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图分析课件第2章核磁共振氢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
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δ是相对值,与仪器磁场强度无关,同一
环境的质子有相同的化学位移
另 外
B 106 BTMS B样品 106
6
近二十多年发展
➢高强超导磁场的NMR仪器,大大提高灵敏度 和分辨率;
➢脉冲傅立叶变换NMR谱仪,使灵敏度小的原 子核能被测定;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多脉冲激发方法采用, 产生二维谱,对判断化合物的空间结构起重 大作用。
7
应用领域广泛
➢核磁共振谱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物理 化学、无机化学研究,以及多种工业部 门 ,……
谱图分析课件第2章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 (NMR) 现象的发现 1945年 Stanford 大学 F. Bloch 小组
Harvard 大学 E. M. Pur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l 小组
F. Bloch
E. M. Purcell
2
对NMR作过贡献的15位Nobel奖得主
1. 1944: I. Rabi 2. 1952: F. Bloch 3. 1952: E.M. Purcell 4. 1955: W.E. Lamb 5. 1955: P. Kusch 6. 1964: C.H. Townes 7. 1966: A. Kastler 8. 1977: J.H. Van Vleck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医学
8
第2章 核磁共振氢谱
2.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2.2 核磁共振仪与实验方法 2.3 1H的化学位移 2.4 偶合常数 2.5 常见官能团的一些复杂图谱 2.6 辅助图谱解析方法 2.7 核磁与反应动力学现象 2.8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
9
第二章 核磁共振氢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核外电子运动产生的感应磁
屏蔽效应大小与电 子云密度有关
场 导 致 1H 核 实 际 感 受 到 的 磁 场强度小于外磁场强度
屏蔽效应
—屏蔽常数 34
2.3.2 化学位移
➢ 屏蔽效应不同,化学环境不同,自旋核的进动频率也不
同:
0
2
B
2
B0 (1 )
➢ 由于原子核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引起的
50年代初:NMR首次应用于有机化学 60年代初:Varian Associates A60 Spectro-
meter问世,NMR开始广泛应用
5
第二阶段
70年代:Fourier Transform的应用 13C-NMR技术(碳骨架) (GC,TLC,HPLC技术的发展)
第三阶段
80年代:Two-dimensional (2D) NMR诞生 (COSY,碳骨架连接顺序,非键原 子间距离,生物大分子结构,……)
Nobel 化学奖
3
英 国 R.R.Ernst 教 授 因 对 二维谱的贡献而获得 1991年的Nobel化学奖
瑞士Kurt Wuthrich因“发明 利用NMR技术测定溶液中生 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而获得2002年Nobel化学奖
4
NMR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
45 ~ 46年:F. Bloch 和 E. M. Purcell 两个小组几乎同时发现NMR现象
数),则 I为整数:
I = 1 (如 2H1、14N7); I = 2 (如58Co27);I = 3
(如10B5),……
11
核产生自旋的量子规律
1,2,3…
自旋量子数 I = 0 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 自旋量子数 I ≠ 0 的原子核:都有自旋运动 12
核的电四极矩(quadruple):
Q = 2Z(b2-a2)/5
B标
B标为标准物共振时的磁场强度
B样为被测样品共振时磁场强度
➢B样越大,化学位移越小(为什么?)
➢高场端化学位移值小,低场端化学位移值大
注意: ➢固定磁场扫频时,采用式2.9计算值 ➢固定频率扫场时,采用式2.10计算值 ➢高场低频、低场高频之说,是对于两种不同扫描方式
而言的,不可混淆
38
参考标准物:四甲基硅烷(tetramethylsilane, TMS)
核磁共振信号的两种观察方法: 连续波(CW)仪器 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PFT-NMR
连续波NMR谱仪(CW-NMR)
扫描方式:扫场或扫频 磁场:永久磁铁或电磁铁 工作频率:< 100MHz
缺点: 扫描时间长 灵敏度低 样品用量大 信号易漂移 分辨率低
25
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PFT-NMR : ➢ 采用超导磁铁:需要液氦冷却,外加液氮减少蒸发 ➢ 采用强而短的脉冲,同时激发所需频率范围内的所有核的共 振。 ➢ 各种核通过各种方式弛豫,产生一个随时间逐步衰减的信 号,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ree Induced Decay, FID) ➢ 通过傅立叶变换的数学方法将FID信号转变成核磁共振信号。 由时间域函数变为频率域函数。
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相互用,可以交换能量
弛豫:高能级的核通过非辐射的方式回到低能级的过程。 22
1. 纵向弛豫:自旋-晶格弛豫(T1) ➢自旋核与周围分子进行能量交换;自旋核体系的总能量
降低。
➢纵向弛豫时间:用半衰期T1表示。 ➢T1与核磁共振峰的强度成反比。T1越短,信号越强。 ➢固体的T1很长,液体、气体的T1很短。 2. 横向弛豫:自旋-自旋弛豫(T2) ➢ 自旋核与自旋核能量交换的过程;自旋核体系的总能量
26
27
28
PFT-NMR(高频)的优点: ➢ 可多次扫描累加,提高信噪比S/N(n1/2,n为扫描次数); ➢省时,省样; ➢高灵敏度;高分辨率; ➢ 可研究范围很宽的弛豫时间,提供分子结构和分子动力学 的各种信息。 ➢二维FT-NMR可提供复杂自旋体系的丰富信息
29
Bruker AVANCE 400 核磁共振谱仪
一核的化学位移不同;
➢ 为比较不同NMR仪器测量结果,引入与磁场强度无关的、
无量纲的值,作为化学位移值,计算公式为:
样 标 标
10(6 式2.9)
单位为ppm,无量纲单位 乘以106,是为了便于读取数据
37
化学位移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0
B标 B样 106 (式2.10)
2
B
2
B0 (1 )
外磁场B0中,原子核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差△E为:
ΔE = h =
2
hB0
m1 2
E2
E2
(a)
E
(b) E
E1
1
m 2
E1
m1 2 E
m1 2
B0
(a) I = 1/2的原子核两种自旋取向能级示意图
(b) 两种自旋取向能级差与外磁场B0的关系
19
I=1/2, m=±1/2
20
2.1.3 核磁共振的产生
Larmor 进动频率0的移动,叫化学位移。屏蔽效应是 化学位移的根源。
➢ 化学环境不同,是由于电子效应(I和C)、空间效应、
各向异性效应等因素导致的。
➢ 对于同一分子中有n个化学不等价的核来说,就有n个不
同的Larmor 进动频率0,可以观察到n个吸收信号。这
是核磁共振研究有机化学结构的基础。
35
2)质量数为奇数(质子数与中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奇
数),则 I为半整数。 I = 1/2 (如1H1、13C6、15N7、19F9、 31P15 ) I = 3/2 ( 如 7Li3 、 11B5 、 23Na11 、 33S16 、 35Cl17 、 37Cl17),……
3)质量数为偶数,原子序数为奇数(质子数、中子数均为奇
2.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2.1.1 核的自旋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量子力学理 论和实验证明核自旋现象是某些原子核的基本性质,自
旋的核都有一定的自旋角动量(P):
P h I (I 1) I (I 1)
2
h 为普朗克常数;I 为自旋量子数 10
由I的不同将核分类:
1)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为偶数(质子数、中子数均为偶 数),则 I = 0 (如12C6、16O8、32S16)
➢外磁场B0存在的同时,再加上一个与之垂直、强度远小于B0的射频交变 磁场B1 (电磁波)照射样品,
➢且其频率与原子核的Larmor进动频率一致时,核就会从射频交变磁 场中吸收能量,由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产生核磁共振吸收,
➢其信号被NMR谱仪记录下来即为核磁共振信号。
v0=45MHz
v=45MHz hv
9. 1981: N. Bloembergen 10. 1983: H. Taube 11. 1989: N.F. Ramsey 12. 1991: Richard R. Ernst 13. 2002: Kurt Wuthrich 14. 2003: Paul Lauterbur 15. 2003: Peter Mansfield
自旋量子数 I >1/2,核具有电四极矩,表面电荷呈非均匀椭球分布,此类
核的核磁检测困难,不予讨论
13
磁矩
I0时,由于原子核带正电粒子,其旋转会产生磁
矩m ,其与自旋角动量P的关系为:
m = ·P
:磁旋比(magnetogyric ratio)
1H=26753; 13C=6721
14
2.1.2 核的进动和核磁能级分裂
物理意义:
每一百万个氢核中,低能级的氢核仅比高能级多十个左右。
在射频交变磁场作用下,低能级的氢核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级,产生N
MR信号。
由于高低两个能级的分布数相差不大,若高能级的核没有途径回到低能
级,两能级的分布数很快达到平衡,不会再有核磁共振信号,即达到饱
和。
事实不是如此,通常都可以得到持续的核磁共振信号。因为核之间或核
30
Bruker AVANCE 600 核磁共振谱仪
31
液氦-269C 液氮-196C
32
2.3 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33
2.3.1 屏蔽效应和屏蔽常数
➢ 核外电子运动的感应磁场强 度
B感应 =B0
➢ 1H核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
B= B0− B感应= B0− B0 =B0( 1 − )
被屏蔽的质子
要使被屏蔽的质子发生核磁共振,外加磁场 强度应增加
36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 化学位移的变化只有十万分之一左右,精确测量困难;一
般采用标准物,取相对值: = 样 − 标(Hz)
0
2
B
2
B0 (1 )
样:试样的Larmor进动频率
标:标准物的吸收信号的频率
➢ 与B0磁场强度与成正比,仪器磁场强度不同,所测同
Z - 球体所带电荷 a、b - 椭球横向和纵向半径
I=1/2时,Q=0,原子核在自旋过程中核呈均匀球形分
布,核磁共振谱线较窄,最适宜于核磁共振检测,是
NMR的主要研究对象
I=0 没有自旋
I = 1/2 自旋球体
I = 1, 3/2, 2, 自旋椭圆体
1H1, 13C6, 15N7, 19F9, 31P15
规定TMS的 =0。 采用TMS为标准参照物的优点: ➢TMS只有一个峰; ➢甲基氢核的核外电子屏蔽作用很强,进动频率0小,
一般化合物的信号均在其左边,易于分辨;规定“左 正右负”,一般化合物的值为正值; ➢TMS沸点27度,易于从样品中除去,便于回收样品 ➢TMS化学性质稳定,与样品分子不发生缔合; ➢TMS与多种溶剂或样品互溶性好
16
原子核的进动
进动轨道 回旋轴
自旋轴
17
➢具有自旋量子数 I的核置于静磁场 Bo中,产生Larmor进 动,并使核磁矩μ出现2I+1个取向,每一个取向由一个磁 量子数m表示。
18
➢核磁矩在磁场B0中出现的不同进动取向的现象称为核磁能 级分裂,又称为Zeeman分裂;无外磁场时,能级简并, 能量相同。
➢自旋量子数I ≠ 0的核,置于恒定的外磁场Bo中,自旋核 的行为就象一个陀螺绕磁场方向发生回旋运动,称为
Larmor进动或核的进动,如图所示
Z
Z
B0
m
m
m1 2
m1 2
外磁场B0方向与自旋轴(亦即核磁矩矢量方向)不完全一致
核的进动频率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
= 2 B0
15
Larmor进动 重力场中陀螺的运动
没有变化。
➢横向弛豫时间:用半衰期T2表示。
➢T2与核磁共振峰的宽度成反比。T2越短,谱线越宽。
➢固体的T2很短,液体、气体的T2较长。
自旋核总是通过最有效的途径达到弛豫目的。如固体样品,由横向弛豫决
定,实际弛豫时间为T2
23
P89
24
2.2 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PFT-NMR (Pulsed Fourier Transform NMR)
1 2
hv=hv0
Absorption occurs 1 2
14,100 gauss B0
图2-5 核磁能量吸收和跃迁过程
21
2.1.4 弛豫和弛豫机制
自旋核在磁场B0中平衡时,处于不同能级的核服从Boltzmann分
布:
N+
E
N-
e KT
当B0=60MHz,T=300K时,N+/N-=1.00000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