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教学《追求高效课堂的尝试》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学语文教学《追求高效课堂的尝
试》精编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追求高效课堂的尝试》
----养成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坏的习惯会害人终身。因此,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和交流。
课前
教师:养成“潜心读文本”的习惯
(一)文本就是我们所教学的语文课本,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一课我都是认真而细致的来解读的,对照着教材、教参、还有学生的一些辅助资料,进行研读,找每一课的重点,(段句字词乃至一些重点的标点符号),每一类课型的重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能有的放
矢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重难点突出。这一点特别适合书头备课,我平时就喜欢进行书头备课,(也算是一种习惯吧)感觉效果很好。
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
自从接手我班我就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三读六步预习法)
我就
告诉他
们,以后
只要我一提“预习”两个字就必须完成我的要求,布置了就要检查,一开始效果不好,只有三分之一的好学生预习的我还满意,其余的同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我就对症下药,一个一个突破,弄了一遍后,效果提高了很多,我又发动家长督促,现在学生都会预习了。应该说,三年级尤其是上学期应该在课内完成预习,但我们都知道,一学期上课的时间除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所剩无几,如果再预习,恐怕连课都讲不完,所以我就放在课前,很多时候就是下午的作业,这样有利于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学生很喜欢这项作业,也很乐意去做,可以说养成了习惯。
课中
教师:我们平时经常说“抓好课堂才是关键”,这句话时时刻刻都记在我的心里。所以教师
1、养成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习惯 常言道:“
磨刀不误砍柴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是说方法的重要性,好的方法可以事半而功倍,不好的方法,事倍而功半,甚至
毫无效果。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就是说,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学习。如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结构,学会精读课文,读目录、读标题、读前言、读正文、读插图、读引文和注释;学会做笔记;学会精读和泛读;学会记忆;学会总结;学会整理错题;学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学会探究性学习;学会社会调查等。在教学精读课文时更要注意方法
(1)朗读的方法
朗读的指导我觉得应体现三个层次,首先应是读正确,其次是读流利,最后是如何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教师形象生动地泛读。第二,学生生动形象的仿读。第三,学生多种形式的练读。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不同,所表现的感情也不尽相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除了教师以准确的声音和声情并茂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在平时的教学中配乐朗读,朗读竞赛也是我经常采用的方法。
(2)说的方法
了解我现在班的老师都知道,这班的孩子特别不爱说话,回答问题,为达到学生说的目的,我相继开展了课前五分钟课下一分钟的说话节目。即课前五分钟,可以谈天说地,海阔天空,或讲讲家里的新鲜事,或报道昨日的新闻,内容任选,但一定站在讲台上说。这一有准备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说的积极性。课下一分钟,要求利用课间与同学至少交流1分钟,把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或疑问说给伙伴听。这样,学生在玩玩乐乐中又学会了交流,最主要的是锻炼了说话的胆量与能力,一学期下来,我感觉学生进步不少,最起码上课敢说了,乐意说了。
(3)抓重点阅读的方法。
一句话中有重点字词标点符号,一段话中有重点句子,一篇文章中有重点段落。阅读文章时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文意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抓重点的词还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4)质疑的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出示课题后要及时启发学生质疑,以便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具体地讲,初读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对字词句提出质疑;细读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质疑;熟读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对课文的谋篇布局、精妙语言、绝妙修辞等提出质疑;总结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回顾反思,解决遗留的疑难问题。
2、养成提问的好习惯
分析我们的考试卷,我们很明白基础知识是没有三六九等的,基本都是优,作文如果不是很离题也没什么问题,主要问题就出现在阅读理解上,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呢?一方面是学生的语文素质,更重要的是上课提问要有技巧。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提问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