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书:第十一章 三角形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 第11章 三角形 章末复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1章三角形章末复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如图,在△ABC中,AC边上的高是()图A.线段DA B.线段BAC.线段BC D.线段BD2. 人字梯中间一般会设计一“拉杆”,这样做的道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垂线段最短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7 B.8 C.9 D.104. 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A. 40°B. 45°C. 60°D. 70°5. 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地之间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0米,OB=8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2米B.15米C.18米D.28米6. 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0°,则它是()A.正九边形B.正十边形C.正十一边形D.正十二边形7. 将一个三角形纸片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不可能()A.都是直角三角形B.都是钝角三角形C.都是锐角三角形D.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8. 一个多边形切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那么原多边形的边数为()A.7 B.7或8C.8或9 D.7或8或99. 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10. 如图,在△ABC中,∠ACB=70°,∠1=∠2,则∠BPC的度数为()A.70°B.108°C.110°D.12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如图所示是一幅电动伸缩门的图片,则电动门能伸缩的几何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2019•怀化)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 _______.13. 有一程序,如果机器人在平地上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行走,那么机器人回到A 处行走的路程是.14. 如图,正十二边形A1A2…A12,连接A3A7,A7A10,则∠A3A7A10=________°.15.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将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B′处.若∠1=∠2=44°,则∠B=________°.16. 如图,在△ABC中,点D在BC的延长线上,∠A=m°,∠ABC和∠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和∠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2019BC和∠A2019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020,则∠A2020=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17.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8. 等面积法如图,BE,CF均是△ABC的中线,且BE=CF,AM⊥CF于点M,AN⊥BE于点N.求证:AM=AN.19. 如图,在Rt△ABC中,∠ACB=90°,∠A=4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CBE的度数;(2)过点D作DF∥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20. 如图11-Z-11,点B在点A的南偏西45°方向,点C在点A的南偏东30°方向,点C在点B的北偏东60°方向,求∠C的度数.21. 已知:如图11-Z-12,在△ABC中,∠ABC=∠C,D是AC边上一点,∠A =∠ADB,∠DBC=30°.求∠BDC的度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1章三角形章末复习-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答案】D2. 【答案】D3. 【答案】C[解析] 设第三边的长为x,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4-1<x<4+1,即3<x<5.由于第三边长为整数,因此x=4,所以该三角形的周长为9.4. 【答案】A【解析】由AE∥BD,可得∠DBC=∠E=35°,由BD平分∠ABC 可得∠ABC=2∠DBC=70°,由AB=AC可得∠ABC=∠C=7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AC=180°-70°-70°=40°.5. 【答案】B[解析] 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米.依据题意,得10-8<x <10+8,即2<x<18,所以A,B两地之间的距离可能是15米.6. 【答案】A [解析] 由于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且每一个外角都相等,因此边数=360°40°=9.7. 【答案】C[解析] 如图①,沿虚线剪开即可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②,钝角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即可得到两个钝角三角形.如图③,直角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即可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因为剪开的边上的两个角互补,故这两个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8. 【答案】D[解析] 设内角和为1080°的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n -2)×180°=1080°,解得n =8.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7或8或9.故选D.9. 【答案】C10. 【答案】C[解析] ∵在△ABC 中,∠ACB =70°,∠1=∠2,∴∠2+∠BCP =∠1+∠BCP =∠ACB =70°. ∴∠BPC =180°-∠2-∠BCP =180°-70°=11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答案】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12. 【答案】36°【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727236=︒-︒-︒=︒, 故答案为:36︒.13. 【答案】30米 [解析] 360°÷24°=15,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可知机器人回到A 处时,恰好沿着正十五边形的边走了一圈,即可求得路程为15×2=30(米).14. 【答案】75【解析】∵多边形A 1A 2…A 12是正十二边形,作它的外接圆⊙O ,∴劣弧A 10A 3的度数=5×360°12=150°,∴∠A 3A 7A 10=12×150°=75°.15. 【答案】114[解析] 因为AB ∥CD ,所以∠BAB′=∠1=44°.由折叠的性质知∠BAC =12∠BAB′=22°.在△ABC 中,∠B =180°-(∠BAC +∠2)=114°.16. 【答案】(m2202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17. 【答案】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依题意,得(n -2)×180°=3×360°-180°, 解得n =7.∴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7.18. 【答案】证明:∵BE ,CF 均是△ABC 的中线, ∴S △ABE =S △ACF =12S △ABC .∵BE =CF ,AM ⊥CF 于点M ,AN ⊥BE 于点N , ∴12AM·CF =12AN·BE. ∴AM =AN.19. 【答案】解:(1)∵在Rt △ABC 中,∠ACB =90°,∠A =40°,∴∠ABC =90°-∠A =50°. ∴∠CBD =130°.∵BE 是∠CBD 的平分线, ∴∠CBE =12∠CBD =65°. (2)∵∠ACB =90°,∠CBE =65°, ∴∠CEB =90°-65°=25°.∵DF∥BE,∴∠F=∠CEB=25°.20. 【答案】解:∵∠NBC=60°,∠NBA=∠BAS=45°,∴∠ABC=∠NBC-∠NBA=60°-45°=15°.又∵∠BAC=∠BAS+∠SAC=45°+30°=75°,∴在△ABC中,∠C=180°-(75°+15°)=90°.21. 【答案】解:设∠C=x°,则∠ABC=x°,∠ABD=x°-30°.∵∠ADB是△DBC的外角,∴∠ADB=30°+x°,于是∠A=30°+x°.在△ABD中,2(30+x)+(x-30)=180,解得x=50.故∠BDC=180°-(30°+50°)=100°.。
八年级数学 第十一章 第1节 全等三角形 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 通过实例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找出全等图形。
2. 能叙述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并能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3.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难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要对应写,对应关系要明确。
三、考点分析:本讲所涉及的考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在这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属于了解范畴,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属于掌握范畴,对其性质还要求会运用。
这两个知识点不会单独出大题,只会以小题的形式出现,或在大题中用到。
所以,大家只要在掌握各概念性质的基础上弄清对应关系即可。
1.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ABC≌△A’B’C’(如图1)A’B C ’图1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图形②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图形③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图形④全等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图形定义中对“能够完全重合”的理解。
2)解题思路: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来判断题目中每一句话中所谈到的图形是否能完全重合。
解答过程: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它们是全等图形,所以①正确;我国国旗上的四颗小五角星的形状和大小也完全相同,它们也是全等图形;所以②正确;所有的正方形只是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所以它们不是全等图形,故③不正确;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所以面积一定相等,所以④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PPT精品教学课件全套
特别规定:
三角形ABC的三边,一般的顶点A所对的边记作a,顶点B 所对的边记作b,顶点C所对的边记作c.
知识模块二 三角形的分类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思考至P3探究之前部分,完成下面的内容:
辨一辨:下列图形符合三角形的定义吗?
不符合
不符合
不符合
要点归纳
三角形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位置关系:不在同一直线上; ②联接方式:首尾顺次.
表示方法: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记作“△ABC”,读作 “三角形ABC”,除此△ABC还可记作△BCA, △ CAB, △ ACB等.
要点归纳
基本要素: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出这些三角形?
5个,它们分别是△ABE,△ABC, △BEC,△BCD,△ECD.
(2)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
D
△ABC、△ABE.
A
(3)以E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 ABE 、△BCE、 △CDE.
E
(4)以∠D为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 BCD、 △DEC.
B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1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 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2.掌握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 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
系.
【学习重点】
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
【学习难点】
三角形三边的运用.
生活中的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
埃及金字塔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三角形》全章课件
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
x<2+7即x<9 根据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 x>7-2即x>5 所以5<x<9,又因为它是奇数,
若已知两边分别为a、b,第
三边长度为x, 则第三边长度为: a-b<x<a+b
所以x=7。 答:第三边的长为7。
例题学习
例4 用一条长为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ABC的三边,有时也用a、b、c来表示.
如图:顶点A所对的边BC记作a,顶点B所对的 边AC记作b,顶点C所对的边AB记作c
课堂练习
【做一做】
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
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 样吗? A
B
1.B 2.B C A C
C
9
合作探究
不是
不是
结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三角形。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
电线杆
自行车Βιβλιοθήκη 归纳总结1.什么叫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
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________. △ABC
【注意点】 (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3)首尾顺次相接
因为4+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 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
达标测试
1.用木棒钉成一个三角架,两根小棒分别是7cm和10cm, 第三根小棒可取( C ) A、20cm A、 3,4 ,6 C 、20,18,5 应等于( B ) B、 3cm C、11cm B 、8,9,15 D、16 30 14 D、2cm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全章课件
l
B
C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你还有其它方法证明三角 形内角和定理吗?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思考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什么关系?
如图,在Rt△ABC中,∠C=90 °,由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A+ ∠B+∠C=180 ° 即 ∠A+ ∠B+90°=180 ° B 所以 ∠A+ ∠B=90° 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
C
思考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 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说说理由。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出: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最少有两个 锐角; (4)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小于或等于60°。
A
70° 60° 如何证明?
B
C
D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已知:∠ACD 是△ABC的外角.
A
求证:∠ACD= ∠ A+ ∠ B
B
证明:在△ABC中
C
D
∠A+∠B+∠ACB=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CB+∠ACD=180°(平角定义), ∴∠ACD=∠A+∠B.
例题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1.3.1 多边形
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11.3.1
多边形
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
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基本知识? 2、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解题方法? 3、还有哪些知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Thank you!
Good Bye!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B
C
由不等式②③移项可得 BC >AB -AC, BC >AC -AB.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B
C
问题: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 什么?(1)3,4,5;(2)5,6,11;(3)5,6,10. 解:(1)能.因为3 + 4>5,3 + 5>4,4 + 5>3,
解:①如果 4 cm 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 x cm,则
4 + 2x = 18. 解得 x = 7. ②如果 4 cm 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 x cm,则
4×2 + x = 18. 解得 x = 10.
因为4 + 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 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为 4 的等腰三角形.
基础巩固
随堂演练
1.下列说法:①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
④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形、钝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5 cm,另一 边长为 3 cm .则第三边的长 x 的取值范围是 __2_c_m__<__x_<__8_c_m___.
拓展延伸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0 厘米. (1)若已知腰长是底长的 2 倍,求各边的长; (2)若已知一边长为 6 厘米,求其他两边的长.
第11章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03 分层检测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组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第55课 课1时时.已直直角角知三三角角在形形的 的R两两t个个△锐锐角角A互互B余余C 中,∠ACB=90°,∠A=60°,则∠B 的度数是( A )
8.如图,在△ABC 中,∠A=30°,∠B=60°,CF 平分∠ACB. (1)求∠ACE 的度数; (2)若 CD⊥AB 于点 D,∠CDF=75°,求证:△CFD 是直角三角形.
解:(1)∵在△ABC 中,∠A=30°,∠B=60°, ∴∠ACB=180°-30°-60°=90°. 又∵CF 平分∠ACB, ∴∠ACE=12∠ACB=45°.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02 课堂精讲精练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第第55课 课知时时 识直直角角点三三角角1形形的 的直两两个个角锐锐角角三互互余余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变式 1】 (潮州期中)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 38°,则另一个
锐角等于( C )
A.85°
B.62°
C.52°
D.75°
知识点 2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 2】 若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以下条件:①∠A=∠B=∠C;②∠A
-∠B=∠C;③∠A=∠B=2∠C;④∠A∶∠B∶∠C=1∶2∶3,则
最新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 全单元PPT课件
22cm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
5.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第三边长为奇数,求 第三边的长. 解:设第三边长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7-2<x<7+2,即5<x<9,
又x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为7.
拓展提升
6.若a,b,c是△ABC的三边长,化简|a-b-c|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典例精析
例1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 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 度为13cm的木棒呢? 解: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 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 摆成三角形.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 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 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2) 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 (3)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是在三角 形的内部还是外部?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O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1) 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 AC边上的高是 BD ; 直角边BC边上的高是 AB ; 直角边AB边上的高是 BC ;
B C
A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1) 你能画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 高吗?
A
F D B E C
(2) AC边上的高呢? AB边上呢? BC边上呢? BF
CE AD
A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F
交于一点吗?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不相交于一点; (4)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 一点吗?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说课课件(共33张PPT)
4.说教法学法
➢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 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在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中,体会了数学学习方法,体验 到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快乐,更好更准确的理 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第十一章 《三角形》说课
第十一章 《三角形》说课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 设计
说教学 评价
说教法 学法
说课标
1.说课标
➢ 初二学段的课程标准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 过程,掌握三角形、多边形以及轴对称等的基本性质, 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掌 握基本的推理技能;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 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 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5.说教学设计
重难点突破二: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追问1:这里连接对角线起到什么作用?
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进而将四边形的内角和问题转化为 两个三角形所有内角和的问题。
5.说教学设计
重难点突破二: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追问2:类比前面的过程,你能探索出五边形的内角 和吗?六边形呢?
基于以上分析,学生不 难想到将五边形、六边形分 别分割成三个、四个三角形, 从而得到它们的内角和 。
l
通过添加与边BC
BA C
平行的辅助线l,利用
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
的定义即可证明结论.
B
C
重难点突破一:探究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追问3 结合下图,你能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吗? 已知:△ABC.求证:∠A +∠B + ∠C = 18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本章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平面几何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使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5.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专题复习及练习(含解析):等腰三角形
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3: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例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例题2】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求证:BC=AB .【例题7】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A .B .C .D .不能确定【例题3】如图,已知AC ⊥BC ,BD ⊥AD ,AC 与BD 交于点O ,AC=BD.求证:(1)BC=AD ;(2)△OAB 是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 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12C AA.B.C.D.不能确定2.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C B.AC=BC C.∠A>∠ABC D.∠A=∠ABC3.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 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A.1个B.2个C.3个D.3个以上4.如图所示,底边BC为2,顶角A为120°的等腰△ABC中,DE垂直平分AB于D,则△ACE的周长为()A.2+2B.2+C.4 D.3二、解答题5.已知:在△ABC中,AB=AC,D为AC的中点,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6.如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7.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求证:AB=AC .8.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求证:AB=AD .9.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BD=CE .10.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E 、CF 分别是△ABC 的高.E DCAB11.证明: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BD 、CE 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求证:BD=CE .12.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13.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求证:BD=AB .1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1415.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C=AB .求证:∠BAC=30°.16.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 .17.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 ⊥AC ,∠BAC=30°,AB=10cm , CB 1⊥AB ,B 1C ⊥AC 1,垂足分别是B 1、C 1,那么BC 的长是多少?18.如图,△ABC 中,AB=AC ,∠A=36°,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D 为垂足,连接EC .(1)求∠ECD 的度数;(2)若CE=5,求BC 长.12专题13.3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知识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人教版初二数学11章三角形和12章全等三角形复习知识点PPT.
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2cm,且腰长是底边长的 3 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1)当12cm为底边时,腰长为:12× =9cm,
4 则周长为12+9+9=30cm 3 (2)当12cm为腰时,底边长为:12÷ =16cm, 4 则周长为12+12+16=40cm
3 4
,
2.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4倍, 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吗? A
=
C
\
B
=
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 ①找已知条件,做标记; ②找隐藏条件,如对顶角、等腰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公共边、公共角等; ③对照定理,看看还是否需要构造条件。 A
第11章复习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 1、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 2、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a-b<c<a+b(a-b>0)
典型例题
:
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x, 则x不可能是( ) D A .3 B.5 C.7 D.9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7, 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 长最小值是( B) A.14 B.15 C.16 D.17
角三角形的三条 高交于直角顶点
4.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 变形,常像图1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 木条(即AB,CD两根木条),这样 做的数学道理是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图1
5.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35°,则这个 多边形的每个外角是 45°,它是 八 边形,它的 内角和为 1080。 °
(初二数学课件)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11.2.2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课件
=130°.
巩固练习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3.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
∠BAC,交BC于点D,DE∥AB,交AC于点E,则
∠ADE的大小是( C )
A.45°
B.54°
C.40°
D.50°
探究新知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
∴∠ACE= 2 ×90°=45°,
∴∠DCE=∠ACD–∠ACE=60°–45°=15°.
巩固练习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5.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ABC中,∠A=35°,∠ B=43 °,则∠ C= 102°
.
②在△ABC中,∠A :∠B:∠C=1:2:3,则△ABC是
_________三角形
探究新知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变 式 题 如图,CD是∠ACB的平分线,DE∥BC,∠A=50°,
∠B=70°,求∠EDC,∠BDC的度数.
解:∵∠A=50°,∠B=70°,
∴∠ACB=180°–∠A–∠B=60°.
∵CD是∠ACB的平分线,
1
2
∴∠BCD= ∠ACB=30°.
∵DE∥BC,
∴∠ACB=180°–54°–48°=78°,
∵CD平分∠ACB交AB于点D,
∴∠DCB= × 78°=39°,
∵DE∥BC,
∴∠CDE=∠DCB=39°.
课堂检测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基 础 巩 固 题
1.求出下列各图中的x值.
70
40
x
x°
x=7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标准课件份2
3.如图所示,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 )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标准课件份2(PPT优秀课 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标准课件份2(PPT优秀课 件)
巩
固训
练
4.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固定长方形门框使其不变形,这种做 法的依据是 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校门口的自动门利用了四边形的 不稳定性 .
新
课导 入
1.如图,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防止窗框变形)
2.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1)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标准课件份2(PPT优秀课 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标准课件份2(PPT优秀课 件)
新
课导
入
(4)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学交流. 解: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 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点拨】 第一个三角形不变形,第二个四边形变形,当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 一根木条,然后扭动它,不变形.通过对比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标准课件份2(PPT优秀课 件)
学
习目
标
1.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了解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全章标准课件份2(PPT优秀课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