理不仅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稳定性,还关系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
因此,通过热管理优化设计来提高动力系统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在进行热管理优化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是综合考虑热量的产生和散发。
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包含多个部件,各个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热量,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热量产生和散发情况,避免热量积聚和局部过热的问题。
其次是合理控制温度。
动力系统中各个部件对温度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部件特点和工况要求,合理设计散热装置和制定温度控制策略,保持各个部件的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最后是优化能量利用。
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通过合理的热管理优化设计,可以将热量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提高整个动力系统的综合能量利用效率。
在热管理优化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是通过适当的散热装置来提高散热效果。
可以采用散热片、散热风扇、散热管等器件和结构,增大散热面积和散热效率,降低动力系统的温度。
其次是通过优化热量分配和传导路径来降低热量集中。
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散热通道和隔热层等措施,将热量均匀分配到整个系统,避免局部过热。
此外,还可以利用热回收技术将热量转化为电能,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采用热电联产技术将动力系统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
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优化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却水套冷却液流量、压力以及合理的流场分布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发动机通过水套将热传递给了冷却系统,水套设计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发动机冷却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合理的水套结构首先要保证水套壁厚的均匀性,壁面由于水套壁面厚度的不合理分布所造成的发动机某些区域热应力过大的情况发生;其次,要保证水套型腔的合理性,使得冷却液在水套中能够正常流动,不会出现流动的死角,造成发动机某些部位过热;除此之外要保证发动机各个部位的分水量要合理,发动机各气缸燃烧室的壁面温度尽量一致。改进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寻求合适的流场分布,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热负荷和热应力,防止发动机部件损坏,提高发动机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发动机功率及燃油经济性。Couetouse H.等人在1984年提出了分流式系统的设计,即汽缸盖和汽缸体有不同的冷却回路,适合气缸盖和汽缸体具有不同的温度。这是由于较低的气缸盖温度有利于进气和改善排放,而较高的气缸体温度则有利于降低摩擦损失,改善燃油经济性。分流式冷却水套系统的优势在于使发动机各部分在最优的温度设定点工作,达到较高的冷却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将流向气缸盖的冷却液温度降为50℃,而流向气缸体的冷却液温度为80℃,可使压缩比从9提高到12,能够实现部分负荷状态节油5%、怠速节油7%、满负荷时的功率输出提高10%的目标。Clough M.J.早在1992年提出了“精确冷却”的概念,即利用最少的冷却以达到最佳的温度分配。精确冷却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确定冷却水套的尺寸,选择匹配的冷却水泵,保证系统的散热能力能够满足发动机低速大负荷时关键区域工作温度的需求。研究表明,采用精确冷却系统,在发动机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冷却液流量可下降40%。精确冷却的潜在优势在于加快暖机速度、减少热应力和热量损失。降低摩擦系数和冷却水泵功率消耗,提高平均有效压力和抗爆性。Clough对四气门汽油机的气缸体和气缸盖进行改造,实现精确冷却,使得水套容积减少64%,水泵功率消耗减少54%,暖机时间也减少18%。无论是精确冷却系统还是分流式冷却系统,都要求对发动机冷却水套进行必要的改进以优化冷却液流动。从设计和使用角度看,分流式冷却和精确冷却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形成理想的发动机温度分布,满足发动机对未来冷却系统的需求。
3.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优化
3.1热管理系统智能化控制
风扇传统的冷却系统中采用机械驱动的冷却风扇,风扇由发动机曲轴通过皮带驱动,冷却风量取决于发动机转速并与发动机的转速成正比,而非发动机实际运行时冷却量,无法对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进行精确控制,从而难以使发动机在最佳的温度下工作,导致排放过高,燃料经济性和发动机性能变差。除此以外传统冷却风扇冷却调节的灵敏度不高,功率损失也很大,耗功严重,比如风扇消耗的功率可以达到发动机总功率输出的10%。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自控电动风扇,电控风扇的转速能够根据冷却液温度和空气调节循环参数来调节,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芯片根据实际的发动机温度控制运行,提供最佳的冷却介质流量和风扇转速,综合调节冷却能力,减少了在低温时发动机的传热损失、功率损失、和过度磨损,抑制了发动机过热的发生,降低了噪声和燃料消耗。冷却风扇由传统控制方式转化为智能控制方式,散热风扇的冷却能力随着发动机散热的需要而自动精确地调节,提高了发动机的预热速度,有效的防止水温过热或过冷,使其始终保持最佳工作温度,而且避免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其中减少风扇功率消耗90%,节省燃油10%。另外,为提高冷却风扇的效率,用塑料翼形风扇取代圆弧形直叶片冷却风扇;采用翼形断面塑料和流线型风罩,在风扇气流入口形成流线形气流,可提高风扇的液力效率。综合各项措施最终使电动风扇的效率达到85%。
Klett等用石墨泡沫材料做成一个22.9cm x 17.78cm x 15.27cm的换热器(散热器),安装在588kW的V8赛车发动机上,替代原有的68.6cm x 48.3cm x7.6cm散热器。在车速为290km/h,水温99.4℃的稳定工况条件下,冷却水流量仅为57.5L/min,风扇空气流量仅是原来的2.3%。其整体传热系数要比传统的散热器提高10倍以上。因此对于横截面积为48cm x 69cm 的汽车散热器,在具有相同的散热量的情况下,其尺寸可以减少到20cm x 20cm 。这样就可以减少散热器的体积、质量和费用,从而提高燃油效率。
水泵传统的机械驱动式冷却水泵由曲轴通过V带或齿轮驱动,运行速度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冷却介质流量取决于发动机转速。许多研究显示,传统水泵水量仅在5%的时间内正确,无法对通过散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流量进行精确控制,从而难以使发动机在最佳的温度下工作,导致燃料经济性和发动机性能不佳。而电控水泵由电机驱动,可以对流量进行独立控制。电控水泵由于不用曲轴驱动,安装位置比较灵活,可以优化水泵水利特性设计,同时由于不用齿轮或者带轮带动,减少了V带及齿轮对水泵轴承的循环侧向负载力,降低了驱动损失。电控水泵根据发动机冷却要求而不是速度来供给冷却流量,避免了部分负荷及高速情况下的过冷状态,减少了不必要的功率消耗。国内郭新民等对装载机冷却系统控制装置进行了研究,利用单片机根据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调节电磁比例溢流阀的溢流量以实现冷却水泵转速的自动调节。结果表明,低温预热时,该控制装饰可使预热时间减少50%,提高了暖机速度,预热阶段节约燃油43%。1999年Valeo公司提出了在发动机配置新型电子调节系统,来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性能。它实现了水泵和缸里的分离,泵的流量和通风装置都通过发动机的ECU来进行调整和控制,便于水泵的安装,而且远离缸体这一热源后,水泵可以用塑料制成,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水泵的重量,达到了水泵的转速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降低了传热损失和机械损失,降低了污染和油耗的目计理论,通过改变叶轮形状、提高表面光洁度,能使发动机冷却水泵的效率提高到75%。日本尼桑公司基于这一理论制造出了一种水泵,通过减小会泵的结构尺寸,该公司又通过增加叶片数目、改进叶片曲线设计,使水泵最大效率达到了75%。
节温器节温器功用是根据冷却水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水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节温器是内燃机冷却系统中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关键零部件,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节温器都采用石蜡作为感温介质,其存在“相应延迟”和“滞回特性”,无法满足冷却系统精确控制的要求,致使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增加,使用寿命缩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电控节温器应运而生。电控节温器的控制系统有传感器、电机和控制模块组成,可以根据冷却液温度或者发动机部件温度来控制冷却液流量。当发动机运转时,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信号得出的计算值对温度调节单元加载电压,通过对加载电压大小的控制来控制石蜡的溶解速度,进而有效精确快速的控制大小循环的开度,使发动机各个部件始终处于最佳的温度范围,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增加进气量,减少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1997年,美国Oakland大学的X-ZHOU和B.CAHLON等人引入带迟滞的延时差分方程来描述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并且给出了该模型数值解的算法。2002〜2006年,美国Clemson大学John R.Wagner等人开展了发动机冷却系统智能节温器的研究。他们釆用伺服电机驱动齿轮和螺杆,然后再将螺杆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阀芯)的伸缩运动,从而实现对冷却液大小循环通道的切换。2009年,T.Mitchell等人比较了在暖机工况下4种不同类型的节温器布置方式对发动机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他们在釆用石蜡节温器、电动两通阀、电动三通阀和不安装节温器4种情况下分别进行了发动机暖机实验。他们的研究认为:釆用电动三通阀这种形式,在发动机暖机时间和燃油经济性方面的性能最好。2004年,清华大学罗建曦,张扬军等人分析了节温器对发动机动态性能的影响,他们指出:节温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与系统延迟效应相互作用,导致发动机热系统动态特性复杂。当节温器延迟时间短、温度偏移量小、节温器振荡弱时,发动机进口温度波动小,稳定所需时间短,调节效果好。
3.3热管理系统材料多元化
目前,热管理系统材料比较单一,散热器材料通常为铜、铝及、铝合金,冷却介质主要是水和乙二醇混合物。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方法已经趋近极限,因此急需一种全新高效的冷却理念来实现冷却性能的改善。
3.3.1 纳米流体
纳米流体是一种工程传热流体,通过在传统传热流体(水、乙二醇混合物和机油)中分散纳米金属微粒形成。阿尔贡(Argonne)国家实验室正在研制一种纳米微粒来提高发动机冷却液及机油的导热特性。测试结果显示,可提高40%的导热率。Leong等采用纳米流体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研究发现,总传热系数和传热率比仅用基液乙二醇有较大提高,在散热器空气侧和冷却液侧的雷诺数分别为6000和5000时,加入2%的铜纳米粒子使散热器传热增强了3.8%,由此可估计空散热器的空气迎风面积减少18.7%。与此同时,纳米流体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应用可以将重型汽车的冷却系统的尺寸和重量减小10%,因此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将会提高5%。采用纳米流体还可以使用承受较高温度的冷却液,减少热损失。这种高温散热器的应用将散热器的尺寸减小30%,由此可以减小空气流动阻力、减少冷却液的流动损失以及驱动风扇的损失,可以节省约10%的油耗。图4给出了不同纳米流体(金属微粒和氧化物微粒)导热率比值k/k。(k。为乙二醇导热率)和纳米微粒体积比的关系。
3.3.2 石墨泡沫材料
奥克里奇国家实验室(ORNL-0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出一种独特的石墨泡沫材料,可以极大提高传热系数。这种石墨泡沫材料密度为0.2~0.6g/cm³,导热率为40-187/m.K。因为泡沫为蜂窝状的网状结构,接触表面很大(>4㎡/g),用石墨泡沫材料做成的散热器其整体传热系数要比传统的散热器提高10倍以上。
应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技术,可以有效的将发动机中所涉及到的传热系统当作一个大的综合系统进行考虑并得到发动机各个热流系统的精确的边界参数,从而对各个热流系统的温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可以保证关键部件和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过程,减小冷却系统的尺寸和功率消耗,合理利用热能,降低废热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动机热管理与传统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着显著区别。从发动机冷却到发动机热管理,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管理、设计思想的突破。发动机热管理技术已成为发动机节能、降低排放、提高动力性、可靠性及发动机寿命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