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题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题集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题集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题集题目1:小明和小红共有20块糖果,小明的糖果数是小红的两倍。

问小明有多少块糖果?解析:设小红有x块糖果,则小明有2x块糖果。

根据题意得到方程2x + x = 20,解方程可得x = 5,所以小明有10块糖果。

题目2:某商店折扣价售卖一款原价为200元的电脑,打折后降价为原价的80%。

小明购买了这款电脑,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析:原价为200元,打折后为200 * 80% = 160元。

所以小明需要支付160元。

题目3:一个边长为3cm的正方形,内部有一条延长线,将该正方形分成一大角和三小角。

大角的度数是小角度数的两倍,求小角的度数。

解析:设小角的度数为x度,则大角的度数为2x度。

根据正方形内角和为360度,得到方程2x + 3x = 360,解方程可得x = 60,所以小角的度数为60度。

题目4:甲、乙两个人同时从两个不同的地点出发,相向而行,两人相距100km。

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乙每小时行驶的距离是多少?解析:设乙每小时行驶的距离为x km,则甲每小时行驶的距离为2x km。

根据题意得到方程x + 2x = 100,解方程可得x = 25,所以乙每小时行驶25km。

题目5:一个数乘以4再减去5等于17,这个数是多少?解析:设这个数为x,则根据题意得到方程4x - 5 = 17,解方程可得x = 6,所以这个数是6。

题目6:某书店有300本书,其中3/5是数学书,其余是故事书。

故事书的数量是数学书的几分之一?解析:数学书的数量为3/5 * 300 = 180本。

故事书的数量为300 - 180 = 120本。

所以故事书的数量是数学书的1/180。

通过以上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学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初二数学经典阅读理解题

初二数学经典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型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 和△CD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 =∠COD=90︒.若△BOC 的面积为1, 试求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图1 图2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 到E , 使得OE =CO , 连接BE , 可证△OBE ≌△OAD , 从而得到的△BCE 即是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回答:图2中△BCE 的面积等于 .2.如图所示,圆圈内分别标有1,2,…,12,这12个数字,电子跳蚤每跳一步,可以从一个圆圈逆时针跳到相邻的圆圈,若电子跳蚤所在圆圈的数字为n ,则电子跳蚤连续跳(2-3n )步作为一次跳跃,例如:电子跳蚤从标有数字1的圆圈需跳12-13=⨯步到标有数字2的圆圈内,完成一次跳跃,第二次则要连续跳42-23=⨯步到达标有数字6的圆圈,…依此规律,若电子跳蚤从①开始,那么第3次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第2012次电子跳蚤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3.请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BAC =90°,AB = 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BC 上两动点,若∠DAE =45°.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结E′D ,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猜想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图(1)ADCOBBOCDA111210987654321图2图1A'A ABCBC(2)当动点E 在线段BC 上,动点D 运动在线段CB 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 不变,(1)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 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4.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 (其中∠BAC 是一个可以变化的角)中,AB=2,AC=4,以BC 为边在BC 的下方作等边△PBC ,求AP 的最大值。

初二数学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是49,那么这个数可能是()。

A. 7B. -7C. 7或-7D. 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一个数的平方是49,那么这个数可以是7或者-7,因为7的平方是49,-7的平方也是49。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腰长为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6B. 21C. 26D. 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周长为底边长加上两倍的腰长,即6+5+5=16。

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

A. 5B. -5C. 5或-5D. 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以是5或者-5,因为5的绝对值是5,-5的绝对值也是5。

二、填空题4.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

答案:5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等于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即√(3²+4²)=√(9+16)=√25=5。

5. 一个数的立方是-8,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2解析:一个数的立方是-8,那么这个数是-2,因为(-2)³=-8。

三、解答题6.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像经过点(1,2)和(2,3),且对称轴为x=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答案:y=x²-2x+1解析:首先,由于对称轴为x=1,我们可以设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为y=a(x-1)²+k。

将点(1,2)代入得2=a(1-1)²+k,即k=2。

再将点(2,3)代入得3=a(2-1)²+2,即a=1。

所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²+2=x²-2x+1。

7.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腰长为10,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24解析:首先,我们可以从底边的两个端点向腰作垂线,将等腰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

【英语】八年级数学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英语】八年级数学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英语】八年级数学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的数学题并回答问题。

1.若ab=0,则a= __ 或b= __ 。

答:a=0或b=0。

2.当x>0 时,(-2x+6)÷(x-3) 的值的范围是 __ 。

答:(-∞,-2)∪(3,+∞)。

3.已知k是1到9之间的整数,下列k的取值中,使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__ ).
2×3^k < 81
答:k=3或k<3。

4.把大于0,小于10的数字排成一个五位数,使千位百位还有个位上的数字之和等于十位和数字,其五位数是( __ ).
答:。

5.已知正整数n,且100≤n<1000,将n的个、十、百位上数字分别用a、b、c表示。

若n=a^b+c,请问n最小是多少?
答:当a=2、b=2、c=4时,n最小,即264=2^2+4。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回答问题。

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参加了100米比赛,裁判员按照比赛成绩,前四名分别是甲、乙、丙、丁。

下面是他们的论述:
甲:我得了第一。

乙:我不是倒数第一。

丙:我得了第三,不是第一和第二。

丁:我不是第一,我是倒数第二。

请问甲、乙、丙、丁四个人中,哪个人拿到了比赛的冠军。

答:甲。

因为乙是倒数第二,那么丁比他倒数第一,而丙不是第一和第二,所以,他只能是第三,那么剩下的甲就是第一。

数学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数学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数学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素数?A. 4B. 9C. 11D. 14答案:C2.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25πB. 50πC. 75πD. 100π答案:B二、填空题1.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这个数是___________。

答案:16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是3和4,斜边的长度是___________。

答案:5三、简答题1. 什么是勾股定理?答案:勾股定理是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2. 什么是圆周率π?答案:圆周率π是一个数学常数,它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例,其值约为3.14159。

四、计算题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3+5) × (2-1)。

答案:402.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需要2本书,那么总共需要多少本书?答案:80本五、证明题1. 证明: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n² - 1总是可以被2整除。

答案: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我们可以将n表示为2k或2k+1,其中k是整数。

当n=2k时,n² - 1 = (2k)² - 1 = 4k² - 1 = (2k-1)(2k+1),显然可以被2整除。

当n=2k+1时,n² - 1 = (2k+1)² - 1 = 4k² + 4k = 2(2k² + 2k),同样可以被2整除。

因此,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n² - 1总是可以被2整除。

六、应用题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

如果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新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答案:新的长方形的长为25厘米,宽为20厘米。

面积为25×20=500平方厘米。

2. 一个工厂每天生产100个零件,如果生产效率提高10%,那么每天将生产多少个零件?答案:生产效率提高10%意味着每天生产的零件数为原来的110%,即100×1.1=110个零件。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新题型(阅读理解、新定义、找规律、作图+证明、开放性题型)精选试题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新题型(阅读理解、新定义、找规律、作图+证明、开放性题型)精选试题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新题型(阅读理解、新定义找规律)精选一、阅读理解题 1.阅读材料:课堂上,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将一个4×4的正方形网格沿着网格线.....划分成两部分(分别用阴影和空白表示),使得这两部分图形是全等的,请同学们尝试给出划分的方法.约定:如果两位同学的划分结果经过旋转、翻折后能够重合,那么就认为他们的划分方法相同.小方、小易和小红分别对网格进行了划分,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小方说:“我们三个人的划分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将小红的整个图形(图3)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划分方法与我的划分方法(图1)是一样的,应该认为是同一种方法,而小易的划分方法与我的不同.”老师说:“小方说得对.”完成下列问题:(1)图4的划分方法是否正确?答:_______________.(2)判断图5的划分方法与图2小易的划分方法是否相同,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再想出一种与已有方法不同的划分方法,使之满足上述条件,并在图6中画出来.图4图5图6图1图2图32.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在△ABC中,AB=9,AC=5,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1):①延长AD到Q,使得DQ=AD;②再连接BQ,把AB、AC、2AD集中在△ABQ中;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4<AQ<14,则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己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2)请你写出图1中AC与B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3)思考:已知,如图2,AD是△ABC的中线,AB=AE,AC=AF,∠BAE=∠FAC =90°。

(完整版)初二数学经典阅读理解题

(完整版)初二数学经典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型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 和△CD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 =∠COD=90︒.若△BOC 的面积为1, 试求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图1 图2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 到E , 使得OE =CO , 连接BE , 可证△OBE ≌△OAD , 从而得到的△BCE 即是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回答:图2中△BCE 的面积等于 .2.如图所示,圆圈内分别标有1,2,…,12,这12个数字,电子跳蚤每跳一步,可以从一个圆圈逆时针跳到相邻的圆圈,若电子跳蚤所在圆圈的数字为n ,则电子跳蚤连续跳(2-3n )步作为一次跳跃,例如:电子跳蚤从标有数字1的圆圈需跳12-13=⨯步到标有数字2的圆圈内,完成一次跳跃,第二次则要连续跳42-23=⨯步到达标有数字6的圆圈,…依此规律,若电子跳蚤从①开始,那么第3次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第2012次电子跳蚤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3.请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BAC =90°,AB = 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BC 上两动点,若∠DAE =45°.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结E′D ,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猜想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图(1)ADCOBBOCDA111210987654321图2图1A'PPA ABCBC(2)当动点E 在线段BC 上,动点D 运动在线段CB 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 不变,(1)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 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4.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 (其中∠BAC 是一个可以变化的角)中,AB=2,AC=4,以BC 为边在BC 的下方作等边△PBC ,求AP 的最大值。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1. 一家餐馆每天都会提供两种套餐供顾客选择。

今天,餐馆提供了A套餐和B套餐。

其中,A套餐的价格为12元,B套餐的价格为15元。

某顾客购买了5份A套餐和3份B套餐,总共花费了多少元?2. 玛丽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她发现自己上学所需的时间与她骑车的速度成反比。

如果她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车,她需要20分钟到达学校。

那么,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车,她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3. 一块蛋糕被等分成了8份。

小明吃了其中的3份,小红吃了其中的1份。

还剩下多少份蛋糕?4. 某公司一批产品中有72个次品。

如果这批产品总数的20%是次品,那么这批产品的总数是多少?5. 一个矩形花坛的长是12米,宽是8米。

花坛的周长上围绕着一条边长相等的石子路,石子路的宽度为1米。

那么,石子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 黄先生在一个月内每天都步行同样的距离上班。

他发现自己每天步行花费的时间与他的步行速度成正比。

如果他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步行,他需要30分钟到达办公室。

那么,以6公里/小时的速度步行,他需要多长时间?7. 一家超市每袋糖果的重量不完全相同。

今天,小明购买了2袋糖果。

第一袋重量为0.3千克,第二袋重量为0.5千克。

那么,两袋糖果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8. 某图书馆的图书总量为15000本。

其中,小说类图书占总量的20%,其余为非小说类图书。

那么,非小说类图书的数量是多少本?9. 某班级有40名同学,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35%。

那么,女生的人数是多少?10. 甲、乙两个人开始进行一场马拉松比赛。

甲每小时的速度为10公里,乙每小时的速度为12公里。

如果他们同时起跑,那么他们何时能够相遇?注意:以上每题都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初二数学应用英语阅读理解20题

初二数学应用英语阅读理解20题

初二数学应用英语阅读理解20题1<背景文章>Tom is a student in Grade Eight. One day, he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his mother. They wanted to buy some fruits. When they came to the fruit section, Tom saw that apples were sold at 5 yuan per kilogram and oranges were sold at 8 yuan per kilogram. Tom's mother wanted to buy 3 kilograms of apples and 2 kilograms of oranges. Tom quickly calculated the total cost in his mind. He thought that 3 kilograms of apples cost 3 times 5 yuan, which is 15 yuan. And 2 kilograms of oranges cost 2 times 8 yuan, which is 16 yuan. So the total cost is 15 yuan plus 16 yuan, which is 31 yuan.After buying the fruits, they went to the cashier to pay. The cashier told them that there was a promotion. If they spent more than 30 yuan, they could get a discount of 5 yuan. Tom was very happy because they could save some money. He quickly calculated the new total cost. After deducting the discount, the new total cost is 31 yuan minus 5 yuan, which is 26 yuan.Tom and his mother left the supermarket happily. Tom realized that mathematics is very useful in daily life. It can help us solve many problems.1. Apples are sold at ___ yuan per kilogram.A.3B.4C.5D.6答案:C。

八年级上册 整式的乘除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培优)

八年级上册 整式的乘除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培优)

1.阅读理解:添项法是代数变形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在整式运算和因式分解中使用添项法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例1:计算(3+1)(32+1)(34+1)(38+1)(316+1)(332+1)解:原式=12(3-1)(3+1)(32+1)(34+1)(38+1)(316+1)(332+1)=12(32-1)(32+1)(34+1)(38+1)(316+1)(332+1)=12(34-1)(34+1)(38+1)(316+1)(332+1)…=364-12例2:因式分解:x 4+x 2+1解:原式=x 4+x 2+1=x 4+2x 2+1-x 2=(x 2+1)2-x 2=(x 2+1+x )(x 2+1-x )根据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计算:(1+12)(1+122)(1+124)(1+128)…(1+12512);(2)小明在作业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计算(14+4)(54+4)(94+4)…(494+4)(34+4)(74+4)(114+4)…(514+4),通过思考,他发现计算式中的式子可以用代数式之x 4+4来表示,所以他决定先对x 4+4先进行因式分解,最后果然发现了规律;轻松解决了这个计算问题.请你根据小明的思路解答下列问题:①分解因式:x 4+4;②计算:(14+4)(54+4)(94+4)…(494+4)(34+4)(74+4)(114+4)…(514+4).解:(1)原式=2×(1-12)×(1+12)(1+122)(1+124)(1+128)…(1+12512)=2×(1-121024)(2)①x 4+4=x 4+4x 2+4-4x 2=(x 2+2)2-(2x )2=(x 2+2x +2)(x 2-2x +2)=[(x +1)2+1]·[(x -1)2+1]②当x =1时,14+4=1×5,当x =3时,34+4=5×17当x =5时,54+4=17×37,当x =7时,74+4=37×65当x =9时,94+4=65×101,当x =11时,114+4=101×145……原式=1×5×17×37×65×101…×(502+1)5×17×37×65×101×145…×(502+1)(522+1)=1522+1=127052.已知a+b=1,ab=-1.设S1=a+b,S2=a2+b2,S3=a3+b3,…,S n=a n+b n(1)计算S2;(2)请阅读下面计算S3的过程:a3+b3=a3+b3+(b2a-b2a)+(a2b-a2b)=(a3+b2a)+(b3+a2b)-(b2a+a2b)=a(a2+b2)+b(b2+a2)-ab(b+a)=(a2+b2)(b+a)-ab(b+a)∵a+b=1,ab=-1,∴S3=a3+b3=(a+b)(a2+b2)-ab(a+b)=1×S2-(-1)×1=S2+1=.你读懂了吗?请你先填空完成(2)中S3的计算结果;再计算S4;(3)猜想并写出S n-2,S n-1,S n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要求证明,且n是不小于2的自然数),根据得出的数量关系计算S8.解:(1)S2=a2+b2=(a+b)2-2ab=12﹣2×(-1)=3(2)S3=a3+b3=(a+b)(a2+b2)-ab(a+b)=1×S2-(-1)×1=S2+1=4∵S4=a4+b4=(a2+b2)2-2a2b2=(a2+b2)2-2(ab)2又∵a2+b2=3,ab=-1∴S4=7(3)∵S1=1,S2=3,S3=4,S4=7,∴S1+S2=S3,S2+S3=S4猜想:S n+S n-1=S n-2∵S3=4,S4=7,∴S5=S3+S4=4+7=11∴S6=S4+S5=7+11=18,S7=S5+S6=11+18=29∴S8=S6+S7=18+29=473.若一个整数能表示成a2+b2(a,b是整数)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完美数”.例如,5是“完美数”,因为5=22+12;再如,M=x2+2xy+2y2=(x+y)2+y2(x,y是整数),所以M也是“完美数”.(1)请你再写一个小于10的“完美数”,并判断29是否为“完美数”并说明理由;(2)已知S=x2+4y2+4x-12y+k(x,y是整数,k是常数),要使S为“完美数”,试求出符合条件的一个k值,并说明理由;(3)如果数m,n都是“完美数”,试说明mn也是“完美数”.解:(1)1=12+02,4=22+02,9=32+02∵29=52+22,∴29是“完美数”(2)S=(x2+4x)+(4y2-12y)+k=(x2+2·x·2+22)+[(2y)2-2·2y·3+32]+k-13=(x+2)2+(2y-3)2+k-13∵S为“完美数”,∴k-13=0(3)设m=a2+b2,n=c2+d2(a、b、c、d都是整数)则mn=(a2+b2)(c2+d2)=a2c2+a2d2+b2c2+b2d2=(a2c2+2abcd+b2d2)+(a2d2-2abcd+b2c2)=(ac+bd)2+(ad-bc)2∵a、b、c、d都是整数,∴mn可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mn也是“完美数”4.阅读材料解决问题材料一:一个正整数x能写成x=a2-b2(a,b均为正整数,且a≠b),则称x为“雪松数”,a,b为x的一个平方差分解,在x的所有平方差分解中,若a2+b2最大,则称a,b为x的最佳平方差分解,此时F(x)=a2+b2.例如:24=72-52,24为“雪松数”,7和5为24的一个平方差分解,32=92-72,32=62-22,因为92+72>62+22,所以9和7为32的最佳平方差分解,F(32)=92+72.材料二:若一个四位正整数,它的千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同,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同,但四个数字不全相同,则称这个四位数为“南麓数”.例如4334,5665均为“南麓数”.根据材料回答:(1)请直接写出两个“雪松数”,并分别写出它们的一对平方差分解;(2)试证明10不是“雪松数”;(3)若一个数t既是“雪松数”又是“南麓数”,并且另一个“南麓数”的前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与后两位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恰好是t的一个平方差分解,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数t中F(t)的最大值.解:(1)112=112-32,40=72-32(2)若10是“雪松数”,可设a2-b2=10(a,b均为正整数,且a≠b)则(a+b)(a-b)=10,又10=2×5=10×1∵a,b均为正整数∴a+b>a-b+b=5-b=2+b=10-b=1=72=32=112=92均与a,b均为正整数矛盾∴10不是“雪松数”(3)设t=—ab ba(a,b均为正整数,且a≠b,0<a,b≤9)另一个“南麓数”为t′=—mnnm(m,n均为正整数,且0<n<m≤9)则t=(10m+n)2-(10n+m)2=99(m2-n2)=99(m+n)(m-n)∴99(m+n)(m-n)=1000a+100b+10b+a=1001a+110b整理得(m+n)(m-n)=10a+b+a+b9∵a,b,m,n均为正整数∴3≤a+b≤17∴a+b=9=2=7=5=4符合题意t的值分别为2772,5445经探究2772=6942-6922,∴F(2772)=6942+6922=9605005445=27232-27222,∴F(5445)=27232+27222=14824013∴F(t)的最大值为:1482401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资料(阅读理解)问题探究以及拓展延伸训练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资料(阅读理解)问题探究以及拓展延伸训练题

八数上册期末专项训练资料:(阅读理解)问题探究以及拓展延伸训练题1.我国古代数学的许多发现都曾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杨辉三角”就是一例,如下右图: 23a b 3ab +2.阅读:计算252147920⨯+解:原式()()()=+⨯-+-25002150021211=-+-⨯+2225000021212211=-+250000421=249959解答下列问题:;(用含字母a b , 的式子表示)⑵.⑶.巧算3.阅读材料,分解因式:()()()()()()()--+=---=+---=-+-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1;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分组分解法;分组分解法要有目的性,比如分组后能提取公因式,分组后能运用公式等,同时分组还要有预见性,要报证下一继续分解.请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⑴.-+-3322a b a b ab = ; ⑵.-++22a b 2a 1 = .4.观察以下等式:第1个等式:=+211112 ;第3个等式:=+211326 ;第3个等式:=+2115315; 第4个等式:=+2117428 ;第5个等式:=+2119545;……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⑴.写出第6个等式: ;⑵.写出你猜想的第n 个等式: (用含n 的等式表示 ),并证明.5.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已知=+2x 13x 1,求+24x x 1 的值. 解:又=+2x 13x 1知≠x 0,所以 +=+=2x 11x 3x x .又+⎛⎫=+=+-= ⎪⎝⎭24222x 111x x 27x x x . 所以+24x x 1的值为:17 .上面这种解法称为“倒数法”;请利用“倒数法”解答:已知+=1x 4x ,求++242x x x 1= . ,,212018这212018++7.著名数学教育家C·波利亚有句名言:“发现问题比解决题更重要”.这句话启发我们: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善于观察、发现、探索问题的规律性本质,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请观察下列算式,再填空:-=⨯-=⨯2223181,5382,;则:⑴. -=⨯22758;⑵. -=⨯22978;⑶.()-=⨯22985;⑷. ()-=⨯2138.⑸.通过观察归纳,并用含字母n 的式子表示这一规律,并进行验证.8.某装饰公司为小明家设计电视背景墙时需要A,B 型板材若干块,A 型板材规格是⨯a b ,B 型板材规格为⨯b b ,现在只能够得规格是⨯150b 的标准板材(单位:cm ) ⑴.若设==a 60cm,b 30cm ,一张标准板材尽可能的材出A 型、B 型板材,共有下表三种裁法,图1是裁法一的裁剪示意图.则表中,=m ,=n .⑵.为装修需要,小明家又购买了若干C 型板材,其规格是⨯a a ,并做成如图2的背景墙,请写出图中所表示的等式: .⑶.若规定一个二次三项式++22a 4ab 3b ,试用拼图的方式将其分解因式(请仿照图2,在几何图形中标上有关数量)10.仔细阅读材料,再尝试解决问题:完全平方式()±+=±222a 2ab b a b 以及()±2a b 的值为非负数的特点在数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已知x,y 满足-+++=22x 2x y 6x 100,求x,y 的值 .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解:∵=+1091 (拆项)∴()()-++++=22x 2x 1y 6x 90 ∴()()-++=22x 1y 30(配方) 又()()-≥+≥22x 10,y 30 ∴-=x 10 ,+=y 30∴==-x 1,y 3上面主要是采用了拆项后配成完全平方的办法,再利用非负数的性质为桥梁来解决问题 . ⑴.若又++-+=22x 4x y 2y 50 ⑵.已知x,y 满足-+-225x 4xy y 6x ⑶.试求+-242x x 的最大值.11.我们都知道,在本期学习的因式分解中,只要没有特别加以说明都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分解因式,比如把-4a 9分解因式:()()-=+-422a 9a 3a 3,这样就达到题目的要求了;但如果要求在实数范围内将 -4a 9分解因式,由于=23 ,所以-4a 9在实数范围内还可以继续分解的结果为()(+2a 3a a .有个这样的一个题目:在实数范围内将+-2x 2x 5分解因式.小明是这样做的:()(+-=++--=+-=+++222x 4x 2x 4x 442x 26x 2x 2.小明去问老师是否可以这样做?老师说这种做法也是对的,并称赞小明在现有的知识条件下,能想到用这种添拆项的技巧解题实属难能可贵,转化是数学最重要的思想,这也是一种转化!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阅读材料按要求解答下列各题:⑴.多项式-+23ax 6ax 3a 分解因式为 ; ⑵.多项式-22x 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为 ; ⑶.在实数范围内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写出过程): ①.--22ay 12ay 2a ; ②.()()-+--222x 2x 2x 2x 3.12.理解和规律拓展探究题:已知:()()-+=-21x 1x 1x ,()()-++=-231x 1x x1x ,()()-+++=-2341x 1x xx 1x⑴.猜想填空:()()-+++++23n 1x 1x x x x = ;⑵.根据你的猜想进行下列运算:图 2ab b b 图 1①.()()-+++++++999832x 1xx x x x 1;②.+++++239912222: ③. ++++23n 2222.13.已知下列关于x 的分式方程:方程1:=-12x 1x ; 方程2:=+23x x 1; 方程3:=++34x 1x 2; …… 方程n : .⑴.填空:方程 1的解为 ,方程2的解为 ; ⑵.解分式方程3;⑶.根据上述方程的规律及解的特点,直接写出方程n 及它的解.14.阅读解答:=-=⨯11111222; +=-+-=-=⨯⨯111111211122322333;…… 根据上面的材料解答:⑴.填空:①.()()()=-+111x x 1; ②.()()()()=---111x 1x 2;⑵.计算:()()()()()()()()()++++++++++++++11111x x 1x 1x 2x 2x 3x 2019x 2020x 2020x 2021.15. 阅读下面材料:例.解方程:-=-----1111x 1x 2x 3x 4 解:()()()()()()()()-----=---------x 2x 1x 4x 3x 1x 2x 1x 2x 3x 4x 3x 4(分别通分)()()()()=----11x 1x 2x 3x 4(整理)()()()()--=--x 1x 2x 3x 4(交叉相乘)解得:=5x 2(解整式方程) =5x 2时,()()()()----≠x 1x 2x 3x 40(验根)所以原方程的解为:=5x 2.(写解) 借鉴上面的解法解方程: ⑴.-=-++++1111x 5x 6x 7x 8; ⑵.+=+++++1111x 5x 6x 7x 8.16.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如下的题目:在等边⊿ABC 中,点E 在AB 上,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且ED EC =,如图①,试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小敏与同桌小聪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 ⑴.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 为AB 的中点时,如图②,确定线段AE 与DB 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 (填“> ”, “< ”或“= ”). ⑵.特列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 与DB 的大小关系是AE DB ((填“> ”, “< ”或“= ”). 理由如下:如图③,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 ⑶.拓展讨论,设计新题在等边等边⊿ABC 中,点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直线BC 上,且ED BC =,若⊿ABC 的边长为1 ,AE 2=,求CD 的长(请直接写出结果.......).17. 已知△ABC 为正三角形,点M 是射线BC 上任意一点,点N 是射线CA 上任意一点,且=BM CN ,直线BN 与AM 相交于Q 点.就下面给出的三种情况(如图①、②、③),先用量角器分别测量∠BQM 的大小,然后猜测∠BQM 等于多少度?并利用图③证明你的结论.C A ED 图 ① D EA 图 ② D A E C F 图 ③QNMABC图③QNMABC图②QNMABC图①18. 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 BCE90∠=∠= ,M为DE 的中点,过点E与AD的平行的直线EN交射线AM于点N.⑴.当A B 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M为AN的中点;⑵.将图1中△BCE绕点B旋转,当A B 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2;求证:△CA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⑶.将图1中△BCE绕点B旋转,当A B E、、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3,⑵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需证明)?90,点D在90,90,直角顶点22. 直线MN与PQ互相垂直,垂足为点O,点A在射线OQ上运动,点B在射线OM上运动,点A,B不与点O重合.⑴.如图1,AD平分∠BAO,BC平分∠ABO;若∠=BAO40 ,求∠ADB的度数;⑵.如图2,AD平分∠BAO,BC平分∠ABM,BC的反向延长线交AD于点D.①.若∠=BAO40 ,则∠ADB= (直接写结果,不必说理);②.点A,B在运动过程中,∠ADB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试求∠ADB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⑶.如图3,已知点E在BA的延长线上,∠BAO的平分线AD,∠OAE的平分线AF与∠BOP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分别相交于点D,F;在△ADF中,如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请直接写出∠ABO的度数.DA图3D图2D图1图2图1图1图1图2图 1图 2。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新题型(阅读理解、新定义、找规律、作图+证明、开放性题型)精选试题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新题型(阅读理解、新定义、找规律、作图+证明、开放性题型)精选试题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新题型(阅读理解、新定义找规律)精选一、阅读理解题 1.阅读材料:课堂上,老师设计了一个活动:将一个4×4的正方形网格沿着网格线.....划分成两部分(分别用阴影和空白表示),使得这两部分图形是全等的,请同学们尝试给出划分的方法.约定:如果两位同学的划分结果经过旋转、翻折后能够重合,那么就认为他们的划分方法相同.小方、小易和小红分别对网格进行了划分,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小方说:“我们三个人的划分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将小红的整个图形(图3)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划分方法与我的划分方法(图1)是一样的,应该认为是同一种方法,而小易的划分方法与我的不同.”老师说:“小方说得对.”完成下列问题:(1)图4的划分方法是否正确?答:_______________.(2)判断图5的划分方法与图2小易的划分方法是否相同,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再想出一种与已有方法不同的划分方法,使之满足上述条件,并在图6中画出来.图4图5图6图1图2图32.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在△ABC中,AB=9,AC=5,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1):①延长AD到Q,使得DQ=AD;②再连接BQ,把AB、AC、2AD集中在△ABQ中;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4<AQ<14,则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以考虑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己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2)请你写出图1中AC与BQ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3)思考:已知,如图2,AD是△ABC的中线,AB=AE,AC=AF,∠BAE=∠FAC =90°。

数学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数学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数学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以下是一些数学阅读理解练题及其答案。

请阅读每个问题,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阅读理解题一小明有一些钱,他花掉了三分之一的钱去买了一本书,然后花掉了剩下的$50去买了一件衣服。

他现在还剩下了原来钱的三倍。

小明原来有多少钱?A. $150B. $200C. $250D. $300答案:B解析:假设小明原来的钱数为x,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x - x/3 - 50 = 3(x/3)。

解这个方程可得x = $200。

阅读理解题二有一批苹果和橙子,苹果数量的三分之一比橙子数量多8个,若从这批水果中取出8个橙子,则剩下的苹果和橙子总量的三分之二是剩下的橙子数量的两倍。

求原来苹果和橙子的总数量。

A. 24B. 32C. 40D. 48答案:C解析:假设苹果的数量为x,橙子的数量为y。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x - y/3 = 8,(x - 8 + y - 8) / (x + y - 8) = 2/3。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x = 16,y = 24,所以原来的苹果和橙子总数量为40。

阅读理解题三小明的年龄是小李的$frac{3}{4}$,小李的年龄是小王的$frac{4}{5}$,小明的年龄比小王大10岁,求小明的年龄。

A. 20B. 24C. 28D. 32答案:D解析:假设小明的年龄为x岁,则小李的年龄为$frac{3}{4}x$岁,小王的年龄为$frac{3}{4}x * frac{4}{5}$岁。

根据题意可得$frac{3}{4}x * frac{4}{5} + 10 = x$。

解这个方程可得x = 32,所以小明的年龄为32岁。

---希望以上练习题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练习题,请随时告诉我。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大全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大全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大全1. 收入与支出某学生每周从家里获得零花钱70元,他决定每周用30元作为储蓄,剩下的用于购买书籍和文具。

一周后,学生发现他的花费超过了预算,只剩下10元。

请问他购买了多少元的书籍和文具?2. 周长与面积一块矩形花坛的长是12米,宽是5米。

围绕着这块花坛有一圈跑道,宽度为2米。

请问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跑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 解方程某商品原价为100元,在折扣季期间打6折出售。

小明在这个时间段内买了五件此商品,总共花费了180元。

请问原价时小明买了几件此商品?4. 比例与百分数某公司招聘新员工,其中男性占总人数的40%,女性占总人数的60%。

如果男性员工有200人,请问女性员工有多少人?5. 几何图形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

如果将这个等边三角形分成4个相等的小等边三角形,每个小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6. 数据分析某班级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有25个学生参加。

以下是他们的成绩,以百分制计算:70,82,95,63,78,89,71,65,90,76,83,94,88,77,81,85,92,79,72,69,100,68,75,87,97。

请计算并列出该班级的平均成绩和最高分。

7. 图表分析以下是某杂志调查的数据,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对数学类文章的兴趣程度。

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年龄段兴趣程度(百分比)13-18岁 50%19-25岁 65%26-35岁 40%36-45岁 30%a. 13-25岁年龄段的读者总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b. 哪个年龄段对数学类文章的兴趣程度最高?8. 数学应用一个长方形篮球场的长是35米,宽是20米。

篮筐离场地两短边的距离是2米,离长边的距离是4米。

请问篮筐距离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上是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大全,希望对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起到帮助和巩固知识的作用。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阅读理解型问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阅读理解型问题(含答案)

yxO yx O yxO Ox y CE DBA专题训练25 阅读理解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密码学中,直接可以看到内容为明码,对明码进行某种处理后得到的内容为密码.有一种密码,将英文26个字母a b c ,,,…,z (不论大小写)依次对应1,2,3,…,26这26个自然数(见表格).当明码对应的序号x 为奇数时,密码对应的序号12x y +=;当明码对应的序号x 为偶数时,密码对应的序号13xy =+.按上述规定,将明码“love ”译成密码是( ) A .gawq B .shxcC .sdriD .love2.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A .2对B .3对C .4对D .6对3.小明根据邻居家的故事写了一首小诗:“儿子学成今日返,老父早早到车站,儿子到后 细端详,父子高兴把家还。

”如果用纵轴y 表示父亲与儿子行进中离家的距离,用横轴x 表示父亲离家的时间,那么下面的图象与上述诗的含义大致吻合的是( )A B C D4.已知坐标平面上的机器人接受指令“[a ,A ]”(a ≥0,0°<A <180°)后的行动结果为:在原地顺时针旋转A 后,再向面对方向沿直线行走a . 若机器人的位置在原点,面对方向为y 轴的负半轴,则它完成一次指令[2,60°]后,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 A. (-1, B. (-1C.-1)D.-1)5.《九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在它的“方程”一章里,一次方程组是由算筹布置而成的.《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为看图方便,我们把它改为横排,如图1、图2.图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示未知数x ,y 的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把图1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方程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3219423x y x y ⎧⎨⎩+=+=类似地,图2所示的算筹图我们可以表述为( ) A .211,4327.x y x y ⎧⎨⎩+=+= B .211,4322.x y x y ⎧⎨⎩+=+=C .3219,423.x y x y ⎧⎨⎩+=+=D .26,4327.x y x y ⎧⎨⎩+=+=6.根据下列表格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自变量x 与函数值y 的对应值,判断方程20ax bx c ++=(0a a b c ≠,,,为常数)的一个解x 的范围是( )A.6 6.17x << B.6.17 6.18x << C.6.18 6.19x << D.6.19 6.20x <<7.1883年,康托尔构造的这个分形,称做康托尔集.从数轴上单位长度线段开始,康托尔取走其中间三分之一而达到第一阶段;然后从每一个余下的三分之一线段中取走其中间三分之一而达到第二阶段.无限地重复这一过程,余下的无穷点集就称做康托尔集.上图是康托尔集的最初几个阶段,当达到第八个阶段时,余下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 )A .523⎛⎫ ⎪⎝⎭B .623⎛⎫ ⎪⎝⎭C .723⎛⎫ ⎪⎝⎭D .823⎛⎫ ⎪⎝⎭8.自2006年3月26日起,国家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石油因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每桶40美元)所获的超额收入,将按比例征收收益金(征收比率及算法举例如下面的图表).有人预测中国石油公司2006年第3季度将销售200百万桶石油,售价为每桶53美元,那么中国石油公司该季度估算的特别收益金将达到人民币(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 ( )石油特别收益金计算举例 石油特别收益金计算举例图2图1A. 62.4亿元B.58.4亿元C.50.4亿元D. 0.504亿元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9.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为1x ,2x ,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12b x x a+=-,acx x =21.根据该材料填空: 已知1x ,2x 是方程2630x x ++=的两实数根,则2112x x x x +的值为______. 10、(2007四川巴中)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从A B C ,,三张卡片中选两张,有三种不同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组合,记作2332C 321⨯==⨯. 一般地,从m 个元素中选取n 个元素组合,记作:(1)(1)C (1)321nm m m m n n n --+=-⨯⨯⨯例:从7个元素中选5个元素,共有5776543C 2154321⨯⨯⨯⨯==⨯⨯⨯⨯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从某学习小组10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不同的选法共有 种.11、将4个数a b c d ,,,排成2行、2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a b cd,定义a bc dad bc =-,上述记号就叫做2阶行列式.若1111x x x x +--+ 6=,则x =________. 12、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的数,而计算机程序处理中使用的是只有数码0和1的二进制数.这两者可以相互换算,如将二进制1101换算成十进制数应为1×23+1×22+0×21+ 1×20= 13,按此方式,则将十进制数25换算成二进制数应为__________.13、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 的“F ”运算:①当n 为奇数时,结果为3n +5;②当n 为偶数时,结果为kn2(其中k 是使kn2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重复进行.例如,取n =26,则:2613 44 11第F ②第F ①第F ②…… 若n =449,则第449次“F 运算”的结果是_____.14、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 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你.图⑴、图⑵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的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 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 千克.”时间()18工作量(kg )时间()7040工作量(kg )图1 图2三、解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5、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 、b 、c 为的三边,且满足,试判断的形状.解:2222222222()()()()()ABC c a b a ba bB c a bC ∆∴-=+-∴=+∴是直角三角形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______________;(2)错误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题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____.16、图1是由若干个小圆圈堆成的一个形如正三角形的图案,最上面一层有一个圆圈,以下各层均比上一层多一个圆圈,一共堆了n 层.将图1倒置后与原图1拼成图2的形状,这样我们可以算出图1中所有圆圈的个数为(1)1232n n n +++++=.图1 图2 图3 图4如果图1中的圆圈共有12层,(1)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3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正整数1234,,,,,则最底层最左边这个圆圈中的数是 ;(2)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4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整数23-,22-,21-,,求图4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17.阅读以下材料,并解答以下问题.“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的方案,在第一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这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是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如完成沿图1所示的街道从A点出发向B点行进这件事(规定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会有多种不同的走法,其中从A点出发到某些交叉点的走法数已在图2填出.(1)根据以上原理和图2的提示,算出从A出发到达其余交叉点的走法数,将数字填入图2的空圆中,并回答从A点出发到B点的走法共有多少种?(2)运用适当的原理和方法算出从A点出发到达B点,并禁止通过交叉点C的走法有多少种?(3)现由于交叉点C道路施工,禁止通行.求如任选一种走法,从A点出发能顺利开车到达B点(无返回)概率是多少?参考答案(第17题)(第17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 B ,3、C ,4、 D ,5、A ,6、C,7、D ,8、C , 二填空题9、 10, 10、 120, 11、 12、 11001, 13、8, 14、 20kg 三、解答题15、解:(1) C(2)没有考虑220a b -=(3)ABC ∆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16、解:(1)67.(2)图4中所有圆圈中共有12(121)12312782+++++==个数, 其中23个负数,1个0,54个正数,∴图4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23||22||1|01254=-+-++-+++++(12323)(12354)27614851761=+++++++++=+=.17、解: (1)∵完成从A 点到B 点必须向北走,或向东走,∴到达A 点以外的任意交叉点的走法数只能是与其相邻的南边交叉点和西边交叉点的数字之和.故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由此算出从A 点到达其余各交叉点的走法数,填表如图1, 答:从A 点到B 点的走法共有35种.方法一: 可先求从A 点到B 点,并经过交叉点C 的走法数,再用从A 点到B 点总走法数减去它,即得从A 点到B 点,但不经过交叉点C 的走法数.完成从A 点出发经C 点到B 点这件事可分两步,先从A 点到C 点,再从C 点到B 点. 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算出从A 点到C 点的走法是3种,见图2;算出从C 点到B 点的走法为6种,见图3,再运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到从A 点经C 点到B 点的走法有3×6=18种.∴从A 点到B 点但不经过C 点的走法数为35-18=17种.方法二:由于交叉点C道路施工,禁止通行,故视为相邻道路不通,可删除与C点紧相连的线段.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算出从A点到B点并禁止通过交叉点C的走法有17种.从A点到各交叉点的走法数见图4.∴从A点到B点并禁止经过C点的走法数为35-18=17种.(3)P(顺利开车到达B点)=17 35.答:任选一种走法,顺利开车到达B点的概率是17 35.。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数学阅读理解题专项练习

八年级阅读理解题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 和△CD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 =∠COD=90︒.若△BOC 的面积为1, 试求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图1 图2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 到E , 使得OE =CO , 连接BE , 可证△OBE ≌△OAD , 从而得到的△BCE 即是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回答:图2中△BCE 的面积等于 .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3,已知△ABC , 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ABDE 、AGFC 、BCHI , 连接EG 、FH 、ID .(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 、FH 、I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2)若△ABC 的面积为1,则以EG 、FH 、ID 的长度为 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图3解:△BCE 的面积等于 2 ………1分 (1)如图(答案不唯一)…2分 以EG 、FH 、I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 一个三角形是△EGM . …………3分 (2) 以EG 、FH 、I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 3 . …………5分2.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凸四边形的准内..点..如图1,PH PJ =,PI PG =,则点P 就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BOCDAIHG FABCDEEDCBAG(1)如图2,AFD ∠与DEC ∠的角平分线,FP EP 相交于点P . 求证:点P 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2)分别画出图3平行四边形和图4梯形的准内点(作图工具不限,不写作法,但要有必要的说明).3.如图所示,圆圈内分别标有1,2,…,12,这12个数字,电子跳蚤每跳一步,可以从一个圆圈逆时针跳到相邻的圆圈,若电子跳蚤所在圆圈的数字为n ,则电子跳蚤连续跳(2-3n )步作为一次跳跃,例如:电子跳蚤从标有数字1的圆圈需跳12-13=⨯步到标有数字2的圆圈内,完成一次跳跃,第二次则要连续跳42-23=⨯步到达标有数字6的圆圈,…依此规律,若电子跳蚤从①开始,那么第3次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第2012次电子跳蚤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4.△A B C 是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内的一个动点,B P =B A , 若0︒<∠PBC <180°,且∠PBC 平分线上的一点D 满足DB=DA ,(1)当BP 与BA 重合时(如图1),∠BPD= °; (2)当BP 在∠ABC 的内部时(如图2),求∠BPD 的度数;(3)当BP 在∠ABC 的外部时,请你直接写出∠BPD 的度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5.请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BAC =90°,AB = 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BC 上两动点,若∠DAE =45°.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 ′,连结E ′D ,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猜想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图(1)(2)当动点E 在线段BC 上,动点D 运动在线段CB 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 不变,(1)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图(2)111210987654321第12题图6.(石景山二)25.(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CB AB =,︒=∠60ABC ,︒=∠120ADC ,请你 猜想线段DA 、D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四边形ABCD 中,BC AB =,︒=∠60ABC ,若点P 为四边形ABCD 内一点,且︒=∠120APD ,请你猜想线段PA 、PD 、PC 之和与线段BD 的 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7.问题:如图1,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PA ∶PB ∶PC =1∶2∶3,求∠APB 的度数.小娜同学的想法是:不妨设PA=1, PB=2,PC=3,设法把PA 、PB 、PC 相对集中,于是他将△BC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BAE (如图2),然后连结PE ,问题得以解决.请你回答:图2中∠APB 的度数为 . 请你参考小娜同学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已知∠APB=115°,∠BPC=125°.(1)在图3中画出并指明以PA 、PB 、P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2)求出以PA 、PB 、P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分别等于 .EDDPPPCCCBBBAAA图1 图2 图3图2 图1图2图1A'B8.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 (其中∠BAC 是一个可以变化的角)中,AB=2,AC=4,以BC 为边在BC 的下方作等边△PBC ,求AP 的最大值。

12八年级下册阅读性大题数学

12八年级下册阅读性大题数学

12八年级下册阅读性大题数学
案例一
若整数α能被整数b整除,则一定存在整数n,使得a/b=n,即a=bn,例如:若整数α能被11整除,则一定存在整数n,使得a/11=n,即a =11n,一个能被11整除的自然数我们称为“光棍数",他的特征是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如:42559奇数位的数字之和为4+5+9=18,偶数位的数字之和为2+5=7,18—7=11是11的倍数,所以42559为“光棍数”。

①请你证明任意一个四位“光棍数”均满足上述规律;
②若七位整数175m62n能被11整除,请求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七位整数。

案例二
在下面的两位数18,27,36,45,54,63,72,71,99都是9的整数倍,小明发现这些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也都是9的整数倍,例如18的的个位数字8与十位数字1的和是9.于是小明有了这样的结论: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的两位数一定是9的倍数.小明经过思考后给出了如下的证明:
设十位上的数字为a,个位上的数字为b,并且a+b=9n(n为正整数)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10a+b
∵10a+b=9a+a+b=9a+9n=9(a+n)
这个两位数是9的倍数
小明猜想: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与百位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的三位数也一定是9的倍数。

小明的这个猜想的结论是否正确?若正确模仿小明的证明思路给出证明,若不正确举出反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阅读理解题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O 和△CD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OB =∠COD=90︒.若△BOC 的面积为1, 试求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图1 图2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利用图形变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解题思路是延长CO 到E , 使得OE =CO , 连接BE , 可证△OBE ≌△OAD , 从而得到的△BCE 即是以AD 、BC 、OC+O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请你回答:图2中△BCE 的面积等于 .请你尝试用平移、旋转、翻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3,已知△ABC , 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ABDE 、AGFC 、BCHI , 连接EG 、FH 、ID .(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EG 、FH 、I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2)若△ABC 的面积为1,则以EG 、FH 、ID 的长度为 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图3解:△BCE 的面积等于 2 ………1分 (1)如图(答案不唯一)…2分 以EG 、FH 、I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 一个三角形是△EGM . …………3分 (2) 以EG 、FH 、ID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 3 . …………5分2.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凸四边形的准内..点..如图1,PH PJ =,PI PG =,则点P 就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BOCDAIHG FABCDEEDCBAG(1)如图2,AFD ∠与DEC ∠的角平分线,FP EP 相交于点P . 求证:点P 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2)分别画出图3平行四边形和图4梯形的准内点(作图工具不限,不写作法,但要有必要的说明).3.如图所示,圆圈内分别标有1,2,…,12,这12个数字,电子跳蚤每跳一步,可以从一个圆圈逆时针跳到相邻的圆圈,若电子跳蚤所在圆圈的数字为n ,则电子跳蚤连续跳(2-3n )步作为一次跳跃,例如:电子跳蚤从标有数字1的圆圈需跳12-13=⨯步到标有数字2的圆圈内,完成一次跳跃,第二次则要连续跳42-23=⨯步到达标有数字6的圆圈,…依此规律,若电子跳蚤从①开始,那么第3次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第2012次电子跳蚤能跳到的圆圈内所标的数字为 .4.△A B C 是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内的一个动点,B P =B A , 若0︒<∠PBC <180°,且∠PBC 平分线上的一点D 满足DB=DA ,(1)当BP 与BA 重合时(如图1),∠BPD= °; (2)当BP 在∠ABC 的内部时(如图2),求∠BPD 的度数;(3)当BP 在∠ABC 的外部时,请你直接写出∠BPD 的度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5.请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BAC =90°,AB = 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BC 上两动点,若∠DAE =45°.探究线段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结E′D , 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猜想BD 、DE 、EC 三条线段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式,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图(1)(2)当动点E 在线段BC 上,动点D 运动在线段CB 延长线上时,如图(2),其它条件 不变,(1)中探究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 图(2)111210987654321第12题图6.(石景山二)25.(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CB AB =,︒=∠60ABC ,︒=∠120ADC ,请你 猜想线段DA 、DC 之和与线段B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四边形ABCD 中,BC AB =,︒=∠60ABC ,若点P 为四边形ABCD 内一点,且︒=∠120APD ,请你猜想线段PA 、PD 、PC 之和与线段BD 的 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7.问题:如图1,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PA ∶PB ∶PC =1∶2∶3,求∠APB 的度数.小娜同学的想法是:不妨设PA=1, PB=2,PC=3,设法把PA 、PB 、PC 相对集中,于是他将△BC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得到△BAE (如图2),然后连结PE ,问题得以解决.请你回答:图2中∠APB 的度数为 . 请你参考小娜同学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已知∠APB=115°,∠BPC=125°.(1)在图3中画出并指明以PA 、PB 、P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2)求出以PA 、PB 、P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分别等于 .EDDPPPCCCBBBAAA图1 图2 图3图2 图1图2图1A'B8.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 (其中∠BAC 是一个可以变化的角)中,AB=2,AC=4,以BC 为边在BC 的下方作等边△PBC ,求AP 的最大值。

小伟是这样思考的:利用变换和等边三角形将边的位置重新组合.他的方法是以点B 为旋转中心将△ABP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 ’BC,连接A A ',当点A 落在C A '上时,此题可解(如图2).请你回答:AP 的最大值是 . 参考小伟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等腰Rt △ABC .边AB=4,P 为△ABC 内部一点, 则AP+BP+CP 的最小值是 .(结果可以不化简)图39.如图,在△ABC 中,90C ∠=,M 是AB 的中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C ,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B 。

已知P ,Q 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结MP ,MQ ,PQ 。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MPQ 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少 10. (2012山东省青岛市,23,10)(10分)问题提出:以n 边形的n 个顶点和它内部的m 个点,共(m+n )个点为顶点,可把原n 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问题探究: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一般问题特殊化的策略,先从简单和具体的情形入手:探究一:以△ABC 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一个点P ,共4个点为顶点,可把△ABC 分割成多少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①,显然,此时可把△ABC 分割成3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探究二:以△ABC 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2个点P 、Q ,共5个点为顶点,可把△ABC 分割成多少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在探究一的基础上,我们可看作在图①△ABC 的内部,再添加1个点Q ,那么点Q 的位置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点Q 在图①分割成的某个小三角形内部,不妨假设点Q 在△PAC 内部,如图②;另一种情况,点Q在图①分割成的小三角形的某条公共边上,不妨假设点Q在PA上,如图③;显然,不管哪种情况,都可把△ABC分割成5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探究三:以△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3个点P、Q、R,共6个点为顶点可把△ABC 分割成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并在图④画出一种分割示意图.探究四:以△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m个点,共(m+3)个顶点可把△ABC分割成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探究拓展:以四边形的4个顶点和它内部的m个点,共(m+4)个顶点,可把四边形分割成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问题解决:以n边形的n个顶点和它内部的m个点,共(m+n)个顶点,可把△ABC分割成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

实际应用:以八边形的8个顶点和它内部的2012个点,共2020个点,可把八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要求列式计算)23.【解析】观察图形发现:内部每多一个点,则多2个三角形,从而得到一般规律为n+2(m-1)或2m+n-2.根据根据规律逐一解答.【答案】探究三:7分割示意图.(答案不唯一).探究四:3+2(m-1)或2m+1探究拓展:4+2(m-1)或2m+2问题解决:n+2(m-1)或2m+n-2实际应用:把n=8,m=2012代入上述代数式,得2m+n-2=2×2012+8-2=4024+8-2=4030. 【点评】本题考查规律型中的图形变化问题,解题关键是结合图形,探寻其规律,发现规律才能顺利解题,体现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11.在由m ×n (m ×n >1)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网格中,研究它的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个数f ,(1)当m 、n 互质(m 、n 除1外无其他公因数)时,观察下列图形并完成下表:猜想:当m 、n 互质时,在m ×n 的矩形网格中,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的个数f 与m 、n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需要证明); 解:(2)当m 、n 不互质时,请画图验证你猜想的关系式是否依然成立, 17:解析:(1)通过题中所给网格图形,先计算出2×5,3×4,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个数f ,再对照表中数值归纳f 与m 、n 的关系式.(2)根据题意,画出当m 、n 不互质时,结论不成立的反例即可. 解:(1)如表:f=m+n-1(2)当m 、n 不互质时,上述结论不成立,如图2×42×4点评:本题是操作探究题,根据操作规则得出数据,并归纳总结其中规律,对于错误结论的证明,只要举出反例即可.12.操作与探究:(1)对数轴上的点P 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 表示的数乘以13,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 的对应点P '.点A B ,在数轴上,对线段AB 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 B '',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如图1,若点A 表示的数是3-,则点A '表示的数是 ;若点B '表示的数是2,则点B 表示的数是 ;已知线段AB 上的点E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 '与点E 重合,则点E 表示的数是 ;(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正方形ABCD 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种实数a ,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 个单位(00m n >>,),得到正方形A B C D ''''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