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 美国描写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现代语言学发展流程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学说,美国描写主义学说】(20世纪30年代欧洲,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学之父”,特点:共时描写】)——哥本哈根学说——转换-生成语言学索绪尔在语言学上的贡献:1提出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概念(1)语言和言语:把言语活动分成“语言”和“言语”两部分语言是符号系统,言语是运用言语表达的过程(2)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3)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共时态是指在某一特定状态中的语言状态,不考虑时间因素历时态是指语言的历史演变(4)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历时语言学是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5)能指和所指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内容,语义:词汇和语法)所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记或音响形象(形式,语音)(6)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句段关系指语言的横向组合联想关系是由心理的联想而产生,指词语的纵向聚合(7)外部语言学和内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系统外部语言学侧重联系语言系统以外与语言相关的一切因素研究语言(8)不变形和可变性不变形指任何个人无法有意识地,主动地改变语言符号系统可变性指语言符号系统在时间的线条上将不可避免地变化2提出了语言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1)区分语言和言语(2)共时和历时(3)提出语言的系统性3创立了符号学学科《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二)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强调语言的基本功能是做交际工具,代表作特鲁别茨科伊《音系学原理》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理论是“语符学”美国结构语言学派,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代表: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特点:注重口语的描写和共时的研究,重形式分析,回避意义问题(三)转换——生成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句法结构》(标志)“乔姆斯基革命”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做出解释,而不仅描写语言行为,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先天语言能力说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1914《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提出(一)语言的社会性1.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2.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除了语言,人类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一、理论内容
1、语言观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观是瓦特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自称为机械论或机械主义。他用“刺激→反应”的理论来 解释什么是语言。他说:“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s)时让另一个人去作出反应(r)。
谢谢观看
主要特点
①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美洲印第安语很多都没有文字和历史的材料,这使得这一学派一开始就不得不从口 语着手进行共时的形式分析。这种做法,跟欧洲学者着重书面文献的语文学和专搞历时研究的历史比较语言学都 有显著的不同。
②注重形式分析,避开意义这一因素。美国结构主义在结构分析中只注意可供验证的语言形式,不考虑心理 过程,也不谈社会和历史等因素。在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上,他们认为形式的对立能决定意义的不同。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的是鲍阿斯创立的调查印第安语形成的语言学;广义指的是萨丕尔继承、过渡, 布龙菲尔德完成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内部原因
这一学派的创建有它的实践基础——基于美国的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对印第安语的长期调查。
在19世纪的语言学研究中,历史比较语言学占主导地位,历史比较语言学在对语言动态的历时的研究取得成 果时,也暴露出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例如:这一学派把一些语言事实当作孤立的单位来处理,忽视了语言的系统 性,忽略了语言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语言学领域术语
01 学派简介
03 步骤 05 产生背景
目录
02 代表人物 04 主要特点 06 语言论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之一。并不是所有美国的语言学家都属于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而是 指在美国持有这一语言学派的相同观点的一批语言学家,他并不存在任何团体或机构,也没有专门的组织形式。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20世纪20年代逐步形成,在1930年代-1950年代在美国的语言学研究中占有统治地位。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三: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好处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好处两方面构成的.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能够有不一样的变异、不一样的风格.二、填空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个学派.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xx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好处,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好处,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能够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能够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够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三、决定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资料和好处两个方面构成的.(×)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好处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四、问答题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务必有自我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能够有不一样的变异、不一样的风格.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首先能够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好处,在不一样的语言中就能用不一样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一样的好处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必须社会群众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能够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第二,从语言本身的状况来看,不一样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我的专门的词和语,构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有自我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不一样语言能够用不一样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 ū”和英语的“book”),也能够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一样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答: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①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②从语言的音义关系能够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必须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就应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5、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好处?答:语言符号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能够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够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处于一个前后相续的链条状,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的自然地聚集成群,它的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好处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此刻哪些方面?答: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此刻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这个分层装置的运转是组合和替换,即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一、名词解释1、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o、i、u、ü.3、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音叫辅音,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中除a、e、o、i、u、ü之外的其它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4、自由变体:音位的自由变体就是能出此刻同样的语言环境之中而不能区别好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5、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二、填空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重、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腔)三大部分.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能够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辅音充当的.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三、单项选择题解题说明: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A、元音B、辅音C、音素D、音位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A、英语B、法语C、拉丁D、希腊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A、u c hB、y ts‘ xC、u ch hD、x y k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A、音高具有区别好处的作用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好处的作用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一样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A、元音发音时光短暂,辅音发音时光较长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A、ē—[e]B、j—[y]C、h—[x]D、b—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A、[t]—[d]B、—[p]C、[s]—[z]D、[t]—[k]10、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是错误的.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一样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一样C、a和ā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一样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一样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D).A、[x]—[h]B、[t]—[k]C、[s]—[f]D、[z]—[s]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A、音位具有区别好处的作用B、音素具有区别好处的作用C、声母具有区别好处的作用D、韵母具有区别好处的作用xx、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四、分析题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国际音标标出来(6分,每小题1分)①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③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④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⑤舌面前高圆唇元音;⑥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①[k]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②[x]舌面后,清擦音③双唇,浊,塞音④[ts‘]舌尖后,清,送气,塞擦音3、说明下方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①[p]—[p‘]不送气—送气②[s]—[z]清—浊③[tc]—[tc‘]不送气—送气④[y]—圆唇—不圆唇4、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方的汉字注音(声调不作要求).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wo][men][te][seh][xuo][tson][man][jah][kuh]②用心参加网上学习[tGi][tGi][ts’an][tGia][wah][sah][Güe][Gi]六、问答题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状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答:这是由于男子和妇女、大人和儿童的音高不一样造成的.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的频率.频率大声音就高,频率小声音就低.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一般说来,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说话时声音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的声音低一些.这样,我们就根据声音的高低能够在没有看见人的状况下,听出是男子还是女子,是大人还是小孩说话了.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好处的作用,请举例说明.答: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是由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出来的.同一个音节,声调不一样,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就不一样,因而好处也不一样.例如:“妈、麻、马、骂”的音音、辅音和它的组合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由于音高变化不一样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一样,好处迥异的四个语音单位.可见音高变化产生了调位的不一样,有区别好处的作用.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答:音素如果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在汉语中是对立的,人们会把它们认为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语音单位,叫音素的对立.例如: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在汉语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p‘iau]“飘”在语音上的不一样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但却构成了完全不一样的两个语素.音素如果仅仅是在出现的位置和环境互相补充,彼此处于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即它们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音素的互补.如汉语中“哀”、“安”、“啊”、“熬”、“昂”五个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为:ai、an、a、ao、ang,如果仔细比较,“哀”、“安”中的a是前[a],“啊”中的a是中[a],“熬”、“昂”中的a是后[a],这三个音位的a由于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只是在音节中的位置不一样,构成音素的互补关系.4、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一样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答:这是因为bau、da、guang中的三个[a]、[A]、[a]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它们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能够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一样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一样的变异形式,语音学上称为音位变体.那里的[a]、[A]、[a]三个音位变体的出现条件是前后有无无音、辅音这种语言环境的制约,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三.布拉格学派

三.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学派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是由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理论发展出来的,主要包括三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

下面我们先介绍布拉格学派。

一布拉格学派的形成1926年,特鲁别茨柯依(H.C.Tpy euko ,1890—1938)、马德修斯(V.Mathesius,1832—1945)、雅可布逊(R.Jakobson,1896—1982,20至30年代侨居布拉格,后移居美国,在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布拉格成立布拉格语言学会(Cercle Linguistique de Prague)。

1928年,第一次语言学家国际会议在海牙召开,他们在会议上十分活跃,提出了好几篇音位学论文,被称为“布拉格音位学派”。

1929年的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他们提出了布拉格学派的论纲,1929—1939年,他们出版了《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Travaux du Cercle Linguistiquede Prague)。

1935—1953年,出版季刊《词与文》(SaS),刊物的副标题是:布拉格语言学会机关刊物。

1953年布拉格语言学会在组织上解体后,《词与文》变成了捷克科学院的刊物,至今仍在出版。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理论,既受到索绪尔很大的影响,也受到波兰著名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J.Baudoin de Courtenay,1845—1929)的影响。

博杜恩早在1870年就明确地提出语言和言语区分的问题。

1876年己提出应区分语言的静态和动态的思想,这些,都与索绪尔的理论有共同之处。

博杜恩的最大贡献在音位学方面。

在1881年,他就指出,必须明确地区分音素和音位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

音素是一种纯语音现象,而音位则是词的某一部分语音性质的总和。

他提出必须区分两门不同的语音学学科:人类语音学和心理语音学。

人类语音学从生理—声学观点研究人类语言所有的语音,即音素。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语言学派。

这一学派是在索绪尔语言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公认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有四个支派:(1)以特鲁别茨柯依、雅谷布森为代表的捷克布拉格学派;(2)以布隆达尔、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丹麦哥本哈根学派;(3)以弗斯为代表的英国伦敦学派;(4)以布龙菲尔德等为代表的描写语言学派。

无论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还是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它们都接受索绪尔的基本观点与理论,如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对语言学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声音、文字等实体,而是内在结构,研究语言是研究其结构,即语言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正如象棋中重要的不是棋子的材料,而是棋子的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基本原则是:语言中的每一个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统巾的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在语言系统的框架结构中关系统驭成分,因此,可以采用形式分析和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

这种结构主义观点影响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评论等其他学科研究。

其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有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结构主义变迁

结构主义变迁

结构主义变迁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发源于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系统理论,后来经过发展、演变,形成了三个主要学派,分别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学派。

本文从几个基本方面入手,对比分析索绪尔创立的结构主义与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揭示20世纪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中的继承与演变。

1.引言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创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20世纪语言学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学派的理论提供了参考依据。

而在三个语言学流派中,索绪尔对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影响最大。

索绪尔和布龙菲尔德处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对二者理论的比较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对比二者异同,深入分析结构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

2.结构主义概述2.1 结构主义研究特点索绪尔建立的共时原则视为结构主义的起点,那么,凡是以一种具体语言的状态为分析对象的现代语言学各派,可以说都是结构主义的支流。

结构主义研究法有三个特点,一是取一种整体、系统的视角,专注于共时状态的描写;二是层层解析语音、语法、语义构造,直至不可再分的最小要素;三是强调要素的区别特征,尤其是二元对立性。

把三点综合起来研究并贯之于语言构造的各个层面是20世纪初始有的事情。

2.2索绪尔结构主义概述索绪尔认为,语言的特点不是由声音和意义构成的,而是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组成的。

这些声音和意义间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系统。

因此语言学的主要对象就是这些关系的各种联系。

结构语言学是以语言的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所谓的“结构”就是索绪尔提出的“系统”。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最重要的著作,书中介绍了普通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识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地理语言学与语言学问题回顾及结论。

2.3美国结构主义概述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又叫做“描写”语言学。

“描写”语言学起源于对美洲印第安人语言的实践,后来被布龙菲尔德和派克应用到语言的语音系统、形态学和造句法方面。

现代汉语语法 层次分析法

现代汉语语法  层次分析法
若干个直接成分的层级构成的,而每一个较低层次的成 分都是由较
高层级的组成部分。显然,层次分析的客观基础就是语 法构造的层
次性。
吃→吃(苹果)[组合性扩展] →(我)(吃(苹果))[组合性扩展] →(我)(吃((一个)苹果))[更迭性扩展] →(我)(吃((一个)((红)苹果)))[更迭
墓室里壁画有40余幅。
说“生、死”与“前”的组合
俺兄弟生前说,别为他难受……(冯德英《迎春花》)
他死前曾对我说,要求批准他为共产党员。(李晓明、 韩安庆《平原枪声》)
他生前很痛苦。
他死前很痛苦。
崇祯的生母姓刘,生前地位很低,……(姚雪垠《李 自成》)
崇祯的生母பைடு நூலகம்刘,死前地位很低,……
b)一根线—一条线; 一根海带—一条海带, 一 根铁轨—一条铁轨。
你把这根线穿进针孔里去 ?你把这条线穿进针孔里去
用筷子夹起一根海带放到碗里 ?用筷子夹起一条海带放到碗里
他扛起这根铁轨就走 ?他扛起这条铁轨就走
扩展分析
指一个句法结构由简单变为复杂。原先的词类 序列称为“模型”,扩展后词类序列称为扩展 式。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作用
句子成分分析法在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 教学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其他分析方法 借鉴、运用到汉语语法研究中来之前,就 是靠它建立了汉语语法学,普及了语法知 识。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历史贡献是不能抹 杀的。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首先,这种分析法只适用于句法,即不能用它来分析合成词的 内部构造。
美国描写语言学运用层次分析法,只讲切分,不讲定性,即只要求 明每一层面上的直接成分,不要求指明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汉语中的描写语法学则不同,不但讲切分,还讲定性。我们运用 层次分析法来分析“我看书”时,不仅要对这个句子进行切分,还需要 对切分所得的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定性,即:

布拉格学派与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比较分析

布拉格学派与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比较分析
[ui0 平
』 第 4 8期
月 戳 予
ED U CA T1 0N T EA CH I N G FO RU M
布拉格学派 与美国描 写语 言学 的 比较 分析
唐菊媛
( 南 京大学 ,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3 )
摘要: 索绪 尔之 后 , 语 言 学上 出现 了布拉格 学派 与美 国描 写语 言 学派 。 这两 个 学派 , 与哥 本哈 根 学派 一 同构 成结 构主 义 。 本 文先 从 学 派概 况 、 学 派思 想等 角度 , 对 这 两个 学派 进行 了 简单的 介 绍 , 接 着在 此基 础上 对 这 两 个学 派进 行 比较 分 析 , 从 而 发 现 两学 派观 点 中的异 同, 以及 各 自的特 点 等 。 关 键词 : 布拉 格 学 派 ; 美 国描 写语 言学 ; 分析 ; 比较 中图分 类 号 : HO 一 0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4 8 — 0 1 3 6 一 ( / 2
瑞 士语 言学 家索 绪尔 被称 为现 代语 言学 之 父 ,他 曾经
提 出语 言 是一个 符号 系统 的理论 。他认 为 , “ 语 言是 一个 南 相互 依赖 的词项 所组 成 的符号 系统 。语 言现 象 是一 定时 间
于1 9 2 4 年, 在 博厄 斯 、 萨 丕尔 、 布尼 菲尔 德等 人 的发起 下 , 美
结构 主义 做一番 探讨仍 有很 大必要 。

何 团体 ,而 是 当时持相 同学 术 观点 的语 言学 家 的一 个 自发
流派。
2 . 学派思 想捕 写主 义( 结 构主 义 ) 。 作 为美 国描 写语 言学 创 始人 的博 厄斯 是在 没有受 过 任何 语言 学训 练 的条 件下 自 学 成才 的。他 在调查 中发 现 , 世 界上 根本 存 在什 么最理 想 的语 言形 式 。后 来 , 在为《 美洲 印第 安 语言 手 册 》 写 的前 言 中, 博 厄斯论 述 了捕写语 言学 的框架 。他 的理论 与索绪 尔 的 理论 正好 谋而 合 , 后来 在 布龙 菲尔 德 的继 承和 发展 下 , 开 创 了结 构主 义语 立 了“ 美 语 言 学 会 ” 这一 组 织 , 下 没新 语法 学 和人类 语 言学两 大 派 。美 国描写 语言 学 派是 以 这两 派人 中 的一 些人 为核心 , 逐 步发展起 来 的。然 而值得 注 意 的是这 一学 派 并没有 专 门 的组 织 或者 机构 ,也 不 属于 任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继索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哥本哈根、美国结构主义。

布拉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泰休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

这个学派的突出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phonology)。

但是,因为他们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又被称为功能语法学派。

这是索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

(1)结构-功能语言观简单说,其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其基本观点是: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不分析语言成分与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功能语言观。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当然有些成分还能完成交际之外的任务,如运用古英语成分可表庄重(thou:你)。

显而易见,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50年代后,新布拉格学派继承了前辈的基本原则。

新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依存的次系统构成。

这些次系统常被称为语言平面如音位平面、词汇平面、句法平面等。

(人们普遍认为,古英语的词汇由综合性变化到中古英语词汇的分析性变化,必然影响到中古英语词汇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句法平面。

古英语的词序是“自由词序”……但是,这种变化不一定都是音位系统的,相反,有的音位变化倒是因其它系统上的变化引起的,如词形和词汇平面上的变化。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在1929年就有所发现。

语言是动态结构。

语言系统的这种不平衡、运动的性质来源于语言的交际功能。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语言必须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平衡,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

语言学名词解释3

语言学名词解释3

名词解释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历时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它是以语音为形式、以语义为内容、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产生的结果(所说的话);二是指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是写和写下来的话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

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和义的结合时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相互关系来说。

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个符号依次出现。

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

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语言结构的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不同的层和级。

20世纪西方语言学流派概况

20世纪西方语言学流派概况

转换生成语言学
背景: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 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 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 《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 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有 影响的一种,因此,它的诞生被称为“乔姆斯基 革命”。
基本观点:
认知语言学
背景: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0世纪 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80年代中期开始成熟, 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尔文组织的在德 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大会,此次 大会宣布于1990年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成立 国际认知语言学,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 90年代以后,认知语言学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有雷科夫、兰格克、菲 尔莫、约翰逊、杰拉茨、福科尼耶以及塔尔米等。
①语言是创造的,也即获得语言并不是去学会特定的 句子,而是利用组句规则去理解和创造句子,句数是 无限的。 ②语法是生成的,儿童生下来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 这种普遍语法的实质就是一种大脑具有的与语言知识 相关的特定状态,一种使婴儿能学会人类任何语言的 物理及相应的心理机制。 ③每—个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深层结构和表层 结构。深层结构显示基本的句法关系,决定句子的意 义;表层结构则表示用于交际中的句子的形式,决定 句子的语音等。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为表 层结构,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基本观点:
1、否定语言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以雷科夫 为首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语 言与生活捆绑在一起,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认知 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 2、认为语言不是自治的,句法也不是一个 自足的系统,语言是后天习得的,深受社会环境、 身体经验、认知机制等因素影响。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语言学流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以下就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分别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二、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语言学名词解释

语言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历时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它是以语音为形式、以语义为内容、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产生的结果(所说的话);二是指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是写和写下来的话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

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

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和义的结合时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相互关系来说。

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个符号依次出现。

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

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语言结构的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不同的层和级。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

1.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继索之后,出现了三派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哥本哈根、美国结构主义。

布拉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泰休斯、特鲁别茨柯依、雅克布逊。

这个学派的突出贡献是创建了音位学(phonology)。

但是,因为他们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又被称为功能语法学派。

这是索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

(1)结构-功能语言观简单说,其观点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其基本观点是: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不分析语言成分与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

“说话人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去寻找适宜的语言形式”。

布拉格学派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功能语言观。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当然有些成分还能完成交际之外的任务,如运用古英语成分可表庄重(thou:你)。

显而易见,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说话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布拉格学派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语义的研究,这是他们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根本区别。

50年代后,新布拉格学派继承了前辈的基本原则。

新派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由许多互相依存的次系统构成。

这些次系统常被称为语言平面如音位平面、词汇平面、句法平面等。

(人们普遍认为,古英语的词汇由综合性变化到中古英语词汇的分析性变化,必然影响到中古英语词汇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句法平面。

古英语的词序是“自由词序”……但是,这种变化不一定都是音位系统的,相反,有的音位变化倒是因其它系统上的变化引起的,如词形和词汇平面上的变化。

)关于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雅在1929年就有所发现。

语言是动态结构。

语言系统的这种不平衡、运动的性质来源于语言的交际功能。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语言必须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的平衡,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

语言学资料

语言学资料

1、中国(文言文)、印度(梵语)、希腊-罗马(拉丁语)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语文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3、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为三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4、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明确语言学研究对象,标志现代语言学的诞生。

5、新时期语言学的最大特点是:(交叉性)、(边缘性)。

6、形式语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认为对语言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目的在于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

7、布龙菲尔德,《语言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

8、语言交际运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分为五个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

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学关心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

9、语言研究的最根本问题是: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0、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系统。

11、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12、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最基本的;人际互动功能)、思维功能。

13、语言的最根本性质:普遍性。

14、语言是具有沟通特性的、强制的、有声的符号系统。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时必须遵循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语言学家的任务是归纳、整理客观存在的规则,选择适当的方式将之描写出来。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结构的两种根本关系。

组合规则的实现依托于聚合,聚合类的归并源于具体的组合。

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储存于人们大脑之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中。

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局和规则提供可能。

3、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就汉语来说,大抵一个音节对应一个语素,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

同一个语素在组合时可能有不同的语音形式,如英语中的复数。

语言学期末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期末题及参考答案

语⾔学期末题及参考答案I1、结构主义语⾔学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今)索绪尔的语⾔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语⾔学的建⽴。

结构主义语⾔学可以分成五个流派:(王德春P54)1、布拉格学派2、哥本哈根学派3、美国描写语⾔学派4、伦敦学派5、莫斯科学派2、语⾔和⾔语:1、定义:(1)a、⾔语就是讲话或写作,是⼀种⾏为动作。

b、语⾔也是所讲的话或所写的⽂章,是⾏为动作的结果。

(2)“语⾔”不是⾔语活动本⾝,⽽是隐藏在⾔语活动或⾔语结果中的⼀个规则系统。

直观地说就是语⾳、词汇、语义、语法系统或者叫⾳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2、区别:(1)⾔语是个⼈的⾏为,每个⼈可以⽤不同的嗓⾳进⾏说话,每个⼈都有不同的⾔语风格,每个⼈都有⾃⼰的“⾔语”。

(2)每个⼈必须按照语⾔系统的规定去说话,必须遵循这个系统的规则,但每个⼈不能创造⾃⼰的“语⾔”,语⾔是社会的,⾔语是个⼈的。

3、联系:“语⾔”和“⾔语”具有紧密的联系⽽且互为前提的:要⾔语为⼈所理解,并产⽣它的⼀切效果,必须有语⾔;但是要语⾔能够建⽴,也必须有⾔语。

从历史上看,⾔语的事实总是在前的。

语⾔和⾔语是互相依存的,语⾔既是⾔语的⼯具,⼜是⾔语的产物。

(1)⾔语是第⼀性的,语⾔是第⼆性的。

那⾥有⾔语,哪⾥就有语⾔;哪⾥没有⾔语,哪⾥就没有语⾔。

语⾔是存在于⾔语之中的。

(2)语⾔来源于⾔语,⼜反作⽤于⾔语。

语⾔虽然是第⼆性的,但它绝不是消极的。

相反,它对第⼀性的⾔语起着积极的、巨⼤的作⽤,即强制性的规范作⽤,使得任何⼀个说话的⼈或写作的⼈都必须遵照⼀定的规则进⾏,否则就不能被⼈们理解,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3、语⾔是⼀个符号系统:1、符号:(1)符号是⼀种信号、记号、或标记。

被约定⽤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志。

(2)符号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是能指和所指,它们合在⼀起组成⼀个符号。

(3)符号的本质特征:任意性/规定性(可变性/不变性)a、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具有任意性和规定性的⽭盾统⼀性。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语言学的主要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
(1)时间:1786——1916
(2)特点:独立性、历时的原子主义语言观;
(3)贡献:使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主要人物:琼斯、拉斯克、格里姆、葆朴、维尔纳、施莱赫尔、勃鲁格曼、莱斯金、保罗、梅耶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
(1)代表人物:索绪尔(开创者)
(2)主要内容: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符号组合而成的系统(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语言符号有能指和所指,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

(3)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1)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2)大致内容: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
(1)代表人物:韩礼德
(2)主要内容:重视语言在社会学上的特征,研究如何根据特定交际目的选择特定的语句,集中力量发现描写语言在社会中的规律;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注重个别语言以及个别变体的描写,发现语句在社会中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绪尔之后,结构主义发展分成了三个主要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学派。

这三个学派都遵循语言符号系统理论,把语言看作语言学研究对象,把言语排除在语言学大门之外,这是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三个学派的研究侧重点不一样,在具体程序操作中,一些细节也有分岐,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布拉格学派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布拉格学派接受了索绪尔的基本理论,承认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但不把语言形式与超语言因素截然分开,重视语言的共时研究,但并不把它与历时研究割裂开来;他们还接受了俄国语言学家库尔德内的功能观,对语言进行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因而自称为结构-功能学派。

布拉格学派(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 1926年,V.马泰休斯(1882-1946)领导召开了该学会的第一次会议。

布拉格学派实践了一种独特的研究风格,即共时语言学研究。

它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语言。

布拉格学派一度成为影响语言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源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像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曾影响到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Bolinger, 1968)。

特别是其音位学说,对共他结构主义学派有很大影响。

美国人自己也承认,如果没有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的音位学,;就不可能有今日美国的音位学,犹如没有欧几里德几何,就不会有今日的现代几何。

布拉格学派在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海牙,1928)上,第一次把他们的音位学的观点公诸于世,引起很大的反响。

该学派集体观点的全面叙述见于他们在第一届国际斯拉夫学会议上所提出的《论纲》。

《论纲》强调语言是一种功能体系,评价任何语言现象都应从它所达到的目的,所起的功能着眼。

1、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特点(1)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

《论纲》写得很明确:从功能观点出发,语言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表达手段。

根据语言行为与超语言现实的关系,语言的功能可区分为交际功能和诗歌功能,前者是针对表达对象而言的,后者是针对表达本身而言的。

德国语言学家布勒曾在《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第一卷上发表过一篇论文,重申他在20年代提到过的语言三功能说:描述(针对所说的事物或现象而言),表达(从说话者角度出发),召唤(针对交谈的另一方面而言)。

雅科布逊以后又根据信息论的模式把三功能说发展成为六功能说:所指(referential)或指示(denotative),表情(emotive),意动(conative),沟通(phatic),元语言(metalinguistic),诗歌(poetic)。

(2)建立了音位学说。

反映布拉格派音位观的代表作是特鲁贝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

在此书中音位体系被定义为能用以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音位对立体的综合。

此作对世界各国音位学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后,雅科布逊又通过实验和对历时音位学的研究,对布拉格语言学会早期的音位理论进行了某些补充和发展。

(3)把音位学的概念,类型学的原则应用于语法研究。

雅科布逊、特伦卡、斯卡利奇卡认为语法平面的基本单位是形位(morpheme),形位在一定场合下也会出现中和的现象。

形位学上的对立也有偶项特征,但不对称,一个强(有标记项),一个弱(无标记项),可以通过对语言符号的不对称性来分析语法意义。

(4)提出"语言联盟"的理论。

他们认为,邻近地域的语言,由于相互影响,常常获得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

所以某些语言的共同特征不一定都是来源于语言的亲属关系。

(5)提出了句子的实际切分说。

实际切分的主要成分是"表达出发点"和"表述核心",即现在通用的"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

(6)提出要加强对标准语理论,术语和功能语体的研究,以指导整个语言文化工作。

(7)提倡把最新理论运用于从中学开始的语言教学。

《论纲》第十章就提出了这一见解。

2、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泰休斯(Mathesius)布拉格学派创始人。

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作为该学派创始人和组织者所做的贡献。

终身担任布拉格语言学会(The LinguisticCircle of Prague)会长,组织讨论、安排讲学、主编《布拉格语言学会学报》等。

二、作为语言学家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贡献最为突出的是他提出的语言特征性理论(功能名称学+功能句法学)。

其中,他的“功能句法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从提出之日起便成为布拉格学派研究的重点,并在年轻一代学者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例如,主位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思想和交际动态理论(communicative dynamics)都是在他的功能句法理论基础上形成的。

特鲁别茨柯依(Trubetzkoy)主要贡献在于他的音位学理论。

接受索绪尔观点,区分语言和言语,认为音位学研究的应该是语言的能指,而不是言语的能指。

还从索绪尔那里接受了“系统、差别、对立和价值”等概念并纳入音位学研究中去。

他的《音位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onology)是布拉格学派最重要的论著,它的出版标志着音位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对音位辨义功能的重视,充分反映了他具有明显的功能主义倾向。

尤其是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这一概念,被认为是“语言学领域中最有意义、最有生命力的概念之一”。

雅克布逊(Jakobson)布拉格学派奠基人之一。

对语言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位学理论和标记性理论(markedness)的研究上。

在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对立理论基础上发展了音位理论,提出了预示音位对立的方法。

同时,还以声学频谱为基础来分析语音,也是语音学和音位学上的一大进展。

雅克布逊的区别性特征是对音位学的重要贡献,在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创造性:①这些特征旨在揭示音位对比,而不是描写语音特点;②这些特征在本质上都具有偶值性质;③全部特征主要是依据声学特点来规定的。

他还发现,“对立”概念不仅适用于音位,而且适用于词汇和语法研究。

他因此提出的标记理论对于后来形成的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都有影响。

他还创造了“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这个术语用来表明现象科学研究中的结构-功能方法。

他在语言类型学、标记性理论和语言普遍现象等方面提出的看法,至今仍然为语言学界所称道。

3、布拉格学派的贡献布拉格学派发展了索绪尔和库尔德内的理论。

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音位学中的理论原则、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的实际切分的理论已得到公认的发展,为话语语言学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分析比较法对类型语言学和语言普遍现象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他们的定量分析法又为数理语言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他们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机器翻译产生的重要前提之一。

1976年,法国成立了以马丁内为首的国际功能语言学协会,旨在发展布拉格学派的基本思想。

布拉格学派的薄弱环节是语法学(尤其是词法学)。

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结构语法学体系。

此外,他们的有些概念,如正负对立原则、区别特征、中和论等等,能否绝对化,并推广到语言的所有层次中去,也是仍有争论的问题。

二哥本哈根学派1、流派简介所谓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

代表人物有叶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等。

1931年,叶尔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共同创建了"哥本哈根语言学会",该学会成为当时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中心。

1938年创办会刊《语言学学报》,1939年的创刊号布龙达尔发表了他的论文《结构语言学》,遂成为这个学派的纲领。

哥本哈根的前身是丹麦青年学者成立的“音位学研究小组”和“语法研究小组”。

1931年,仿照布拉格语言学会的样子,成立了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主要有布龙达尔,乌尔达尔和叶尔姆斯列夫。

其主要人员中,前两人去世很早,所以叶氏才是这一流派的核心人物。

他们的主要纲领性著作有:1943年出版的叶氏的《语言理论导论》,二是1957年出版的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一般理论)》,三是1939年《语言学报》第一卷第一期上的论文《结构语言学》。

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有两个刊物,一个是叶尔姆斯列夫和布龙达尔于1939年创办的《语言学学报》,另一个是《哥本哈根语言学会会刊》,会员的有关语符学的论文大都刊载于这两个刊物。

哥本哈根学会虽是仿造布拉格语言学会的模式建立的,但他们并没有很强的内聚力,并不经常通力合作或开展集体活动,因为成员内部的理论观点并不一致,每个人坚守自己独立的观点。

所以,对叶尔姆斯列夫斯基理论最深刻最透彻地批评,常常来自他们学会内部,这些都使哥本哈根与其他学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叫做“语符学”。

20世纪30年代初,叶尔姆斯列夫和乌尔达尔研究和音位学的问题,提出了“音声学”理论,接着又把它发展成为一般性理论。

为了强调跟以前的语言学截然不同,他们把自己的理论定名为glossematics(glossa在中是“语言”的意思)。

语符学的基本设想由乌尔达尔写成小册子《语符学大纲》,1936年在哥本哈根国际语言学大会上散发。

其后不久,乌尔达尔往希腊工作,继续创建理论的任务由叶尔姆斯列夫独自担负。

他的论著颇多,代表作是《语言理论基础》(1943),因用丹麦文写成,读者不多。

1953年这本书有了英文译本,语符学才为更多的人所注意。

哥本哈根学派是一个纯理论研究学派。

这一学派主要研究语言的符号性质,及从符号的角度确定语言在人文事实中的地位,从形式和实体方面来分析语言,给语言的本质以更严密精确的分析,形成一个严密的语符学理论体系。

2、学派代表人物布龙达尔布龙达尔是这一学派的先驱,其主要著作有《普通语言学论集》(1934)、《罗曼语和日耳曼语的基质和借用(关于语音和词的历史的研究)》(1948)、《介词理论》(1950)等多种。

然而最集中地反映他的结构语言学的思想的,却是刊载在《语言学学报》创刊号上的那篇篇幅不长的论文《结构语言学》。

在这一论文中,他评述了19世纪以来的语言研究状况,并表述了自己的结构主义观点。

他首先指出比较语法是“19世纪的女儿”,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历史的,实证的,合乎法规的,这种思想对科学实践是很有用处,但理论上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